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三伏贴穴位
三伏贴常用穴位解析
三伏贴常用穴位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咳嗽):胸部:天突膻中背部:大椎定喘(寒喘)风门肺俞身柱脾俞(久咳)下肢:丰隆(痰多)2:消化系统(脾胃)腹部:中脘天枢背部:脾俞胃俞下肢:足三里3:提高免疫力(亚健康)腹部:中脘丹田关元腰部:肺俞脾俞肾俞下肢:足三里三阴交4:骨关节:腰膝:丹田关元阳陵泉肾俞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颈肩上肢:大椎肩井曲池5:妇科:腹部:丹田关元背部:脾俞肾俞下肢: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三伏贴常用穴位解析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咳嗽):胸部:天突天突穴位于胸锁骨上窝正中。
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止呕催吐用于气喘咳嗽、咽喉炎、喉炎、扁桃体炎、恶心呕吐等病症。
膻中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宽胸利气、止咳化痰可治疗胸部疼痛(心肌炎)腹部疼痛、咳嗽、气喘、呕吐等病症。
儿童亦可选用此穴贴敷背部:大椎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发汗解表、清热利咽可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发热,五劳虚损、中暑等病症。
定喘(寒喘)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0.5寸补肺气,对哮喘,咳嗽较好用于止咳平喘,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疏风散寒、止咳平喘可治疗感冒、咳嗽、痰喘、肺炎等病症。
肺俞肺俞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
补肺气、止咳喘、补虚损肺系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
儿童亦可选用此穴贴敷。
身柱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两肺俞连线中点)祛风退热I,降逆止咳,用于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具有助长功效,脾俞(久咳)以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用于脾系疾病,提高脾胃功能,,厌食,呕吐,疳积,腹泻,便秘下肢:丰隆(痰多)外踝伤八寸,距胫骨前缘外侧1.5寸平喘/和胃气/化痰/通便.提高肺功能,止咳化痰,久咳不愈/痰多,哮喘,咳嗽等2:消化系统(脾胃)腹部:肚脐上4寸(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调中和胃,健脾消食,为消食化积的要穴用于积食,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天枢天枢:肚脐旁开两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左右各一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用于腹泻,便秘,腹胀,肠鸣,痢疾等背部:脾俞以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用于脾系疾病,提高脾胃功能,,厌食,呕吐,疳积,腹泻,便秘胃俞胃腧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和胃,散胃热用于胃部疾病,胃脘痛,腹胀,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下肢: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外1寸。
成人三伏贴穴位缓解疲劳舒缓压力的有效方法
成人三伏贴穴位缓解疲劳舒缓压力的有效方法疲劳和压力是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成人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贴于特定穴位上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在缓解疲劳和舒缓压力方面,成人三伏贴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成人三伏贴穴位缓解疲劳舒缓压力的有效方法。
一、成人三伏贴的原理成人三伏贴是指贴于人体三伏穴位上的敷贴物。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三伏穴位分布在手足阳明经的阳经络上。
贴于三伏穴位上的贴片含有中药成分,通过与穴位的相互作用,可以温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缓解疲劳和舒缓压力。
二、成人三伏贴的穴位选择成人三伏贴的穴位选择十分重要。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风池、太阳、足三里等。
1.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部,大拇指与食指骨之间的凹陷处。
成人三伏贴贴于合谷穴可以调和气血,缓解疲劳,同时也有镇痛的作用。
2.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肩颈交界处。
成人三伏贴贴于风池穴可以活血通络,缓解颈部肌肉紧张,舒缓压力。
3.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额头两侧的凹陷部位。
成人三伏贴贴于太阳穴可以舒缓头部疲劳,缓解头痛和眼部疲劳。
4.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三寸处。
成人三伏贴贴于足三里穴可以增加体力和免疫力,缓解疲劳。
三、成人三伏贴的使用方法使用成人三伏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清洁皮肤:在贴片之前,先用温水和肥皂清洁贴片附着的皮肤区域,并擦干。
2. 贴片温热: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
可以用热水浸泡或者放入微波炉加热贴片。
3. 穴位贴敷:将温热的贴片贴于选择的穴位上,用手掌轻轻按压,确保贴片与皮肤贴合良好。
4. 时间控制:一般情况下,成人三伏贴的使用时间为15-20分钟。
过长的时间可能会导致皮肤过热或不适,不宜超过30分钟。
5. 注意安全:成人三伏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睡眠或久坐时使用,以防止热源造成烫伤。
四、成人三伏贴的效果成人三伏贴贴敷在穴位上,通过热量和中药成分的作用,可以促进穴位周围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疲劳和舒缓压力。
三伏贴穴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三伏贴穴位治疗指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三伏贴主穴如下:大椎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大椎:主治:咳嗽、喘息、流涕、鼻塞、感冒、颈强、肩背痛。
穴位:后正中线,第七颈椎突下凹陷中。
风门穴:第二下,旁开寸,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肺俞穴:统一身的卫外功能;主治咳嗽、气喘、咳痰、鼻塞、易感;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定位:背部,当第4胸椎突下,旁开3寸。
中府穴: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胸痛等肺部病症。
云门:距前正中线(璇玑)6寸,当锁骨外1/3折点下方一横指,中府上1寸。
是肺气出入之门户,宣肺止咳,化痰散结,泻四肢热。
膻中穴: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主治:咳嗽、气喘、心胸痛、心悸、胸闷胀;穴位: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火衰的病人,会出现四肢清冷,,男子阳痿早泄,女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现象,治疗多采用温补的方法。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骶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下肢麻痹等。
呼吸系统疾病: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配穴:足三里、中脘。
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
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
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肾俞。
过敏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
慢性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儿科:主穴:脾俞、关元、足三里、涌泉;配穴:肺俞、膏盲、膈俞。
反复感冒:肺俞、大椎、风池;配穴:关元、肾俞。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主讲人:李少彦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冬病夏治三伏贴配方一、贴敷一号组方 : 附片15g、麻黄10g、肉桂10g、细辛5g、白芥子10g、延胡索10g、乳香10g、没药10g、血竭10g、白芷15g、冰片5g等研粉功能: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1、颈椎间盘突出。
穴位:肩中俞(双)、大杼(双)、大椎、身柱、阿是穴、天柱(双)。
肩中俞(双):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大杼(双):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前正在线旁开1。
5寸.大椎: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双):斜方肌外缘后发际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1.5村2、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肾俞(双)、志室(双)、腰阳关、阿是穴、环跳(双)、腰加脊、命门等.肾俞(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志室(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腰阳关: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上。
环跳(双):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
腰加脊:腰部,腰椎正中旁开0。
5寸.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3、膝关节退变、骨质增生。
穴位:膝眼(双)、阳陵泉(双)、膝阳关(双)、梁丘(双)、血海(双)、伏兔(双)、阿是穴.膝眼(双):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阳陵泉(双):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膝阳关(双):膝外侧,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踝上方凹陷中.梁丘(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血海(双):大腿内侧,髌底上两寸,骨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伏兔(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6寸4、肩周炎。
穴位:肩髃、肩髎、肩前、肩井、天宗、膘俞、肩外俞、手三里、阿是穴等。
肩髃: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中。
肩髎:肩髃后方,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前: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髎连线中点。
肩井: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天宗: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
三伏贴最全攻略(含配方)
三伏贴最全攻略(含配方)杏林经典一、什么是三伏贴?三伏时节,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此时在特定穴位进行药物敷贴,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疏通经络,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从而达到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这种在伏天敷贴的方法,其实也叫三伏贴。
中医的这种治疗方法叫“因势利导”,在夏天温阳补阳其实是借助天时,正好这个时候阳气壮,比冬天补的效果好,贴三伏贴、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
曾有人质疑过中医的三伏贴,对其持怀疑的态度。
但我想说的是,养生本身就是一个修正体质的过程,效果肯定会慢。
中医的很多养生保健方法你不要指望它太神,坚持才是硬道理。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有一项课题,是观察三伏贴到底有没有效的。
第一年时,几乎看不出来有什么效果,第二年还没有什么差异,坚持到第三年就开始明显见效了。
二、你适合三伏贴吗?所谓“三伏贴”更适合阳虚的人使用,不能随意滥用。
例如,属于大火热体质的人,贴三伏贴肯定效果不好。
还有一点就是要看贴在哪里,有一些穴位是大家都适合的,比如足三里,它是一个强壮穴,男女老少都可以贴,但是有一些穴位就不能随便贴了。
因此,不管是三伏贴也好,补阳药也好,如果滥用可能会造成无效甚至是反作用,最后倒霉的不仅是中医理论,更是患者自己。
三、三伏贴究竟什么时候贴?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
每10天贴1次,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
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
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为确保疗效,一般药饼须贴4~6小时。
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微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
(完整版)三伏贴介绍
药物组成
❖ 以白芥子、杏仁、甘遂、麻黄、细辛、丹皮 等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 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药物制备
❖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 碎,备用。
❖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挤压或 榨出姜汁。姜汁的浓度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 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
❖ 5、过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迎香、大椎、膏肓
6、咳嗽 取穴:肺俞、大杼、大椎、膏肓、定喘、天突、膻中
皮肤反应
❖ 虽然贴敷疗法最早也叫发泡疗法,因为当时 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但通过多年 的临床研究,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治疗效 果为目的。而且穴位贴敷部位水泡的出现与 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敷治疗的时 间长短有关,不可盲目追求起泡。
适应病症
❖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支炎、过敏性鼻炎、 慢性咽炎等。
❖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崩漏等。
❖ 儿科疾病:小儿遗尿、疳积、惊风等。
❖ 虚寒性疾病:脾虚胃痛、慢性腹泻、风湿或 风湿性关节炎等。
❖ 疼痛性疾病:颈肩腰腿疼痛、肌肉劳损、退 行性关节炎等。
❖ 体虚怕冷、反复感冒、失眠、慢性疲劳综合 征等。
三伏贴疗法介绍
——彭州同一医院康复科
理论基础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 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 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天灸”、“三伏 贴”。
❖ 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 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 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
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 应。
❖ 8、要保持连续性 ❖ 9、抓住有利时机。 ❖ 10、遵守固定疗程。 ❖ 11、远离空调。 ❖ 12、吃清淡饮食: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规范
禁用与慎用
贴敷方案 成人
贴敷阶段
贴敷时间
贴敷 次数
[头伏]
7月13日 至7月22日
7月13日 7月14日 7月15日
共3次
[中伏]
7月23日 至8月1日
7月23日 7月24日 7月25日
共3次
[闰中伏]
8月2日 至8月11日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共3次
[末伏]
8月12日 至8月21日
主要适用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
适应证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市药监局等主管部门,根据目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科学研究证据, 2015年“冬病夏治社区工作”统一防治病种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点推荐以下适宜病症。
禁用与慎用
技术规范 2015
2015.7
中医科 陈妍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间,选用具有辛温、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以人体背部的脏腑俞穴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相结合的“治未病”的重要手段。
感谢聆听
若局部有破溃或者瘢痕,可以选择其他腧穴。
[随证加减]
[注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椎
肺俞
心俞
肾俞
膻中
定喘
膏肓
脾俞
中府
膈俞
贴敷方案 每伏连贴3天,每次贴敷6至8小时。每伏贴敷的间隔时间为7天。 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3天,每次贴敷2至4小时。 [贴敷时间] [成人] [儿童]
三伏贴PPT课件
(二)伏贴穴位
基础穴位
1.5寸
肺腧 胸3旁
1.5寸
脾腧 胸11旁
1.5寸
肾腧 腰2旁
肺系+ 寸
定喘 颈7旁0.5
妇科
第12页/共23页
中极 神阙下4寸
三伏贴针对的是反复发 作、冬季加重的慢性病, 是预防为主的治疗措施, 并非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 许多疾病需要连续三年或 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所 以患者要至少坚持3年。
(3)皮肤烧伤破溃感染: 发生这种情况时,在患者的贴敷部
位看到比较大的水疱,最大者直径可 为数厘米,如果水疱破裂则可能会使 患者发生严重的感染,甚至化脓。
第16页/共23页
2.不良反应的预防:
(1)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 经中医辨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
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 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 种肺系疾病适用。
对于支气管扩张症,以及有咯血病史、 皮肤过敏及接触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对贴 敷药物成分及胶布过敏、高血糖、感染发热 期、妊娠期及行经期间等患者禁用。
2岁下的幼儿皮肤过于娇嫩,不宜使用。 (2)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
炒白芥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过黄则发疱 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二)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
(1)药物过敏:发生药物过敏的患者 常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然后出 现全身的斑疹或风团,如果过敏现象 发生较严重,则会出现心慌、胸闷、 气短等症状。药物过敏一般发生于第 一次贴敷后,有时也可能在数次贴敷 后出现,发生时间一般是在贴敷后数 分钟到数小时。
(2)胶布过敏:这种现象不是由于 药物本身导致的过敏,而是由于贴敷 时使第用15页的/共胶23布页 等物质发生的过敏,一
中医三伏贴敷操作与准备PPT培训课件
第三章节
穴位选择
穴位选择
穴位:三伏贴常用穴位
呼吸系统疾病 大椎、肺俞、风门、肾俞、定喘、膏肓、脾俞 慢性肠胃病 中院、天枢至、至阳、命门、胃俞、脾俞、气 海、足三里
穴位选择
穴位:三伏贴常用穴位
风湿骨痛疾病
肝俞、肾俞、悬钟。 颈痛--大椎、阿是穴。 肩痛--肩髃、臂膈、肩贞、肩前、阿是 肘痛--曲池、手三里、臂膈、阿是 腰痛--肾俞、腰阳关、大肠俞、阿是 膝痛--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阴陵泉、血 海
三伏贴实践与运用
什么是三伏贴
清·张璐《张氏医通》:“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共为末,入麝香, 生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疗冷哮 此法在20世纪50年代被发掘用于防治冬季易发和加重的疾病;目前据不完全 统计每年有几十万患者接受本法治疗
第二章节
适用疾病
适用疾病
:
( )
炎中可适
及医用用
胃辨于于
1.孕妇、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过敏体质、皮肤溃破、感冒发烧者,禁忌敷贴、艾灸、热熨。 2.治疗前须清洁皮肤。每次敷贴4-6小时,小儿2-4小时。因药偏温热,敷贴期间皮肤可能会有轻微 瘙痒及烧灼感,此为正常反应。 3.局部有烧灼疼痛或小儿哭闹不止,可提前取下﹔若温热舒适,可保留一段时间,视情况延长或缩 短敷贴时间。小儿皮肤娇嫩,应仔细观察其反应,可缩短敷贴时间。 4.敷贴期间多饮水,忌剧烈运动,防药物掉落。 5.敷贴期间注意防寒保暖、饮食清淡,忌食虾蟹海鲜及生冷辛辣油腻食物。6.敷贴期间如出现其 他反应,可电话咨询或来诊所处理。 7.敷药处皮肤若出现瘙痒或红色丘疱疹,局部起小水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必要时门诊随诊。
药物选择
体虚感冒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举例
三伏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伏贴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023三伏贴注意事项及禁忌症一、注意事项1、使用前:使用前应将局部皮肤进行清洁,由于三伏贴会对局部皮肤产生热性刺激,因此建议穿着宽松、透风的衣服,防止闷汗引起不适。
另外注意,三伏贴尽量当天配置、当天敷用,若需隔天敷用,需置于冰箱冷藏室或阴凉干燥处储存,防止药效挥发降低作用效果;2、使用中:使用时注意成年患者的敷贴时间不宜过长,以6-8小时为宜,儿童2-3小时为宜,使用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通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痒、发热、肿胀等,为正常现象,是药物深入皮肤开始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
但患者若是出现较为剧烈的不适感,如头晕、恶心、呕吐,或全身性的瘙痒、红斑时,应及时取下并咨询医师进行处理,并谨慎进行下一次贴敷。
此外,贴敷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水疱,若水疱较小一般可自行吸收,而较大的水疱需就医处理,以防感染;3、使用后:使用后注意避免冷风直吹,如空调、风扇等,注意三伏贴属于调理身体的一种中成药,需长期坚持使用方能见效,可咨询医生确定疗程。
同时使用后可用清水冲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揉搓、抓挠局部,以免刺激皮肤出现不适。
此外,在饮食方面,使用前后均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鱼虾、羊肉等发物以及过于油腻的食物,忌食寒凉、过咸的食物和饮品。
二、禁忌1、婴幼儿、月经期、妊娠期女性禁用:因为婴幼儿皮肤较为柔嫩,而妊娠期女性为防止对胎儿产生影响也应禁止使用,为避免加重月经期女性不适,也应禁用;2、皮肤病患者禁用:有各种急慢性皮肤病、皮肤过敏的患者,以及接触性皮炎、水痘、湿疹患者禁用,否则会加重皮肤病症状;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禁用:如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炎等,为避免加重症状均应禁止使用;4、其它: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以及癌症患者,也应禁止使用。
另外,存在发热或对贴敷药物敏感、贴敷部位有破溃,以及有心脏起搏器的人群也不应使用三伏贴,以免引发身体不适。
三伏天应该注意什么1、三伏天需要注意情绪中暑很多人到三伏天就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心烦、焦躁、易怒。
三伏贴祛湿效果如何
>三伏贴祛湿效果如何还不错。
三伏贴是一种穴位贴敷剂,其具有一定的祛湿效果,主要是使辛温散寒的药物直接作用在皮肤,然后通过吸收来刺激和调节穴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自身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回血通络、温经散寒的目的,但是对于湿气较重情况,三伏贴并没有很明显的效果,还需要前往医院检查,并后期调理。
今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哪个伏天更热些中伏。
虽说三伏天已经很热了,但三伏天又分为初伏、中伏以及末伏三伏,其中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期间表面湿度在第一伏期间增加,因此每天吸收更多的热量,释放更少的热量,并且表面层的热量累积,到了中伏的时候,地面的累积热量在中伏期间达到峰值,释放出来的热气也最多,因此三伏天中最热的是中伏。
三伏天吃什么好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三伏天处于夏季,夏季归心,心喜凉,宜食酸,这是可以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另外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夏季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其次三伏天还可以多吃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红豆、薏米等果蔬食材,有利尿补水以及祛湿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
最后就是三伏天人体会流失大量的汗液,这时候需要多补充水分以及盐,尽量多选择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的汤品以及水分。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1、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气侵蚀。
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饮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湿气。
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湿气呢?其实,我们常见的可以帮助身体排湿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
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缓解腰痛恢复健康活力
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缓解腰痛恢复健康活力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很多成年人带来了诸多困扰。
长期坐办公室或者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腰痛的发生。
然而,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却是一种有效缓解腰痛、恢复健康活力的方法。
本文将为你介绍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的相关信息。
一、什么是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贴在特定的穴位上,以温热的刺激作用来缓解腰部疼痛,并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这种处方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穴位的刺激,调节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改善身体的阴阳平衡,加速新陈代谢,缓解腰痛症状。
二、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的选择和使用1. 选择穴位: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有很多选择,但最常用的是足三里穴和腰尾椎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弯曲时,髌骨下方凹陷处。
腰尾椎穴位于腰椎部位,稍微向上偏一点。
这两个穴位对缓解腰部疼痛效果显著。
2. 准备贴敷材料: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的贴敷材料主要有草本贴剂和敷贴贴片。
草本贴剂由中药材制成,有舒筋活络、温通经络的效果。
而敷贴贴片则是一种常用的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材料,贴片中含有对腰痛有帮助的草本成分。
3. 使用方法:将贴敷材料贴在选定的穴位上,适当按摩揉捏贴敷部位,使药性充分渗透。
一般建议每天贴敷一次,每次贴敷30分钟到1小时。
贴敷后,注意保持穴位干燥,避免沾水。
三、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使用的好处通过使用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你可以获得以下益处:1. 缓解腰痛: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的刺激作用可以缓解腰痛症状,减轻不适感,提高腰部的灵活度。
该处方还有助于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2. 恢复健康活力: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提高身体的代谢功能,加速废物排出。
这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帮助身体恢复健康和活力。
3. 无副作用: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采用传统中医疗法,使用中草药材,不含化学成分。
与许多药物治疗相比,该方法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小。
四、其他注意事项1. 注意贴敷时间:成人三伏贴穴位处方每次贴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
三伏贴介绍
皮肤反应
虽然贴敷疗法最早也叫发泡疗法,因为当时
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但通过多年 的临床研究,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治疗效 果为目的。而且穴位贴敷部位水泡的出现与 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敷治疗的时 间长短有关,不可盲目追求起泡。
异常皮肤反应及处理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 适感。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 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 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 疼痛,皮肤过敏,低热。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
2016年三伏贴工作小组人员安排
地点:门诊大厅
组长:肖光仲 登记员:杨池 穴位标识:卢开云、曾筝、冮天赐 敷贴操作:王丽娟、杨宗清、张成祥 敷贴助手:黄鸿、陈玉霞 科外操作:曾筝、杨宗清
谢谢! “ຫໍສະໝຸດ ”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伏的确 立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从夏至日开始 计算,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叫“初 伏”,过十天逢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 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的叫三伏。
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
药时间为0.5-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疗效
夏季三伏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 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渗透和吸收,此时 借“天之阳气”助辛温香燥药物之威力,鼓 舞人体阳气,使药物通过经络气血传导到病 变所在脏腑,从而更好起到扶助正气提高人 体免疫力的功效。因此,穴位贴敷通过多年 的应用、观察来看,其疗效主要是一种治未 病、正阳气的疗效。
注意事项
三伏贴的配方有哪些
三伏贴的配方有哪些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到了三伏节气对于很多疾病而言,都是非常不错的时机。
三伏贴在很多病症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像慢性阻塞性肺、支气管哮喘、小儿哮喘都是典型的疾病。
因此,三伏贴的配方就成为了比较关注的问题。
那么,三伏贴的配方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吧。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
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
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
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
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药物组成: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
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
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
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
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三伏贴穴位定位
三伏贴穴位定位穴位名称:大杼[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
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穴位名称: 肺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
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肺得背俞穴穴位名称: 厥阴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
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包背俞穴穴位名称:心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
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
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心得背俞穴穴位名称: 督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作用】:理气宽胸【主治】:①心痛,胸闷。
②胃痛,腹痛。
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穴位名称: 膈俞[经穴]【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与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
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八会穴(血会)穴位名称: 脾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作用】:健脾利湿,益气与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脾得背俞穴穴位名称: 胃俞[经穴]【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理气与胃,化湿消滞、【主治】:①胃脘痛,呕吐。
三伏贴
我们的伏贴处方如下:白芥子400克细辛400克元胡100克甘遂100克猪牙皂100克麻黄100克上药粉碎,过筛备用。
取老姜适量,用木碗或研钵捣碎,纱布包裹,压取姜汁。
随用随制,不要隔夜。
不要用铁杵捣或搅汁机取汁。
用时取药粉30克,加姜汁制成团块,涅饼,置生白布上,对准相应的穴位贴覆。
外用关节止痛膏撕成小调加固。
取穴:天突膻中定喘肺腧根据发病时间长久和病人年龄,可以贴附1---6个小时。
今年润伏,贴四次。
贴附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快到三伏天了。
又在准备三伏贴灸的药物。
我的基本方就是白芥子、细辛、甘遂、元胡、草川乌。
基本比例是2:2:1:1:1。
一个成人用量三次差不多就是30克左右。
但我今年准备加一些斑蝥在里面,同时减少其他药物剂量。
因为原方剂量大,固定是个问题,很多反映回去都掉了;二是发泡效果差。
我做了以下实验。
先是将一块中间留有小洞的胶布固定在要贴的穴位上,再将斑蝥末取绿豆大小敷上,外边再用大些胶布固定。
我贴了三个,一个两小时候去,一个三小时候去。
一个用蜂蜜调和的也是三小时候去。
结果三小时的发泡效果最好,三小时水泡就过大了。
用斑蝥贴几乎感觉不到皮肤痛。
我觉得孩子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了。
另外我还试了斑蝥加白芥子等分姜汁调的贴敷效果。
贴敷时间为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
结果贴上去后,主要是因为姜汁的作用,总感到皮肤刺痛。
但取下来后发现,皮肤潮红,都没有发泡。
另外我还试了在原方基础上加入5%的斑蝥,结果贴四小时也是皮肤潮红,没有发泡。
这样,在今年三伏贴我准备这样做:鼻炎、慢性咽炎、肩周炎,使用斑蝥加白芥子贴。
慢支、哮喘等还是采用原方子加斑蝥。
生川草乌买回来了,但这次没有敢用。
因为怕这些药物毒性太列。
好像5~7毫克川乌有致命的报道。
此方采自线装书局2005年版外治秘方所载。
治疗急慢支、慢支伴肺心病或肺气肿、喘息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肺心病、小儿急慢性肺炎、支气管炎。
原疗效为300例,治愈142例,显效93例,有效48例。
高血压用三伏贴的原理
高血压用三伏贴的原理
高血压用三伏贴的原理是通过贴敷人体穴位,刺激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压力,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疗法,在夏至、冬至、立春这三个时节连续三天,将药材贴在特定的穴位上,利用穴位的热散功效,帮助身体调整生物节律,调整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
因为高血压主要是因血管收缩不畅造成的,在穴位上贴贴三伏贴可以刺激局部血管扩张,提高血流量,减轻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同时,三伏贴中所含的中药成分,还可以促进身体代谢,增加抵抗力,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贴穴位处方
1、肺系疾病(哮喘、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穴位表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肠炎等)穴位表时间丨穴位选取| 腧穴定位
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穴位表
4、调理、保健、虚劳症穴位表
5、骨关节病穴位表(此部分可酌情贴局部阿是穴+关元、气海、阳陵泉)五伏贴法一致,不需要每伏一换(穴位太复杂)。
局部穴如下(一个病种取其中三个局部穴+关元、气海、双侧阳陵泉): 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双侧曲池、手三里、大杼、足三里、三阴交。
颈椎病:大椎,双侧肩井、大杼、外关
腰腿痛:双侧腰阳关、肾俞、命门
肩周炎:双侧肩三针(肩隅、肩前、肩后)、外关、曲池
肩三针(肩隅、肩前、肩后)
肩髃:位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中;
肩前:位于腋前皱襞直上1寸;
肩后:位于腋后皱襞直上1寸。
备注:每伏主要穴位为6-8个穴位,以上穴位为主要穴位,临证中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辨证施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