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鸟图像组合的释读与内涵探究

合集下载

论“鸟衔鱼”图像蕴含的生命观念

论“鸟衔鱼”图像蕴含的生命观念

论“鸟衔鱼”图像蕴含的生命观念摘要:原始艺术中蕴含着人们最初的文化观念与思维方式,再现了原始人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死观念。

鹳鱼石斧彩陶缸是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彩陶器物,由于将“鸟衔鱼”与“石斧”两种无直接关联的事物绘制于装殓成尸骨的陶缸上,学者们对陶缸上的彩绘图像提出了不同角度的考释。

本文主要从“鸟衔鱼”图像的隐喻来论述其中蕴含的原始文化的生命观念。

关键词:《鹳鱼石斧图》、鱼鸟图像、原始艺术一、“鸟衔鱼”图像的考释鹳鱼石斧彩陶缸是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彩陶器物,其在1978年11月由张绍文老师首先发现并命名,此彩陶缸是专家学者们研究古代墓葬文化和中国绘画的典型器物。

这件器物圆唇、敞口、深腹,高47公分、口径32.7公分、底径19.5公分,器口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器身上印有《鹳鱼石斧图》。

《鹳鱼石斧图》分成了左右两大部分,在器物的左边有一只巨大的水鸟,水鸟有圆眼,长嘴,双腿直直站立,并且水鸟身体稍向后倾斜,而在鸟嘴里面衔有一条巨大的鱼。

在起雾的右边则有一把竖立着的石斧,石斧上的纹饰,孔眼与缠绕在石斧上的线绳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并且在石斧中央有一个较大的X型图像。

《鹳鱼石斧图》是中国最早发现的绘画作品之一,这幅绘画作品以它不同的风格特色展示了中国新石器时期的美术创作的极高成就。

学者们对于《鹳鱼石斧图》中“鸟衔鱼”的图像寓意持有不同观点,有氏族图腾说、现实造型艺术说、生殖崇拜说、巫术说等,但无论是作为氏族图腾或是作为生殖崇拜、巫术的标识,其都表现了原始社会对于生命的重视,折射了原始先民对于生死、巫术的思考与建构。

二、鱼鸟图案:原始生命观的具象化新石器时期的彩绘图案,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十分丰富,彩陶是图案的承载体。

彩陶的制作工序复杂,且形制、色彩、图案、纹饰都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饰主要为手工彩绘,用笔简单、线条质朴,多以红褐色的陶衣为底,上面的鱼纹图像多以黑色、白色、深褐色绘制而成;或者以白色陶衣为底,上面绘制有黑色、褐色、红色的鱼图像;另外还有一种是以橙黄色陶衣为底,绘制的是红、褐色鱼图像。

探寻“鱼文化“的内涵,设计有美感的纹样

探寻“鱼文化“的内涵,设计有美感的纹样

探寻“鱼文化“的内涵,设计有美感的纹样发表时间:2020-11-18T10:22:32.96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第21期作者:叶青青[导读] 鱼是中国文化当中一个寓意极为丰富的符号,是中华民族装饰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合了华夏儿女的情感与智慧。

叶青青浙江省义乌市春华小学 322000摘要:鱼是中国文化当中一个寓意极为丰富的符号,是中华民族装饰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合了华夏儿女的情感与智慧。

本文通过对中国“鱼文化“内涵的探寻,就其折射出的鱼纹符号的美学价值深入利用,在概括、简化、夸张、装饰等手段重新塑出更为具有装饰性的鱼的形象,真正欣赏并发现纹样以及色彩的组合美和图案美,设计有美感的纹样。

关键词:小学美术;“鱼文化“内涵;美感的纹样;形状美纹样是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形象,“鱼”作为人们心中吉祥如意的象征,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寓意。

浙人美版·五年级上册《适合纹样》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从鱼的内涵解读其美感,体会有规律的纹样与无规律的纹样,最终深入体会鱼在外形、色彩、花纹上的特点,设计出有美感的纹样。

一、“鱼文化”的内涵特点剖析“鱼文化”衍生出来的鱼纹符号真正实现了由具象到抽象,再有抽象引申出具象的特点,其独有的艺术造型与寓意内涵在传统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都能找到同样的溯源。

比如鱼纹符号以蜡染、刺绣、印染、编织等手法表现于民族服饰中,传达着吉祥寓意,展现着人们美好的情感诉求,常见的纹样有:鱼莲纹组合、水藻鱼纹组合、钱币鱼纹组合、鱼龙纹组合等,用格纹或弧线表示,线条规整但不刻板,真正将“鱼文化”的内涵特点转变为装饰与功能相结合的造物思想。

二、在“鱼文化“的内涵中设计纹样的实践(一)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特征美术是用笔、线条、色彩、光线在纸上的空间组合,形成空间艺术,作用于人的眼睛,感染着观者的心灵。

“鱼文化“的内涵晕染下能使得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适合纹样,尝试运用适合纹样装饰器物,由此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感受生活中的艺术美。

彩陶中的鱼鸟纹饰审美

彩陶中的鱼鸟纹饰审美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总第123期)彩陶中的鱼鸟纹饰审美陈学嫔摘要:鱼纹饰和鸟纹饰(含变异图饰)是上古彩陶中的两种重要的彩陶纹饰。

纹饰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当图画 符号通过仿真途径创造以后,人们使用符号的能力不断提高,不断的把前人抽象出来的物形一再简化 与抽象,将原有形式抛弃,彩陶鱼纹饰和鸟纹饰,便是从“象形”形式演变为“几何”形式的过程。

关键词:彩陶;鱼纹饰;鸟纹饰;符号;图腾;审美1尧刖目符号是抽象思维的产物,用以承载抽象的概 念,仅属于用概念来进行抽象思维与信息交流的人 类。

或许与从动物到人的进化相同,逐渐演化发展 成了人的符号,例如鸣叫成为语言。

在语言符号的 图像形式一文字出现之前的数千年中,黄河彩陶图 画在符号发生史的脉络中占了承先启后的位置。

黄河彩陶图画,在一定地域范围和时间阶段,只流行某一种或几种母题和相应样式;同一母题又 往往“由写实的、生动的、多样化的动物形象演化成 抽象的、符号的,规范化的几何纹饰。

”即在渐渐简 化的图像里,恒守着相对不变的含义。

考古学者依 据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标本资料及其地层关系,推 测当时盛行的三角形和某些几何图案花纹是由鱼 形的图案演变来的。

继半坡之后又在庙底沟类型中 推测出“鸟”;石岭下类型中推测”鸟”、“鲵”,马家 窑、半山、马厂类型中推测出“蛙”,辛店文化中推测 出“犬”等多种动物性母题的演化序列。

当图画符号通过仿真途径创造以后,在流传 中,随着人们使用符号的能力不断提高,就会不断 地把前人抽象出来的物形一再简化与抽象,而将 原有形式抛弃,正如同彩陶图画从“象形”形式演 变为“几何”形式的过程。

二、鱼纹饰公元前4500至公元前3000年间,以陝西关 中平原为中心,一个率先创造了黄河古文明的集 团,活跃了一千多年的以“鱼”为族徽的民族。

这里 曾是中国古代文化兴衰演变最激烈与频繁的地区之一。

在目前已发现的一千多处仰韶文化遗址中,渭河流域就有五、六百处。

文化符号|鱼鸟意象

文化符号|鱼鸟意象

文化符号|鱼鸟意象自然气象万千为何古人要提炼出鱼鸟主题细细描绘鱼和鸟是一对传奇,在神话传说里,在艺术图像中,这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鱼和鸟相遇,似乎是一个童话。

一个在空中飞,一个在水里游,它们怎么会有相遇的时刻?不必怀疑,自然界里分派出了这样的时刻,总会有一些食鱼的鸟,它们有的能入水捕鱼,例如鱼鹰之类。

也不用说,有那么些厉害的鱼,它们能跃出水面逮到低飞的鸟,如珍鲹之类。

我们甚至还有鱼鸟互变的神话传说,充溢着奇幻神秘色彩。

鱼和鸟之间有故事。

几年前我为公众讲解彩陶意象,便是以鱼和鸟的图像说起,明确提到鱼和鸟是古代艺术永恒的主题,但还没有太多涉及到鱼和鸟的关联主题。

不过直到这次准备讨论鱼鸟这个相关主题时,我还并没有形成确定的认识,不知道究竟应怎样定义这个主题,那就写着瞧吧。

其实暂时没有结论也不打紧,抛砖引玉也是可能的。

[1]鱼和鸟的故事很是古老,我想选择古老中并不十分古老的汉画鱼鸟说起。

在集中出土汉画的地域,如鲁南、苏北、豫西南、陕北、川中,都发现有鱼和鸟同在的主题,构图一般表现为鸟啄鱼。

汉画上鸟啄鱼的构图也并非千篇一律,一般是鸟衔着鱼头,也有的是鸟啄着鱼尾,更有不少是鸟啄着鱼的中段部位。

汉画像石(四川中江塔梁子)汉画像石拓本(陕西绥德)汉画像石拓本(江苏徐州)汉画像石拓本(四川长宁)汉画像砖线图(山东平阴)汉画像石拓本(河南唐河)汉画像石拓本(四川合川)汉画像石拓本(山东临沂)汉画中也有相当多的画面,表现的是鸟将鱼按在足下,再低头啄着鱼体。

这类画面中的鱼一般描绘成形体很大很重的样子,似乎鸟也无力将它衔起来。

汉画像石拓本(山东邹城)汉画像石拓本(山东微山)汉画像石拓本(河南登封)汉画上的鸟啄鱼图,一般是一鸟啄一鱼,也见到二鸟或三鸟争啄一鱼的情形,画面显得更为生动。

汉画像石(江苏徐州)汉画像石拓本(陕北绥德)汉画像石拓本(江苏徐州)汉画像石拓本(山东邹城)[2]在汉代艺术中还见到更多的鱼和鸟的故事。

除了惯常见到的汉画,汉代器物对鸟啄鱼主题也有刻意表现。

西周青铜器造型中的鸟图像研究

西周青铜器造型中的鸟图像研究

西周青铜器造型中的鸟图像研究
张近慧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2)001
【摘要】动物图像在中国传统造型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鸟图像更是被赋予各种精神内涵。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中后期,青铜器风格沉重、神秘、威严,鸟图像以轻灵、变幻莫测的神秘性以及独特的寓意,在西周青铜器造型的沉重之中注入新鲜的生命活力,丰富了青铜器造型艺术语言,体现了人类精神世界对于灵动、自由与飞扬的渴望。

【总页数】4页(P148-151)
【作者】张近慧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
【相关文献】
1.西周青铜器造型中的鸟图像研究 [J], 张近慧
2.浅谈凤鸟图像造型文化与楚风现代舞的编创 [J], 龚倩;袁益军
3.谈鸟虫文字印中"鸟虫"的造型手法 [J], 刘东峰
4.佛像旁的绶带鸟——龟兹地区石窟中"绶带鸟"图像新含义试析 [J], 陈越
5.乡村振兴情境下图像与视觉造型的功能阐释与资源转化——2020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图像与视觉造型研究综述 [J], 安丽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禽鸟图像研究——以孔雀、鸽子、天鹅图像为中心

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禽鸟图像研究——以孔雀、鸽子、天鹅图像为中心
一、敦煌石窟中的禽鸟图像
莫高窟北朝时期禽鸟图像主要出现在佛教故 事画 中 ,如佛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和佛传故
收 稿 日 期 :2021-01-25 作 者 简 介 :尹 璐 瑶 (1 9 % - ) ,女 ,山东潍坊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102
事 画 ,画 面 内 容 涉 及 尸 毗 王 本 生 、须摩提女请佛 因缘和太子树下观耕等相关故事。装饰图像中的 禽鸟占比较大,如窟顶的天鹅、朱雀,龛楣上的孔 雀 、鸽子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无法划分到佛教 故事画和装饰画中的禽鸟图像,本文将其归入其他。
中 图 分 类 号 :J2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卜 1351 (2021) 01-0102-07
禽 鸟 画 是 我 们 绘 画 史 上 的 一 个 重 要 分 支 ,早 在 莫 高 窟 北 朝 石 窟 中 便 已 出 现 ,且 广 泛 分 布 在 故 事 画 和 装 饰 图 案 中 。学 界 对 此 多 有 研 究 ,其中对 本文研究影响较大的有,张 丽 《敦煌莫高窟壁画 禽鸟图像艺术风格及技法研究》通过对北凉到西 夏 敦 煌 石 窟 的 禽 鸟 图 像 研 究 ,认 为 莫 高 窟 壁 画 中 的 禽 鸟 图 像 艺 术 始 于 北 凉 、盛 于 唐 代 、终于西 夏 ,成为现代花鸟画创作的范本。111要 晖 、高阳 《浅析敦煌壁画中禽鸟形象的装饰艺术特点》从造 型 、色 彩 、构图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敦煌壁画中禽 鸟 形 象 的 装 饰 艺 术 特 色 ,并 为 现 代 装 饰 艺 术 设 计 提供思路和借鉴。12)158陈 雨 琪 与 高 阳 《浅谈敦煌唐 代壁画中的花鸟图案》从以花鸟组合为题材的图 案 入 手 ,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其艺术特 征 。 王 胜 泽 《敦煌西夏石窟中的花鸟图像研

已改课件——图形、联想、创意2

已改课件——图形、联想、创意2

欣赏与探索:西班牙艺术家——达利的作品
想一想,你联想到什么?
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和奇妙的构思,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 图形和联想的空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看能借鉴哪些表现 手法,来理解创意图形的视觉美感。
图形中的多种视觉元素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相似点?
达利作品以人头为基本元素,巧妙地将人头、树、原子弹云烟 联系起来。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
以超现实的幻想性手法,带来有趣的视觉空间。
联想不构思过程
苹 果 的 创 意 构 思
表现与创作:奇妙创思——
运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表 现手法进行图形“I”的奇思妙想。 每个人创作2---4幅或以上。
《天空与水》
图中的飞鸟和鱼运用了什么手法进行联想?
异中求同:以两种元素进行图形联想,一类是利用两种以上不同的形象以
正负形的手法进行渐变或重复;另一类是将两个以上对象物进行组合。无论 哪一类,其目的都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表情达意的新形象。
同 中 求 异
利 用 单 一 对 象 物 进 行 修 饰 和 创 意 变 化 。
要 求:
• (1)构图饱满。 • (2)图形简练,手绘线条表达。 • (3)可以用点线面装饰,黑白效果。 • (4)图形独特、与众不同、富有想象力。

读八大山人《鱼鸟图》

读八大山人《鱼鸟图》

作者: 马启雄
出版物刊名: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页码: 66-66页
主题词: 江西南昌 八大山人 影响深远 抒情性 鱼鸟 山水画 花鸟画 夸张变形 用笔 王朱
摘要: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他一生致力于花鸟画、山水画的研习,用笔洗练, 墨色清润,笔下物象常夸张变形,具有深刻而强烈的抒情性,成就卓著,影响深远。

此幅《鱼鸟图》为八大山人68岁时所作, 画面一巨石横空突兀斜出,使人感觉此石发岌可危。

此画六尺大幅,装裱后悬挂,石头当有一人之高,如此倾倒之势,摄人心魄。

顾城诗歌中的“鱼”和“鸟”

顾城诗歌中的“鱼”和“鸟”

顾城是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又被称为“童话诗人”。

作为亲近自然的诗人,他的诗中出现了多种动物形象,其中又以“鱼”和“鸟”最为多见。

这两种动物不仅在顾城诗歌中频频出现,也是顾城绘画的主角。

本文拟从诗、画互证的角度,探讨“鱼”和“鸟”这两种意象在顾城诗歌中的内涵。

生命愉悦与自由的象征“鸟”是对顾城的成长和诗歌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顾城曾多次叙述他在童年放猪的荒滩上和一群鸟儿的奇妙际遇:“一群鸟飞来,我忘不了那些快乐的鸟,像暴雨一样落在我的周围,几里,几十里都是它们快乐的叫喊”1,“我忘不了那个声音,鸟飞走的时候我留在风里,一切忽然不同了,我听见万物在说话,声音轻柔透明……就是这个巨大而细碎的美丽的声音,使我开始写诗”2。

在与父亲下放山东农村的苦涩生活中,鸟群使他感受到万物间自由快乐的韵律,并与之产生共鸣。

在顾城前期的诗歌中,小鸟常常以自由、纯真的形象出现,有彩色的极乐鸟、洁净的野鸽子、优雅的水鸟、高高升起的雨燕、呼唤绿色梦境的候鸟等。

顾城为它们搭建各种童话式背景:“一座属于太阳的城市”“永恒的天幕后”“永远洁净的平台”“有一个国度是蓝色的”“天蓝色的世界”“巨大的鸟巢”……在永远洁净的平台下/水鸟们正在沐浴/绿绒绒的/丘陵起起伏伏,传递太阳树上的苹果 (《两组灵魂的和声》,1982)3在秋天/有一个国度是蓝色的/路上,落满蓝莹莹的鸟/和叶片 (《净土》,1983)通过这些充满理想和梦幻色彩的小鸟,顾城寄托了自己对于自由、无忧无虑生命的完美想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鱼”在顾城的作品中同样带有自由的象征。

顾城有一幅名顾城诗歌中的“鱼”和“鸟”◎黄嘉仪 胡少卿图1 顾城的画《鱼悦》为《鱼悦》的画(图1)4,画题和“愉悦”谐音,表达了鱼儿畅游的快乐,没有过多修饰的简笔画手法也使这种自由显得更加的天然清新。

画中两尾生动活泼的小鱼甚至游出了池塘的边缘,此时,土地看起来不再是土地,而是一整片通透的水域。

花鸟画的意趣与内涵写意花鸟画的意趣之美

花鸟画的意趣与内涵写意花鸟画的意趣之美

花鸟画的意趣与内涵写意花鸟画的意趣之美中国花鸟作品中的意趣是画家按照自已主观的意念,把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加以提炼、夸张、熔铸而成的意旨,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创作而成的作品独特的风致、情趣、韵味,是艺术家主观的意趣在其作品中艺术特色和美感效应方面的表现,是艺术家形象思维活动的结果。

画家由主观情意见于物,物奇则生趣,趣观意。

晚唐的张彦远曾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李渔讲道:“趣者,传奇之风致”,明朝的屠隆《画笺》说道:“画品全法气韵生动,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

花鸟画强调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趣,强调抒写性灵,这样创作的花鸟画作品才合平意趣,才具备意趣;意趣是花鸟画艺术境界的极至,意趣这一理想的艺术境界也就是韵的境界。

凡花鸟画作品皆有形,然未必皆有意趣,凡有意趣之作,皆有鲜明的个性,富有生命的活力:凡无意趣之作,画花则花,画鸟则鸟,皆是死鸟,不过像标本而己,不能称为艺术品。

它们外形上无太大差别,其色、形、构图等有时也区别无几,只是在节奏、神韵上略有着意,作品的高雅,粗俗,灵气、韵味等便立即区别开来,作者的学识修养、思想、个。

性也随之显示出来。

所以花鸟画画其形易,得其意趣难。

意趣给予人的感受才是花鸟艺术作品的根本,花鸟画作品所呈现之趣,所流露之意,如古雅清丽、柔润挺拔、明快高昂、轻素浑朴、宏伟简约等等皆生气勃勃,意趣盎然。

秀丽者,以见玲珑之趣;厚重者,以见浑雄大气之趣;清刚者,以见爽利之趣等等。

见之能生美好之联想,移情变心,神与物游,思与趣接,感于意通。

在对花鸟画欣赏过程中,意趣是作品能给人以美感的一种审美属性。

作品有意趣就能感人、吸引人,无意趣就不招人喜爱。

当作品的艺术趣味与欣赏者的主观审美情趣相契合时,就会引起共鸣,欣赏者就会做出肯定的审美判断。

因此,意趣是人们对花鸟画艺术作品的审美要求,而成为人们鉴赏花鸟画艺术作品的标准之一。

在传世的优秀花鸟画作品中,我们不难品出其中的意趣。

透过《鱼鸟图》看八大的——从朱良志教授对八大的鱼、鸟形象分析说起“超脱”思想

透过《鱼鸟图》看八大的——从朱良志教授对八大的鱼、鸟形象分析说起“超脱”思想

很合理 的 . 细究起来 。 认 为还没有贴 近八大笔下 鱼 、 但 我 鸟 的本 源 内涵
究 其 原 因 .我 认 为 他 立 论 的 起 点 就 已 偏 离 了 八 大 的 主 旨 。 他 开 篇 说 八 大 的 鱼 鸟 是 怪 诞 的 .怪 诞 之 处 就 在 于 “ 的 尾 巴 像 鱼 的 尾 巴 : 鱼 大 于 石 ” 等 。 种 说 法 明 显 鸟 小 等 这 是 对 中 国 传 统 绘 画 的 一 些 观 念 或 技 法 的 忽 视 .是 以 所 谓 的 “ 与 不 像 ” 作 为衡 量 标 准 . 略 了传 统 绘 画 中 “ 求 像 来 忽 不
透过 《 鱼鸟图》 看八大的“ 超脱" 思想
从 朱 良 志 教 授 对 八 大 的 鱼 、 形 象 分 析 说 起 鸟
■ 胡 军
近 来 看 了 朱 良 志 教 授 的 《 大 山 人 研 究 》 对 于 他 的 八 ,
心 态 的 产 物 , 内 心 迫 切 渴 望 “ 脱 ” 思 想 表 现 鱼 在 是 超 的
意识 心 理 。
从 关 于 八 大 作 品 的 有 限 的 记 载 中 可 以 发 现 .八 大 首 次 画鱼 、 是 在 18 鸟 6 3年 , 首 次 把 鱼 、 共 置 一 幅 的 作 品 而 鸟 是 作 于 18 6 7年 , 着 几 乎 每 年 都 有 作 这 类 作 品 , 直 到 接 一 19 6 6年 为 止 , 后 不 再 有 见 鱼 、 共 置 一 幅 的 情 形 。 了 以 鸟 除
南宋 以来 . 水 不 再 用 画线 来 画 以 示 其 为水 的 做 法 鸟 图》 研 究 , 有 不 同之 见 。 鱼 的 颇 朱 良志 教 授 认 为 : 大 《 鸟 图 》 现 一 种 “ 化 ” 八 鱼 体 善 思 想 , 八 大 看 来 , 宙 变 化 无 已 , 幻 不 实 , 大 是 在 用 绘 在 宇 虚 八 画 来 表 现 虚 幻 .来 展 现 他 的 空 间 是 虚 幻 不 真 的 。 八 大 的 《 鸟 图》 、 可 以 相互 转 化 , 却又 是 鱼非 鱼 , 非 鸟 。 鱼 鱼 鸟 但 鸟

解读八大山人画中的鱼和鸟

解读八大山人画中的鱼和鸟

解读八大山人画中的鱼和鸟八大山人笔下的鱼和鸟,是艺术史中最经典的形象之一。

如果问,为何这些鱼鸟都是白眼朝天?我们或许能说:因为亡了国,败了家,八大很郁闷。

如果继续问:他为何要选择这两种动物反复创作?这个问题,似乎还真无人动过脑筋。

想寻求答案,就要选取适当的真迹,剖析其中蕴含的深层信息。

这里,笔者选取了克利夫兰美术馆的《鱼石图卷》(全图见文末)。

图分三段,为了便于讲解,我们从左向右倒序观赏。

左段绘大片绵藻,有诗:三万六千顷,毕竟有鱼行。

到此一黄颊,海绵吹上笙。

中段画一石二鱼,有诗:双井旧中河,明月时延伫。

黄家双鲤鱼,为龙在何处(上声)。

右段为高崖,有诗:去天才尺五,只见白云行。

云何画黄花,云中是金城。

三诗末,各钤“八大山人朱文有框屐形印”,画幅右上钤“在芙”白文长方印。

王方宇在《八大山人的屐形印》一文中,曾对这枚有框屐形印进行了研究,他认为,1692年5月之后,此印出现缺损。

《鱼石图卷》上屐形印完整,所以,1692年5月可视为此图的创作下限。

南京博物馆还藏有八大作于“辛重光之十二月既望”的《游鱼图》,“辛重光”是星岁纪年,指康熙三十年辛未,即1691年,书诗和《鱼石图卷》只有一字之差(变“此”字为“尔”字),书法形态也近乎一致。

可知两图的创作时间相去不远。

所以,《鱼石图卷》大约是朱耷六十六、七岁时的作品。

“三万六千顷”一诗,说的是平静的太湖中来了一条黄颊鱼,黄颊鱼是鳡鱼的俗称,颊部呈淡黄色,眼睛略突出,是生猛的肉食鱼,《本草纲目》中说它“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

汉人对女真族人的丑化由来已久,南宋《三朝北盟会编》中就说他们“多黄发,鬓皆黄,目睛绿者,谓之黄头女真”,显然,朱耷是用“黄颊”来隐喻清廷。

“双井旧中河”一诗,“井”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井宿为犴(驼鹿),是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一宿,此星明亮,就预示天下太平,反之,则预示兵戎将起。

朱雀是四灵之一,其形类乌,属火色赤,又可叫离朱、凤凰或玄鸟。

汉代鱼鸟图小考

汉代鱼鸟图小考

作者: 刘弘
作者机构: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出版物刊名: 民俗研究
页码: 47-48页
主题词: 汉代;鱼鸟;装饰图案;象征;吉祥图案;性行为;房中术;李善注;文物;形象
摘要: <正> 鱼鸟图是汉代文物上常见的装饰图案之一,一般以一鱼一鸟组成一个图案单元。

亦有两鸟一鱼或一鸟数鱼组成一个单元者。

鱼可辩者有鲤、鲫等。

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上,还常见鲟鱼的形象。

鸟可辩者有鹤、鹳、凤、雁等。

关于这种图案的涵义,有人认为:鸟为瑞禽,而“鱼”“余”同音,是“富裕”的象征。

所以鱼鸟图是“人们追求富足,向往胜利的思想反映,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希望。

”笔者认为此说有可商榷之处,以下略抒管见,以备一说。

八大山人《鱼鸟图》

八大山人《鱼鸟图》

作者: 王倚平
出版物刊名: 文物
主题词: 八大山人;鱼鸟;省博物馆;画面;花鸟画;写形;阴阳;变形;创作;轮廓
摘要: <正> 《鱼鸟图》,长178厘米、宽23厘米。

纸本,水墨,现藏湖北省博物馆(见封三)。

画面主体由怪石、鸟、鱼构成。

怪石占画面主要位置,自左端凌空斜出,突兀奇肆。

用墨线勾出轮廓,以大小横点点写石质浓淡阴阳向背,水墨华滋润泽。

三只小鸟枞居石颠,或蹲驻或作回首仰视或敛足修啄羽毛,神态若有所思若有所忆若有所言,撷神写形,风采奕奕。

鸟是八大山人花鸟画创作中的特征形像,八大对鸟通常作变形、夸张、扭曲处理,表情多为默想、追思、愤怒、讶异、迷虑、疑虑、迷惑,投足举喙之态,寄托了画家深深的感情。

有论者言,八。

鸟禽游鱼图

鸟禽游鱼图

鸟禽游鱼图
戴增钧
【期刊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F0003)
【作者】戴增钧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游鱼图 [J], 方向乐;;
2.临摹南宋李迪《雪树寒禽图》技法精要(一)伯劳鸟临摹技法 [J], 张伟民
3.规模化肉鸡场鼻气管鸟杆菌、禽呼肠孤病毒和禽偏肺病毒感染状况的血清学调查[J], 付岳林;刘聚祥;崔明仙;白晓;李连敏;吕建国;张诚;陈立功;郝丹;王学静
4.刘寀《落花游鱼图》研究 [J], 徐声
5.浅析紫砂泥绘作品"游鱼图"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蕴 [J], 张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鱼文化的隐喻意象与历史演化

中国古代鱼文化的隐喻意象与历史演化

中国古代鱼文化的隐喻意象与历史演化
宁波;刘顺;何琳
【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
【年(卷),期】2017(035)004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鱼文化具有丰富的隐喻意象,其历史演化亦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轨迹.通过文本分析法、图案比较法和符号互动论,本文抽提出鱼文化的主要隐喻意象,即鱼喻女性、鱼喻男性到鱼鸟呈祥.经过对这些隐喻意象的分析,推论中国鱼文化的演化大致经历3个时期,即生殖崇拜期、脱神寓瑞期到寻常泛化期.本文认为鱼文化的历史演化轨迹,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众多动植物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即这些动植物崇拜大都经历了由性而神、由神而瑞、由瑞而俗3个时期.
【总页数】7页(P93-99)
【作者】宁波;刘顺;何琳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上海 2013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15
【相关文献】
1.从《说文解字·鱼部》看中国古代的鱼文化 [J], 楼兰
2.意象思维、意象组合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空间性——从言、象、意论中国古代诗学的空间性之四 [J], 邓伟龙;尹素娥
3.论隐喻的认知性质与隐喻意象及其翻译 [J], 张羽
4.鱼文化的历史演化 [J], 宁波
5.论隐喻的认知性质与隐喻意象及其翻译 [J], 张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鸟图像组合的释读与内涵探究
鱼图像和鸟图像都是中国的传统图像之一,由于其拥有独特的自然属性,被人们认为是天地的象征。

这两种图像除了单独运用到各种器物上,鱼鸟图像的组合也成为独特的“风景”。

鱼鸟图像组合的不同形式,出现在不同器物上,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

本文以鱼鸟图像组合变化为依据,来探究鱼鸟图像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标签:鱼鸟图像;题材;变化;内涵
鱼鸟结合的图像是汉代艺术形象中常见的图像之一。

两汉时期画像石、画像砖中大量出现了鱼鸟结合的典型性图案纹样。

如何解读这种典型的图案纹样的象征意义和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我们还要向更早的文明记忆中去追溯。

鱼鸟纹不仅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也出现在后期的金银器、陶瓷器、壁画等艺术品的装饰图案中。

可以说鱼鸟组合图像是空间和时间跨度较大的一个代表性图像。

通过现今出土的考古资料,图像的解读成为考古资料收集和整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图像解读方面比较全面的有张朋川的《中国彩陶图谱》一书和雷圭元的《中国图案作法初探》,这两本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解读图像时尽量返璞归真,更加贴合图像所表达出来的原始含义。

因此鱼鸟图像虽然是汉代比较突出的常见图像之一,但是要探究其组合的文化内涵,除了结合汉代出土的一些考古资料作为依据外,更要结合鱼鸟图的原型去研究,这样才能推断出汉代鱼鸟图像的继承和发展性。

一、鱼鸟组合图像的释读
查阅相关资料和图录,鱼和鸟组合的图像大致分为两种类比,一种是鸟啄鱼的图像,另外一种是鱼鸟独立在一个画面的图像。

关于鸟啄鱼的图像,最为人所知的是1978年在河南省汝州市阎村所出土的彩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

彩陶缸器形为敞口、圆唇、深腹,器高47公分、口径32.7公分、底径19.5公分。

器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绘有《鹳鱼石斧图》,画面约占整个器物的1/3,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彩陶图画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新石器陶器艺术品。

经14C测定,其绝对年代距今约5000年[1]。

整幅图像分为两部分,左侧描绘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鹳鸟,此鸟身躯微微向后倾斜,显得十分健美,嘴里叼着一只大鱼,似乎正在享受着这顿鲜美的午餐,右侧绘有一把竖立的有柄石斧,石斧的孔眼、木柄下部的编织物以及柄身上面的符号,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1958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的两件仰韶文化早期的彩绘陶壶,壶腹部都
绘有“水鸟衔鱼图”,(如图一)其中一件陶壶上面描绘着一只水鸟正凶狠的啄着鱼,被啄着的鱼呈摆动状,描画十分生动形象。

在四川地区代表古蜀文化的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过跟鱼鸟组合有关的器物。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中出土的金杖,“杖用纯金皮包卷而成,出土时已压扁变形。

杖的上端有46厘米长的一段平雕纹饰图案。

图案分三组,最下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的人头,人头戴冠,耳垂饰三角形耳坠,人头前后上下各有两周线纹,人头间用勾云形纹饰相隔。

上面的两组图案相同:下方为两背相对的鸟,上方为两背相对的鱼,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压有一穗形叶柄。

出土时,金皮内侧存炭化木痕。

在距杖头端约20厘米处,出土一穿孔的铜龙头饰件,由此推测此杖可能原为一柄金皮木芯铜龙头杖。

长142、直径2.3厘米”[2]。

仔细观察图案,前端两只相对的鸟做展翅飞翔状,昂首竖尾;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压有的穗形叶柄为箭,即箭射入鸟的背部和鱼的头部。

到了汉代,很多的汉画像中也有表现鱼鸟组合关系的。

较为有名的有四川长宁“七个洞”东汉纪年画像崖墓中的六号墓和七号墓。

其中六号墓门框的外门框上方为两个圆形的瓜果,呈对称状。

中层门框上方分别为一鸟啄一鱼,且呈对称状,鸟啄鱼的分布状态与仰韶文化早期的图“水鸟衔鱼图”类似,大致呈现平铺状。

左右侧框分别为拖着日月的伏羲女娲。

(如图二)七号墓的门框图像为外门框上方正中两个圆形瓜果中间排着鸟啄鱼的图像,鸟啄鱼的形式与六号墓相似。

中层门框正中为变形的“胜”纹,并且在两侧各连有一鱼线着。

两侧框分别为手托着日月的女娲和伏羲。

(如图三)
以上几类鱼和鸟组合图像的释读,多位专家都有独到的阐述。

比如严文明先生针对“鹳鱼石斧图”,认为“这两种动物应该都是氏族的图腾,白鹳是死者本人所属氏族的图腾,鲢鱼则是敌对联盟中支配氏族的图腾…这位酋长高举那作为权力标志的大石斧,率领白鹳氏族和本联盟的人民,同鲢鱼氏族进行殊死的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①这个解释是图腾说的公认最佳解释。

严先生认为这幅图命名精妙之处在于“啄”这个动词,可以很好地把战争中白鹳氏族的主动权地位表现出来,作为图腾可以很好地在战争中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这种解释同样可以用在图二的鸟和鱼的关系上。

在这种解释中,鱼作为鸟的食物而存在有着特别的意义。

二、鱼鸟背后的内涵的探索
鸟图像和鱼图像分别都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传统图像之一。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二者是独立出现的。

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上、中游一带是彩陶繁盛的地区。

这一地区图腾艺术较为发达,彩陶花纹也以仿生性的自然形纹样最具特色,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图腾意识的表现。

鱼与鸟这两种动物图像早就双双出现在陶器之上。

鸟纹最早出现在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遗存陶器上,表现技法有彩绘、刻画、模印、贴塑等。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

所见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

殷墟时期已有以鸟纹作为主要纹饰图样。

西周早期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

商代鸟纹常见短尾式,西
周鸟纹多见长尾高冠式。

大量的研究显示,在中国古代文明中,鸟的符号意义为太阳崇拜或雄性生殖崇拜。

有趣的是鱼图像的出现同样很早,几乎与鸟图像同时期,也同样赋予了神圣的宗教内涵。

最早的鱼纹出现在仰韶文化半坡式的彩绘陶器上,最典型的是临潼姜寨出土的彩绘陶盆中描绘的人面鱼纹。

常规的研究论点认为鱼纹是一种原始宗教崇拜,将之视为部落图腾。

也有认为鱼纹象征生殖崇拜,取之“多子”的寓意。

综合来看,鱼与鸟大致都象征某一特定部落的文化符号和宗教信仰。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鱼的形象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物质层面,“鱼”和“渔”密不可分,作为渔猎对象代表着不同于耕种的一种生产方式;在精神方面,鱼代表着对自然的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中,鱼的形象与文人士大夫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周时期,姜太公因为垂钓遇到周公,施展了政治才华,于是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秦汉之际农民军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用从鱼腹里面找到的布书作为上天授意的凭据。

《庄子》中的“北溟之鱼”可化为直飞九万里的鹏鸟,一直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向往。

韩信早年生活窘迫,以钓鱼谋生时遇到了善良的漂母,漂母的激励对韩信日后成为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将才有着很大功劳。

东晋陶渊明正是通过渔人的带领,才找到被历代文人所向往的桃花源。

此外《庄子》还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论断,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由的无尽追求。

元《西厢记》中唱到“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说明鱼在古人的心中是和大雁一样代表着书信。

鱼在古代文化中一直有着祥瑞的意思,《史记·周本纪》上载有鸟、鱼之瑞。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在一些诗句中也流露出对渔夫的神往,如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夫在面对捕鱼时所遇到的各种风浪时最后都能安然度过,也反映出士大夫们希望在政治中能够“中庸”的思想。

所以在中国文化里,鱼的形象通过不同载体表现出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鱼文化。

而鸟图像也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者的组合是在特定区域内、特定时期内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反映社会意义的独特社会语言,对于其组合总结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鱼和鸟分别代表两个古代氏族的势力。

在中国原始文明滚滚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然发生氏族冲突和文化碰撞。

可以说“水鸟含鱼”图极为形象地注解了远古时代鱼鸟相战的复杂关系,隐喻着鸟图腾氏族与鱼图腾氏族的争斗。

渭河流域的“鱼”氏族与豫西地区的“鸟”氏族曾东西对峙,双方相互交战。

鱼鸟纹恰恰反映了中国文明对原始社会冲突融合的文明记忆。

二是阴阳观念的产物。

鸟纹通常象征阳极,雄性;鱼纹通常象征阴极,雌性。

当“阴阳融合”的原始信仰和哲学思想出现时,鱼鸟纹自然成为这一原始文明的典型符号。

三是后世艺术作品中出现的鱼鸟图式,是对社会各阶层再现世间的复制性描摹,同时也是表现社会各阶层人们心理的程式化表现,是人们精神信仰的真实再现。

在其表现的背后,也存在着其独有的创造性,一系列抽象的扩张、变形、扭曲、夸张等手法也是为了呈现当时物质、精神的程式化而必备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些对研究当时社会各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夏鼐.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J].考古,1977(4).
[2]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J].文物,198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