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三伏贴穴位

成人三伏贴穴位
成人三伏贴穴位

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1、肺系疾病(哮喘、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穴位表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肠炎等)穴位表

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穴位表

4、调理、保健、虚劳症穴位表

5、骨关节病穴位表(此部分可酌情贴局部阿是穴+关元、气海、阳陵泉)

五伏贴法一致,不需要每伏一换(穴位太复杂)。

局部穴如下(一个病种取其中三个局部穴+关元、气海、双侧阳陵泉):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双侧曲池、手三里、大杼、足三里、三阴交。

肩三针(肩隅、肩前、肩后)

肩髃:位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中;

肩前:位于腋前皱襞直上1寸;

肩后:位于腋后皱襞直上1寸。

小度写范文三伏贴的位置图_三伏贴穴位图示大全模板

三伏贴的位置图_三伏贴穴位图示大全 天突穴主治:咳喘、咳嗽、咽喉肿痛、暴喑定位: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膻中穴主治:咳嗽、气喘、心胸痛、心悸、胸闷胀定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大杼穴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喘息,项强,肩背痛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主治:咳嗽、喘息、流涕、鼻塞、感冒、劲强、肩背痛定位: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膏盲穴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定位: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肺俞穴主治:咳嗽、气喘、咳痰、鼻塞、易感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穴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咳嗽、吐血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些疾病怎么贴?(1)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2)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3)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4)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5)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6)慢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儿童疾病怎么贴?(1)反复感冒:肺俞、大椎、风池配穴:关元、肾俞(2)小儿咳嗽: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3)小儿哮喘: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注意事项:如果局部有疼痛或灼烧感,可以提前取下;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干燥后再揭下。每隔10天贴1次,即初伏、二伏、三伏各1次,根据年份不同,亦可做加强贴。无论缓解期病人或有现症的病人均可应用,一般连续贴治3年。本法对身冷背寒,经常吐白稀痰等阳虚偏寒的效果较好;若怕热,经常吐黄粘痰等热象明显者效果较差。若肺部感染有发热,合并支气管扩张,经常咯血的病人,不宜贴治。一般晴天

三伏贴治疗穴位

三伏贴治疗穴位 一、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 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 配穴:足三里、中脘。 1.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 2.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 3.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天突、膏盲。 4.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5.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 6.慢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7. 高血压:神阕涌泉。

二、消化系统: 主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 配穴:上脘、三阴交。 1.胃痛:中脘、内关、胃俞、梁丘。 2.慢性腹泻:天枢、肾俞、中脘;配穴:命门、关元。 3.消化不良: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百虫窝。 4. 虚寒性便秘:神阕、足三里、气海。 三、泌尿系统 遗尿:主穴: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配穴:关元、命门。 四、儿科: 主穴: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 配穴:肺俞、膏盲、膈俞。 1.反复感冒:肺俞、大椎、风池;配穴:关元、肾俞。 2.小儿咳嗽: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3.小儿哮喘: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

五、风湿及类风湿: 主穴:肝俞、阳陵泉、悬钟、大抒;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 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六、慢性腰腿痛: 主穴:阳陵泉、悬钟、血海;配穴:关元命门。 七、四肢麻木: 1.上肢:曲池、支沟,下肢:血海、足三里;配穴:脾俞。 2.强制性脊髓炎:悬钟、大抒、命门、关元;配穴:外关、阳陵泉。 3.颈椎病:大椎、肩井、大抒、外关;配穴:手三里。 4.肩周炎:肩三针、外关、曲池;配穴:阳陵泉、条口。 5.骨关节炎:悬钟、大抒、阳陵泉;配穴:血海。 6.脊柱退行性病变:关元、气海、悬钟、大抒;配穴:肾俞。 八、皮肤病: 主穴:血海、曲池、外关、内庭;配穴:膈俞。

常见几种三伏贴的配方

常见几种三伏贴的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 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xx驱寒方: 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 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 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 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xx驱寒方: 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三、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 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三伏贴常用适应症对应穴位及位置

三伏贴常用适应症对应穴位及位置 支气管炎:大椎,肺俞,膻中,天突 大椎:后正中线第七颈椎(酸疼,肩部酸痛,手臂酸痛,手臂麻痹等也是要穴) 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四内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天突: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肺结核:肺俞,膻中,膏肓 膏肓:人体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压即疼。

胃疼: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脾俞: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胃俞: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溃疡性结肠炎:(1)关元,神阙,足三里(2)脾俞,肾俞,命门 关元:关元穴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

神阙: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肾俞: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命门: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湿性关节炎: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阴陵泉: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 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阿是穴: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根据按压式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而予以临时认定。

类风湿关节炎:大杼穴,曲池,血海,在大椎至腰俞段选择阿是穴 大杼穴: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血海: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 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或者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腰俞:腰俞穴属于督脉穴位图,腰俞穴位于人体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痛经:地机,关元,三阴交 地机: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三阴交:上直上3寸,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对妇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三伏贴穴位定位

三伏贴穴位定位 穴位名称:大杼[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肺俞[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厥阴俞[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包背俞穴 穴位名称:心俞[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督俞[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胃痛,腹痛。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膈俞[经穴]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血会) 穴位名称:脾俞[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脾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胃俞[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胃的背部俞穴 穴位名称:三焦俞[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背俞穴 穴位名称:肾俞[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肾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气海俞[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大肠俞[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为了保障这一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规范临床操作、指导广大患者科学就医,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全国长期应用这种疗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研究》课题组(参加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临床研究证据,根据临床使用的经验,制定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草案,以供广大医生、患者参

考使用。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三伏贴治疗穴位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三伏贴治疗穴位 一、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 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 配穴:足三里、中脘。 1.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 2.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 3.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天突、膏盲。 4.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5.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

6.慢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7. 高血压:神阕涌泉。 二、消化系统: 主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 配穴:上脘、三阴交。 1.胃痛:中脘、内关、胃俞、梁丘。 2.慢性腹泻:天枢、肾俞、中脘;配穴:命门、关元。 3.消化不良: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百虫窝。 4. 虚寒性便秘:神阕、足三里、气海。 三、泌尿系统 遗尿:主穴: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配穴:关元、命门。 四、儿科: 主穴: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 配穴:肺俞、膏盲、膈俞。

1.反复感冒:肺俞、大椎、风池;配穴:关元、肾俞。 2.小儿咳嗽: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3.小儿哮喘: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 五、风湿及类风湿: 主穴:肝俞、阳陵泉、悬钟、大抒;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 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六、慢性腰腿痛: 主穴:阳陵泉、悬钟、血海;配穴:关元命门。 七、四肢麻木: 1.上肢:曲池、支沟,下肢:血海、足三里;配穴:脾俞。 2.强制性脊髓炎:悬钟、大抒、命门、关元;配穴:外关、阳陵泉。 3.颈椎病:大椎、肩井、大抒、外关;配穴:手三里。 4.肩周炎:肩三针、外关、曲池;配穴:阳陵泉、条口。

三伏贴 适合自己的穴位

三伏贴· 适合自己的穴位 夏季三伏天气候炎热,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选择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能刺激穴位,能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深达脏腑。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增强抗病能力的效果。三伏贴适应症: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体虚容易感冒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泄腹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消化不良)等;痛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禁忌症:有适应症就有禁忌症,所以“三伏贴”虽好,但并非人人都合适。感冒发烧者(体温超过38.5℃)、患有恶性肿瘤、皮肤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感染性疾病等病患者不适合进行三伏贴;特殊体质及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皮肤对药物极度敏感者也不适宜三伏贴治疗。孕妇不可进行三伏贴。正处经期且月经量多者不适宜,月经量少或者处于月经末期的经期女性,则可接受治疗。

穴位选择:我们会为购买三伏贴的朋友推荐广泛适用的穴位。如果您想要更加精确,可以告知我们需要贴敷的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姓名以及身体明显不舒服的症状,我们会依据八字推荐更加精准的穴位。您可以给自己贴一贴,增强抗病能力,也可以给孩子、老人送一份健康,送一份关爱。外地朋友预订的,我们集中发货。截止到6月29号之前(伏前加强从7月2日起)。三伏贴总共贴6次(36个),分别为伏前加强、头伏、中伏第一次、中伏第二次、末伏、伏后加强。西安本地,购买红龙中医馆的三伏贴,我们免费为您帖敷。6次贴的部位不一样,每次贴5个左右的部位。三伏贴套餐里面有36个。今年三伏贴,红龙中医馆已升级配方,精选了道地药材。有需要的朋友可通过如下方式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博源路海伦国际5-50125(门口停车方便)。乘车路线:公交车:可乘坐269、19、227、41、400、526、607路公交到“铁设院”站下车,西影路铁设院人行天桥旁,博源路(招商银行边)向南500米路东。地铁: 乘坐地铁三号线,在青龙寺站下,c出口(东南出口)出站,向东行至西影路铁设院人行天桥旁,博源路(招商银行边)向南500米路东。自驾车:百度、360、高德地图搜索“红龙中医”或“瞿新顺中医诊所”,导航即可到达。

三伏贴常用适应症对应穴位及位置精编版

三伏贴常用适应症对应 穴位及位置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三伏贴常用适应症对应穴位及位置 支气管炎:大椎,肺俞,膻中,天突 大椎:后正中线第七颈椎(酸疼,肩部酸痛,手臂酸痛,手臂麻痹等也是要穴)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四内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天突: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肺结核:肺俞,膻中,膏肓 膏肓:人体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压即疼。 胃疼: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脾俞: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胃俞: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溃疡性结肠炎:(1)关元,神阙,足三里(2)脾俞,肾俞,命门 关元:关元穴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 神阙: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肾俞: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命门: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湿性关节炎: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阴陵泉: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阿是穴: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根据按压式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而予以临时认定。 类风湿关节炎:大杼穴,曲池,血海,在大椎至腰俞段选择阿是穴 大杼穴: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血海: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或者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腰俞:腰俞穴属于督脉穴位图,腰俞穴位于人体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痛经:地机,关元,三阴交 地机: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三阴交:上直上3寸,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对妇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三伏贴穴位指南

三伏贴穴位应用指南 一、三伏贴的原理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躯。根据《黄帝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三伏贴”是循“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理念,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理气,祛寒除湿的功效。另外,本疗法在治病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共奏治病、强身双重功效。 二、三伏贴适应症 夏季是阳气盛极之时,亦是养护阳气的最好时机。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冬病夏治”亦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即抓住阳气旺盛的时节,以温经助阳为大法,治疗寒湿、痰饮等阳虚病。三伏贴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三伏贴的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特别适合以下五类患者: 1、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久咳、反复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型胃痛、腹胀、腹泻。 3、颈肩腰腿痛:肝肾不足、寒凝经络所致的颈肩腰腿痛、关节痛。 4、儿科疾病:体质差、反复感冒、久咳、小儿遗尿。 5、妇科疾病:手足冰冷、肝肾亏虚、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 三、常用病适用穴位 三伏贴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贴敷,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药物和穴位也不尽相同,除了最常见的阿是穴(痛点)外,还要“辨证”选穴、选药。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常见病的三伏贴的选穴。 1、慢性支气管炎: 症状描述:咳嗽、咳痰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作,春夏缓解。 选穴原则:宜健脾温肾,理气化痰为主。 推荐配穴:大椎、肺俞、脾俞、膏肓、天突、膻中等。 2、咳嗽,哮喘: 症状描述: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表现。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 选穴原则:宜宣肺理气,化痰定喘为主。 推荐配穴:大椎、定喘、肺俞、膻中、风门、脾俞等。 3、过敏性鼻炎: 症状描述:以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为最常见的四大症状。 选穴原则:宜补益肺气,固表护卫为主。

三伏贴穴位定位

三伏贴穴位定位 穴位名称:大杼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肺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厥阴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包背俞穴 穴位名称:心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督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胃痛,腹痛。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膈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血会) 穴位名称:脾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脾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胃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胃的背部俞穴 穴位名称:三焦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背俞穴 穴位名称:肾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 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肾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气海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大肠俞 [经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三伏贴治疗穴位教学文案

三伏贴治疗穴位

三伏贴治疗穴位 一、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 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 配穴:足三里、中脘。 1.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 2.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 3.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天突、膏盲。 4.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5.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 6.慢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7. 高血压:神阕涌泉。

二、消化系统: 主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 配穴:上脘、三阴交。 1.胃痛:中脘、内关、胃俞、梁丘。 2.慢性腹泻:天枢、肾俞、中脘;配穴:命门、关元。 3.消化不良: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百虫窝。 4. 虚寒性便秘:神阕、足三里、气海。 三、泌尿系统 遗尿:主穴: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配穴:关元、命门。 四、儿科: 主穴: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 配穴:肺俞、膏盲、膈俞。 1.反复感冒:肺俞、大椎、风池;配穴:关元、肾俞。 2.小儿咳嗽: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3.小儿哮喘: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

五、风湿及类风湿: 主穴:肝俞、阳陵泉、悬钟、大抒;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 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绝骨。 六、慢性腰腿痛: 主穴:阳陵泉、悬钟、血海;配穴:关元命门。 七、四肢麻木: 1.上肢:曲池、支沟,下肢:血海、足三里;配穴:脾俞。 2.强制性脊髓炎:悬钟、大抒、命门、关元;配穴:外关、阳陵泉。 3.颈椎病:大椎、肩井、大抒、外关;配穴:手三里。 4.肩周炎:肩三针、外关、曲池;配穴:阳陵泉、条口。 5.骨关节炎:悬钟、大抒、阳陵泉;配穴:血海。 6.脊柱退行性病变:关元、气海、悬钟、大抒;配穴:肾俞。 八、皮肤病: 主穴:血海、曲池、外关、内庭;配穴:膈俞。

三伏贴中各类疾病的穴位配伍

三伏贴中各类疾病的穴位配伍 三伏贴中各类疾病的穴位配伍 现在大部分中医院中常用的主穴有以下几个: 大椎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大椎:主治:咳嗽、喘息、流涕、鼻塞、感冒、颈强、肩背痛。穴位:后正中线,第七颈椎突下凹陷中。 肺俞穴:统一身的卫外功能;主治咳嗽、气喘、咳痰、鼻塞、易感;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定位:背部,当第4胸椎突下,旁开3寸。 中府穴: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膻中穴:膻中穴: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主治:咳嗽、气喘、心胸痛、心悸、胸闷胀;穴位: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呼吸系统疾病: 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 配穴:足三里、中脘。 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 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 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 慢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儿科: 主穴: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 配穴:肺俞、膏盲、膈俞。 反复感冒:肺俞、大椎、风池;配穴:关元、肾俞。 小儿咳嗽: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小儿哮喘: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足三里、肺俞、膏盲、膈俞。 消化系统: 主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 配穴:上脘、三阴交。 胃痛:中脘、内关、胃俞、梁丘。 慢性腹泻:天枢、肾俞、中脘;配穴:命门、关元。 消化不良: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百虫窝。 遗尿:

三伏贴常用穴位

1. 中府(LUl )肺之募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 寸,平第l 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2. 尺泽(LU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3. 曲池(LI11 )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4. 臂臑(LIl4 ) 【定位】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 寸,三角肌止点处。【主治】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肩、颈项病证;瘰疬;目疾。 5. 肩髃(LI15}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6. 天枢(ST25)大肠之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 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7. 水道(ST28) 【定位】脐中下3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8. 归来(ST29) 【定位】脐中下4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主治】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9. 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犊鼻穴下3 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心神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10. 上巨虚(ST37)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犊鼻穴下6 寸,足三里穴下3 寸。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11. 下巨虚(ST39)小肠下合穴 【定位】上巨虚穴下3 寸。 【主治】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下肢痿痹;乳痈。 12. 丰隆(ST40)络穴 【定位】外踝尖上8 寸,条口穴外l 寸,胫骨前嵴外2 横指处。【主治】头痛、眩晕;癞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13. 三阴交(SP6) 【定位】内踝尖上3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难产、阴挺、不孕等妇产科病证;遗精、阳痿、遗尿、水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失眠、多梦、高血压、中风;下肢痿痹;阴虚诸证。 14. 地机(SP8)郄穴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 寸。 【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15. 阴陵泉(SP9)合穴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膝痛。 16. 血海(SPl0)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月经

三伏贴的正确配方

三伏贴的正确配方 三伏天将至,每年到这个时候市民最关心的就是把握时机,在三伏天用三伏贴治疗自身的疾病,尤其是对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用过一次三伏贴的市民都有这样的疑惑,觉得三伏贴确实是管用的,但却不知道三伏贴的确切配方是什么,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好的效果? 下面就请中医肺病专家姚儒省给市民解答疑惑。姚主任表示,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通过运用三伏贴,在配方中使用一些幸温发散药物,调动人体阳气,能够有效祛除身体疾病。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三伏贴穴位作用

中医天灸常用穴位作用 天灸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穴位,持续刺激穴位,行气活血,使人体阳气更加充沛。对于各类适应症的慢性病患者,天灸有比较明显的疗效。而对于普通人群,贴一贴药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以下介绍一些临床上常用的穴位的作用:肺俞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荨麻诊,皮肤搔痒症等 天突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噎嗝。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甲状腺肿大、食道炎、癔病等。配定喘、膻中、丰隆主治哮喘 定喘穴:主治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落枕,肩背痛 神厥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大椎穴:主治: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胃俞穴: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肾俞穴:主治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久病等肾虚病证;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脾俞穴:主治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背痛。 肝俞穴:主治胁痛、黄疸等肝胆病证;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癫狂痫;脊背痛 心俞穴: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咳嗽,吐血;盗汗,遗精。 膈俞穴: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贫血;瘾疹,皮肤瘙痒;潮热,盗汗;血瘀诸证 三阴交穴:主治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阴虚诸证。 足三里穴: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癫狂等神志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天枢穴: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血海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月经病;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丰隆穴:主治头痛,眩晕;癫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下肢痿痹;腹胀,便秘。中脘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三伏贴常用穴位

三伏贴常用穴位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三伏贴常用穴位 呼吸系统疾病:天突、膻中、膏盲、肺俞,(6)配:足三里、中脘反复感冒:大椎、风池、(3)配:关元、气海、肾俞 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俞、膏盲、心俞、膈俞,(8)配:肾俞,关元 支气管炎:肺俞、心腧、定喘,(6)配:关元、肾俞 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8)配: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6)配:足三里、关元、肾俞 小儿: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7)配:肺腧、膏盲、膈俞小儿咳嗽:大椎、肺俞、膏盲、膈俞,(7)配:足三里、关元、肾俞 小儿哮喘:肺腧、膏盲、膈俞、心俞,(8)配:足三里、肺俞、膈俞 穴位体表定位 一、主穴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 属任脉,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在胸骨体上。 膏盲:膏肓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肺俞: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椎: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心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定喘:属。俯状或卧位,在背部,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涌泉: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三伏贴用穴及位置

三伏贴治疗咳喘疾病用穴及位置 基本用穴: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方凹陷处) 双侧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1.5寸) 天突(胸骨上窝正中) 配穴:(1)肺气肿,喘重者: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1.5寸)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旁0.5寸) (2)体虚易感,老年:肾俞檀中(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 三伏贴治疗风寒湿痹用穴及位置 基本用穴:大椎阿是穴(无固定地点,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为特征)肾俞(单侧)脾俞(单侧,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1.5寸) 配穴:(1)腕关节:阳池(手少阳经,腕背横纹中指总深肌腱凹陷中) 阳溪(手阳明经,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凹陷中) (2)肘关节:曲池(手阳明经,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段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尺泽(手太阴肺经,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外关(手少阳,腕背横纹上二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3)肩关节:肩贞(手太阳经,手内收,腋横纹头上一

寸)曲池 (4)髋关节:环跳(侧卧曲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接的外1/3和内2/3交点处)阳陵泉(少阳胆经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5)腰部:腰阳关(督脉,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 (6)膝关节:外膝眼又名犊鼻(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梁丘(阳明经,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膝阳关(股骨外上髁外上方凹陷中) (7)踝部:解溪(阳明经,足背踝关节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昆仑(足太阳,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丘虚(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三伏贴治疗小儿腹泻用穴及位置基本用穴:足三里(犊鼻穴下三寸,胫骨横脊外1寸处)神厥(脐窝中央)脾俞(双侧) 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 基本用穴:大椎肺俞(双侧)风门(足太阳,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配穴:(1)伴有咳嗽:膏盲(双侧,足太阳,

三伏贴常用穴位

三伏贴常用穴位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1.中府(LUl)肺之募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l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2.尺泽(LU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3.曲池(LI11)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4.臂臑(LIl4) 【定位】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肩、颈项病证;瘰疬;目疾。 5.肩髃(LI15}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6.天枢(ST25)大肠之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7.水道(ST28) 【定位】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8.归来(ST29)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9.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心神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10.上巨虚(ST37)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11.下巨虚(ST39)小肠下合穴 【定位】上巨虚穴下3寸。 【主治】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下肢痿痹;乳痈。 12.丰隆(ST40)络穴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l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头痛、眩晕;癞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13.三阴交(SP6)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难产、阴挺、不孕等妇产科病证;遗精、阳痿、遗尿、水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失眠、多梦、高血压、中风;下肢痿痹;阴虚诸证。 14.地机(SP8)郄穴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15.阴陵泉(SP9)合穴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膝痛。 16.血海(SPl0)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