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基本穴位学习
三伏贴的原理
三伏贴的原理一、三伏贴的定义三伏贴是一种中药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药物贴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利用药物的渗透作用,使药物成分渗透到人体深层组织中,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二、三伏贴的历史三伏贴起源于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关于“膏药”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伏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并在现代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三伏贴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治疗目标和使用方式,三伏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常见的包括清凉型、暖宫型、祛风湿型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药物组合和使用方法。
四、三伏贴的原理1.皮肤渗透性:人体皮肤是具有较强渗透性的器官之一。
当外界刺激(如药物)接触皮肤时,药物分子可以通过皮肤的角质层渗透到真皮层和皮下组织中,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2.穴位刺激: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与各个器官相连通。
当药物被贴在特定的穴位上时,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起到治疗作用。
3.药物成分:三伏贴所使用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些药物成分可以通过渗透到深层组织中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五、三伏贴的适应症三伏贴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祛风湿: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
2.止咳化痰: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
3.暖宫通经: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部胀痛等妇科相关问题。
4.清凉解毒:适用于热病、湿疹等皮肤相关问题。
六、三伏贴的禁忌症虽然三伏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以下几种情况不宜使用三伏贴:1.皮肤损伤:如皮肤破损、湿疹等。
2.过敏体质:对药物成分过敏者不宜使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由于药物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不宜使用。
4.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三伏贴可能会引起局部血流增加,加重原有高血压等问题,不宜使用。
七、三伏贴的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药物类型和穴位位置;2.清洁穴位部位,将药物贴在相应穴位上;3.按摩穴位周围,促进药物渗透;4.每次使用时间一般为6-8小时,每日使用1-2次。
三伏贴讲课课件
两者配合使用,从而使机体阴 平阳秘。“三九贴”是对“三伏 贴”的有效延续和重要补充,与 “三伏贴”配合,起到阴阳并调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目的。
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冬病夏治贴三伏
概述
近几年,不少呼吸道疾病患者接 受了“冬病夏治”的观念,在入伏 时进行贴敷。但大多数人对“三九 贴”还比较陌生。实际上“三伏贴 ”和“三九贴”中医统称为“伏九 贴敷疗法”。
“伏九贴敷疗法”是指在三伏天和三九 天利用特制的中药膏贴敷于人体特定穴 位上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它包含“冬 病夏治”与“冬病冬治”两个时间段的 治疗。一般3年为一个治疗周期。
(1)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 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 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 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 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 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 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 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2)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 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 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 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 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 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 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 出现发疱现象。
“三伏贴”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 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 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藏象 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 中医养生治疗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利 用夏季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虚寒性疾病 ,最大限度的以阳克阴,达到标本兼治 ,防病治病的阳气旺盛。此时中药穴位贴敷最 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使药物通 过皮肤渗透吸收,促使经络畅通、 气血调和。
三伏贴常用穴位解析
三伏贴常用穴位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咳嗽):胸部:天突膻中背部:大椎定喘(寒喘)风门肺俞身柱脾俞(久咳)下肢:丰隆(痰多)2:消化系统(脾胃)腹部:中脘天枢背部:脾俞胃俞下肢:足三里3:提高免疫力(亚健康)腹部:中脘丹田关元腰部:肺俞脾俞肾俞下肢:足三里三阴交4:骨关节:腰膝:丹田关元阳陵泉肾俞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颈肩上肢:大椎肩井曲池5:妇科:腹部:丹田关元背部:脾俞肾俞下肢: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三伏贴常用穴位解析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咳嗽):胸部:天突天突穴位于胸锁骨上窝正中。
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止呕催吐用于气喘咳嗽、咽喉炎、喉炎、扁桃体炎、恶心呕吐等病症。
膻中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宽胸利气、止咳化痰可治疗胸部疼痛(心肌炎)腹部疼痛、咳嗽、气喘、呕吐等病症。
儿童亦可选用此穴贴敷背部:大椎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发汗解表、清热利咽可治疗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发热,五劳虚损、中暑等病症。
定喘(寒喘)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0.5寸补肺气,对哮喘,咳嗽较好用于止咳平喘,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疏风散寒、止咳平喘可治疗感冒、咳嗽、痰喘、肺炎等病症。
肺俞肺俞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
补肺气、止咳喘、补虚损肺系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
儿童亦可选用此穴贴敷。
身柱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两肺俞连线中点)祛风退热I,降逆止咳,用于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具有助长功效,脾俞(久咳)以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用于脾系疾病,提高脾胃功能,,厌食,呕吐,疳积,腹泻,便秘下肢:丰隆(痰多)外踝伤八寸,距胫骨前缘外侧1.5寸平喘/和胃气/化痰/通便.提高肺功能,止咳化痰,久咳不愈/痰多,哮喘,咳嗽等2:消化系统(脾胃)腹部:肚脐上4寸(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调中和胃,健脾消食,为消食化积的要穴用于积食,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天枢天枢:肚脐旁开两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左右各一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用于腹泻,便秘,腹胀,肠鸣,痢疾等背部:脾俞以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用于脾系疾病,提高脾胃功能,,厌食,呕吐,疳积,腹泻,便秘胃俞胃腧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健脾和胃,散胃热用于胃部疾病,胃脘痛,腹胀,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下肢: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外1寸。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Γ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储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k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穴位敷贴技术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赋型剂
鸡蛋清:能清热解毒,含蛋白质和凝胶,能增强药物的粘 附性,可使药物释放加快,但容易干缩和变质。 凡士林: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 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 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 为软膏外敷。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 可润肤生肌。
丸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拌和适当的粘糊剂制成,便 于应用。
11将药物研碎过筛后,加水或面糊等赋形剂适量,制 成锭形,晾干,临床使用时加水或醋磨糊,涂敷于穴位上。 可减少配制过程的麻烦,方便储存,适应于慢性疾病的保健。 软膏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或经提取浓缩后的浸膏,加入适 宜的基质调匀并熬成膏状,使用时摊贴于穴位上。本剂型的 渗透性较强,药物释放得慢,具有粘着性和扩展性。 硬膏剂:将药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内浸泡1~2日,将油放锅 内加热,炸枯后过滤,药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加入铅丹或广 丹,摊涂于厚纸、布等材料中央做成固体膏剂。使用时可直 接贴用或加热后贴于穴位。本剂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
11/21/2016
理论依据
理同内治
病从外入、由表达里,即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 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 能治内。内服汤药与穴位敷贴同样的通过经络“内联脏腑、 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 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 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 治之理。”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剂型
涂膜剂:是利用现代工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膜材料,制成 的含药涂膜剂,为一种新颖的骨架型经皮给药,使用时涂于皮 肤特定穴位上。 贴膏剂: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质而制成,具有药物容量高、 剂量准确,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 物等特点,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外用中药新剂型。 药袋: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 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 后更换。 磁片: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的和穴位 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贴敷于相应穴位。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冬病夏治三伏贴配方一、贴敷一号组方 : 附片15g、麻黄10g、肉桂10g、细辛5g、白芥子10g、延胡索10g、乳香10g、没药10g、血竭10g、白芷15g、冰片5g等研粉功能: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1、颈椎间盘突出。
穴位:肩中俞(双)、大杼(双)、大椎、身柱、阿是穴、天柱(双)。
肩中俞(双):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大杼(双):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前正在线旁开1。
5寸.大椎: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双):斜方肌外缘后发际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1.5村2、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肾俞(双)、志室(双)、腰阳关、阿是穴、环跳(双)、腰加脊、命门等.肾俞(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志室(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腰阳关: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上。
环跳(双):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
腰加脊:腰部,腰椎正中旁开0。
5寸.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3、膝关节退变、骨质增生。
穴位:膝眼(双)、阳陵泉(双)、膝阳关(双)、梁丘(双)、血海(双)、伏兔(双)、阿是穴.膝眼(双):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阳陵泉(双):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膝阳关(双):膝外侧,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踝上方凹陷中.梁丘(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血海(双):大腿内侧,髌底上两寸,骨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伏兔(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6寸4、肩周炎。
穴位:肩髃、肩髎、肩前、肩井、天宗、膘俞、肩外俞、手三里、阿是穴等。
肩髃: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中。
肩髎:肩髃后方,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前: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髎连线中点。
肩井: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天宗: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
三伏贴最全攻略(含配方)
三伏贴最全攻略(含配方)杏林经典一、什么是三伏贴?三伏时节,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此时在特定穴位进行药物敷贴,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疏通经络,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从而达到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这种在伏天敷贴的方法,其实也叫三伏贴。
中医的这种治疗方法叫“因势利导”,在夏天温阳补阳其实是借助天时,正好这个时候阳气壮,比冬天补的效果好,贴三伏贴、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
曾有人质疑过中医的三伏贴,对其持怀疑的态度。
但我想说的是,养生本身就是一个修正体质的过程,效果肯定会慢。
中医的很多养生保健方法你不要指望它太神,坚持才是硬道理。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有一项课题,是观察三伏贴到底有没有效的。
第一年时,几乎看不出来有什么效果,第二年还没有什么差异,坚持到第三年就开始明显见效了。
二、你适合三伏贴吗?所谓“三伏贴”更适合阳虚的人使用,不能随意滥用。
例如,属于大火热体质的人,贴三伏贴肯定效果不好。
还有一点就是要看贴在哪里,有一些穴位是大家都适合的,比如足三里,它是一个强壮穴,男女老少都可以贴,但是有一些穴位就不能随便贴了。
因此,不管是三伏贴也好,补阳药也好,如果滥用可能会造成无效甚至是反作用,最后倒霉的不仅是中医理论,更是患者自己。
三、三伏贴究竟什么时候贴?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
每10天贴1次,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
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
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为确保疗效,一般药饼须贴4~6小时。
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微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
贴三伏贴的位置示范!快收藏!
贴三伏贴的位置示范!快收藏!三伏贴可以防止多种疾病,不同的适应症会贴敷不同的穴位,下面是三伏贴的贴敷穴位:心俞穴穴位:1、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2、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效:1、推按“心俞穴”可以治疗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神经官能症等。
2、调理气血,疏通心脉,宁心安神。
适用于心慌心悸、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失眠、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心脏病有一定的疗效。
肺俞穴穴位: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
能宣肺理气,平喘止咳。
功效:适用于咳嗽气喘、感冒、外感风寒、盗汗、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肺病有一定的作用。
天突穴穴位:1、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2、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功效:治疗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
膻中穴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1、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2、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
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
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治喘穴穴位:1、属经外奇穴的背部穴。
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2、该穴有平定喘息的功效,故名为'定喘'。
功效:1、治喘穴位于大椎穴左右约二厘米处的凹洼中。
2、能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对于治疗气喘发作,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
大椎穴穴位: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1、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2、能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
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3、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三伏贴理论考试
三伏贴理论考试时间:姓名:分数: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1、下列哪项不是穴位贴敷法的适应症?( C )A、哮喘缓解期的治疗B、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C、呼吸道急性感染D、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者2、下列哪项属于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B )A、贴敷不分老少,时间均限制在10分钟B、贴敷期间忌辛辣、海鲜等食物C、贴敷起泡效果较差,需紧急就医D、贴敷后若皮肤无反应,可持续贴敷12小时3、下列哪项对穴位贴敷技术描述是错误的?( B )贴敷后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现象B、贴敷比例可根据患者医生手指测量定穴C、贴敷当天避免冷水浴,禁食冰冷食物D、起泡较小,一般无需处理,可用碘伏涂于患处4、哮喘治疗阐述错误的为(E)A.穴位贴敷法选肺俞、膏盲B.穴位贴敷法选膻中、定喘、丰隆C.穴位埋藏法选膻中、定喘、肺俞D.穴位割治法选膻中E.穴位贴敷法所用穴位禁止起泡5、哮喘治疗阐述错误的为(E)A.穴位贴敷法选肺俞、膏盲B.穴位贴敷法选膻中、定喘、丰隆C.穴位埋藏法选膻中、定喘、肺俞D.穴位割治法选膻中E.穴位贴敷法所用穴位禁止起泡6、穴位贴敷法治疗面瘫可选择哪些穴位(ABCD)A.阳白B.颧C.地仓D.颊车7、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D)。
A、试剂调配后,密封待用。
B调配好的试剂,可多次使用。
C.可以重复使用。
D.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8、以下属于穴位贴敷法禁用的情况:(ABD)。
A.贴敷部位有创伤者B.贴敷部位有溃疡者C.脐部D根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9、以下均属于穴位贴敷后出现的正常皮肤反应(ABC)A.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B局部疼痛C.轻微红肿、水泡D皮肤发黑10、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可用( D )擦洗。
A.酒精B.碘酒C双氧水 D.生理盐水。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08、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主要有: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三伏贴常用穴位
1. 中府(LUl )肺之募穴【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 寸,平第l 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2. 尺泽(LU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3. 曲池(LI11 )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4. 臂臑(LIl4 )【定位】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 寸,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肩、颈项病证;瘰疬;目疾。
5. 肩髃(LI15}【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6. 天枢(ST25)大肠之募穴【[定位】脐中旁开2 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7. 水道(ST28)【定位】脐中下3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8. 归来(ST29)【定位】脐中下4 寸,前正中线旁开2 寸。
【主治】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9. 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定位】犊鼻穴下3 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心神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10. 上巨虚(ST37)大肠下合穴【定位】在犊鼻穴下6 寸,足三里穴下3 寸。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11. 下巨虚(ST39)小肠下合穴【定位】上巨虚穴下3 寸。
三伏贴操作评分标准
三伏贴操作评分标准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贴敷药物,达到治疗、保健或舒缓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对三伏贴操作的评分标准:
1. 穴位选择:评分标准主要考察是否选用了正确的穴位。
根据具体的症状和治疗目的,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
若选择的穴位与病情不符或者未按照规范指引选择,则评分较低。
2. 贴敷技术:评分标准主要考察贴敷的技巧是否正确。
应注意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并确保贴敷位置准确、贴敷面积适当。
如果贴敷位置错误或者粘贴不牢固,则评分较低。
3. 药物选择:评分标准主要考察所使用的药物是否合理。
根据症状和治疗目的,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贴敷。
如果选择的药物不合适或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则评分较低。
4. 贴敷时间:评分标准主要考察贴敷的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治疗目的,确定贴敷的时间长短。
如果贴敷时间过长或者不符合规定的时间范围,则评分较低。
5. 效果评估:评分标准主要考察贴敷后的效果。
通过观察症状的改善程度、舒缓感受等来评估治疗效果。
如果效果显著,评分较高;如果效果不明显或者没有改善症状,则评分较低。
以上是对三伏贴操作的一般评分标准,具体评分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2024版年度三伏贴课件ppt
确保所选中药的质量和来源可靠, 遵循中药炮制规范。
16
贴敷方法与时间
贴敷前准备
清洁皮肤,保持干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贴敷 部位。
贴敷方法
将三伏贴贴于选定部位,轻轻按压使其紧贴皮肤。
贴敷时间
根据病情和体质确定贴敷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 一天不等。
2024/2/2
17
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大量出汗,以免药物流失。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伏贴作为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扬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国 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现代中医教育机构也将三伏贴纳入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的中医人 才来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疗法。
10
03
三伏贴的理论基础
2024/2/2
11
中医学理论
01
02
03
阴阳五行学说
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三伏贴的历史与传承
2024/2/2
7
三伏贴的起源
源于古代中医理论
三伏贴起源于古代中医的“冬病夏治” 理论,通过在夏季三伏天贴敷药物来 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
民间实践与传承
三伏贴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实践和传承, 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贴敷方法和 药物配方。
最早文字记载
关于三伏贴的最早文字记载可以追溯 到古代医书,如《黄帝内经》等,这 些医书中提到了夏季贴敷药物来预防 疾病的方法。
2024/2/2
三伏贴起源于古代,经过 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完 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 特的治疗方法。
三伏贴可用于治疗多种疾 病,如感冒、咳嗽、哮喘、 鼻炎、胃痛、腹泻等。
选择适当的中药和穴位, 进行贴敷。贴敷时间一般 为2-4小时,可根据病情 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最新《三伏贴》ppt课件
个别反应及处理:个别受疗者皮肤可出现过敏性瘙痒,难受者可自 行涂抹抗过敏药膏(如皮炎平)。除去药物后,若局部皮肤出现轻 度发热、发红或小水泡者为正常现象,若水泡较大者,可至卫生服 务机构或自行处理(以消毒针具将水泡刺破,排出水液后涂以龙胆 紫或红药水,覆盖消毒纱块,避免摩擦挤压、保持假创面干燥、防 止局部感染)。同时戒食牛、羊、鹅、鸭、鱼、虾、生鸡、花生等 易致化脓的食物。
天灸的疗程问题
一般“三年为一个小周期,六年为一个大周期”,对 于短期疗效不明显的患者,坚持疗程是取得治疗效果 的关键。对于有明显疗效的患者,持续敷贴有助于巩 固疗效。 有些患者已经接受过三年的敷贴,一般会有一个疑问, 就是“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我们一般向患者解释 时,要说清楚,三年一疗程是说天灸需要长时间的积 累治疗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是三年就是一个界限, 只要有需要,特别是有疗效的患者不要错过每年难得 的机会。
极个别反应过于强烈者:请于下次疗法进行前咨询相关医生意见, 决定是否继续接受治疗。
备注:注意事项一定要熟读。
选穴基础知识:
一切尺寸以病人自身为准。
同身寸,出自《千金要方》,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 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主要有骨度和指寸法两种。
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 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 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 部的直寸取穴。
注意事项
贴药时限:一般成人贴药2-4小时;儿童贴药30分钟-1小时。因个 体体质差异,受疗者可根据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感、皮肤瘙痒 发红,或微刺痛感即可将所贴药物自行除去,建议贴药时间不宜过 长,以免造成皮肤灼伤。
三伏贴理论考试
三伏贴理论考试时间:姓名:分数: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1、下列哪项不是穴位贴敷法的适应症?( C )A、哮喘缓解期的治疗B、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C、呼吸道急性感染D、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者2、下列哪项属于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B )A、贴敷不分老少,时间均限制在10分钟B、贴敷期间忌辛辣、海鲜等食物C、贴敷起泡效果较差,需紧急就医D、贴敷后若皮肤无反应,可持续贴敷12小时3、下列哪项对穴位贴敷技术描述是错误的?( B )贴敷后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现象B、贴敷比例可根据患者医生手指测量定穴C、贴敷当天避免冷水浴,禁食冰冷食物D、起泡较小,一般无需处理,可用碘伏涂于患处4、哮喘治疗阐述错误的为(E)A.穴位贴敷法选肺俞、膏盲B.穴位贴敷法选膻中、定喘、丰隆C.穴位埋藏法选膻中、定喘、肺俞D.穴位割治法选膻中E.穴位贴敷法所用穴位禁止起泡5、哮喘治疗阐述错误的为(E)A.穴位贴敷法选肺俞、膏盲B.穴位贴敷法选膻中、定喘、丰隆C.穴位埋藏法选膻中、定喘、肺俞D.穴位割治法选膻中E.穴位贴敷法所用穴位禁止起泡6、穴位贴敷法治疗面瘫可选择哪些穴位(ABCD)A.阳白B.颧C.地仓D.颊车7、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D)。
A、试剂调配后,密封待用。
B调配好的试剂,可多次使用。
C.可以重复使用。
D.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8、以下属于穴位贴敷法禁用的情况:(ABD)。
A.贴敷部位有创伤者B.贴敷部位有溃疡者C.脐部D根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9、以下均属于穴位贴敷后出现的正常皮肤反应(ABC)A.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B局部疼痛C.轻微红肿、水泡D皮肤发黑10、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可用( D )擦洗。
A.酒精B.碘酒C双氧水 D.生理盐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脾胃系基本穴位:双脾俞、双胃俞、双足三里。
1、慢性胃炎:中脘、单侧脾俞、双胃俞、双足三里。
2、慢性腹泻:双天枢(脐旁2寸)、双脾俞、双足三里。
二、风湿系基本穴位:命门、阳陵泉、双外关。
颈部、肩部、肘部、腰部、膝关节、腿部等部位疼痛加阿是穴,一次只敷贴一个部位:双阳陵泉、双外关、命门、阿是穴。
三、肺系基本穴位:双肺俞、膻中、双心俞。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双定喘、双肺俞、膻中、一侧心俞、双侧尺泽;
2、慢性咳嗽及小儿体虚、易感冒:双侧尺泽穴(肘横纹侧端)、一侧心俞、双肺俞、膻中;
3、慢性鼻炎:双风门(第二胸椎突下旁开1.5寸)、双肺俞、膻中、一侧心俞;
4、慢性咽炎:天突、双肺俞、膻中、双心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