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东南亚(学案)
《东南亚》第一目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目教案时间:2019年5月26日上午第3节班级:七年级1班执教者:余德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主要国家及首都。
(2)知道东南亚的范围组成。
(3)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及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主要国家及首都;分析、归纳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师生讨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最后练习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分析归纳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3)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课型:多媒体课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填充图册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东南亚旅游景点图片。
问:你知道这些景点在哪个地区?讲授新课板书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板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地理位置展示:地球仪、课本P22图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
问:你怎么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亚洲东南部问:东南亚的范围组成呢?2、范围、组成展示:课本P22图东南亚的地形1)、范围、组成述:你能说出东南亚的范围组成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问:东南亚又有那些国家及其首都?2)、主要国家和首都展示:东南亚的国家和首都图学生在图上指出东南亚的国家和首都讨论:东南亚的国家,有的是临海国,有的是岛国,还有的是内陆国,请指出。
还有哪些国家位于中南半岛,哪些又位于马来群岛,哪些国家与我国陆上相邻,哪些又隔海相望以及位于南海周边的国家又有哪些?学生完成,教师总结。
述:刚才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那你认为东南亚地理位置如何?来评价一下。
板书:3、地理位置重要——“十字路口”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图1)、“十字路口”述: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地理位置更为重要。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物产。
(3)了解东南亚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 东南亚的位置介绍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介绍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
3. 东南亚的地图识读让学生观察东南亚地图,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介绍东南亚的主要国家。
(3)分析东南亚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让学生了解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四、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了解其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物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作物1.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介绍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介绍东南亚的稻米、橡胶、棕榈油、茶叶、咖啡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产量。
3. 东南亚的物产介绍东南亚的丰富的矿产资源、热带水果、海鲜等物产。
东南亚学案
东南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互助合作学习】1、先自学,完成导学案2、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留下的疑难读教材P34页,结合图2-1及以下思考题,分析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1、 在图2-1中找到东南亚最北界并用红笔描出。
2、 读图,找出经过东南亚的重要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在图1中填注。
3、 在图2-1中找出以下岛屿: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菲律宾群岛。
4、 读图,东南亚由 半岛和 群岛两大部分组成,在下图中填注。
5、 东南亚处在 和 两个洋之间,处在 和 两个洲之间。
6、 由以上你看可以这样总结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温故而知新:你还能回想起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吗?作为亚洲的一部分——东南亚,其地形、河流特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考察一下:图1 图2友情提示:别忘记我是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样的地形哟?学以致用:读教材P34页图2-1(分层设色地形图),结合教材第二段及以下思考题,分析东南亚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下面有句话看是否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陈毅赠缅甸友人的诗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提示:江澜沧江即湄公河)1、根据图2-1分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各是怎样的?请写在下表中。
2、在图2-1上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并顺流向描一遍,找出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
这些河流大致是 流向。
你能解释原因吗? 。
3、把河流特点(流向、流速等)写在上表中:阅读教材P7页图1-7“亚欧的气候类型”,结合教材P34~35页内容及以下思考题,分析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1、 东南亚绝大部分处于五带中的 带。
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以 气候为主?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请写在上表中)那里的植物有何特点?2、 离赤道较远的中南半岛以 气候为主?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请写在上表中)那里的植物有何特点?3、不同的热带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也就是说农作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结合右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及教材P35,分析:1、 为什么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 。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东南亚教案导入在开始本节课之前,请先向学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家。
东南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景以及独特的文化。
接下来,让学生们猜测一下,为什么东南亚地区会如此特殊?知识要点1.地理位置2.自然资源3.民族与文化4.经济发展5.旅游资源6.国际关系教学内容地理位置首先,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它是亚洲的东南部,东临南海,西接印度洋,北靠亚洲大陆,南濒澳大利亚。
在这个地区,有许多世界著名的海峡和海域,如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苏门答腊海峡和巴士海峡等。
这些海峡和海域对于全球航运业和地缘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资源接下来,介绍东南亚的自然资源。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橡胶、棕榈油、木材等资源。
其中,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马来西亚和泰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民族与文化然后,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民族与文化。
这个地区拥有多种民族,如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越南人、老挝人和柬埔寨人等。
在这些民族中,华人是人数最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东南亚的文化具有多元化、包容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例如,泰国的佛教文化、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文化、越南的儒家文化等。
经济发展接下来,分析东南亚的经济发展。
这个地区拥有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区域内贸易的不断发展,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中,越南和缅甸作为新兴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
旅游资源然后,介绍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泰国的曼谷、越南的河内、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
这些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地理《东南亚》教案
地理《东南亚》教案•相关推荐地理《东南亚》教案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东南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东南亚》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技能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教学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
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1.展示: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东南亚 复习
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读图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及其“十字路口”的重要性和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
2、对比记住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和气候,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记住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
3、记住东南亚主要物产及分布情况。
4、了解东南亚国家和首都分布,能举例说明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了解东南亚居民状况(如华人、华侨,人种、宗教信仰等)。
重难点: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地形、气候2、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难点: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自主复习:知识点一: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读课本32页-33页,参考课本图7-1“东南亚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一)位置1、纬度位置:(1)在课本图7-1中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和10°S线。
由此可以看出:东南亚大部分位于带(温度带)。
2、海陆位置:(1)在下图中指出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由此可以看出:东南亚位于A亚洲部,东临C 洋,西临D 洋,南与B 洲为邻,处在A 洲与B 洲,C 洋与D 洋的的“十字路口”位置。
E____________是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位于F______半岛和G__________岛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讨论】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3、马六甲海峡每天有数百艘船只进出,航运十分繁忙。
但是,海峡航道较为狭窄,还有礁石和小岛,影响海上交通安全。
读图7--1,如果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哪些好的建议?说出理由。
(二)范围1、在课本图7-1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岛。
由此可以看出:东南亚包括A 半岛和B 群岛两大部分。
【跟踪练习1】1.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是()A.五海三洲之地B.十字路口位置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D.位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2.马六甲海峡位于 ( )A.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之间 B.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C.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D.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知识点二: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和河流自主复习课本32页,在课本图7-1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
初一地理东南亚复习课学案
东南亚【复习目标】1.在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掌握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说出东南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复习重难点】一、重点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4.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二、难点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3.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复习过程】自主复习:完成下列问题。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位置、范围:(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_________之间,属于五带中的_____。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_______,地处_____与大洋洲,________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范围: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2.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1)地理位置: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
(2)重要性: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_______与_______的重要海上通道。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主要气候类型: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气候。
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生长。
3.地位:东南亚是世界上_________、棕榈油、_____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探究:4.为什么称东南亚为“十字路口”?(了解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
东南亚学案
第9——10课时东南亚复习学案高二李占娟预习案(1课时)[教学目标](2分钟)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法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地理特征。
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分析理解东南亚地理特征对人口、城市分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分钟)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掌握东南亚的经济特点。
[知识链接](5分钟)•掌握各个区域或国家的地理特征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1)位置和范围(2)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3)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居民、城市等)做有心人,学会找寻课内知识的联系、初高中知识的联系、文综学科的联系,树立综合意识.[自学导航] (30分钟)静心、独立、快速、高效看教材,认真阅读插图,用心完成以下内容,尽力记忆1.画出东南亚的轮廓图,标注几条特殊经纬线:100°E、110°E、120°E,23.5°N、0°、10°S;说出东南亚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以及范围。
2、问题:马六甲海峡位于哪两块陆地之间?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3、在政区图中,找出东南亚的国家及首都,(尽力记忆)与中国相邻的问题:国家?哪个是内陆国?哪个国家既在中南半岛上,又在马来群岛上?哪个国家面积最大?4、在地形图中,描述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大多岛屿的地形与河流特点。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原因?问题: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5、在河流图中,找出6条主要河流,你能举例说明有哪些河流与我国的河流相连吗?分别叫什么名称?6、结合位置和有关气候资料图列表比较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点、分布地区及对农业的影响7、东南亚的居民、物产:(1)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人口多分布在。
大部分是色人种: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多的地区:宗教:中南半岛以----.....为主,菲律宾是-------....为主,马来半岛及马来群岛以-----为主。
《东南亚》 导学案
《东南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认识东南亚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
4、理解东南亚的人口、民族、宗教等人文地理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和经济发展模式。
2、难点(1)东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分析东南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三、知识梳理(一)位置和范围1、经纬度位置东南亚大致位于 10°S 25°N 之间,绝大部分位于热带;经度范围约90°E 140°E。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二)地形特征1、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因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三)气候类型1、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四)河流1、主要河流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
2、河流特点中南半岛的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马来群岛的河流短小湍急。
(五)物产资源1、热带经济作物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2、粮食作物水稻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和锡在东南亚的储量和产量都很大。
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首位。
教学设计-《东南亚》教学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XX市XX中学XXX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对于本节课的标准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征。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东南亚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主要河流,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本章教材是学习区域地理中认识地区的起始课,前面有学习大洲区域特征的基础,这一章节应是对大洲区域特征的细化,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某个地区鲜明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特征。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维和方法,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对东南亚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着重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1.读东南亚图,说出东南亚的范围、位置、主要国家和首都,说明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马六甲海峡重要的交通意义。
2.读东南亚地形图:(1)说出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说明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2)说出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说明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读东南亚气候分布图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说明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六、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七、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东南亚的自然环境非常有特色,地形、气候、河流等无不与其地理位置息息相关。
先把一些图像资料给学生,是其对东南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带领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范围,然后通过小组活动分别找出东南亚两个地区各自的自然环境特征,学生通过查找各种地图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八.教学过程23九、板书提纲。
地理七下第二章导学案(湘教版)
5、上图中⑧是海峡,①岛,c②岛,③岛,⑦半岛。
【课后反思】:____【课后反思】:____预习质疑:【课后反思】:)大洲:A B C)海域:D E F G H(内陆湖))国家:①②③④⑤⑥)海峡、运河:K N【课后反思】:____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湖泊)B__________(城市)____运河→ 海→海峡→大西洋→(国家或地区)欧洲西部的两大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洲西部的盛行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风,它来自___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
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欧洲西部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五节两极地区预习学案第1课时(总第14课时)预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初步形成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预习重难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科学考察。
一、课前预习任务一:,在地图上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1、北极地区是指 以北的区域,包括 洋、 大陆和 大陆北部及一些岛屿。
原住居民主要是 人和拉普人。
2、南极地区包括 大陆及沿海岛屿,还包括南 洋、南 洋和南 洋的一部分。
目前,南极洲 (有或无)定居人口。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 、 。
地球上68%的淡水以雪的形式储存在任务二:,说出南、北极地区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 。
1、北极地区主要分布着的动物有 、 、 、其中 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2、南极地区主要分布着的动物有 、 、 、 其中 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3、任务三:,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 1、中国在南极洲上先后建立 、 和 科学考察站。
2.1东南亚教案(精选4篇)
2.1东南亚教案(精选4篇)2.1东南亚教案篇1§2.1东南亚(1)课型:新授课课时支配: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把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力量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力量和对比分析力量。
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对我国邻国的状况有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力量和对比分析力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同学回忆,并回答问题。
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观看亚洲政区图。
指导同学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板书:其次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三、讲授新课:指导同学读图。
强调方法的把握远比学问的把握重要。
指导同学根据(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把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2.通过地形图分析:(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2)马来群岛地势坎坷,山岭多、平原少。
东南亚的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
(2)掌握东南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4)认识东南亚的人口特点、民族分布、宗教信仰及文化特色。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地理差异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2)树立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1. 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分析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东南亚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吗?它们有哪些特色?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东南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区,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南亚,了解它的地理特点。
二、新课讲授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分析其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介绍东南亚包括的主要国家和首都。
2. 东南亚的地形特点(1)介绍东南亚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等。
(2)分析东南亚地形对气候、农业生产的影响。
3.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1)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2)分析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1)介绍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油棕、咖啡等。
(2)介绍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3)分析东南亚农作物分布的原因。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东南亚主要位于10S~23.5N之间,大部分在热带。
()2. 简答题:简述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东南亚》优质学案(第1课时)
第2讲 东南亚(第一课时)【考纲解读】一、知识回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是东亚岛国,山清水秀,多火山、地震,近年来有不少中国游客赴日本旅游购物。
材料二 日本本土示意图。
(1)日本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岛。
(2)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境内多火山,著名的活火山为__________,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
日本地震频发,假如你赴日本旅游,正在商场一楼购物时突发地震,你逃生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简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日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融合的特色B.耕地面积狭小,农业生产水平高C.京都和奈良是日本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D.日本四面临海,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 东南亚位于亚洲_______,包括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在右图中写出东南亚的组成B:__________H:__________2.分析东南亚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2)海陆位置东临______、北邻______、西邻______,南邻_______(3)经纬度位置纬度位置:__________经度位置:__________3.繁忙的马六甲海峡(1)在上图中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2)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性地处__________和大洋洲,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十字路口。
(3)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图识地(1)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出位于东南亚的方位(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 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右图中标明两种气候的分布这两种气候的主要特点:全年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亚(原创学案)
人教地理教与学一体化设计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第二节东南亚(学习与测评) 2011. 3【自主学习】1.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2.请你说一说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探究学习】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东南亚包括哪两部分?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是什么关系?2.请你参考图7.18和图7.22,将下列地理事物填入上图相应的位置。
(1)A印度洋;B太平洋;C中国;D印度;E孟加拉国,看看它们位于东南亚的哪个方位。
(2)F中南半岛;G马来半岛;H马来群岛;I马六甲海峡。
(3)①越南、②老挝、③柬埔寨、④泰国、⑤缅甸、⑥马来西亚、⑦新加坡、⑧菲律宾、⑨印度尼西亚和⑩文莱,请你说一说哪些国家与中国相邻,哪个国家是内陆国,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国家是岛国。
3.在马六甲海峡这个“十字路口”上,所连接的东南西北各是哪个大洲或大洋?请你说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读图7.19)。
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东南亚主要是以那两种为主,各自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如何描述气候特征及他们的区别?(P30活动2)2.请你说一说东南亚粮食作物种植选择水稻的自然和社会原因。
3.这样的自然环境适合种植哪些经济作物?4.东南亚是哪些经济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都有哪些国家成为最大生产国?(读图7.22)三.中南半岛的地形1.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请你说出它们流向的共同特点,看看它们的上游在什么地方,注入哪个大洋。
最长的河流是哪一个。
2.请你说一说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地形又有何特点(山河分布)。
3.请你看湄公河上游和下游各有何特点?(流经地形、水文特点)4.完成P31活动1的(2)题,说一说城市与河流的关系(P32活动2)。
四.东南亚是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这是如何形成的?五.你都了解东南亚哪些旅游资源,先写下来,然后与大家分享。
人教地理教与学一体化设计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课题东南亚(二)主备人激情
导入
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说出其是东南亚的物产
自学目标1、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2、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的经济地位,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3、掌握东南亚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
互学目标 1、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的经济地位,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2、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教学过程
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
自主学习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拓展应用
科主任出示自主学习目标
1、东南亚处于与(洲)、与(洋)的“十字路口”
2、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其原因呢?
3、“花园城市”是,其三大经济支柱为。
4、看图2-6,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水稻的产地,主要的两种矿产资源是什么?分布在什么地方?
5、东南亚人口分布在什么地方?
6、区分华侨与华人。
他们来自什么省?了解对东南亚的贡献。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并互相解答。
师生:老师筛选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洲、洋、海峡名称
2 、东南亚处在____洲和_____洲、_____洋和______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______和_______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扼守这十字路口的“咽喉”,是沟通____和_____的天然水道,东南端有世界著名的海港____港。
3、如果你是新加坡的总理,你会发挥哪些优势发展经济?
4、东南亚是世界上____、____、__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目前____国______和____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__是世界上出产___、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5、东南亚居民的主要粮食是____,其中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区别概念:华侨、华人、华裔
一、马六甲海峡二、东南亚的主要物产
1、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2、稻米是主要食物
3、著名矿产——锡和石油
三、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学法指导
一、以图析文二、把游戏融入读图、填图、绘图中
见附页《看谁做的对》
总结教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