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最新版】
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预警和监测机制:建立健全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包括使用传感器、遥感技术等进行监测,建立预警指标和分级预警机制。
2. 预警与应急响应:一旦发现泥石流迹象,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确保预警信息传达到受灾区域的相关部门和居民。
3. 疏散和避险措施:根据泥石流预警的级别和受灾区域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并为疏散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临时安置。
4. 避免二次灾害:及时清除泥石流堆积物,确保水源畅通,避免堵塞河道引发洪水。
加强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 救援和救助工作: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灾情勘查和救援工作,提供急需医疗救助和物资支援。
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6. 恢复重建:灾后及时进行灾情核查和评估,制定恢复重建方案。
加强灾后间歇治理和长效管理,防止灾害再次发生。
7. 宣传和教育:加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响应的能力。
同时,应急预案还应根据具体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概率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方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具有毁灭性的地质现象,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这些灾害在发生之后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防止和减少灾害的损失,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
下面是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的方案:一、地震灾害应急措施1.预防:(1)加强场所的防护能力,如加固建筑物,提供逃生通道。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应急知识。
(3)规划安全的避灾场所,如震后避难所。
2.突发事件:(1)在地震过程中,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如宽阔的空地、露天场所等。
(2)在室内时,躲避在桌子下或者墙角,保护头部和颈部。
(3)震后,及时报警并保持冷静,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并避免接触电线、大型物体等危险。
二、泥石流灾害应急措施1.预防:(1)加强泥石流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
(2)加强植被保护,避免过度采伐和滥伐。
2.突发事件:(1)听从防灾部门的指挥,迅速转移至高地或安全地带。
(2)避免穿越泥石流通道,以免被冲走。
(3)撤离后,及时报警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二次灾害。
三、滑坡灾害应急措施1.预防:(1)加强地形地貌的调查和监测,发现滑坡迹象及时报告。
(2)加强植被保护,稳定土壤。
(3)合理规划建筑物的位置,避免在滑坡易发区建设。
2.突发事件:(1)听从防灾部门的指挥,避免滞留在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方。
(2)迅速向高地或安全地带转移,并保持警惕,防止滑坡风险。
(3)撤离后,及时报警并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继续受到伤害。
四、地下水涌出灾害应急措施1.预防:(1)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监测。
(2)规划合理的地下水利用,避免过度开采。
2.突发事件:(1)及时报警并迅速转移至高地或安全地带。
(2)避免进入地下室或地下通道,以免被淹。
(3)注意防潮、防雨措施,避免二次灾害。
五、火山喷发灾害应急措施1.预防:(1)定期监测火山活动,及时预警。
(2)规划安全区域,避免建设在高风险地带。
2.突发事件:(1)及时听从防灾部门的指挥,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
突发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突发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三、应急组织体系1. 国家级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指挥、协调和监督工作。
2. 地方级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指挥、协调和监督工作。
3. 专业救援队伍:负责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处置和恢复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预警阶段(1)监测预警部门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各级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应急响应阶段(1)各级应急指挥部根据灾害情况,迅速组织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受影响地区政府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3)专业救援队伍开展地质灾害处置和恢复工作。
3. 应急恢复阶段(1)受影响地区政府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2)专业救援队伍完成地质灾害处置和恢复工作。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各级政府要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2. 人员保障:各级政府要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3.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4. 通信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强通信保障,确保应急救援信息畅通。
六、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响应:特大型地质灾害。
2. 二级响应:大型地质灾害。
3. 三级响应:中型地质灾害。
4. 四级响应:小型地质灾害。
七、预案管理与更新1. 本预案由各级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如遇重大调整,应及时修订。
3. 各级政府要根据本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前言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泥石流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地质灾害。
因此,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泥石流的特点泥石流是一种由于山区地表水分过多或降雨剧烈而引起的、具有高速流动性和强烈侵蚀性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具有以下特点:1、速度快,容易扫过致命地带;2、体积大,砂石块大,灾害范围广;3、泥石流堵塞水道,易引起洪灾等附带灾害;4、泥石流灾害性质复杂,大小不一,难以预测。
三、应急预案内容1、组建应急指挥机构在发生泥石流灾害时,应及时组建应急指挥机构。
机构由本地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包括科技、交通、水利、卫生、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并指派专人负责事件处理。
指挥机构应当保证工作无缝衔接和信息畅通,确保灾情报告、救援和疏导工作能够及时开展。
2、明确任务和工作内容在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如:(1)水利部门需要开展山沟水道和河道状况调查和监测,疏导泥石流,并防止泥石流对下游地区造成 secondary disasters 的影响。
(2)交通部门需要尽快疏通堵塞的道路,以保证物资的顺畅运输和救援队伍的快速进入灾区。
(3)卫生部门需要开展现场救护工作,做好抢救受伤人员的工作。
(4)公安部门需要加强现场安保工作,避免个人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5)消防部门需要开展排险工作,尽可能救援被困人员和物资。
3、加强预警和监测泥石流严重依赖于地形和气候条件,因此预警和监测是预防和应对泥石流灾害的重要手段。
本地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做好监测工作,并开设预警电话热线,向民众提供最新的预警信息。
4、灾后重建和善后处理在完成抢救和救援任务后,需要尽快开展灾后重建和善后处理工作,帮助受灾民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
重建工作应考虑道路、房屋、水利设施等各方面的需求,政府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加快修复受损设施,促进灾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泥石流专项应急预案范文(二篇)
泥石流专项应急预案范文一、灾害概述泥石流是一种因山体崩塌、滑坡或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导致的松散土石流动的现象。
泥石流在地势陡峭、雨量充沛的地区尤为常见,形成速度快、流动力强,对周围的人和物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泥石流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制定了泥石流专项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 快速组织应急救援,及时挽救被困人员;3. 积极应对泥石流灾情,减轻灾害影响;4. 保证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 指挥部: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办公室、联络组成,负责总体指挥、协调指挥各项工作;2. 救援组:负责泥石流现场搜救、伤员救治和疏散安置工作;3. 保障组:负责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和灾后重建;4. 抢险组:负责抢险队伍的组织和抢险物资的调配;5. 宣传组:负责灾情的宣传报道和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四、应急预案措施1. 监测预警(1)定期开展山体稳定性监测和降雨监测,及时掌握可能出现泥石流的预警信号;(2)建立预警系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居民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措施组织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3)在泥石流多发地区设置警示牌和警戒线,引导人员和车辆远离危险区域。
2. 应急救援(1)泥石流发生后,指挥部立即组织抢险队伍赶赴现场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2)救援组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采取合理的救援措施,确保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安全;(3)安排专业救援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4)组织志愿者和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搜救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 保障措施(1)保障组要做好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抢修和维护工作,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2)确保救援队伍和被救助人员的安全和生活保障,提供充足的食物、饮水和庇护所;(3)保障组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规划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泥石流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泥石流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灾害背景近年来,泥石流灾害频发,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突发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成为保障人们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灾害预警与报告1. 配置监测设备:在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区,实施监测装置的设施布置,通过监测泥石流的变化,及时预警。
2. 灾害报告:一旦监测到泥石流的迹象,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如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地方政府等,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三、人员疏散与安置1. 快速疏散:当接到泥石流灾害预警时,对受威胁的人员进行快速疏散,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2. 安置场所:在疏散过程中,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的临时避难场所,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四、救援措施1. 救援人员调度:及时启动救援机制,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展开救援行动。
2. 物资保障:提前储备救灾物资,包括食品、饮水、药品、毛毯等,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救灾通道畅通:清理道路,移除阻碍救援的障碍物,确保救援队伍能够顺利到达受灾地区。
五、灾后恢复工作1. 人员伤亡统计:对灾害发生后的人员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2. 设施恢复与重建:灾后,组织力量对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恢复与重建,保障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
六、信息发布与宣传1. 及时发布信息:根据灾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2. 宣传救援技巧:加强对公众的救援技巧宣传,提高公众自救自护能力,避免灾害中的不必要伤亡。
七、演练与评估1. 定期演练:定期开展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2. 预案评估与修订:根据实际应急演练情况,及时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修订并完善预案内容。
八、应急预案的总结泥石流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人员疏散与安置、救援措施、灾后恢复工作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泥石流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同时,定期演练与评估能够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应对突发灾害提供有力支持。
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本(2篇)
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本一、灾前防范措施1. 加强灾害监测与预警建设1. 配备专业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包括泥石流监测器、地质雷达等,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地质灾害信息,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性。
2. 制定灾害隐患点排查计划1. 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内可能存在的泥石流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排查结果的准确和全面性。
2. 通过排查结果,建立地质灾害隐患清单,并按照隐患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 社会宣传与教育1. 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2.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教育培训,提高学生和居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二、灾中应急措施1. 灾情上报和指挥调度目击到泥石流发生时,迅速上报给相关部门,并启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指挥部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灾情调查和指挥调度。
2. 疏散和转移人员1. 根据灾情发展和隐患点分布,组织群众有序撤离,确保人员安全。
2. 设立安全避难点,提供食品、水源、医疗和其他基本生活物资,暂时安置受灾人员。
3. 抢险救援和灾情评估1. 迅速组织专业的抢险救援队伍,对目标区域进行搜救和营救,确保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在救援过程中,进行灾情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救援方案和人员配置,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三、灾后恢复与重建措施1. 灾后评估和损失核算受到泥石流灾害影响的地区,进行灾情评估和损失核算,确保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灾后修复和重建工作1. 按照灾情评估结果,制定灾后修复和重建的工作方案,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2. 重点修复和重建受灾区域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3. 安置受灾人员和心理疏导1. 组织安置受灾人员,提供临时住所和生活必需品,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2. 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做好心理调适工作,促进他们尽快走出灾难的阴影。
金川泥石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金川县地处高原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受季风气候影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为有效应对泥石流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人员伤亡;2. 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减轻灾害损失;3.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金川县泥石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全县泥石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总灾情信息,发布应急响应指令;(2)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3)转移安置组:负责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4)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5)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拨、分配和供应;(6)信息宣传组:负责灾情信息收集、上报和宣传教育工作;(7)治安保卫组:负责灾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四、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当气象、地质等部门发布泥石流预警信息时,指挥部立即启动预警响应,通知相关部门和受灾群众做好防范措施。
(2)各成员单位根据预警级别,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响应及时有效。
2. 紧急响应(1)当泥石流发生时,指挥部立即启动紧急响应,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受灾群众。
(2)抢险救援组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3)转移安置组立即组织受灾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确保生命安全;(4)医疗救护组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救治受伤人员;(5)物资保障组及时调拨、分配应急物资,保障救援工作;(6)信息宣传组加强灾情信息收集、上报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五、应急结束1. 当泥石流灾害得到有效控制,灾害现场基本稳定,指挥部经评估认为可以解除应急响应时,宣布应急结束。
2. 各成员单位根据应急结束通知,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六、后期处置1. 灾后调查评估: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灾情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查明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024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
滑坡
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 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 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 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03
泥石流
04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 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 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 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 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2024/1/28
13
应急指挥部设置及人员组成
2024/1/28
国家级应急指挥部
设立在国土资源部,由部长任总指挥,相关副部长任副总 指挥,成员包括各省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
省级应急指挥部
设立在各省级政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主要负 责人任总指挥,相关副职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各地级市 (自治州)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
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发布预警信息, 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
媒体等,确保信息覆盖面广。
加强预警信息解读和宣传,提高 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
力。
2024/1/28
21
信息报告流程、内容和时限规定
01
02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报告制度,明确 报告流程、内容和时限要求。
报告内容应包括灾害发生时间、地 点、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发展
救援力量调配
根据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调动国家、
运输安排
协调交通、铁路、航空等部门,确保
省、市、县四级救援力量,包括专业
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的快速运输。同
救援队伍、武警部队、消防队伍等,
时,加强交通管制,确保救援通道畅
形成救援合力。
通无阻。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应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职责(1)及时掌握灾情,发布灾情通报;(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3)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4)负责应急处置物资的调拨、分配和使用;(5)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3. 各部门职责(1)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预警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2)水利部门:负责监测水库、河道、堤防等水利设施安全,及时发布洪水预警;(3)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4)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灾区治安秩序,确保救援通道畅通;(5)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开展伤病员救治工作;(6)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保障应急救援物资、人员和设备的运输;(7)住建部门:负责受损房屋、基础设施的抢修工作;(8)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安置、救助工作。
四、预警与响应1. 预警(1)气象部门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时,立即启动预警响应;(2)自然资源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时,立即启动预警响应;(3)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预警响应。
2. 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灾情,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4)受灾群众按照指令,有序撤离至安全地带。
五、应急处置1. 救援(1)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搜救失踪人员、救治伤病员工作;(2)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确保被困人员生命安全;(3)对灾区基础设施进行抢修,确保生命通道畅通。
2. 救助(1)对受灾群众进行安置,确保基本生活;(2)为受灾群众提供食品、饮用水、帐篷等生活必需品;(3)对伤病员进行救治,保障灾区医疗需求。
泥石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泥石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泥石流是在山坡上突发的大规模山脚塌塌方和泥石流携带泥沙石块等混合物顺感水流域推进而形成的山洪灾害。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瞬时性,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二、泥石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应急响应级别• 一级响应:当泥石流发生、威胁到人员生命安全时,启动一级响应。
• 二级响应:当泥石流形势较为严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启动二级响应。
•三级响应:当泥石流灾情持续恶化,影响范围扩大,启动三级响应。
2. 应急预案流程• 预警阶段–监测预警: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实时监测。
–预警发布:根据监测数据,发布相应预警信息。
• 应急响应–接警处置:接到泥石流灾害报警后,启动应急响应。
–紧急疏散:对受威胁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救援行动: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搜救和救援行动。
• 灾后恢复–伤员救治:全力营救伤员,及时进行医疗救治。
–损失评估:对泥石流灾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评估。
–重建工作:依据评估情况,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3. 应急救援措施• 人员疏散:立即通知受影响人员,有序疏散至安全地带。
• 救援行动: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展开救援行动,尽最大可能营救受困人员。
• 通信保障:保证通信畅通,及时发布救援信息,控制事态发展。
• 医疗救护:建立临时医疗点,救治伤员,确保医疗资源充足。
4. 应急人员配备和责任分工• 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决策应急措施。
• 抢救救援队:负责搜救被困人员。
• 医疗救护队:负责伤员的快速救治。
• 通信保障队:负责保证通信畅通。
• 社会力量支持队:协助救援队伍,支援服务。
5. 应急物资准备• 救灾物资:包括食品、水、帐篷、药品、抢救工具等。
• 生活物资:给被困人员的生活必需品。
• 通讯设备:确保通信畅通,准备手机、对讲机等设备。
三、注意事项• 预防为主:定期开展山地灾害防范演练,提高人员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 科学分析:及时采用科学手段分析监测数据,准确判断泥石流可能发生的情况。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4.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以人为本,确保安全;(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作战;(5)信息公开,社会参与。
二、组织体系1. 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协调等。
3. 分级设立应急小组根据地质灾害的级别,设立相应级别的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1.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
2. 强化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四、应急处置1. 紧急处置发生突发地质灾害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1)组织救援队伍,迅速开展搜救、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2)对受困群众进行医疗救治和心理疏导;(3)修复受损基础设施,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3. 灾后重建(1)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重建规划;(2)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设立地质灾害应急基金,用于支持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模版(三篇)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模版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以应对这些灾害的发生。
以下是针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应急预案:一、监测与预警阶段:1.及时监测并分析山体地质情况,建立监测体系,确保能够提前预警。
2.利用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预警准确性。
3.建立应急指挥中心,保持与各相关单位的紧密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二、紧急响应阶段:1.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组织相关力量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
2.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3.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紧急联系,协调相关救援资源。
三、救援与恢复阶段:1.迅速组织力量进行紧急救援和搜救工作。
2.及时安排医疗救护,保障被困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四、预防与减灾阶段:1.加强山体稳定性研究,强化山地植被保护,减少山体滑坡的发生概率。
2.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工作,提前判定灾害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3.加强社区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应急反应水平。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我们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模版(二)一、背景介绍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常常不可估量。
为了应对这种灾害,制定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规范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紧急处理程序,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预案启动条件:当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预案组建: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应急指挥部,负责灾情监测、救援和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流程:(1)协调各相关部门,全力展开灾害救援工作;(2)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确保生命安全;(3)评估灾害影响范围,及时发布警报,避免次生灾害;(4)展开搜救工作,尽快找到被困人员;(5)修复山体滑坡或泥石流所致的损毁,恢复基础设施运转。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或地表上的自然力量作用下,造成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灾害事件。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的频发性和破坏性与日俱增,对国家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的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背景介绍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这些灾害因其突发性和破坏性,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针对地质灾害的具体特点,国家制定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旨在提前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二、预案目标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主要目标是提出应对地质灾害所需的一系列措施,确保在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和应对,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案体系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体系分为三级,分别是国家级、地方级和基层级。
国家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针对全国范围内可能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制定的,重点关注的是对全国性地质灾害的应对和救援;地方级预案则是根据各地特点制定的,更加具体针对地方性灾害的灾害预防和应急措施;基层级预案则是面向基层单位和个人的,旨在培训和指导基层力量,提升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四、应急预案内容1.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建立国家级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合作,提高预测灾害的准确率。
同时,推广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实现早期预警,提前启动应急响应。
2. 救援力量和物资准备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专业的救援队伍,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迅速响应和救援行动的展开。
3. 信息发布和指挥调度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预警和应急信息。
同时,建立指挥调度系统,确保救援行动的协调与指挥。
4. 人员疏散和避险安置针对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制定人员疏散和避险安置方案,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5. 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最后一项内容是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滑坡泥⽯流崩塌的应急预案 在我们的学习、⼯作或⽣活中,保不齐会出现⼀些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时常需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
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是⼩编精⼼整理的地质灾害滑坡泥⽯流崩塌的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地质灾害滑坡泥⽯流崩塌的应急预案1 ⼀、加强组织领导 1、成⽴⼤地沟泥⽯流防灾避险指挥部。
为了便于⼯作和统⼀指挥,按照“政府负责,站点预警,以点带⾯,群测群防”的⼯作⽅针和以“防避为主,加强监测,站点结合,确保重点”的原则,县上成⽴⼤地沟泥⽯流防灾避险指挥部,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任总指挥,县⽔保局局长、⼯信局局长、城关镇党委书记任副总指挥,⽔务局、住建局、⽓象局、⼴电局、武装部等有关单位负责⼈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地点设在⽔保局,由⽔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保局副局长任副主任。
在防汛期间,抽调有关单位⼯作⼈员和专业⼈员集中办公,实⾏⼆⼗四⼩时轮流值班制度。
2、⼤地沟预警⼯作重点和要求。
指挥部办公室职责是汛前及汛期检查,保证⼤地沟监测点的仪器和通讯设备的正常运⾏,确保汛情及时上传下达;强化责任,明确制度,严明组织纪律;做好危险区的防灾避险组织⼯作,各有关单位也要坚持⼆⼗四⼩时值班,随时与⼤地沟防灾避险指挥部办公室保持联系,值班⼈员要保证随叫随到,不得以任何借⼝推卸值班责任。
⼆、及时安全疏导 县⽔保局负责对⼤地沟的降⽔和泥⽯流泥位进⾏严密监测,当洪⽔位达到临界值时,监测点值班⼈员要及时向⼤地沟泥⽯流防灾避险指挥部和县防汛指挥部报告,并通知城关镇、⼯信局、武装部负责⼈组织抢险队,及时对群众和有关单位执⾏常规疏散、紧急疏散和抢险防灾等⼯作,并对重⼤地质灾害和救灾情况向政府作专题汇报。
为了保证在泥⽯流发⽣时临危不乱,做到⼼中有数,按照预定的⽅案每年组织群众开展⼀次现场演练活动,让群众熟悉撤离地点和路线,并积极配合县防汛指挥部的统⼀指挥,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的。
2024年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模板(四篇)
2024年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模板第一章绪论1.1应急预案目的本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应对2024年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组织协调,确保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1.2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2024年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
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山坡、山谷、河流等地质条件较差的山区及周边地区。
1.3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主管部门:地质灾害防治部门、民政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等。
责任单位:相关政府部门、救援队伍、媒体、社会团体等。
第二章应急响应机制2.1级别划分按照灾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严重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影响范围广,应急响应等级最高。
二级: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应急响应等级为中等。
三级:可能仅造成轻微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应急响应等级不高。
2.2应急响应流程(1)报警与启动应急响应(2)成立应急指挥部(3)信息采集与分析(4)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5)前方救援与后方保障(6)伤员救治与灾民安置(7)灾后恢复与重建第三章预警与监测措施3.1预警机制与气象、地质、水文等部门建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地质灾害风险情况,针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和预警级别。
3.2监测设施(1)地质监测设备:设置地质监测点,安装地质仪器,实时监测土壤位移、裂缝演变等地质变化。
(2)水文监测设备:设置水文监测点,安装水位计、雨量计等设备,实时监测降雨量、河流水位等水文信息。
(3)视频监控设备:设置摄像头,监测可能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的区域,实时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动态。
第四章预案组织与协调机制4.1预案组织机构(1)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整个应急响应工作,指导各相关单位的行动。
(2)应急队伍:由警察、消防、医疗、通信等相关部门组建,负责抢险救援、伤员救治等任务。
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应急响应机制:设立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体系,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各相关部门参与应急响应工作。
2.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包括监测设备建设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获取并确切掌握泥石流可能发生的预警信息。
3. 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 疏散避险措施:制定避险地点选择标准,明确疏散路线和疏散方案,及时疏散受威胁的人群。
5. 通信保障:确保通信设备的畅通,加强通信网络覆盖,保障信息传递和联络的畅通。
6. 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储备库,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器材、医疗物资、食品等。
7. 防控措施落实:加强对泥石流易发区的防控工作,包括加固和改善险情地点,采取抢险措施,减轻泥石流威胁。
8. 舆情管理:及时发布灾害信息,正确引导舆论,防止谣言的传播,保持社会稳定。
9. 事后评估和整改: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10. 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等。
以上是一份基本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际的预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且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以保持其有效性。
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用)-2024鲜版
2024/3/27
维护社会稳定
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 能够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
序,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政府应对能力
通过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提高政府对突发地质灾害
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4
适用范围和对象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域内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 地面塌陷等。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包括预案完整性、可操作 性、实用性等方面。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评估结果应作为预案修订 和完善的重要依据,促进 预案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2024/3/27
29
预案修订完善及更新要求
01 7
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及
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
信息服务等工作。
交通部门
04 负责交通管制、道路抢修、运
输保障等工作。
卫生部门
05 负责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工
作。
其他相关部门
06 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应急
工作。
2024/3/27
11
2024/3/27
03
预警与预防机制
12
信息监测与报告制度
2024/3/27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监测网络
在县域内关键区域设立监测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地质灾害隐 患进行实时监测。
1
3
演练过程中应注重实战化,模拟 真实场景,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
处置能力。
有效性。
9字
演练前应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
2
4
9字
演练结束后应及时总结评估,针
明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
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及所属区域发生的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应急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2 应急工作小组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设立以下应急工作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2)救援协调组: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协调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
(3)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保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包括赔偿、重建等。
三、应急处置程序3.1 信息报告(1)发现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
3.2 现场处置(1)现场指挥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救援协调组组织救援力量,调配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
(3)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3.3 后期处置(1)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包括赔偿、重建等。
(2)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四、预防与宣传教育4.1 预防措施(1)加强地质勘查,掌握地质灾害风险点。
(2)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警能力。
(3)加强工程建设,提高工程抗灾能力。
(4)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突发泥石流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泥石流的形成(1)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2)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有以下3个条件:a、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b、丰富的松散物质;c、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2)泥石流的危害(1)泥石流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2)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造成巨大危害。
(3)泥石流的破坏方式主要有淤埋危害、冲毁危害、堵河阻水危害、弯道爬高、超高危害。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依托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联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3.2指挥机构及职责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1)加强汛期的防汛安全检查,制定防洪度汛措施,并与省、市地震、水文、气象等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做好灾害预报。
2)项目部是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单位,具体负责项目部险情监测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简易观测(日常巡回检查)和仪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内容包括地形地貌监测、变形监测等。
变形观测主要是对边坡在水平与垂向方向上变化速度与变化量方面的观测。
4)项目部成立日常巡查小组,每月负责对施工区、生活区边坡进行巡视检查。
检查小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巡视检查结束后要作好记录。
5)日常巡查重点观察斜坡坡脚附近湿地是否增多且范围扩大,坡脚附近土、石是否挤紧并出现大量膨胀裂缝,斜坡下部上拱、斜坡中部是否出现纵横裂缝,斜坡上部是否出现弧形裂缝有下沉现象,斜坡上缘是否土石零星下落。
4.2预警行动1)预警分级(1)Ⅳ级:提醒级,可能性小。
出现暴雨,经初步分析认为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2)Ⅲ级:注意级,可能性较大。
持续暴雨或持续降雨,高边坡外观检查发现有较明显裂缝或不均匀沉降,测值变化趋势呈持续增大。
(3)Ⅱ级:预警级,可能性大。
持续暴雨,大部分边坡有明显形成区域性泥石流的条件。
(4)Ⅰ级:警报级,可能性很大。
持续暴雨或特大暴雨,整体边坡变化明显迅速,形成大面积泥石流条件,地裂缝发展迅速,可能导致生产办公楼垮塌、员工伤亡。
2)预警发布程序(1)发布Ⅳ-Ⅲ级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经项目部安全部审查、安全总监签批后,由项目部发布,并报公司安监部备案。
(2)发布Ⅱ-Ⅰ级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项目部安全部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同时报告公司安全部。
3)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1)Ⅳ级预警发布后,项目部防汛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雨情。
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24小时上报一次。
(2)Ⅲ级预警发布后,项目部安全部主任、工程部主任和防汛值班人员到岗、到位,观测班值班人员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雨情。
实施不间断监测,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做好避险准备。
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12小时报上级主管单位一次,同时报当地政府防汛办。
(3)Ⅱ级预警发布后,应急机构领导和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抢险队伍到岗、到位,做好预案启动准备,启动临时避让方案,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工作人员和居民。
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6小时报公司应急办公室一次,同时报当地政府防汛办。
(4)Ⅰ级预警发布后,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员工和居民,封闭道路。
各抢险队伍到隐患点附近安全区域待命,准备抢险。
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2小时报公司应急办公室一次,同时报当地政府防汛办。
5信息报告程序1)报警系统及程序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必要时可先行向外部救援机构寻求支援。
2)现场报警方式报警主要采取移动电话、对讲机、口头等方式报警。
当事人或知情人应首先向现场负责人报警,同时向周边人员呼喊,请求支援;现场负责人接到报警必须组织人员开展施救工作。
同时,向上一级报告。
各班组、施工作业队、工区、项目部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局等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定期在本单位内部发放或公布,告知于各参建人员。
3)通讯、联络方式为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各单位、部门等负责人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开通,随时接收应急救援报告和发布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电话、对讲机、网络进行联络;有条件的单位至少安排一部值班应急车,在电话、对讲机、网络中断的情况下,利用车辆进行内外、上下联络,确保信息畅通。
4)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为了救援单位及人员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地质灾害情况,及时开展救援,报警内容必须简练、准确。
5)向外求援方式在内部救援能力不足时,主要向邻近请求协调其他单位救援。
必要时,向社会救援组织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如120(医疗救护)、119(消防)、110(公安)、122(交通)等。
6应急处置6.1响应分级1)地质灾害分级(1)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2)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的;(3)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的 ;(4)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 3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2)响应分级(1)Ⅰ级应急响应发生Ⅰ级、Ⅱ级灾害时,由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Ⅱ级应急响应发生Ⅲ级灾害时,由公司较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处理。
(3)Ⅲ级应急响应发生Ⅳ级灾害时,发生单位(部门)启动本单位(部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处置。
6.2响应程序1)Ⅰ级响应程序当地质灾害达到Ⅰ级应急响应标准时,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同时按照如下内容响应:a、地质灾害单位立即上报公司,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组成地质灾害救援领导小组,就有关应急事项做出决策和部署。
b、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c、按照应急报告程序及时向当地政府防汛办、四川省安监局、股份公司等上级单位报告地质灾害情况,并及时续报地质灾害发展态势。
2)Ⅱ级应急响应当达到Ⅱ级应急响应标准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a、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各救援小组成员到位,先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
b、公司较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到位,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达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性意见。
c、应急指挥中心按照程序向公司报告地质灾害救援进展情况,并及时续报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
3)Ⅲ级应急响应当地质灾害达到Ⅲ级应急响应标准时,地质灾害发生单位(部门)应急指挥机构立即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a、立即向地质灾害发生单位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地质灾害发生单位的应急指挥机构接到报告后,该机构成员必须立即到位。
b、由地质灾害发生单位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织研究制定决策救援方案,统一指挥和调配本单位(部门)一切有效资源进行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必要时请援政府支持保障部门采取应急行动,防止地质灾害的进一步扩大。
c、应急办公室进入预备状态,做好如下应急准备:应急办公室立即向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有关成员报告地质灾害情况,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到位,并按照应急指令下达程序下达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意见;应急办公室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6.3处置措施1)先期处置(1)对是否转移人员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出决策。
(2)及时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3)加强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导致的二次人员伤亡。
2)应急处置(1)工程项目部发生泥石流时,现场管理人员应组织班组长首先组织人员疏散,清点人员,确定有无人员失踪、受伤。
如有施工人员失踪或被埋,在确保无二次坍塌的情况下立即组织开展有效挖掘工作。
在第一时间向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紧急报告,主要说明出事的地点、事故的大小、有无人员伤亡等。
(2)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得知情况后,应会同工地医疗人员乘专车火速赶往现场,指挥营救工作,并拨打当地120急救电话求救。
项目经理在未到达现场之前,应授权给现场的施工负责人全权指挥救援,避免耽误抢救时间。
(3)在实施救援之前,现场施工负责人需保持头脑冷静,观察边坡土的稳定性情况,则首先要用挖机等机械排除松土后再实施救援,防止二次塌方、泥石流引发的人员伤亡。
并派专人时刻注意边坡土的变化情况,发现变化,马上向上一级负责人报告。
(4)在场施救的过程中,当泥石流方量较小时,应采用人工清除渣土的方法,将被埋人员找到。
在刨人时应一边挖土一边协同项目医疗人员进行抢救(如供氧、包扎),人员挖出后用担架将受伤人员抬出。
如泥石流方量较大,则用挖掘机将孔一侧挖除,形成一定宽度的工作面,然后采用人工挖土,将被埋工人救出。
挖掘应尽量采用人工挖掘,防止及机械对被埋人员造成伤害。
人工挖掘应尽量避免使用尖锐性工具。
当必须采用机械挖掘时,在估计距被埋人员3米时必须采用人工挖掘。
对于大块沉重物体,应合理组织搬运,尤其是压在被埋人员身上的大块物体,必须组织好足够人力方可搬运,搬运前应明确分工,由专人负责将被埋人员移出。
人员应分班组,按照工作面合理安排人力并及时轮换,保障抢救挖掘人员体力,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被埋人员抢救出来。
当地表有水时,应加强对地表水的引排,将水往反方向排放,防止地表水对塌方的冲刷。
如果地下水较多,则采用相临孔抽水降水办法将地下水降低到孔底以下,防止塌方面积因地下水而加大,增加对被埋人员的压力,并且形成流沙、淤泥导致被埋人员呼吸系统堵塞。
(5)被埋人员被救出以后,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由救助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救助。
要争分夺秒抢救压埋者,使头部先露出,保证呼吸畅通,出来之后,呼吸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呼吸。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迅速地搬到附近较安全又通风的地方,再将伤员领口解开,腰带放松,拖掉鞋子。
口腔里若有尘土、血块、痰液、假牙等,应完全吸出或取出。
然后进行正规心肺复苏;伤口止血且使用止血带,切记对压伤进行热敷或按摩。
(6)在现场施救过程中,如发现这位伤员有骨折现象,则利用木板、竹片和绳布等捆绑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将其上肢固定身侧,下肢与下肢缚在一起;在医院救护车未来之前,利用现场的木板选配不少于4名身强力壮的救护组人员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将其抬至救护车到达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