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
三北防护林的作用
三北防护林的作用
篇一: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
作者:龙华班级:林学10级1班学号:20191832 指导老师:胡红玲
摘要: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伟大的生态工程,工程建设30余年,其建设标准分散在其他林业技术规程之中,没有其独立的、可操作的技术标准,阻碍了实现三北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因此,尽快建立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建设原则;三北防护林工程;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前言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问题,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30多年来,国家一直把三北防护林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第1 页。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其建设地区涵盖了中国的华北、西北以及东北三个地区,是在中国国土的北方地区建设的防护林体系。
该工程的建设旨在通过植树造林、人工育林等措施,形成天然屏障,以便在北方地区有效地保障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扩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在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建设和指导原则。
首先,科学规划。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经过精细的规划来实现其目标,方案和计划必须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以确保其可行性。
为此,必须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规划,以确保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便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
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各种环境因素,如风速、适宜降雨量等,以确保防护林的建设具有可行性和长期的可持续性。
其次,科学选择。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选择适合的植被,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生态和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树种抗旱、抗盐、抗寒、适应力和生物多样性等。
总之,选择的树种必须符合当地环境特色,同时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适应性。
第三,科学管理。
三北防护林的管理是工程实现成功的关键。
在工程建设期间,必须对植物进行细致地管理,包括如何选种、如何浇水、如何防护等。
为此,必须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工程。
在长期管理、养护过程中,还必须对环境压力、病虫害等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确保防护林的健康生长和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第四,科学评估。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长期成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评估过程中,需要对三北防护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分析,以检验建设工程的目标是否达到。
评估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社会情况,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三北防护林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科学规划、科学选择、科学管理和科学评估等原则。
我国为什么要兴建“三北”防护林?
我国为什么要兴建“三北”防护林?
1978年1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兴建“三北”防护林,即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简称“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一个大型的防护林体系工程,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
这一工程要经过70年才能最后完成。
“三北”地区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少,少雨干旱,地表裸露,蒸发量大,生态平衡早已打破,风沙滚滚是常见的事。
黄土高原地区因夏秋季节集中的暴雨,每年流失的水土面积就达43万平方米。
平均每年流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直接威胁着黄河两岸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保护原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三北”防护体系采取多种途径,如飞机播种、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建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牧场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以及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等各种林木保护带,使得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补充,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农业、林业、畜牧业协调发展,真正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做法、问题及发展建议
对策建议
加强资金保障
加大对“三北”工程的资金 投入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 顺利进行和后期管护工作的 落实。
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和 运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 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工 程建设的监管和考核。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生态修复技术和智能化 管理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 高防护林建设的科技含量和 效益。
“三北”四期工程防 护林建设的做法、问 题及发展建议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录
• 引言 •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现状 • 面临的主要问题 • 发展建议 • 案例分析 • 与意义
背景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人 工林业生态工程。四期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阶段,旨在巩固和扩大前三期工程建设成果,构建更加 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沙漠地区通过营造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保护农田和村庄,显著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问题案例剖析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防护林建设
由于树种选择不当、造林密度过大、抚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防护林生长不良,未 能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防护林建设
同样存在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加上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防护林 成活率较低。
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导致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04
发展建议
加强资金筹措和监管力度
01
02
03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加大对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 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工 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防护林建设,通过 PPP模式、绿色金融等方 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位于中国北方三省(内蒙古、甘肃、宁夏)之北的区域内所建设的防护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沙漠化蔓延的趋势,防止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建设与指导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一、科学划定建设区域。
建设防护林需要先考虑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取合适的种植树种和种植密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防护林的建设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产业相协调,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地表特征选择合适的树种。
三北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旱、寒冷,选定的树种需要具有适应环境的特性,能够耐干旱、抗风沙、耐寒等。
因此,在选择树种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征,选定能够优化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防护林效益的树种进行种植。
三、加强监管和管理。
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树苗的质量进行检验,把握树苗种植的时间和合理的管理措施,防止废株、腐根等情况的发生,确保防护林的建设质量。
在防护林建设后,还需要加强对林区的管理,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保障林区的生长发育。
四、重视生态效益。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防自然灾害的需求,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因此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态效益的考虑,注意防护林的生态和环境效益,让防护林不仅是经济的支柱,更是环境的守护者。
五、整合各方资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集体作用,推动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在筹划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市场机制、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市场激励等方式促进防护林建设,提高防护林建设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总之,建设三北防护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应以科学建设和生态保护为原则,加强监管和管理,重视生态效益,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动防护林的建设和发展,为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1. 引言1.1 概述三北防护林是中国防风固沙、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涉及国家生态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
随着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三北地区面临着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严重挑战,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三北防护林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社会责任和民生工程。
通过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关系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对三北防护林建设与指导原则的解析,分析其意义、建设原则、指导原则、关键问题和路径选择,以期为三北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三北防护林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其意义重大。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防止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改善气候环境,减少干旱、风沙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气候、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认识到三北防护林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同努力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2.2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原则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原则是指在三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遵循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
这些原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具体的建设原则包括:1. 生态优先原则:在进行三北防护林建设时,要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优先考虑。
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选择树种、种植密度和规模,确保防护林的生态功能最大化。
2. 多样性原则:在防护林建设中,要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选择多种树种植在一起,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三北防护林的长期经济效益
三北防护林的长期经济效益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三北防护林工程概述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5)二、三北防护林概况 (6)2.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7)2.2 林种结构和树种选择 (9)2.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0)三、经济效益评估 (11)3.1 直接经济收益 (11)3.1.1 木材生产 (12)3.1.2 生态旅游 (14)3.1.3 森林可能发生的商业增值 (15)3.2 间接经济收益 (17)3.2.1 土壤保持与农产品增产 (18)3.2.2 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19)3.2.3 水质改善与水资源保护 (20)3.3 社会效益 (21)3.3.1 就业机会与社区发展 (22)3.3.2 文化与传承教育 (23)四、生态平衡与森林可持续发展 (24)4.1 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的持续监测 (25)4.2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26)4.3 林业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27)五、政策与建议 (28)5.1 现有政策的成效与挑战 (30)5.2 改进建议 (31)5.3 未来发展方向 (32)六、结论 (33)6.1 研究总结 (34)6.2 长期经济效益模型归纳 (35)6.3 建议与展望 (36)一、内容简述三北防护林工程自实施以来,不仅显著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碳汇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分析防护林对大气污染治理、气候变化减缓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碳汇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
林下经济发展:探讨防护林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的潜力,包括素菜补给、精准采摘、农林业融合等,促进当地农业转型 upgrading,增加农民收入。
旅游产业发展:展示防护林工程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带动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产业发展的效用。
水土保持与农业效益增强:主要阐述防护林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建设是我国生态保护和防治沙漠化的重要工程,其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对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指导原则进行解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 生态优先原则三北防护林建设应当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修复各类生态系统,加强生态检修、修复和重建工作,促进生态环境稳定和改善。
在林地开发利用中,应当注重林地保护,合理规划林地用途,保持林地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
三北防护林建设应当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依法保护已有林地和植被,保留和恢复植被完整性,最大限度保护天然林资源,抑制乱砍滥伐,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3. 科学规划原则三北防护林建设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原则,根据当地土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合理选取树种、布局造林点以及确定造林区域和干扰区域,科学设置防护林带的宽度和布局,确保防护林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全民参与原则三北防护林建设应当坚持全民参与原则,发挥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植树护林、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局面。
5. 可持续发展原则三北防护林建设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律,推行生态文明,促进生态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关键措施1. 加强规划管理三北防护林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确定造林区域和防护林带的布局,科学设置防护林带的宽度和布局,严格执行《国家防护林建设规划》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工程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稳定的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 提高植被恢复能力三北防护林建设要加大植被护理和恢复力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恢复能力,加快沙漠化土地的治理与恢复,促进植被生长和土地的生态修复,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有效防止土地沙漠化。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土地沙化严重的三个地区(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的一系列防护林体系,旨在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进一步扩大。
这里介绍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
一、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目标1.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恢复和种植,增强土地保水、保肥、保墒的功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既保护生态环境,也服务经济发展。
2.风沙控制:通过防风固沙,控制沙漠化扩散,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3.土地水分平衡:通过筑坝截沙、建设水利设施等手段,实现三北区域土地水分的平衡,保持土地上的水分,防止干旱和沙漠化的蔓延。
1.科学规划:科学家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适宜的林地规划,按照建设流程进行,力求科学、合理、有效。
2.多样化植被:在三北区域的复杂土壤及气候环境下,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植被,如灌木、草本、乔木等植被,实现对土地的保持水分、抗风固沙、改良有机质等多重效果。
3.重视生态配套:三北防护林需要更注重生态配套,综合考虑植被种植、水资源、动态平衡,建造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
4.注重生态效益: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者需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兼顾生态环境。
5.实行精细化管理:三北防护林需要加强生态监测,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大植被养护工作力度,保证防护林的效益持久、可持续。
1.改良荒漠地:适时对荒漠地进行封禁、封固、封沙等操作,通过提高土地的密实度和有机质含量,从而有助于植物栽种的生长。
2.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植被种植,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植被覆盖,如杨树、胡杨、沙地栎、榆树、沙枣、灌木等。
3.修建绿化带:修建绿化带,使草地、林地、灌丛能够互相补充和支撑,实现生态平衡,并且对于防止沙漠化发挥着关键作用。
4.水土保持:在三北地区的建设,还需要注意水土保持工作的实现,加强对降雨、水土流失、滑坡等相关数据的监控,通过适时的灌溉和防沙抗灾林带的修建,减轻植被受损的程度。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总结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为了改善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
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北方大范围的防护林带,改善土地质量,增加森林覆盖率,防风固沙,提高灾害抵御能力。
三北防护林工程已经持续进行了数十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建议。
二、成就与经验1.林地增加:通过大规模的造林和恢复工作,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特别是在新一轮国家土地绿化工程中,大量的边坡、沙地、荒山等被植被覆盖,有效减缓了风沙的侵袭。
2.生态效益:三北防护林工程改善了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景观的改善。
通过引进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提高了土地的保水能力和土壤质量。
3.经济效益:三北地区除了改善生态环境,防护林工程还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大规模的林木种植和经营管理,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社会效益:防护林的覆盖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减少了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时,也提高了防灾减灾的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
三、问题与挑战1.乱种乱护:由于对土地的环境和气候特点不了解,有些地区出现了乱种乱护的现象。
这就导致了部分树种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林地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灌溉用水不足:在林地建设过程中,由于水资源的限制,有些地区的灌溉用水不足,导致树木生长受限,林地效益不理想。
3.病虫害防控不力:由于树种选择不当、林地管理不到位,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问题。
这给林地建设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4.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对于防护林建设的管理监督不够到位,导致执法力度不够,乱占乱用林地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建议与展望1.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加强对土地环境和气候特点的科学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植被恢复。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八个省市区的北部地区的一项生态工程,旨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
以下是对三北防护林建设与指导原则的解析。
一、保护防沙林。
1. 加强科学规划:根据地貌、土壤、植被等情况,科学规划防沙林的位置、种类和面积。
2.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防沙林的保护制度,加强巡护和管理,制定保护方案和管理办法。
3. 确保种苗质量:加强种苗培育、选育和更新,提高防沙林的种苗质量和抗风性能。
二、加强植被生态恢复。
1.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根据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2. 植树造林:采取植树造林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通过抗风固沙、保水保肥等措施,加快植被的恢复速度。
3. 合理调控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水源、改善土壤、控制灌溉等措施,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发育,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 加强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四、加强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三北防护林建设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 加强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意识和参与度。
3.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三北防护林的科学研究,提高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工作的不断完善。
三北防护林建设与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保护防沙林、加强植被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
通过科学规划、健全制度、确保种苗质量等措施,保护防沙林;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植树造林、合理调控生态系统等措施,加强植被生态恢复;加强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组织领导、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我国北方三个重要植树造林项目区域,即北方的宁夏、内蒙古、山西等地区的三个根据地。
三北防护林建设是为了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以及防止沙化等环境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在建设三北防护林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才能更加科学地进行工作。
下面就让我们来解析一下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指导原则。
三北防护林建设需要遵循科学规划原则。
科学规划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便确定适合种植的树种、种植密度、造林地点等具体要求。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才能确保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北防护林建设需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优先保护和修复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当地的原生树种,以便更好地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在树木的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护和培育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确保三北防护林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和稳定。
三北防护林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三北防护林的长期发展。
在树木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并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北防护林建设需要遵循参与共建原则。
参与共建原则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当地居民和各级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中来。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而当地居民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树木的种植和护理中来,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三北防护林资源。
在实际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需要根据以上指导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各种自然影响因素对三北防护林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划设计工作。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林业生态工程。
该工程旨在通过建造大规模的防风林,控制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设防风林带:在三北地区建设宽阔的防风林带,以阻挡风沙、降低风速、防止沙漠化。
营造混交林:采用多种树种混合种植,形成混交林,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保护天然林:加强对天然林的管护和培育,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发展经济林:在适宜的地区种植果树、药材等经济林木,增加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
加强科研:加强林业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全球气候环境做出了贡献。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带是指我国北方的三个大,黄,渤海地区的防风、防沙、保水、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指导原则是根据生态环境的特点,按照生态系统的特性,采用综合性治理的方法,通过建设大规模防护林带、荒漠化沙漠化生态系统恢复、建设耕地林带及都市绿化等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规范化设计及科学论证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依照规范化设计和科学论证。
因为综合治理涉及到不同环节的调合,需要精细地设计和论证。
要在植被选型、工程措施的规划、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以及质量控制、监测评估等环节上进行规范化处理和科学论证,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实施和工程效果的明显提高。
设计要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环境条件,根据实际,符合“立足科学,提高质量,保证安全,注重效益”等原则。
二、项目分类细化三北防护林项目构成较为复杂,需要分类细化。
将整个防护林项目细分为不同的部分,如护岸工程、防沙治理、林业改良、草业建设、全域旅游、生态修复等。
根据实际情况再分别确定阶段性目标及措施,采取分步骤、分工负责的方法,预防后代遗留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建设周期合理分配三北防护林项目涉及防风、增水、涵盖沙漠、支持农业、优化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建设周期较长,需要将周期合理分配。
根据资金情况和实际需求,在安排专项资金的同时,还要考虑建设周期的时间、各项目的优先顺序和顺利实施需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并针对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周期和对应的管理措施,加紧工作进度,实现防护林的提前完成。
四、合理配置资金三北防护林项目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综合治理工程,委托方或政府应该合理规划资金预算,并按照预算安排项目的实施。
资金的使用情况应该做到省、市、县的财政审批、审核制度,保证经费使用的公开透明,总体控制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的投入效益,避免资金的浪费。
五、强化监测评估经过规范的设计、科学论证、合理的项目分类、周期的合理分配以及资金的合理配置,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还需要强化监测评估。
三北防护林的正面评价
三北防护林的正面评价
三北防护林是中国在北方地区实施的一项大型生态工程,旨在防止风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三北防护林的正面评价:
1.环境改善: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有效地减少了北方地区的风沙灾害,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防护林带可以降低风速、阻挡风沙,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和居民区。
2.生态保护:该项目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源,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3.经济效益: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防护林带的形成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机会。
4.社会影响:该项目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加,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此外,防护林的建设也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播。
5.国际示范:三北防护林成为了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它展示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上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总体而言,三北防护林在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旨在防止三北地区(指中国北方的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四省区)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以及改善当地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该工程已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
一、生态优先原则三北地区是中国生态脆弱区之一,土地干旱、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草原退化等问题突出。
生态保护和恢复是该地区极为紧迫的任务。
因此,在三北防护林的规划与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为核心,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态功能的恢复和改善,确保防护林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科学规划原则三北地区土地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干旱多风,荒漠化、土地退化等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在防护林的规划与建设中必须采取科学规划的原则。
首先,需要对当地的土地状况、水文地质条件、气候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其次,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确保防护林的规划与建设的可持续性。
三、区域协调原则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范围涉及四个省区,需要实现区域内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因此在防护林的规划与建设中,必须遵循区域协调的原则,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各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避免单一地区过分集中投资和资源,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在机构设置和组织管理上必须有科学原则。
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机构,相互配合与协作,以确保防护林的建设与管理合理有序,取得最佳成果。
总之,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体现了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区域协调、机构科学等方面的原则和要求,这些原则和要求的实施,为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与支持,也为其他地区进行类似生态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孟 凡 英 ( 黑龙江省双 鸭山市饶河县山里乡林业站 1 5 5 7 0 0 )
1 、 对 土 壤 水 分 的 调 节 作用 在5 ~ 9月 份 ( 生长季),林 带内 O  ̄2 0 c m 土 层 的水 分 比被 防护 对 象 低 8 % ~5 O %, 干 旱 季 节 最 明显 。在林 带 的背 风 面 2 5 H处 H ~1 5 H处最高, 比前 者高 1 0 %  ̄4 0 % 。在干早 工程 管 理 办公 室) 负 责 实施 。 工程 自1 9 7 8年 1 1月 启动 , 分 3个 阶 的土壤水分最低 。5 段、 8期 工 程 进 行 . 预计 于 2 0 5 0年 完 成 。 三 北 防 护 林 号 称 世 界 上 多风季节,林 网内各点间, 土壤剖面水分 垂直 变化明显的土层在 O  ̄2 0 c m 之 间, 2 0 c m以 下 差异 不大 。 农 作 物 幼 苗 期 的生 长 量 与 土 最大的生态工程。 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在林网 内, 土 壤蒸 发比在林网外减少 关键调 : 三北 : 防护林 ; 建 设 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 长城 活动 。1 9 7 9年 , 国家 决定在 1 5 %  ̄2 0 % , 水面蒸发减 少 2 0 %  ̄4 0 % 。植物蒸腾 因种类不 同而异, 西北 、 华 北北部 、 东北 西部风沙危 害 、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的地 区 , 建 设 股减少 2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0 % 。 大 型 防护 林 工程 , 即带 、 片、 网相 结 合 的“ 绿色万里长城 ” 。 2 、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 良效应 在 半干旱 的盐碱土 区, 林带庇护的土壤盐分 向下迁移 。 一般 三 北防护林 体系工程 是一项正在 我 国北方 实施 的宏伟 生态 土 壤 中碳 酸 钠 盐 多滞 留在 3 0 c m上 下 。 灌 木 林 带 下 土 壤 建设 工程 , 它是 我国林业 发展史上 的一大壮举 , 开 创 了 我 国林 业 杨 树 林 下 , 7 c m以下 的土 层 移 动 。 防 护 林 带 对 降 生态工程建设 的先 河。地跨 东北西部、 华北 北部和西北大 部分地 中 的硫 酸 盐 及 碳 酸 盐 则 往 4 区, 包括 我 国北 方 1 3个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的5 5 1 个县( 旗、 市、 低表层及耕作层 的全盐量效果极为明显。 杨树林带下 O  ̄2 0 c m土 6 % 。 1 H ~1 l H 之 间减少 8 6 %  ̄9 0 % : 灌木林 带下 0 ~ 区) , 建 设 范 围 东起 黑龙 江 省 的 宾 县 , 西 至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乌 孜 层较旷野减少 6 别里 山口,东西长 4 4 8 0公里 , 南 北 宽 5 6 0 1 4 6 0公 里 , 总 面 积 3 0 c m土 层 比 旷 野 减 少 6 5 % ,林 带 背风 面 5 ~2 0 m处 减 少 5 8 % %。 4 0 6 . 9万 平 方 公 里 , 占 国土 面 积 的 4 2 . 4 % , 接近 我 国的半壁河 山。 75 也是 世界 四大 生物工程之 首 ( 美 国的“ 罗斯福 大草原 工程 ” , 苏联 3 、 防护林 的固沙和水土保持效应 不 同 区 域 和 不 同环 境 状 况 , 则 导 致 水 土 流 失 的 因 素 也 有 所 的“ 斯 大 林 改 造 大 自然 计 划 ” , 北非五 国 ( 摩 洛哥, 阿尔及利 亚, 突 尼斯, 利 比亚 , 埃及 ) 的“ 绿色 坝 建 设 ’ 铂 中 国 的“ 三北 ” 防护 林 工 程 不 同, 利 用 通 用 土 壤 流 失 方 程 可 进 行 区域 水 土 流 失 的 定量 描 述 。 是世界上有名 的四大生物工程. ) 该方程 为 : A=R K S L C P , 其中 A为土壤 流失量, R为降雨侵蚀力, K S L为坡度坡长 因子,c为作物经营 因子, P 三 北 地 区 是 中 国林 业 发 展 的重 点 、 难 点地 区, 沙 化 土 地 总 面 为土壤可侵蚀性 因子, 积达 1 4 8万 平 方千 米 , 占全 国沙 化 土 地 的 8 5 % ; 水土 流失面积 2 4 0 为土 壤 保 持 措 施 因子 。 ’ 三、 三 北 防护 林 对 农业 生产 的影 响 万平 方千米 , 占全 国的 6 7 % 。三北地 区也是我 国林业 发展潜 力最 由于 防护 林 的 营 造 形 成 了 以林 网为 主 体 的 生态 系统 , 改 善 了 大 的地 区,三 北地区 1 3个省 、 自治区、直 辖市现有宜林地 面积 3 9 3 6 万 公顷, 占全 国宜 林 地 面 积 的 6 8 . 7 % ; 全 国近 5 0万 平 方 千 米 农 田生态环境, 因而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和 产量 。 此外, 对 于草原 防护林 , 根据 国 内外经 验, 林地面 积应 占到 可治 理的沙化 土地 , 9 0 % 集中在三北地 区;黄土 高原 4 5 万 平方千 米 的水 土 流 失 面 积 , 基本上分布在三 北地区。 我 国 实现 到 2 0 2 0年 5 % 左右, l h m 防护林可庇护 2 0  ̄2 5 h m 。 草地 。 四、 在 生 态 效 益 方 面 森林覆盖 率达 到 2 3 % 和 2 0 5 0年 2 6 % 的战略 目标 , 增值 空间重点在 1 、 涵 养 水 源 效 益 三北 地区。三 北工程对于改善三北地 区的生态 环境, 提 高农业生 森林 涵养水源 的作用主要是 森林使 降水 有效地转 化为地下 产力, 增加农 民收入 , 促进 区域 发展 , 发展现代 林业 , 推进 生态 文 I 的径 流 量 , 调 节 降水 在 时 间和 空 间 上 分 明, 提高我 国在生态环保领域 的地位 具有十 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 径 流,补给枯 水期河川 三 北 防 护 林 对 区域 气 候 的 影 响 配 的 不均 衡 性 。 2 、 水 土 保 持 效 益 1 、 防风 效 益 不 同覆 盖 下 的平 均 土 壤 流 失 量 是 : 有林 地 0 . 8 t / h m ,疏 “ 三北” 防 护 林 体 系 由于 明 显 地 改 变 了 下 垫 面 性 质 , 使 平 均 据 测 定 , 5 . 5 4 t / h m 。 ,坡耕地 4 5 . 9 t / h m 。 。有 林 地 比坡 耕 地 风速 廓线发生较大 的改变, 因而产 生了 明显 的防风 效应,造林后 林及 未 成 林 地 1 5 . 1 t 。 风速 平均 降低 2 0 % 左右 。据三 北各地的测定, 林带 降低 风速 的 每年 每 公 顷 少 流 失 泥沙 4 3 、 农 业 增 产 效 益 有 效距离约相 当于林带高度 的 2 0  ̄2 5 倍 ,风速平 均降低 2 7 % ~ 40 % 。 据研 究,农 田防护林 的农业 增产效益 占产 量的 8 % ,据 宋兆 民的 黄淮 海平 原研 究 , 防护 林 每 年 每 公 顷可 增 产 粮 食 3 1 9 k g, 2 、 温 度 调 节 效 应 4 、 防风 固沙 效 益 林 带 对 大 范 围 的 空 气 温 度 的影 响表 现 出季 节 性 变 化 。 春 秋 季 据王广钦 等人 的研 究, 防护林可使雹灾和风 灾等灾害程 度减 有增温作用,平 均增温 0 . 5 ~2 ℃左 右, 夏 季具有 降温 作用, 平均 0 % ,每 公顷可减少灾害折算人 民币 1 3 1 . 9 6 元。 降低 6 ~1 0 T左 右, 冬季有升温作用 , 幅度为 1 ~3 ℃。 这种 良性 的 轻 3 5 、 提 高土壤肥 力效益 调节 作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 了 良好 的农业环境 。 据测 定 ,有 林地 有机 质 含量 比无 林地 多 1 0 3 8 7 . 4 k g/ h m , 3 、 空 气湿 度 调 节 效 应 由于湍流交换减弱, 风速 降低 等原 因使得被 防护地区 的蒸 发 水解 N 比无林地多 3 3 . 7 k g / h m 。 总之,三北防护林对整个三北地 区的气候 、 土壤 、 农业生产等 量平均 降低 1 4 % 左右 。这对 以旱作农业为主 的三北地 区具有十 都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 有着重要 的意义 。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林 网 内相 对 湿 度 较 空 旷地 高 6 % ~1 0 % 。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我国为了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和防治沙漠化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
其建设与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态恢复优先原则。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首先要注重生态恢复,通过种植适宜的树种和草本植物,修复受损的土壤和水源,改善地表和地下水的水循环系统,恢复植被的生态功能。
要尽量避免人工规模化的种植和过渡利用水、土壤等自然资源,确保生态环境的持久稳定。
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原则。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要依据地貌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种植树种和布局。
要注重保护当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林草覆盖率,形成良好的生态屏障和生态环境。
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特点,结合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等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全程保护原则。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壤水分、温度等自然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方式和技术,避免破坏土壤和水源。
在种植树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幼树,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要重视林地的抚育和管理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资源的质量和产量。
四、社会参与原则。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要注重社区的参与和共同推动。
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尊重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习惯和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资源,共同推动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五、政策和法规的约束原则。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必须遵守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规。
要加强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管理和监督,落实相关的补贴政策和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中来。
要加强对三北防护林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旨在恢复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治沙漠化。
通过生态恢复优先、科学规划设计、全程保护、社会参与和政策法规的约束,确保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指导原则、意义和效益及问题作者:龙华班级:林学10级1班学号:20101832 指导老师:胡红玲摘要: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伟大的生态工程,工程建设30余年,其建设标准分散在其他林业技术规程之中,没有其独立的、可操作的技术标准,阻碍了实现三北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因此,尽快建立三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建设原则;三北防护林工程;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前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问题,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30多年来,国家一直把三北防护林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防护林体系建设道路,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赢得了世界众多国家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大力植树种草,推进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这进一步表明了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着力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坚强意志;进一步提升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在我国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三北地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鼓舞。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也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要辩证地处理好保护与发展、质量与数量、规模与效益、政府和市场、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也为三北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国家有关部门及三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人民群众20多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建设经验,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也将和万里长城一样,成为人类历史上又一伟大壮举。
1 三北防护林建设1.1 建设的背景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三北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
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
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1.2 建设的方法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
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1.3 建设范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40公里,包括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区域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
规划期限为1978-2050年,共7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
工程建成后,三北地区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勾绘了三北地区实现山川秀美的发展蓝图,成为组织实施和推动三北地区生态建设的基本遵循。
1.4 建设任务目标到2050年,完成三北工程规划建设任务,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15%左右,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建成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1.5 建设对策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以加快工程发展为主题,把分类指导、分区突破作为主线,把机制创新、科技进步作为动力,以防沙治沙为重点,把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根本出发点,组织实施好三北建设工程,推动三北防护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为此,可采取以下对策:进一步提高对三北工程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三北工程建设的活力;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三北工程建设的质量;完善制度,建立适应工程发展的管理机制。
2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指导原则2.1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建设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为主线,以新农村村屯绿化,特色产业发展,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科技和政策创新,大力开展造林育林、封禁保护、更新改造、巩固提高,为实现三北地区生态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以指导三北地区生态建设为宗旨,以防沙治沙为重点,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调整布局,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讲求效益,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促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也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要辩证地处理好保护与发展、质量与数量、规模与效益、政府和市场、生态与经济的关系, 统筹兼顾物质利益原则和弘扬“ 三北精神” 相结合、三大造林方式综合运用、四大重点区域协调发展、五大防护林种全面发展, 把握住以人为本、加快发展、防沙治沙、结构调整、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六个关键环节2.2 指导原则在坚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完整性、连续性的前提下,工程建设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以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③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④坚持环境治理与资源保护并重,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建设一片、保护一片,实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⑤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充分体现国家投资的主体责任,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⑥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工程建设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⑦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必须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必须坚待机制创新、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等原则。
3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成就、意义和效益三北工程上马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不仅改善着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对于国土保安、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经济振兴、富民富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稳定并拓宽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建设三北工程是实现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需要。
建设三北工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3.1 建设成就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发动与精心组织,工程建设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
①重点治理区的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呈“双降”趋势。
②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
③平原农区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农田林网化面积和粮食产量呈“双增”趋势。
④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30年来,三北工程把生态治理同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建设了一批特色林产品基地,培育了优势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⑤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广大人民群众从特色经济林等产业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地方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⑥开创了中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突破了传统林业建设理论。
三北工程是我国政府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林业生态工程,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先河。
在30年的建设中,广大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建设思路、组织形式、工程管理、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另外,部分沙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重点治理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经济林和用材林基地初具规模;“四料”俱缺的状况基本得到缓解。
3.2 意义和效益3.2.1 三北防护林对区域气候的影响①防风效益“三北”防护林体系由于明显地改变了下垫面性质, 使平均风速廓线发生较大的改变,因而产生了明显的防风效应, 造林后风速平均降低20% 左右。
据三北各地的测定, 林带降低风速的有效距离约相当于林带高度的20~25 倍, 风速平均降低2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