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缺乏应用基础理论的素养,难以达到要求的效果,所以建设和实践一门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变得极其重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它由基础理论课程、应用基础实践课程和计算机技能项目三部分组成。

基础理论课程,其知识贯穿整个课程,学习者可以获得有关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系统、计算机仿真、数据库等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应用基础实践课程,可结合实际情况,学习者可以练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如读取一小部分数据,在计算机中用表格显示,并使用Office做成文档;计算机技能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做一些项目练习,学习到计算机技能,如搭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安全及管理、网页设计、C语言编程等。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课堂辅助,使学习者的学习更有趣、更有成效。

从理论到实践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如讲座、案例研讨、小组讨论、研究论文、实践作业等,使学习者深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定制自身的学习计划,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课程的监管和考核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学习者达到规定的学习水平。

定期进行学习考核,以评估学习者的进步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经常进行答辩,使学习者清楚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实施老师和学生的直接对话,使老师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无论是学术教育,还是社会实践,都能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准备学习者面对新的科技发展。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践对于当今社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其建设和实践的规划和努力,以造就一支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时代环境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新时代环境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新时代环境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作者:高谨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年第16期摘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

而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该课题,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选取新的方式、方法、案例,多层次、多维度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变原来单一的计算机“知识课堂”,为全方位、全课程育人的计算机“精神课堂”,让同学们通过计算机课堂,来享受一份丰富的精神盛宴。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全课程育人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6-0142-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bstract:At the 2018 National Education Congres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delivered an important speech, pointing out that we should integrate "enhance morality, fostertalents" into all aspects of educ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s a new measure of educational reform.This topic is mainly aimed at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uter Public Basiccourse.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e should select new ways, methods and case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dimensions. The original single computer "knowledge classroom"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n all-round and full-course "spiritual classroom" to enable students to enjoy a rich spiritual feast through computer classroom.Key words: Curriculum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Public Basic Course; Enhance Morality, Foster Talents; Whole Course Education1 研究背景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核心问题,做出重要强调。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与实践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252·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与实践唐琳 汤颖(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摘要:本文从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教学的现状和目标,提出规范的课程管理、加大课程资源开发方案,有效推进课程实践的总体构想和课程管理实践。

在教材建设方面,实施资源开发课程、教学人员、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积极进行实践管理,使课程管理规范化。

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构建教材建设的基本结构和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6-0252-002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从业人员基本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于学生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进步。

作为必修职业培训课程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尤其要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和实践,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实现学生计算机专业素养的提升。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计算机课程的核心课程,具有保障学生后续学习的作用。

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教材建设与实践的基本思路通过计算机公共课程教材建设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程的发展,但是,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毕竟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积极应用课程教材建设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融入课堂实践,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体思路是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实践中,加强高职专业计算机培训课程,按照目标和要求培养职业专业性人才,通过标准课程管理、资源开发计划,积极促进课程教材,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基本框架和信息质量。

这是一项涵盖全面公共工作的系统工程,能够确保教育实践的顺利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发展水平。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19年精选文档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19年精选文档

高校高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成了历史的必定。

但是城乡差别、城市差别及生源的差别,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也就必定有所差别。

依据教化部高等院校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1+X”课程设置模式,我校实行了“计算机文化基础”逐步过渡到“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模式。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已经成为我校新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我院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其教学效果会干脆影响学生接着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爱好。

如何通过该课程使更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爱好,成为该课程改革中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课程定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应当具有肯定的稳定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计算机先进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也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当具有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

基础性。

“高校计算机基础”要和高校英语、高校数学一样要具有基础性,即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

先进性。

“高校计算机基础”和其他基础课程有很大不同,这就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确定了计算机学问更新很快。

因此计算机基础课老师应当随时把计算机的新技术、新探讨成果等先进内容引入课堂,充分体现其先进性。

由于教材出版有一段周期,教材内容的更新很难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

因此,计算机新技术、新学问往往不能完全呈现在教材中,须要老师随时关注计算机发展动态、前沿技术和新成果等,把这些内容引入课堂,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用性。

计算机课程的特别性表现在它有很强的应用性。

改革后的“高校计算机基础”很简单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大量操作内容转化为全理论教学,从而转向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向。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大学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课程,它的建设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面的、深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是支撑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基础。

对于此类课程的建设和实践,必须针对该课程的实际教学和学习,全面探讨课程建设和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建设精品课程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首先,要充分认识它的定位,明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知识结构和内容,完善教学大纲,使学生能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认识。

要把握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既要考虑浅显易懂的基础知识,又要有目的性地灌输技术知识,结合知识结构,实现教学目标;另外,要理清教学实施和评价的流程,完善课程教学记录归档和指导性检查机制,落实课程教学管理联系,清晰记录教学的实施与检查。

其次,在实践中,要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良好的认知氛围,注重课堂教学,把开放式教学、实验室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及“探究式学习”等教学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加多样化,使学生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深入理解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技术方法、提升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和实践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必须通过课程的建设和实践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概念、培养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多样化的教
学方式来适应学生的不同;另外,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教学检查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逻辑性,确保课程可以按时顺利进行,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高效学习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方 法和相 应 的教 学 网站 。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 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 学方法 教学网站
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承担绝高校大多数学生的计 算机教学任务。由于教学对象众多、教学形式单一 、教 学内容稳定而面临外部形式发展和内部学生需求提高的 双重挑战 。一方面,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入学水平 已有了
思想。
努力。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经常组织教学讨论,深 入 了解特定章节 的专题技术、研究应掌握的知识点及讲 授方法、可能碰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等。教师学习越深
入、准备越充分、讲解越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
当今流行 的建构主义理论对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已有许多成功 的教学实践[。建构主义 3 ]
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

高、收获越大 ;同时,还要因材施教 ,通过演示 、实
验 、自主学习等形式增强学习效果。
因才施教也是搞好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关
键。部分学生来 自落后地区,计算机技术基础薄弱。开 学初应该全面普查,并提供相应 的辅导帮助,让他们学
硬件的工作原理并了解和适应I新发展;高级语言或数 T
2 8 第2 总 7 ) 0 年 1 第0 0 期( 期
总之,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因才施教是建设精品课 程的两个关键 !应当坚持教学 内容的开放性和教学方法 的开放性,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是我们应当努力探索、发
展 的方向。
据库语言的学习则是通过编程训练使学生掌握程序开发 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计算机技术打下坚实
的基 础 。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 的主要矛盾是覆盖面 广、概念多、信息量大,要在有 限的课时完成并使学生 切实掌握,对师生都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师必须将相关 各领域知识融会贯通,并以浅显的语言教授学生 。如果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要 是 把 课 堂 上 获 得 的 理 论 知 识 及 应 用 操 作 步 骤 在 计 算 机 上 进 行 验 证 性 的 操 作 :而 综 合应 用 所 学 知 识 进 行 综 合 性 、 新 性 实 验 的 内容 并 不 多 . 而 无 法 拓 展 学 生 的 创 从 知识 面 . 建 合 理 的 知 识 结 构 . 发 他 们 的学 习 兴 趣 来 搭 激
已 不 能 适 应 新 形 势 下 高 校 实 验 室 建 设 的需 求 特 别 是
13 实验 教 材 相 对 滞 后 -
技 术 的快 速 发 展 使 计 算 机 的 软 硬 件 更 新 速 度 明 显 加 快 .学 生 使 用 的实 验 课 程 教 材 内容 往 往不 能 及 时 更 新. 已不 能 满 足学 生 学 习和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另外 , 现 有 的 实验 教 材 内容 的组 织 与 安 排 缺 乏创 新 . 验 内容 实
信 息社 会 的 快 速 发 展 .对 学 生 的 信 息 素 养 和综 合 能 力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 求 公 共 计 算 机 基 础 教 育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信 息 素 养 .特 别 是 计 算 机 实 验 教 学 对 提 高 学 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 . 养创新 意识具有重 要作用 。 培
对 实 验 教 学 的 重 视 不 够 、 验 教 学 内容 陈 旧 实 验 实 教 学 方 法 单 一 , 乏创 新 。在 上 机 实 验 过 程 中 , 生 主 缺 学
14 实验 教 学 学 时偏 少 .
《 算机 公共 基础》 是实践 性很 强 的系列课 程 。 计 课 通 过 系 统 学 习 既 能 提 高 学 生 灵 活 运 用 课 程 知 识 的 能 力 , 能 使 学 生 在 实 践 操 作 、 确 性 验 证 及 创 新 性 学 习 又 正 等 基 本 技 能 方 面 受 到 严 格 训 练 但 在 实 际教 学 活 动 中 实 验 教 学 环 节 得 不 到 足 够 重 视 .教 学 学 时往 往 明显 不 足 。例 如 笔 者 所 在 学 校 《 算 机 应 用 基 础 》 程 在 新 生 计 课 军 训 后 开 设 . 学 期 有 效 上 课 周 数 约 1周 . 全 3 每周 理 论 教 学 和 实 验 教 学 各 2 学 时 . 师 为 完 成 理 论 教 学 任 务 往 个 教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结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结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结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应用型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学习、探讨、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1研究背景及目标目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趋势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于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如何进行创新和改革,注重质量、特色,形成应用型学院的办学特色,体现高等教育在多样性基础上的个性,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

20年来,通过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组织的学术研究研讨会,我们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认识,使我们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区别,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区别,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等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3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CFC2004”、“CFC2006”和教指委“白皮书”精神,明确了突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面向应用、学以致用是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构建了适应我学院特点的突出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2构建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CFC2004和CFC2006”中给出了各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按照“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的教育理念,构建了适应我学院的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结构及建设目标。

2.1公共课程结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是一所文、理专业综合的一所应用型学院,针对我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学院规定的一学年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时,我们按照学院对课程目标的要求,了解了个专业的需求设置了1+2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结构。

1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2是指根据专业需要设置第二学期的程序设计课程,分别为“Access数据库技术应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2类课程。

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从目前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计算机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以及教学现状出发,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对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标准、分层次多模块教学模式等观点。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模式1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开设课程内容比较统一。

计算机文化基础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主要包括中英文输入、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Internet使用技术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在第二学期开设,理工类学生学习Visual Basic,文管经类学习Visual FoxPro。

从普及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来说,学生掌握上述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入校时计算机程度参差不齐。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教学的推广,高校已不再是计算机教育的起点。

但是一些民办初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一些与升学无关的课程不开或少开。

更严重的是,农村计算机教学基础条件较差,计算机课程形同虚设。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

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新生,他们习惯于中学式的灌输教育,对高职的自觉型技能训练模式还不够适应。

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与学时较少相矛盾。

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单一软件的使用,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意识的增强。

2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2.1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首先必须明确在新形势下,该课程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应用能力,应该开设哪些内容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编程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网页制作和管理能力、常用计算机硬件维护能力等为主的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教学标准,明确考试标准和达标办法。

2.2采用多模块、多层次教学方式针对高职计算机教学“非零起点”和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可以采取“多入口、多出口、高起点,多模块、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严格要求。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序设计类 课程群 和计算机 实验 教学示 范 中心 ,其 中大学 计算 机基础类课程群和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是一队在体 制上 是教 学和实 验一 体的 。教师 不仅 授课 ,
同时还 承担相应课 程的实验任 务 ,使得 课堂 的理论知识 能及
时准确地在实验 中检验 ,实验 中的问题 能在课堂 中及时处理 ,
tac i g e m, r l n o a a e i sr ghs a co l t r n e o c u s ; c u s g o p i r s o i e fr he e h n t a eyig n c d m c ten t , mp ee a g f o res o re r u s e p nsbl o t
专业素质高 、成绩 显著 、深受学生欢迎的师资队伍 。
21 组建 教 学 团 队 .
教学 团队带头人 由 自治 区教学名 师 、计算 机学 院院长刘 东升教授 担任 ,教 师 队伍 由经验丰 富的一线教 师组成 。教学
团 队 成 员 由 以下 3部 分 组 成 ,大 学 计 算 机 基 础 类 课 程 群 、程
关键词 :计 算机公共基础 系列课程 ; 学团队 ; 学改革 ;实践 教 教
Buidi nd Pr c ie o he Publc Co put r l ng a a tc ft i m e -ba e ur e a hi a s d Co s sTe c ng Te m
1 团 队 随着 国家对教 育质量 _ 程重视 程度 的不断 提高 ,高校 在 _ 1 :
办学过程 中都特 别重视 “ 品”建设 ,各学科 、各 专业结 合 精 自身实 际 ,积极 打造精 品课程 、教 学名 师 、教 学 团队 。在 实 际教 学过程 中,往往从课程 建设人手 ,进行 精品课程 的建设 。 然后 ,结 合课程 建设 逐步 提高教 师的教学 水平 、培养 能力 突 出的教学 名师 、打造优 秀的教学 冈队 。因此 ,教学 团队和 高 水平教师 队伍建设 为办好优质本科教育提供 了强有力 的保 障。 “ 计算机公共基 础系列课程 ”教学 团队面向内蒙古师范 大 学各 专业 开设公共 基础 系列课程 ,该课程 与绝 大多数 高校开 设 的计算 机公共课 不 同,而是包括 以大学 计算 机基础 和程序 设计 基 础为 核心 基础 课 的共 计 1 2门课 程 ,这 些课 程划 分 为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现代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领域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学习辅导、考试分析、智能审查、自动评价等,以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建设一个精良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变得格外重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是以本科生为主的一项重要实践,它基于求真信息处理理论,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认识计算机及其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因此,建设精良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注重选择课程内容,结合当前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搭配知识体系,确定有利于学生更好学习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课程的质量提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实践和小结总结等,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技术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思维能力。

例如,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讲授;案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发现问题,大胆行动;而小结总结,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

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也要重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将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可以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则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而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最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和实践,还要注重人才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技创新精神。

一方面,需要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创新项目、科技竞赛、课外实践、实验等,以引导学生探索创造,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更好地和教师、家长相处,维护人际关系,以及通过科技活动拓展思维、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计划一、课程建设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课程建设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解决问题。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建设内容1、教学内容改革(1)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实际应用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重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引入教学内容中,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如办公软件综合应用项目、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在线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如在线课程、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摘要:提出“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的建设方案,包括课程特色、教学改革措施、实践性教学和资源建设,并介绍课程建设的成果。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1 课程地位“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是面向内蒙古师范大学各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而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这两门为核心基础课组成的课程群,共计12门课程。

这些课程划分为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两类,前者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VB、C、ACCESS、SPSS、网页制作等,后者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可视化编程等。

本着“开放共建”的指导思想,我们将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整合在一起,进行交叉共建,一方面依托计算机专业的学科优势建设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本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开展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将本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相融合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积极整合全校计算机课程资源及教学师资的基础上,分类分层地开设出大量的因材施教课程。

该系列课程每年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近6500学时,涉及学生近7000人,学时量大、涉及面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建设方案2.1 课程特色在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中,为深入落实课程的教学内容,促进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我们充分调研了国内外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精讲多练、分类分层的教学方针。

1) 分类分层。

我们根据学科差别进行分类教学,将学生分为计算机类、理科类、文科类、艺术类及蒙语授课五类,并针对学生特点,采取分层次培养,将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层次,在落实相关教学内容时又分为基本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新时代环境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新时代环境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新时代环境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摘要:最近这几年来我们国家非常看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在教育领域当中做出了很多改革和创新,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同阶段的学生都必须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学校在开展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学生专业的具体情况,深入的进行分析,选取更多的方法,多维度地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环境;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实践;在开展高校教育的过程当中对计算机专业开展相应的思政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对计算机进行课程方面的改革,深入的挖掘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课堂结合教学,这样的渠道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及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的去了解一些思政知识,净化学生的心灵。

1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疑问1.1 如何区分与思政课程一般情况下,思政课程在很多学校当中都是以一个独立的课程存在的该课程非常看重学生的理论基础,思政课程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结合爱国主题开展的学习思政课程,这样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正确的三观。

但是就当下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当中所讲的相关内容,其实还是和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以及对应的基础知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的一些课程内容又或者是一些经典的案例里面包含的思政教育还是比较少的,很多老师并不知道如何将课程思政建设运用在计算机课程当中,所以导致二者并不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出现二者分离的情况。

1.2 如何运用思政原理结合实际的调查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大学,在计算机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当中,依旧处于一种初步探索的阶段,也没有形成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如果理论体系没有完善,那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差错。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计算机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要,而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精品课程也再合理也不过了。

本文研究了建设和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开发方法和有效性,实施过程和相关问题。

一、必要性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语音、图像、视频、网络编程等多种技术日渐成熟,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文化等领域。

计算机已成为信息处理等事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并且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更多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和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是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扎实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重要措施。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基础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及其硬件结构、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和安全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计算机绘图、网页设计等;计算机管理技术,包括计算机维护、服务器管理等;计算机基础数量分析,包括数学建模、统计分析等,以及计算机应用案例研究等。

三、开发方法和有效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发要遵循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的流程。

首先,要设计课程的概念,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及其相关岗位的基本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构建合理而完善的课程体系。

其次,要设计课程的结构,按照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细化课程的主题和知识点,确定课程的路线。

最后,要形成课程教材,形成详细的课程说明,编写任务活动和课堂实践指导书,以及在线资源,用于课程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发要从实践中有效教学。

通过实践式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落实知识点,更好的把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此项课程的研发过程中,可以将实践融合到课程体系中,采用实战项目、实训模拟等手段,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本科学生必修课程,也是许多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且可以掌握计算机最新的理论、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需的高技术需求。

为了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有必要从多方面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课程,以满足专业生物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潜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程的建设应有所不同。

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本功能是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无论是在计算机应用知识中,还是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等技术领域,学生都应建立相关的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而言,对于具有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学生,应在基础上深入研究,丰富其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于那些初学计算机的学生,应重点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应当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另外,积极融入多媒体课件,引进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在学习环境中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此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应当强调教师为学生提供全面认识计算机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深入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为此,教师要认真准备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将提供课程学习指导,在老师的帮助下,参加课后的小组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要求课程具有系统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不仅体现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而且要体现出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在建设这一精品课程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为培养高素质的高科技人才奠定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计算机应用技能训练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办公、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和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生深造的重要基础课程。

其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和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具有决策能力,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能灵活运用,有效地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来改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实践能力。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及实施为了更好地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努力建设一门精品课程,实施独特的教学方法,以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1)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活动体系,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

(2)制定精品课程设计其次,教师在制定课程设计时,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重点,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加强实际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互式学习渠道,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

(3)落实课堂教学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接入网络和交互式学习环境,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操作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把握、掌握、熟练操作的效果,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策略为了更好地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应实施以下策略:(1)坚持质量第一,改革科学实施。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案)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案)

计算机公共基础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程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4.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 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系统设置、常用软件的使用;3.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网络设备、互联网的基本使用;4. 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文档格式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5. 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公式函数、图表制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2. 实践操作法:上机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上机操作表现等,占总评的40%;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2. 辅助资料:教案、PPT、案例分析、课后习题等3. 教学平台:教室多媒体设备、计算机实验室4. 网络资源:在线教程、视频教程、论坛、问答社区等七、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每周2学时,共8周2. 上机时间:每周2学时,共8周3. 课程设计:穿插实践操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八、教学案例1. 案例一:计算机发展历程简介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实践报告(2篇)

计算机基础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时代的发展,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素养,我参加了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践报告如下。

二、实践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声卡、网卡等。

我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了各部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2)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编程软件等。

我学习了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3)网络基础网络基础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等。

我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2. Windows操作系统(1)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我了解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版本和发展历程,学习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

(2)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我学会了如何创建、删除、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了解了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设置。

(3)磁盘管理我学会了如何查看磁盘空间、格式化磁盘、分区磁盘等操作。

3. 办公软件(1)Microsoft Office我学习了Microsoft Office套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了文档、表格、演示文稿的编辑、排版和演示。

(2)WPS Office我学习了WPS Office套件中的文字、表格、演示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了文档、表格、演示文稿的编辑、排版和演示。

4. 网络应用(1)浏览器使用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搜索信息、下载资源等。

(2)电子邮件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电子邮件收发邮件、管理邮件账户等。

(3)即时通讯我学会了如何使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聊天、传输文件等。

计算机公共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公共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公共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1. 项目介绍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公共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档包含以下部分:1.项目背景2.教学目标3.项目内容4.教学方法5.课程评估2. 项目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公共基础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该科目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学生们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并应用其中的知识。

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设计有趣且实用的项目,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学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熟悉计算机公共基础的知识体系,包括计算机组成结构、操作系统、网络基础、数据库和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2.理解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的应用场景,并能够应用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计算机编程的基础能力,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和实现、编程语言的使用、项目管理和版本控制等方面的技能。

4. 项目内容课程设计将分为以下模块:4.1 计算机组成结构学习计算机硬件组成和数据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底层运作原理,包括CPU、存储器、硬盘、GPU等硬件组成以及操作系统的访问方式。

4.2 操作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功能实现。

并使用虚拟机实现基本的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以及一些基本的系统管理工作。

4.3 网络基础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三层结构、网络维度、网络地址、以及构建网络的基本方法。

并使用Socket 网络编程实现基本的网络应用,如简易聊天室、文件传输等。

4.4 数据库学习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SQL语言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的数据库操作。

学生需要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关系型数据库来掌握数据库的建模、查询、更新等操作。

4.5 算法与数据结构学习各种常见算法的实现和复杂度分析,掌握基本的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和图算法,并通过刷题等实践方式,提高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方法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授课:教师将以授课的方式介绍各个模块中的基本知识点和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摘要:提出“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的建设方案,包括课程特色、教学改革措施、实践性教学和资源建设,并介绍课程建设的成果。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1 课程地位“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是面向内蒙古师范大学各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而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这两门为核心基础课组成的课程群,共计12门课程。

这些课程划分为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两类,前者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VB、C、ACCESS、SPSS、网页制作等,后者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可视化编程等。

本着“开放共建”的指导思想,我们将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整合在一起,进行交叉共建,一方面依托计算机专业的学科优势建设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本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开展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将本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相融合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积极整合全校计算机课程资源及教学师资的基础上,分类分层地开设出大量的因材施教课程。

该系列课程每年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近6500学时,涉及学生近7000人,学时量大、涉及面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建设方案2.1 课程特色在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中,为深入落实课程的教学内容,促进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我们充分调研了国内外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精讲多练、分类分层的教学方针。

1) 分类分层。

我们根据学科差别进行分类教学,将学生分为计算机类、理科类、文科类、艺术类及蒙语授课五类,并针对学生特点,采取分层次培养,将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层次,在落实相关教学内容时又分为基本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分类分层的手段构建了纵横交错、互为补充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体系。

不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身需求,选择定制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案,切实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从而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2) 门类齐全。

该系列课程开设了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VB、C、ACCESS、SPSS、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可视化编程等共计12门课程,落实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所规定的所有系列核心课程,完全满足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要求。

3) 注重能力。

本着“精讲多练”的教学方针,主要讲授重要的、侧重能力培养的知识点,只抱西瓜不捡芝麻,并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等配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推行上机考试、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重点资助项目(内教高函[2006]27号);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MS0906)。

课程答辩、过程化评价等多元化考核方式,突出对能力的考核。

4) 提高质量。

在具体的每一门课程建设中,我们都以树立精品课程为目标,多年来共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一门(程序设计基础),校级精品课程三门(数据结构、大学计算机基础、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3-5]。

2.2 创新性改革措施在“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注重创新,培养人才” 的培养目标思路指导下,我们对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

1) 提出“精讲多练,考教分离,机试为主”的方针。

早在2003年我们提出了“精讲多练,考教分离,机试为主”的教学方针和理念。

精讲多练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侧重讲解内容的重点、难点,突出讲授精髓。

另一方面,大幅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并结合讲授的知识点,组织实验内容,通过练习、实践切实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分类分层次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和培养层次,我们构建了立体化的分类分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①学科专业分为计算机类、理科类、文科类、艺术类、蒙语授课五大类;②知识结构分为程序设计类课程和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两个模块;③培养层次分为基本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两个层次。

实践表明,分类分层次培养比较适合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

3) 提出“教学内容适应计算机技术更新,走持续发展式的实验教学之路”。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当前主流技术,切实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时刻跟踪计算机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不断更新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验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促进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组更新,从而真正强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造就掌握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各类人才。

该系列课程中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经历了初级、更新换代、迅速发展、改革创新四个建设阶段,教学内容也随之更新换代,如表1所示。

4) 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环境。

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而该课程群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一套班子、资源共享,因此在体制上是教学和实验一体的。

教师不仅授课,还承担相应课程的实验任务,使得课堂教学的知识即时、准确地落实到实践教学中,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中及时反馈解决,可以把实验环节和教学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了以下三个目标。

①为了落实精讲多练、考教分离的方针,针对教学需求,合理配置、规划机房的使用,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优化教学资源,尽量为学生提供方便、高效的机时,改善教学效果。

②通过构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和实验的网络化,大大拓宽课堂和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功能,贯彻实施分类分层的培养方案,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③本着服务教学的目的,创建计算机公共基础大环境,培养和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公共基础大环境包括软硬件、网络等数字化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文档、题库、素材、电子教材等构成的教学资源;利用平台和教学资源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包括在线学习、在线答疑、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考试和评测等。

2.3 实践性教学1)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突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把理论课和实验课列为两门独立的课程,为此,针对每门实验课都建立了配套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考核评价方式等教学文档及其配套的教学资源,并结合不同的学科专业,分类分层进行教学,并将教学内容细化为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6]。

2) 建立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环境建设,我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丰富的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大环境,该环境包括三个部分:由软件平台、硬件平台和网络平台构成的数字化实验平台;由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核评价方法、试题库、实验工具、电子教案及相关实验资料构成的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环境;由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在线答疑、在线提交作业、在线评测和参加考试构成的教学活动。

这些大大拓宽了实验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3) 不断更新实验教学理念,促进了实验手段、技术、方法的改革。

十几年来我们紧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实验教学理念的创新变革,在实验手段、技术、方法的改革过程中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其一,为了贯彻实施“考教分离,机试为主”的方针,课程教学的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主动学习转移,课程学习由课堂面授向实验室操作转移,不断更新实验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改革传统的实验课考核方式,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来说,绝大部分属于程序设计类课程,采用程序在线评测系统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类课程,编程的规模和工作量偏大,采用提交中期进度报告、答辩的考核方式;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来说,由于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工作量大,采用网上考试系统考核评价,可以自动组卷、自动评卷、统计分析,完全满足无纸化考试的需要。

为配合机考,我们还自主研制了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程序代码在线评测系统、程序代码抄袭检测系统等,实现了出题、组卷、考试、阅卷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其三,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结合教学内容和各类学科竞赛,我们设计了大量贴近实际应用的实验,大大丰富了实验题目,也使得实验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通过对实验题目的改革和扩充,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2.4 资源建设1)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建设和完善课程的教学资源。

我们开设的主干课程,先后有4门课程申报了自治区和学校的精品课程。

在申报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验、习题、模拟考试等内容重新整理,并通过精品课程的教学网站提供给师生,方便大家使用,并且教学网站的内容随着教学内容和教改的进行每年更新。

2) 教学资源内容紧随计算机技术发展,根据教学大纲和内容的变化而更新。

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都随着课程的更新而不断变化。

如从2000年开始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从传统的C语言改为面向对象语言C++,2005年把“计算机文化基础”改为“大学计算机基础”。

据了解,这些改革均是国内高校走得最快学校之一。

3) 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不仅仅只是一些常规的教学文档,同时还包括一系列教学活动,如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在线答疑、在线提交作业、在线评测和参加考试等教学活动,学生和教师依据各自的身份参与教学网站的各类教学活动,大大拓宽了实验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

3 课程建设成果及推广应用教学团队立足内蒙古,服务边疆,在新一轮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充分挖掘潜力,贡献力量。

团队教育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方法有针对性,其教育思想和实践方式对高校培养应用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方面有很好的示范性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刘东升教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主编了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系列教材,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教学研究课题,先后获得7项教学成果奖,主持建设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入选自治区首批精品课程,2010年当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