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24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24课)
主编人:吴庆艳审核:高一历史学科组
【考纲课标解读】
1、了解建国初期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预习案】
【基础知识梳理】(课前30分钟预习完成)
一、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2)内容:
①:a.含义:不承认旧的的外交,建立新的外交;b.
意义:使中国改变了的地位;
②:含义:清除在华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
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建立奠定基础,再考虑与建交问题。
③:a.含义:坚定地站在一边。
b.意义:使新中国不致处于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①新中国冲破美国外交孤立,在建国第一年就同等17个国家正式建交;②积极同和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①1953年12月在接见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
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
(4)评价:成为的基本准则。
3、参加国际性会议:
(1)1954年参加会议:
①目的:为了解决和问题;②成果:达成了《》;
③意义:新中国首次以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
国的国际声誉。
(2)1955年在印尼召开的:
①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周恩来提出了“”的方针。
③意义:第一次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
二、70年代外交新局面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美国抵制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非法占据;
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过程:年月,第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是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2)经过:①1971年,乒乓球外交,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7月,访华,同周恩来会谈。
③1972年,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了,阐述
了和,并确认的最终目标;
◆意义: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关系改善:
(1)原因: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②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
(2)经过: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的作用:①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②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
三、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外交
1、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反对,维护,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2、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年月,在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会议达成了“”。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为作出了重大贡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六国在上海签署
了。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起重要作用。
【探究案】
【重点难点突破】(课前准备,课中解决)
探究一:建国初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
──摘自《周恩来选集》
(1)材料一说明周恩来的外交立场是什么?根据这一立场新中国制定了那些基本方针?
材料二:“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给我们的”,“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导向四国主义一边,就是导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边倒”政策实行的原因,并思考其与材料一中强调的基本立场是否矛盾?
材料三:“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的解决的。
从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力图主权、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
——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的讲话(3)材料三所述的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四:“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4)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这次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有何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取得了那些成就?
探究二:70年代外交新局面
材料一:“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接纳
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
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的谈话
(1)材料一反映了尼克松怎样的对华态度?他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成立?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中的讲话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材料三: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3)结合材料三分析影响中美关系最敏感的因素是什么?《联合公报》的发表有何意义?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
……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摘自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材料五: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摘自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4)据材料四,指出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以上材料反映了当今中美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
探究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材料一:“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3日)(1)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指出材料一中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以及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
——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9月6日)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没有变,人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没有变……“上海精神”要求我们承认并尊重世界的多样性。
文明背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可以而且应该和睦相处……”
——江泽民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二次峰会上的讲话(2002年6月7日)(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概括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
【检测案】
【考点强化演练】(课后复习巩固8分钟完成)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3.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4.2001年4月13日日本文部省宣布,“新史教科书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教科书检定合格。
该教科书删去了“从军慰安妇”、“侵略”等记述和用语。
中韩等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这类事件发生过多次,不会对中日关系产生多大影响
②日本右翼势力发展较快
③亚洲人民反殖民主义任重道远
④中日友好关系的基础已经破裂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思想内在上的一致性是
①继续反对霸权主义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③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④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