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我国国际投资环境
学号:1014401040
姓名:符卷
班级:10级国贸1班
投资环境泛指影响投资者的资本投向
以及资本运行和效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
综合系统。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
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与投资
活动直接相关的物质条件,又称环境硬件,
如基础设施、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等等。软
环境又称无形环境,其内容广泛,既包括政
治、法律和经济,还包括人们的观念、风俗
和习惯以及政府机构办事效率等等。各地着
力营造的投资软环境更多指向可供具体操
作的规则、规范等政策因素、制定与执行政
策的政府部门定位以及具体实践中政策的
贯彻与运行情况。目前,在各地投资硬环境
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软环境的重要性在投资
环境中越来越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提
中国积极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其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这并没有使中国迥然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大国,但是它为中国发挥其潜能,吸引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铺平了道路。90年代中期,中国基本上完成了经常账户的开放,外国公司进出口产品和服务已经没有大的障碍。中国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绝大多数制造业和某些第一产业(例如石油、林业和渔业)。大约有七成的外国直接投资投入了制造业。在服务业方面,中国自9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放开了建筑、批发、房地产和商业服务。随着2001年加入WTO,中国开始分阶段取消金融、电信、农业和零售业的进入壁垒。由于中国的服务来还相当落后,因此中国的举措使外国投资者基于战略考虑大举将资本投入那些即将开放的市场。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8059家外国公司开始在中国经营服务业方面的业务,比2001年增长了26%,约占当年全部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1/4。随着服务业进入壁垒的撤消,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服务业会吸引更多的
外国直接投资,而且步伐也会加快。
除了发展国内经济的努力和加入WTO外,中国还签署了不少双边或区域协议以促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到2002年,中国已经签署了104个双边投资条约(BlTs),名列世界各国前茅。中国还签署了72个双向税收条约(DTTs),名列发展中国家之首,全球排名第12位。尽管有关双边投资条约对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的证据并不一目了然(2002年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其没有显著效果,Levin等对中东欧的研究则显示了其积极作用),但是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条件下,如果签约国认真履行协议,双边投资条约通常有助于确保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双向税收条约被证明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非常重要,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都是一样的。从区域层面来看,中国积极参与APEC有关贸易和投资的动议。它和东盟(ASEAN)携手共进,在扩大亚洲自由贸易区(AFTA),东盟投资区和东盟有关服务业的框架协议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加强合作。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安排包括了
有关促进投资自由化、透明度和便利化的条款。随着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和跨国公司在亚洲建立起生产网络,无论是纵向一体化还是横向一体化都会深化,从而在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之间形成互补关系。在未来10年,中国和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双边外国直接投资流动总额有可能翻番,增长三倍也不是什么让人特别吃惊的事。
推进国内经济增长,开放市场准入以及加强国际合作都是通行的政策走向,中国显然比许多发展中国家做得更好。但除此之外,中国是否向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过多的优惠待遇,因此阻碍了外国直接投资流向其他国家?中国确实向外国提供了许多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了国内公司和外国公司之间巨大的待遇差异,尤其是在税收和关税减让、土地使用和外贸自由度方面更是如此。但是,向外国投资者提供优惠待遇是许多国家的共同政策,在这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之处,实际上中国至今优然保留了许多行业的进入限制,并规定了重要的经营要求
吸引外资的传统因素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低廉的劳动成本,像补贴、低息贷款和政府资助的培训或者出口区这样的投资激励以及进口激励被排在了最后。这些领域往往是政府促进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中心,而且曾经被认为是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已经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市场准入和市场支持型的法律和政策环境,而不是由当地政府提供的外部激励。这些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我们也因而难以将中国吸引外资的成功归结为其推行了什么特别的优惠政策。
总之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
(一)政治方面。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吸引外商投资创造了必要社会条件。
(二)经济方面。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法律环境。
(三)思想教育方面。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度的扩大,人民素质提高,
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差异缩小,为外商投资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
(四)劳动者方面。劳动力数量充足,素质提高。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所产生的成本优势为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事实上,中国一半以上的外商投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中国还同时拥有相当数量受过良好培训和教育的熟练劳动力,能够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的需求。在企业管理、法律服务、财会等领域,一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但这种状况也正在改变。
(五)投资政策方面。有关外商投资政策也越来越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规则。产业政策成为中国调控外商投资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中国制定了综合性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引导向目标产业投资。2002年4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更多地流向目标行业和产业,如农业、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出口和高新
技术产业,但同时也具体规定了一些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的产业和中方必须控股的战略性产业和投资领域。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产业开放度大幅度扩大。如电信服务业从禁止类成为限制类,金融、保险、商业、外贸等行业的地域和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等。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开始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政府已经公布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对这些优势产业的外商投资实行优惠政策。
(六)外贸管理方面。中国大幅度降低关税、逐步取消计划、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确保有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此外,外汇管理限制也将逐步放松。
与此同时国家也应该在如下方面做一些努力。
1、继续大力加强投资软环境要素。在中国吸引外商投资要素中,软环境要素尤为重要,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市场化程度和外商投资政策,包括法律制度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政策制定和执行、外商投资的鼓励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