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的质量特征、评价标准和分级技术
淡水鱼简介——精选推荐
淡水鱼简介(一)定义及概况广义的说,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之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800余种。
(二)淡水鱼分类1、以水中盐份浓度分类初级淡水鱼: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如:鲶鱼、罗汉鱼。
次级淡水鱼:一生大部份时间生活在淡水,偶尔活动或栖息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如:吴郭鱼、大肚鱼。
周缘性淡水鱼:栖息于海水或半淡咸水,其生活史亦会在淡水中生活,或进入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
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及偶然进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鱼,如:蛇鳗、牛尾鱼。
2、按洄游性分类无洄游性纯淡水鱼:一生都生活于淡水中且无洄游性的鱼类,如:鲶鱼、罗汉鱼。
淡水域洄游鱼类:淡水鱼的生涯史中,包括洄游,都在淡水中进行,如:埔里中华爬岩鳅。
河海洄游鱼类:其生活史中,会经过不同盐度的栖息地,河海交界处是它们洄游必经之地,如:日本秃头鲨。
3、根据中国淡水鱼分类圆口类、软体鱼类、低等鱼类、软骨硬鳞鱼类、硬骨鱼类、真骨鱼类等。
(三)形态特征1、鱼鳍鱼鳍担当著鱼类游泳的必要工具,共有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五种2、体色多数淡水鱼有特别的色彩和斑纹,或者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可隐蔽自己,或迷惑敌人及猎物,以保护自己或偷袭猎物。
浅水中,鱼的体色通常背为青、绿色,腹为浅白色,这些颜色被称为消灭色,水底望上去,以为是天空,望下去,则觉是海水﹔而深水中,体色非常阴沉,常为深红、黑等色。
(三)食物来源淡水鱼多为草食性及杂食性,但亦有少量肉食性。
河川上游:多以昆虫、附着性藻类为食;河川下游:常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
(四)分布特点基本上只要有淡水的地方,就有淡水鱼居住,上至温暖宜人的温泉,下至冻入心肺的南北极,都可找到淡水鱼的踪迹。
(五)观赏价值金鱼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的观赏鱼,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观赏鱼之一,金鱼也是淡水鱼。
养鱼水质检测标准
养鱼水质检测标准养鱼是一项受到很多人喜爱的爱好,但是要想让鱼儿健康成长,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了解养鱼水质检测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养鱼水质检测的标准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水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养鱼水质检测的几个关键指标。
PH值是指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来说,淡水鱼的理想PH值在6.5-7.5之间,海水鱼则在8.0-8.4之间。
氨氮是指水体中的氨和氨基化合物的含量,这是鱼儿健康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氨氮含量应该在0-0.02mg/L之间。
硝酸盐是指水体中的硝态氮含量,这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硝酸盐含量应该在小于50mg/L。
最后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溶解氧,鱼儿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来呼吸,一般来说,溶解氧含量应该在5-8mg/L之间。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可以通过专业的水质检测仪器进行,也可以通过水质检测试剂盒进行。
使用水质检测仪器可以更加准确地测试水质指标,但是价格较高。
而使用水质检测试剂盒则相对便宜,但是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
无论使用何种方式,都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引进行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如何保持良好的水质。
首先,定期清洁过滤器和换水是非常重要的。
过滤器可以帮助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而定期换水可以帮助稀释水中的废物和污染物。
其次,饲养鱼儿的数量要适中,过多的鱼儿会增加水质负担,导致水质恶化。
此外,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水质的变化,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养鱼水质检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鱼儿的健康成长。
通过了解水质检测的关键指标、如何进行水质检测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水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照顾我们的鱼儿,让它们在清澈的水中健康快乐地生活。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每一位养鱼爱好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鱼儿打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家园。
鱼肉品质的评价标准
鱼肉品质的评价标准
鱼肉品质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口感、色泽、香味、质地和营养成分等方面,下面详细介绍如下:
一、口感
口感是指鱼肉在进食时对口腔的感受,包括嚼劲、鲜嫩、鲜美等方面。
好的鱼肉口感应该是肉质饱满,细腻嫩滑,肉质紧致,嚼劲十足,有弹性和鲜美的风味。
而口感劣质的鱼肉则可能呈现散而无力,过于柔软的口感,或者肉质不饱满,有腥味、腥臊味等口感缺陷。
二、色泽
色泽是指鱼肉外表的颜色和光泽度。
优质的鱼肉在色泽方面应该是鲜艳明亮,有光泽的,而劣质鱼肉的色泽则可能呈现发暗或者没有光泽度,或者因为受到烹饪或保存方式的影响而导致色泽转变。
三、香味
香味是指鱼肉中所含的香味成分,包括肉香、浓香、清香等。
优
质的鱼肉香味应该浓郁,清香,口感上佳。
而差质量的鱼肉则有可能
呈现无肉香,少汁少味等缺陷。
四、质地
质地是指鱼肉的食用口感、口感和口感韧性,好的质地可以让人
感受到弹性和细腻的情感;然而,不佳质地的鱼肉可能出现肉质柔软、口感粗糙等缺陷。
五、营养品质
营养品质是指鱼肉中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矿物质等。
好的鱼肉应当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较差的品质的鱼肉可
能含有过多的脂肪,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差影响。
综上所述,鱼肉的品质是涉及到不同方面的。
一般性地来说,品
质好的鱼肉在色泽、香味、质地和营养成分方面都有非常好的表现,
而不佳品质的鱼肉将出现明显的缺陷。
因此,选择优质的鱼肉很重要,可以通过身边的食材力士以及自己对于各个方面标准的了解较快判断
出优良的鱼肉。
淡水鱼鱼肉品质主要评价指标简介
淡水鱼鱼肉品质主要评价指标简介刘新轶马恒甲(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淡水鱼类作为一种简单易获得的优质蛋白源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满足于能吃上鱼肉,而且对肉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全、绿色,还要再加上营养好和口感美。
鉴于消费者对鱼类的肉质和风味有着味觉的直观感受和判别,因此鱼肉的品质和风味直接影响鱼的商品价值。
淡水鱼类肌肉的品质受多因素影响,动物品种和遗传因素是先天基因因素,除此之外,养殖水平和养殖环境是影响肉质的主要因素。
后期宰杀、储藏和加工等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鱼肉的口感和风味,但肉质本身自有的一些理化指标密切影响着肌肉的口感、风味,可以作为肌肉品质好坏的评定指标。
一般来讲,肌肉的颜色、系水力、嫩度、多汁性、香味、鲜味和营养成分等是重要的食用品质指标。
鲜活鱼直接宰杀后取样检测的主要指标分为化学指标、物理学指标、组织学指标、风味指标等。
1鱼肉常规检测的化学指标鱼肉化学营养成分指标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水分、氨基酸含量等。
通常常规测定的化学指标为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等。
1.1粗蛋白质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构成的生物高分子,是反映鱼类营养水平的主要指标。
鱼肉蛋白质是公认的优质食用蛋白质源。
一般来说蛋白质含量和肌肉营养成正比,肌肉蛋白高,营养价值高,鱼肉品质好。
1.2脂肪含量脂肪是生物体的能量提供者,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为机体储存脂肪酸的一种形式,从营养学角度看,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正常运作起重要作用。
肌间脂肪影响肉的口感,脂肪酸的种类和组成比例和肉的营养、嫩度密切相关。
鱼肉脂肪含量低于畜禽类,为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来源。
1.3水分含量水分测定简单,鱼肉水分含量太高,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就会较低,鱼肉品质相对下降。
1.4粗灰分粗灰分是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等无机物质,主要反映鱼肉的矿物质含量。
鱼肉品质的评价标准(一)
鱼肉品质的评价标准(一)
鱼肉品质的评价标准
外观
•鱼鳞应紧密贴合,无严重脱落现象。
•鱼肉色泽明亮,光泽度好,无黄、黑、绿等色斑。
•鱼肉质地鲜嫩,有弹性,无乏味、松软现象。
•鱼肉表面应干燥无粘液,水分含量适中。
气味
•鱼肉应该有淡淡的海水味,不应有异味或腥味。
•好的鱼肉应该有清爽怡人的气味。
味道
•好的鱼应有淡淡的咸味,肉质鲜嫩,口感有弹性。
•不应有异味或腥味。
营养价值
•好的鱼肉营养丰富,含有高质量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鱼肉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安全
•好的鱼应该是无毒、无害的,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
•鱼肉中应没有任何添加剂或污染物残留。
总结
总之,对于一份好的鱼肉,在外观、气味、味道、营养价值和安全方面都应该表现出色。
消费者在选购鱼肉时,应该注意以上各方面,以保证自己的健康与营养摄入。
如何选购好的鱼肉
•要选择有保障的店铺或超市购买鱼肉,避免购买野生鱼。
•留意鱼肉的外观、气味、味道等各方面,如有异样则不要购买。
•选择新鲜的鱼肉,最好是当日捕捞或当日宰杀的鱼。
•要注意查看鱼的产地、存储方式等信息。
淡水鱼养殖水质各项标准参数
淡水鱼养殖水质各项标准参数
淡水鱼养殖是一项需要注意水质的工作,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的生长和健康。
下面介绍淡水鱼养殖水质各项标准参数。
1. pH值:淡水鱼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为6.5-8.0。
低于6.5或高于8.0都会对鱼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 溶解氧:淡水鱼适宜生长的溶解氧范围为5-8mg/L。
如果水中溶解氧过低,鱼类会出现窒息症状,影响生长。
3. 温度: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对水温要求不同,但一般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8℃。
4. 氨氮:淡水鱼养殖中氨氮的含量应低于0.3mg/L,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导致鱼类出现中毒症状。
5.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它们会对鱼类产生严重影响。
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05mg/L,硝酸盐含量低于50mg/L为合适的水质标准。
以上就是淡水鱼养殖水质各项标准参数的介绍,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
- 1 -。
实验一、鱼类鲜度感官评定
实验一、鱼类鲜度的感官评定、实验目的掌握鱼类鲜度等级的划分和感官鉴定鱼类鲜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评价鱼类鲜度的感性知识。
二、实验原理鱼类死后,随着放置的时间延长鲜度会逐渐下降。
鱼体鲜度下降是由于鱼体内生化变化及外界生物和理化因子综合的结果,这些结果往往又会表现在眼球塌陷、肌肉弹性下降、鳞片暗淡无光泽、肛门突出等感官指标上,我们通过这些感官指标进行合判断,就可以定性评定出鱼体的鲜度。
三、实验材料各种不同鲜度的鱼类。
四、实验方法1、通过人们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判定不同鱼体的鲜度。
2、鲜度判定的标准(见表)感官评定鲜度的要点鱼类鲜度感官鉴定的评价标准,一般采用0~10分的分级标准对样品进行质量估价。
一级:7~10分;二级:4~6分;三级:1~3分;变质、腐败为0分。
六、问题与讨论1、鱼体鲜度下降时,感官上会发生哪些变化?2、如何用感官评定的方法鉴定鱼体的鲜度?七、编写实验报告书要求写出各种不同鲜度鱼类的感官评定结果。
实验二、海鲜调味料的制作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酶解法制作海鲜调味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利用外加酶或天然酶(水产动物体内存在的酶)将水产鱼、虾、贝中的蛋白质分解成离成游离氨基酸及短肽,经过浓缩、调配、装瓶、杀菌等工艺制作成营养丰富,有浓郁海鲜风味的海鲜调味料。
三、实验设备搅拌机、水浴锅、封罐机、杀菌锅、液化气炉、不锈钢盘、不锈钢锅等四、实验原材料1、虾0.5 公斤(一个小组的原料)2、山梨酸钾 1.2g ;食盐150 g ;IMP 1.2g ;CMC 2.5g ;黄原胶 2.5g ;淀粉50g ;味精6g;焦糖适量。
五、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原料虾一匀浆一自溶一过滤一浓缩一调P H一调配一装瓶一封口T杀菌T成品1、匀浆洗净的虾放进搅拌机内加0.5 公斤水匀浆,然后再加0.5 公斤水。
2、自溶用NaOH调P H7.5,加入1%浆体的NaCI (虾+水)搅匀,开始升温,温度从40C 起,每30分钟使浆体升温5C至65C止。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活淡水鱼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活淡水鱼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青鱼、草鱼、鲢、鳙、鲤、鲫、团头鲂、黄颡鱼、鳜、乌鳢、鲇、虹鳟等活淡水鱼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123 食品中铬的测定
GB/T 5009.162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90 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9857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
GB/T 20361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农业部783公告-3-2006 水产品中敌百虫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3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4污染物限量
1。
淡水鱼的质量特征、评价标准和分级技术
目录
• 淡水鱼的质量特征 • 淡水鱼的品质评价标准 • 淡水鱼的分级技术 • 前景展望
一、淡水鱼的质量特征
1、感官特征
淡水鱼的感官鉴别主要包括外观、色泽、 气味和滋味等几项内容,可以从鱼的外表、 眼睛、肌肉、腮、腹部、肛门等部位进行评 价。一般鱼类鲜度的感官鉴别特征如表1所 示。
对肌肉抽提液用蛋白沉淀剂除去蛋白质后再 用水蒸气蒸馏法或Conway微量扩散法测定的,广 泛用于判定鱼的鲜度。
(2) K值法
K值是反映鱼体初期鲜度变化和与品质风味有 关的生化质量指标,也称鲜活质量指标。它比VBN 值和TMA-N值更有效地反映出鱼的鲜活程度。一般 采用K值≤20%作为优良鲜度指标(日本用于生食 鱼肉的质量标准),K值≤60%作为加工原料的鲜 度标准。
表1 鱼类新鲜度感官鉴定
(彭增起,2010)
2、营养特征
淡水鱼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低, 且含有大量人体必需脂肪酸,所以一般以 氨基酸、脂肪酸作为其营养特征的评价指 标。表2、表3分别是某些淡水鱼的氨基酸 和脂肪酸组成。
表3 淡水鱼类肉及内脏中DHA和EPA含量(g/kg) (金庆华,1997)
(邱洪奎,19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斗式分级器
斗底上升时,鱼力图经过 分级筛从水底逃脱,小鱼在 筛底之间通过,而大鱼留在 上部斗内;当斗从水中提出 时,大鱼落到离斗远一点的 容器内,小鱼则落到离斗近 一点的容器内。
一次可分级20~1000kg的鱼。
1.容器 2.支撑挡板 3.小布钻有孔眼的筛 底 4.上部分级筛底(可更换) 5.连接销 6.网状侧壁 7.挡鱼板 8.托架 9.旋转轴 10. 小鱼导向槽 11.大鱼导向槽 12.泄水管 13.盛小鱼容器 14.盛大鱼容器
世界十大淡水鱼排名
一、鳜鱼又叫桂鱼,季花鱼,因为它与石斑鱼同科,所以还被称为“淡水石斑”,鳜鱼是食肉性鱼类,每年春季肉质最为肥美。
鳜鱼的肉质不用多说,味道鲜美,肉质紧实,而且鱼刺也比较少。
二、红尾鱼,一般是生长在长江以南的河流中,之所以叫做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尾巴是红色的。
红尾鱼属于细甲鱼,处理的时候是不用去鱼鳞的,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精肉很多,而且脂肪含量也低,吃起来的肉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口感也是很嫩,腥味也不重,因为它们生长环境的水比较清澈,所以是非常好的一种鱼类。
三、溪石斑,这种鱼体型不大,但是非常有特点,首先是它的外形像小鲫鱼,但是鱼鳞又是五颜六色的,其次就是它的嘴角跟马口鱼一样,长有小颗粒。
这种鱼对于水质要求特别严格,它生活的水域肯定是水质相当棒的,稍微有点污染的水域它是不会生活的。
这种鱼由于生活环境好,所以肉质相当不错,很香甜。
四、抗浪鱼,身形细长,跟秋刀鱼很相似,但是个头要小得多,也没有秋刀鱼那么肥。
五、翘嘴鱼,专门以浮游生物为食,由于生长比较缓慢,加上肉质特别的鲜嫩,适合煮汤。
六、鲈鱼,早在古代,就被乾隆皇帝赐为“江南第一名鱼”。
鲈鱼是一种沿海洄游性鱼类,可以生长在咸淡水,或者是纯淡水中。
鲈鱼肉质洁白,非常肥嫩,此外刺少,肉无腥味,味道无比的鲜美,且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是老少皆宜的美味。
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鲈鱼基本上都是人工养殖的加州鲈鱼,野生鲈鱼有钱也很难买到,因为野生鲈鱼基本都快绝迹了。
七、刀鳅,有着泥鳅般的嫩,又没有泥鳅那种土腥味,这种鱼特别适合做椒盐味道的,也可以做成麻辣味的,用手撕着吃。
八、鲩鱼,其实就是草鱼,皖鱼是典型的食草鱼类,常常生活在江河湖泊里,比一般的鱼个头要大,最大的能长到好几十斤。
九、鳑鲏鱼,这种鱼个头太小,身上全是刺,而且吃起来还有点苦味。
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因为其根本就不会吃这种鱼。
十、黑鱼也叫做财鱼,或者也叫它蛇鱼,因为它身上的花纹很像蟒蛇纹,这种鱼是以凶猛著称的鱼是水中霸王。
淡水鱼分类
淡水鱼分类
【实用版】
目录
1.淡水鱼的定义与重要性
2.淡水鱼的分类方法
3.淡水鱼的主要类别及其特点
4.我国淡水鱼的资源与分布
5.淡水鱼的经济价值和保护意义
正文
【1.淡水鱼的定义与重要性】
淡水鱼是指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鱼类,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淡水鱼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提供食物来源,同时还有观赏、旅游等经济价值。
【2.淡水鱼的分类方法】
淡水鱼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生活习性、栖息地、体型、食性等进行分类。
其中,按照生活习性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淡水鱼分为底层鱼、中层鱼和上层鱼。
【3.淡水鱼的主要类别及其特点】
(1) 底层鱼:主要生活在水域底部,以底层生物为食。
如鲤鱼、鲫鱼等。
(2) 中层鱼:主要生活在水域中层,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为主食。
如草鱼、鲢鱼等。
(3) 上层鱼:主要生活在水域上层,以浮游生物为食。
如鳙鱼、鲈鱼等。
【4.我国淡水鱼的资源与分布】
我国淡水鱼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闽江等各大水系。
其中,长江流域是我国淡水鱼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我国淡水鱼种类繁多,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等。
【5.淡水鱼的经济价值和保护意义】
淡水鱼在我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不仅是居民餐桌上的常见食物,还具有观赏、旅游等价值。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淡水鱼种群受到威胁,因此保护淡水鱼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生产管理
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生产管理淡水鱼养殖是一项重要的渔业生产活动,对水质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鱼类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介绍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以及相关的生产管理措施。
一、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1. 温度:淡水鱼对水温的适宜范围有一定要求,一般在20℃-30℃之间为宜。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鱼的生长和代谢,甚至引起鱼类的生病甚至死亡。
2. 溶解氧:淡水鱼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才能保持活力和健康的生长。
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溶解氧的需求会更加重要。
养殖场需要保持水体中的氧气充足,可以通过增加水体的搅拌、增氧设备等方式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3. pH值:水体的pH值对鱼类生长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淡水鱼对水体的pH值要求在6.5-8.5之间为宜。
如果水体的pH值偏离这个范围,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引起鱼类的死亡。
4. 氨氮和亚硝酸盐:养殖场在饲料残渣和鱼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如果积累过多会对鱼类造成伤害。
养殖场需要做好废水处理,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保持水质的清洁。
5. 水体透明度:良好的水体透明度能够保证光照充足,便于水草的生长和养殖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对于淡水鱼养殖来说,水体透明度的保持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之一。
二、淡水鱼养殖的生产管理1. 合理选址:在进行淡水鱼养殖场选址时,需要考虑水质、水源、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养殖。
选址要避开有污染源的地方,水源要保持清洁,地形要便于排水,土壤要适合建设鱼塘等条件。
2. 建设合理的鱼塘:建设鱼塘时要考虑塘堤的抗冲击能力和抗渗透性,要合理控制塘底坡度和坝顶宽度,确保鱼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鱼塘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利用周围水资源,保证水体清洁度和水质。
3. 控制养殖密度:控制合适的养殖密度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减少鱼类间的激烈竞争和损失,降低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保持水质的清洁度。
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
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大黄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保证大黄鱼的质量和食品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等级评定规则。
以下是对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的描述:对于养殖大黄鱼的质量等级评定,关键指标是鱼的外观和内部品质。
外观包括鱼体大小、颜色、形状以及鳞片的完整程度等。
内部品质则包括肉质的鲜度、口感、层次感等。
养殖大黄鱼的质量等级通常分为优等级、一等级、二等级和三等级四个等级。
具体的评定标准如下:1. 优等级:外观完整无伤损,身体均匀生长,无肿瘤或明显疾病迹象。
肉质白嫩,鲜香味美,且无异味,鱼肚内无寄生虫。
鱼鳞光泽度高,没有脱落。
2. 一等级:外观完整,身体生长较为均匀,轻微的伤痕可接受。
肉质较为鲜嫩,口感良好,无异味。
鱼鳞光泽度较高,少量的脱落可以接受。
3. 二等级:外观有一定缺陷,包括轻微的划痕或凹陷。
肉质较差,口感不如前两个等级鲜嫩。
鱼鳞的光泽度较低,大片脱落不可接受。
4. 三等级:外观有明显的缺陷,包括严重的损伤或疾病迹象。
肉质质量差,口感差,可能有异味。
鱼鳞严重脱落,光泽度很低。
为确保对大黄鱼的质量等级评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评定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参照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
同时,养殖者也应遵守相关的养殖管理规范,保证鱼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
总结而言,养殖大黄鱼的质量等级评定是为了保证鱼肉的品质和食品安全。
通过严格的评定标准,可以确保市场上出售的大黄鱼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也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品质评估与食品安全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品质评估与食品安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水产养殖行业也逐渐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作为人们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鱼类的品质评估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鱼类的品质评估方法和水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鱼类品质评估方法鱼类的品质评估是确定鱼类质量和食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评估:1. 外观指标评估:外观指标是影响鱼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鱼体色泽、鳞片完整性、气味等。
观察鱼体是否有变色、鳞片是否光亮、气味是否正常,可以初步判断鱼类的品质。
2. 营养成分评估:鱼类作为优质蛋白源,营养价值丰富。
通过检测鱼体内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微量元素等,可以评估鱼类的营养价值和品质水平。
3. 味道评估:鱼类的味道也是评估其品质的重要指标。
评估鱼类的鲜美度、肉质细腻度、口感等,可以判断其品质是否优良。
二、水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水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水体环境和饲养管理等因素可能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1. 水污染:水体受到污染可能导致鱼类富集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2. 养殖环境: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与鱼类的健康和品质密切相关。
不良的养殖环境可能导致鱼类患病、产生抗生素残留等问题。
3. 饲料质量:饲料是鱼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三、解决方案为了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健康养殖管理:优化养殖环境,定期清理池塘,保证鱼类的生长环境健康,减少病害的发生。
2. 规范饲料配方:严格控制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采用绿色、环保的饲料,减少抗生素和化学添加剂的使用。
3. 定期检测和监管:建立完善的水产品监测体系,定期检测鱼类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确保产品达到食品安全标准。
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水产品是指在水中生长或在水中繁殖的动物和植物,包括鱼类、贝类、虾类、蟹类等。
水产品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因此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一、水产品的质量标准1.外形要求:水产品应外形完整,无断裂、变形、残缺和破损等缺陷。
例如,鱼类应皮鳞完整,贝类虾类应坚实圆润,蟹类应爪足齐全。
2.气味要求:水产品应具有天然的海洋或淡水气味,不应有异味或臭味。
3.色泽要求:水产品应具有光亮透明的色泽,没有发黑、发暗等异常。
例如,鲜鱼应有金红色、白肉色或红肉色。
4.口感要求:水产品应具有鲜嫩、弹性和带有香味的口感,没有腥膻等异味。
5.化学成分要求:水产品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限量标准,不得含有有毒物质或超过安全限量的重金属,如汞、铅等。
6.微生物要求:水产品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量标准,例如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等的菌落总数、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检查。
二、水产品的检验方法1.外形检验:对水产品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外形、完整度、断裂、变形、残缺、破损等。
2.气味检验:通过嗅觉判断水产品是否具有天然的海洋或淡水气味,是否有异味或臭味。
3.色泽检验:通过目测判断水产品的色泽是否光亮透明,是否发黑或发暗。
4.口感检验:通过品尝判断水产品是否具有鲜嫩、弹性和带有香味的口感,是否有腥膻等异味。
5.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实验室分析仪器对水产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包括有毒物质、重金属、蛋白质、脂肪、水分等。
6.微生物检验:通过实验室培养方法对水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沙门氏菌等。
在进行水产品质量检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样本选取要代表性:从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水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验,以保证结果具有代表性。
2.检测仪器精确度高:使用精确度较高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检验人员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水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工作。
水产分类及验收标准
水产分类及验收标准
1.数量验收标准
1.1来货量超过定货量,按定货量验收,来货量少于其定货量的20%,则知会采购部。
1.2送货品种必须与定货品种一致,单位、成本必须与采购变价相一致。
1.3活鲜鱼翻肚率在5%内予以验收,但应扣除相应数量;翻肚率5-10%,该品种为畅销品,按比例扣除相应数量,予以验收,同时知会采购部;翻肚率大于10%,不予验收,知会采购部。
1.4冰鲜类掉鳞及呈现不新鲜的鱼在5%以上,不予验收,在5%内予以验收,但应扣除相应数量。
1.5鱼干不合格率在5%以上不予验收,在5%内予以验收,但应扣除相应数量。
2.分类及质量验收标准。
加州鲈鱼生物学特性和池塘养殖技术
(四)日常管理
加州鲈鱼不耐低氧,首先要防止发生缺氧。坚持早晚巡塘,平时发现池水过肥,水质恶化时,应加注新水,一般每周加水一次,保持透明度30-40厘米。池塘内配备增氧机,在天气闷热雷雨前,应事先开机增氧。防止农药及有害物质入池。其次是分级饲养。加州鲈鱼饲养一段时间后,规格大小出现差异,会出现弱肉强食、互相残杀的现象,因此,饲养两个月左右必须分池养殖,保持同池鱼规格一致,以便提高成活率和增加鱼产量。另外,在进出水口安装拦逃设施,防止外逃。加州鲈生存的极限温度,最低为2℃,最高为35℃,冬、夏两季提高池塘水位,保持水温适宜,使其正常摄食生长。
加州鲈由摄食活饵转变为死饵,由肉食转化为混合饵料,要经过驯化。
(1)投喂鲜动物性死饵时,停食2-3天后,开始驯食。先用水将池水泼动,然后抛出鱼肉块,抛出一块停几秒钟,再抛出一块,一边泼水,一边抛鱼块,每次投饵坚持20分钟左右,日投4次。经过1周左右的驯食,大部分鱼能前来抢食。驯食成功后,日投饵4-1次,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10%,每次投饵以鱼不再抢食为宜。投饵量视鱼的摄食活动状况及天气变化灵活
(五)预防鱼病
加州鲈鱼抗病力强,一般不会发病,但鱼种阶段多感染水霉病和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鱼种放养前必须用消毒药物浸浴消毒后再下塘。原生动物寄生,可用0.7毫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酒。水霉病可用2-3毫克/升五倍子或水霉灵全池成酒。平时适当泼洒生石灰,改善水质。
鱼肉品质的评价标准
鱼肉品质的评价标准鱼是我们最常吃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很高,那大家知道怎么选鱼吗?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挑选鱼?鱼类的品质检验主要是运用感官检验的方法进行品质检验。
1)活鱼的品质检验活鱼只限于淡水鱼。
活泼好游动,对外界刺激有敏锐的反应无伤残,不掉鳞,体色发亮,喜欢在鱼池底部、中间游动的鱼品质最佳。
2)鲜鱼的品质检验鲜鱼是指死后不久的活鱼。
体硬不打弯,眼睛明亮,鳏盖紧合,鲤鲜红,鳞片紧附鱼体,体两侧有光泽,肉质紧密富有弹性,稍有腥味的鱼品质佳。
3)冻鱼的品质检验冻鱼有海鱼和淡水鱼。
冻鱼质量好坏与冷冻时鱼的质量有密切关系。
冷冻带鱼体银白发亮,黄花鱼体硬,眼明亮,腹部金黄者为品质佳。
如何挑选新鲜的鱼呢?这5个要素一定要掌握。
一、观鱼眼新鲜鱼鱼的眼球饱满凸出,角膜透明清亮,富有弹性。
次鲜鱼一一鱼的眼球不凸出,眼角膜起皱,稍变浑浊,有时眼内淤血发红。
眼睛是选鱼时最先要看的地方。
因为一条新鲜的鱼,一定有着澄清明亮、饱满有神,眼球突出且黑白界限分明的眼睛。
若是鱼的眼珠下陷,色泽混浊,则鱼的存放时间可能过长。
二、嗅鱼蛆新鲜鱼鲤丝清晰呈鲜红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无异臭味。
次鲜鱼一一鲤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黏液轻度腥臭,气味不佳。
三、摸鱼体新鲜鱼有透明的黏液,鳞片有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细、大黄鱼、小黄鱼除外)。
次鲜鱼一一黏液多不透明,鳞片光泽度差且较易脱落,黏液黏腻而浑浊。
看鱼鳞的创伤是否着色,受创伤的鱼经过浓度大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表面会发绿,严重的还长有青草绿色;四、掐鱼肉新鲜鱼肌肉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无异味,肌肉切面有光泽。
次鲜鱼一一肌肉稍呈松散,指压后凹陷消失得较慢,稍有腥臭味,肌肉切面有光泽。
若是发现通体色泽发亮的鱼也该警惕。
对于不易识别的鱼,在吃前要尽量浸泡,这样即使鱼经过了孔雀石绿溶液的浸泡,也可以稀释,减轻对人体的毒害。
五、看鱼腹新鲜鱼腹部正常、不膨胀,肛孔白色、凹陷。
养殖水体质量评价标准
养殖水体质量评价标准
养殖水体质量评价标准是针对养殖业中水体质量的管理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温:不同养殖品种对水体的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明鲤鱼、鲫鱼、青鱼、草鱼、花白鲢等适宜的水温为23-28度,而罗非鱼则以25-32度为宜。
温差不应超过5度。
2. 溶氧:养殖水体的溶氧量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
一般要求溶解氧(DO)大于5mg/L,用于维持水体中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
3. pH值:pH值是反映水体酸碱度的指标。
绝大多数养殖品种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都能存活,例如pH值在7.5~8.2之间。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直接损害,甚至会导致中毒或死亡。
4. 氨氮:氨氮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过高会导致鱼类中毒。
氨氮含量应低于0.2mg/L。
5.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导致鱼类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其含量应低于0.1mg/L。
6. 总碱度:总碱度是指水体中碳酸氢根离子的含量,用于调节水体的酸碱度。
总碱度通常要求在80~120mg/L之间。
7. 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害。
其含量应低于0.1mg/L。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养殖品种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以确保水质符合标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合理投饵、定期换水等,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健康。
淡水鱼的质量特征、评价标准和分级技术36页文档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淡水鱼的质量特征、评价标 准和分级技术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肌肉抽提液用蛋白沉淀剂除去蛋白质后再 用水蒸气蒸馏法或Conway微量扩散法测定的,广 泛用于判定鱼的鲜度。
(2) K值法
K值是反映鱼体初期鲜度变化和与品质风味有 关的生化质量指标,也称鲜活质量指标。它比VBN 值和TMA-N值更有效地反映出鱼的鲜活程度。一般 采用K值≤20%作为优良鲜度指标(日本用于生食 鱼肉的质量标准),K值≤60%作为加工原料的鲜 度标准。
将食物中每克N所含氨基酸的毫克数与全 鸡蛋模式进行比较被称为化学评分,记为CS。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AAS=待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WHO评分模式氨基酸含量 CS=待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全鸡蛋蛋白质氨基酸含量
(孙远明等,2002)
2.2 质构特性与营养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鱼类品种繁多,地区气候差异、生
2.3 主成分分析 2.4 聚类分析 2.5 模糊综合评价 2.6 灰色系统综合评价
三、淡水鱼分级技术
在淡水鱼前处理工序中,加工设备对鱼 体的种类和大小都有一定的限制,使得分 级成为淡水鱼前处理加工中的一道重要辅 助性工序;同时鱼体分级也有利于后续深 加工的进行以及提高淡水鱼的附加值、增 加产业效益。
淡水鱼的质量特征、评价标准 和分级技术
目录
• 淡水鱼的质量特征 • 淡水鱼的品质评价标准 • 淡水鱼的分级技术 • 前景展望
一、淡水鱼的质量特征
1、感官特征
淡水鱼的感官鉴别主要包括外观、色泽、 气味和滋味等几项内容,可以从鱼的外表、 眼睛、肌肉、腮、腹部、肛门等部位进行评 价。一般鱼类鲜度的感官鉴别特征如表1所 示。
表1 鱼类新鲜度感官鉴定
(彭增起,2010)
2、营养特征
淡水鱼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低, 且含有大量人体必需脂肪酸,所以一般以 氨基酸、脂肪酸作为其营养特征的评价指 标。表2、表3分别是某些淡水鱼的氨基酸 和脂肪酸组成。
表3 淡水鱼类肉及内脏中DHA和EPA含量(g/kg) (金庆华,1997)
3、质构特征
质构是属于力学和流变学的范畴,表 征食品结构的一组物理参数。淡水鱼的质 构特征也属于其质量特征的一部分。
二、淡水鱼的品质评价标准
1、新鲜度评价标准 1.1感官检验 活鱼
鱼体健康,体表无病灶,游动正常; 鱼体具正常体色和光泽;体态匀称,无畸 形;鳞片紧密。 鲜鱼
鲜鱼的感官要求见表1。
表1 感官要求
(NY5003-2005)
水煮试验:在容器中加入饮用水500mL,将 水烧开后,取约100g用清水洗净的鱼,切 块(不大于3cm×3cm),放于容器中,加 盖,煮5min后,打开盖,闻气味,品尝肉 质。
1.2 理化指标
(1)挥发性盐基氮(VBN或TVB-N)
TVB-N是指动物性食品在腐败过程中由 于细菌的作用使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氨、 伯胺、仲胺及叔胺等碱性含氮物质。
电子鼻
电子舌
四、前景展望
淡水鱼加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 快,从质量特征的评价标准、分级技术等 方面都有所体现。
但是我国对淡水鱼质量特征的评价标 准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只是很笼统的从外 观、理化指标来评价,分级技术不够先进, 对于体损伤还是很大。这些要进一步解决, 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特点:该类型的分级机 分级大小可调,且调整 方便。
(2)机器视觉分级器
(张志强等,2011)
图像处理流程图
(3)鱼类重量自动分级装置
1.分级机架 2. 进鱼斗 3.动力 装置 4.分级辊 5.冲洗阀 6.间 距调节机构 7. 集鱼槽
鱼从进鱼斗中进入分级装置平面上,鱼在自身重力的作用 下下滑,当鱼体厚度小于分级辊间距时,鱼类通过分级辊落入 下面的集鱼槽里,大规格的鱼在不能通过某级格栅后,沿着分 级辊轴线方向继续往下滑动,最终到达该级别分离口后依次往
分级依据:鱼体大小、长度、厚度、重 量、新鲜度等。
分级技术与设备
分 活鱼分级:活鱼分级器
级
手工分级:人工挑选பைடு நூலகம்测量
技
术
死后分级
输送带式分级机
(僵硬前)
机器视觉分级器
机械分级 鱼类重量自动分级装置
其他:如滚筒分级机、电子 鼻测量系统等
活鱼分级器
原理:根据鱼体本身大 小尺寸借助外物分级
(1)分级箱
适用于少量幼鱼分级, 一般一次可处理5~8kg 鱼。
下滑落,最后把鱼完全分离。
(王志勇,2012)
(4)其他
滚筒分级机:采用 筛选滚筒对不同个 体大小的小型鱼虾 进行分级,相邻滚 筒间的间隙从上到 下逐渐变大,达到 分级的目的。
鱼虾自动数控分级筛选机
(彭德权,2007)
电子鼻、电子舌测量系统:利 用电子鼻、电子舌测量系统对淡水 鱼新鲜度进行检测分级。
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层析法以及 应用固相酶或简易试纸等测定方法。
1.3 安全指标
2、营养评价指标
2.1 氨基酸评分
对于淡水鱼的营养评价,氨基酸评分 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蛋白质的营养价 值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
将食物中每克N所含的每种氨基酸的毫克 数与FAO/WHO建议的每克N氨基酸评分标准模 式进行比较,记为AAS。
活习性及鱼的种类导致不同品种鱼的口 感和肌肉结构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种鱼 类,也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质构的变动。
(戴志勇,2008)
胡芬等(2011)分析了鱼体体质量和季 节对鱼肌肉组织特性的影响,以及质构特性 与基本营养成分的关系,以最常见的 5 种 淡水鱼为对象,对其基本营养成分和质构进 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鱼体的体质 量的增加,肌肉硬度、弹性、胶着度和咀嚼 度均有增加,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与脂肪 含量呈正相关。
多斗式分级装置
机械分级
(1)输送带式分级机
原理:按照鱼体厚度进行分级
在输送带上方装有2根光滑的回转辊,回转辊与输送带间 距可根据最大分级厚度调节,体薄的鱼从中落下,而体厚的 鱼继续由输送带送至末端,分级机可同时完成分级和输送。
(沈健,2010)
图4和图5所示分级 机均包含一列料斗,其 上设有“v”形排列的 输送带(图4)或扇形排 列的回转辊(图5),形 成大小渐变的间隔。
(邱洪奎,1983)
(2)斗式分级器
斗底上升时,鱼力图经过 分级筛从水底逃脱,小鱼在 筛底之间通过,而大鱼留在 上部斗内;当斗从水中提出 时,大鱼落到离斗远一点的 容器内,小鱼则落到离斗近 一点的容器内。
一次可分级20~1000kg的鱼。
1.容器 2.支撑挡板 3.小布钻有孔眼的筛 底 4.上部分级筛底(可更换) 5.连接销 6.网状侧壁 7.挡鱼板 8.托架 9.旋转轴 10. 小鱼导向槽 11.大鱼导向槽 12.泄水管 13.盛小鱼容器 14.盛大鱼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