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小儿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5年5月-2016年12月诊治的脑瘫高危儿4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干预,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0.83%;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为每个月(6.0±1.0)d,对照组为每个月(14.0±1.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康复效率,缩短治疗天数,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Method:48 cases of cerebral palsy selected in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cente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December 2016,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24 cases of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ear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pared effect two groups.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67%,the control group was 70.83%,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ys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0±1.0)days per month,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14.0±1.5)day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iciency,shorten the number of days of treatment,an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Early intervention;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Clinical analysis
小兒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儿童时期中常见的一种身体残疾。

近年来,由于围产保健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危儿存活率不断提高,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有增无减,而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后遗症就是脑瘫[2]。

脑性瘫痪的发病与母亲妊娠、分娩过程及生后疾病等多个环节的高危因素有关。

这些高危因素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脑发育异常,临床可表现出运动障碍,其严重程度与脑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3]。

对于CP,仍然没有治愈的方法,这意味着出现这种疾病的婴儿将需要一生查访、干预和配备。

有关脑瘫的治疗,普遍认为脑瘫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起步越早,效果越好。

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是由奥地利神经发育学家Prechtl首先提出的,一种观察胎儿至4~5个月龄婴儿自发运动以预测其神经发育结局的评估方法[4]。

GMs评估的基本方法是拍摄一段适龄婴儿的运动录像,再由具有资
质的评估人员对录像进行评估得出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观察性的早期神经发育检查工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公认[5]。

运用GMs评估在早期就可能在早期识别出特异性的神经学症候,并对于“后期是否发展为脑瘫”具有相当高的预测价值[6]。

经临床研究发现,对小儿脑瘫高危儿及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并给予合理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笔者所在医院为研究早期干预治疗对于小儿脑瘫高危儿的临床疗效,选取了48例研究对象进行了临床试验观察,现将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筆者所在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5年5月-2016年12月诊治的脑瘫高危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存在脑损伤和神经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2)神经系统检查异常:如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3)发育量表评测结果为边缘或落后;(4)全身运动(GMs)评估为痉挛同步性或不安运动缺乏;(5)除外未按时随访及首次随访时年龄>6个月;(6)除外非静止性疾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小儿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1~6个月,平均(3.5±1.4)个月,其中痉挛同步8例,肌张力高的不安运动缺乏14例、肌张力低的不安运动缺乏10例。

对照组小儿患者男13例,女11例,年龄1~6个月,平均(3.2±1.5)个月,其中肌张力高的不安运动缺乏15例、肌张力低的不安运动缺乏9例。

两组性别、年龄及患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家庭指导,由康复治疗师将一些简单手法教给家长,回家后家长自行练习,并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普及与康复相关的常规知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治疗方法具体包括:四肢推拿、吞咽训练、拇指按摩、婴儿抚触、婴儿被动操、婴儿被单操、视听刺激、粗大运动、精细运动、感觉统合功能训练、认知语言和社交感觉统合、理疗(经颅磁电刺激疗法)等。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6个月龄经过Peabody评估,粗大、精细运动评分90~110分;有效:经过Peabody评估,粗大、精细运动评分80~89分;无效:经过Peabody 评估,粗大、精细运动评分80以下。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相关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进行智力及肢体功能测试,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0.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治疗天数比较
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为每个月(6.0±1.0)d,对照组为每个月(14.0±1.5)d,两组患儿在治疗天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身运动(GMs)评估为“痉挛-同步性”GMs(cramped-synchronised GMs,CS)是指早产阶段即出现该异常模式。

其表现为失去正常的流畅性,运动僵硬,所有肢体和躯干肌肉几乎同时收缩和放松。

若该模式在数周内表现一致,其预测对于发展为痉挛型脑瘫价值较高[7]。

“不安运动缺乏”(absence of fidget movements)是指若在足月后9~20周没有观察到不安运动,则称为不安运动缺乏[8]。

不安运动缺乏对于婴儿后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尤其是脑瘫(痉挛型和运动障碍型)预测价值较高[9]。

全身运动(GMs)评估为痉挛同步性或不安运动缺乏预测痉挛型脑瘫具有一定的价值[10]。

3.1 早期干预的有效性
对高危儿的运动、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0.83%。

说明本研究实施的早期干预方法可极大改善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降低功能受限的发生,进而改善孩子早期的生存质量。

3.2 影响效果的可能因素
有相关研究表明,影响脑瘫患儿早期康复的前三个主要因素就是知识的缺乏、性别和经济状况[11]。

知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家属的知识缺乏,家属缺少对脑瘫相关知识的正确掌握,从而产生各种不良心态,会直接影响脑瘫患儿的早期治疗和康复;性别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很多家属因为患儿是女性而放弃治疗,耽误了最佳康复时机;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经济状况,因为脑瘫患儿治疗费用高、康复时间长,导致很多家属会选择放弃治疗[12]。

所以说,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疏解家属的不良情绪,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几率。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83%,说明对患儿实施上述早期干预治疗,有助于促进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的改善,提高脑瘫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付仙,王向辉.78例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13(3):40-41.
[2] Odding E,Roebroeck M E,Stam H J.The epidemiology of cerebral palsy:Incidence,impairments and risk factors[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06(28):183-191.
[3]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二部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22):5-12.
[4] Einspieler C,Prechtl H F.Prechtl’s assessment of general movements:a diagnostic tool for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young nervous system[J].Ment Retard Dev Disabil Res Rev,2005,11(1):61-67.
[5]覃洪金,黄任秀,罗雪梅,等.脑瘫高危患儿饮食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42-946.
[6]马德军.为脑瘫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0):221-222.
[7]蒋英,胡贵珍,申洁琼.医院家庭结合模式运用蕾波训练法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9):1050-1053.
[8]周满相,黄任秀,张靖,等.交叉模式训练在脑瘫高危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12,25(5):692-694.
[9]张海燕.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0(20):135-136.
[10]栗利芳.脑瘫高危儿早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1):36,38.
[11]夏剑萍,汪立平.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问题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5):135-136.
[12]李华丽,鲁玉霞,张会娟.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267-2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