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评价制度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总则 (2)
2 综合说明 (3)
3 过程评价 (4)
4 经济评价 (9)
5 影响评价 (11)
6 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 (14)
7 结论 (15)
1 总则
1.1 项目后评价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经过1~2年的使用后,对项目决策。

实施过程和使用运行各阶段工作及其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全面系统地对比分析、总结并进行综合评价。

其目的是通过工程项目的后评价,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高项目决策、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水平,为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效益,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为明确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的原则、方法、基本内容和深度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1.0.1 国家计委在有关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法规中明确项目后评价是基本建设程序之一,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应该进行工程项目的后评价,以便对本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其它新建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条是根据国家计委的有关规定,结合工程特点,参考国内部分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实践和相关规程规范提的。

1.0.2 本规程是用于编制后评价阶段的技术文件,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同时适用于其他规模较小工程项目及改扩建项目。

编制者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报告编制内容有所侧重和取舍。

对于中小型工程项目可参照使用并加以简化,对特殊的项目,可由编制单位与项目业主商议,提出补充要求,增加工作内容或深度。

1.0.3 后评价报告是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在各阶段的正式文件基础上,并通过对项目运行期进行详细的调查而编制的,应重视基本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本条强调收集和调
查可靠资料的重要性,因为它是评价的基础,同时还要运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规程、规范,衡量和检验项目决策、建设、运行管理各阶段的经验与教训,分析其原因,判断项目目标的持续性。

1.0.4 说明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主要内容。

过程评价是从项目全过程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价,包括前期工作评价、实施评价、生产准备及运行情况评价、管理配套服务设施情况评价四个部分。

经济评价是建设项目后评价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以经济和财务指标来反映项目的经济建成情况。

1.0.5 项目后评价报告的主报告应按本规程的要求进行编制,即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其余章节依次编排。

对于评价报告篇幅较长的可将综合说明单独成册。

附件的内容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但应有项目综合特性表。

1.0.6 提出了对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单位及报告编制人员资质的要求、对业主的要求。

1.0.7 本条说明后评价报告编制后的审批和反馈过程。

后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有条件的应与项目投资决策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和各阶段参与该工程项目的各单位沟通协调。

2 综合说明
2.1 项目后评价工作简述
2.1.1 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委托单位一般是建设项目的业主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承担单位指承担后评价工作的单位,协作单位指在后评价工作过程中协助工作的有关单位。

2.1.2 项目后评价的基准时点一般指进行项目后评价的那一年的年初,如有特殊情况也可做调整。

2.1.3 简述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时间、方式等。

2.2 项目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的概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变化和资金使用情况。

前期工作各阶段工作情况指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各阶段工作的时间,业主单位、编制单位及成果情况,近些年建成的工程还有预可研和招标设计等。

2.3 后评价主要结论和建议
简要介绍报告中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建议。

3 过程评价
3.1 前期工作情况评价
3.1.1 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和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优势和方向,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是从流域或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现有工程状况等情况出发,这是工程立项的基本依据。

通过评价检验工程是否
符合基本建设程序,有无盲目上项目、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现象的发生。

3.1.2 对规划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等工作的评价,首先要对各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各阶段相应的工作深度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对于各阶段工程方案、建设条件以及与工程有关的主要参数、指标和其它主要内容进行简述,对有重大变化的主要参数、指标和主要内容要有所侧重的交代。

这是评价前期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对各阶段的工作情况分别予以说明,并进行对比分析。

可考虑以下内容:
1 根据评审的规划工作大纲,评估编制的规划报告是否满足工作大纲要求,规划成果是否由相应的部门组织审查、评估和批复,以及存在的问题;简述审查、评估和批复意见。

2 根据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工程建设条件、工程规模、
任务和作用,评价工程立项决策的理由是否充分;对建设条件和必要的勘测工作深度是否满足要求,对选定的工程建设地点和建设时间是否合适。

对工程主要技术指标与规划阶段进行比较,评价工程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 重点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工作内容的深度。

对项目建议书审查或评估意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进行复核和修改,对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是否进行优化比选,对可行性研究
阶段与项目建议阶段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比较结果和推荐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价。

4 初步设计阶段是否进一步到现场调查、补充勘察工作和试验研究工作,并对取得的基本资料可靠性进行分析。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和评价意见是否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论证。

对工程布置、工程结构、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是否进行优化比选,对新工艺新材料采用的可靠性、经济性进行比选,并对比选结果进行评价。

3.1.3 本条是根据对前期工作各阶段基本情况掌握的基础上,依据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对前期工作程序、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勘察设计成果质量和深度进行全面评价。

前期各阶段工作衔接情况,是否具备项目实施条件,是否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察设计任务。

评价有无与资质不符和承担高等级的勘察设计任务,如有此现象应在后评价报告中如实反映。

前期工作各阶段勘察设计产品的质量可从勘察设计产品的内容深度、工程总体方案论证、勘察设计依据的可靠性、基本资料的完整准确性和勘测设计文件审批手续是否健全以及归档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 勘察设计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勘察设计规程规范以及有关合同规定,是否达到相应阶段规定的内容、深度和要求;
2 工程总体方案论证是否充分、布置是否合理、有利于节约土地和投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及方便施工等;
3 勘察设计依据是否充分可靠,基本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勘测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等手续是否健全等;
4 各阶段勘测设计完成后,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档案资料整理,并及时归档。

其中:规划阶段重点评价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立项依据,项目建议书阶段重点评价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评价工程总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初步设计阶段重点评价工程建筑物的优化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科研成果的采用及工程项目经济可行性。

最后综合评价各阶段的总体情况,评价的结论要简明扼要。

3.2 建设项目实施评价
3.2.1 建设项目实施的准备
建设项目实施准备阶段的评价重点是项目法人的组建和应开展的各项工作。

在项目法人的工作内容中,筹资、招标、合同、施工准备是重点。

3.2.2 施工控制与管理
本条重点是评价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工期、质量、建设资金使用等,并进行分析比较。

对于多种资金来源的工程,要分别评价不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对重大设计变更应分析其原因并评价其影响程度。

3.2.3 竣工验收
本条重点是评价工程验收程序、验收条件、验收时的质量评定报告,最终得出竣工验收主要结论意见等。

对于大型工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先期进行的单项工程验收材料作为附件。

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竣工验收的资料,如竣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单位工程质量评
定报告等,进行系统地分析整理,提出评价意见。

可从工程建设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完成,已完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等方面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各单位工程都能正常运行,历次验收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归档资料是否符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工程建设和管理征地及移民等问题是否已处理完毕和是否有遗留问题,竣工决算是否已完成并通过决算审计,投资的重大变化,工程项目是否有完整的竣工验收技术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

3.2.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检查并评价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是否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监督及其效果。

3.3 生产准备及运行情况评价
重点评价建设单位在正式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情况,是否具备正式投产条件。

并对建筑物和设备运行的操作灵活、安全、可靠性做出安全性评价,通过对项目投入运行后的观测、维护、管理、运营、项目功能实现程度等进行系统的评价,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评价和建议,主要包括生产评价和功能评价。

提出今后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还要对工程初期运行效果进行评价。

3.4 管理、配套、服务设施情况评价
3.4.1 对项目投入运行后的总体生产状态(如: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工数量及素质、管理手段、生产制度、观测成果的分析处理等方面)做出评价,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3.4.2 对管理中的交通、通信、安全防护等设施的适应性做出评价。

3.4.3 对管理单位的生产、生活区的建设现状和设施进行评价。

4 经济评价
4.1 基本情况
4.1.1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任务、规模、效益等指标,指该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批复的任务、规模和拟发挥的效益等,而实际完成的指标,则指项目实施后实际承担的任务、建设规模和已经产生的效益。

4.2 评价依据
列出项目经济评价时所依据的规程、规范和有关文件。

4.3 国民经济评价
4.3.1 投资和费用
工程项目的投资是指竣工决算的实际投资值及实际分年度使用情况。

对于建设时间较早的工程项目,其投资应采用重置成本法或其他固定资产评估方法重新计算,以反映项目的实际价值。

根据经济评价的性质,工程投资应注意按影子价格进行调整,并剔除价差预备费和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的支付。

年运行管理费用采用分段计算的办法,实际运行期按实际发生值计算,预测运行期按一定的预测方法提出预测值,并说明预测方法。

4.3.2 效益计算
效益应与年运行管理费用一致,采用分段计算的办法,实际运行期按实际发生值计算,预测运行期按一定的预测方法提出预测值,说
明预测方法,并按影子价格进行调整,与投资、费用采取相同的价格水平年。

4.3.3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时,应注意同时计算阶段性评价指标和全期评价指标,以尽量准确地反映项目整个经营期的经济状况。

阶段性评价指标是指依据基本计算系列计算出的相应经济指标。

基本计算系列指自建设起始年至评价年的实际发生系列,但这个系列仅包括相对于设计运行期很短的一段前期运行期,而且这段运行期的工程效益通常又相对较小,可是固定资产投资却是针对整个设计运行期的,因此,阶段性指标不足以代表整个工程的经济特性,尚需设定更能相对正确表达整个工程经济特性的指标,即全期评价指标,它是针对整个运行期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经济指标。

4.4 财务评价
4.4.1 财务投资和费用
财务投资和费用应按实际发生值计列,但对于建设时间较早的工程项目,应考虑采用物价指数进行调整,以反映项目的实际财务状况。

调整计算时,应注意采用与经济效益评价相同的价格水平年。

4.5 其他经济指标
4.5.1 其他经济指标主要指实际单位工程投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等能更加全面地反映项目经济状况的指标。

4.6 综合评价
4.6.1 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内容较多,为全面概括项目的经济状况,本节应综合以上各节的成果,结合其他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结论性意见。

文字应简练、结论要明确。

4.6.2 本节要求将后评价中有关经济和财务评价的指标和结论与前
期工作阶段(初步设计或其他设计阶段)按预测数据进行的经济和财务评价的指标和结论相比较,并针对指标的前后变化,分析其差别和成因。

4.7 资金筹措方式评价
4.7.1 本条主要目的是依据财务评价分析结论对建设项目的资本金
和贷款(债务)的比例是否合适进行评价,没有贷款的项目可不做分析。

4.8 经济评价附表、附图
4.8.1 经济评价附图指用图来表示的经济指标发展趋势,可根据需要选择;附表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删减或增加。

5 影响评价
5.1 评价内容
5.1.1 综合利用从项目建设实施到生产运营,将对项目周围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将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水文、地质、地下水、海河口以及动植物的繁衍等产生影响,在社会方面,将对相关地区的水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开发、相关设施的建设、工农业生产、经济建设与发展、社会稳定等产生影响。

在这些影响中,积极的
影响将推进环境的化和社会的发展,而负面影响,不仅对环境、社会产生不利作用,反过来又将影响项本身的运行与发展,所以影响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对于积极影响,要进一步发扬,对于负面作用,要采取措施减免其影响,以利于项目继续运转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影响评价包含的内容较多,但针对水利建设项目,一般可仅就技术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做出评价,如项目在其他方面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和作用,也可在此一并叙述,以利于对项目做出全面的评价。

5.2 技术影响评价
5.2.1 技术先进性可从设计规范标准的使用、技术装备水平、工程质量等方面分析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可以达到的水平,包括国际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内一般水平等。

技术适用性可从技术难度、当地技术水平及配套条件、人员素质和技术掌握程度分析项目所采用技术的适应性。

技术经济性可根据行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单位工程投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单位运营成本、能耗及其他主要消耗指标、环境和社会代价等;说明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同行业的水平,以及处于项目所在地的技术进步水平等。

技术安全性:通过项目实际运营数据,分析所采用技术的可靠性,主要技术风险,安全运营水平等。

5.2.2 如项目所采用技术对水利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有影响、对项目所在地的技术进步有影响,并可能进行推广等,则应列举适当的例子予以说明。

5.3 社会影响评价
5.3.1 社会影响评价可采用有无项目前后指标对比的方式,包括土地利用、搬迁移民、就业、地方社区发展、生产力布局、扶贫等方面的指标。

5.3.2 本条重点是分析谁是真正的受益者群体,受益者群体的受益程度如何,受益者范围是否合理等,应对照原定的受益者目标做对比分析。

5.3.3 水利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应注重分析项目对项目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方面的影响。

同时,要分析对发电、交通、旅游等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产业发展的影响。

5.3.4 水利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征地搬迁问题,要对项目征地情况及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要对搬迁户进行必要的调查,反映项目受损群体的意见;要对征地方案、过程、政策及实施进行调查,分析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参与状况及程度。

5.3.5 水利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可能为当地创造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同时,对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均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变化、扶贫方面的进展等,应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

5.4 环境影响评价
5.4.1 环境影响源是指工程建设与运行直接作用于环境的各项工程活动。

5.4.2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水文、泥沙情势的影响,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对水温、水质的影响,对环境地质的影响,对土壤环境与土
地资源的影响。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工程对库区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施工区水质、大气、噪声的影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景观与文物古迹的影响等。

方面应包括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政治文化设施等的影响。

5.4.3 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根据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的对象、范围、历时、程度、要求达到的保护目标等,提出相应的预防、减免、恢复、补偿、管理、检测等措施。

对项目引起的各方面环境的变化和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措施意见。

5.4.4 环境检测可根据工程与环境影响特点,评价其是否进行检测及检测的效果;环境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各阶段,应对其进行总体评价。

6 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
6.1 项目目标评价
6.1.1、6.1.2 项目目标主要指项目立项时所拟定的近期和远期开发目标。

项目目标的适应性是指项目原定目标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全局和宏观利益,是否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否符合项目的性质,是否符合项目当地的条件等。

分析项目的实施结果,通过项目目标实现程度评价,评价项目的影响和宏观意义和项目决策的正确程度。

6.2 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6.2.1~6.2.3 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是对项目能否持续运转和怎样实现持续运转提出评价。

是指在项目的建设资金投入完成之后,项目的既
定目标是否还能继续,项目法人是否愿意和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继续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是否有可重复性,即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和项目等。

项目可持续性评价一般应包括财务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技术条件分析管理和机构分析、政策分析等。

项目具有社会性。

水利项目的功能服务于社会、影响于社会,而社会中许多因素又是水利项目的外部条件反过来影响项目的运转,所以,研究水利项目的持续性,就应考察其所需的外部条件是否得到满足。

内部条件是指当项目持续运转时,在项目本身的功能和运营管理方面所需具备的条件和具备程度。

根据以上内、外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实施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等不通运转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7 结论
7.1 评价结论
7.1.1 应综合概述本报告的内容,从过程评价、经济评价、影响评价和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本次后评价的主要结论。

7.2 经验与教训
7.2.1 应高度概括并归纳项目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主要成功经验和值得重视和汲取的教训。

7.3 措施与建议
7.3.1 应在前述各分析的基础上,经过专家组的认真分析和讨论,慎重提出项目持续运行所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