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中将军等级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德将军——三国魏置杂号将军。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曹魏沿置。五品。
讨寇将军——魏、蜀置杂号将军。五品。
卫将军——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二品。
武卫将军——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四品。
牙门将军——三国魏黄初年间始置,无定员。蜀、吴亦置。五品。
蜀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蜀亦置,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不过与历代一样,这套武官系列到了明中期后就运转不灵,朝廷陆续在各地设置“总兵”作为某一部队的总指挥,以下也不再按照原来的序列任命军官,而就是另行委派参将、游击、守备等中级军官作为基层部队的指挥官。另行委派千总、把总之类名目的军官来组织指挥小部队。而在这些武官之上具有战区指挥权的却往往就是朝廷派出的文官担任的“提督”、“总督”、“经略”。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六品与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
二、明朝以武立国,但接受宋代教训,没有采用以文抑武的政策,相反大幅度提高武官级别,而且明太祖朱元璋还明确规定文臣不得封公侯,最高只能封伯爵。设置最高军事机构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左、右都督,都就是正一品;副手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朝廷各卫的指挥使都就是正三品,各省的军事长官都指挥使为正二品,要高于本省的行政长官布政使(从二品)。地方各卫的指挥使也就是三品官,千户所的千户为正五品,百户所的百户为正六品,都远高于知县(正七品)。
清朝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古代军队中将军等级制度
一、汉朝:
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清朝入关后,八旗兵军官序列相当高,各旗都统为从一品,各地驻防八旗的将军也就是从一品(原为正一品,乾隆时期改为从一品)。具有指挥某城八旗全权的副都统,为正二品。以下有总管(正三品)、副总管(正五品)、城守尉(正三品)、防守尉(正四品)、参领与协领(从三品)。绿营兵军官序列则沿袭明末惯例,以提督(从一品)为最高级别军官,以下为总兵(正二品),副将(正三品),以及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都司(正四品)、守备(正五品)等级别军官,基层军官“千总”(从六品),“把总”(正七品),级别也很高。
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三国魏
折冲将军——三国魏吴所设杂号将军五品。
将军——魏晋以后,中央军官逐渐形成两类。一类就是实职,掌军队。在西晋即领军与护军将军(资格浅的叫中领军、中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各将军,总称“六军”。此外还有“四军”、“五校”。南朝领军将军下属有外监、制局监,掌兵器、兵役,多以寒门充任,一度得皇帝信任,权力膨胀,“领军拱手而已”。一类就是虚的荣誉衔,并不领兵。地位最高的为骠骑、车骑、卫诸将军,还有四征(征东、征南……)、四镇(镇东、镇南……)等将军。她们虽不领兵,却“开府”,即建立将军府,设属官(长史、司马及诸参军),以为荣宠。如系实职都督(见下)带将军号,这些属官就要在都督指挥下承担军务。
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右大将军——蜀汉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吴
横江将军——仅三国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之。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就是职。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就是职。
五代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设立的高级将军职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清
按清制,将军有四类——一就是宗室的封号如辅国将军之类;二为各地驻防旗兵长官;三则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四就是正一品到从二品武职封赠的官阶。
次将——职位次于主将的将军,即副帅。
安东、西、南、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魏吴有置,蜀无。三品。
安东大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魏吴有置,蜀无。三品。
安远将军——杂号将军。
虎威将军——杂号将军。魏吴有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建武将军——三国曹魏置。五品。
建威将军——三国魏置,吴蜀亦置。四品。
昭武将军——三国魏置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曹魏沿置。五品。
讨寇将军——魏、蜀置杂号将军。五品。
卫将军——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二品。
武卫将军——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四品。
牙门将军——三国魏黄初年间始置,无定员。蜀、吴亦置。五品。
蜀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蜀亦置,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不过与历代一样,这套武官系列到了明中期后就运转不灵,朝廷陆续在各地设置“总兵”作为某一部队的总指挥,以下也不再按照原来的序列任命军官,而就是另行委派参将、游击、守备等中级军官作为基层部队的指挥官。另行委派千总、把总之类名目的军官来组织指挥小部队。而在这些武官之上具有战区指挥权的却往往就是朝廷派出的文官担任的“提督”、“总督”、“经略”。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六品与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
二、明朝以武立国,但接受宋代教训,没有采用以文抑武的政策,相反大幅度提高武官级别,而且明太祖朱元璋还明确规定文臣不得封公侯,最高只能封伯爵。设置最高军事机构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左、右都督,都就是正一品;副手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朝廷各卫的指挥使都就是正三品,各省的军事长官都指挥使为正二品,要高于本省的行政长官布政使(从二品)。地方各卫的指挥使也就是三品官,千户所的千户为正五品,百户所的百户为正六品,都远高于知县(正七品)。
清朝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古代军队中将军等级制度
一、汉朝:
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清朝入关后,八旗兵军官序列相当高,各旗都统为从一品,各地驻防八旗的将军也就是从一品(原为正一品,乾隆时期改为从一品)。具有指挥某城八旗全权的副都统,为正二品。以下有总管(正三品)、副总管(正五品)、城守尉(正三品)、防守尉(正四品)、参领与协领(从三品)。绿营兵军官序列则沿袭明末惯例,以提督(从一品)为最高级别军官,以下为总兵(正二品),副将(正三品),以及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都司(正四品)、守备(正五品)等级别军官,基层军官“千总”(从六品),“把总”(正七品),级别也很高。
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三国魏
折冲将军——三国魏吴所设杂号将军五品。
将军——魏晋以后,中央军官逐渐形成两类。一类就是实职,掌军队。在西晋即领军与护军将军(资格浅的叫中领军、中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各将军,总称“六军”。此外还有“四军”、“五校”。南朝领军将军下属有外监、制局监,掌兵器、兵役,多以寒门充任,一度得皇帝信任,权力膨胀,“领军拱手而已”。一类就是虚的荣誉衔,并不领兵。地位最高的为骠骑、车骑、卫诸将军,还有四征(征东、征南……)、四镇(镇东、镇南……)等将军。她们虽不领兵,却“开府”,即建立将军府,设属官(长史、司马及诸参军),以为荣宠。如系实职都督(见下)带将军号,这些属官就要在都督指挥下承担军务。
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右大将军——蜀汉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吴
横江将军——仅三国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之。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就是职。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就是职。
五代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设立的高级将军职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清
按清制,将军有四类——一就是宗室的封号如辅国将军之类;二为各地驻防旗兵长官;三则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四就是正一品到从二品武职封赠的官阶。
次将——职位次于主将的将军,即副帅。
安东、西、南、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魏吴有置,蜀无。三品。
安东大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魏吴有置,蜀无。三品。
安远将军——杂号将军。
虎威将军——杂号将军。魏吴有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建武将军——三国曹魏置。五品。
建威将军——三国魏置,吴蜀亦置。四品。
昭武将军——三国魏置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