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合集下载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若干重大问题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若干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学界所采用的西方主流经 济学微观—宏观分析范式难以客观描述中国现实 发展成果及区域发展差异,一方面,由于其范式本 身的缺憾,正如保罗·克鲁格曼所说,空间经济学的 某些特征使得它从本质上就成为主流经济学家掌 握的那种建模技术无法处理的领域;另一方面,中 国广阔的地域、丰富的实践,使得西方主流经济学 微观—宏观分析范式难以把握中国革命、建设、改 革开放等各个时期的现实精髓,与分析范式的很多 所谓公理性结论难以吻合,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将人 民利益第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诸多非经济因 素作为治理的第一价值取向时,其很多研究结论难 以与中国发展现实契合而使其分析范式的局限性 日益显现。以工业化推动的现代经济发展,从来就 是一个域观经济过程,而不是主流经济学假设的微 观—宏观抽象研究的经济过程。所以,无论是在理 论描述上还是在现实区域战略与制度安排上,都不 能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简单地视为微观—宏观结构 的抽象,具体区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必须体现域 观经济的特质,即所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此, 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根据国 家安全战略的不同排序,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综合 国力等现实情况来确定区域战略和具体政策安排。
(18VXK002);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登峰计划(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 库基础研究项目“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状况评估研究”(2020G04)。 作者简介:陈晓东,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北京 100836)。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若干重大问题
政治承诺。进入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时期,中国经 济的非均衡性在空间上必然表现为区域间巨大的 不平衡性。工业化不可能表现为所有地区在同一 时期内实现同步发展,加之大国在自然空间和经济 空间方面的差异就更加表现为不同地区的发展有 先有后,甚至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表现出巨大的 速度差距和成就落差。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属于“发展经济学”范畴,由西方发展而来,现在已经形成一套严谨的科学理论,即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增长极理论,辐射理论,比较理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外国成熟理论结合社会主义特有国情,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经济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但是,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村区域经济方面至今没能研究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熟理论,我国目前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在改革的进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必须重视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利用现有的成熟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出真正适合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色理论。

关键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区域经济经历了四次重大飞跃,珠三角经济区域的繁荣,浦东新区成功带动长三角经济区域增长,振兴东北老工业及西部大开发,每次区域经济的成功都为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已经意识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区域分布广、文化差异大,历史原因导致的经济差距也很大,一时没有办法找到大规模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素质、对农村区域的投资是限制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下面针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一)农村人口的收入问题。

农村人口基数大,而且从业单一,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

农业生产率偏低,农村中有劳动能力的壮年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仅在务农季节回家耕种,农村区域的非农业发展欠缺,剩余农村人口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剩余劳动力多且他们的生产技能水平较低,这些内在原因在我国农村中普遍存在;从外界因素分析,农民的负担十分沉重,城市和农村的经济贸易环境差,农民进行贸易活动时利润较低,这些都是造成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自由贸易区下海南金融发展的机遇、困境及对策探析

自由贸易区下海南金融发展的机遇、困境及对策探析

自由贸易区下海南金融发展的机遇、困境及对策探析作者:何宁来源:《中国民商》2021年第12期摘要:海南在中央的决策部署下设立自由貿易区,这既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征程,也是海南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行,在中央政策扶持下,海南金融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发展春天,从而迈入金融发展新航线。

关键词:自由贸易;海南金融发展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海南设立了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优势,全面开启对外开放的新大门,制定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走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发展之路,充分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政策辐射优势,差异化推进金融业改革,不断发挥金融产业带来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现有海南金融发展的困境,为海南金融发展提供便利环境,持续厚植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沃土。

一、自由贸易区下海南金融发展的现状及机遇(一)自由贸易区下海南金融发展的经济状况海南在设立自由贸易区以来经济发展方式有所转变。

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动力由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投资,转变为向投资和服务消费共同发展,其中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持续增加,2020年服务业对海南总体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5.8%。

2021年一季度,高新技术制造业占海南总体投资比重提升8个百分点。

在吸引外资等方面,目标定位在符合海南产业发展的各类市场主体,通过给予政策倾斜等方式,吸引其参与自由贸易区共同建设,不断深化与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对接和交流合作,扩宽沟通渠道,便利外地企业到海南投资兴业。

目前,海南金融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2020年,海南金融领域实现增加值 397.9 亿元。

2021年一季度,海南金融领域实现增加值104 亿元,金融领域增加值稳步增加。

与此同时,海南2020年存款金额已然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 5.9%,贷款金额同比增长 4.8%。

为满足金融行业发展需要,海南新增设的金融领域组织有107家,为适应新经济发展,海南基金行业增长迅猛,基金管理规模已经有 568.94亿元。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一直是焦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地区经济差异状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和收敛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

相比之下,中西部内陆地区则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经济差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和收敛性为更直观地了解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和收敛性,我们选取了全国31个省会城市作为样本,根据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进行综合排名。

结果显示,排名靠前的城市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排名靠后的城市则集中在中西部内陆地区。

这表明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势地位,而内陆地区则处于相对劣势。

然而,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区经济差异呈现收敛趋势。

越来越多的内陆城市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发挥自身产业优势,逐步缩小与沿海城市的差距。

例如,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结论与对策建议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现象仍然存在,但各地区经济差异呈现收敛趋势。

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下对策建议可供参考:继续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中西部内陆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水平。

推动各地区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

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建立跨地区合作园区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互补。

浅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战略重点——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浅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战略重点——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2017年3期总第840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占到GDP比重达到25%左右。

目前,郴州市与中国建材、中国华录、华润集团、中华集团等12户央企签订了22个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电子信息、节能环保6个领域。

在千方百计加快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投产的基础上,依托资源禀赋优势,精心挖掘包装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引进中省企业资本合作开发。

借助中省企业资本,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郴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

(4)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中省企业资本助力发展服务业。

优化产业结构,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资金不足和缺乏具备高起点规划,大范围整合能力的大企业,是发展服务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已经有中化集团、中国远洋、泰达实业、新影集团等4户中央企业布局郴州市服务业,涉及仓储运输、生态旅游等行业。

要利用中省企业资本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促进服务业在工业强劲增长的带动下加速发展。

2.引导市属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1)做实做强政府投资平台,当前,郴州市有5个政府投资平台,包括城投公司、交投公司、高科投公司,国投公司和矿投公司,主要进行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融资。

鉴于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投资公司在融资上都在谋划直接融资,其中以发行债券为主。

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需要企业在资产规模和财务结构上都达到一定要求。

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存量国有资本流动,调整国有资本结构,增强政府投资平台的融资、运营能力,更有利于基础性领域强化,带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2)做好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

郴州市当前41户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企业比例60.9%,公益性行业企业比例39.1%,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43.9%。

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对策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经成为当今的主要态势,增速和换挡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如何能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经济新常态,并且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加快区经济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以及牢牢地抓住经济新常态的机遇,有效地解决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就目前现阶段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发展不均衡,资源重新配置,缺乏一些科技和创新技术的支持,并且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环境称在能力也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

如果想要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这就需要在工作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而让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我国发展的现状。

1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1.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显现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要的特征就是东强西弱。

在经济新常态的这个大背景之下,必须要及时地对发展战略展开适当的调整,那么缩小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问题就成为了当今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这也是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根据相关的科学调查表明,在今后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经济发展会朝着中西方地区发展,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以来,我国就将经济的发展方向转向西部地区,希望能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去缩小各个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从而让我国的经济发展变得更加稳定。

除了西部大开发之外还包括西气东输战略等一些方面,这些战略的提出都为我国西部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自身性质等等一些因素影响,导致各个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1.2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产业都将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以及的改变。

产业结构出现变化的话,那么这就可能引起我国在生产资料等一些方面的重新分配。

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而区域经济发展正是受地理环境和地域特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采用多个案例来说明地理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二、地质条件和资源配置地理学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受地质条件的制约。

地质条件包括土地质量、地形、水资源等。

例如,内陆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土地质量较差,农业发展可能受到限制,而沿海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温暖的气候,适宜渔业和海洋经济发展。

另外,地域的资源配置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例如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较多。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相关产业,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三、交通网络和区位条件交通网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地理学视角下,交通网络包括陆路、航空和水运等。

交通网络的发展程度将决定区域内外交通的便利程度,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枢纽的建设,将使得区域内外的交通更加便捷,促进货物和人员的流动,带来更多的商贸和旅游活动。

此外,区位条件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吸引投资和资源流入。

例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四、环境和气候因素环境和气候因素是地理学视角下不可忽视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环境质量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本,推动产业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清新的空气,成为旅游和养生的热门目的地,有效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然而,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些地区如草原或沙漠地带由于干旱和贫瘠的土地,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对经济增长造成挑战。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为例,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气候温和、地质资源丰富,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龙门县为例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龙门县为例

一、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概述(一)欠发达地区概述欠发达地区,是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

由于体制、观念、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欠缺,故呈现出发展的不均衡态势;由于本身知识、技能上的匮乏,导致其缺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匮乏。

作为欠发达地区,唯有转变观念,消除知识贫困,促进技术进步,才能发挥区域经济实力、挖掘城市潜力。

(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2017年,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围绕着“高质量发展”而展开。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变化、经济发展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资源供给的约束面前,单单追求“量”的发展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唯有将发展的眼光放在“质”上,解决好“质”的问题,才能实现经济、产业、生态环境以及人口的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欠发达地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龙门县为例◎宋天枭〔内容提要〕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已经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时代的主旋律,更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

但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欠发达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滞后、生产要素流动缓慢、生产结构单一,但并不代表欠发达地区没有发展的潜力,只有不断挖掘欠发达地区本身的优势,认清劣势,采取积极的措施,融入创新机制,从体制、观念、管理、人才等多方面着手,才能帮助欠发达的县域经济拓宽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龙门县在经济、产业、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比其当前存在的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力求找出龙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乡镇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

乡镇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

乡镇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35期乡镇经济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占据相当高的地位,因此必须要做好乡镇经济的规划工作。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现状,结合大量调查总结出眼下阻碍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几个可能性因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改进对策,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以推动国家总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乡镇经济发展现状乡镇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实现乡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拓宽国民经济规模、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乡镇经济的实质价值甚至远远高于单一式的经济增长,这也间接反映了大力发展乡镇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然而自从国家步入到经济新常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很多乡镇出现了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加之为了满足公共事业的建设要求,地方政府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因此而进一步加重。

与此同时,民间投资逐渐开始萎缩,多种因素的加持下乡镇经济的发展愈发不畅。

此外,当前乡镇经济发展还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即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明显,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乡镇地区拥有的资源优势也不尽相同,而這就导致了我国东部乡镇和西部乡镇在经济发展步调上大相径庭。

如历史背景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使得东部乡镇和西部乡镇之间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东部乡镇和西部乡镇的人民在思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东部乡镇更侧重于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地盘”的经济建设。

而对于西部乡镇的人民来说,他们往往更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愿意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喜欢去大城市谋出路。

而根据这一思路来分析,东西部乡镇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要优化当地人民脑子里的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不断提升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乡镇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不佳在乡镇经济发展中,采取科学的经济管理手段协调好各领域的发展,对于强化乡镇的资源支撑和物质保障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由此推动乡镇各个产业的均衡发展。

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解决方法

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解决方法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的历史方位,彰显了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

正确认识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就必须搞清楚我国的基本国情,搞清楚新时代国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前,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解决了十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从空间上看,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

虽然近几年差距有所缩小,但是总体上差距还是很大。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也很大。

不仅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东高西低的状况,社会发展水平也是如此。

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文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远低于东部地区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着“先天性”的差异。

东部地区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占据了先天发展优势。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先进、人们市场意识较为浓厚,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的最佳区位。

而中西部地区却相对处于内陆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尤其是西部地区,尽管资源丰富,但是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较多。

气候与水土资源情况差,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既不利于人类居住,也不利于农业生产。

东西部自然条件的显著差异,形成了极其不合理的人口分布。

从南宋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到明清时期更加明显,尤其是清末各种因素更加剧了发展的不平衡。

关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思考和对策

关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思考和对策

Service Economy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也有深刻体现。

以2020年底房产中介发布的楼市报告为例,北方除北京外的其余城市房价同比全体失守,甚至大幅下调。

房价作为国计民生的风向标,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及发展程度。

一般来说,南方城市经济规模及质态优于北方,东部沿海显著超越中西部。

具体到同一省份来说,所辖地级市也有差异,有的还表现得相当突出。

比如,郑州作为河南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但在广东省内,深圳可以凭借多年沿海开放城市的独特定位与优势积累,与省会广州形成并驾齐驱之势。

1 对我国城市经济失衡现状的认识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失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的放开,基本实现居住、迁徙、求学、工作自由的公民,更能深切感知城市发展程度的差异,并引发一定的思考。

(1)立足国际视野横向来看,城市发展失衡事实上是普遍现象。

以国土面积较中国略小的美国来说,立国之初即已成型的东部沿海城市较为发达,而西部城市相对落后。

地多人少的加拿大只有数个城市可圈可点。

从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来看,综合情况较好的城市基本归于首都。

若说第一“大”国俄罗斯,只有位居欧洲的城市发展程度相对较高。

(2)基于国内历史纵向剖析,城市发展存在复杂的运行机理。

我们面对的城市失衡,正是经过长期优劣势积累、沉淀、扩充与变动之后的自然演进结果。

如北京市,在古代地位或许并不十分显赫,但从大一统王朝元朝定为首都起,经过六百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重要性城市。

(3)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失衡虽是正常现象,但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不可听之任之。

中国文化悠久,绝大多数城市有着繁复的历史沿革和清晰的发展脉络,新设立城市频率低,数量少。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气质,基础强弱不一、发展速度不均衡、一定阶段面貌各异是必然结果,但城市差距不断扩大将削弱社会公平正义,引发矛盾冲突,甚至给国内外不法分子挑动事端提供可乘之机。

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产业规模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产业规模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产业规模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10-08T08:21:26.93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15期作者:郭雁南佘国东[导读]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逐步转变以及中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农村种地的人群越来越少,农业的规模发展成了当务之急,既是盘活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郭雁南佘国东丽江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 674199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逐步转变以及中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农村种地的人群越来越少,农业的规模发展成了当务之急,既是盘活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又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推进。

本文试图从丽江高原特色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影响丽江高原特色农产业发展的因素,找到切实可行的将丽江高原特色农产业进行规模化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为丽江经济发展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规模经济;高原特色农产业;区域优势产业;一、文献综述较早对规模经济的探讨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随后,穆勒、马歇尔等人从不同角度对规模经济进行了解释。

索洛、斯蒂格勒提出了测度方法,科斯、威廉姆森等人研究了企业最佳规模的确定。

对规模经济进行测度、确定的前提是规模经济效应存在,贝恩、康芒斯、熊彼特等人认为,规模经济是存在的,大厂商和集中性产业的存在就表明了规模经济的存在。

之后的学者还分析了具体行业规模经济的存在性,认为在农产业方面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1]。

许庆,尹荣梁等[2]从投入产出和生产成本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生产规模经济的存在性,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能带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在政策上,政府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

顾天竹、纪月清等[3]从地块层面来考察农业规模经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成本方面地块规模经济意味着土地规模扩大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规模经济发展能壮大地区优势产业,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2021年经开区管理委员会调研报告: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范文

2021年经开区管理委员会调研报告: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范文

经开区管理委员会调研报告: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公司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需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xx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一直排名靠后。

在20XX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xx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x%,全省排名x;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x%,全省排名x;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足, 先发优 势逐渐 设的土地 只有 5 5万亩左 右 。其 中平 业文化 ,使 引进的人才很难 发挥最大 弱化 。其主要影响 原土地 不到 4 O万亩 ,按 目前年 均用 效用 。加上有关 引进人才 的政 策制度
因 素是 : 1 资 源 地 5 4万 亩的速度计 算 ,不到 1 () . O年 不健全 , 城市生 活成本 过高 , “ 人难 使 短缺 。温州 自古以 温州的建设 用地就会用 完。土地 资源 引 , 留人难 ” 现状仍然 没有 改观。高 素 来 人 多地 少 , 源 短缺导致 温州地 价上 涨 , 资成 本增 质人才 的缺乏使得 温州经济 发展动力 资 投 经济结 构优化 、 业层 次提 升 、 产 贫 乏 , 均 资源 占 高 , 人 一方 面影响本地 产业和企业 规模 不 足 , 有 量 低 ; 着温 州 的发展 l 随 另一方 面影响外地 和国外大 科 技进步等严重受 阻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型企 业到温州投 资的积极 性 , 严重 影
大 多集 中在 劳动 密集 型 的传 统 制造 已丧 失使用 功能 , 市区 内河各监测 站 也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 发 业, 资本含 量 和技 术水 平低 , 品的 位都为 V类水。20 年 , 产 04 工业废水 排 展观的要求 。 附加值 和加 工度 低 () 5 思想 观念狭 放 量 10 .8亿 吨 ; 工 业 固 体 废 物
州 经 济 因盲 目追 驱使下 , 只注重企业本身的利益追求 优势 ,在全 国行业地位 中处于价值链
开 发 , 成 资源 浪 5 造 4个市控 及市 控 以上 监测 站位 的监 要 素都具有 流动性 和开放 性 不相符 。
甚 至导致 温州经 济发展 动力 不足 , 产 费 、 境污染 、 环 生态恶 化 。 () 力资 测结 果 符合 地表 水环 境 质量 标 准 V 3人 源缺乏 。温州是个 “ 才弱市 ” 人力 人 ,占 位总 业 优化升级 困难 , 0 站 经济增 长缓慢 , 技术

河南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河南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河南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郭社霞摘要: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河南是农业大省,县域经济对河南发展大局的影响至关重要。

客观分析了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成效,指出了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针对性发展对策,旨在推动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具有河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指出,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

以河南的实际情况来看,县域面积占比近九成、常住人口占比超七成、经济总量占比超六成,故县域经济对河南发展大局的影响至关重要。

2021年,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必须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然而,长久以来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困境,离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还需努力。

鉴于此,本文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困境和对策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成效河南省政府十分关注县城经济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成绩斐然,无论是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还是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为河南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根据《河南统计年鉴》的相关指标,河南县域经济达到了3.4万亿元,占全省GDP的61.35%,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

此外,全国GDP超过400亿元的有41个县,相当于全省县总数的40%。

河南人均GDP也是一年比一年高,到2020年,每个县级市的平均GDP达到5万元左右。

其次,继续加强金融力量[1]。

税收是地区经济力量的间接反映,例如,2020年,河南县级财政年度总收入为1717亿元,比过去5年增加了513亿元。

再次,不断进行工业布局的优化。

“十三五”时期,河南通过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全县工业结构的最优化。

例如,在2020年,河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是0.45万亿元,二三产业的产值是1.5万亿元,第三产业的产值是1.4万亿元,产业比重从2016年的14:51:35,上升到13:44:43,总体上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2]。

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关键因素

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关键因素
按照斯密和扬格的观点,分工以专业化 为基础
分工经济性的主要表现:
1—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使复杂的劳动分解为简单的甚至 机械式的劳动,使得劳动者的工作在既 定的技术水平下变得较为简单,无形中 也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复杂程度,从而提 高管理效率。
3—引起的生产工具的变革,直接促进了 迂回生产方式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关 键因素
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
• 经济增长和发展之间的区别:
• 经济增长: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 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 产出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 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来衡 量。
• 经济发展:除了指现在的GDP或GNP 的增外,还包括了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 的有关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 结构等制度的变迁,不仅是量的概念还 是一个质的概念。
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
——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
即不依赖于分工的外生因素和分工演进 过程中形成的内生因素
外生因素:是区域客观存在的自然的与 历史的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外生变 量。它是区域分工的基本前提;如:自 然资源、区位条件、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或作为历史知识载体的文化
内生因素:是一个时期区域经济系统自身能够 决定的变量
例 耗用一个劳动生产产品:衣服、粮 食 绝对优势 A国 B国
衣服(件) 8
6
粮食(吨) 6
9
三、赫克谢尔-俄林定理
(简称H—O定理——资源禀赋理论) 认为地域分工、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各国各地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异,而不 是古典学派认为而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产生的。 其基本观点如:
• 1、每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禀赋各不相同, 利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相素从事商品 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2、地域分工与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生产要素供给不同,它决定生产要素价 格的差异。产品中较多利用低价生产要 素,产品成本就会低一些。

浅析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02真情 教育探索291(三)增强国民消费疫情期间人们以少出门,不出门为常态,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餐饮企业纷纷倒闭,中小企业亦受影响,因此,在疫情得到缓和以后,国家采取措施刺激国民消费,例如进一步扩展消费空间、实施和完善并且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推广、推出消费券等。

重视新科技的发展,致力于现代化经济发展,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创造条件,进而进一步增强国民消费。

(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全球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之间的对外贸易断增加,也由此连成了一个经济整体。

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可取,会导致国家与国际脱轨、经济落后。

改革开放之初,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经济特区的创办成功说明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家应当提升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改善对外贸易的条件,提升区域合作力度,促进国内国外贸易经济互相促进。

此外国家还要重视企业的良性发展,致力于构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真正成为有实力担当的经济支柱。

四、结束语基于我国与世界的经济和贸易密切交流,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的新形势,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全球供应链短缺、全球市场环境错综复杂、企业融资困难、经济贸易问题严峻等问题,造成中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交易量下滑,以及经济市场的不稳定。

但是,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做的很好,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完善有关加强疫情防控的法律,加强制度管理,完善处罚制度等措施;中国政府始终对与疫情有关的信息,秉承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回应各方人士的关切,并努力加深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中国怀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通国际社会同舟共济、一起抗击新冠疫情。

为此,我国成为第一个走出疫情危机的国家,但国际经济与贸易还需加大力度提升交易量。

本文通过分析在新形势下存在问题,研讨出一系列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策略,制定防止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战略,并不断完善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的法律制度,以及提高国民消费支出,从而促使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实力,逐步提升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与优势。

沟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沟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沟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杨小贞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28期摘要:发展沟域经济是山岗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禹州市在发展沟域经济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思想认识、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储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禹州市要紧抓机遇,在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规划引领、拓宽融资渠道、广纳各方贤才等方面努力,促使沟域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助力山岗区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到位。

关键词:禹州市;沟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8-0057-03“沟域经济是一种集生态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于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沟域经济以沟域自然区域为单元,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沟域内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产业资源为平台,以生态建设、特色农业、民俗文化、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为内容,通过对沟域内村庄、产业、环境的统一规划,建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沟域经济产业带,形成集聚效应,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近年来,禹州市依托西部山岗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围绕发展沟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生态增绿的新天地,走在了许昌市的发展前列。

一、禹州市沟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成效禹州市处于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南平原的交接部位,西部和北部为山地丘陵,中部和东南部为平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其中平原占40.8%,岗地占30.6%,丘陵占14.7%,山地占13.9%,具有开发价值的沟域有140条。

近年来,禹州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部署,坚持把发展沟域经济作为西部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立足当地山岗区的自然资源,以政府主导、集体搭台、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原则,探索了一条构建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沟域经济发展新模式之路。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青冈县打造“四个百亿产业园”为例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青冈县打造“四个百亿产业园”为例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青冈县打造“四个百亿产业园”为例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仍存在县城工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小、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鉴于县域经济在全省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龙江的时代命题。

为此笔者以寻找和挖掘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极和竞争力为出发点,以绥化市青冈县为重点调研对象形成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强县问题思路对策“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全省强”。

县域是天下粮仓,国之根基,也是全省经济的定盘星。

黑龙江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素有中华粮仓和重工业基地的美誉。

历史如同航船,抚今追昔滚滚向前,如今的东三省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面临转型困难,从而体现在县域经济增长乏力上。

我国沿海地区发达省份县域经济总量可以达到全省国民经济总量的70-80%,而县城人口占比70%的黑龙江县域经济总量只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5%左右,差距较大。

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众多人口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同时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题中应有之意。

因此,龙江振兴之要在强县,强省之基在兴县。

一、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黑龙江省有县市 66个,其中市17个,县49个。

全省县域面积38.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全省人口3125万,占总人口的63%。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统计:2022年全省GDP为15901.0亿元,县域生产总值 6947.49亿元。

GDP 超百亿元的县(市)有12个;超过 50 亿元(不足百亿元)的县市有 21个。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前五位分别是五常市、嫩江市、双城区、阿城区、肇东市等,肇东市以305.4亿元人民币位列榜首。

总体来看,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十强GDP无突出县(市),县域经济普遍体量较小、强县缺失,发展失速、要素不强。

十强县(市)GDP分布在103亿元--305亿元之间,与全国县域发达省份差距较大,与中西部省区比较也有颓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内容一、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贵州地区通过把握发展时机,结合自身优势,使得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经济发展迅速,“一圈一带二区”经济增长基础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不断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除此之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外开放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2015年全省GDP突达1050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十二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加1180.08亿元,年均增长12.5%。

全年进出口总额76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进口总额142.66亿元,比上年增长69.0%,人均可支配收入13696.6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

但同时也发现,贵州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重视。

(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通过对贵州的调查可以看到,贵州东部特色经济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比贵州西部地区经济带高出许多,这种发展不平衡同样体现在贵州城市内部经济圈,这种发展的差距是全面的差距,体现在经济、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

(二)核心经济城市带动作用较小。

贵州地区各个城市,无论是处于核心经济发展带的贵阳市还是处在其他经济区域的发展城市,当前综合实力都还不够强大,其中,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在资源、信息、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没有很好的链接,使得核心经济城市对其他区域的带动力较小,无法促进贵州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三)市场调控作用力较弱。

一般来说,区域经济的各项活动既受
到市场运作调节,即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协调各项经济要素的分配组合,又受到宏观调控的操纵。

但是,当前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受行政手段影响较大,市场对资源调控能力不足,跨行政区要素分配工作效率仍较低,区域分工尚不明显,整个经济区域的特色优势无法发挥,发展目标不明确,这对于未来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是很大的阻碍因素。

(四)少数民族区域发展依旧滞后。

在贵州区域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仍较落后,少数民族区域群众在教育、医疗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受贫困困扰的人口基数较大,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加速发展更加剧了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差距,所以,未来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便是加强少数民族区域发展工作。

二、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制度因素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经济想要有质的飞跃,就需要在制度上进行变革与创新。

贵州地区处于远离经济发展中心的偏远地区,对于各方面的信息接收较少,近代以来,东部沿海城市不断开放通商口岸,但贵州深处内陆,在开放程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随着时代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进步,政府对于贵州发展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对其发展制度的制定与规划还不完善,不能根据其自身地理、文化等因素制定出符合贵州未来发展规律的制度,缺少了科学制度的保障,贵州区域经济发展仍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二)文化与教育发展滞后。

贵州区域经济的文化与教育的欠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贵州在发展的过程中没能很好地传承文化传统,
不能正确认识自身文化传统就意味着对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不能够掌握,导致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依照各区域间传统而进行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二是文教事业的落后也直接束缚了贵州区域经济发展。

贵州区域内教育意识和氛围不够浓厚,对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而人才资源的匮乏在贵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良影响会愈发明显,在建设中没有高素质人才对决策的科学性进行把握,在先进技术的使用上也存在明显不足。

(三)传统观念束缚。

传统的观念与习俗,是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集合体现,体现着该群体的文化特色,它的存在可以将该群体的独特风格进行存留以及传承,但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具有一定的排斥性,也就是说,在接纳其他文化、规则上它具有一些障碍。

贵州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他们大多生活在偏远的山区中,经济较为落后,信息也十分闭塞。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社会大发展的当前,部分人对市场经济是具有着排斥心理的,许多传统思维扎根于整个地域的生活观念之中,他们固守着这样的传统,不愿意外来因素将这种传统打破,所以,许多经济措施、外来资本都不能真正在这些地区投入,这也是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阻碍因素。

三、促进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领导机制。

贵州一是要完善其领导机制,建立起专门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的领导部门,专门负责协调区域内各个城市内地区的规划、资源开发、资源配置等问题,对于重大工作项目需要进行跨区
域联合工作,不断缩小整个经济区域的差距。

二是应建立起专门的咨询机构,对于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向各个专业的专家进行资讯与商讨,对经济区域内的日常工作进行科学指导,推动区域内部经济协调发展。

(二)完善区域规划。

在未来要尽快完善贵州东南部特色经济区和北部综合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具体规划,“一圈一带两区”的发展模式也要根据区域内经济发展状况而作出系统调整,在未来,应当立足于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建设,突出经济发展区域特色,对资源进行整合、分配,有效延伸产业链,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建设与水利建设。

加强区域内部和区域间通道建设,通过改善物流条件,使得资源能够更好地进行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了地区内部发展的效率;而水利建设则与人们饮水、灌溉等生活问题息息相关,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开展病险水库治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省发展能源。

(四)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地区。

应当根据贵州不同少数民族自身发展优势,加快其特色产业的形成,对极度贫困地区加大支援力度,重点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教育、饮水等民生问题,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加大保护力度,不断普及先进的劳作技术和概念知识,开拓少数民族地区的视野,让他们在保有传统的基础上接受新的发展思路。

(五)加强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人才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
动力,所以要加强对于贵州区域内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一是完善基础教育。

尽快在贵州区域内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断贯彻教育精神和教育意义,帮助困难家庭解决教育问题。

二是加强职业技能教育。

根据区域内的优势产业需要对人才进行培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培养上的优势,为各地发展储备人才。

四、结语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也不断取得惊人的成绩,在欣喜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贵州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仍较为落后,教育、医疗等关键环节仍不能跟进,其发展模式仍较为陈旧,受到传统因素、人文环境、地理风貌等多重因素的考验,诚然,现在的贵州发展程度要远落后于许多发达地区,但通过不断改革与探索,有理由相信,未来,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将会走向更加健康和谐的道路,将通过一系列有效计划与措施让贵州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