第四章细胞质膜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糖脂
其极性头部共价结合到鞘氨醇上的糖分子或寡糖链。 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约占膜脂总 量的5%以下,但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 5-10%。 最简单的糖脂是半乳糖脑苷脂;最复杂的糖脂是神 经节苷脂。家族性白痴病和神经节苷脂的异常降解 有关。
糖脂,是鞘氨醇的衍生物
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
膜运输将停止.
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
(二)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膜内外两层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膜的不对称性。 (二)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样品经冰冻断裂处理后,各断面命名为:ES,细胞外表面;
EF ,细胞外小页断面; PS ,原生质表面; PF ,原生质小
甘油磷脂
(3-磷酸甘油的衍生)
2、鞘脂
主要在高尔基体合成。 是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两性脂,具有一条 长链脂肪酸,一条烃链 ,和一个头部。 根据头部基团的不同,可分鞘磷脂、脑 苷脂以及神经节苷脂三种;其中,鞘磷 脂中含有磷酸基团,脑磷脂和神经节苷 脂中含糖残基而不含磷酸基团。
鞘 磷 脂 p56
鞘磷脂(sphingomyelin)是最普通的鞘脂,其极 性头是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 在高等动物的组织中含量极为丰富,细胞内鞘磷脂 的水解有赖于磷脂酶,磷脂酶的先天性缺损便导致 鞘磷脂在组织内堆积,可造成肝、脾肿大,严重者
白比较容易纯化、分析。
红细胞经过低渗处理,质膜破裂,内容物释放,留下一 个保持原形的壳,称为红细胞影(血影)。红细胞是研究膜 骨架的理想材料。
(二)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血影的蛋白成 分包括:血影蛋白、锚蛋白、带3蛋白、带4.1 蛋白、肌动蛋白和血型糖蛋白。

第四章细胞质膜

第四章细胞质膜

2、糖脂
•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含量 约占脂总量的5%以下,在神经细 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 。 •糖脂也是两性分子,其结构与SM
glycolipid s
人红细胞膜的血型糖蛋白 为膜内在蛋白(跨膜蛋白),决定血型。
红细胞质膜中糖蛋白对ABO血型的决定作用
❖ 人的血型是A型、B型、AB型还是O型,是由红 细胞膜脂或膜蛋白中的糖基(也称为ABO血型抗 原,ABO血型决定子)决定的。
组成。 3) 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Phospholipids
极性 头 部
(亲 非极性尾部 水 (疏水) )
胆碱磷脂酰碱基
磷酸
甘油
脂脂 肪肪 酸酸
磷 脂 )
磷 脂 酰 胆



(1)、甘油磷脂
• 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在骨架上结合两个脂肪酸链一个 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等分子籍磷酸基 团连接到脂分子上。主要类型有: ①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旧称卵磷脂 ②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 ③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旧称 脑磷脂 ④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 ⑤ 双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glycerol, DPG,旧称心磷 脂
3. 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
4. 物质组成。
2. E. Gorter & F. Grendel 1925 用有机溶剂提取了人的红细胞
质膜的脂类成分,将其铺展在水面,测出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 于细胞表面积,因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子组成。
Langmuir水盘中展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第四章 细胞质膜
脂锚定膜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通过与之共价连接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层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与脂肪酸结合的脂锚定蛋白分布在质膜内测,与糖脂结合的脂锚定蛋白分布在质膜外侧,GPI脂锚定膜蛋白分布在质膜外侧。
研究膜蛋白的分析技术
低温电镜、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电镜三维重构
研究膜蛋白的难处
1、表达量低
2、分离纯化困难
3、难以形成三维晶体
细胞膜流动性பைடு நூலகம்
胆固醇含量减低,脂肪酸链短,不饱和度高,相变温度低,PC/SM比例高,流动性大(胆固醇即可增强流动性,又可降低流动性),由此可得流动性与胆固醇含量、脂肪酸链长短、饱和程度、PC/SM比值有关。
研究膜蛋白流动性(侧向运动)的实验
荧光抗体免疫标记细胞融合:用抗鼠细胞质膜蛋白的荧光抗体(绿色荧光)和抗人细胞质膜蛋白的荧光抗体(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介导两种细胞融合,10min后,不同颜色的荧光开始在融合细胞的表面扩散,40min后分辨不出融合细胞表面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区域,两种荧光均匀的分布在融合细胞表面。这一实验证明膜蛋白在脂膜上的运动。
带3蛋白
band3 protein
是红细胞质膜Cl-/HCO3-阴离子运输的载体蛋白,带3蛋白的N末端伸向细胞质膜基质面折叠成不连续的水不溶性的区域,为膜支架蛋白提供结合位点,多次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
细胞质膜的功能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6、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7、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遗传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

第4章-细胞质膜

第4章-细胞质膜
A:脂肪酸结合到膜蛋白 N 端的甘氨酸残基上 B:烃链结合到膜蛋白 C 端的半胱氨酸残基上 C:通过糖脂锚定在细胞质膜上(GPI锚定)
(二)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 内在膜蛋白为跨膜蛋白 • 可分为:胞质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质内结
构域
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 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相互作用 • 跨膜结构域两端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或带负电的氨基酸
(二)膜脂的不对称性
• 膜脂的不对称性是指同一种膜脂分子在膜的脂双 层中呈不均匀分布
• 糖脂分布表现出完全不对称性:非胞质侧
• 在外小叶中多者:SM:鞘磷脂 • 在内小叶中多者:PE :脑磷脂 • 无偏重者:CI :胆固醇
PC : 卵磷脂 PS : 磷脂酰丝氨酸
PI :磷脂酰肌醇
(二)膜脂的不对称性
(一)膜骨架
• 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 参与维持质膜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 哺乳动物红细胞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强度
(二)红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血影(ghost)
(三)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
• 红细胞质膜的刚性与韧性主要由质膜蛋白与膜骨架复合体 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 红细胞双凹形椭圆结构的形成还需要其他的骨架纤维参与
膜脂的功能
◆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是膜蛋白的溶剂; ◆为某些膜蛋白(酶)维持构象、表现活 性提供环境。
膜脂的运动方式
• 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 • 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
旋运动 • 脂分子尾部摆动 • 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
转运动
脂质体 (liposome)
•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脂双 层膜的现象而制备的人工膜

040细胞质膜:

040细胞质膜:



③ ③④脂锚定膜蛋白 ③④脂锚定膜蛋白
⑤ ⑤⑥外周膜蛋白 ⑤⑥外周膜蛋白
①②膜整合蛋白 ①②膜整合蛋白
膜蛋白类型
外在膜蛋白 或外周膜蛋白 extrinsic or 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
内在膜蛋白 或整合膜蛋白 intrinsic or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血影蛋白 锚定蛋白 带3蛋白 蛋白 带4.1蛋白 蛋白 肌动蛋白 血型糖蛋白
1 膜脂分子的运动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二节 细胞膜基本特征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胆固醇 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 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
脂肪酸链饱和度 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流动 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 性增加。 性增加。 脂肪酸链链长 卵磷脂/ 卵磷脂/鞘磷脂 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 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 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 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 粘度高于卵磷脂。 粘度高于卵磷脂。 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一节 细胞膜结构膜
Phospholipids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一节 细胞膜结构膜
磷脂类型
-CH2-CH-N+3 I COOH 磷酯酰丝氨酸
-CH2-CH2-N+3 O C O CH2 O C O CH O H 2C O P O OCH2 CH2 CH3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
EF
PF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二节 细胞膜基本特征
1 膜脂的不对称性 同一种脂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 同一种脂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质膜的内 外两侧分布的磷脂的含量比例也不同。 外两侧分布的磷脂的含量比例也不同。

第4章 细胞质膜

第4章 细胞质膜
内在膜蛋白为跨膜蛋白 可分为: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质结构域
脂锚定膜蛋白的3种类型
A:脂肪酸结合到膜蛋白 N 端的甘氨酸残基上 B:烃链结合到膜蛋白 C 端的半胱氨酸残基上 C:通过糖脂锚定在细胞质膜上
去垢剂
第 一
去垢剂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双亲媒性分子, 是 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细 胞 膜 的 结 构 模 型
膜糖:糖脂、糖蛋白
细胞质膜上的膜糖都位于质膜外表面, 内膜系统中的膜糖则面向细胞器腔面!
第 一、生物膜的基本特征

节 膜的流动性
生 物
膜的不对称性:

基 本
二、细胞膜的基本功能





一、膜的流动性
膜的流动性是是所有的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细胞 生长增殖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甘油磷脂
甘油磷脂的类型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 磷酯酰丝氨酸——PS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 磷脂酰肌醇——PI
甘油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
一个极性头部,两个非极性尾。心磷脂除外,有 4个非极性尾。
极性头部的大小影响脂双层的曲度 脂肪酸链碳原子数为偶数(多为16或18个碳原子) 除饱和脂肪酸外,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物 膜
• 膜骨架、鞭毛、纤毛、微绒毛和伪足等







膜骨架
第 二
是由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

网架结构;参与维持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
生 物
成多种生理功能。位于细胞质膜下约0.2μm厚

基 的溶胶层。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 细胞质膜

植物生理学第四章 细胞质膜

2、鞘脂
2.1、鞘磷脂(sphingomyelin,SM)在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 丰富,亦称神经醇磷脂,它是以鞘胺醇(sphingoine)为骨架, 与一条脂肪酸链组成疏水尾部,亲水头部也含胆碱与磷酸结合。 原核细胞和植物中没有鞘磷脂。
2.2、糖脂
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其含量约占膜脂总量的 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糖 脂也是两性分子,结构与磷脂相似,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 替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膜脂的功能:
1)支撑,膜脂是细胞的骨架; 2)维持构象并为膜蛋白行使功能提供环境; 3)是部分酶行驶功能所必需的。
三、 膜蛋白
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酵母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 质中约1/3为膜蛋白。
根据与膜脂的结合方式以及在膜中的位置的不同,膜蛋白 分 为 内 在 ( integral protein)、 外 周 蛋 白 ( peripheral protein)和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个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等分子籍磷酸基团
连接到脂分子上。
主要类型有: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PC,旧称卵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PS)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PE,旧称脑磷脂)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PI)等。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与基本成分 生物膜基本特征与功能(重点/难点) 细胞质膜相关的膜骨架
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围绕 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蛋白与膜的结合方式 ①、②整合蛋白;③、④脂锚定蛋白;⑤、⑥外周蛋白
(一)内在蛋白(integral proteins)
内在蛋白又称为整合蛋白,以不同程度嵌入脂双层的内部 ,有的为全跨膜蛋白(tansmembrane proteins)。 内在蛋白为两性分子。它与膜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 detergent)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常用SDS和Triton-X100。
7. 生物膜结构的归纳认识
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 相中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
蛋白质分子及其它膜酯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 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其表面
生物膜可以看成双层脂分子中嵌有蛋白质的 二维溶液,存在相互作用
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可出现弯曲、折叠、 延伸等改变,处于动态变化中
二、膜脂
磷脂
膜脂
(一)、膜骨架
膜骨架指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 的网架结构( meshwork),它参与维持质膜的形状并 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它的特点是粘质性高, 有较强的抗拉能力。
(二)红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内膜系统, 细胞膜既有良好的弹性又有较高的强度, 细胞膜和膜骨架的蛋白比较容易纯化、分析。
血影: 红细胞经过低渗处理,质膜破裂,内容物释放, 留下一个保持原形的壳,是研究膜骨架的理想材料。
(三)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红细胞质膜蛋白主要 成分包括:血影蛋白、锚蛋白、带3蛋白、带4.1蛋白、 肌动蛋白和血型糖蛋白。
血影
改变处理的离子强度: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条带消失, 血影的形状改变,膜的流动性增强。——外在蛋白
4、
侧向扩散运动
旋转运动
摆动运动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3. 胆固醇(cholesterol)
• 主要存在真核细胞膜上,但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 其功能是: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加膜的稳定性,降低 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胆固醇的结构如下图:
Cholesterol in a lipid bilayer. Schematic drawing of a cholesterol molecule interacting with two phospholipid molecules in one leaflet of a lipid bilayer.
(三)脂质体
• 脂质体(lipsome)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
稳定的脂双层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a)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团;(b)球形脂质体;(c)平面脂
质体膜;(d)用于疾病治疗的脂质体的示意图
脂质体的应用
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
脂质体中裹入DNA可用于基因转移;
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作为药物或酶等载体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一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第二节
第三节
细胞膜基本特征与功能
膜骨架
第一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一、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 (plasma membrane),是围绕在细胞表面, 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由于它的 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 并通过它使细胞与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 能量的交换及信息的传递。 对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有一个由表 及里、不断深入的有趣历程,产生了几个 结构模型。
(1)甘油磷脂
• 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在骨架上结合两个脂肪酸链一
个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等分子籍磷
酸基团连接到脂分子上。主要类型有: ① 磷脂酰胆碱 phosphatidylcholine,PC,旧称卵磷脂 ② 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serine,PS ③ 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 PE ,旧 称脑磷脂 ④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

细胞质膜优秀课件

细胞质膜优秀课件
质膜内
4.1.5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生物学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 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 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 提供识别和结合位点 •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的连接
• 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 构
细胞生物学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 第三节 膜骨架
膜糖脂的功能
可以提高膜的稳定性,增强膜蛋白对细胞 外基质中蛋白酶的抗性,帮助膜蛋白进行正确 的折叠和维持正确的三维构型。
参与细胞的信号识别、细胞的粘着。 有些糖蛋白中的糖基还帮助新合成蛋白质 进行正确的运输和定位。
例如 ABO血型抗原,它是一种糖脂, 其寡糖部分 具有决定抗原特异性的作用。
A型: 红细胞膜脂寡糖链的末端是N -乙酰半乳糖胺 (GalNAc)
4.1.4 膜的不对称性(membrane asymmetry)
细胞质膜的不对称性是指细胞质膜脂双层 中各种成分不是均匀分布的,包括种类和数 量的不均匀。
■ 不对称性的表现 ● 膜脂的不对称性; ● 膜蛋白的不对称; ● 膜糖脂的不对称 。
不对称性:生物膜各膜面的名称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生物学
• ES (extro’cytoplasmic surface)细胞外表面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生物学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小鼠-人细胞融合过程中膜蛋白的侧向扩细散胞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生物学
● 淋巴细胞的成斑和成帽反应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通生物过学抗体交联膜蛋白分子聚集成斑(patching)、成 帽(capping)的现象也是证明膜蛋白在膜平面侧向扩散 的例子。
细胞生物学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H2C O
OH H
H
OH
H OH
H
OH H
O
OH OH
O P O-
O
HC
CH 2
O
C OC O
C OC O
C OCO
C OC O
R1 R2
PE
R1
R2
PS
R1
R2
PC
R1
R2
phosphatidleinositol
PI
极性头的空间占位可影响脂双层的曲度
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
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
胆固醇——双重调节作用
胆固醇分子与磷脂分子结合——限制膜脂运动 胆固醇分子隔开磷脂分子——增加膜脂流动 多数情况下,保持膜脂呈液态,保证膜脂的流动性。
环境因子如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二)膜蛋白的流动性
Phospholipids in Plasma Membrane
H2C O
+NH 3
CH 2 CH 2 O O P OO
HC CH 2 O
H2C O
+NH 3 H C COO -
CH 2 O O P OO
HC CH 2
H2C
O
O
CH 3 H3C +N CH 3
CH 2 CH 2 O O P OO
HC CH 2 O
细胞质膜的结构认知
• 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 蛋白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
, 膜蛋白是赋予细胞质膜功能的主要决定者; • 细胞质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中的二维溶液; • 细胞质膜在三维空间上可出现弯曲、折叠、延伸等
(2)鞘磷脂

细胞生物学-4第四章质膜

细胞生物学-4第四章质膜
膜的不对称性
七、细胞质膜的功能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
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脂质体的应用
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 脂质体中裹入DNA可用于基因转移; 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作为药物或酶等载体
三、膜蛋白
基本类型 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外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去垢剂(detergent)
基本类型
外在(外周)膜蛋白(extrinsic/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
膜的不对称性
细胞质膜各部分的名称 膜脂与糖脂的不对称性
糖脂仅存在于质膜的ES面,是完成其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 膜蛋白与糖蛋白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指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 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糖蛋白糖残基均分布在质膜的ES面(GO+3HBH4 labeling);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 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证。
糖脂: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5%以下),神经细 胞糖脂含量较高;
胆固醇:胆固醇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上(30%以下),细菌质膜不含有 胆固醇,但某些细菌的膜脂中含有甘油脂等中性脂类。
运动方式
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基本运动方式),其扩散 系数为10-8cm2/s;相当于2μm/s
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 脂分子尾部的摆动; 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发生频率还不到
第四章 细胞质膜 (Cell membrance)

第4章细胞质膜

第4章细胞质膜
原子力显微镜照片
脂筏最初可能在内质网或 高尔基体上形成,最终转运 到细胞膜上。
有些脂筏可在不同程度上 与膜下细胞骨架蛋白交联。
推测一个100nm大小的脂 筏可能载有600个蛋白分 子。
脂筏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 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 物质跨膜运输、蛋白质分 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膜的研究历史:
E. Gorter & F. Grendel 1925 用有机溶剂提取 了人类红细胞质膜的脂类成分,将其铺展在水 面,测出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于细胞表面积, 因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子组成。
三明治模型
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 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膜中含 有蛋白质,从而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 的三明治模型。认为质膜由双层脂类分子及其 内外表面附着的蛋白质构成的。
3.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 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 膜两侧其它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限制了膜 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细胞质膜的化学构成
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主 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一般,脂类约占50%,蛋白质约40%,糖类约2%-
1959年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模型,认为膜 上还具有贯穿脂双层的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 质通过。
单位膜模型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 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厚约7.5nm。 这就是所谓的“蛋白质-脂类-蛋白质”“单位膜”模 型。它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 2nm的蛋白质构成。

4 细胞质膜

4 细胞质膜


3.数量大,取材、分离、纯化容易 4.结构简单、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内膜系统, 分离后无其他膜污染
自由扩散
碳酸酐酶
带3蛋白
(二)红细胞血影(blood glost)
三、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
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血影成分: 60% 为血影蛋白、带 3 蛋白 和血型糖蛋白。

肌动蛋白
血影蛋白(红膜肽、收缩蛋白): 30% ,膜骨架主要成分,长的,可 伸缩的纤维状蛋白,由 α 亚基和 β 亚 基反向平行扭曲成麻花状异二聚体, 两个二聚体头与头相接连形成 200 纳米长四聚体,也有六聚体、八聚 体。
维持膜的形态、固定其他膜蛋白位 置。

血型糖蛋白 A :单次穿膜糖蛋白,约有 131 个氨基酸, N端在膜外侧,结合16条寡糖链;C-端在胞质面,链 较短,与带4.1蛋白相连,第一个测序蛋白。血型糖 蛋白与MN血型有关,分A、B、C、D四型。 富含唾液酸,带大量负电荷,防止聚集沉积。
(基本骨架)
(含磷酸基)
头部大小、形状、电荷与蛋白质互作相关。
14-24偶数
,多为顺式,形成角度影响 相互位置,调节流动性)
顺式
扇状
主 要 磷 脂
筒状,形成双层 三磷酸肌醇供体
防止水溶性物质自由扩散
线粒体内膜,激活染色体,4个尾
(激活酶)
分子小、头朝外,尾埋双层中央,干扰尾部运动,增加稳定性
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

研究膜结构不对称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 重要的就是冰冻蚀刻技术,此外还有同位素标 记法、酶水解法等。
三、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
(一)选择红细胞作为模式材料的原因

1.双面或单面凹陷盘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大) 2.柔韧性、可塑性强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四章  细胞质膜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 of biological membranes is a phospholipid bilayer
● Phospholipids-the most abundant lipids in cell membranes ● Each phospholipid has a hydrophilic (“waterloving”) head and one or two hydrophobic (“water-hating”) hydrocarbon tails
the plasma membrane ● All of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the internal membranes
are composed of lipids and proteins, share a common general
structure--lipid bilayer (脂双层) penetrated by proteins ● Lipid bilayer is selective permeable(选择透性)-semipermeability
Cell membranes acts as selective barriers
Figure
Cell membranes acts as selective barriers (selective permeable).
Membranes serve as barriers between two compartments-either between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of the cell (A),or between two intracellular compartments (B). In either case the membrane prevents molecules on one side from mixing with those on the other side

第4章 细胞质膜

第4章 细胞质膜

膜的不对称性的意义
二、膜脂——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成分: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 类型。
膜脂的运动方式
脂质体(liposome)
成 分
磷脂:膜脂的基本成分(50%以上)
分为二类: 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主要特征:①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 (心磷脂除外);②脂肪酸碳链碳原子为偶数,多数碳链由
流动镶嵌模型
该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蛋白质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膜蛋白分布的 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则全部或部分嵌入其内, 有的横跨整个脂类区
液态镶嵌模型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膜中所发生的生
理现象,特别是它以动态的观点分析膜中各种化学组 分的相互关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该模型不足之处是忽视了蛋白质分子流动性的控 制作用,忽视了膜的各部分流动性的不均匀性。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有学者提出强调生物膜的膜
结构式
模型
空间结构
运 动 方 式
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基本运动
方式),其扩散系数为10-8cm2/s;
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 脂分子尾部的摆动; 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发生频率还不到脂分子侧向交 换频率的10-10。但在内质网膜上,新合成的磷脂分子翻转运
动发生频率很高。

某些文献介绍有6种运动方式
不足之处:
(1)单位膜为一种静态单一的结构,无法说明膜的动态结构
的变化, (2)各种膜的功能不一样,而单位膜模型显示不出来,
(3)各种不同细胞和同一细胞中的不同部分膜的厚度实际上
并不都是7.5nm。 60年代以后,应用一系列新技术,证明膜中的蛋白质和脂
类分子主要以疏水键相结合。电镜冰冻蚀刻技术证明:脂类

第四章细胞质膜

第四章细胞质膜
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 。
2. 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3.脂分子尾部的摆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4.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
层 。是在翻转酶(flippase)催化下完成发生频率不到脂分子侧向交换频率的 10-10。但在内质网膜上,新合成的磷脂分子翻转运动发生频率很高。
2.脂质体的应用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
其生物学性质;
转基因脂质体中裹入DNA可用于基因转移;
制备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作为药物或
酶等载体。
三、膜蛋白
占核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30%。 1、基本类型 (1)外在(外周)膜蛋白(extrinsic/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 ):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内表面的 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改变溶液的离子 强度、提高温度就可从膜上分离下来。 (2)内在(整合)膜蛋白(intrinsic/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整合蛋白为跨膜蛋白,水不溶性蛋白。是两性分 子,形成跨膜螺旋,跨膜结构域为1至多个疏水的α螺旋, 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小窝蛋白
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
细胞膜穴样内陷
过渡限制区
微结构域
二、膜脂——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
膜脂的成分: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 和胆固醇三种。
膜脂的运动方式 脂质体(liposome)
(一)膜脂成分
1.磷脂: 膜脂的基本成分(50%以上),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二 类。 主要特征:①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的尾部(心磷 脂除外);②脂肪酸碳链碳原子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 或20个组成;③含饱和脂肪酸(如软脂酸)及不饱和脂肪酸 (如油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H2C O
+NH 3
CH 2 CH 2 O O P OO
HC CH 2 H2C
O
O
+NH 3 H C COO -
CH 2 O O P OO
HC CH 2
H2C
O
O
CH 3 H3C +N CH 3
CH 2 CH 2 O O P OO
HC CH 2 O
H2C O
OH H
H
OH
H OH
H
OH H
O
OH OH
7
推测双脂层的实验
8
3. 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 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膜中含有蛋白质, 从而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
认为质膜由双层脂类分子及其内外表面附着的蛋白 质构成的。
1959年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模型,认为膜上还 具有贯穿脂双层的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质通过。
胆固醇 11
6. K. Simons et al (1998):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脂筏模型是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在甘油磷脂为主的生物 膜上)。
约70 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
12
6. K. Simons et al (1988):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19
(二)糖脂
约占5%以下,神经细胞膜含量高,约占5-10%。 两性分子,含糖而不含磷酸,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与 鞘氨醇的羟基结合。 糖脂结构变化复杂,神经节苷脂是神经元之膜中的特 征性成分。
20
糖脂
半乳糖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唾液酸
21
(三)胆固醇
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约膜脂的1/3,植物 细胞膜中含量较少。
26
脂质体的形成
27
脂质体的应用
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 脂质体中裹入DNA可用于基因转移; 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作为药物或酶等载体
28
三、膜蛋白
占核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30%。 根据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分为: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4
一、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5
质膜结构的研究历
1. E. Overton 1895 发现 ✓ 凡是溶于脂肪的物质很容易透过植物的细
胞膜 ✓ 不溶于脂肪的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 细胞膜
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
6
2. E. Gorter & F. Grendel ,1925 年 用有机溶剂提取了人类红细胞质膜的脂类 成分,将其铺展在水面,测出膜脂展开的 面积二倍于细胞表面积,因而推测细胞膜 由双层脂分子组成。
16
1、甘油磷脂
以甘油为骨架,主要有: ①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卵磷脂) ②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 ③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脑磷脂) ④ 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 ⑤ 双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glycerol, DPG(心磷脂)
功能是提高膜的稳定性,调节流动性,降低水 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不能合成胆固醇的突变细胞株很快发生自溶。
22
Typical Cholesterol
23
膜脂运动方式
1. 侧向扩散: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 2. 旋转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3. 摆动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4. 伸缩震荡:脂肪酸链沿着与纵轴进行伸缩震荡运动。 5. 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是在翻转酶
O P OO
HC
CH 2
O
C OC O
C OC O
C OCO
C OC O
R1 R2
PE
R1
R2
PS
R1
R2
PC
R1
R2
PI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肌醇
18
2、鞘磷脂
鞘磷脂(sphingomyelin,SM)在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 亦称神经醇磷脂
它是以鞘胺醇(sphingoine)为骨架,与一条脂肪酸链组成疏水 尾部,亲水头部也含胆碱与磷酸结合。原核细胞和植物中没有鞘 磷脂。
(flippase)的催化下完成。 6. 旋转异构: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导致异构化运动。
24
膜脂分子的运动方式:
①、侧向扩散运动 ②、旋转运动 ③、翻转运动 ④、摇摆运动 ⑤、伸缩振荡运动
25
脂质体(liposome)
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搅动后形成 双层或单层脂分子球体,直径25~1000nm。
由于鞘磷脂具有较长的饱和脂肪酸链,分子间的作用力较 强,所以这些区域结构致密,介于无序液体与液晶之间, 称为有序液体(Liquid-ordered)。
在低温下这些区域能抵抗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称为抗去 垢剂膜。
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 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13
二、膜脂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类。 (一)磷脂(甘油磷脂、鞘磷脂) 约占膜脂的50%以上。主要特征: 1. 一个极性头、两个非极性尾(脂肪酸链)。 2.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16,18或20个碳原子。 3. 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14
磷脂
磷脂酰胆碱, 胆碱磷脂, 卵磷脂
15
Phospholipids
9
4、JD. Robertson 1959根据电镜观察提出 单位膜模型,厚约7.5 nm(3.5+2+2)。
电镜照片暗-亮-暗3条带
10
5、Singer 和Nicolson 1972 根据免疫荧光、冰 冻蚀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1)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 质镶嵌在脂双层上;3)膜两侧的结构不对称; 4)膜脂和膜蛋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第四章 细胞质膜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内容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生物膜基本特征与功能 膜骨架
(视频:The Inner life of the cell )
2
第一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膜脂 膜蛋白
3
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细胞膜。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