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 大学物理学习题册答案教学文案

西工大 大学物理学习题册答案教学文案
西工大 大学物理学习题册答案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第一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一、选择题 1.C ;2.B ;3.C ;4.B ;5.B ;6.C ;7.E ;8.AD ; 9.B ;10.BD 二、填空题 1.

3

0281R qb επ;由圆心指向缺口。 2. 0εq

;21Φ<Φ。

3. 均匀带电薄球壳。

4. 1

22

10

h h E E --ε;312C/m 1021.2-?。

5. N/C 100;2

-9

C/m 10.858?。 6. V 135-;V 45。

7.

R Q q U q E 0006πε=

;00=∞C U q ;R Q q U q CE 0006πε-=;R

Q

q U q E 0006πε=∞。

8.

412

20

R x q

+πε; 2

322

)

(41

R x qx πε

+; R

22; N/C 4333620=R

πεq 。 9. 有源场;无旋场(或保守场)。

三、问答题

答:E 电场强度从力的角度描述电场的性质,矢量场分布;U 从能和功的角度描述电场的性质,标量场。

E 与U 的关系为: U E grad -=?,?∞?=a

d l E U a ?

?

使用叠加原理计算电场强度,注意先将各个场源产生的电场强度分解到各坐标轴,然后再叠加。 使用叠加原理计算电势,要注意电势零点的选择。

四、计算与证明题:

1.证:(1) CD BC AB E E E E ?

???++=

根据对称性分布,两段直导线AB 和CD 在O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0=+CD AB E E ?

?。

在半圆形BC 上取电荷元d l ,则l q d d λ=,相应的在O 点产生d E 为 2

04d d a

l

E πελ=

由于对称分布分析可知0=x E ,设d E 和y 轴夹角为θ,且有θd d a l =

θθελ

θελd cos 4πcos 4πd d 020y a

a l E ==

a a E y 02202πd cos 4πελθθελππ==?- j a εE ??0

2πλ=∴ 得证

精品文档

(2)半圆形BC 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a

εl

U 014πd d λ=

, ?=

=

a

εl a εU π0

014πd 4πλπ

λ

带电导线AB 或CD 在O 点产生的电势为:l l 024πd dU ελ=, ?

==

a

a

l dl U 20

22ln 44ππελ

ελ

总电势:)2ln 2π(4π20

21+=

+=ελ

U U U 得证 2.解:①取高斯面为同心球面,由高斯定理:∑??=

==?q r E dS E S d E S

S

2

14επ??,得

当r ≤R 时,)( 4πππ3

4π343

01333

33R r R

Qr

E Q

R r r R Q r q <=

?

===∑ερ 当r >R 时 )( 4π1π42

020

22R r r

Q

E Q r E Q q >=

?

=

?

=∑εε ② 选无穷远为势能零点。 当r ≤R 时,即球内一点电势为

)3(8d 4d 4d d d 22

020

3

0211R r R Q r r Q r r R Q r E r E r E U R

R

r

R

R r

r

-=+

=

?+?=?=?

?

???

∞∞

πεπεπε?????? 当r >R 时,即球外一点电势: r

Q

r r Q r E r E U r

r r

020

224d 4d d πεπε=

=

=?=

?

??

∞∞

?? ③ 球内电荷虽沿径向分布不均匀,但电场仍是球形对称,则作高斯面为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 当r ≤R 时,选一个半径为r '、厚度为d r '的薄球壳,则

'd '2'd 'π4'1π2d )'(d 2

2

2r r R Q r r r R Q V r q ==

高斯面内总电荷:2202'd '2)'(r R

Q

r r R Q dV r q r V ===∑??ρ

由高斯定理: ∑??===?q r E dS E S d E S S

2

14επ??22

r R

Q

ε=

2

04R Q E πε=

得证

3.解:由高斯定理可得各区域场强的分布为

当R r ≤,01=E ;当R r R 2<<,2

024r q E πε=

;当R r 2≥,2

034r Q

q E πε+=

① 当R r 2≥,r Q q dr r

Q q dr E U r

r

02

03344πεπε+=+==?

?

, R Q

q U 08πε+=外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1)

西北工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试题编号:832说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第页共页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简述滑移和孪生变形的特点? 答: 滑移变形特点: 1)平移滑动:相对滑动的两部分位向关系不变 2)滑移线与应力轴呈一定角度 3)滑移不均匀性:滑移集中在某些晶面上 4)滑移线先于滑移带出现:由滑移线构成滑移带 5)特定晶面,特定晶向 孪生变形特点: 1) 部分晶体发生均匀切变 2) 变形与未变形部分呈镜面对称关系,晶体位向发生变化 3) 临界切分应力大 4) 孪生对塑变贡献小于滑移 5) 产生表面浮凸 2.什么是上坡扩散?哪些情况下会发生上坡扩散? 答: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扩散的现象称为上坡扩散。应力场作用、电场磁场作用、晶界内吸附作用和调幅分解反应等情况下可能发生上坡扩散。扩散驱动力来自自由能下降,即化学位降低。 3.在室温下,一般情况金属材料的塑性比陶瓷材料好很多,为什么?纯 铜与纯铁这两种金属材料哪个塑性好?说明原因。 答:金属材料的塑性比陶瓷材料好很多的原因:从键合角度考虑,金属材料主要是金属键合,无方向性,塑性好;陶瓷材料主要是离子键、共价键,共价键有方向性,塑性差。离子键产生的静电作用力,限制了滑移进行,不利于变形。 铜为面心立方结构,铁为体心立方结构,两者滑移系均为12个,但面心立方的滑移系分布取向较体心立方匀衡,容易满足临界分切应力。且面心立方滑移面的原子堆积密度比较大,因此滑移阻力较小。因而铜的塑性好于铁。 4.请总结并简要回答二元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单相区、双相区和三相 区中,相成分的变化规律。

西工大noj复习资料完整版

西北工业大学POJ答案 绝对是史上最全版(不止100题哦……按首字母排序) 1.“1“的传奇 2.A+B 3.A+BⅡ 4.AB 5.ACKERMAN 6.Arithmetic Progressions 7.Bee 8.Checksum algorithm 9.Coin Test 10.Dexter need help 11.Double 12.Easy problem 13.Favorite number 14.Graveyard 15.Hailstone 16.Hanoi Ⅱ 17.Houseboat 18.Music Composer

19.Redistribute wealth 20.Road trip 21.Scoring 22.Specialized Numbers 23.Sticks 24.Sum of Consecutive 25.Symmetric Sort 26.The Clock 27.The Ratio of gainers to losers 28.VOL大学乒乓球比赛 29.毕业设计论文打印 30.边沿与内芯的差 31.不会吧,又是A+B 32.不屈的小蜗 33.操场训练 34.插入链表节点 35.插入排序 36.插入字符 37.成绩表计算 38.成绩转换 39.出租车费 40.除法

41.创建与遍历职工链表 42.大数乘法 43.大数除法 44.大数加法 45.单词频次 46.迭代求根 47.多项式的猜想 48.二分查找 49.二分求根 50.发工资的日子 51.方差 52.分离单词 53.分数拆分 54.分数化小数 55.分数加减法 56.复数 57.高低交换 58.公园喷水器 59.韩信点兵 60.行程编码压缩算法 61.合并字符串 62.猴子分桃

西工大——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总结

材料性能学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工程应力σ,σ=F/A0。 2.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工程应变ε,ε=Δl/l0。 3.弹性模数: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比弹性模数(比模数、比刚度):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一般适用于航空业) 5.比例极限σp: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6.弹性极限σe: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7.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即试验时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标距长度(L0)规定的百分比时的应力。 8.弹性比功(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a e: 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来表示。 9.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10.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11.伪弹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1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4%),然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3.内耗: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弹性滞后环的面积) 14.滑移: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正应力在某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切应力产生的塑变,即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切变。 15.孪生:晶体受切应力作用后,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在一个区域内连续性的顺序切变,使晶体仿佛产生扭折现象。 16.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17.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18.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19.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20.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21.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22.韧性:是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23.银纹:聚合物材料在张应力作用下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垂直于应力方向的裂隙。当光线照射到裂隙面的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裂隙因全反射而呈银色。 24.河流花样:在电子显微镜中解理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故名河流状花样。 25.解理台阶:解理断裂断口形貌中不同高度的解理面之间存在台阶称为解理台阶。 26.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27.理论断裂强度:在外加正应力作用下,将晶体中的两个原子面沿着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应力称为理论断裂强度。 28.真实断裂强度:用单向静拉伸时的实际断裂拉伸力Fk除以试样最终断裂截面积Ak所得应力值。 29.静力韧度:通常将静拉伸的σ——ε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减去试样断裂前吸收的弹性能。 二、填空题。 1. 整个拉伸过程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四个阶段。 2. 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是由于构成材料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 3.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西北工业大学燃烧学思考题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自动保存的)

第一章 绪论 1、燃烧有哪几类分类方法,分别是什么? (1)按化学反应传播的特性和方式:强烈热分解,爆震,缓燃 (2)按照燃料的种类:气体燃料燃烧,液体燃料燃烧(燃烧前雾化,蒸发,混合),固体燃料燃烧 (3)按照有无火焰:有火焰燃烧,无火焰燃烧 (4)按照燃料和氧化剂是否预先混合以及流场形态分类:层流预混火焰,层流扩散火焰,湍流预混火焰,湍流扩散火焰,预混-扩散复合层流火焰(煤气灶)。 2、什么叫燃烧?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燃烧是指可燃物和助燃剂之间发生快速强烈的化学反应。现象有发光,发热等。 3、燃烧学研究方法 实验分析,数值模拟,理论总结,诊断技术 第二章 燃烧学的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1、什么叫化学恰当反应? 所有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都按照化学方程式给定的比例进行完全燃烧的反应。 2、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异同。 (1)概念不同:反应级数数是反应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总的结果,由化学动力学实验测得。化学反应分子数是指基元反应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分子数。 (2)用途不同:反应级数用来区分化学反应类型,反应分子数用来解释化学反应机理。 (3)简单反应的级数常与反应式中作用无的分子数相同。 (4)化学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整数,分数,零和负数。零表示化学反应速度与浓度无关。负数表示该反应物浓度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下降。但化学反应分子数一定是正整数。可以有零级化学反应,但不可能有零分子反应。 3、阿累尼乌斯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阿累尼乌斯定律是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经验公式。表达式为: exp(/)b a u k AT E R T =- 适用范围:(1)适用于简单反应以及有有明确级数的化学反应 (2)阿累尼乌斯公式是由实验得出的,它的适用温度范围比较窄。在低温范围 内拟合的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可能完全不适用于高温情况下的实验数据。 4、分析影响化学反应的各种因素。 (1)温度 阿累尼乌斯定律,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2)催化剂 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组成,数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通过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均相催化反应:生成中间活化络合物。

西工大新版poj部分题答案

1. #include int main(){ int a[10]={0},i,j,num,count; for(i=2;i<1000;i++){ count=0;num=i; for(j=1;j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double x1,a,eqs=1,x2; scanf("%lf",&a); x1=a/2; while(fabs(eqs)>=0.00001){ x2=x1; x1=1.0/2*(x1+a/x1); eqs=x2-x1; } printf("%.5lf\n",x1); return 0; } 3.

#include double fun(double x) { return (2*x*x*x-4*x*x+3*x-6); } int main(){ double a,b,x; scanf("%lf%lf",&a,&b); x=(a+b)/2.0; while(fun(x)!=0){ if(fun(x)<0) a=x; else b=x; x=(a+b)/2; } printf("%.2lf\n",x); return 0; } 4.

西工大2012燃烧学考试题 回忆版

1绝热火焰温度:当燃料和空气的初始状态,即燃料/空气比及温度一定时,绝热过程燃烧产 物所能达到的温度(最理想状态,最高温度)。 2.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小能量(E *)与整个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E )之差。简称活化能(E a )。E a=E *-E 3.标准燃烧焓:当1mol 的燃料与化学当量的空气混合物以一定的标准参考状态进入稳定流动的反应器,且生成物也以同样的标准参考状态离开该反应器,此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 4.基元反应:能代表反应机理由反应微粒一步实现的反应,而不通过中间或过渡状态的反应。 5.链锁反应:一种在反应历程中含有被称为链载体的低浓度活性中间产物的反应。通过活化 粒子而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为链锁反应 二、1.为什么紊流火焰传播速度要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大得多?为提高紊流火焰传播速度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原因:(1)湍流流动使火焰变形,火焰表面积增加,因而增大了反应区; (2)湍流加速了热量和活性中间产物的传输,使反应速率增加,即燃烧速率增加; (3)湍流加快了新鲜混气和燃气之间的混合,缩短了混合时间,提高了燃烧速度。 措施:增大Re ,增大P ,增大T ,增大u ’,改变混气浓度 2.简述支链爆炸的着火(爆炸)的半岛现象?(课本69页) 答:在压力-温度半岛图中,可爆与不可爆区域之间的界限称为爆炸极限。第一爆炸极限的压力最低,此时变为;显然,第一爆炸极限由碰壁销毁和链分支过程之间谁占优势决定。第二爆炸极限发生在中等压力下,通常简化为,此时,第二爆炸极限由气相销毁和链分支过程之间谁占优势决定。并不是所有燃料都存在第三爆炸极限。对大多数燃料,存在第三爆炸极限,它是由热损失决定的,此时爆炸热理论适用。 3.叙述质量、能量、动量输运定律的表达形式和物理意义? 答:1.费克扩散定律:在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 的扩散通量的方向与该组分当地质量分数梯度方向相反,绝对值正比于该梯度值,比例系数称为扩散系数。在双组分情况下,由浓度梯度引起的组分扩散通量可以用费克定律表示: 2.傅里叶导热定律:导热通量的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绝对值正比于该梯度值,比例 系数称为导热系数。 3.牛顿粘性定律:单位面积上剪切力方向与速度梯度方向相反,绝对值正比于该梯度值,比例 系数称为粘性系数。 )输运系数之间的关系: y w D J A AB A ??-=ρy T q ??-=λ y v ??-=μ τ质量输运速率能量输运速率 ===D a S p c r Le 能量输运速率 动量输运速率=== λμp c a v Pr 质量输运速率 动量输运速率 ===ρμνD D Sc

NOJ答案c++版

圆及圆球等的相关计算计算成绩 找最大数 找幸运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B,c; cin>>A>>B; c=A+B; cout<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PI 3.1416 int main() { double r,h,l,s,sq,vq,vz; cin>>r>>h; l=2*PI*r; s=PI*r*r; sq=4*PI*r*r; vq=4*PI*r*r*r/3; vz=s*h; cout<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a,b,c,A,B;//定义数学成绩a,英语成绩b,c语言成绩c cin>>a>>b>>c; A=a+b+c; B=A/3.0; cout<

天津市2018年河西区结课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河西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结课质量调査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題)两部分.第I 卷第I 页至第3页, 弟H 卷第4页至第8页.试卷満分100分?考试时冋60分钟. 祝各位考生考试順利! 注意 事顼: 1.清把I ?】5小题的答案选项填写在 下表中. 2.本卷共 15題,共30分. 3.可緞用到的相对原子质flLHI C12 0 —,选椁題(本大蛇共10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毎 小精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JK 憲. I. F 列变化中.极于化学变化的是 B.干冰升 华 C.玉米治 D ?矿石粉碎 2.卜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累中.缺乏后会导致贫血的是 A.钙 B.锌 C.碘 D . 3.医院里的卜列物质中,爲于鈍净物的是 人.生建it 水 B . C.止咳械浆 D . 碘酒

九年供化学试卷% 1 fi

4. 测定pH 嬢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A. 石莓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酚欧溶液 D ?pH 试纸 5. 一些食物的pH 范围如下表.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食物 西红柿 牛奶 革果汁 鸡蛋清 pH 4.0 ?4.4 6.3 ?6.6 2.9 ? 3.3 7.6 ?8.0 A. 牛奶 C.鸡蛋清 6. 下列实会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稀释浓疏酸 7. 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主要成分不一致的是 A.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氣化钠 B.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D. 赤佚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佚 8. 实CaCO 3 -*CaO-^Ca(OH)i —NaOH 的各步转化中,所属的反应类型不包括 A. 置換反应 B.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 下列各组物质按有机物、氧化物.盐顺序排列的是 A. 酒福.干冰、純械 B.甲烷、汽水、食盐 C.勧萄糖、海水.大理石 D.淀粉、蒸憶水、氨气 10.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B. 食盐中加碘,碘元素的撮入越多越好 C. 可以用氧化钠来消除公路上的积雪 D. 为使农作物増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B.章果汁 D.西红柿

西工大材料考试题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A卷)试题编号:832 说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第 1 页共 7 页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从原子排列、弹性应力场、滑移性质、柏氏矢量等方面对比刃位错、 螺位错的主要特征。 答:刃型位错: 1)1晶体中有一个额外原子面,形如刀刃插入晶体 2)2刃位错引起的应力场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 3)3位错线可以是折线或曲线, 但位错线必与滑移(矢量)方向垂直 4)4滑移面惟一 5)5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平行(一致) 6)6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 螺型位错: 1)1上下两层原子发生错排,错排区原子依次连接呈螺旋状 2)2螺位错应力场为纯切应力场 3)3螺型位错与晶体滑移方向平行,故位错线一定是直线 4)4螺型位错的滑移面是不惟一; 5)5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相互垂直。 6)6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 2.何谓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如何解决加工硬化对后续冷加工带来的困 难? 答:随变形量增大,强度硬度升高,塑形下降的现象。软化方法是再结晶退火。 3.什么是离异共晶?如何形成的? 答:在共晶水平线的两个端部附近,由于共晶量少,领先相相依附在初

生相上,另一相独立存在于晶界,在组织学上失去共晶体特点,称为离异共晶。有时,也将端部以外附近的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得到的少量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4. 形成无限固溶体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原因。 答:只有置换固溶体才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且两组元需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相近的原子半径、相近的电负性、较低的电子浓度。原因:溶质原子取代了溶剂原子的位置,晶格畸变较小,晶格畸变越小,能量越低。电负性相近不易形成化合物。电子浓度低有利于溶质原子溶入。 5. 两个尺寸相同、形状相同的铜镍合金铸件,一个含90%Ni ,另一个含 50%Ni ,铸造后自然冷却,问哪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 答:50%Ni 的偏析严重,因为液固相线差别大,说明液固相成分差别大,冷速较快不容易达到成分均匀化。 二、 作图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写出{112}晶面族的等价晶面。 答: )21()12()11()211()12()11( )211()121()211()211()121()112(}112{+++++++++++= 2、 请判定下列反应能否进行:]001[]111[2]111[2a a a →+ 答:几何条件: ]001[]002[2 ]111[2]111[2a a a a ==+,满足几何条件 能量条件: ( )2 2 2 2 2 2 32 2 2222 2222 2 211 004311121)1()1(2a a b a a a b b =++==?? ? ??+++??? ??+-+-=+ 不满足能量条件,反应不能进行。

2015年西工大C语言上机考试题库 全

1.1:2:3 2.一堆8 3.8的次数 4.A*B 5.N边形面积 6.参加竞赛 7.草坪喷水 8.插入排序 9.查找 10.车牌号 11.成绩转化 12.大数>> (见NOJ) 13.大写变小写 14.到底星期几 15.等比数列 16.找到正整数符合要求 17、韩信点兵 18.回文字符串 鸡的体重 计算数据整数部分 加密 阶乘 恐怖水母 卡片 快速排序 两人三足 逆序输出 偶数和 三角形面积 士兵移动 输出位数

数列 数字加密 数组元素和 水仙花数 提取字符串 添加行号 舞伴配对 相乘后位数相加 销售记录 星期几 星座 幸运数 学号 循环移位 月份天数 月份转换英语 运费 字符串替换 字符输出 总分最高 最大公约数 最大值最小值 最小公倍数 左下角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i=0,j=0,k=0,a=0,b=0,c=0,l=0,m=0,n=0,d=0,p=0,q=0; for(i=1;i<=3;i++) { for(j=1;j<=9;j++) { if(i!=j) { for(k=1;k<=9;k++) { if(k!=j&&i!=k) { a=i*100+j*10+k; b=a*2; c=a*3; l=b%10,d=c%10; m=(b%100)/10,p=(c%100)/10; n=b/100,q=c/100; if(l!=0&&m!=0&&n!=0&&d!=0&&p!=0&&q!=0) if(i!=l&&i!=m&&i!=n&&j!=l&&j!=m&&j!=n&&k!=l&&k!=m&&k!=n) if(i!=d&&i!=p&&i!=q&&j!=d&&j!=p&&j!=q&&k!=d&&k!=p&&k!=q) if(l!=d&&l!=p&&l!=q&&m!=d&&m!=p&&m!=q&&n!=d&&n!=p&&n!=q) printf("%d %d %d\n",a,b,c); } } } } } return 0; }

西工大燃烧学mooc答案

第一章 燃烧的燃素学说可以正确地解释物质燃烧质量增加的现象。错 预热不属于液体燃料的燃烧分过程。 第二章 燃料热值与燃烧焓之间的关系是负数关系 绝对焓等于生成焓和显焓之和。 燃烧本质上就是化学反应过程。对 燃油的高热值是燃油实际最大的可能发热量,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燃油的热值都是采用高热值。错 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历程的科学。 分支链式反应三个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感应期、爆炸期、稳定期。 A、B两分子之间单位时间内的碰撞频率的符号用Z表示。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错 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只要碰撞能量大于活化能就能导致发生化学反应。错 阿累尼乌斯定律适用于简单反应和有明确反应级数的反应。对 第三章 1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Rayleigh线是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结合; B.Rayleigh线与释热有关; C.对于无化学反应的混合物,q=0,Hugoniot曲线通过初始状态点。 D.Rayleigh线可以用于任何气体; 多组分气体的热流量和单组分气体的有所不同,它不仅与温度梯度有关,还与各组分扩散所产生的(焓差)有关。 扩散速度等于(组分)速度与(质量平均)速度之差: 把初始状态(未燃烧的)与最终状态连在一起的Rayleigh线的斜率给出燃烧波的(速度)。上C-J点,U,给定了爆震波速度的(最大值);下C-J点,L,给定了缓燃速度的(最大值);在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通量的方向与该组分当地质量分数梯度方向(相反)。对于爆震波,未燃气体到已燃气体,压力、密度、温度都是(增加)的,爆震使已燃气体(跟着)燃烧波运动;对于缓燃波,未燃气体到已燃气体,压力、密度都是(减少)的,缓燃使已燃气体(背着)燃烧波运动。 在以初始状态特征值为中心的四个象限中,(左上限)包含了压缩波,而(右下限)包含了膨胀波。 在燃烧学中,一般使用(上C-J点爆震)来表征爆震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下C-J点的马赫数Mb=1; B. 对于强缓燃,终态的比容比下C-J点的小; C. 所有的膨胀波都是以超音速传播的; D. 在缓燃区内,(燃气相对于缓燃波的速度)的正切函数大于下C-J点的值; 导热通量的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绝对值(正)比于该梯度值,比例系数称为(导热系数。 控制体内动量的变化率等于作用在控制体的(表面力和体积力)之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工大-复合材料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精品文档 1.为什么Nicalon sic 纤维使用温度低于1100℃?怎样提高使用温度? 从热力学上讲,C-SIO 2界面在1000℃时界面气相CO 压力可能很高,相应的O 2浓度也较高。只有O 2扩散使界面上O 2浓度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反应生成CO 。但是温度较低时扩散较慢,因此C-SiO 2仍然在1000℃左右共存。 当温度升到1100℃,1200℃时,CO 的压力将会更高,此时O 2的浓度也较高,而扩散速度却加快。因而,SiC 的氧化速度加快,导致Nicalon 纤维在1100℃,1200℃时性能下降很快。 要提高Nicalon 纤维的使用温度,需降低Nicalon 纤维的游离C 和O 的含量,以防止游离C 继续与界面O 反应。 2.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何影响? 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主要是由于从制备温度冷却到室温的温度变化△T 或是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T 使得复合材料中纤维和基体CT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系统在界面强结合的情况下界面应力与△T 有着对应关系;在界面弱结合的情况下,由于滑移摩擦引起界面应力。 除了热物理不相容外,还有制备过程也能产生很大甚至更大的界面应力。如:PMC 的固化收缩,MMC 的金属凝固收缩,CMC 的凝固收缩等。 △CTE 限制界面应力将导致基体开裂,留下很多裂纹,裂纹严重时将使复合材料解体,使复合材料制备失败,或是使其性能严重下降,△CTE 不大时,弹塑性作用,不会出现裂纹。而对于CMC ,即使不会出现明显的裂纹,基体也已经出现了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会有很的影响,相反,这些微裂纹对CMC 复合材料的增韧有帮助,因为微裂纹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将会再主裂纹上形成很多与裂纹而消耗能量,从而达到增韧的目的。 3.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控制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金属基复合材料要求强结合,此时能提高强度但不会发生脆性破坏。均存在界 面化学反应趋势,温度足够高时将发生界面化学反应,一定的界面化学反应能增加界面的结合强度,对增强有利。过量的界面化学反应能增加界面的脆性倾向对增韧不利。因此,MMC 的界面化学反应是所希望的,但是应该控制适度。 具体原则有: 纤维表面涂层处理:改善润湿性,提高界面的结合强度,并防止不利的界面反应。 基体改性:改变合金的成分,使活性元素的偏聚在f/m 界面上降低界面能,提高润湿性。 控制界面层:必须考虑界面层的厚薄,以及在室温下熔体对纤维及纤维表面层的溶解侵蚀。纤维及其表面层金属熔体中均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而,溶解和侵蚀是不可避免的。 4.为什么玻璃陶瓷/Nicalon 复合材料不需要制备界面层? 氧化物玻璃基体很容易与Nicalon SiC 纤维反应:SiC+O 2=SiO 2+C 这一反应可以被利用来制备界面层。 氧化物玻璃基体与Nicalon SiC 纤维还可能发生其它氧化反应,但由于需要气相产物扩散离开界面,因为其他热力学趋向很大,但反应驱动力相对较小。因上述反应生成的SiO 2 在SiO 2基玻璃中很容易溶入玻璃基体。如果使用的玻璃基体不发生饱和分相的话,反应的结果将在界面上生成C 界面层或纤维的表面层,因而不需要预先制备界面层,这就是玻璃陶瓷的最大优点。 5.复合材料有哪三个组元组成,作用分别是什么? 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增强体,界面。 基体:是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可以将增强体粘结成整体,并赋予复合材料一 定形状。有传递外界作用力,保护增强体免受外界环境侵蚀的作用。 增强体:主要是承载,一般承受90%以上的载荷,起着增大强度,改善复合材 料性能的作用。 界面:1.传递作用:载荷施加在基体上,只有通过界面才能传递到增强体上, 发挥纤维的承载能力,所以界面是传递载荷的桥梁。 2.阻断作用:结合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保护作用:界面相可以保护增强体免受环境的腐蚀,防止基体与增强体 之间的化学反应,起到保护增强体的作用。 6. 请说明临界纤维长度的物理意义? 能够达到最大纤维应力,即极限强度σfu 的最小纤维长度,称为临界长度Lc ,临界纤维长度是载荷传递长度的最大值。 L

NOJ答案c版

计算A+B 圆及圆球等的相关计算 计算成绩 找最大数 找幸运数 计算A+B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B,c; cin>>A>>B; c=A+B; cout<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PI 3.1416 int main() { double r,h,l,s,sq,vq,vz; cin>>r>>h; l=2*PI*r; s=PI*r*r; sq=4*PI*r*r; vq=4*PI*r*r*r/3; vz=s*h; cout<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a,b,c,A,B;//定义数学成绩a,英语成绩b,c语言成绩c

cin>>a>>b>>c; A=a+b+c; B=A/3.0; cout<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B,C; cin>>A>>B>>C; if(A>B && A>C) cout<A && B>C) cout<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m,n,a,b,c,d,e,f; cin>>m; a=m%10; b=m/10%10; c=m/100%10; d=m/1000%10; e=m/10000%10; if(e==0) { if(d==0) { if(c==0){ if(b==0) { if(a==0) { n=0; } else { n=a; } } else { n=a*10+b;

《编译原理》西北工业大学版课后标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何谓源程序、目标程序、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它们之间可 能有何种关系? 1.2一个典型的编译系统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3选择一种你所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试列出此语言中的全部关键字, 并通过上机使用该语言以判明这些关键字是否为保留字。 1.4选取一种你所熟悉的语言,试对它进行分析,以找出此语言中的括号、 关键字END以及逗号有多少种不同的用途。 1.5试用你常用的一种高级语言编写一短小的程序,上机进行编译和运行, 记录下操作步骤和输出信息,如果可能,请卸出中间代码和目标代码。 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解:源程序是指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所编写的程序。目标程序是指编译程 序(或解释程序)将源程序处理加工而得的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的程 序。翻译程序是将某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程序的统称。编译程序与 解释程序均为翻译程序,但二者工作方法不同。解释程序的特点是并不先 将高级语言程序全部翻译成机器代码,而是每读入一条高级语言程序语句,就用解释程序将其翻译成一段机器指令并执行之,然后再读入下一条语句 继续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即边解释边执行,翻译所得的指令序列 并不保存。编译程序的特点是先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将 其保存到指定的空间中,在用户需要时再执行之。即先翻译、后执行。 2.解:一般说来,编译程序主要由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 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信息表管 理程序、错误检查处理程序组成。 3.解:C语言的关键字有:auto break case char const continue default do double else enum extern float for goto if int long register return short signed sizeof static struct switch typedef union unsigned void volatile while。上述关键字在C语言中均为保留 字。 4.解:C语言中括号有三种:{},[],()。其中,{}用于语句括号;[]用 于数组;()用于函数(定义与调用)及表达式运算(改变运算顺序)。 C语言中无END关键字。逗号在C语言中被视为分隔符和运算符,作为优 先级最低的运算符,运算结果为逗号表达式最右侧子表达式的值(如: (a,b,c,d)的值为d)。 5.略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习题答案教材

1—1填空题: 1.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是有关机械的基本理论问题。 2.各种机构都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的装置。 如: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 3.凡用来完成有用功的机器是工作机。 如:机床、起重机、纺织机等。 凡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是原动机。 如:电动机、蒸气机、内燃机等。 4.在机器中,零件是制造的单元,构件是运动的单元。 5.机器中的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零件装配成的刚性结构。 在机械原理课程中,我们将构件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 6.两个构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 7.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如移动副、转动副等。 点或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如凸轮副、齿轮副等。 8.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连接而构成的可相对运动的系统是运动链,若组成运动链的各构件构成首尾封闭的系统称为闭链,若未构成首尾封闭的系统称为开链。 9.在运动链中,如果将其中一个构件固定而成为机架,则该运动链便成为机构。10.平面机构是指组成机构的各个构件均在同一个平面上运动。 11.在平面机构中,平面低副提供 2 个约束,平面高副提供 1 个约束。1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称为机构的自由度。1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的数目。1—2试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机构示意图,并计算自由度(步骤:1)列出完整公式,2)

带入数据,3)写出结果)。其中: 图a) 唧筒机构――用于水井的半自动汲水机构。图中水管4直通水下,当使用者来回摆动手柄2时,活塞3将上下移动,从而汲出井水。 解:自由度计算:画出机构示意图: n= 3 p L= 4 p H= 0 p'= 0 F'= 0 F=3n-(2p l+p h-p′)-F′ = 3×3-(2×4+0-0)-0 = 1 图b) 缝纫机针杆机构原动件1绕铰链A作整周转动,使得滑块2沿滑槽滑动,同时针杆作上下移动,完成缝线动作。 解:自由度计算:画出机构示意图: n= 3 p L= 4 p H= 0 p'= 0 F'= 0 F=3n-(2p l+p h-p′)-F′ = 3×3-(2×4+0-0)-0 = 1 1—3试绘出图a)所示偏心回转油泵机构的运动简图(各部分尺寸由图中直接量观察方向 3 2 4 1 4 3 2 1

2005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 及答案

2005年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 试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8 分,共40 分) 1. 请简述二元合金结晶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热力学条件ΔG < 0 结构条件:r > r* 能量条件:A > ΔG max 成分条件 2. 同素异晶转变和再结晶转变都是以形核长大方式进行的,请问两者之间有何差别? 答:同素异晶转变是相变过程,该过程的某一热力学量的倒数出现不连续;再结晶转变只是晶粒的重新形成,不是相变过程。 3. 两位错发生交割时产生的扭折和割阶有何区别? 答:位错的交割属于位错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其结果是在对方位错线上产生一个大小和方向等于其柏氏矢量的弯折,此弯折即被称为扭折或割阶。扭折是指交割后产生的弯折在原滑移面上,对位错的运动不产生影响,容易消失;割阶是不在原滑移面上的弯折,对位错的滑移有影响。 4. 请简述扩散的微观机制有哪些?影响扩散的因素又有哪些? 答:置换机制:包括空位机制和直接换位与环形换位机制,其中空位机制是主要机制,直接换位与环形换位机制需要的激活能很高,只有在高温时才能出现。 间隙机制:包括间隙机制和填隙机制,其中间隙机制是主要机制。 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温度约高,扩散速度约快);晶体结构与类型(包括致密度、固溶度、各向异性等);晶体缺陷;化学成分(包括浓度、第三组元等) 5. 请简述回复的机制及其驱动力。

答:低温机制:空位的消失 中温机制:对应位错的滑移(重排、消失) 高温机制:对应多边化(位错的滑移+攀移) 驱动力:冷变形过程中的存储能(主要是点阵畸变能) 二、计算、作图题:(共60 分,每小题12 分) 1. 在面心立方晶体中,分别画出、和、,指出哪些是滑移面、滑移方向,并就图中情况分析它们能否构成滑移系?若外力方向为[001] ,请问哪些滑移系可以开动? 2. 请判定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若能够进行,请在晶胞图上做出矢量图。 ( 1 ) 几何条件: ,满足几何条件 能量条件: 满足能量条件,反应可以进行。

西工大燃烧学各章总结+重点问答题

前沿: 燃烧强烈放热和发光的快速氧化反应过程。 按化学反应传播分类:强烈热分解、缓燃、爆震。 燃烧现象是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同时发生又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 第一章:燃烧热力学 化学恰当反应:所有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都按化学反应方程规定的比例完全燃烧的反应。特点:反应物完全消耗,燃烧强度最高。 空气-燃料化学恰当比(空—燃比):化学恰当反应时消耗的空气—燃料质量比。 当量比:实际燃油量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与实际空气量之比或实际燃油量与理论燃油量之比。余气系数:实际空气量所需的理论燃油量与实际燃油量之比或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热效应:温度不变,对外界只做容积功,所交换的热量。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统称为反应热。 反应焓:等温、等压条件下,反应物形成生成物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热效应) 热效应:能够表征物质的属性而且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则称为热效应。绝对焓:某一参考温度下该组分的生成焓和从某一参考温度开始的显焓变化之和。 标准反应热: 标准状态下的反应热。 燃烧焓:当1 mol的燃料与化学当量的空气混合物以一定的标准参考状态(比如1atm,25℃)进入稳定流动的反应器,且生成物(假定为CO2,H2O,N2)也以同样的标准参考状态离开该反应器,此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 燃料的发热量: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对气体燃料而言)的燃料(在标准状态下)与空气完全燃烧时所能释放出的最大热量。是衡量燃料作为能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燃料热值:1kg燃料在标准状态下与空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值。高热值HHV(凝聚相),低热值LHV(汽态)。 绝热燃烧(火焰)温度(Tad):当燃料和空气的初始状态,即燃料/空气比及温度一定时,绝热过程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分类:等容燃烧和等压燃烧。 热离解:燃烧产物的分子在高温下吸收热量而裂变为简单分子或原子的现象。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在标准状态(压力)下,由稳定单质(包括纯的理想气体,纯的固体或液体)生成1mol化合物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单位:kJ/mol。 第二章:一维燃烧波 燃烧波:传播到预混可燃气体混合物中去的化学反应波,是一种由波驱动的化学反应。 分类:缓燃波,爆震波。因素:与反应物的成分等因素以及管道点火端是开口的还是闭口的有关。 正常燃烧波:通过传热、传质发生的。压力下降,比体积升高。 爆震波:通过激波压缩,使混合气温度不断升高。压力升高,比体积下降。 ZND模型:假定爆震波由一个以爆震波速度运动的激波和跟在后面的厚度比激波厚得多的化学反应区组成。反应区与激波同速。 结论:只有强爆震、C-J爆震、弱缓燃和C-J缓燃是可能的,这就是Chapman-Jouguet假说。 C-J爆震波和强爆震波波前是超音速,强爆震波波后是亚音速。 弱缓燃波和C-J缓燃波波前是亚音速,弱缓燃波波后也是亚音速。 激波压缩和释热不耦合的原因是:控制这些现象的时间尺度明显不同。对爆震波而言,化学反应之前,激波压缩提高了可燃混合物的温度和压力。 Rayleigh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结合。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压力和比体积的性质关系。Hugoniot能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