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海陆变迁(第1课时海陆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
C
解析 答案
1
2
3
4
4.“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下列现象说 明什么? (1)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关闭
(1)说明青藏高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2)说明台湾海峡曾是温暖湿润的陆地。 (3)说明陆地断裂下陷后可形成海洋。
1
2
【例1】 下列各项不可以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 )。 A.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台湾海峡发现古人类遗迹 C.落基山脉发现三叶虫化石 D.相互分离的大陆都有人类活动 解析: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落基山脉发现三叶虫化石, 说明这两地曾经是海洋;台湾海峡发现古人类遗迹,说明这里曾经 是陆地。这些都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相互分离的大陆上都 有人类活动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因为依靠人类的能力完全可 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各大洲,而不一定是随着大陆的漂移而分开。 答案:D
(4)说明由于地壳运动,海洋可能变成陆地。
答案
关闭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
关闭
C
解析 答案
1
2
3
4
3.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B.两极冰川在不断融化,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C.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关闭
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过去这里曾经是陆地。
1
2
2.海陆变迁的原因 导致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 类活动。其中,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只是在某个局部小范围改变着地球的面貌。 (1)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按性质和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基本形 式。水平运动常常形成巨大的山系,例如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昆 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及世界上许多山脉都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而 形成的。垂直运动也会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例如“沧 海桑田”的变迁。全球范围的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水平运动,大西 洋就是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现在仍在不断扩大中。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第三节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第1课时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播放图片、视频、动画等,说明地球自形成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区域认知)2.通过阅读史实资料,观看视频动画,描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综合思维)3.通过“拼接大陆”的实践活动,力证大陆漂移假说。
(地理实践力)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说明地表形态的变化。
难点: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动手拼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四、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部分内容。
沧海桑田,海洋可以变陆地,陆地可以变海洋。
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等。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发现问题(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提出假设(非洲和南美洲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后来分开的)→寻找证据(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古生物分布的相似性)→提出假说(大陆漂移假说主要内容),并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六、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设计说明本节课基础知识部分有六大板块的名称、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主要运用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
同时,案例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在理解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时存在困难,因此要采取多种方法破解难点,比如做模拟演示实验、动画视频等。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的成因、某地多发火山地震等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分析某一案例总结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举一反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等造成海陆变迁的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以及海陆变迁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好奇心,但地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可能对海陆变迁有初步的感知,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等造成海陆变迁的现象,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能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现象及原因。
2.难点:板块构造学说及海陆变迁的地质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好奇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海陆变迁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图表、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预习教材,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运动与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海陆的变迁。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等造成海陆变迁的现象,展示板块构造学说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证据一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 陆 拼 合 图
证据二
找证据
地层就像记录地球历史的无声书,该图 展示的是南美洲和非洲拼合后,古老地 层存在相似性,说明南美洲大陆和非洲 大陆曾是相连的整体。
证据二
动物的相似性
我只能生活 在热带浅海,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我不会飞,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全球分六大板块 和若干小板块。 在板块交界处, 或碰撞挤压, 或张裂拉伸, 地壳比较活跃; 在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陆→海
板
形成(裂谷 )、(海洋 )
块
运 动
( 海洋 )缩小/消失; 形成高大( 山脉 )。
海→陆
点击“箭头”可以超链接到动画演示
海水侵入,形成海洋。 裂谷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想一想,我们是否能真实地 看到板块运动带来的力量呢?
火山喷发
地震
亚欧板块
美 洲Biblioteka 板非洲 板 块
印 度
太平洋板块 块
洋板 块
南
极洲
板
块
世界大上点洋的击洲几火“的山乎椭、澳圆全地”大部震超利位集链亚于中接大海分到陆洋布板位在的块于板是运哪块动哪的个交个分板界板析块块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 多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 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环 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
地震带来的灾害
东京大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练习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2022年3月16日日本东海岸发生6.0级地震的两大板块是( B )。
2024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课件
③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29003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对海陆变迁的作用只是局 部的和小规模的,并且人类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 自然规律。
新知讲授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呢?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29003
新知讲授 固定论
29003
活动论
新知讲授
大西洋两 岸陆地轮 廓有何特
B 2. 右图漫画反映的是(
)
A. 盖天说 B. 大陆漂移说
C. 浑天说 D. 日心说
( C)
B. 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D. 荷兰围海造陆,国土面积不断扩大
29003
当堂检测
B 3. 该学说是受到哪两个大洲轮廓的启发而提出的 (
)
A. 亚洲和大洋洲
B. 非洲和南美洲
C. 北美洲和南美洲
D. 南美洲和南极洲
笔这石说明了什么鱼问龙题?
新知讲授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 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 森林等遗迹。
陆变海
海平面的升降 /地壳的变迁
29003
中国大陆
台湾岛 澎湖海
古城墙
新知讲授 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 坝连接须德海北口两岸, 使4000平方千米的须德海 湾变成湖泊,其中的部分 海域被改造成陆地。
海变陆
人类活动/ 29003填海造陆
据统计,荷兰约有17% 的国土面积(约7000平 方千米)都是从大海里 填出来的。
新知讲授
迪290拜03 棕榈岛
新知讲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003 300个人工岛组成的海上世界地图
新知讲授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陆变迁: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的现象
第一章第三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中图版八上地理
1915年,魏格纳出版《海陆的起源》, 列举证据,阐述“大陆漂移学说”
学习过程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如何证明大陆漂移
讨论
学习过程 证据一:大陆轮廓相吻合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证据二:南美洲和非洲两侧的地层是相似的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证据三: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泛大陆、泛大洋 分裂
七大洲、四大洋
学习过程
海陆变迁的原因
落基山脉发现三叶虫化石
图瓦卢即将消失
日本填海造陆
地壳运动
自然 原因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课堂小结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
海陆运动和变化 大陆漂移学说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陆变迁的实例 证据 内容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3节 海陆变迁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以下现象说明了什么?
海陆变迁
三 叶 虫 大 多 生 活 在 距 今 约 2.4 亿 年~5.6亿年前的海洋中。科学家在北 美洲落基山脉上发现了大量三叶虫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有古代海洋生物化石。
学习过程
:
大陆漂移
1912 年 , 魏 格 纳 提 出“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
学习过程
实验探究
小海龟搬新家
动物园要新增一些小海龟。考虑到海龟的生活习性,饲养员为它们 准备的新家是一个水池,里面既有“海洋”,又有“陆地”。动物专 家看了以后,建议将水面缩小一些。三个饲养员马上行动,每个人都海龟搬新家
实验探究
主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2.4《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案
《海陆变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教师活动
通过提出鼻北小岛为何消失的问题,为后续的地表形态变化的引出做好铺垫。
展示三个案例: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渤海海底煤田的存在、我国台湾海峡发现了古河道和人类活动的痕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地球外表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给学生介绍什么是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经漫长的时间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缓慢微弱,表现形式有地壳隆起、地壳开裂等。
并举出案例。
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剧烈的地表形态变化:短期内甚至瞬间发生的地表形态变化。
一次强烈的地震会导致地表岩层断裂或错位。
火山喷发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高地。
并举出案例。
给学生讲解由于不同力的作用分类得出的内力作用的地表形态变化和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变化。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通过魏格纳思考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引导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1.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局部与非洲大陆凹进去的局部几乎是吻合的。
2.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大陆上拼合处,具有相同的生物
3.不同大陆之间的古地层有一定的连续性。
最后讲解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根本轮廓。
最后通过一道综合思考题稳固本节知识。
视频最后的阅读与思考。
初中地理课件:海陆变迁第一课时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动物化石
海洋
-----该区域曾经是一片海洋
陆地
01 海陆变迁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陆地 海洋
01 海陆变迁 海洋 陆地
荷兰填海造陆
01 海陆变迁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呢?
地壳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01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4 板书设计
海陆变迁
实例 海陆变迁 原因
大陆漂移
主要观点 证据
5 作业布置
作业: 1、识记本课主要知识点 2、完成课堂同步练习
“ THANKS
”
D.大量的水土流失
3 堂练习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 图,哪一幅图表示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A )
A
B
C
D
4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 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了解了关于地球变动的一个学 说-大陆漂移假说。谈谈本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
地壳运动
自
然 原
主要原因
海平面的变化
因
人类活动
人为原因
01 海陆变迁
下面是海陆变化的实例,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黄河三角洲在不断“生 长”,平均每年以1.5-3 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 形成黄河三角洲。
01 海陆变迁
下面是海陆变化的实例,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 地国”,全国约1/4的陆 地低于海平面。约1/5的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中物理
第二节 海陆变迁
第1课时
1 课堂导入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精品教案
《海陆的变迁》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2.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为大陆漂移学说寻找证据。
二、教学策略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七大洲和四大洋有了基础的认识,但是要学生凭空想象来理解海陆的变化,是十分困难的,针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差的弱点,讲解过程多利用地球表面上已经发生的海陆变迁现象,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
本节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海陆变迁的现象,第二部分是对海陆变迁现象的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生物化石,这说明()①青藏高原总是处于陆地环境②青藏高原曾经处于海洋环境③地壳发生了变动④人为遗弃海洋生物于此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B.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D.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3.煤是由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转化而来的,科学家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分布有巨大的煤田。
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南极大陆很久以前气候非常温暖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地带,森林茂密,后来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C.南极大陆的煤不是由植物转化而来的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地带漂移了4.下列关于海陆轮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B.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C.世界上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D.世界上海陆轮廓部分地区变化,部分地区不变5.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不包括()A.气候变暖B.古生物分布C.地质构造D.大陆轮廓6.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的说法是()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参考答案】C;D;B;B;A;C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海陆的变迁一、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1.自然原因(主要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2.人为原因(局部):人类活动二、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者:魏格纳2.主要内容3.证据。
教学设计13:2.2 海陆的变迁(课时1)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4.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陆地形的成因。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你听说过台湾与大陆有过亲密接触、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的地理事实吗?日前,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东山县博物馆考古人员,从水下考古地挖掘到了100多件与台湾有关的哺乳类动物化石。
近些年来,台湾渔民先后在台湾海峡捕捞作业时拖网拖上来的有3000多件陆生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哺乳动物化石有剑齿象、亚洲象、古菱齿象、熊、中国犀、马、猪、四不象鹿、斑鹿、山羊等。
至此,近年来在台湾海峡已通过海底考古挖掘、收集了哺乳类动物化石达3100多件。
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的地理事实,就说明了地球自形成以来,海陆变迁就一直在不断的发生,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沧海桑田(实例展示,动画演示,实验探究)(一)展示图片(二)提出问题谁能解释这些现象?你能推断出什么变化?(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绘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沧海桑田——海陆变迁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第二课时板块运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复)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讲授新课]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荷兰的围海大坝”。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观察图片,结合思考问题的提示展开讨论。
3.点拨过渡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4.学生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5.演示归纳(1)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1渐变为画面2。
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海底岩层中沉积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受到挤压逐渐抬升形成了山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345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绘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沧海桑田——海陆变迁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第二课时板块运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复)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讲授新课]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荷兰的围海大坝”。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观察图片,结合思考问题的提示展开讨论。
3.点拨过渡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4.学生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5.演示归纳(1)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1渐变为画面2。
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海底岩层中沉积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受到挤压逐渐抬升形成了山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345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绘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沧海桑田——海陆变迁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第二课时板块运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复)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讲授新课]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荷兰的围海大坝”。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观察图片,结合思考问题的提示展开讨论。
3.点拨过渡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4.学生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5.演示归纳(1)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1渐变为画面2。
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海底岩层中沉积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受到挤压逐渐抬升形成了山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345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绘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沧海桑田——海陆变迁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第二课时板块运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复)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讲授新课]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荷兰的围海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