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软实力调查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研究报告

何为”软实力”?有资料介绍,参照国外的能力分类,软实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等35种基本能力,涵盖了一个国家所有能做的1000多个职业。目前,用人单位不只是看重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他们“软实力”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3972个企事业单位中,73.8%的企业在对员工职业技能评估中,把包括交流、有效写作等能力在内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同等对待;而8万多名已就业的被调查大学生中,大约每3名毕业生中就有1人因工作能力缺乏而失去工作。

应该说,就业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硬实力是参和就业竞争的基础,软实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是就业竞争的外在表现力。学问相同的人在求职择业时的表现不同,往往是他们的竞争力的差异所致。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建设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努力发展就业竞争的软实力。事实上,就业竞争软实力体现出来的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大学生的顺利求职、成功就业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大学生应把就业准备重点放在软实力的储备上。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使用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来回答才更具有说服力。经过我们向20多家用人单位调查,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此外,有73. 9%的企业认为,应该加强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比如诚实守信、遵守合同规定,保守商业秘密,都是大学生应有的职业道德。

根据对大学生、教师、企业三方面的调查访谈,我们发现,目前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企业所需求的就业“软实力”普遍在价值观上过分崇尚自我,整体协作观念差,欠缺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使用人单位在对应

届毕业生的录取聘用问题上慎之又慎。对于大学生来说,学好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要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转化为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软实力”来铺路搭桥。当前,亟须着力提升求职大学生的“软实力”,以使他们的自身条件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相适应,这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责任感、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等“软实力”的培养方面,社会大环境、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培养、个人的努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侧重于从高校实施教育角度论述对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应该说,高校为学生提供“软实力”提升了平台,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从宏观层面营造陶冶、感化作用的校园整体环境,重视学校自身组织文化的建设,它将对提升学生“软实力”起着无形的熏陶、影响、教化作用。二是从微观层面采取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措施提升学生“软实力”。

大学生是成熟的个体,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辨力,对其所处的组织具备一定的感悟力,从学生入校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学校组织文化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诚信、敬业、进取、公平公正、团结奋进等从行为、制度、态度价值观上体现,并构成巨大的磁场,引领着学生“软实力”的构建。因此,构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校组织文化、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是提升学生“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另外,学校管理者、教师是和大学生零距离接触的一线人员,也是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线阵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言谈举止、工作态度、价值取向、品德素质等对学生的示范性、权威性和教导性,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提升专科生的“软实力”,首先要提升为人师者的“软实力”,发挥身先士卒的引领作用。教师做表率、当楷模,这是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必要,是提升学生“软实力”的必要。因此,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既有“硬实力”、又具备极强的“软实力”的师

资队伍。

从微观的层面来看,大学生在校期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测试、考核措施,为他们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提供了有力保障,相比而言,“软实力”的提升尚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软肋。高校需要转变观念,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式锻造学生“软实力”,搭建高效的平台。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目前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各方面融入、渗透“软实力”教育,结合“两课”教学,明确提出“软实力”是构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多管齐下,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要特别关注文化心理素质、人格力、道德水平、团队协调能力、创新精神、人际沟通能力、诚信、敬业精神等人文目标的实现,做到在任何一个教育教学环节都渗透“软实力”的培养。营造重视“软实力”的浓厚氛围,形成“软实力”培养的教育大环境。

2.组织有针对性的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能力

如按“软实力”内涵分不同的专题,开展辩论、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或是组织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维护交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等。经验证明,在社团、学生会担任过干部的同学在软实力的各方面往往表现得更好一些。社团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责任感、诚信力、主动性、亲和力和进取心,而这些都是今后学生们在工作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素质能力。

3.捕捉教育契机,适时渗透熏陶

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远远超出直接、抽象的说教。学校召开各种针对性强的讲座、有目的地播放一些影视作品,树立榜样,引领学生。

4.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以实践为载体提升“软实力”

学校是培养人的,企业是用人的,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用人单位的需求导向。企业岗位都有相应的胜任力模型,其中就包含岗位的“软实力”要求。因此,鼓励大学生参加实践,进行校内外实践及各种兼职活动,是提升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在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