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我们第二十一中学‚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索和研究,虽然经历了‚千丝万缕‛的辛苦,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现对两年来实践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
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
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题组通过“确立古诗文吟诵选材方向――编制古诗文吟诵教材――设计古诗文吟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文吟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估――进行反思小结”一系列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收集、整理、剖析了大量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循序渐进、反复巩固的经典诗文诵读路径,构建了立体多元的经典诗文诵读体系,初步完成衢州市实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
诵读经典诗文探索路径构建体系提升素养【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1 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小学课本里古代诗文的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编一些优秀古诗文作为课本的延伸和补充。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
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
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
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意义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
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
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
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
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
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三、研究工作小结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为全校每位老师配备必要的书籍——《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一)(二)(三)》、《论语通译》等,同时利用假期进行自学。
小学诵国学经典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校于2023年开展了“小学诵国学经典”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的魅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经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
4. 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国学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如班级诵读、个人诵读、亲子诵读等。
3. 举办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4. 邀请专家进行国学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学文化。
5. 创作国学经典主题的绘画、手抄报、作文等作品,展示学生的创作才华。
四、活动实施1. 组织学习: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国学经典,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知识。
2. 诵读活动:各班定期举行诵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诵读水平。
学校还组织了全校性的诵读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3. 知识竞赛:各年级组组织了国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检验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4. 专家讲座:学校邀请了知名国学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5. 创作展示:各班组织学生创作国学经典主题的绘画、手抄报、作文等作品,并在校园内进行展示。
五、活动成果1. 学生的国学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
3.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
4. 班级凝聚力得到了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5. 学校在市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六、活动反思1.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小学生国学实践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国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以“感受国学魅力,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国学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二、活动背景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学校开展国学教育。
2. 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
3. 学校责任:作为一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我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小学生提供学习国学的平台。
三、活动目标1. 让同学们了解国学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同学们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传承中华文明贡献力量。
四、活动内容1. 国学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同学们讲解国学知识,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2. 经典诵读:组织同学们集体诵读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等。
3. 国学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检验同学们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国学手工制作:教授同学们制作剪纸、灯笼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
5. 国学主题班会:开展以国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分享学习心得。
6. 国学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体验国学魅力。
五、活动成果1. 学生的国学知识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同学们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国学知识有了更扎实的掌握。
2. 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在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
3. 家长的参与度提高: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们对国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4. 社会影响扩大:本次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活动反思1. 活动形式单一:在今后的活动中,要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
小学生国学诵读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我校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成功举办了小学生国学诵读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的1. 普及国学知识,让小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促进家校共育,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活动内容1. 诵读经典:《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
2. 主题班会:结合诵读内容,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思考国学智慧。
3. 亲子阅读: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国学经典,增进亲子关系。
4. 诵读比赛:各年级组举办诵读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比赛。
5. 展板展示:展示学生诵读成果,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活动任务。
2. 宣传阶段: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宣传国学诵读活动,提高师生和家长的认识。
3. 实施阶段:(1)各年级组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各班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每天利用晨读、午读等时间进行。
(3)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国学经典,分享阅读心得,增进亲子关系。
(4)各年级组举办诵读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比赛。
4. 总结阶段:(1)各年级组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
(2)校级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校级优秀选手。
(3)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活动总结报告。
五、活动成果1. 学生对国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读兴趣得到提高。
2.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3.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国学经典,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4. 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师生、家长对国学诵读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六、活动经验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篇一:经典诵读结题报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于是我校响应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
XX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两年下来,师都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从各个年级入手,并向全校推广,现在,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近来国学与传统文化热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
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我校自XX年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把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本着继承并激活传统,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的目的,有序、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
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
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doc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篇一:经典诵读结题报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于是我校响应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
XX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两年下来,师都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从各个年级入手,并向全校推广,现在,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近来国学与传统文化热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
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我校自XX年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把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本着继承并激活传统,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的目的,有序、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
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
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小学国学实践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教育逐渐走进校园。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素养,我校于本学期开展了小学国学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经典的国学文化。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3. 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国学课堂(1)每周安排一节国学课程,由专业教师授课,内容涵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著作。
(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的内涵。
2. 国学知识竞赛(1)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设立奖项,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
3. 国学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学的魅力。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国学的韵味。
(3)举办国学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学习国学的体会。
4. 国学艺术体验(1)邀请专业老师教授书法、国画、剪纸等传统技艺。
(2)组织学生参加国学艺术展览,欣赏优秀作品。
四、活动成果1. 学生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文化素养。
2. 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4. 学校的国学氛围日益浓厚,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五、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 教师引导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国学的内涵。
3. 家校合作方面: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资源整合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经典诵读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经典诵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经典诵读活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经典诵读的实践情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我们组织了一次经典诵读社会实践。
二、实践目的1. 了解经典诵读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2. 探索经典诵读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3.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为今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供借鉴。
三、实践内容1. 调查研究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上网搜集资料、访谈等方式,对经典诵读的起源、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
发现经典诵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2. 实地考察我们走访了多个学校、社区、文化场馆,了解了经典诵读在这些地方的开展情况。
发现经典诵读活动在我国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取得了显著成效。
3. 参与活动我们积极参与了经典诵读活动,如:组织诵读比赛、举办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亲身体验了经典诵读的魅力。
4. 交流分享我们与其他参与者分享了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经典诵读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四、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了经典诵读的起源、发展、现状,提高了自身文化素养。
2. 亲身体验了经典诵读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 为今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借鉴,积累了宝贵经验。
4. 拓展了人际关系,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践总结1. 经典诵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新时代背景下,经典诵读活动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 经典诵读活动在我国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社区、文化场馆等是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载体。
3. 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 在今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我们要注重创新,结合时代特点,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
自2009年9月以来,我们学校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全体师生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
我们的学生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校本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为内容,在每天的晨读、每周四的国学诵读日和诵读课上进行诵读,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时积累和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
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开发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在学校的实践有效策略,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课题不断深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申请结题。
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研究内容:1、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根据小学语文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应的国学经典篇目,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
2、我们让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利用校报《晨晓报》的国学经典专题栏目,如《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等,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同时在校报上《经典可以这样读》的栏目发表学生创作的“我读经典”的文章。
3、我们将每周一节诵读课落实到课程表中,语文老师按课表落实上课。
4、我们将每周四定为经典诵读日,利用早晨早读20分钟时间,每次由一个班级展示,一个年级齐诵,进行国学经典展示活动。
5、我们坚持每年一次的“国学经典展示会”,展示一学年的诵读成果。
展示会通过诵、读、唱、演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XXX诗词等国学经典,“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读经典书,做高尚人”。
《农村小学诵读国学经典,创新德育教育的研究》国学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诵读国学经典,创新德育教育的创新》结题报告2015、5新营子镇第四小学《农村小学诵读国学经典,创新德育教育的创新》结题报告一、课题简介20XX年我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批准为诵读国学经典特色学校,并开始了子课题“农村小学诵读国学经典,创新德育教育的创新”的研究,课题组由刘刚、薛建智、王秀芳、白淑婷、苗玉、冀林春、任瑞君、高敏丽等十一位教师组成,其中,刘刚是课题主持人,小学副高级教师,是新营子镇第四小学的副校长,此外,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及校本课任课教师都参与了研究。
从此我们校园环境更具有育人气息,教师素质明显提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经典诗文为切入点,让学生直面经典,诵读诗文,让这些积淀着民族智慧、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含着优美意象的经典诗文熏染孩子们的心灵,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了他们的品行灵气。
使得我们第四小学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加大了宣传力度,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达到了研究预期目标。
二、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时代的呼唤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养育了数百代中华儿女,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化发展,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一束独具魅力的奇葩。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学习、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发展无疑十分必要。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出席春节《中国唐宋诗歌朗诵会》上,提倡大家多读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2)校园文化研究的需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品不断提高,社会上基于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的无节制的追求,对人们的道德底线和社会承载力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文化历史背景:我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名篇名言可谓感人至深,脍炙人口。
炎黄子孙的我们,长期沐浴在深厚文化底蕴的温床上,却往往轻视人文素养,重视物质享受,不尊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实生活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精神,国民文化素养并未能与迅猛的经济步伐齐头并进。
2、研究状况与创新: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作了不懈的努力,如江苏省靖江地区率先进行的童谣诵读教学研究、或如上海市积极开展的“经典诵读与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又如《百家讲坛》的热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的国学版等等,均引领了诵读文化的新潮流。
然而,如何有效地带领和组织学校进行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如何提高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能力,则是一个“瓶颈”问题。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查取证,发现《“经典诵读对语文素养提升”探究》这一课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诵读效果,达到了熟能成诵、出口成章的文化兴奋点,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创新突破。
为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发掘本地课程资源,把诵读古典诗文的活动扩展到教诲教学领域中去,一方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综合修养;另一方面有益于补偿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师收集及运用名篇名言的本领,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成熟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学校自然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段、年龄特点及学生个别需要,把搜集到适合各个年段的名篇名言分组实施到位,每个小组长将负责年段的诵读情形和效果通过不同的形式汇报,嘉奖先进,表扬优良。
首要探究内容如下:一年级加背《三字经》;二年级加背《成语接龙》;围绕“直面经典、不求深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老师启发下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结题报告
1、诵读积累这些经典 古文;2、在诵读中 懂得诚实守信的乃立 业之本,做人之道。
五、课题成果
➢ (一)、初步形成了一套诵读体系。
➢ (二)、总结出一些经典诵读的教学技巧。 ➢ 第一,有声诵读法。 ➢ 第二,尝试回忆法。 ➢ 第三,有效提示法。 ➢ 第四,交际运用法。
➢ (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 (四)、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 ➢ (五)、提高了学生的思想修养。 ➢ (六)、促进了学生诵读水平的整体提高。 ➢ (七)、加强了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编写出了六套国
四、课题研究过程
➢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
➢ 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 定。
➢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为课题组 老师配备必要的书籍——《中国古代文学教程》 等,同时利用假期进行自学。
➢ 3.原有基础上布置校园环境,在教室的走廊上布 置了42条选自《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章 句。学生在学校随时能看到国学经典章句,营造 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浓郁氛围。
学校本教材。
六、课题研究中思考
➢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 碰到一些问题,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经 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 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即时显奇效的。因此 部分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的力 度不够,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实践的力度不大, 主动性不够强;由于种种原因,诵读的时间有时 不能保证;诵读促使学生的变化不能进行量化。 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会研究经典诵读。
3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徇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精华对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小学生国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文化内涵。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国学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国学实践活动,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感悟。
二、实践活动概述本次国学实践活动以“传承国学,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历时一个月。
活动内容包括:经典诵读、书法练习、传统礼仪学习、手工制作、历史故事讲解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学习了国学的知识,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实践活动内容与感悟1. 经典诵读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逐渐了解了这些经典著作的内涵,体会到了古人智慧的魅力。
在诵读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学习。
例如,《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让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书法练习书法是国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在书法练习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基本的笔画和结构,了解了书法的历史和技巧。
通过一笔一划的练习,我们不仅提高了书写水平,更培养了耐心和毅力。
书法老师告诉我们,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3. 传统礼仪学习传统礼仪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传统礼仪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鞠躬、作揖、拜礼等礼仪动作,了解了礼仪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实践,我们明白了礼仪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仪,以展示良好的个人修养。
4. 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活动让我们亲自动手,体验了传统工艺的魅力。
我们学习了剪纸、编织、陶艺等技艺,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了解了这些技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自己亲手创作的成就感。
5. 历史故事讲解历史故事讲解活动让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我们学习了岳飞精忠报国、诸葛亮草船借箭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智慧。
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小结(共5篇)
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小结(共5篇)第一篇: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小结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小结新学期,我校承担了“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为配合此课题的研究,我们积极开展了“诵经典、品美文、享乐趣”的读书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师生迅速行动起来,校园内掀起了读书背书的热潮。
学校制定了读书活动方案,各班根据学校的方案制定了自己的读书方案。
几个月下来,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读书的氛围日渐浓厚,经典诗文、名著走进了师生的生活,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提升了内涵。
大量识字,开启阅读之门我们认为童年时代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最佳时期,从小建立起读书兴趣将终生受益。
然而识字却成为孩子读书的最大障碍。
为此我们从大量识字入手,为学生开启阅读之门。
新学期我们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开展大量识字教学,我们的目标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完成3500字的识字任务,扫除阅读障碍,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背诵经典,回归积累之本 13岁以前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学生的记忆力强,效果好。
为此我们在全校各个年级广泛开展背诵经典诗文活动。
低年级我们以背诵古诗、《三字经》、《百家姓》为主要内容;中年级我们以背诵《论语》及《四书》、《五经》的有关篇章为主要内容;高年级以《古文观止》为主要内容。
因为所选内容均为经典,学生天天与大师对话,取法乎上,所以学生的受益肯定很大。
为了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我们安排了早读时间,开设了经典诵读课,并定期举行经典诵读展示和背诵大王评比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低年级部分学生背诵古诗达百余首;三年级学生背诵《论语》百余则;六年级学生背诵古文50余篇。
大量的积累必将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读中外经典,师生共成长让阅读成为习惯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为此我们大力开展读书活动。
我们为各个年级精选了部分经典书目,供各班选用,经典书目分为名著类、科普类、历史类、现代文学类、中国古典名著类等。
小学古诗文诵读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和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古诗文的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开展了小学古诗文诵读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1.政策支持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古诗文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
”这为小学古诗文诵读实践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
2.学生需求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不足、阅读能力较弱等问题。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3.传统文化传承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通过古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实践内容1.诵读教材(1)选取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古诗文教材,如《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唐诗三百首》等。
(2)制定诵读计划,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
2.诵读方法(1)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语言美、韵律美。
(2)分组诵读,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诵读能力。
(3)个人诵读,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成果。
3.诵读活动(1)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组织古诗文诵读活动,如班级诵读、年级诵读、全校诵读等。
(3)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古诗文讲座,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四、实践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逐渐对古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量有所增加,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2.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文诵读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容,领略古人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传承了传统文化通过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了解了祖国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4.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诵读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意义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
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
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
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
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
在童年时代,在儿童启蒙的时代长足的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让他们记住那些文化品位很高的传统文化的精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三、研究工作小结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为全校每位老师配备必要的书籍——《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一)(二)(三)》、《论语通译》等,同时利用假期进行自学。
3.原有基础上布置校园环境,在教室的走廊上布置了32条《论语》章句。
学生在学校随时能看到《论语》章句,营造了《论语》学习的浓郁氛围。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前期阶段(2007年5月至2007年8 月)4.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主题读书节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演绎对经典的理解。
5.在班级开展的基础上,开展校级《论语》朗诵演讲(讲故事)活动。
6.对全校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前测)7.教师假期加强自学,通读《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论语通译》等经典书籍。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中期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8.根据课题组提供的年段参考书目,各班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诵读活动在全校铺开。
9、开展第四届衢州市中小学生尼山杯《论语》朗诵演讲大赛,在初赛、复赛的基础上,来自全市的选手在孔府后花园进行决赛。
10.建设校园背景音乐,营造听觉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
选用的音乐是《国乐启蒙》系列乐曲:《春江花月夜》、《鱼舟唱晚》、《高山流水》等。
(1)建设经典诵读课诵读音乐环境,在学生诵读经典的时候播放。
(2)建设晨间、午休的等时间段的音乐环境,早晨8:00—8:10,中午12:00—12:20,学校小杏坛广播站播放经典音乐。
(3)建设《弟子规》韵语操的背景音乐,音乐老师根据3个字一句的鲜明节奏,为韵语操配背景音乐。
11.创编《弟子规》操,学生学做《弟子规》操,把《弟子规》操作为学生的课间操。
全校学生在大课间时间边吟诵,边做弟子规操。
12.进行全校《弟子规操》上段比赛,全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参加这项活动。
13.国学经典诵读课展示活动,在各班教师实践的基础上,推出每个年级的展示课,交流探讨。
14.各班开始经典晨读、午诵、暮省活动。
第四阶段:实验研究的后期阶段(2008年2月至9月)15.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做好每一次活动的记录,写好阶段性的诵读分析。
16.儒家文化校本课程《南孔学苑》正式投入使用,每周一节,学生兴趣浓厚。
17.教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18.进行全校《弟子规操》下段比赛,衢州电视台“百姓连线”栏目在比赛现场采访。
19.开展第五届衢州市中小学生尼山杯《论语》朗诵演讲大赛,来自全市的选手在孔府后花园进行了决赛。
20.对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检测。
(后测)四、研究结果分析(一)选择了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汉语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因袭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体系就相当成熟,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冼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
可以说,汉语言的源头活力就在我们的经史子集中。
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母语素养就靠15岁前的熏陶,以后想补就很难了。
经典诵读是个慢活儿,无法一磋而就,因此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长久规划。
基于这样的思考,课题组选择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教材:一二年级的诵读内容以韵文为主,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和《唐诗三百首》、《论语》选读以及一些儿歌、童谣等。
三四年级主要诵读《增广贤文》、《大学》、《中庸》、《论语》选读和宋词、经典格言、成语等;五六年级主要诵读《老子》、《庄子》、《论语》选读。
同时阅读凝聚中华文化精髓的典范书籍,比如《史记》精选、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小说等。
学生毕竟生活在当代,我们倡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但并不死守传统,我们还引导孩子大量通读中外名著、当代校园小说,如《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昆虫记》、《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下五千年》、《淘气包马小跳》、《男生女生》等。
(二)建设了校园国乐背景音乐环境。
中国文化的整体确实有种“一以贯之”的特性,文学、哲学、艺术、武术……虽不同行,而都有同“道”可循,中国音乐同样如此。
她的内容博大精深,内容深邃悠远。
音乐是心灵之声,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记录传递着不尽的喜怒哀乐、兴败衰荣;不论它源自河方——远古还是太空,作为一种极其久远古老的生命信息,它蕴涵着人生的妙谛、智慧的境界,体现着文化的精神、民族的灵魂,有着不同于文字语言的独立思维和独特魅力。
我们在指导儿童诵读经典的同时,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的校园背景音乐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
以《春晓吟》、《出水莲》、《渔歌》《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主要风格明朗、愉快的国乐,作为学生开始晨读和午读的引导音乐,能够很快的营造出平和、安宁、幽远、古朴而又充满书香氛围。
早晨8:00—8:10,中午12:00——12:20,共计让学生聆听半小时音乐,将其巧妙的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稀释喧嚣、淡化浮躁,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甚至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为日后学会变生存压力为生活智慧,化琐屑生活为和谐人生奠定一生受用的基础。
(三)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
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
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
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
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
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比如,诵读《论语》时,我们应用了陈琴老师的经验,采用“经典课堂六幕剧”:第一幕: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第二幕: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格言美;第六幕:相关连接:故事屋——我爱听。
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过多的深挖文义。
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诵读的文本控制在300字以内,化整为零。
几个重要环节都体现出重在积累和传授记诵方法。
(四)实践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国学经典诵读很重要,但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唯一的。
经典课堂处处在,贵在持久巧安排。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初步实践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
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三维并举,内外结合。
三维并举,即强调“诵读经典”不只在阅读中,不只在高年级,而是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的,低中高年级一脉相承。
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
内外结合,主要是指经典积累的不同路径,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1.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但有必要和可能进行“经典”诵读。
从识字开始,在识字中,由字带故事,由字带代成语,由字带古诗。
我们将其概括为1+1模式。
由字带故事,更多指向字理图识字。
由字带成语,更多指向结构成语能力强的汉字。
由字带古诗,可以带出一首新诗,也可以复现已有的古诗。
如学习《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使枝花。
”怎么实现1+1?做法一,由十个汉字带成语,如一马当先、二龙戏珠、三羊开泰等等;做法二,再找一首数字诗让学生学,如乾隆皇帝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2.课内外阅读经典诵读我们集中体现为18×1的模式,坚持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周一本课外书。
18表示18周,1代表一节经典诵读课,还代表一本课外书。
3.经典诵读与表达在表达中如何激活经典,我们尝试通过两种模式实现:一是8×1模式,每篇习作中至少使用一个成语,用上一个经典名句,8表示8篇习作。
二是8—1模式,即每学期有1篇模仿某一篇经典文章的样式。
(五)探索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
在抓好经典诗文诵读的基础上,课题组还重视做好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渗透。
如在教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做学习的有心人》时,可结合诵读陶渊明《惜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些诗句学生反复诵读,烙刻在脑海中,渐渐就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形成惜时、勤勉的习惯。
数学课上,学校数学教研组的老师适度引进了经典古诗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认识1到10的数字的灵活运用;引入古算诗题,如“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等。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