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复习资料】

【无土栽培复习资料】
【无土栽培复习资料】

【无土栽培复习资料】

无土栽培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无土栽培概述

1、无土栽培、基质栽培、水培、雾培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方法。固体基质或营养液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等根际环境条件,使作物完成从苗期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

基质栽培:是作物通过基质固定根系,通过基质营养和氧的栽培方法。

水培:指植物部分根系浸润生长在营养液中,而另一部分根系裸露在潮湿空气中的一类无土栽培方法。

雾培:指植物根系生长在雾状的营养液环境中的一类无土栽培方法。 2、不同水培技术的特点有那些?

深液流水培技术:流动的营养液层深度5-10cm,植物根系大部分可浸入营养液中,吸收营养和氧气,同时装置可向营养液中补充氧气。

特点:深:盛装营养液的种植槽本身较深;种植槽内营养液液层较深

流:营养液是循环流动的悬:植物悬挂在营养液液面上优点:

①种植槽内的液层浅薄,可以较好地解决根系氧气的供应问题,植物生长良好,产量较高。②设施的投资较少,建造过程较为方便、简捷。

③在配套自动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缺点:

①设施耐用性较差,后续的生产资料耗费较多,维护工作频繁,投入于后续的维修、更换资金较大。

②营养液总量较少,营养液的浓度和组成以及温度等变化较快,稳定性差,要求管

理工作必须做得更精细,对管理员工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同时对设备的精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较高。

③营养液膜技术为封闭的循环系统,一旦发生根系的病害,较容易在整个系统中传播、蔓延,因此,在使用前对设施的清洗和消毒要求也较高。

营养液膜技术:是指营养液以浅层(1cm-2cm)流动的形式在种植槽中从较高的一端流向较低的另一端的一种水培技术。优点:

①种植槽内的液层浅薄,可以较好地解决根系氧气的供应问题,植物生长良好,产量较高。

②设施的投资较少,建造过程较为方便、简捷。

③在配套自动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缺点:

①设施耐用性较差,后续的生产资料耗费较多,维护工作频繁,投入于后续的维修、更换资金较大。

②营养液总量较少,营养液的浓度和组成以及温度等变化较快,稳定性差,要求管理工作必须做得更精细,对管理员工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同时对设备的精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较高。

③营养液膜技术为封闭的循环系统,一旦发生根系的病害,较容易在整个系统中传播、蔓延,因此,在使用前对设施的清洗和消毒要求也较高。浮板毛管技术:特点:

①培养湿气根,创造丰富养环境,改善根系供养②营养液供给稳定,不怕短期停电。

③根际环境稳定,浮板毛管栽培技术系统是采用全封闭营养液循环和隔热性能好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制作的种植槽,槽内空间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较小,槽内液温稳定。

④设备投资少,运行能耗省浮板毛管栽培技术系统设备比营养液膜栽培系统设备投资降低50%,水泵运转时间为营养液膜的四分之一,从而节省了能源消耗。

3、无土基质栽培对基质的有那些要求?P135

1)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具有一定大小的粒径;容重;总空隙度;基质气水比) 2)具有较好的化学性状:基质的化学组成及其稳定性;基质的酸碱度;盐基交换量;基质的电导率;基质的缓冲能力;碳氢比。 3.1对基质物理性质的要求

①容重:指单位体积内干燥基质的重量,用克/升(g/L)或克/厘米3(g/cm3)

②总孔隙度:是指基质中持水空隙和通气空隙的总和,以相当于基质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总孔隙度大的基质,其空气和水的容纳空间就大,反之就小。

③大小空隙比:大空隙是指基质中空气能够占据的空间,即通气空隙;小空隙是指基质中水分所能够占据的空间,即持水空隙。通气空隙与持水空隙的比值称为大小孔隙比。④粒径:是指基质颗粒的直径大小,用毫米表示。 3.2对化学性质的要求①基质的化学组成及其稳定性

②基质的酸碱性

③盐基交换量是指基质的阳离子代换量,即在一定酸碱条件下,基质含有可代换性阳离子的数量。盐基交换量可表示基质对肥料养分的吸附保存能力,并能反映保持肥料离子免遭水分淋洗并能缓缓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的能力,对营养液的酸碱反应也有缓冲作用。

④基质的电导率⑤基质的缓冲能力⑥碳氮比

4、无土栽培主要类型与分类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分类:

非固体基质栽培:水培:作物根系生长在营养液液层中的无土栽培方法。营养液膜技术、深液流水培技术、浮板毛管水培技术

雾培

固体基质栽培:无机基质培:砂培、珍珠岩培、砾培、岩棉培、陶粒培、薰炭培有机基质培:泥炭培、塑料泡沫培、锯木屑培、秸秆基质培

特点:无机基质:

砂子:海边的砂通常含有较多的氯化钠,使用前用清水洗;

蛭石:云母类次生硅质矿物,PH6.5~9.0,育苗、扦插上以一定配制混合基质,效果较好;岩棉:透气性、保水性好,PH6.0~8.3,轻,运输方便、成本高;

珍珠岩:容重小,运输方便、总空隙度大,阳离子代换量低,无法单独使用,浇水过猛易漂浮,不利根固定;

炉渣:含较高的钾、氮、磷,含多种微量元素,容重适中,有利固定根;

泥炭:质地细腻,保水保肥性能好,但透气性能差,富含有机质,不宜单独使用,以泥炭为主,配合砂、蛭石、珍珠岩等;

稻壳:营养丰富、容重小,运输方便,透气性好,碳化稻壳使用前未经过水洗的PH高达9.0以上,因此使用前一定要用水洗;

蔗渣、中药渣: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其疏水透气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C/N值,直接使用将导致栽培基质微生物与作物根系竞争养分,固定根系能力差;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根吸收水分与矿质营养特点

1、根有哪些形态

定根(主根、侧根)、不定根

2、根的主要功能 1)根系的吸收功能 2)根系的固定支撑功能 3)根系的合成与分泌功能 4)根系的输导功能 5)根系的贮藏功能 6)根系的繁殖功能

7)根系的呼吸与气体交换功能 8)根系的感应功能 9)根系的攀援功能 10)根系的寄生功能 11)根系的收缩功能 12)根与菌的共生功能

3、根生长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影响元素)

1)温度:在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植物吸收作用也随之加强 2)通气状况:基质通气好,有氧呼吸可形成较多的ATP,供阴、阳离子的吸收,促进根系对矿物质的吸收 3)养分的浓度和有效性 4)离子拮抗 5)基质溶液的pH值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

影响基质微生物的活动而间接影响根系对矿质的吸收影响基质中矿质的可利用性及养分有效性 6)基质水分含量 7)基质颗粒对离子的吸附 8)基质微生物

4、什么是必需元素?判断必需元素的依据。有益元素必需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称为必需元素;

有益元素:一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而不是所有植物必须的元素为有益元素。判断必需元素的依据:

1)在它完全缺乏时,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生殖

2)需要是专一的,其他元素不能代替,当完全缺乏这一元素时,植物产生专一的缺素症

状,只有加入该元素才能恢复正常

3)该元素必须是直接的,而不是仅仅使其他某些元素更有效或仅仅对其他元素发生抗毒效应等间接作用

第三章基质栽培技术

1、固体基质作用有哪些? 1)支持固定植物的作用 2)保持水分的作用 3)透气的作用 4)缓冲的作用 5)提供营养的作用

2、无土栽培对基质的要求 p135 (一)对基质物理性质的要求

1)容重:克/升反应基质的疏松、紧实程度 2)总空隙度:大于55% 3)基质气水比(大小孔隙比):

4)粒径(颗粒大小):它会影响容重、孔隙度、空气和水的含量,可以根据栽培作物种类、根系生长特点,当地资源状况加以选择。(二)对基质化学性质的要求 1)基质的化学组成及其稳定性 2)基质的酸碱性(pH) 3)盐基交换量 4)基质的电导率 5)基质的缓冲能力 6)碳氮比

(三)理想基质的要求

3、基质消毒有那些方法? 1)蒸汽消毒

2)化学药品消毒:40%甲醛(福尔马林);多菌灵处理;氯化苦;溴甲烷;威百菌;漂白剂(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

3)太阳能消毒:基质含水量超过80%时,夏季高温曝晒10-15天

4、主要的种类与主要特性?按来源分:天然基质和人工合成基质

按组成来分:无机基质、有机基质和化学合成基质按性质:活性基质、惰性基质按使用时组分的不同:单一基质、组合(复合)基质

1)岩棉:容重很小为0.06-0.00g/cm3,总空隙度为96%以上,气水比为1:0.55,透气性和保水性好,PH为6.0-8.3,轻运输方便,成本高,新的岩棉PH值较高,可以在灌水是加适量的酸调整。

2)砂:PH为6.5-7.8,容重为1.5-1.8g/cm3。,总空隙度为30.5%,含钙较低,富含铁、硼、锰元素,砂粒以粒径0.5-3.0mm范围的为好,海边的砂通常含有较多的氧化钠,使用前要用清水洗净。

3)蛭石:容重很小,为0.07-0.25g/cm3,总空隙度为95%,气水比为1:4.3,持

水量为55%,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较高的缓冲性和离子交换能力,是理想基质,较少单独使用,PH6.5-9.0

4)珍珠岩:容重小,运输方便,总空隙度大,阳离子代换量低,无法单独使用,浇水过猛易漂浮,不利根固定

5)炉渣:含有较高的钾、氮、磷,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容重适中,有利固定根 6)陶粒

7)泥炭:是被世界普遍认为最好的基质之一,容重很小为0.2-0.6 g/cm3,总空隙度为77-85%,持水量为50-55%,质地细腻,保水保肥性能好,但透气性能差,富含有机质,不宜单独使用,以泥炭为主体,配合砂、蛭石、珍珠岩等。 8)椰糠5、基质选配的有哪些原则? 1)植物根系的适应性 2)基质的适用性 3)基质的经济性

6、基质栽培主要方式有哪些?袋培、槽培、立体栽培

7、砾石栽培滴灌阻塞原因?(以下只是是滴灌阻塞原因)

1、物理堵塞。这是引起滴灌堵塞的主要原因。灌溉水质差,过滤系统又不完善,泥沙等杂物被水泵抽取进入管道及滴灌管后,在通过内镶式滴头锯齿状流道时,杂物将流道堵塞而使滴头无法出水。

2、生物堵塞。作物的根系入侵滴灌出水孔,或灌溉水中藻类及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堵塞。作物根系的向水性及不均衡灌溉,会导致根系向滴灌出水孔生长,并伸入出水孔造成堵塞。如果灌溉水中藻类等生物含量丰富,滴灌系统又经常结合施肥灌溉,肥料池等避光设施又不到位,容易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将滴灌内壁覆盖堵塞。

3、沉淀物堵塞。主要是化学肥料及水质沉淀造成。一是滴灌施肥后残留在滴灌管

中的有些肥料会发生沉淀,如硫酸钙等,而将滴头流道堵塞。二是如果滴灌水属于硬水,碳酸盐含量偏高,长期使用会在滴灌内管壁生成较多的水垢而堵塞滴头。容重:指单位体积内干燥基质的总量,用克/升(g/L)或克/厘米3(g/cm3)表示。P135 总孔隙度:指基质中持水空隙和通气孔隙的总和,以相当于基质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总空隙度大的基质,其空气和水的容纳空间就大,反之就小。总空隙度=(1-容重/比重)×100% p136

气水比(大小孔隙比):指在一定时间内,基质中容纳气、水的相对比值,通常以基质的大孔隙和小空隙之比来表示,并且以大孔隙值作为1。大小空隙比=通气孔隙(%)/持水空隙(%)。 P137

电导度:指基质未加入营养液之前,本身具有的电导率,用以表示各种离子的总量(含盐量),一般用毫西门子/厘米(mS/cm)表示。电导率是基质分析的一项指标,它表明基质内部已电离的盐类的溶液浓度。它反映基质中原来带有的可溶盐分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营养液的平衡。P142

活性基质:具有盐基交换量或本身能供给植物养分的基质,如泥炭、蛭石等含有植物可吸收利用养分,并且具有较高的盐基交换量。P144

惰性基质:基质本身不起供应养分作用或不具有盐基交换量的基质,如砂、岩棉、泡沫塑料等本身既不含养分也不具有盐基交换量。P144

单一基质:指使用的基质是以一种基质作为植物生长介质的,如砂培,砂砾培使用的砂,石砾、岩棉培的岩棉,都属于单一基质。

复合基质:混合基质又称复合基质,是指由两种以上的基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的栽培用基质。P146

第五章无土栽培营养液及其管理

1、营养液:是将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化合物和少量为使某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更为长久的辅助材料,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溶解于水中所配置而成的溶液。

2、营养液对水质有哪些要求

水源:少菌、洁净、有毒物质不超标。常用:井水和自来水、水库水、雨水。3、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都是作物良好氮源,但对营养液有何不同。(p103)两种氮源的盐类化合物所伴随的性质主要区别,在于各自所产生的生理酸碱性及其离子的特性上。铵态氮源都是生理酸性,例如NH4Cl、(NH4)2SO4、甚至NH4NO,这是由于一般植物根系优先选择吸收NH4+,而相对把Cl-、SO42-、NO3-、等阴离子剩余在营养液中,引起营养液的酸性化,同时根系在吸收NH4+时大量地向溶液分中泌部分H+,这样使营养液等根际环境ph下降。同时,过多的H+和NH4+是一价阳离子,对于二甲离子具有拮抗作用,尤其对Ca2+和Mg2+的吸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使用铵盐化合物作氮源时易出现缺钙和却镁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伤害根系,出现根系腐烂现象。硝态氮源NaNO3、KNO3等都是生理碱性盐,他们都会时营养液ph值升高,造成一些营养元素沉淀而失效(Fe、Mg等)。常出现缺铁、缺镁而使作物生长不良。 4、营养液浓度表示方法有哪些?(P87) 一、直接表示法:

1.化合物重量/升(g/L);

2.元素重量/升(g/L);

3.摩尔/升(mol/L)二、间接表示法:

电导率(EC):毫西门子/厘米(mS/cm);微西门子/厘米(uS/cm);总盐分(g/L)=1.0*EC 渗透压(P):P=C*0.0224*[(273+t)/273] P=0.36*EC 5、营养液配制方法P118

营养液的配制方法有浓缩液(也称母液)和工作液(也称栽培液)二种配制方法。(一)浓缩液的配制:

浓缩液的配制流程:计算----称量----溶解---分装---保存

1)按照要配制的浓缩液贮备液的体积和浓缩液倍数计算出配方中各种化合物的用量 2)依次正确地称取A母液和B母液中的各种化合物称量,分别放在各自的贮液的容器中,

肥料一种一种加入,必须充分搅拌,且要等前一种肥料充分溶解后在加入第二种肥料,待全部溶解后加水配制所需配制的体积,搅拌均匀。

3)配制C母液,先量取所需配制体积的2/3的清水,分为两份,分别放入两个塑料容器中,称取FeSO4.7H2O和EDTA-2Na分别加入两个容器中,搅拌溶解后,将溶有FeSO4.7H2O的溶解缓慢倒入EDTA-2Na溶液中,边加边搅拌。

4)称取C母液所需的其他各种微量元素化合物,分别放在小的塑料容器中溶解,再分别缓慢地倒入以溶解了FeSO4.7H2O和EDTA-2Na的溶液中,边加边搅拌。 5)最后加清水至所需配制的体积,搅拌均匀(二)工作液的配制:

1)计算好各种浓缩液需要移取得液量,并根据配方要求调整水的ph值 2)在贮藏池或其他盛装栽培液的容器内,注入所配制营养液体积的40%的水量 3)量取A母液倒入其中,开启水泵循环流动30min或搅拌使其扩散均匀

4)量取B母液缓缓地注入贮藏池的清水入口处,让水源冲稀B母液后带入贮藏池中参与流动扩散。此过程加入的水量以达到总液的80%为宜

5)量取C母液随水冲稀带入贮藏池中参与流动扩散,加足水量后,循环流动30min 或搅拌均匀

6、人工增氧的方法:(P128)

⑴搅拌;(2)压缩空气;(3)反应氧;(4)循环流动;(5)落差;(6)喷射(雾);(7)增氧器;(8)滴灌法;(9)间歇供养;(10)间混作;(11)适度降低营养液浓度(老师的课件)

7、营养液pH值的调整方法:

适宜范围:5.5-7.5;测定方法;ph试纸、酸度计

调节方法:高:H2SO4、HNO4、CH3COOH;低:NaOH、KOH

每吨营养液从PH7.0调到 6.0所需酸量为:98%硫酸(H2S04)100ml,63%硝酸(HNO4)250ml,85%磷酸(H2PO4)300ml.,63%硝酸(HNO4)与85%磷酸(H3PO4)体积比为1:1的混合酸245ml。

第六章无土育苗技术

1、工厂化育苗具有那些特点? 1)、节约能源和资源 2)、省力省工

3)、商品种苗适于长距离运输成批出售,对发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管理十分有利4)、提高秧苗质量:

工厂化育苗能实现种苗的标准化生产、育苗基质、营养液等采用科学配方;运用现代化的温室、培养或其他保护地等设施,在人工控制的适宜环境条件下,不受气候季节的影响;

穴盘育苗一次成苗,幼苗根系发达并与基质紧密粘着,保证种苗质量和供苗时间。

2、基质育苗的优点有那些?

1)、用基质代替土壤育苗,降低重量有刊干操作和运输,可进行带基质运输。 2)、工厂化育苗避免了土壤病虫传播,降低了育苗风险,也有利于大规模商品化育苗。3)、工厂化育苗有利于环境生态干衛传统育苗的耗土量是惊人的。

4)、工厂化育苗从播种到育苗管理过程都实观了机械化、自动化。不仅省工,省力,

而且能够满足从幼苗生长各阶段的温、光、水、肥等条件,出苗快而整齐、生长健壮,育苗周期短。

5)、采用精量播种,极大地降低了种子用量。 6)、一次成苗,减少了分苗等程序。7)、育苗盘育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育苗数量,且便于规范化管理、长距离运输及机械化移栽。

3、穴盘精量播种机的生产流程?(P227)

主要是:基质装盘→压孔→播种→覆盖→镇压→喷水 4、穴盘育苗对基质有那些要求?

a、有适宜而稳定的化学性质,消毒处理是组成不易变化;浸水时,酸碱性和溶液浓度变化不大。

b、容重在0.7左右为宜。过大,不宜储运,过小,固苗不稳

c、总孔隙度在60%-80%,其中大孔隙度以25%--30%为宜。过大,基质颗粒过于松散,种子和根系呈悬浮装态,易失水,根系吸水困难;过小,则造成基质容水量少,通气不良

d、基质对幼苗不毒害,并无污染环境

e、基质可以多次利用

5、如何对育苗基质的消毒处理?(基质消毒的方法) 1)蒸汽消毒

2)化学药品消毒:40%甲醛(福尔马林);多菌灵处理;氯化苦;溴甲烷;威百菌;漂白剂(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

3)太阳能消毒:基质含水量超过80%时,夏季高温曝晒10-15天 6、嫁接原理,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嫁接成活原理:

当接穗嫁接到砧木上后,在砧木和接穗伤口的表面,由于死细胞的残留物形成一层褐色的薄膜覆盖着伤口。随后在愈伤激素的刺激下,伤口周围细胞及形成层细胞旺盛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不断增加,接穗和砧木间的空隙被填满后,砧木

和接穗的愈合组织的薄壁细胞便互相连接,将两者的形成层连接起来。愈合组织不断分化,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进而使导管和筛管也相互沟通,这样砧穗就结合为统一体,形成1个新的植株。

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1)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嫁接亲和力(graftaffinity)即指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能愈合并正常生长的能力。具体讲,指砧木和接穗内部组织结构,遗传和生理特性的相识性,通过嫁接能够成活以及成活后生理上相互适应。嫁接能否成功,亲和力是其最基本的条件。亲和力越强,嫁接愈合性越好,成活率越高,生长发育越正常。亲和力的强弱,取决于砧、穗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一般亲缘关系越近,亲和力的越强。一般同种或同品种间的亲和力最强,如西瓜接西瓜、南瓜接黄瓜等。

嚣乡。

(2)嫁接的时期:嫁接成败与气温、土温及砧木与接穗的活跃状态有密切关系。要根据植物特性,嫁接方法要求,选择适期嫁接时期

(3)温度:一般以20-25℃为宜。不同树种和嫁接方式对温度的要求有差异。如葡萄嫁接的最适温度是24 ~27℃,超过2 9℃则形成的愈伤组织柔嫩,栽植时易损坏,低于2 1℃愈合组织形成缓慢。

(4)接口温度:保持较高的湿度利于愈伤组织形成,但不要浸入水中。

(5)氧气:愈伤组织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氧气,尤其对某些需氧较多的树种,如葡萄硬枝嫁接时,接口宜稀疏的加以绑缚,不需涂蜡。

(6)光线:光线对愈伤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一般遮光。

(7)砧木与接穗质量:接穗和砧木发育充实,贮藏营养物质较多时,嫁接易于成活。

(8)嫁接技术:要求快。平。准,紧、严。即动作速度快。削面平。形成层对准、

包扎捆绑,紧,封口要严。

7、嫁接苗的管理技术(老师课件)

为了促进接口快速愈合,提高黄瓜嫁接苗成活率,必须为其创造适宜的温度、适度和避光等条件。

(1)保温嫁接后伤口愈合适温为2 5℃左右。因此,苗床温室在3-5天内白天应控制在24-26℃,最好不超过2 8℃;夜间保持在15~20℃,不要低于1 6℃。可在温室内架设小拱棚保温,高温季节要采取降温措施,如搭棚、通风筹办法降温。3-5天以后,开始放风,

逐渐降低温度。

(2)保温伤口的愈合还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以避免叶片蒸腾失水,引起植株萎蔫,降低成活率。因此,保湿是嫁接后成败的关键。要求在3-5天

内,小拱棚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9 0%一9 5%,4-5天后通风降温、降温,但也要保持相对湿度在8 5%一9 0%之间,若达不到,可向苗床地补水保湿。

(3)遮光目的还是通过遮光减少叶片蒸腾,防止高温,保持湿度.避免接穗萎蔫,增加成活率。嫁接后的3一4天之内,要全部遮光,可用遮阳网,第4天开始早晚给光,中午遮光,以后逐渐撤掉覆盖。温度低时,可适当早见光,提高温度,促进伤口愈合;温度高的中午要遮光。大约经过10-15天,接口全部愈合好,撒掉固定夹子,恢复日常管理

(4)抹芽嫁接苗砧木经常长出侧芽,应及时抹掉,但要离地面梢高一点,以免士表病菌溅到伤口上侵染病菌。嫁接茄苗定植后,砧木还会长出一些侧技,也应及时田间检查,随时抹摔,但也要避免伤口侵染病菌

(5)通风

名词解释:

无土育苗:指不用天然土壤,而利用蛭石、泥炭、珍珠岩、岩棉等天然或人工合成基质及营养液,或者利用水培及雾培进行育苗的方法,有时称营养液培。

工厂化育苗:指在人工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批量生产优质秧苗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

嫁接育苗:嫁接(grafting)即人们有目的地将一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起,形成1个新的植株。通过嫁接培育出的苗木称嫁接苗。用来嫁接的枝或芽叫接穗或接芽,承受接穗的植株叫砧木,嫁接用符号“+”表示,即砧木十接穗。

第七章芽苗蔬菜生产技术

1、芽苗类蔬菜的定义和种类

定义:指凡是利用植物种子或其他营养贮藏器官,在黑暗、、弱光(或不遮光)条件下直接生长出来可供食用的芽苗、芽球、嫩芽、幼茎或幼梢。统称芽苗菜蔬菜。根据其所利用的营养来源分为:种芽和体芽。用种子生产的种芽菜,如黄豆芽、绿豆芽、蚕豆芽、萝卜芽、香椿芽等。利用营养器官生产的菊苣芽球、蒲公英芽、菊花脑、马兰头和姜芽、豌豆尖等。

2、芽苗类蔬菜的特点:

1、芽苗类蔬菜属于营养丰富优质、保健、高档蔬菜

2、芽苗类蔬菜多属于速生性,清洁卫生已达绿色蔬菜要求:

3、芽苗类蔬菜适于多种方式栽培

4、芽苗类蔬菜属于经济效益、生物效益、生产效益高的蔬菜,芽苗类蔬菜产量高、时间短

5、生产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适于智能化生产

3、芽苗类蔬菜如何选择生产场所

a、满足芽菜生产温度要求

b、满足芽菜生产需忌避强光的一定光照要求

c、需具有通风设施,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

d、应具备自来水、贮水罐、水源等装备

e、要有种子储藏库、种子作业、苗盘清洗区、催芽区、栽培室等

4、绿豆、豌豆芽苗蔬菜生产技术

a、选豆生产豌豆苗所用的豌豆,最好选择种皮、籽粒小的、带有褶皱的麻豌豆、青豌豆

b、将豌豆种子先用20-30℃的温水淘洗2-3遍,用手轻轻揉搓去种皮的黏液,尽量注意不要损伤种豆表皮,并用笊篱搅拌、捞净里面的破碎豆粒和杂质。漂洗到种豆不沾滑、水无白色黏沫为止。

c、烫豆浸种先用55℃的温水将豌豆烫15分钟左右,既消毒灭菌(可有效地避免豌豆叶片的褐纹病和褐斑病),又启到休眠(因为豌豆种皮较厚,萌芽较困难).烫豆时要不停地搅拌,以便种豆受热均匀。然后用相当于豌豆重量2—3倍的25-28℃水的进行浸泡。豌豆种子的最低需水量为自身重量的168%,泡豆时间约需要6-24h (夏、秋季节需要的时间短;冬天、初春,需要的时间长;浸泡过程中,要注意换水1-2次,每隔4h换1次水。水温25-28℃.)等到种豆充分吸水膨胀,褶皱消失。在透明的种皮里面能够清晰地看到鼓凸的椎状胚芽为宜。

d、叠盘催芽撒播后再用木刮子将豌豆均匀地刮平、刮匀、刮得厚薄一致,紧密布满育苗盘(具体用种量的多少,要以种豆颗粒大小和发芽率高低而定。种豆颗较大、

用种量每盘需要0.45kg:种豆颗粒小,发芽率高,用种量为每盘0. 35kg),然后开始叠盘催芽。每1 0个盘为一摞,上、下各盖、垫一个铺有浸湿麻袋片或白棉布的空塑料育苗盘,以便保温、保湿、遮光。盘与盘要放正摆平,摞正扣严,不歪不斜,更不能有缝隙。每摞叠盘,之间要留出

20-30毫米的空间距离,,以加强通风透气,利于均匀出芽,催芽期间棚室温度保持在18-- 23℃之间。

e、管理水分每天用喷花壶喷水2-3次,喷水量以豌豆和基质喷湿,育苗盘没有大量

往外流水、底都不溶水为宜。在每次喷水的同时将育苗盘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进行调换,以使其受光受温一致。达到出芽整齐一致的要求,该阶段湿度要保持在80%左右。温度应控制在18-25℃之间,以使豌豆正常迅猛地出芽和生长,注意温度不低于14℃,因为过低温度的水喷淋,会导致豌豆苗的出芽和生长缓慢,容易纤维化,长成后,高矮不齐,甚至不能食用;而过高温度的水喷淋,又会造成芽苗徒长,豆苗过于纤细,容易引起后期倒伏,同时食用口感也会严重变差。在炎热的夏天,采取简易大棚生产时,如果棚内温度不能实在难以降到30℃以下,同时豌豆种芽又霉烂严重,可提前结束叠盘催芽,不能再高温高湿闷着了。

第八章园艺植物无土栽培技术

1、园艺植物无土栽培意义

避免连作障碍;省水省肥、省工;栽培环境清洁,可生产优质高档农产品;作物生长快,产量高;可扩大农业生产的空间

2、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种类有哪些?

(1)蔬菜无土栽培的主要种类:

茄果类、瓜类、豆类、绿叶莱类、芽莱类和食用菌类等。其中芽莱类和食用菌类以无上栽培和工厂化育苗为生产特色,对提高温室,塑料大棚的利用率,反季节栽培和周年均衡供应有重要作。

(2)花卉无土栽培的主要种类:

切花花卉(切花类、切叶类、切枝类)、盆栽花卉、水培花卉

3、番茄无土栽培技术p302

一、生长学特性

1、根系发达,发根能力很强

2、茎为半蔓生性至直立,茎部带木质,茎部也易生不定根。

3、分枝能力很强,侧枝多。

4、多数品种花为聚伞花序,有些小型跟的变种为总状花序。花黄色,雌雄问花。

5、花芽分化很早,在幼苗生有2-3片真叶时,第一花序便开始分化。

6、按开花结果习性可分为有限和无限生长型两类。

二、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在南方,多为一年2茬。(春季1 2月左右育苗,1-2月定植,4-7月采收,第2茬秋番茄开始7月育苗,8月定植,1 0月第二年1月采收。

番茄对光照强度要求很高的类型,秋分后光照逐渐减落。因此春番茄要选择耐低温弱

光品种。同时还应抗病和抗线虫的品种,如:爱来克拉、圣女、樱桃

红、穗丰、金丰一号、红宝石等品种。秋季宜选择生长势不过旺、耐病性强、着色好、品质优的品种如:丰顺、多宝、粤红玉、四季红樱桃番茄等等

三、栽培方式

番茄可以采用水培也可以采用基质栽培,,但以基质栽培较多,基质栽培有槽培和袋培两种。槽培要用水泥或砖砌成槽故比较麻烦,如重复利用基质消毒

也比较困难,所以少用.袋培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栽培方式。在南方由于草炭资源比较缺少,所使用的基质主要有蔗渣,沙,煤渣、中药渣、木屑等。

四、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确定

在南方,多为一年2茬(春季12月左右育苗,1-2月分定植,4-7月采收,第二茬秋番茄7月育苗,8月定植,10-1月采收

(二)育苗与定植

1、浸种催芽。用55℃温水浸种10-15分钟,对番茄种子进行消毒,清洗干净后放入清水中浸种3-6小时,用纱布包好置入25-30℃的恒温箱中,保湿催芽2-3天后,即可发芽。 |

2、穴盘基质育苗。

3、定植,苗6-7片叶定植。定植,一般愈是小苗定植。定植后长势愈强,产呈愈高。但易发生畸形果,品质下降,且易生长过盛而易于发病。秋番茄在夏季高温季节育苗,宜以幼苗龄定植为好,可维持其必要的生长势,增加产量。春番茄,则以大苗定植为好。一般夏季苗龄30天左右。冬春55天左右

(三)营养液的管理

(1)营养液配方(山崎配方)适宜番茄生长营养液配方为:KN03 750克/吨、KH2PO4:280克/吨、NH4N03: 8克/吨、Ca(N03)2:8 94克/吨、MgSO4:5 0 0克/吨、EDTAFe:2 0克/吨、MnS04: 1.54克/吨、硼酸:2. 86克/吨、ZnSO4:0.22克/吨、 CuSO4:0. 08克/吨、钼酸铵:0,02克/吨-

秋番茄营养液浓度的管理

(2)秋番茄栽培初期正处于高温季节,为防止生长过旺,可用EC值0.7mS/cm的山崎配方育苗;以后随着生长进程逐渐提高浓度,到第三花序开花期,提刭EC

值1.2mS/cm:在第5-7个花序开花时期,可提高浓度至1.7mS/cm;以后浓度再增加到

1.9mS/cm为标准目标,以后一直到收获完毕时,均不需要降低营养液的浓度。高浓度的营养液管理与较低浓度的管理,虽然产量无大的差异,但高浓度营养液可有效地提高番茄的品质同时又可确保产量的提高。

(3)营养液酸碱度管理。番茄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6-6.5,生长过程中pH值一般会呈升高趋势。当pH值7.5时,会造成营养成分不平衡而引起Fe、Mn、B、P等的沉淀,造成缺素症,所以要及时调整。

(4)浇液量和浇液次数。采用基质栽培者,每天上、下午各供液一次,苗期每天每株约供夜5 00毫升,生长中后期增加至1 00 0毫升,阴雨天酌情减少。

供液方法(水培)

水培的营养液溶解氧浓度不低于4mg/L为原则下调节循环次数和时间。

通常随着植林的长大,,即对水分、养分和溶解氧的吸收量的增多而增加循环供液频度。例如,番茄生长前期五第一花序开花前,晴天日耗水量每株为500-600mL,而果实迅速膨大期,日耗水量可达2L/株,因此,应增大供液频度。

NFT水培番茄时,栽培床长30cm,栽培株数超过70株的每分钟供液量应不少于3-4L (四)夜温管理

夏季高温条件下营养液(水)温经常超过 30℃,易抑制生长。但高温期番茄白天根际高温造成的生长抑制,可以通过夜间低根际温度来抵消。通常采用贮液池或种

无土栽培技术和营养液配方大全

无土栽培技术 第一节无土栽培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一、无土栽培的概念及其特点 无土栽培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作物栽培新技术。作物不是栽培在土壤中,而是把作物苗种植在溶有矿物质的水溶液(营养液)里,或在某种栽培基质中,用营养液进行作物栽培。只要有一定的栽培设备和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物就能正常生长,并获得高产量。由于栽培作物不是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浇灌来培养作物称之为无土栽培,又称为溶液培养或水培。 无土栽培的特点是以人工创造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它不仅能满足作物对养份、水份、空气等条件的需要,而且对些条件要求加以控制调节,以促进作物更好的生长,并获得的产量。所以,无土栽培的作物通常生长发育良好,产量高,品质上乘。 由于无土栽培摆脱了土壤栽培的限制,使他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应用范围很广,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用于蔬菜栽培培养进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深受人们的重视。 (二)用于花卉栽培无论是切花或是盆花都先适合无土栽培,无土栽培的花卉不仅花头大,而且颜色鲜艳。 (三)用于栽培药用植物许多药用植物都是根用植物,根的生长环境十分关键,无土栽培可为药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因而种植效果十分明显。 (四)用于果木栽培无土栽培培育的幼苗,生长快,成活率这高。 (五)用于生产荒蘑菇英国等西方国家用无土栽培方法生产食用菌,已获得成功经验。 此外,在没有土地的城市楼顶,阳台,上可发展无土栽培种植蔬菜和花卉,以调节生活,美化环境,在荒岛、沙滩和不适宜种植的沙、石、盐碱地的地方,可大面积发展无土栽培蔬菜,解决或缓解食品供应的问题。 二、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和他的学生KNOP在1960年前后成功地在营养液中种植植物,并对营养液培养的技术、营养液的配方进行了研究,他们先后为无土栽培的理论与技术奠定了基础。1929年,美国的W.F.GERIOKE进行了大规规模的无土栽培研究,用营养液种出了高达7.5CM的番茄,单株收果实14公斤,到20世纪40年代,无土栽培作为一

(整理)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利润和种植技术大全.

大棚蔬菜种植成本利润和种植技术大全 一、大棚构建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72学时) (附实验教学大纲,8学时) 一、课程名称:理论力学B Theoretical Mechanics B。 二、课程编号:1701105。 三、学分学时:4.5学分/ 72学时。 四、使用教材:《理论力学》,武清玺、冯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理论力学》,武清玺、徐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理论力学》,许庆春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 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必修。 六、教学对象:大禹、水工、土木、港航、海洋、交通、农水等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力学与材料学院工程力学系。 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等。 九、教学目标: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后续力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也为将来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讨论、课后练习和集中答疑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能较熟练和较灵活地应用矢量方法求解各类典型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力学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课前较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等课程的有关知识;课内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 ?完成140~160题作业; ?二次课堂测验;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实验课名称:现代控制理论 2.实验课程名称(英文):Modern Control Theory 3.课程代码:X040206 4.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5.学时:10 6.学分: 7.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学、自动控制原理 9.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室 10.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定实验内容 11.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的地位及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系统建模的状态空间表达的基本思想方法,闭环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及稳定性能测试方法,使理论教学得到有效的巩固与提高。 12.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简单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应用等。 13.实验内容 (1)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了解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方法。 (2)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判别与稳定性分析 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能控性及稳定性分析的定义及判别方法,通过用MATLAB编程、

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能控性及稳定性判别方法。 (3)多变量系统的能观性判别与稳定性分析 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能观性及稳定性分析的定义及判别方法,通过用MATLAB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能观性及稳定性判别方法。 (4)通过状态反馈实现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 了解和掌握闭环控制系统极点配置的设计步骤,对工程中常见的控制系统进行极点配置设计。 (5)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了解和掌握状态观测器的基本特点,设计控制系统的全状态观测器。 14.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提交实验报告。根据学生实验操作、实验内容、完成的情况,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评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五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实验报告必须使用专用实验报告纸内容书写,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否则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15.实验教材、参考资料: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教材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花卉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介绍了无土栽培的植物种类,现状和无土栽培的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就无土栽培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花卉;无土栽培;基质;营养液 The recent advances on soilless2culture of ornamental plants Abstract :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oilless culture of flowers. The research introduced the kinds of plants , the present situat ion of the so illess culture of flowers , the kind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illess culture ,and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 Furthermore , some suggestions on future researches have beenproposed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practical productions. Key words : ornamental plants ; soilless2culture ; media ; nutrient solution 根据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规定, 凡是不用天然土壤, 使用或不使用基质, 用营养液灌溉植物的根系, 或用其他施肥方式来种植作物的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1]。它是在农业技术革命中产生和发展的全新的农业技术, 目前已在世界各国的花卉、蔬菜种植方面广泛应用。无土栽培具有很多优点,如花卉生长健壮、叶色浓绿、花多且大、色泽鲜艳、花期长;节约养分、水分和劳力;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可以避免土壤连作障碍;不受土地条件的限制,极大地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便于工厂化生产等。花卉无土栽培除上述优点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需要专门的技术作指导,且一次性投资较大等。但目前国内有关花卉无土栽培缺点的研究报道很少。 1 进行无土栽培的观赏植物种类[1] 花卉的无土栽培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荷兰一些花卉研究者陆续对秋海棠、杜鹃、菊花、康乃馨、安祖花、樱草、小苍兰等花卉适宜的栽培基质进行了研究, 此后波兰、英国、德国等国也纷纷开始研究花卉的无土栽培。从近10 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 我国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远远落后于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的同类研究。从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 见表1) , 目前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研究涉及的植物材料种类约10种, 而且多集中于仙客 来等室内盆花和非洲菊、月季、菊花、唐菖蒲等切花品种, 这些材料绝大多数为国外引进品种。在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名花的无土栽培研究中, 关于菊花的无土栽培试验研究已有所进展, 其他园林植物的生产尚未开展。 表1 1994—2004 年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研究文献统计表 2花卉无土栽培现状[2]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教案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介绍大棚的构建 教学过程: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理论力学D》是针对“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其中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讨论课等)每周3学时(总学时54学时),计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 《理论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由“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构成。“牛顿力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十七世纪末,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奠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力学与人们的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直观形象而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采纳。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但牛顿力学几乎都以力F为基础,因此它的应用只局限于纯力学问题的范畴,运算也比较繁琐。 十八世纪伯努利、达朗贝尔、欧勒、拉格朗日等人先后发展了经典力学的分析形式,这是力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拉格朗日于1788年发展的名著“分析力学”对此作了全面的总结,从此建立了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形式。它用体系的动能和势能取代了牛顿形式的加速度和力,并且由于能量对任何物理体系都有意义,因此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也相应地拓展到整个物理学。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哈密顿又推广了分析力学,将力学体系的变量从空间坐标扩大到相应的动量,这就使力学理论完全适应了整个物理学发展的要求,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分析力学理论形式简洁且富有公理特性,很容易被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因此在理论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典力学在近两个世纪前就已发展成一门理论严谨体系完整的学科。作为理论物理学的第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是介绍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数学去描写和分析物理问题,训练学生使用最严谨的方式去表达、描写、推演、总结自然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进一步学好其他物理学的课程打好坚实的物理基础。需要进一步强调说明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非线性系统研究的发展,力学系统混沌行为的逐渐揭示为古老的经典力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已超过了力学学科,扩展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甚至超过了物理学,而成为许多理工学科以至一些人文学科的共同课题。因此在原来的理论力学课程中应适当加入关于非线性系统讨论的内容,这也已成为这一课程进一步发展革新的必然趋势。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现代控制理论A》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A》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执笔人:李益华大纲审核人: 课程编号:0811000374 英文名称:Modern Control Theory 学分:2.5 总学时:40 。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 学时,实训0 学时。适用专业: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积分变换、电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等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现代控制理论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理论,从时间划分,现代控制理论处在智能控制理论之前。学生在学习了经典控制理论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现代控制理论,通过学习掌握状态空间分析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能够利用极点配置与状态观测理论,初步掌握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综合,对于实现复杂系统的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二、基本要求 1、明确现代控制理论的任务,掌握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熟练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几种转换关系。 2、掌握状态转移函数及其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求解; 3、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判别方法,理解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掌握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了解传递函数的实现等。 4、掌握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第一方法与第二方法,熟悉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5、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镇定、了解系统解耦、状态观测器,利用状态观测器实现状态反馈。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求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矩阵指数函数;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解;线性时不变连续系

统的离散化;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能控、能观、约当标准型以及线性变换成标准型;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能控、能观、约当标准型以及线性变换成标准型;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通过状态反馈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及设计方法;系统能镇定的充分充要条件;状态观测器存在的条件及设计方法. 难点:特征向量的求法、线性变换成各种标准型特征向量的求法、线性变换成各种标准型求各种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系统状态按能控性、能观性分解的方法、非线性系统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求法、降维观测器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Matlab仿真相结合的原则,同时采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 五、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

椰糠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使用心得

椰糠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使用心得 作者:土匪小四V5 首先声明了,我这些经验是我亲身实践得来的,有些东西因地而异,不能套用的。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椰糠这种奇妙的栽培基质,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可持续性栽培基质,是草炭的最好代替品,这玩意一开始我并不敢大规模使用,因为价格不是那么的亲民。目前我的试验基地只有1200平米,采用的是A字架立体栽培,一次性填充的话需要近60立方的椰糠,如果按照1:5的压缩比,那么需要椰砖大概5吨左右,一次性投入成本就要超过15000元,两年一换。总的来说,椰糠栽培涉及几个方面的东西,1、是椰糠的选择,2、是营养液配方的选择,3、是滴灌系统的建造,4、栽培环境及控制,5、是营养液的配置及管理,6、是种植期的管理,这是大体上的东西,还有好多细节东西我懒得概括,有疑问的可以再问我。 一、椰糠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椰糠品种越来越多了,随着椰糠基质的推广,越来越多企业涉足这个行业了,以至于鱼龙混杂,稂莠不齐。怎么选取合适的椰糠呢?椰糠目前大体有三个规格,一个是1-3,mm粒径的,一个是3-7mm粒径的,还有一个是10mm以上的.前两种适合育苗和种植,后一种一般用在中药种植方面,粒径越大透气性越好但是保水性越差,根据自己需求选取吧。第二个是椰糠的盐度问题,好多商家标注自己的椰糠是斯里兰卡或者某某国家进口的,绝对低盐,EC高于500死全家什么的。。。这里懒得吐槽了,网购的话尽量选大商家的东西,不差钱的话甚至可以考虑像格陆谷之类的国际品牌,前提是总代理的。国产的椰糠盐度是绝对的高的,使用前要清水浇灌陈化脱盐才可以育苗或者种植。进口的有部分可以低于500EC,但是印度进口的大部分是高盐椰糠,所以购买的时候看清楚是否低盐或高盐。去年我买了四吨广州某商家的斯里兰卡进口椰糠,声称盐度低于500EC,然后绝无杂质,后面我泡开之后拣出不少的陶瓷片和垃圾,拍照给他们看,还被污蔑成同行专门黑他们,也是醉了,花一万多钱就为了黑他们~~ 二、营养液配方的选择 这个不用说的太复杂了,种啥就选啥配方,针对性的配方太多了,只要配置没问题,管理到位,没有太大问题的。当然也可以选择通用配方,甚至牛13一点的可以先分析水质,再根据作物需求修改配方,这样子丰产更加有保证。这里提点一下,有好些配方制定的年代比较早,有些药品放在现在属于管制品了,最好找比较好买药品的配方或者自己能够修改,不要生搬硬套。 三、滴灌系统的建造 这是一个重点的东西,关系到产量的和生产成本的东西。基质培要选择好灌溉的方式,槽式的可以采用贴片式滴灌带或者内嵌管式滴灌带,其他容器的可以选择滴箭,椰糠袋的话两种都可以。相对而言,滴灌带的成本比滴箭低很多,平面种植的话,一亩地滴灌系统不过四五百块钱。整个灌溉系统包括首部枢纽,过滤系统,滴灌系统。首部枢纽简单说就是水泵,根据灌溉面积来选择水泵的扬程,通常会选取比实际需要的大10-15%的功率。过滤系统可繁可简,根据水源的水质来决定几重过滤,但是营养液进入滴灌系统前一定要先经过滤器。滴灌系统我的经验是主管用pvc硬管,支管用PE硬管,然后可以选择接滴灌带或者滴箭。再一个,根据品种的需水量选择滴头的流量。 四、栽培环境及控制 说得太高大上了,实际就是选用怎么样的大棚,是单体的或者连栋的,甚至日光温室。我是那句话,多少钱办多少事,并非要看着气势恢宏高大上的才可以,适合生产的就是最

花卉养殖培训课程安排

花卉养殖培训课程安排 第一章 花卉的涵义与范围和花卉的分类 1.了解什么是花卉 2.了解花卉的分类方法 3.掌握花卉依生态习性和形态特点分类方法和原产地分类方法 第二章 花卉与温度,光照,水分的关系 1.了解花卉与温度,光照,水分的关系 2.掌握花卉在生长发育期温度,光照,水分的要求 第三章 花卉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 1.了解花卉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 2.掌握培养土的配制方法 第四章 花卉的栽培设施 1.了解花卉的栽培设备所包括的栽培设施以及其设施的类型,结构和设置。2.掌握温室的作用和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 花卉的有性繁殖 1.了解花卉种子符合优良品质的条件 2.掌握播种方法及管理 第六章 花卉的扦插、分生繁殖 掌握扦插方法用生长调节及处理插条的方法、促进生根的方法 第七章 花卉的嫁接、压条繁殖 了解嫁接的类型和方法,压条繁殖的方法 第八章 露地花卉的栽培养护 1.了解露地花卉的常规栽培养护措施 2.掌握一,二年生花卉的养护要点 第九章 温室花卉的栽培养护 1.了解温室环境条件的调控 2.掌握盆栽花卉的培养土的准备、配置和盆栽的方法 第十章 花期控制栽培技术 1.了解花旗调节的意义 2.掌握花期调节的方法 第十一章 花卉的无土栽培技术 1.了解无土栽培的优点 2.掌握无土栽培方法

第十二章 室内花卉的应用 能够根据室内环境应用各类花卉 第十三章 室外花卉的应用 1.了解室外花卉的应用方式 2.掌握花坛、花境的特点和设计 第十四章 花卉病虫害及其防治 1.了解花卉病虫害及其防治的意义及措施2.掌握花卉病虫害防治 第十五章 栀子花、茉莉花、大丽花的栽植要点 第十六章 月季花、吊兰、米兰、菊花的栽植要点 第十七章 发财树、玻璃翠、仙人掌、橡皮树的栽植要点第十八章 文竹、富贵竹、一帆风顺的栽植要点 第十九章 牡丹、百合花、海棠花的栽植要点 第二十章 海棠

农业技术大全-第10章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大全-第10章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第10章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国内外无土栽培最多的作物是蔬菜,其中以番茄的栽培面积最大,其次是黄瓜、莴苣、甜椒。此外还有茄子、甜瓜、西瓜、鸭儿芹、甜菜、草莓、西芹等。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从事蔬菜保护地生产,是从根本上解决蔬菜连作障碍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无公害

蔬菜生产,甚至是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果菜类无土栽培技术 一、黄瓜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又名胡瓜、王瓜等,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物,原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热带潮湿森林地区。古代分南、北两路传入我国华南和北方,分别形成华南系黄瓜和华北系黄瓜。黄瓜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无土栽培的产量仅次于番茄,是无土栽培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 (一)生物学特性 1.植物学特征浅根性,主要根群分布在15~20cm表土以内,再生能力较差。茎为蔓性,中空。叶呈五角形或心脏形,单叶互生,叶色浓绿或浅绿。花通常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较小,多簇生。雌花较大,多单 3

生。果为瓠果,棒状或长棒状,嫩瓜大部分为深绿色或浅绿色,亦有少数为淡黄色或白色。种子扁长椭圆形,黄白色或白色,千粒重30g左右,寿命2~5年不等。 2.生育周期黄瓜整个生育期分为:发芽期(从种子萌动至子叶充分展平,需5~6d);幼苗期(子叶展平至第四片真叶充分展开,需30~40d);抽蔓期(从开始抽蔓至第一雌花坐果,需15~20d);开花结瓜期(从第一雌花坐瓜至拉秧,需30~60d)。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黄瓜为喜温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要求略有不同。发芽期适温为27~29℃,幼苗期白天22~25℃,夜间15~18℃,开花结瓜期白天为25~29℃,夜间18~22℃。黄瓜生长发育要求的昼夜温差以10℃左右为宜。 (2)光照黄瓜喜光,也较耐弱光。光饱和点一般为5.5万~6万lx,光补偿点为 4

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青岛科技大学《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理论力学是工科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研究力学中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力学学科中其它课程以及工程专业的其它后续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推理、判断、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简单工程问题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以及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在以下能力上得到培养:1.建模能力:具有将简单实际问题抽象成为质点、质点系、刚体或刚体系力学模型的能力,并具有根据力学基本原理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能力。 2.分析能力:具有对力学模型的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性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能力。 3.自学能力:具有借助理论力学教材与相关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本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0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主要任务,理论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力学发展简史。 第1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1.2 约束和约束力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学模型和力学简图 教学要求:理解力、刚体、约束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二力平衡公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特点及其约束反力的画法;能熟练准确的画出各种构件的受力图。

《自动控制理论II》课程教学大纲(精)

《自动控制理论I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315168 【英文译名】: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II 【适用专业】:自动化 【学分数】:2.5 【总学时数】:40 【实践学时】: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自动控制理论II》是自动控制理论I的后续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在离散系统分析、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线性变换及规范化、状态方程的求解、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测性的研究以及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的设计等方面具备必要的知识,为学生深入研究线性系统及其他有关现代控制理论的后续课程和从事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改造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 基本原理 1.熟悉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离散控制系统的理论和分析方法; 2.熟悉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3.会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了解通过线性变换变成标准型法; 4.掌握状态转移矩阵法,会求解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5.掌握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概念及判据; 6.掌握状态反馈方法,了解状态观测器; 7.理解控制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概念。 (二) 获得以下基本技能 1.初步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理论方法; 2.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 3.能用状态空间法进行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 4.基本学会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典型分析。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要求,后继课程等) 前修课程:自动控制理论I,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后继课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四、课程内容 1.离散控制系统 知识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采样过程;采样定理;零阶保持器;Z变换定义及计算方法;Z变换基本定理;Z反变换及计算方法;线性差分方程及求解;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纯)离散系统方框图及其简化;Z平面的稳定性分析;朱利稳定判据;数字控制系统的暂态、稳态、误差分析。 重点:采样定理、零阶保持器;带有零阶保持器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计算;闭环脉冲传递函数计算;系统性能分析。 难点:绘制(纯)离散系统方框图;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2.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知识点: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状态空间模型;输入输出描述转换为状态空间模型;状态方程的标准形。 重点:系统状态空间描述;状态空间的标准形。 难点:状态空间的概念及状态方程的建立;状态转移阵和系统性能的关系。 3.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知识点:状态空间描述的传递函数矩阵计算;特征多项式和特征值;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状态转移阵、脉冲响应阵;线性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状态空间分析。 重点:状态转移矩阵及其计算。 难点:状态转移矩阵和系统性能的关系。 4.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知识点: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定义;能控标准形和能观标准形;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判据。 重点:能控性和能观性标准形,能控和能观判据。 难点:能控性和能观性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 5.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综合 知识点: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引入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特性。 重点:状态反馈、极点配置法设计线性控制系统。 难点:极点配置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6.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知识点:李亚普诺夫意义下运动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主要定理;系统运动稳定性判据。

《现代控制理论A》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案大纲 大纲执笔人:李益华大纲审核人: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 学分: 总学时:。其中,讲授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训学时。 适用专业: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积分变换、电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等 一、课程性质与教案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现代控制理论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理论,从时间划分,现代控制理论处在智能控制理论之前。学生在学习了经典控制理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现代控制理论,通过学习掌握状态空间分析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能够利用极点配置与状态观测理论,初步掌握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综合,对于实现复杂系统的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二、基本要求 、明确现代控制理论的任务,掌握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熟练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几种转换关系。 、掌握状态转移函数及其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求解; 、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判别方法,理解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掌握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了解传递函数的实现等。 、掌握李雅普诺夫稳定判据第一方法与第二方法,熟悉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镇定、了解系统解耦、状态观测器,利用状态观测器实现状态反馈。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求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矩阵指数函数;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解;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能控、能观、约当标准型以及线性变换成标准型;由状态空间

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能控、能观、约当标准型以及线性变换成标准型;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通过状态反馈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及设计方法;系统能镇定的充分充要条件;状态观测器存在的条件及设计方法. 难点:特征向量的求法、线性变换成各种标准型特征向量的求法、线性变换成各种标准型求各种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系统状态按能控性、能观性分解的方法、非线性系统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求法、降维观测器的设计。 四、教案方法 采用理论教案与仿真相结合的原则,同时采用课堂教案、案例教案相结合。 五、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

蔬菜无土栽培新技术_蔬菜无土栽培新技术视频

新闻 网页 问答 视频 图片 音乐 地图 百科 良医 软件 反馈| 登录

筛选相关性时间标题 "美植砖-立体菜园"有机蔬菜的无土栽培新科技和新技术首次亮相 12:02 中国有机农业网门户 文章标签美植菜园新技术加入讨论>> 蔬菜类新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11:24[相关新闻2] 在"简单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无土栽培施肥管理的"标准化",使无土栽培技术由深不可测变得简单易学,实现了无土栽培养分管... 文章标签新技术蔬菜技术加入讨论>> 80种无土栽培模式亮相寿光菜博会 新华网2016-04-21 02:12[相关新闻12]

复合式栽培、苗床式栽培、螺旋式管道栽培、槽式立体组合、卡盆式立体组合、椰糠栽培等,集中了当前无土栽培的最新... 文章标签寿光菜博会模式加入讨论>> 无土有机蔬菜栽培新项目成功进店销售 新华网辽宁频道2014-10-23 13:46[相关新闻4] "美植砖-立体菜园"有机蔬菜的无土栽培新科技和新技术首次在超市亮相。1个月前,新金洋公司首次参加在大连星海会展... 文章标签无土蔬菜项目加入讨论>> 无土栽培新花样蔬果"飞"上天 光明网2015-08-08 00:58 充分展示了无土栽培技术的日臻成熟。虽然主题还是无土栽培,但是本届农博会在栽培方式和植物品种上都有所改变,并新...

文章标签蔬果花样上天加入讨论>> 世界种子大会26日在京开幕19种无土栽培将亮相 搜狐2014-05-26 03:31[相关新闻92] 京华时报讯(记者陈荞)今天,世界种子大会将在丰台开幕,并将持续至本月28日。会议期间,将有袁隆平等5位中国专家在育种... 文章标签大会种子开幕加入讨论>> [乡村四季]无土栽培:省心省力高效益 海阳之窗2016-05-04 09:22 翻地、浇水、施肥、打药样样都是力气活,今天向您介绍一种新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种大棚再也不用出那么多力了,省心省... 文章标签高效益无土栽培省心加入讨论>> 九江:城郊蔬菜基地"无土栽培"成宠儿(图)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408202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的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综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二)考核方式:考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54。其中理论:46,习题:8。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绪论(1学时) 【主要内容】: 0.1 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0.2 本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本课程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学生掌握要点】:理论力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1章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5学时) 【主要内容】: 1.1力学的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与约束力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重点难点】:约束与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学生掌握要点】:静力学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2学时)

【主要内容】: 2.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解析法。 2.2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 【学生掌握要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第3章力矩与力偶(2学时) 【主要内容】: 3.1 力对点之矩 3.2 力偶与力偶矩 3.3 力偶的等效条件 3.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重点难点】:力偶的基本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学生掌握要点】:力偶的基本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6学时) 【主要内容】: 4.1 力线平移定理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简化 4.3 主矢与主矩 4.4 简化结果的分析 4.5 合力矩定理 4.6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4.7 物体系的平衡 【重点难点】: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与简化结果,平衡方程的应用,物体系的平衡。 【学生掌握要点】: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和平衡,物体及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第5章摩擦(2学时) 【主要内容】: 5.1 滑动摩擦 5.2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5.3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5.4 滚动摩擦的概念 【重点难点】:摩擦角与自锁,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学生掌握要点】:摩擦的基本规律,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第6章空间力系(4学时) 【主要内容】 6.1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

有机基质配方

有机基质配方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无土栽培分为无基质栽培和基质栽培两类。茄果类蔬菜采用基质栽培,常用的基质有草炭、锯末、稻壳、砂、陶粒、岩棉、珍珠岩和蛭石等。草炭和蛭石混合的基质栽培番茄和黄瓜类蔬菜效果很好。 1、基质的配制。草炭在运输过程中已大致风干,可能结块,因此需粉碎成1-5毫米的纤维状或团粒颗粒。基质混和前需分别测定其酸碱度、电导度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草炭测定氮、磷、钾含量。生产上用的混和基质,按草炭388升、蛭石388升等量配成,并加入石灰粉4540克、过磷酸钙(20%P2O5)908克、硝酸钾(14-0-44。表示氮、磷、钾含量,下同)454克、螯合铁(10%铁)28克、硼酸(17.48%)23克。硝酸钾和螯合铁需用热水化开洒入基质内,石灰石粉和过磷酸钙需碎后拌入基质里。混拌均匀后立即将基质装入栽培槽内,及时栽种作物。 2、营养液的配制。栽培作物定植后;不同栽培基质、不同作物和作物的不同生育期,需补给不同的营养液。 ①草炭蛭石基质栽培番茄所用营养液,生长期每1000升含硫酸镁500克、磷酸二氢钾270克、硝酸钾200克、硫酸氢钾270克、销酸钾200克、硫酸钾100克、硝酸钙500克、螯合铁25克和微量元素溶液150毫升;采收期营养液,将硝酸钙含量增至680克,其他营养元素不变。 ②栽培黄瓜所用营养液,生长期每1000升含硫酸镁500克、磷

酸二氢钾270克、硝酸钾200克、硝酸钙680克,螯合铁25克各微量元素溶液150毫升;收获期将硝酸钙含量增至1357克,其他营养元素不变。 ③微量元素溶液每300毫升含硼酸5.0克、氯化锰4.5克、氯化铜0.25克、钼酸0.1克和硫酸锌0.8克。 更多的内容,我们建议您直接与下列单位联系: 单位: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 地址:(100081)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30号 联系人:柳士森、谢丙炎 电话:(010)68919544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

理论力学A》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2 日期:2016.6.30 一、课程简介与特色 1.课程简介: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论力学以质点、质点系、刚体为研究对象,因所研究问题的不同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eoretical mechanics is a technical basic course with intensive use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It is research the science of the general laws of mechanical motions of the material bodie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forces.It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many advanced courses. It is also widely used in many engineering fields.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the particle,particle system and rigid body.Theoretical mechanics may be divided in three parts:statics,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The first task of the course is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motions basic law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particle, particle system and rigid body.The second i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The third is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ing and mastering the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fourth is to analyze and solve some simple engineering problem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The fifth is to develop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world outlook of students.The last is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analysis problems and solving problems of students. 2.课程特色: (1)改革与建设相结合,努力形成包括课程内容与体系更新、教材建设、启发式教学方式实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考试考核方法在内的全方位教学新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