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病毒进入细胞的几种感染形式

合集下载

(word完整版)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word完整版)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七单元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A1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D.细菌 E.衣原体2.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支原体 C.真菌D.细菌 E.衣原体3.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真菌 C.支原体D.衣原体 E.细菌4.只能在细胞内繁殖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真菌 C.支原体D.立克次氏体 E.细菌5.度量细菌的单位是A.毫米 B.厘米 C.纳米D.微米 E.米6.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 B.细胞质 C.细胞膜D.细胞壁 E.核体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A.生物合成 B.维持细胞外形 C.产生抗生素D.呼吸作用 E.产生能量8.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肽聚糖 B.磷壁酸 C.蛋白质D.脂多糖 E.磷脂9.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肽聚糖 B.磷壁酸 C.蛋白质D.脂多糖 E.磷脂10.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A.鞭毛 B.菌毛 C.芽孢D.荚膜 E.质粒11.芽孢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D.黏附于感染部位 E.产生抗生素12.荚膜的主要功能是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D.黏附于感染部位 E.产生抗生素13.与细菌黏附于黏膜能力有关的结构是A.菌毛 B.核体 C.中介体D.芽孢 E.质粒14.细菌的“核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A.芽孢 B.核蛋白体 C.质粒D.异染颗粒 E.中介体15.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 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E.可以作为基因载体1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A.肽聚糖 B.蛋白质 C.核酸D.脂多糖 E.磷脂17.外毒素的主要成分是A.肽聚糖 B.蛋白质 C.核酸D.脂多糖质 E.磷脂18.下列哪种染色方法能够将细菌区别为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A.革兰氏染色法 B.瑞氏染色法 C.抗酸染色法D.姬姆萨染色法 E.柯兹洛夫斯基染色19.观察组织病料中细菌常用下列哪种染色法染色A.革兰氏染色法 B.瑞氏染色法 C.抗酸染色法D.硝酸银染色法 E.柯兹洛夫斯基染色20.培养病原细菌的常用温度是A.37~C B.40~CC.20℃D.10~C E.50℃21.培养基常用的pH是A.7.2~7.6 B.3.2~3.6 C.5.2~5.6D.8.2~8.6 E.8.6~9.622.对动物致病的细菌大多是A·专性厌氧菌 B.专性需氧菌 C.微需氧菌D.兼性厌氧菌 E.以上都不是23.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A.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结核杆菌D.大肠杆菌 E.沙门氏菌24.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A·色素 B.热原质 C.抗生素D.抗毒素 E.毒素25.下列哪项试验不是细菌的生化反应A·靛基质试验 B.动力试验 C.甲基红试验D.糖发酵试验 E.硫化氢试验26.下列哪种不是培养基的作用A.培养细菌 B.分离细菌 C.鉴别细菌D.杀灭细菌 E.制备生物制品27.下列哪种培养基属于营养培养基A·普通肉汤 B.鲜血琼脂 C.麦康凯培养基D.疱肉培养基 E.SS培养基28.下列哪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A·普通肉汤 B.鲜血琼脂培养基 C.麦康凯培养基D.疱肉培养基 E.巧克力琼脂培养基29.下列哪种培养基属于厌氧培养基A·普通肉汤 B.鲜血琼脂 C.麦康凯培养基D.疱肉培养基 E.巧克力培养基30.菌落是指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独立细胞集团 D.病毒在细胞上复制的病变E.一个细菌细胞31.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D.衰亡期 E.平衡期32.细菌产生毒素主要在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D.衰亡期 E.适应期33.大肠杆菌的靛基质试验为阳性,是因为大肠杆菌能分解A.含硫氨基酸 B.葡萄糖 C.乳糖D.色氨酸 E.精氨酸34.下列哪种不是正常菌群的作用A.营养作用 B.作为与宿主终生相伴的抗原库C.生理拮抗 D.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E.以上都不是35.细菌致病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D.分解代谢产物 E.细胞浆36.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彻底杀灭物体中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灭菌 B.消毒 C.防腐D.除菌 E.无菌37.培养基常用灭菌方法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煮沸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 E.火焰法38.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 B.巴氏消毒法 C.煮沸法D.流通蒸汽灭菌 E.以上都不是39.啤酒灭菌常用方法是A.高压蒸汽灭菌 B.巴氏消毒法 C.煮沸法D.流通蒸汽灭菌 E.火焰法40.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是A.150~C B.:121~CC.100~(:D.80~C E.50℃41.干热灭菌法常采用的温度是A.200~C: B.160~C C.120~(:D.100~C E.50℃42.实验室常用干热法灭菌的器材是A.玻璃器材 B.橡皮手套 C.生理盐水D.移液吸头 E.培养基43.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A.破坏细菌细胞壁的黏肽B.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C.破坏细菌DNA D.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E.破坏荚膜44.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中,不重要的因素是A.消毒剂的浓度 B.有机物的浓度 C.酸碱度D.微生物种类 E.动物的种类45.用于饮水、游泳池水消毒的常用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 B.石炭酸 C.漂白粉D.过氧乙酸 E.乙醇46.抗血清除菌最好用哪种方法A.过滤除菌 B.高压蒸汽灭菌 C.煮沸法D.巴氏消毒法 E.流通蒸汽灭菌47.在病料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作法是A.严格无菌操作 B.只能采集死亡病料 C.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的部位 D.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E.根据不同发病时期采集病料48.下列哪种不是病原细菌常规诊断方法A.细菌分离 B.生化试验 C.动物接种D.药敏试验 E.血清学试验49.下列哪种病原不是一类病原A.口蹄疫病毒 B.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C.猪水泡病毒D.鸭瘟病毒 E.小反刍兽疫病毒50.下列哪种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A.巴氏杆菌 B.布鲁氏菌 C.大肠杆菌D.链球菌 E.沙门氏菌51.既能形成荚膜又能产生芽孢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炭疽杆菌D.里氏杆菌 E.大肠杆菌52.下列哪种细菌是常引起动物化脓的病原A.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炭疽杆菌D.里氏杆菌 E.猪丹毒杆菌53.下列哪种细菌常引起食物中毒A.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炭疽杆菌D.里氏杆菌 E.猪丹毒杆菌54.分离链球菌常用哪种培养基A.普通肉汤 B.鲜血琼脂 c.麦康凯培养基D.疱肉培养基 E.SS培养基55.易引起猪链球菌病的病原是A.猪链球菌2型 B.化脓链球菌 C.无乳链球菌D.停乳链球菌 E.乳房链球菌56.下列哪种病原不易引起奶牛乳房炎A.巴氏杆菌 B.乳房链球菌 C.无乳链球菌D.停乳链球菌 E.葡萄球菌57.下列哪种细菌常引起动物腹泻A.巴氏杆菌 B.布鲁氏菌 C.大肠杆菌D.猪丹毒杆菌 E.结核杆菌58.筛选肠杆菌科的细菌,首选培养基是A.普通肉汤 B.鲜血琼脂 C.麦康凯培养基D.疱肉培养基 E.普通琼脂培养基59.分离筛选大肠杆菌常用下列哪种培养基A.普通肉汤 B.鲜血琼脂 C.麦康凯培养基D.疱肉培养基 E.巧克力琼脂培养基60.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菌落的特征是A.无色 B.红色 C.蓝色D.黄色 E.褐色61.引起仔猪副伤寒的病原是A.猪丹毒杆菌 B.猪霍乱沙门氏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D.肠炎沙门氏菌 E.大肠杆菌62.沙门氏菌在SS培养基生长的菌落颜色是A.无色(或黑色) B.红色 C.蓝色D.黄色 E.褐色63.引起禽霍乱(猪肺疫、牛出败)的病原是A.多杀性巴氏杆菌 B.沙门氏菌 C.布鲁氏菌D.链球菌 E.大肠杆菌64.下列哪种细菌采用瑞氏染色法染色,易呈两极着色A.多杀性巴氏杆菌 B.沙门氏菌 C.布鲁氏菌D.链球菌 E.猪丹毒杆菌65.对豚鼠致病性最强的布鲁氏菌是A.猪布鲁氏菌 B.流产(牛)布鲁氏菌 C.马耳他布鲁氏菌 D.犬布鲁氏菌 E.绵羊布鲁氏菌66.下列哪种细菌采用科兹洛夫斯基染色呈红色A.多杀性巴氏杆菌 B.沙门氏菌 C.布鲁氏菌D.链球菌 E.炭疽杆菌67.下列哪种细菌培养需要X、V因子A.大肠杆菌 B.副猪嗜血杆菌 C.炭疽杆菌D.猪丹毒杆菌 E.多杀性巴氏杆菌68.引起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是A.大肠杆菌 B.嗜血杆菌 C.炭疽杆菌D.里氏杆菌 E.多杀性巴氏杆菌69.下列哪种细菌可以采用CAMF试验鉴定A.大肠杆菌 B.弯曲杆菌 C.炭疽杆菌D.里氏杆菌 E.猪胸膜肺炎放线菌70.下列哪种细菌初次培养需要CO2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炭疽杆菌D.牛布鲁氏菌 E.葡萄球菌71.感染动物后易引起母畜流产的病原是A.布鲁氏菌 B.炭疽杆菌 C.大肠杆菌D.巴氏杆菌 E.里氏杆菌72.可以在巨噬细胞内寄生并有繁殖能力的细菌是A.布鲁氏菌 B.炭疽杆菌 C.大肠杆菌D.巴氏杆菌 E.里氏杆菌73.下列哪种细菌引起动物死亡严禁解剖A.大肠杆菌 B.猪胸膜肺炎放线菌 C.炭疽杆菌D.弯曲杆菌 E.巴氏杆菌74.下列哪种细菌在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串珠状A.大肠杆菌 B.猪胸膜肺炎放线菌 C.炭疽杆菌D.弯曲杆菌 E.巴氏杆菌75.下列哪种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大型、粗糙菌落A.大肠杆菌 B.猪胸膜肺炎放线菌 C.炭疽杆菌D.弯曲杆菌 E.巴氏杆菌76.下列哪种细菌感染动物最好采用抗血清治疗A.大肠杆菌 B.猪胸膜肺炎放线菌 C.炭疽杆菌D.破伤风杆菌 E.沙门氏菌77.下列哪种细菌主要产生毒素引起动物中毒A.大肠杆菌 B.猪胸膜肺炎放线菌 C.里氏杆菌D.肉毒梭菌 E.炭疽杆菌78.下列哪种细菌不能够在活的机体内繁殖A.大肠杆菌 B.猪胸膜肺炎放线菌 C.里氏杆菌D.肉毒梭菌 E.炭疽杆菌79.下列哪种细菌具有抗酸染色特性A.大肠杆菌 B.猪胸膜肺炎放线菌 C.炭疽杆菌D.结核杆菌 E.里氏杆菌80.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的器官是A.肝脏 B.肺脏 C.肾脏D.脾脏 E.心脏81.下列哪项不是病毒的特征A.非细胞结构 B.只含一种核酸 C.对抗生素不敏感D.可在任何活细胞内生长 E.对干扰素敏感82.可以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A.电镜观察法 B.光镜观察法 C.超过滤法D.超速离心法 E.荧光抗体法83.下列哪种微生物不能用滤菌法除去A.大肠杆菌 B.巴氏杆菌 C.小鹅瘟病毒D.钩端螺旋体 E.炭疽杆菌84.下列哪种病毒易通过呼吸道感染A.禽流感病毒 B.鸭瘟病毒 C.猪瘟病毒D.兔瘟病毒 E.小鹅瘟病毒85.属于正黏病毒科的病毒是A.禽流感病毒 B.鸭瘟病毒 C.猪瘟病毒D.兔瘟病毒 E.小鹅瘟病毒86.属于冠状病毒科的病毒是A.禽流感病毒 B.鸭瘟病毒 c.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D.兔瘟病毒 E.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87.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动物常采用包涵体检测A.狂犬病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兔瘟病毒D.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E.圆环病毒88.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动物易引起免疫功能低下A.猪圆环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兔瘟病毒D.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E.鸡新城疫病毒89.下列哪种病毒感染鸡易形成肿瘤A.鸡马克氏病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D.鸡新城疫病毒 E.鸡传染性喉支气管炎病毒90.下列哪种病毒属于一类病原A.鸡马克氏病毒 B.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C.鸭瘟病毒D.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E.小鹅瘟病毒91.下列哪种病毒属于二类病原A.小反刍兽疫病毒 B.鸭瘟病毒 C.小鹅瘟病毒D.兔瘟病毒 E.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92.下列哪种病毒属于双节段RNA病毒A.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兔瘟病毒D.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E.鸡新城疫病毒93.下列哪种病毒感染鸡易侵害免疫系统A.鸡减蛋综合征病毒 B.鸡新城疫病毒 C.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D.禽流感病毒 E.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94.下列哪种病毒对酸特别敏感A.口蹄疫病毒 B.鸭瘟病毒 C.猪瘟病毒D.兔瘟病毒 E.鸡新城疫病毒95.口蹄疫病毒不具有下列哪一特征A.具备多种血清型 B.对酸敏感 C.核酸为DNAD.感染偶蹄兽 E.无囊膜96.下列哪种病毒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A.鸡马立克氏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鸭瘟病毒D.伪狂犬病毒 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97.下列哪种病毒属动脉炎病毒科病毒A.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猪圆环病毒D.伪狂犬病毒 E.鸭瘟病毒98.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 B.免疫耐受 C.免疫防御D.免疫识别 E.免疫低下99.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B.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C.抗原的物理性状 D.抗原的种类E.抗原进入机体途径100.对A兔而言,下列物质哪一个不是抗原A.A兔的淋巴细胞 B.猪的肌肉组织 C.大肠杆菌D.绵羊红细胞 E.兔瘟病毒101.凡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够与之结合引起特异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 A.抗原 B.抗体 C.佐剂D.疫苗 E.生物制品102.抗体中与抗原结合有关的部位是A·重链的V 区 B.轻链的V 区C.重链和轻链的V 区D.重链和轻链的C 区 E.轻链的C区103.单克隆抗体是由A.一个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 B.一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C.一个骨髓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 D.B细胞杂交瘤所产生的抗体E.一个T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104.下列哪种物质抗原性最强A.蛋白质 B.多糖 C.核酸D.类脂 E.淀粉105.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弱的是A.多糖 B.多肽 C.血浆D.类脂 E.蛋白质106.下列抗原中属于隐蔽抗原的是A.眼晶状体蛋白 B.抗核抗体 C.乙型溶血性链球菌D.自身变性的IgG E.红细胞107.下列哪一种物质一般不能引起免疫应答A.多肽 B.多糖 C.类脂D.核酸 E.蛋白质108.下列哪种Ig在血液中含量最多A.IgM B.IgAC.IgDD.IgG E.IgE109.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A.lgA B.IgM C.IgGD.IgE E.1gD110.机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A.lgA B.IgMC.IgGD.IgE E.IgD111.下列主要参与黏膜局部抗感染的Ig是A.IgA B.IgMC.IgGD.IgE E.’lgD112.在抗原刺激下,体内最早形成的1g是A.IgG B.IgM C.IgDD.IgE E.。

(完整word)病毒学综述

(完整word)病毒学综述

新型疫苗及其在新发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摘要:疫苗是人类对抗感染性疾病的一种有力武器。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诞生了许多新兴的疫苗技术。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使得人类不得不面临更加严峻的新发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新型疫苗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将会在人类抗击新发感染性疾病的战斗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疫苗以及其在相关新发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关键词: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DNA疫苗新发感染性疾病Novel vaccines an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bstract: The vaccine is a powerful weapon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1980s,with the thriving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many novel vaccine technologies emerged. On the other hand, humans have to face even more severe threat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s a result of accelerating glob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s well as ascending floating population. New vaccine technology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fighting against the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This article described several novel vaccines as well as progress of research related to new infectious diseases.Key words: Subunit vaccine Virus—like particle vaccine DNA vaccines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一、引言:随着世界人口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大幅度增加、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流行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从HIV的发现,到SRAS的流行,从手足口病的流行,到H1N1引起的恐慌,无论是陆续发现的新的感染性流行病,还是以前已经被控制住的感染性流行病的死灰复燃,都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叙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衣壳并未进入细菌细胞内,而是留于细胞外。

有些学生会想当然认为所有病毒都采用这种方式侵染,这同样是个错误的理解。

不同种类的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具体方式是:
1.噬菌体侵入细菌的方式:该类型即为课本所介绍类型,先用溶菌酶在宿主细胞壁上“钻”出一个小孔,然后将DNA注入到细胞内部,衣壳则留在外面。

如下图1。

2.动物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
1)直接进入。

某些无囊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与细胞膜上受体接触后,衣壳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核酸直接穿过细胞膜到细胞质中。

这种方式较为少见。

2)完整的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中。

见于少数无囊膜病毒,如呼肠孤病毒。

3)膜融合。

有囊膜的病毒,通过囊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把病毒的核衣壳释放到细胞质中,如流感病毒等。

如下图2。

4)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使完整病毒以吞噬泡的形式进入细胞。

多数病毒采用这种方式,如痘类病毒等。

如下图2。

3.植物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
1)病毒借助由于机械作用造成的伤口进入植物细胞。

2)通过有刺吸式口器昆虫在吸食植物时,将病毒带入细胞。

病毒进入细胞后,通过植物的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进行传播和扩散。

总是,在侵染初期,动、植物病毒不同于噬菌体,它们一般以整个病毒或核衣壳的形式进入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释放是在进入宿主细胞后,在酶的作用下,脱去衣壳或囊膜实现的。

解释病毒如何感染宿主细胞。

解释病毒如何感染宿主细胞。

解释病毒如何感染宿主细胞。

原题目:解释病毒如何感染宿主细胞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病毒附着:病毒通过其表面的蛋白质结构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从而附着在宿主细胞上。

2. 病毒入侵:一旦病毒附着在宿主细胞上,它会释放出一些特定的物质,促使宿主细胞将病毒吞噬或将其内部的遗传物质吸收进入细胞内。

3. 病毒复制:一旦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它会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与蛋白质。

4. 病毒组装与释放:复制完成后,病毒会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来组装新的病毒颗粒。

最终,新的病毒会爆破宿主细胞,并释放到外部环境中,寻找新的宿主细胞进行感染。

总的来说,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进入细胞内,并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进行自身复制和组装,最终导致宿主细胞被
破坏和感染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病毒可能有不同的机制和策略来感
染宿主细胞,上述是一般性的过程描述,具体的细节可能因病毒类
型而异。

(完整word)传染病学题库

(完整word)传染病学题库

总论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 e )A。

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D。

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此种情况属于:b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 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 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4、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5、须按甲类传染病处治的是: dA.艾滋病、肺炭疽 B.艾滋病、传染性非典 C.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 E.炭疽、传染性非典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 e )A。

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C。

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E。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7、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e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狂犬病E。

鼠疫8、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A.改善营养 B。

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

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9、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A.隔离期B.传染期 C。

最长潜伏期 D。

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10、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 a )A.2小时内 B。

(完整word版)细胞工程试题库

(完整word版)细胞工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细胞工程:以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理论,采用原生质体融合、亚细胞操作、细胞培养等方法与技术,在细胞水平上改造生物遗传物质,以获得新的性状的细胞系、生物体及生物次生代谢物质.免疫性:通常指机体对感染疾病具有的高度抗性.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细胞受体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

抗体:机体经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特异性的反应物质。

细胞克隆系:由最初一个细胞无性繁殖而形成的细胞团。

多克隆抗体:当机体接受抗原刺激时,因一般抗原分子上存在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可同时引起多种克隆细胞应答,而产生多特异性的多个克隆体系。

单克隆抗体:指来自一个B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分子结构和性状。

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亚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有时会引起细胞内含物的断裂而形成一些较小的原生质体核质体:由原生质膜和薄层细胞质包围细胞核形成的小原生质体胞质体:不含细胞核而仅含有部分细胞质的原生质体。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指植物中一大类并非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和生长发育期的特异性。

次生代谢:次生产物在植物中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生长偶联型:产物合成与细胞生长成正比。

非生长偶联型:产物合成在细胞生长停止以后。

中间型:产物仅在细胞生长下降时合成,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或停止生长产物都不合成。

全能性:一个生活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潜在能力称之为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脱分化:培养条件下使一个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原始无分化状态或分生细胞状态的过程细胞脱分化过程中生理活动与细胞结构的变化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改变或潜在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极性指植物的器官、组织、甚至单个细胞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的某种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器官发生:是指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外植体:由活体植物上切取下来,用以进行离体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病感染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病感染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膜与细胞膜与病感染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物体内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而细胞膜是细胞内部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探讨细胞膜在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中的作用和相互作用。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双层状,构成了细胞膜的主体结构,而蛋白质则嵌入其中,扮演了重要的功能角色。

细胞膜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控制物质的进出、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接收和传递信号等。

通过细胞膜,细胞内的物质可以与外界进行交流和交换,对于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二、细胞膜与病毒感染病毒是一类依赖于寄生细胞进行复制的微生物,其感染过程中,细胞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病毒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感染细胞:1. 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感染许多病毒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来实现感染。

这些受体通常是膜上特异性的蛋白质或糖类结构,它们与病毒表面的配体进行亲和性结合。

如HIV病毒通过与CD4受体和共受体结合,进而进入宿主细胞,导致感染。

2. 细胞膜融合某些病毒也可以通过与细胞膜融合来实现感染。

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感染宿主细胞时,通过与宿主细胞膜蛋白上的受体结合,进而将自身RNA合入宿主细胞内,使得病毒复制的过程得以进行。

3. 胞吞作用除了上述两种方式,一些病毒还可以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在胞吞作用中,细胞膜形成一个囊泡将病毒包裹并引入细胞内。

这种过程在一些病毒感染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细胞膜与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类似,细菌也可以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实现感染。

不同的是,细菌往往会释放一些特定的分子用于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

例如,大肠杆菌中一种名为大肠杆菌毒素(LT)的分子能够结合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进而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引起的正常功能被干扰。

这也是大肠杆菌引起肠炎的机制之一。

此外,一些细菌也可以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

病毒

病毒

病毒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概念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基本信息概述病毒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

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

“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其主要特点是: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过滤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②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③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④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⑤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⑥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⑦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⑧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简单理解: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病毒的分类: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病毒(如:朊病毒)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IV等)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IV)、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完整word版)免疫学习题

(完整word版)免疫学习题

1。

现代免疫是指:A.免于疾患B.机体抗感染过程C。

机体清除自身的损伤或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D。

机体识别和排出抗原性异物的功能2。

免疫应答过高:A。

导致自身免疫病B。

易患严重的感染C。

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越强 D. 会致超敏反应3。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4。

免疫应答主要的执行者是:A. T、B淋巴细胞B. NK细胞C. 吞噬细胞D. 补体5。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6.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

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粘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 .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7.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A.2条多肽链组成B.4条多肽链组成C.由铰链区连接1条L链和H链D.二硫键相连的2条H链和2条L链组成8.用木瓜蛋白酶处理IgG后能分解成为:A.2个Fab段和一个Fc段B.F(ab')2 + PFcC.2条H链和2条L链D.F(ab')2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部位是:A.VL和VH区B.CH1区C.铰链区D.CH3区10.下列哪一组免疫球蛋白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A.IgM、IgA B。

IgM、IgG C。

IgG、IgA D。

IgG、IgE 11.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A.C1234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 12.半抗原: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 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13。

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A 抗生素B.抗毒素C.类毒素D细菌素14.TH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A.CD3 B.CD2 C。

CD4 D.TCR15、II型超敏反应是指:A、速发型B、免疫复合物型C、细胞溶解型D、迟发型16、AB0血型不符输血后引起的溶血属于A、I型B、II型C、III型D、IV型17、作为肝癌早期普查的胚胎抗原有A、AFPB、CEAC、BS胎蛋白D、肿瘤特异性抗原18、膜攻击复合物的组成是A.C56789 B.C3bBb C.C5b67 D.C5b67819、双扩与电泳结合的试验称为A、火箭电泳B、对流电泳C、免疫电泳D、沉淀反应20、能定性、定量、定位的试验有A、免疫荧光技术B、中和试验C、凝集试验D、沉淀试验21.能与肥大细胞结合的Ig是:A.IgM B. IgE C。

完整word版,传染病学

完整word版,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第一单元总论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平衡就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伤。

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复发: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再燃: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出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行。

后遗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伤,临床表现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伤为主要表现。

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共生状态: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共生状态隔离:是指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地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白细胞减少等。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主要病变为结核结节,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

病毒如何感染人体细胞

病毒如何感染人体细胞

病毒如何感染人体细胞病毒感染人体细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病毒与人体细胞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会使用各种方法来进入人体细胞,然后利用细胞的机制来进行繁殖和传播。

病毒的感染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病毒进入细胞和病毒利用细胞机制进行繁殖和传播。

一、病毒进入细胞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细胞透过法、膜融合法和内吞法。

直接细胞透过法是指病毒通过与细胞膜结合,使其直接进入细胞。

这种方式通常是通过病毒表面的受体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例如,HIV病毒进入人体CD4+ T细胞就是通过细胞透过法。

膜融合法是指病毒利用其表面的膜融合蛋白与细胞膜融合,从而进入细胞。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病毒在进入细胞时会形成一个膜包裹的结构,这个结构被称为病毒被包装体。

例如,流感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就是通过膜融合法。

内吞法是指病毒通过被细胞吞噬,从而进入细胞。

这种方式通常涉及到一些中介物质,例如病毒的包膜蛋白和一些病毒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例如,冠状病毒通过内吞法进入人体细胞。

二、病毒利用细胞机制进行繁殖和传播病毒进入细胞后,会利用细胞的机制来进行繁殖和传播。

具体来说,病毒会依次进行以下几个步骤:解包、复制、转录、翻译和组装。

解包是指病毒将其包裹体内的核酸(DNA或RNA)释放出来。

这一步骤的过程中,病毒会利用一些酶来打开或破坏病毒包裹体,从而释放出核酸。

复制是指病毒利用细胞的机制来复制其核酸。

具体来说,病毒会依托细胞的DNA多聚酶或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来作为自己的多聚酶。

转录是指病毒利用自身的RNA酶来将自己的RNA转录成为DNA。

这是一种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酶是病毒特有的酶。

翻译是指病毒利用细胞的机制来翻译其RNA所编码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通常包括病毒的膜蛋白、包膜蛋白和核酸酶等。

组装是指病毒利用自身编码的蛋白质等分子,在细胞中组装成为完整的病毒颗粒。

这些颗粒通常包括病毒的DNA或RNA、膜蛋白和包膜蛋白等。

(完整word)病毒的复制增殖过程

(完整word)病毒的复制增殖过程

病毒的复制增殖过程病毒不具有能独立进行代谢的酶系统,因此只有进入活的易感宿主细胞内,由宿主细胞提供合成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原料,如低分子量前体成分、能量、必要的酶等,病毒才能增殖。

病毒增殖的方式不是二分裂,而是自我复制。

即以病毒核酸为模板,在DN 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及其他必要因素作用下,合成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装配成完整病毒颗粒并释放至细胞外。

病毒复制(replication)一般可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称为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病毒经过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而此时,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和破坏。

一、病毒复制周期吸附(adsorption)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

吸附主要是通过病毒体表面的配体蛋白与易感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相结合。

不同细胞表面有不同受体,它决定了病毒的不同嗜组织性和感染宿主的范围,如小RNA病毒衣壳蛋白特定序列能与人及灵长类动物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结合,而腺病毒衣壳触须样纤维能与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相结合。

有包膜病毒多通过表面糖蛋白结构与细胞受体结合,如流感病毒HA 糖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唾液酸结合发生吸附;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HIV)包膜糖蛋白gp120的受体是人Th细胞表面CD4分子;EB病毒则能与B细胞CD21受体结合。

无受体细胞不能吸附病毒,也不能发生感染.细胞含受体数不尽相同,最敏感细胞可含10万个受体。

吸附过程可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完成。

穿入(penetration)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后,可通过胞饮、融合、直接穿入等方式进入细胞。

胞饮类似吞噬泡,细胞内陷将病毒包进细胞浆内,无包膜病毒多以胞饮形式进入易感染动物细胞内.融合是指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包括病毒融合蛋白与细胞第二受体的作用,如HIV与CCR5的结合。

融合后再将病毒的核衣壳释放至细胞浆内。

还有少数无包膜病毒在吸附时某些蛋白衣壳的多肽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可直接穿过细胞膜。

(完整word)病毒的复制过程

(完整word)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的复制过程病毒增殖的方式—-- 自我复制 ( self replication)当病毒进入活细胞后便发挥其生物活性.由于病毒缺少完整的酶系统,不具有合成自身成份的原料和能量,也没有核糖体,因此决定了它的专性寄生性,必须侵入易感的宿主细胞,依靠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原料和能量复制病毒的核酸,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病毒的蛋白质。

病毒这种增殖的方式叫做“复制(Replication)”。

病毒复制的过程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释放五个步骤,又称复制周期(Replication cycle)。

一、复制周期:(一)吸附(adsorption):病毒表面接触蛋白——-—细胞表面受体吸附(Adsorption)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

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最初是偶然碰撞和静电作用,这是可逆的联结。

随后的特异性吸附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一点可确定许多病毒的宿主范围,不吸附就不能引起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非灵长类细胞上没有发现此受体,而猴肾细胞、 Hela细胞和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上有它的受体,故脊髓来质炎病毒能感染人体鼻、咽、肠和脊髓前角细胞,引起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水磨石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是含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的糖蛋白,它与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剌突(受体连结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如用神经氨酸酶破坏该受体,则流感病毒不再吸附这种细胞.此外,HIV受体为CD4;鼻病毒的受体为细胞粘附分子-1(1CAM—1);EB病毒的受体为补体受体—2(CR—2)。

病毒吸附也受离子强度、pH、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研究病毒的吸附过程对了解受体组成、功能、致病机理以及探讨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二)穿入(penetration):膜融合;病毒胞饮等穿入(Penetration)是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期。

主要有三种方式:(1)融合(Fusion),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

病毒繁殖知识点

病毒繁殖知识点

病毒繁殖知识点病毒是一种微生物,也是一种生物寄生体,无法独立生存,只能依附于寄主细胞。

病毒通过寄生于细胞内部,利用细胞的代谢和复制机制来繁殖自身。

研究病毒繁殖的知识点对于了解病毒感染的机制、防治疾病以及开发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以“病毒繁殖知识点”为标题,逐步探讨病毒的繁殖过程。

1.病毒进入细胞病毒进入细胞是病毒繁殖的第一步。

病毒通常通过侵入寄主细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部。

常见的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有直接穿透细胞膜、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被细胞吞噬等。

不同类型的病毒具有不同的进入机制,但无论如何,病毒进入细胞后就能够开始寄生和繁殖。

2.病毒解离和释放基因组病毒进入细胞后,病毒颗粒通常需要解离以释放其基因组。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病毒颗粒在细胞内受到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蛋白酶的作用而触发。

病毒释放基因组后,基因组就能够利用细胞内的复制和转录机制来合成新的病毒颗粒。

3.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是病毒繁殖的关键步骤之一。

病毒基因组可以是DNA或RNA形式,具体取决于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基因组通过利用细胞内的复制酶和转录酶来复制和转录,合成新的病毒基因组和mRNA。

这些新合成的基因组和mRNA将用于合成病毒蛋白质和组装新的病毒颗粒。

4.病毒蛋白质合成和组装病毒蛋白质合成和组装是病毒繁殖的另一重要步骤。

通过利用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机制,新合成的病毒mRNA将被翻译成病毒蛋白质。

这些病毒蛋白质随后会与新合成的病毒基因组和其他病毒蛋白质相互作用,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

5.病毒颗粒释放和传播病毒颗粒完成组装后,它们需要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出来,以便传播到其他细胞并继续繁殖。

病毒颗粒的释放方式也因病毒类型而有所不同。

一些病毒会破坏寄主细胞,使其死亡后释放病毒颗粒,而其他病毒则会利用细胞的分泌途径或细胞膜融合来释放病毒颗粒。

结论:病毒的繁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病毒蛋白质合成和组装、以及病毒颗粒的释放和传播等多个环节。

(完整word版)认识生物习题(含答案)

(完整word版)认识生物习题(含答案)

认识生物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有研究者于今年 2 月 19 日宣告,从秦始皇兵马俑 1 号坑土壤中分别出一种新的微生物,并命名为“兵马俑芽胞杆菌”.你以为该新发现的可信性取决于()A.历史上能否有对该微生物的记录B.该微生物能否拥有传染性C.该微生物能否有特定的遗传性状D.其余专家能否定同2.“不用说碧绿的菜畦,圆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用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快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包含几种生物()A.4B.5C.6D.73.按形态构造特色,生物可分为()A.植物、动物、细菌B.植物、动物、病毒C.植物、动物、其余生物D.水生生物、陆生生物4.某小组将检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等生物归为一类,将松、柏、玫瑰、蚂蚁等生物归为一类.请问:他们的归类标准是()A.依照形态构造B.依照生活环境C.按生物的用途D.按生物的生殖5.以下选项跟生物没关的是()A.禾苗青青B.游鱼戏水C.秋雁远去D.长空万里6.为了让学生认识生物圈中生计哪些生物,老师要求同学们到图书室去查阅图书刊报纸,这类科学研究的方法是()A.检查法B.察见解C.丈量法D.采集和剖析资料7.以下属于生物共同特色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自养8.以下物体,属于非生物的是()A.B.C.D.9.以下判断小狗是生物的依照,错误的选项是()A.你呼喊它,给它骨头啃,它向你跑来,冲你摇尾巴B.小狗需要不停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C.小狗能够制造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D.小狗能不停长大,能生殖后辈10.在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应激性的是()A.害羞草遇到触碰时,睁开的叶片会快速合拢B.生长在野外里的向日葵,其花盘老是向着光生长C.王朋同学吃水果糖时,口腔内老是会分泌很多唾液D.生活在河水中的鲫鱼,老是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11.以下不属于生物基本特色的是()A.应激性B.生长C.生殖D.流动性12.青蛙在水中产卵,卵发育成蝌蚪,蝌蚪长大变为青蛙,发育成熟的雌蛙又能产卵。

(完整word版)普通生物学试题库

(完整word版)普通生物学试题库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继续教育学院拟题人适用专业(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电子传递链。

2、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质、和核仁等部分。

3、线虫的体细胞数目,因此是研究细胞发育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4、细胞周期包括和分裂间期两个时期。

5、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

6、血液分为血细胞和两部分。

7、存在于生物体内而在自然界不存在的元素是。

8、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指。

9、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或由其体内提供。

10、生物的自养方式可分为两种,即光能自养和。

11、抗原分子的某些化学基团其分子构相与抗体或淋巴细胞表面受体互补结合,从而能引发免疫反应,这些基团叫做。

12、基因的化学实质是DNA,在某些病毒中是。

13、常见的发酵过程有酒精发酵和。

14、新的表现型可以不通过 ____,只通过基因重组就可产生。

15、维管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有_________、被子植物。

16、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途径合成的。

17、是已知的最小的能在细胞外培养生长的原核生物。

18、发达是种子植物生活史的特点。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0、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1、分生组织的显著特征是细胞具有能力。

22、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是识别自身和外物、记忆、。

23、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的规律地交互进行的现象。

24、神经组织是由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25、依照五界系统,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和等五界。

26、神经未受剌激时的膜电位称。

27、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28、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隔离。

29、光敏色素以红外吸收形式和两种形式存在。

30、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方式的不同,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和。

病毒的繁殖方式

病毒的繁殖方式

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的繁殖方式是指病毒如何在寄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病毒的繁殖过程可以分为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等阶段。

不同类型的病毒有不同的繁殖方式,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病毒繁殖方式。

1. 吸附:病毒通过表面的受体与寄主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实现吸附。

这个过程类似于磁力吸附的原理,病毒依靠与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使病毒固定在宿主细胞上。

2. 侵入:病毒侵入是指病毒将其遗传物质植入寄主细胞的过程。

大多数病毒进入细胞是通过寄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介导的。

病毒在侵入过程中,会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结构或引发细胞内信号传导等方式,使得病毒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内。

3. 复制:病毒侵入了寄主细胞后,会开始进行复制。

病毒的复制方式主要有两种:非生产破裂和生产破裂。

非生产破裂是指病毒将其遗传物质直接复制并在细胞内积累,而生产破裂则是指病毒将其遗传物质复制成新的病毒颗粒,然后破坏宿主细胞释放出来。

复制过程中,病毒会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从而实现自身的复制。

4. 组装:在复制完成后,病毒会将新合成的病毒颗粒组装起来。

病毒组装过程中,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会自发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5. 释放:组装完成后,病毒会寻找适当的机会离开宿主细胞。

病毒的释放方式主要有两种:溶解和膜融合。

溶解是指病毒在细胞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使细胞溶解从而释放出来;膜融合是指病毒将其外膜与细胞膜融合,使病毒释放出来。

除了上述常见的病毒繁殖方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病毒繁殖方式。

1. 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种具有轉位酶活性的短片段DNA 或RNA分子,它可以在基因组中不同位置的DNA或RNA之间移动。

这种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其基因组的位置,导致寄主细胞的突变。

2. 寄生反转录病毒:寄生反转录病毒是一种具有反转录酶活性的病毒,它可以将自己的RNA转录成DNA,然后将其整合到寄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这种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寄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胞突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进入细胞的几种感染形式病毒通过以下不同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注射式侵入、细胞内吞、膜融合以及其他特殊的侵入方式。

注射式侵入:一般为有尾噬菌体的侵入方式。

通过尾部收缩将衣壳内的DNA 基因组注入宿主细胞内。

细胞内吞:动物病毒的常见侵入方式。

经细胞膜内陷形成吞噬泡,使病毒粒子进入细胞质中。

膜融合:有包膜病毒侵入过程中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

直接侵入: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⑴部分病毒粒子直接侵入宿主细胞,其机理不明。

⑵病毒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由细胞表面的酶类帮助病毒粒体释放核酸进入细胞质中,病毒衣壳仍然留在细胞膜外,将病毒侵入和脱壳融为一体。

⑶其他特殊方式。

植物病毒通过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上的小伤口或天然的外壁孔侵入,或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侵入细胞,也可通过介体的口器、吸器等侵入细胞。

病毒的侵入噬菌体1952年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一个有利的证据就是赫尔希(Hershey)等用同位素磷-32标记T噬菌体的核酸,用硫-35标记它的蛋白质,用这种被标记的病毒来感染不带任何同位素的大肠杆菌。

结果证明含硫-35的蛋白完全留在细菌的外面,磷-32标记的核酸被注入细菌体内了。

当T4尾部像肌肉那样收缩时,外壳里面的DNA就被挤进细胞体内。

它的DNA分子相当长,约50,000 纳米,粗2.4纳米,而尾鞘中心的管子直径不过2.5-3.0纳米。

这样长的DNA要通过这样细的管子完全完全细菌体内看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T4却能在1分钟内就完成任务。

早期人们相信进入体内的只是DNA,不含任何蛋白质,但最近工作证明,有些壳内最里层的蛋白质也随着DNA一起进入细菌,这少量蛋白可能在以后的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动物病毒进入寄主细胞就采取另外更简便的方法了。

当某种外来颗粒与动物细胞接触时,细胞的一种自然反应是把颗粒包进去,发生吞噬现象。

某些动物病毒恰恰利用了这种细胞的本能进入细胞。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显然不同点之一在于植物细胞有一个由纤维素组成的外壁,可以阻止很多东西进入细胞。

假若细胞有了轻微的伤口,则病毒可以从伤口进入。

植物的细胞壁也并非无缝可入,在坚硬的纤维素结构中分散有微小的管状突起,叫做外壁连丝,直接与外界沟通。

有人认为植物病毒是经外壁连丝入侵的。

在自然界,植物病毒的更重要的入侵方式是媒介昆虫在植物上取食时,把病毒直接注入植物体内。

把植物细胞的外壁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处理后只剩细胞质膜,叫做原生质球。

如用TMV来侵染烟的原生质球,发现细胞也是利用吞噬把病毒包进细胞内的。

有外膜的病毒进入寄主细胞内的方式就更为复杂了。

人们发现有些病毒如麻疹病毒,在侵染寄主细胞体外培养时,病毒能使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所谓的多核的合胞体。

又如当人的和老鼠的组织培养细胞在有仙台病毒存在时也会发生细胞融合现象,形成既含有人细胞核,也含有老鼠细胞核的多核细胞。

原来这些病毒的外膜能够与寄主细胞的细胞质膜融合,从而引起细胞的融合。

在细胞融合的同时也就把病毒颗粒中的核蛋白芯即核衣壳释放到寄主细胞内。

综观病毒进入寄主细胞的方式不难看出,只将核酸注入细胞内的方式不过是某些噬菌体所特有的方式。

对动物或植物病毒说来更普遍的方式是整个病毒粒子被细胞吞噬。

显然整个粒子被吞噬是有好处的,因为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在细胞内找到合适的复制场所前,可以被外壳蛋白质保护而不被高等生物内多种多样的核酸酶所降解破坏---------------------------------------------------------------------细胞对病毒的内吞作用细胞膜作为细胞的限制性膜,其作用在于摄入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并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内环境。

细胞膜是一种半透性膜,水、气体和小的疏水性分子例如乙醇能自由穿过脂质双层,但大多数代谢物,包括葡萄糖、 ATP 、核苷酸、氨基酸和蛋白质,以及某些离子(例如 Ca2+ 、 H+ 、 K+ 、 Na+ )都不能穿过细胞膜。

这些物质通过特定的转运方式进入细胞。

离子、糖类和氨基酸一般通过整合膜蛋白的转运进入细胞,而蛋白质和大颗粒(例如一些病毒和细菌)则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细胞外液中的某些分子(配体)可以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被选择性摄入细胞。

在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中,配体首先与集中于有被小窝中的受体结合;或先与分散在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再以受体—配体复合体形式迅速向有被小窝内集中。

有被小窝内表面含有包涵素,其总面积可达细胞表面积的 2% 以上。

随着受体—配体复合体的积累,有被小窝逐渐内陷,最后脱离胞膜,形成有被小泡;随后有被小泡脱去包涵素。

包涵素回到细胞膜,进行重复利用;而脱去包涵素的囊泡与早期内吞泡( endosome )融合。

早期内吞泡膜中的质子泵将质子转运到内吞泡的内部,因而早期内吞泡呈酸性。

在内吞泡的酸性条件下,配体与其受体解离,受体通过内吞泡以出芽的方式形成的转运囊泡向细胞膜扩散,与细胞膜融合后进行重新利用,此即受体循环。

早期内吞泡的内容物随即被转运到核附近,形成晚期内吞泡。

晚期内吞泡与溶酶体融合,其中的配体被酶降解或被释放而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有时整个配体—受体复合体都到达溶酶体而被降解。

对于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这种方式侵入宿主细胞的病毒而言,尽管具体细节有所不同,但大致与一般的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类似。

不同病毒侵入细胞的具体机制将在下文予以讨论。

为了维持细胞的完整性以及细胞内的不同功能分区,其它膜性结构与细胞膜的融合必须受到严密的调控,这一般由某些特定的蛋白通过特异性的机制介导。

首先,进行融合的膜性结构与细胞膜必须非常接近。

这个过程由两者的整合蛋白的相互作用介导,其中膜性结构上的整合蛋白称为靶蛋白,而细胞膜上的整合蛋白则称为锚定蛋白。

随后,膜性结构需要与细胞膜变得更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应当在 1.5 nm 之内。

为了达到这么短的距离,必须先除去膜表面的水分子,这是一个耗能过程。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由一种包含多个亚单位组成的复合体为该耗能过程提供能量,这种复合体被称为融合蛋白机器,其单个亚单位缺乏融合活性。

靶蛋白和锚定蛋白形成复合体后,募集其它一些能导致膜融合的蛋白,从而完成膜性结构与细胞膜的融合。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这些蛋白被称为 N-ethylmaleimide 敏感性融合蛋白( 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fusion protein , NSF )和可溶性 NSF 附着蛋白( Snaps )。

因而,靶蛋白和锚定蛋白又被称为 Snap 受体或 Snares 。

融合完成后,复合体发生解离,直到下一次需要时又重新进行装配。

细胞就是通过融合蛋白机器的装配和解离而对细胞膜的融合进行所调节。

有包膜病毒的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是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的第一步,这种融合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膜,也可以发生在内吞泡膜。

在膜的融合过程中,融合蛋白的作用是形成一个称为融合孔的开口。

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能产生大量病毒,病毒融合蛋白不需被回收,而细胞融合蛋白的量则少得多,必须被回收利用。

大多数情况下,单个病毒融合蛋白就足以介导膜融合反应,这比细胞的融合蛋白介导的融合反应要简单一些。

病毒上的配体与细胞受体结合后,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达到密切接触。

随后,病毒融合蛋白催化并在一起的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进行融合。

病毒介导的膜融合必须受到密切调节,防止病毒颗粒聚集并确保膜融合发生在正确的细胞功能区。

例如,有的病毒融合蛋白只有在与另一些整合膜蛋白相互作用后,才能具备融合能力;有的病毒融合蛋白需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生构象改变,从而暴露出融合区。

另外,对某些病毒融合蛋白而言,则是通过调节对其前体的剪切来调控其活性。

在这种情况下,病毒在到达合适的细胞部位之前,其融合能力将受到抑制;这是由于如果融合蛋白在此之前就被完全剪切的话,那么转运通路中存在的弱酸性条件将可能诱导产生异常的融合反应。

有时,还可以通过剪切产生亚稳态的病毒糖蛋白,在条件合适时即能进行融合活性所需的构象改变。

酸催化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些有包膜的病毒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来完成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其中研究得最透彻的例子就是流感病毒。

病毒首先通过 HA 糖蛋白与含唾液酸的受体结合,随后病毒—受体复合体通过包涵素( clathrin )依赖的受体介导的胞吞通路而内化。

在晚期内吞泡( pH 值约为 0.5 )中, HA 在酸性条件的催化下发生构象重排并暴露出融合肽,随后病毒和内吞泡膜融合,并将病毒核蛋白(vRNP )释放入胞质。

流感病毒颗粒表面的 HA 是一个由三个亚单位组成的同三聚体,每个亚单位都包括两个由双硫键连接在一起的多肽 HA1 和 HA2 。

这两种多肽是在 HA 的前体HA0 被转运到细胞膜上时,通过蛋白水解作用产生的。

HA 三聚体可分为杆状的基底部和球状的头部两部分,基底部由 3 个 HA2 肽链螺旋缠绕而成;头部较膨大,主要由 HA1 肽链组成。

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部位呈浅口袋状,位于 HA 三聚体的头部。

融合肽位于 HA2 的氨基末端,埋藏在三聚体杆状结构的交界处,其序列为 N-Gly-Leu-Phe-Gly-Ala-Ile-Ala-Gly-Phe-Ile-Glu- Gly-Gly- 。

对流感病毒天然状态的 HA 的和酸性条件下的 HA 的晶体结构的比较研究表明,低 pH 值能诱导 HA 发生明显的构象改变。

在天然 HA 中, HA2 的第 76 ~ 126 位氨基酸形成一个较大的 a - 螺旋,第 56 ~ 75 位氨基酸形成半环状结构,而第 33-55 位氨基酸则形成另外一个较小的 a - 螺旋。

当 pH 值降至 5.0 ~6.0 时, HA2 的空间构型发生改变,第 40 ~ 105 位氨基酸形成一个大的 a - 螺旋,并向前推进约100 Å 。

这就使得原来藏在 HA 蛋白三维结构内部的融合肽暴露,并靠近细胞膜。

移位后的融合肽可插入细胞膜内,进而介导病毒包膜与内吞泡的融合。

HA0 水解为 HA1 和 HA2 两条多肽链是低 pH 值诱导 HA 蛋白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暴露出融合肽进行融合的先决条件。

HA0 虽然能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但不能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故而不具有感染性。

将流感病毒的 HA 与 HIV-1 和 Moloney 鼠白血病病毒等逆转录病毒的 Env 蛋白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尽管这些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机制存在着差异,但它们的结构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在这几种病毒中,融合肽都位于三个肽链缠绕而成的螺旋的末端。

根据这些病毒的研究结果,可以大致得出病毒包膜中具有融合功能的蛋白的一些普遍特征:( 1 )含有一个大的 a - 螺旋,( 2 )含有七个疏水性的氨基酸重复序列,( 3 )具有经过特征性缠绕而成的肽链螺旋,且该螺旋与氨基端的融合肽相邻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