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借此机会,我对这
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下面是我的一些观察和体会:
一、教材选择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部编版语文教材作为教学材料。

这套教材内
容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选材生动
有趣,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讲解
和板书,我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

这样不仅能够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评价方式
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我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除了平时
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评定,我还进行了小测验和口头表达评价。

这样
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

四、问题与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的研究兴趣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

其次,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最后,时间管理上有时不够合理,需要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

综上所述,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成效,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会进一步改进我的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在下个学期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总13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语文(汇总1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语文(汇总1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语文(汇总15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语文第1篇优点之处:1.以描述带入情境的,因为面对着是二年级的学生,我就以一个生动的引入课文,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

2.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在这里我顺便联想了新旧词语,让小学生注意字的写法。

还有实现了我的目的,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不足之处:没有很好的整合评价1.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赶。

我要学生找出描写季节转变的句子,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很自然地让学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

并且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对比特点。

不过,这里后来我觉得可以合并为一次阅读好了,这样第一次阅读,就达到了整体感知,清扫字词,理清脉络。

显得简洁点。

整改措施:在第二次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对比阅读,通过喜鹊和寒号鸟的对比,明白了勤劳的重要性,不能学习寒号鸟得过且过的行为。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语文第2篇优点之处:1.以描述带入情境的,因为面对着是二年级的学生,我就以一个生动的引入课文,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

2.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在这里我顺便联想了新旧词语,让小学生注意字的写法。

还有实现了我的目的,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不足之处:没有很好的整合评价1.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赶。

我要学生找出描写季节转变的句子,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很自然地让学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

并且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对比特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1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1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1篇),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优点之处:1、读中感悟字的意思,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2、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出示图片、展开想象、联系表达、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量词的表达效果。

不足之处:本节课,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能用数字加偏旁的方法,方式单一,识字兴趣不是太高。

这说明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还需努力。

另外,我还应该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

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把识字方法真正的应用到学习中去。

2、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对孩子进行拓展练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我是什么》是一篇极其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小短文。

课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亲昵的语气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人类关系的描写,富有趣味性。

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生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课上,我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走”到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样的感受。

这样设计激发了孩子们探求的欲望,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文情景,投入学习的状态,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9篇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9篇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9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很多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地方,像是编写各类报告、总结、会议纪要甚至邮件等。

文章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写文档,能帮助你不断地理清思路,好的文档,也能更高效地沟通。

写好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甚至升职加薪都有可能。

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工作量以及心血所完成的工作,最终会体现为这样一份书面文档,包括领导在内的其它人能看到的可能也就只是这份文档而已,因此,它的质量,不仅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对于此项工作的看法,往往也会影响着别人对于文档作者的评价,因为透过这些文字,不仅能体现出作者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认识、思考和创造,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乃至工作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走捷径,那就是参考和借鉴别人写的文档,学以致用,转化成我们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9篇,希望能够帮到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

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全册)

部编版⼆年级上册语⽂教案及反思(全册)部编版⼆年级语⽂上册教案第⼀单元1.《⼩蝌蚪找妈妈》教学⽬标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这9个⽣字,能读准字⾳,认清字形,理解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的意思。

3.理解课⽂中描写青蛙样⼦的句⼦,及句⼦中的动词如“披”“露”“⿎”。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法(⼀)重点:1.学会⽣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图⽂结合,理解课⽂内容。

(⼆)难点:1.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法。

3.理解⼩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情及⾝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段,掌握⾃学三、四段的⽅法。

(三)疑点:了解⼩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的句⼦,使学⽣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做深⼊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理解⼩蝌蚪找妈妈的⼼情⼗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课时安排:3课时。

第⼀课时⼀、导⼊课题,解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挂图出⽰,认识⼩蝌蚪),⼩蝌蚪是怎样长⼤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看图,了解图意:1.出⽰挂图,学⽣从左⾄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件什么事?2.利⽤挂图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看第⼀幅图着重观察⼩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幅图说说⼩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体有什么变化?⽤观察第⼆幅图的⽅法⾃⼰观察三、四幅图,⾃由说说图意,适当进⾏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结合图画,初读课⽂,⼤致了解课⽂内容:1.借助拼⾳认识⽣字,标出⾃然段,在⽂中画出⽣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

2.在认识⽣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读课⽂,要读通每⼀句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反思(整册反思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反思(整册反思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反思(整册反思全)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抓住了两条主线,思路清晰。

文章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另一条是小蝌蚪身体的变化,最终变成了青蛙。

教学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让学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2.《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

同时,我抓住了课文中的动词,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还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了教学效果。

同时,我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使他们学会了如何描述水的不同形态。

通过课文研究,学生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让他们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

但是,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研究之中,需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古诗二首》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通过介绍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2、注重古诗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描绘。

我通过解读每个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美妙之处。

3、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通过这些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古诗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寒号鸟》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描述情境的方式来引入课文,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

由于学生是二年级的,我特别强调了“号”这个多音词,并让学生自学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经典的科普童话,对于课文的主要情节,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基本上能够读懂。

那么,这样一篇课文,其语文教学的价值何在?如何通过文本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这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深入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特点的基础上,教师没有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情节的分析上,而是确定了“以读代讲,以读促练”的方法,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分角色朗读、练习讲故事上。

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水平逐步提升,从读正确、读流利到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再到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得到了训练,实现了从材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这种转变,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

课文2《我是什么》从课堂中学习表现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文中语句的生动形象,用词的准确。

这样的教学策略,才是让学生真正学习语文,才不会“荒了自家的园子”。

如对第2自然段中“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又叫我“雪””这一片段的教学,我并没有着力于介绍水究竟是如何变成。

雨、冰雹、雪。

的,而是引导学生关注“落、打、飘”这3个动词,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体会这个动词表达上的准确,并适时进行拓展迁移的训练,让学生也进行说话练习。

课文3《植物妈妈有办法》反观本课的教学,有两点成功之处。

一是落实了“读”这一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纵观教学过程,从初读时的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到精读时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朗读指导,再到回归整体时的趣味朗读,教师一步一个台阶,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趣。

虽然是读,但是不同的环节要求各不相同,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较好地落实了“读背”这一教学目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汇编(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汇编(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汇编(全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系列过程。

文章是按“找”和“变”两条线索展开情节的,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我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观察到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这一环节的。

一、抓明线从课题入手,首先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一动画画面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题目中哪个词是重点词,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是怎样找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录音范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二、引暗线通过上面的研究,学生知道了小蝌蚪是根据鲤鱼、乌龟的指点找到妈妈的,我接着提问: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妈妈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他为什么说:“你已经长成青蛙了”引导学生回头去找每一小节的首句,再将学生的回答通过多媒体逐次演示在屏幕上,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同时,身体外形怎样变化的,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这一暗线的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我是什么》教学深思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的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科普文章,但它的描写形式很有童趣。

是一篇既有知识的掌握,又有美的感受的一篇好文章。

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理解又要抓住朗读训练,让学生了解神奇的自然现象,同时又能有感受到自然的美。

在教学完这一课后我的感受很多,我自己通过上这一次研讨课有所提高,也把自己的不足展现了出来,当中也有许多的困惑,我就简单地说一说。

一、优点:(一)激趣导入:文中富有趣味地展示了水的各种不同状态,让小朋友们去猜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所以我在教学中也抓住了这一点。

我由“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雪孩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的可爱的雪孩子,最后为了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弃了自己的童话故事。

一、教学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觉得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是比较有效果的。

如,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句话“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读这句话,有的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反映出雪的信息。

接着出示第一幅插图,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小白兔,分别用“咦”“哦!”“啊!”续说句子,学生如临其境般地面带一种或疑惑或兴奋或顿悟或咏叹的表情和语气,使语言的感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尽情地描述中也使雪后的场景更加开阔,更有感染力。

又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三段时,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如果你拥有了这样一个小伙伴,你喜欢吗,你高兴吗,顺势引导学生欢欢喜喜地、高高兴兴地读这一段,感觉学生读得也比较有气氛。

二、成功之处:1、学习默读的方法,掌握朗读技巧。

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习《雪孩子》一课,让学生学会一种读书的方式。

课堂上先让学生出声朗读课文,然后告诉学生默读的方法: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让学生比较这两种读书方式的不同之处,并告诉学生默读的好处。

接下来训练学生进行默读。

先让学生通过默读,理解每一段的意思,了解构段形式,初步理解文章大体内容,再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进行再次默读,提高默读的效率。

2、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朗读感悟。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

首先,引导孩子想象,读出雪景之美。

如何读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导孩子想象雪后的景象,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体验在读书时感情自然会流露出来。

其次,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朗读。

在学习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部分问孩子“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时心情怎样?”孩子能够回答出“着急”,并能够抓住文中关键词“喊”“奔”,接着引导孩子“你还从哪里看出雪孩子着急?”学生会抓住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动作“冲进、冒着、抱、跑”中体会孩子不顾自己、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名师推荐)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含识字

(名师推荐)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含识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课后反思(含识字)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当孩子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

怎样有效地利用第一课时孩子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

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在孩子说了很多关于小蝌蚪的信息后,抓住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

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这样先说后读,把孩子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到书面语言,积累了表达能力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

老师的言语在课堂上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

在朗读了第一段课文后,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它们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

我们一起跟着它们去找好吗?”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开始了“寻找小蝌蚪妈妈”的历程——朗读。

读着读着,他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小蝌蚪们原来是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到那边去找吧!’可为什么小蝌蚪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乌龟的嘴巴并不宽啊!”……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沉浸在课文里,思维活跃,作为一个探究者的角色在积极的学习了。

这也让我非常佩服孩子们的眼力,这是一群多么爱动脑筋又可爱的孩子啊。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答案,而是顺水推“舟”,让孩子继续读课文,然后让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不能解决的再一起讨论。

结果孩子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时,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妈妈;而当小蝌蚪看见乌龟,是因为他们太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3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3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3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3篇)》,快快拿去用吧!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1《云房子》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

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是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的极佳范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来实现。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去读,去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从读、说、想和画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云房子。

1、读云房子。

(1)创设童话情境,诱发读书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谁来做做这只可爱的小鸟?”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小鸟,体会小鸟的心情,去朗读小鸟的语言、动作。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小手如林,都想起来读一读,在多媒体画面和教师语音情境创设下,孩子们仿佛都成了一只只活泼、快乐的小鸟,朗读特别到位,整堂课都充满了童心童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学习。

(2)注重个体体验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再让他们读一读,然后以“谁愿意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云房子?”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读后,还要他们说说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并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说和想象云房子在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云房子的美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天空中的小鸟,你会造一座什么样的云房子?通过“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完整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完整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完整版)《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优点:1.遵循部编教材的识字要点,多元识字,使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结构”的方法识记生字。

2.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a.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

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

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b.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1)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

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

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c.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

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

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不足之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

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得不及时、不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内容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教学效果: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

我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仔细听。

a.老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

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2)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

我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套)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内容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教学效果: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

我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仔细听。

a.老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

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2)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

我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侧重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适时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

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

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

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成功之处:1.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蚪是那么的着急。

”“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

”……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通用4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通用4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通用4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篇1一、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

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

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

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

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二、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

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

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

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

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

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

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

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

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

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

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三、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

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

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

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完整)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经典的科普童话,对于课文的主要情节,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基本上能够读懂。

那么,这样一篇课文,其语文教学的价值何在?如何通过文本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这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深入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特点的基础上,教师没有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情节的分析上,而是确定了“以读代讲,以读促练”的方法,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分角色朗读、练习讲故事上。

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水平逐步提升,从读正确、读流利到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再到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得到了训练,实现了从材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这种转变,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

课文2《我是什么》从课堂中学习表现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文中语句的生动形象,用词的准确。

这样的教学策略,才是让学生真正学习语文,才不会“荒了自家的园子”。

如对第2自然段中“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又叫我“雪””这一片段的教学,我并没有着力于介绍水究竟是如何变成。

雨、冰雹、雪。

的,而是引导学生关注“落、打、飘”这3个动词,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体会这个动词表达上的准确,并适时进行拓展迁移的训练,让学生也进行说话练习。

课文3《植物妈妈有办法》反观本课的教学,有两点成功之处。

一是落实了“读”这一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纵观教学过程,从初读时的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到精读时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朗读指导,再到回归整体时的趣味朗读,教师一步一个台阶,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趣。

虽然是读,但是不同的环节要求各不相同,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较好地落实了“读背”这一教学目标。

二是突破了“说”这一教学难点,在学生已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创设介绍的情境,鼓励学生扮演植物妈妈,用第一人称的语气来介绍,这种角色的转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真正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从课堂教学酌情况来看,情境的创设贴近儿童的心理,成功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每一位孩子都跃跃欲试,想一展身手,真正把口语交际的“要我说”转变为材“我要说”。

说的愿望有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我会说”,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说,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亲自解说,即“授之以鱼”,还和孩子们一起总结了说的方法,即”授之以渔”,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

从整节课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乐说、会说、文明说,无论是说的能力,还是听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与提高。

语文园地一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创设了多种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识字加油站”中创设带小朋友们去野外考察大自然的情境。

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习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因此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积极的情绪乐于学习。

在教学中还成功突破了“字词句运用”中体会不同动词的意思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进行空洞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朗读,思考,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出示图片给予学生直观体会,同伴合作进行表演,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真正体会到了不同动词的表达效果,感受到了用词的准确性,语感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识字1《场景歌》教学本课,最大的难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量词的使用和表达效果。

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进行空洞的理论的解释,而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时时刻刻将量词的使用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带领学生去朗读、比较,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解惑的欲望。

如教学“一艘军舰”和“一条帆船”,同样是表示船为什么使用的词语不同呢?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后得出结论。

“艘”一般用来表示体型较大的船只,而“条”则表示小船。

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更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策略随处可见。

此外,在课后的巩固训练中,教师巧妙地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再次体会量词的使用,将学生的思维推向纵深处,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识字2《树之歌》本课教学,教师紧紧扣住文体特点,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以读代讲,将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并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从初读时的读正确读通顺,到精读时的读出节奏和韵味,再到回归整体时的读出趣味,熟读背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琅琅的书声时时回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充分的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文本特点,创设多种朗读情境,让学生乐读、会读,读出情趣,读出味道,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此外,在本课的识字写字指导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课生字以木字旁居多的特点,鼓励学生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进行归类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量,又提升了识字的能力。

如果能够放手让学生开展以“寻找有趣的形声字”的主题活动,无疑会更好地激发出学生探究更多关于中国汉字无限奥妙的乐趣。

识字3《拍手歌》儿童具有“泛灵论”的特性,在孩子们的眼中,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动物然更是如此。

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去参加动物森林联欢会这一情境,并始终围绕这一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其中,最终一起唱着欢快的《拍手歌》前往。

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真正把自己当做是动物的好朋友,带着认真准备节目的积极情感去学习,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此外,在本课的生字学习中,教师通过出示汉字古今变化演变图,带领学生体会汉字的演变过程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汉字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探究兴趣,在拓展识字环节更是主动思考交流,说出了许多带“隹”字和“鸟”字的汉字。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认识汉字,更让学生体会到汉字学习的乐趣,渗透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识字4《田家四季歌》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家四季的主要农事活动和生活场景,从中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作单纯的讲解,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紧扣文本内容,反复朗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恰当出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资料,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了农民的苦与乐。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效地发挥了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

的确如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并教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他们一定会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成为爱学会学的子。

语文园地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是本次语文园地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示范指导和细致的讲解,并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做,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并学习这种方法。

虽然现在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代表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和示范作用。

在学习部首查字法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细致讲解和亲自示范,学生才能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掌握这种方法,并在自己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大量事实表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体,而不是放任自流,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缺少学习的方法,自我控制和约束力较差,教师就更要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了。

课文4《曹冲称象》本文是一个故事类文本,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能从这个故事类文本中学到什么呢?是记住这个故事,认识曹冲这个孩子,还是学习曹冲称象方法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或者是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提升朗读和表达能力?毫无疑问,我们所进行的是语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语文能力。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把重点定位在指导学兰朗读、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表达和讲故事训练上。

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对于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曹冲的机智聪明教师并没有过多讲解,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读交流中理解体会。

而对于朗读指导、重点词语的品析比较、有条理地说话这些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则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训练,真正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课文5《玲玲的画》课文中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以玲玲的画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然后从玲玲画画这件事进行思考爸爸是怎样帮助玲玲把画弄脏这件事变成好事的?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联想,体会爸爸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而让学生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但遗憾的是,教师更多地关注教,缺少对学生需求的关注,这种教学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有些被动。

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教学,让学生更乐于学。

课文6《一封信》此篇课文,对于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相当的难度。

首先,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其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其次,文本的情节跳转较快,从露西将第一封信“揉成一团”到重新写第二封信,缺少合理的铺垫与过渡,让读者感觉生硬牵强。

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露西在回答妈妈的问题时会说。

我写得不好。

,而且。

把纸揉成一团。

?妈妈为什么连露西写的信都没有看,就说“我们一起重新写吧”?虽然这是作者的故意留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体会,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会这样的心理留白难度实在太大,而且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意义也不大。

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之后,教师还是紧扣语文教学的规律,将教学的语文训练点放在理清露西第二封信所写的内容上,通过问题提示、交流汇报、重点指导、梳理总结,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变换人物说话的能力,以期发挥本课的语文教学价值。

课文7《妈妈睡了》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充满感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文本。

教学这样的文本,教师往往容易走情感路线,过度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将语文课上成品德教育课,从而架空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生学习之后,情感是被激发了,知道要爱家人了,可是语文能力的训练落空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没有了,正所谓“肥了别人的田地,荒了自家的园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