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
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事物的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如何学好地理,关键在于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
地理老师要把地理教好,解决的根本途径不是教学生学什么,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的方法。
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强调讲课文对照图,看图习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判断、推理,同时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地理教学中很好的利用地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课本插图的运用
地理课本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书中有许多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漫画、地理照片和地理图表等。
这许多的图、画、表和照片,大部分插附在课文之中,小部分则附在课文之前或课本之后,总称为课本插图。
它是组成地理课本的有机部分,也是地理课本从内容和形式上区别于其他课本的最明显的特征。
课本插图,它既是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地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既起到“教具”的作用,又起到“教材”的作用。
概括起来,课本插图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图与课文紧密配合,互为补充,两者结合起来共同阐明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说明问题和验证问题是课本插图所具有的显著功能。
2.插图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更便于解释用文字难以说明的问题,插图在课文中的出现,往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利用插图可以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解决好教材的关键问题。
3.插图具有简明性和直观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图代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
课本中有些内容只用三言两语提示而过,有些甚至只字未提,但有些问题又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如采用插图方式,既可以减轻课时有限的压力,又可以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插图类型多样,使课本图文并茂,灵活生动,可以丰富感性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插图图形的表现形式,也极其丰富多彩,图形复杂多样。
总之,课本插图在地理学习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也是显而易见的。
能够正确运用课本插图,教材就会变得简明易懂,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便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所以,在学习地理时一定要重视课本中插图的学习。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使学生对地图的理解更深刻。
但由于有些地图本身反映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困难,这时候可以借助板图进行分解,突出重点难点,方便教学。
二、重视板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板图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的略图。
在地理教学中板图可以广泛应用于轮廓、地形、气候、区域、工业布局等图形的描绘。
地理板图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板图能够以最简单的笔触概括直观反映地理事物,有利于教师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突出教学重点,也便于学生利用图形来理解问题,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授锋面与天气时,运用板图把暖锋、冷锋主要特征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并利用图形和学生一起分析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从而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2.地理板图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随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而转移,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双边活动。
比如有些国家、地区的图形可以适当夸张、简化成各种实物形象。
如意大利的图形可以模拟成一只高跟长筒靴子,西西里岛是一个足球(穿着高跟鞋踢足球——意大利的足球水平很高)。
中国政区图中各个省区的记忆:山东省像个烟斗,辽宁省像老虎头,陕西省像一把钥匙,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教学中运用地理事物的形象性,能够丰富学生的形象知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板图图形简单,内涵丰富,对揭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具有突出的表现。
教师利用板图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简单的图形中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
如讲工业布局时,设计一幅城市工业布局的略图,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中的地理事物:主导风向、河流流向,有哪些工业部门,这些工业部门的污染程度
如何?然后分析哪些工业部门布局合理,哪些工业部门布局不合理,原因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板图运用比较灵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也可以把文字变为图形,还可以把复杂的图形简化成略图,从而弥补地理挂图、地图册和课本插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缺陷。
例如:在讲中国铁路分布时,针对中国的铁路繁多成网络的特点,找出主要的铁路干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在黑板上先画出东西方向的四条铁路干线(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再画出五条南北方向的铁路干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太焦—焦枝—枝柳线、宝成线),在画南北干线时,与东西干线的交通枢纽同时标出。
并要求学生跟着画,教师边讲边画,画完讲完。
一幅简单明了的中国铁路分布图跃然黑板上。
这样讲课,既有效的节省了讲课时间,又使教学内容重点鲜明,达到化难为易,精讲多练的目的。
学生在看、画、听的过程中思想集中,精神振奋,记忆效果好,学到的知识要比听老师单调的讲课学
到的知识要深刻、牢固。
不同类型的地图,应该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最终对地图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地理课的学习更为感兴趣。
借助地图更为轻松的学习,这
就需要地理课中地图更为灵活的上法。
三、实施多样的地图教法
1.移图解惑所谓移图解惑,是将一幅图移入另一幅图,或移入教具。
这种移入后的新图或教具,不仅能发挥各自的长处,而且互补了两者之不足,使疑难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解除学生的迷惑。
如讲时区和日界线时,0°经线所在的中时区以东为东时区,以西为西时区,学生容易理解;而和0°经线相对的180°经线所在的东、西十二区以东为西时区,以西为东时区,学生容易迷惑。
对此,我将自绘的时区和日界线图移向地球仪,变“平面图”为“圆周图”(36 0°)。
再将东时区和西时区染成不同颜色(红色代表东时区,蓝色代表西时区)。
先把中时区面对着学生:红色的东时区在中时区以东,蓝色的西时区在中时区以西。
再旋转过来,将东、西十二区对着学生:“蓝色”的西时区却在东、西十二区以东,“红色”的东时区却在东、西十二区以西。
这样反复旋转数次,效果很好,学生终于明白了。
同时东西经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
2.活图诱导所谓活图诱导,是把静图变动图,对学生引诱开导,揭示某种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如讲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时,出示一幅地中海区图,我将黄色硬纸条作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蓝色硬纸条作为西风带。
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黄色”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到地中海区,因副热带高压控制而降水明显减少;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副热带高压向南撤离了地中海区。
这时,“蓝色”的西风带和箭头表示的西风一起南移到地中海区,地中海区因受西风影响而降水明显增多。
这样,学生们对地中海气候的成因问题就解决了。
那么涉及到气压带风带移动的相关问题就都可以用同样的办法了。
3.变图启发所谓变图启发,是以教具代替地图,比地图更为直观灵活,运用教具演示,形象地表现地理事物,启发学生思维。
如讲地球上的五带时,要解决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而出现地面受热的差异问题。
我将手电筒作太阳,将黑板作大地,用手电筒直照和斜照黑板,给学生一种启发:同样多的光热,出现了照射面积的大小、光线的强弱、集中与分散的差别。
提问学生,再作总结。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直照面积小,光线强而集中;斜照面积大,光线弱而分散。
在此基础上,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通过变图演示,阳光的直射与斜射引起地面获得光热的多少以及地球上五带的划分问题,学生理解得就比较深刻。
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静态的地图解决好。
例如:太阳的回归运动。
不过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多媒体教学。
利用flash动画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影像资料把地理知识和现象以视听的形式出现,它们既可以用来创设学习情境,也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更好的帮助学生的想象,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借助图可以解决很多地理问题,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丰富地理课堂的情景。
地图不仅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历史、政治等学科信息的载体。
在中学课本中,讲述地理现象(自然现象或经济现象)、历史事件、政体演变等都离不开地图。
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学生能力要求中,读图绘图能力都作了很高的要求。
在高考中,尤其是文科综合试卷中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考察,也是历史、政治信
息的载体。
学好地理与否,主要是看你能否用好地图,以及能从地图上讲出多少道理。
因此我认为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最好工具。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地图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知与能的关系,“图像法”的课堂教学会引起学生学习方式和过程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面对地理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载体——图像,乐于观察,积极思考,踊跃交流,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导演”,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地理课堂由传统的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的课堂,从而培养出新时期下富于创造、富与想象、会学习的学生。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时必须掌握和运用地图。
”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与时俱近,更新观念,发现更多的地图应用方法来教育学生。
地理教学中应很好地使用地图或善于运用地图这个直观教具。
由此可见,为了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熟悉地图、阅读地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作业的要求:
1.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案例和感悟等,体现学有所得。
2.联系本模块课程内容,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体现问题意识。
3.学习本模块相关课程内容后,自己的新认识、新思考、新行为、新变化,体现学思结合。
作业的数量与质量是学员研修考核的依据之一,考核权重为20%。
在“学思阶段”,您要参加三个模块的学习,每个模块要完成一篇作业,在远程学习的考核阶段,您要从中自荐一篇自己最为满意的作业,提交班级指导教师批改、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