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圈中的西南民族服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牙、墨齿、纹身、纹面,是西南民族成年仪式的一种重要标志。西晋张华《博物志》云:“荆 州及西南至蜀,诸民曰僚子,……既长,皆拔去上齿各一,以为身饰。”《溪蛮丛笑》载:“仡佬妻女 年十五,悉敲去右边一齿。” 《太平寰宇记》卷一六六: “有俚人皆为乌浒。……女既嫁,便缺去前 一 齿。”又 在布 依 族 那里 ,流行 着 一种 叫 做“ 报 棘”的 成 年 仪 式 。 具 体 过 程 是:达 到 成 年 年 龄( 一 般在 岁以上)的一群男女青年,用一种名叫“棘”的树经火烧过后,取下黑灰,集体互相涂染 牙齿。经过染齿后的男女青年,进入性的成熟期,有资格向异性倾吐爱恋[ ]。旧时的傣族少 女 ,自十 二 三岁 起 便“ 墨 齿”,即 用一 种 名曰“ 银 德”的 植 物 ,以 火 焚 烧,烧 时 用 一 口 锅 覆 盖 其 上 , 使烟子熏于锅内,然后取下积垢,染在牙齿上。经过多次涂抹,牙齿便渐渐变为黑色。此类“墨 齿”习俗,江应木梁先生认为: “明显地是女子的成人式。”[ ]由上文献和民族学调查材料中都共 同 强调 拔 牙或 墨 齿年 龄 这 一具 有 性成 熟 标志 的 核 心 内 容 可 以 推 知,某 些 民 族 的 拔 牙 或 墨 齿 是 成年礼的一种重要仪式。
二 、服 饰 与 成 年 礼
古代男女到了一定年龄时,按照社会习俗必须经过“过关仪注”,亦即成年礼。男子的成年 礼要举行一种隆 重 的 加 冠 仪 式,谓 之 冠 礼。《 礼 记·冠 义》云:“ 冠 者 礼 之 始 也。 …… 已 冠 而 字 之,成人之道也。……成人之者将成人礼焉也。”又《释名》谓:“巾,谨也。二十成人,庶人巾,当 自谨 修 于四 教 也。”这 里,戴 冠 加冕 ,帻巾 扎 头,分 别 成 为 上 层 社 会 男 子 和 庶 民 百 姓 用 以 表 示 成 人、进入成年时期的头饰标记。
总 而言 之 ,西 南 各民 族 表 现在 婴幼 儿 身上 的 装 饰 行 为 与 礼 仪 ,无 论 是“ 镶 牙 ”、“ 金 银 水”洗 头,还是剃头、“剃长毛”仪式,都贯穿着一条格调鲜明的主旋律,即每个群体社会的人们都希冀 通过改变新生婴儿的某种装束,来促使其平安、顺利地成长,进入成年期。
生儿育女作为人类种的繁衍的一件大事,对孩子的亲生父母来说也是极其关键的,在一些 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婴幼儿亲生父母也必须按其所处群体或社会的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来改 变身 体 装饰 符 号,以 一 种形 象化 的 标签 来 标明 其 在 社 会 角 色 化 过 程 中 处 于 某 一 关 节 点 上 的 地 位。具体有如:滇南红河岸的彝族姑娘,普遍都戴一顶鸡冠帽,但在结婚生了孩子后,便要改包 包头[ ]。云南某些地方的苗族女青年结婚之后,待到怀孕满半年时,就有一个回娘家报喜讯 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做阿妈之人要为有了身孕的女儿梳一次头,把女儿的头发往头顶上拢 起,绾成一个髻,表示这一女孩已经进入了“妈妈”的时代。在苗族女性中间,未婚少wenku.baidu.com、待嫁新 娘、婚后 妇 女 和已 孕 母亲 绾 髻的 发 式,各 自均 有 严 格 规 定 下 来 的 传 统 差 别 ,以 表 明 各 种 角 色 身 份地位的不同[ ]。
··
的脑门上抹三道,以图避邪。满三岁时,要请舅父来行“剃长毛”仪式。届时,身为舅舅者,口中 祝 福 道:“ 剃 一 刀 三 尺 高,剃 两 刀 六 尺 高 ,剃 三 刀 有 树 高。”持 剃 刀 在 幼 儿 脑 后 发 脚 处 轻 轻 刮 三 下,并将刮下的头发用一块红布包好,由孩子的父母永久保藏[ ]。又彝族在孩子出生后第三 天所举行的三朝礼仪式上,要为婴孩剃头上的胎毛,表示婴孩从此脱离灵魂孕育状态。剃下的 胎发须用布条缠起,佩戴在孩子手腕上,直到戴坏为止[ ]。
与彝族的成年仪式基本相 似,宁 蒗 的 普 米 族 和 永 宁 的 纳 西 族 也 以“ 穿 裤 子 礼 ”和“ 穿 裙 子 礼”作为承纳其青年男女进入成年的一种标志。宁蒗的普米族男女在进入 岁这个年头的农 历 大年 初 一早 上 ,举行 成 年仪 式。“ 穿 裤子 ”仪 式 是 在 自 己 家 堆 放 粮 食 的 屋 子 里 由 受 礼 者 的 父 亲主持。届时,受礼者站 在 粮 食 和 猪 膘 上,由 父 亲 为 他 穿 上 成 年 人 所 特 有 的 衣 服,戴 上 腰 刀。 “ 穿 裙子”仪式 则 是在 自 己家 的 牛圈 或 羊圈 门 口 由 受 礼 者 的 母 亲 主 持 。 届 时 ,受 礼 者 站 在 喂 牲 畜的料槽里,由母亲为她穿上裙子等成年女性的服装,佩上一点女性常用的装饰品[ ]。永宁 纳西族男女 岁 岁要改变服装,过去不论是男女少年都是穿一件麻布长衫,不着裤子,而 到此时男子开始穿上衣和裤子,女子则穿上衣和裙子。在举行“穿裙子”仪式时,少女右手拿着 镯子、珠串、耳环等装饰品,左手捧着麻纱、麻布,踩在猪膘和粮食口袋上,由其母亲将少女的麻 布 长衫 脱 下,换 上成 年 妇女 的 衣裙 ,腰 间还 要 扎 一 条 绣 有 花 草 或 几 何 图 案 的 腰 带 并 佩 戴 耳 饰, 头发则由过去的一根小辫改为留长的发辫,这样就完全易服,标志着进入成年[ ]。
一 、服 饰 与 诞 生 礼
诞 生 礼居 人 生四 大 仪礼 之 首,是 人 未开 始 或者 说 刚 开 始 进 入 群 体 社 会 时 其 血 亲 家 族 乃 至 整个 社 区成 员 所必 须 举行 的 一种 仪式 。 它 作为 人 类 群 体 生 活 的 重 要 内 容 ,涵 盖 着 诸 多 文 化 信 息,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传承着一套与婴儿的新生、妇女产子息息相关的民俗事象和礼仪规范。
关键词: 西 南民 族 服饰 诞 生礼 成年 礼 婚 礼 丧礼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礼俗是民间生活习惯中所具有的行为规范。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从降临母体至走向坟墓, 所必须 经 过的 四 大仪 礼 :诞生 礼、成 年 礼、婚 礼、丧 礼,莫 不 与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的 重 要 内 容 ——— 服 饰 ,有 着 或多 或 少、或 隐或 显 的联 系 ,人们 乃 至社 会 群 体 的 一 些 行 为 规 范 都 可 以 间 接 地 通 过 服 饰这种最大众化的文化符号来得到彰明和传承。
··
头 饰 是服 饰 中最 易 于变 化 的一 种 外部 形 象 标 志 ,故 而 ,在 许 多 西 南 民 族 的 成 年 礼 仪 式 中 , 也 常把“ 改 头换 面”作 为 成年 的 一种 标 志。 通 道 侗 族 女 孩 在 进 入 青 春 期 以 后 ,就 把 头 发 梳 成 一 条长长的粗辫,扎上红绳,红绳两端各结成一个小球结,吊着 根 根不等的长须。藉此发 型,姑娘参加谈情说爱的社交活动,任何人都不能指责[ ]。基诺族的恋爱和婚姻中,对于成年 礼是很重视的。女孩到了 岁的那天,她的发式要改为一条独辫;男孩子满 岁那天,必须 把帽子换成包头[ ]。在藏族的传统习俗中,姑娘长到 岁,将于新年初二举行成年仪式,俗 称“上头”。届时,要在姑娘头上梳十条以上的小辫子,同时佩戴装饰品,穿上美丽的衣服,由此 表示姑娘已经成年了[ ]。广西大瑶山的花蓝瑶将戴帽子作为区分姑娘是否成熟的标志。未 成熟的少女一般不戴帽子,留长发编辫子。姑娘长大或结婚后,就要戴上帽子了。先将头发梳 为 半边 头 ,平眉 线 处将 其 倒挽 于头 顶 ,用银 夹 夹 上,再 用 黑 白 两 块 帕 缠 绕 ,挽 结 于 脑 后,形 成 前 额开阔,下部宽大的布帽。广西贺县土瑶,其女孩小时都戴绣绒帽,长至十四五岁时,母亲就为 其举行“成人礼”,脱下绣 花 绒 帽,剃 发,戴 桐 油 树 皮 制 作 的 木 帽。 从 此,姑 娘 便 可 入“ 情 人 房” 住,参与成年人的活动[ ]。
成年礼 是 介 乎诞 生 礼和 婚礼 之 间,专 门 为 进 入 成 年 的 人 而 举 行 的 一 种 仪 式 活 动。 几 乎 在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以及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之间都有一套接纳其群体成员进入成年的千差 万别 的仪 式 程序 。 而在 这 诸多 的 仪式 程 序中 ,按 照 所 属 群 体 的 习 惯 向 受 礼 者 赋 予 某 种 不 同 于 孩童时代的外部形象标志如拔牙、纹身、墨齿、穿戴某种服装或饰物就是常用的手段。
“改装易服”与“改头换面”一样,也是西南一些民族用作成年的一种外部标志。这当中,以 凉山彝族的“换裙礼”、宁蒗普米族和永宁纳西族的“穿裤子礼(男)”或“穿裙子礼(女)”、瑶族的 “度戒”仪式为最典型。
生活在西南广阔地区 的 彝 族 同 胞,其 社 会 承 诺 男 女 青 年 进 入 成 年 的 仪 式 程 序 不 尽 相 同。 大凉山的彝家少女到了 岁 岁之间,一般由母亲或长辈妇女择吉日佳期,主持标志成年 的换 裙 仪式 。 换裙 礼 主要 有 三个 仪 节:一 为 改 变 发 式 。 即 将 少 女 垂 于 脑 后 的 独 辫 改 在 耳 后 梳 成双辫,再戴上头帕。二为改变耳饰。即取下耳线,换上耳环。三为改变裙式。即将浅色二截 童裙,换为上中下三色相连的成年百褶裙。经过上述三次仪礼的女子,其社会角色也发生了相 应的 转换 ,她 在社 群 中已 具 有与 性 成熟 相 应的 社 交 权 利 。 滇 西 北 小 凉 山 彝 族 女 子 的 成 年 礼 也 由家中女性长者主持。届时,主持人用一特制的黑、红两色的羊毛裙在受礼者头部或大腿部绕 几圈 ,以 示 祝福 。 接着 ,由 另一 位 多子 多 孙的 年 长 妇 女 为 受 礼 者 脱 下 孩 童 穿 的“ 小 裙 子 ”,再 由 主持人为其穿上 标 志 成 年 的“ 大 裙 子”。 聚 居 滇 西 北 一 带 的 彝 族 男 子 成 年 时 多 举 行“ 换 裤 子 礼”。行礼一般是在 岁前后的单岁于家中堂屋里的火塘边,由祭司毕摩或家中男性长老主 持 。届 时 ,将 石 头投 入 火中 烧 红取 出 。 浇上 凉 水,把 事 先 准 备 好 的 裤 子 于 水 蒸 气 上 绕 几 圈 ,以 驱除邪秽,然后给受礼者穿上[ ]。
群 体 观 念 的 合 理 方 式 ,任 何 一 个 族 群 的 每 一 个 单 独 的 个 人 ,在 其 生 命 历 程 的 每 一 个 关 节 点 上 ,无 论 是 新 生 还 是 成 年 ,婚 配 还 是 走 完 生 命 的 最 后 历 程 ,每 一 次 角 色 转 换 ,都 有 相 应 的“ 改 头 换 面 ”或“ 改 装 易 服 ”以 及 某 种 特 殊 的 服 饰 ,来 作 为 社 会 承 纳 其 进 入 族 群 的 显 著 标 志 。
婴 儿 的新 生 及孩 童 的 成长 ,对整 个 社会 乃 至 各 个 单 独 的 家 庭 来 说,都 属 头 等 大 事,故 各 民 族的 人 们在 为 新生 婴 儿举 行 诞生 礼 及其 与 之 相 联 系 的 命 名 礼 、满 月 礼、周 岁 礼 等 过 程 中,为 更 好地接纳新生命进入群体社会,并使之顺利地成长,还要举行相应的穿戴及装饰活动。具体如 布怒瑶族为新生婴儿满三天所举行的“三朝酒”仪式上,要专门给孩子行“镶牙”仪式,由外公外 婆持金银箔纸小心翼翼地将婴儿的上下两腭包住,求其快快长出牙齿,快快长大成人[ ]。云 南金 平 红头 瑶 ,孩 子 一生 下 地 ,不 论男 女 ,做父 母 的 都 要 给 他( 她 )戴 一 顶 用 土 布 、毛 羽、彩 线 精 工绣制的“长命帽”[ ]。与此相类似的是:在松藩藏族的头面装饰中,用黄金镶嵌门牙,则标志 着她们已渡过幼稚的童年,进入人生最宝贵的时代[ ]。此外,侗家小孩出生时,则另有一套头 面 装饰 习 俗,那 就是 婴 儿一 落 地,外 婆 就要 端 一 盆 称 为“ 金 银 水 ”的 清 水 来 为 其 洗 头,认 为 可 使 婴儿的头发光亮。进入童年,男女发型才开始有别,女孩沿鬓都剃光,仅留头顶一勺发,男孩只 是齐耳以下剃光[ ]。在滇东北地区的苗族当中,妇女生育头胎满月时,则要用锅烟子在婴儿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西南历史文化研究]
年第 期
礼仪圈中的西南民族服饰
管彦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北京市

提要: 人 生 的 四 大 礼 俗 及 其 相 关 的 服 饰 民 俗 活 动 ,体 现 着 一 个 族 群 的 共 同 愿 望 ,成 为 联 结 人 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