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合集下载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第四,预算约束软化
(二)部门预算的内容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依托,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预算 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 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
四、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 (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 2、政府采购当事人 3、政府采购方式 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 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
一、我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关预算草案编制时限的规定不科学,影响了编制质量。 2.采用“基数加增长”即增量预算的方法来编制预算。 3.按经济性质编制预算,不利于支出的控制。一是预算职能被部 门肢解。最突出的是基本建设预算和科技部门的预算以及行政经费预 算。各部门的基本建设预算由发改委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由科技部负 责,行政单位的工资和经费预算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预算职 能被肢解,财政对部门预算的控制十分困难。其结果是,财政部很难 说清楚一个部门一年到底花了多少钱。二是由于按资金性质编制预算 和进行资金管理,一个部门可以同时向财政部的几个司局要钱,经常 出现重复支出的现象。 4.分预算内、外编制预算,使预算失去完整性。
1。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政 府职责范围。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自求平衡。
2。在收入划分上实行分税制,分税、分管和分征相 结合
3。 预算调节制度一般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支出:公共品的层次性 收入:税种的覆盖范围和调节功能 2、集权与分权关系
1。级次: 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 算 (五级财政)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 共同市场。中央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培育共同市场,
保障要素与产品在全国的自由流动,从而在地方政府间 形成有效竞争与约束。
➢ 预算硬约束。是地方政府间有效竞争的基本要求。使
地方政府面临困难时不能违反政府间的基本财政安排, 以促使地方官员谨慎地管理其辖区内财政。
➢ 权力制度化。要求上级政府不能随意地对地方政府财
➢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贯彻“激励相容”原则, 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 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让每个个人在为组织“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即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
16
激励相容原则
➢激励相容:
➢ 即一种体制设计,要使得所有的参与人即使按 照自己的利益去运作,也能导致整体利益最大 化。
➢ 事权划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分
配与权力划分
➢ 支出责任: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范围及成本费用在
各级政府之间的合理界定、划分和分摊的依据及标准
➢ 收入划分:为履行政府职能及相应的支出责任所需要的政
府财政收入在各级政府间进行分配的制度和办法
➢ 转移支付:中央政府或上级地方政府对地区间的财政能力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本章提要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省以下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
2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
3
我国政府财政的管理级次
中央财政
国家财政体系主体
政府财政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
地方财政
市(设区市、自治州)财政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财政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引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所采用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不断深化,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对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分析;第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第三,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四,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和挑战;第五,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景展望。

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分析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化,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

这使得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同时,社会各界对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改革来提升国家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民主性。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预算编制效率:通过改革,可以优化预算编制的流程和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增强预算执行监督能力:改革可以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评估,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

3.提升预算公开透明度:改革可以推动预算公开的进程,增强公众对预算的了解和参与,使预算管理更加民主和透明。

4.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改革可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和管理,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预算编制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机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

2.健全财政制度体系:完善财政制度体系,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

3.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预算公开的力度,推动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增强公众对预算的了解和参与。

4.强化内外部监督: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评估,防止预算执行中的不正当行为。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及其实质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及其实质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及其实质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在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管理原则。

它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制度、预算监督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

其实质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使用效益,以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制度体系。

预算编制制度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环节之一。

它包括预算编制范围、程序、原则和方法等的规定,并由财政部门负责统一指导和管理。

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的规划和确定、政府债务管理等。

它的目的是确保预算收入规模与支出规模相匹配,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预算执行制度是指预算经过批准后,各部门按照预算数开展财政活动的一系列制度。

它包括预算控制、预算调整、资金管理和支出审批等环节。

预算执行制度的核心是预算控制,即通过控制预算执行进度、执行规模、执行方式等,以确保财政活动与预算计划相一致。

预算调整是指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的预算额度、项目和结构的调整。

预算监督制度是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它包括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反馈,以及预算执行责任人的追究。

预算监督制度的核心是审计制度和财政监察制度。

审计制度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财政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财政监察制度通过监察机构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纪律问题。

绩效管理制度是指将绩效考核与财政预算相结合,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推动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它包括预算绩效指标的确定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绩效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财政使用效益。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实现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使用。

通过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一系列制度环节的规定和实施,确保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政府预算管理-第三章习题

政府预算管理-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一、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2、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3、预算调节制度4、定额上缴5、总额分成6、分税制7、分税制预算体系8、无条件转移支付9、非配套补助10、单位预算二、填空题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

2、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从改革目标上看,是指在_________基础上,按照_________划分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3、现阶段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_________在1993年的基础上逐年增加,递增率按本地区_________和_________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5、预算调节包括各级预算间的_________和各地区预算间的_________。

6、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_______与_______结合的原则;兼顾______与____的原则;贯彻_______的原则;与_______相适应的原则。

7、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补偿_______、弥补________、保证______、优化_______、调节______。

8、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采用_______是规范转移支付的主要标志。

10、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_______,_________,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市场主体,政府须为企业创造_______的外部环境。

三、单项选择题1、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D、总预算与单位预算2、我国于1995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一部()A、权责法B、组织法C、程序法D、权责法、组织法、程序法相结合的综合性预算法3、下列收入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收入是()A、营业税B、增值税C、关税D、消费税4、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比例为()A、80%于20%B、75%于25%C、60%于40%D、50%于50%5、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重点是()A、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B、进一步完善工商税制C、进一步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D、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6、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A、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B、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C、以收定支体制D、分级包干体制7、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主要体现在()A、中央与地方收支的划分B、地方政府是否构成以及独立的预算主体C、地方政府是否有税收立法权、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间的划分8、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标志是()A、公式化转移支付B、基数法C、因素法D、补助金制度9、不考虑地区的支出需求,只考虑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依照某种收入指标确定转移支付对象与转移支付额的转移支付模式是()A、支出均衡模式B、收支均衡模式C、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模式D、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减支出需求均衡模式10、下列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是()A、政府采购B、基础产业建设C、财政投融资D、社会保险四、多项选择题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A、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与地方财政自主权结合的原则B、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C、贯彻民族政策的原则D、与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原则2、从横向分,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可分为( )A、总预算B、部门预算C、单位预算D、基层预算3、1988年中央决定对各地区实行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其中主要的包干形式有()A、收入递增包干B、总额分成C、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D、上解额递增包干4、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原则()A、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公共经济学第九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公共经济学第九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转移前中央收入比重 转移后中央收入比重 中央财政支出比 重
22.0
23.3
28.3(21.9)
55.7
20.9
30.3(20.4)
52.2
21.3
29.2(20.7)
57.6
20.8
27.1(20.4)
55.8
22.8
27.4(21.1)
55.5
21.9
28.9(20.4)
56.3
20.6
31.5(18.3)
有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纵向转移主要是补助金制度。分为无条件补助、 有条件补助和专项补助
横向转移即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对口援助
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公共产品具有空间层次性(受益范围不同),有全国性 的和地方性的,分别适合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 。按受 益范围确定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符合效率原则。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 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 – 2、政府采购当事人 – 3、政府采购方式 – 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 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 – 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
(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 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 全面的监控制度。
体制 (集权与分权相互交错型) – 分权型财政体制,又称分级财政体制
(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
含义
指与中央和地方事权的确定相适应,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 财政收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 付制度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分级管理、各级财政相对独立是其本质特征。 按税种划分各级收入是其形式特征。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课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课件

03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织 架构
预算管理机构
预算决策机构
负责制定预算政策和预算方案,对预算进行审 批和决策。
预算编制机构
负责编制预算草案,对预算进行初步审查和协 调。
预算执行机构
负责执行预算方案,管理预算资金,确保预算的有效实施。
预算执行机构
财政部门
负责管理和监督预算资金的使用,制定预算执行 计划和方案。
04
预算决策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预算方案,以提高预 算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预算执行机制
预算执行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预 算的落实和执行。
预算执行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预算支出符合 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防止浪费和腐败现象。
预算执行需要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和方案,明确各项预 算支出的用途和金额。
特点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具有法制性、系统 性、规范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旨在确 保政府财政收支的合理、合法和有效 。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1 2 3
保障国家财政安全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能够确保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 和稳定,有效防范财政风险,保障国家财政安全 。
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能够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支持 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通过媒体、公众舆论等途径对预算进行监督,促进预算的透明度 和公正性。
04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运行 机制
预算决策机制
01
预算决策机制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它决定了政府预算的方向 和重点。
02
预算决策过程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 可行性。
03
预算决策需要考虑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财政状况等因 素,以制定符合实际的预算方案。

浅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浅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浅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财政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政府来说,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经济的运行情况,还包括如何科学规划各项经济建设、如何合理安排社会资源等,因此必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从而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首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需要逐步实现政府财务的透明化。

政府的各项预算支出、绩效指标、资产负债表等财务信息必须向社会公开,这不仅能够加强政府的财务管理,更能够让社会监督其支出。

透明化还有助于减少腐败和浪费,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促进政府的廉洁、诚信和高效。

其次,预算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

预算管理体制主要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估等环节,如果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完善,预算管理的效力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在预算编制方面,要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编制机制,实现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避免重复或过度预算。

在预算执行方面,要严格控制开支,遵循科学规划和高效执行,确保公共财政的稳定和安全。

在预算监督和评估方面,要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动态评估各项预算执行的效果,并及时加以改进和调整。

最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推进预算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政府预算管理要采用新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等,实现预算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等;同时,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各部门员工的财务管理能力,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及评估各环节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实现政府财务的透明化,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并推进预算管理的现代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政府财政管理的目标,更好地利用财政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预算管理是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体现。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PPT课件( 57页)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PPT课件( 57页)
0
国家财政决算收入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系列1
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32.3亿元 1998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1万亿元 2003年,全国财政收入又跃过2万亿元大关 2005年超过3万亿元 2006年接近4万亿元 2007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 2008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 2009年68476.88亿元 2010年83080.32亿元
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
事项的处理
(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 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家经济结构、协调地区 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 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两 个 比 重 的 变 动 情 况
第一个比重 第二个比重 60 50 40 30 20 10 0
1978 1980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 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二)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国家 地方
企业和个人 缴纳各项税收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
关税 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 消费税 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 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 中央企业上交利润等。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 1957.11《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 • 明确地方财政收支范围,扩大地方财政管理权限,保证国家重点建
设,增强地方机动财力 • 收入分类分成。
– 地方收入:固定收入、企业分成收入、调剂分成收入
• 地方支出:
– 地方财政经常性开支(地方收入自行安排) – 中央专案拨款支出(基本建设拨款、重大灾荒救济、大规模移民垦荒)
• 1951.3 政务院《关于1951年度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决定》
– 财政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大行政区、省
– 财政支出按隶属关系和业务范围划分中央和地方支出
– 财政收入分中央收入、地方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比例解留收入。
– 地方财政收支每年由中央核定
– 地方上年结余列入本年预算
– 农业税超收50%留给地方
印度 德国 加拿大 瑞典 丹麦
具体办法 中央所得税、法人税、酒税、消
费税、烟税的一定比例 联邦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的一定
比例 增值税的一定比例
中央或联邦政府一般预算收入中 斟酌确定
2020/12/6
DR.SHI SHAOBIN
17
中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统收统支
分税制
分灶吃饭
2020/12/6
DR.SHI SHAOBIN
DR.SHI SHAOBIN
13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原因
• 调节财政纵向或横向公平 • 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 • 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必要的控制
能力,实现宏观调控意图
2020/12/6
DR.SHI SHAOBIN
14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
• 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 • 地区间的横向转移 • 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
– 除中央各部门直接办理的少数经建支出、中央行政和文教支出、国防费 以外,其他各种支出,包括地方基本建设拨款和企业流动资金,全部作 为地方财政支出,不再区分地方正常支出和中央专案拨款支出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支出
(二)各预算执行部门的职权
◆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定期向本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

精选课件
13
(三)各级财政主管部门的职权

政 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 主

部 门
具体组织和负责本级总预算执行


府 提出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方案


管 理
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政 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关于预算方面
机 关
的不适当的决定
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精选课件
15
(五)立法机关的职权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

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
民 代
况的报告

★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精选课件
1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确定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原则
精选课件
2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正确处理各级政府 之间的分配关系,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 围和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各级政府在支配 国家财力上的权 限和责任
国家财力如何在 各级政府之间进 行分配
精选课件
11
预算管理权的划分
预算管理权是指国家预算方针政策、 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权、解释权 和修订权;国家预决算的编制和审批 权;预算执行、调整和监督权等。
我国预算管理相关职权的具体划分
精选课件

第十一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一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全国财力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央 各项财政制度上,都由中央统 建国初期最为典型。 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 一规定,地方只能执行 把地方负责组织的财政收入与 会导致地方对支出的关心程度 地方财政的总支出挂钩,按收 重于对收入的关心程度,具有 支总额确定一个分成比例。 “鞭打快牛”的负面效应
收支挂钩型
收入分成型
(四)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预算调节制度就是所谓的转移支付制度。预算调节有横向和
纵向调节两种。
横向调节是指地区间的互助式调节,即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
的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不用通过中央预算。纵向调节是 指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其典型特点是补助金制度。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类型
统收统支型
特点
注意
经费,调整国家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 必须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具体包括: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 政管理费,中央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 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由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 支出,由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 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 业费支出。
包干型
分税制型
表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由 放权让利进入制度创新的新阶 段。
四、政府间收支划分依据
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预算收支的划分,就是对国家集中
的财力,即预算资金的划分,它是实现预算管理的一种有效 技术手段,政府之间预算收支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两种:一是 中央与地方之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二是社会公共需要或公 共物品供给的层次性。
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基本内容
(一)划定预算管理的级次及职能范围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系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管理。 《预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_第一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内容_制度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_第一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内容_制度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_第一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内容_制度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内容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部分,被称为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它的实质是要解决中央政府和省级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资金支配权和管理权.即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在预算资金分配上的集中和分散,在预算管理上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确定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明确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建国初期和国家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地方收入全部上缴中央,地方所需要的支出由中央拨款解决.这种办法对解决解放初期经济困难,促进国民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财力高度集中,地方积极性受到影响,所以,从”一五”以后就很少采取这种预算体制了.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从1953年到1978年基本上实行这种预算体制.属于以中央预算集中为主,适当给地方下放财权的类型.它的主要特点是:主要财权和财力集中在中央,地方预算收支指标由中央确定和下达,但地方有一定的机动权,并实行了收支挂钩的办法,地方政府增收节支可以适当地留一部分给地方.这一时期各不同年限实施的具体形式有: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以收定支,五年不变;总额分成,一年一变;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节余留用,一年一定;收支挂钩,总额分成,等.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从1980年到1993年这段时期实行的.这一体制俗称”分灶吃饭”或”财政包干”体制,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一次重大改革.它的主要特点是:1. 变过去全国”一灶吃饭”为”分灶吃饭”,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由过去中央一家平衡,改为各地自求平衡;2. 各项财政支出不再由中央各部门为口下达,均由”快快”统筹安排,调剂余缺;3.包干比例和补助数额由一年一定改为五年不变. “分灶吃饭”体制的实施,大大增强了中央和地方财权的与事权的统一性,大大增强了地方权责利结合程度,更好地调动了地方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但在实施中,这种体制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①造成财力偏于分散,削弱了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②造成地方重复建设、盲目建设趋向,影响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③加重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的困难.所以,这种财政包干体制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定的预算体制.所谓分税制就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权财力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或者说,就是分税、分权、分征、分管为主要特征的预算体制.我国1994年进行分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有: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范围.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中央和地方税收返还额以1993年为基年核定.建立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享改革.1994年分税制中企业所得税是按隶属关系划分的,个人所得税则划归为地方收入.按隶属关系划分企业所得税是非常不合理的,也不符合国外一般做法.容易造成各级政府只管所属的那些企业,形成对所属企业的干预.个人所得税是一种增长潜力极大的税种,也是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应逐步划归中央征收.所以2001年国务院作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决定.二、中国分税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思路中国现行分税制,在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范围;将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设置了中央和地方税务机构.分税制基本上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状况,在实际运行的十多年中,对协调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规范的分税制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不清晰,事权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有些地方存在重复错位和事权下移的问题.二是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不够科学,不尽合理.三是地方税体系不健全,缺乏主体税种.四是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不规范.中国现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方向要尽量减少共享税税种,将省以下分税制进行到底,逐步向完全的分税制过渡.为此,必须改革完善以下几项工作:1. 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2. 进一步对税种的调整和税种的划分;3. 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因素法”作为中央对地方进行转移支付的依据;4. 要强化税制调节功能,促进公平分配.。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 述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内容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 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 税收管理体制 投资管理体制 国有事业单位财务体制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3、坚持“统一分配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 原则。划分税种不仅要考虑中央与地方 的收入分配,还必须考虑税收对经济发 展和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分税制改革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 本国实际出发。
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划分
1、中央事权: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 运转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 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支出、 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2、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 要税种划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地方分享25%;海洋石油 资源税作为中央税,其余作为地 方固定收入;证券交易税地方分 享50%。
证券交易印花税:1997年5月,地方分 享比例20%,1998年6月降为12%, 2000年降为9%,2001年为6%, 2002年为3%。
(B)实际上实行的是总额分成。
地区 比例 地区 比例 地区 比例 上海 76.45 天津 60.54 江苏 60 辽宁 48.92 浙江 45 山东 41 安徽 19.9 河南 19 湖南 11
沈阳 25
大连 25 重庆 23.3
地区 比例
北京 50.54
河北 31
哈尔 35 滨 武汉 13.9
(C)该体制的问题:收入较多、上交比 例大的地区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高, 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收入下降的情况。

[知识]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知识]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各级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和预算收支范围的一项根本制度,它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事业行政财务管理体制、以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等。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仅指预算管理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讲财政体制时,一般是指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改革,总体上是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由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到逐步实行多种形式的分级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1994年起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由于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预算管理体制所进行的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对国家财政以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占有重要地位。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和监督。

我国有关预算管理的法律主要有宪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预算法、审计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等。

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行使编制和执行国家预算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查批准国家预算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的职权。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在预算审查监督中的职责、审查方法和程序。

预算法明确了人大、政府、财政部门以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审查中的职责、作用和操作程序。

审计法规定了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的对象、内容以及职权和程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对中央预算的审查监督,并将有关人大进行预算审查监督的条文具体化,明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任务和有关工作程序。

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3)

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3)

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背景介绍预算管理体制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资源配置、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预算管理体制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预算管理体制的效率和透明度,本文将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 预算编制过程缺乏透明度在当前预算管理体制下,我国财政预算编制过程缺乏透明度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各级政府往往以封闭性、集中性方式进行预算编制,公众参与度低,缺乏对财政支出决策的监督机制。

这给了官员滥用权力、侵占公共资源带来了机会。

2. 预算执行欠规范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我国预算执行环节欠规范。

由于目标责任与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政府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拖延、超支、浪费等问题。

此外,对于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够健全,导致缺乏监督和问责机制。

3. 预算资源配置不均衡当前的预算管理体制下,资源配置不均衡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一些基层政府经费匮乏,而中央政府在财政分配上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不公平现象导致了地方政府在开展工作时面临资金短缺、难以承担相应责任的困境。

4. 预算管理监督与约束机制弱化我国预算管理监督与约束机制存在明显弱化的问题。

目前的监督机构缺少独立性,难以有效履行其职责。

同时,我国法律规定对部分财政收支进行监管的条文也相对较少,监管手段和手段相对滞后。

三、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1. 缺乏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当前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缺乏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突出不足之处。

绩效评价应该按照目标任务来量化,但当前情况下,绩效评价往往囿于简单的指标,难以反映政策效果。

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2. 缺乏预算缓冲机制当前预算管理体制下,我国缺乏预算缓冲机制。

财政支出不确定性大、支出波动大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条件转移支付
条 件
配套补助

转 移 支 付
配 套 补 助
无 限 额
配 套 补 助
有 限 额
配 套 补 助
(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外溢问题 辖区间效益外溢和成本外溢 弥补地方财政缺口 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 保证各地最低公共服务标准 优化资源配置
(一)国家财力分散 (二)强化了地方的利益机制,加剧
了地方保护主义 (三)形式不够规范
二、分税制基本问题
分税制是以各级政权之间事权划分结 构为依据,根据不同税种的不同特性, 将其分别划归不同财政级次,确定不 同政权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财政管理体 制。
完全分税——中央税与地方税 适度分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
⊙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

⊙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

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

决定和命令

⊙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

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
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以 上
⊙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
预算管理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具 体体现。
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根本任务——正确划 分各级政府预算的收支范围,规定预算管 理权限及相互间的制衡关系,使国家财力 在各级政府及各区域间合理分配,保障相 应级次或区域的政府行使职能的资金需要, 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 组成部分。
收入划分效率 支出划分效率 转移支付效率
第二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政府预算管理级次 预算管理权的划分 预算收支范围的确定 预算调节制度
政府预算管理级次
原则:有一级政权就要建立一级预算。 实践:
美国:联邦——州——地方; 法国:中央——大区——省——市镇; 我国:中央——地方四级。 我国中央与地方预算的关系及其在政府预算 中的地位
公平原则——横向均衡
含义: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 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
理解: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各地区人均 公共支出水平不可能完全相等。但是对基 本公共产品的供给应保证与国家发展状况 相应的起码水平。如部分地区确有困难, 无法保证最低标准,则应通过预算管理体 制的设计来解决。
基本公共产品——义务教育、公共安全、基本 医疗保健、水电设施、交通设施等
余 (二)地方预算机动财力的分配和使用原

六、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选择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与形式
概念: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 间财政能力的差异为存在基础,以缩小各 地区政府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别为目标实 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制度。
原因:各级政府财力的纵向不平衡与横 向不平衡
政府间转移支付

共享包括税源共享和收入共享
三、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事权与支出划分 收入划分
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全部税 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 税。
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结算补助
等事项的处理
四、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制的构想
(一)我国预算执行情况及预算管理体 制现状



⊙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

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关于预算、
常 委
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二、预算收支划分原则
1、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 2、保证中央宏观调控需要的原则 3、收支挂钩、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4、保证各级政府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原

三、收支划分的依据
1、基本依据——各级政府的职责任 务(事权)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的构想 1、预算级次的划分 2、 人大监督 3、国库集中收付 4、政府采购 5、转移支付 6、财政监督
A
C'
C
0
D
D' B
一般性转移支付
A
C
E
o
G
D
FB
非配套专项转移支付
A C
O
D
E
B
无限额配套专项转移支付
A
C E
O
DG
F
B
有限额配套专项转移支付
公平原则——纵向均衡
第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主讲人: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确定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原则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正确处理各级政府 之间的分配关系,确定各级预算收支范 围和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各级政府在支配 国家财力上的权 限和责任
国家财力如何在 各级政府之间进 行分配
(三)其他国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借鉴 1、美国 2、德国 3、澳大利亚 4、日本 5、共同特点及启示 (四)建立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政府
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1950年、1968年,高度集中,统收统支
1951-1957,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1958,以收定支,五年不变 1959-1970,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1971-1973,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结余留 用,一年一变 1974-1975,收入固定比例留成,支出包干 1976-1979,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预算管理权的划分
预算管理权是指国家预算方针政策、 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权、解释权 和修订权;国家预决算的编制和审批 权;预算执行、调整和监督权等。
我国预算管理相关职权的具体划分
(一)各预算单位的职权
◆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 ◆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
支出
(二)各预算执行部门的职权
预算。
目的: 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做到既能适当集 中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又能统筹兼顾地 方的合理需要。
公平与效率
公平——各级政府财权财力划分相对平衡。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均衡 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
效率——各级政府财政权限的配置和收支关系 的划分,应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 以及财政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效果。
税 具体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
产税等。

央 地 方
直接涉及中央与地方共同的财政利益,收入弹性大且 数额较大的税种。
共 享
包括增值税、资源税等。

中央财政: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 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 支出以及直接由中央管理的事业支出。
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五)立法机关的职权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

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
民 代
况的报告

★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

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 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
财政职能在政 府间的界定
事权
收支划分
2、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
四、收支划分的方法
(1)统收统支 (2)收入分类分成
预算收入




中 固定比例分成收入 央


收地


入方




分 成
调剂比例分成收入
(3)总额分成 (4)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 (5)分税制——分税、分权、分管 五、地方政府机动财力的确定 (一)地方预算机动财力的内容 1、地方预算的预备费 2、地方预算超收分成、增收分成和支出结
部 算的执行情况

(四)各级政府的职权
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
各 级
向本级人代会做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政 府
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
是 本
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

预 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的 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预算执行 行
政 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关于预算方面
机 关
的不适当的决定
二、确定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 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与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
基本要求:
由中央统一制定方针、政策,集中支配主要的财力, 以保证统筹安排,照顾重点;
地方各级政府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本地区财力; 各级政府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负责本地区
国家预算
中央预算
地方预算
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市(自治州)预算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预算 乡(民族乡、镇)预算
资源配置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全国性公共产品——中央提供
地方性公共产品——地方提供
地区外溢性公共产品——中央与地方 联合提供
首先考虑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平的要 求,中央制定政策,承担主要责任
地方在国家政策法规框架内,根据 地方实际,适当调整和补充
经济稳定职能
主要是中央政府职能。
关系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有利于中央对经济全局
中 央 税
的控制,以及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税收政策,收 入较多的税种。
具体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
中央企业所得税等。
地 方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影响不大,收入面广,税 源分散,不易统一管理的税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