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连乘、连除”,并掌握相关概念和基本方法。
2.了解“乘除混合运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练习。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在教学开始前,首先通过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带了5个橙子给小红,小红每次会吃掉1/2个橙子,那么小明带去的5个橙子能不能够吃完呢?如果不能,还剩下几个?”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略微复杂的乘除运算,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更快的思维转换。
2. 学习内容(1)了解“连乘、连除”,并掌握相关概念和基本方法。
对于连乘和连除,我们可以选择以下教学方法:•设计数学游戏,通过让学生互相对答案,解决课堂难点。
•以白板为主,呈现乘除的图像,并将学生成员分组进行考试。
(2)了解“乘除混合运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练习。
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运用粉笔替代火柴等物品进行数学类比游戏。
•教授超凡练习方法,如下写出未知数量(3x)答案的缩略。
•通过相关材料和题目之间的关联进行权衡(如“每袋苹果4元”,“一箱苹果共18袋”,通过两种方法计算出答案)。
3. 练习通过简单的课堂练习,学生们可以在训练中掌握课程所教授的技能。
教师应该通过诸如课堂方法、测试等规范手段对学生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并及时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 巩固通过学生们的单独巩固来练习和检查他们的技能。
同时,教师也应该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三、教学反思在今天的课程中,我认为存在以下优点:1.轻松的环境,让学生们享受到了学习乐趣和惬意。
2.丰富的教学、实际用途和训练,让学生们直观的理解了乘除混合运算,并有机会掌握。
3.课程概念清晰、重要点明确,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前掌握了有用的知识点。
然而,我也认为存在以下课程缺点和教师需要改善的地方:1.仅仅是课上的介绍、练习和巩固,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课外探讨。
二年级数学复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数学复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启发学生沟通乘法算式与相应的加法算式、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就是第4题的找规律学生还不能够清楚地表达,只能简单地模仿,虽然这里能够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但是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会其中的规律比较难,观察图形与算式中各个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简单的进行尝试继续写下去呢?发展学生的思考。
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获得一定的读题和解题能力,找规律填数的思考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每盆两棵花叶上数的观察和分析,找出每棵花三片叶子上的数之间的联系,以及同一盆的两棵花上的数之间的练习,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填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探索规律的乐趣和发现规律带来的喜悦。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圆锥有()条高.A.1 B.2 C.32.一件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则( )A.现价比原价低 B.现价比原价高 C.现价和原价一样3.下面x和y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B.3x=4y C.y=x-3 D.4.用一根56分米长的铁丝,正好可以焊成长5分米,宽3分米,高()分米的长方体框架.A.6 B.7 C.8 D.95.某商场在进价的基础上提高两成作为售价。
照这样计算,一件售价为360元的衣服的进价是()元。
A.360×20﹪ B.360×(1+20﹪) C.360÷20﹪ D.360÷(1+20﹪)6.将一根木棒锯成4段需要6分钟,则将这根木棒锯成6段需要()分钟。
A.10 B.12 C.14 D.167.下面图中能表示的是()A.B.C.D.8.下列图形中,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的是( )。
A.B.C.D.9.王刚今年a岁,比她妈妈小b岁,再过x年后,王刚与她妈妈相差()岁.A.b B.a C.(a+b)﹣ax10.在同时同地测得的杆高和影长()A.不成比例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二、填空题11.对于正整数a与b,规定a☆b=a×(a+1)×(a+2)×……×(a+b-1),如果(x☆3)☆2=3660,那么x=(______)。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10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4)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混合运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简单乘法等基本运算,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号。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仍需要具体、直观的教学辅助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运算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运算能力。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动画、图片和生活情境的教学PPT,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卡片:准备含有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卡片。
3.教学游戏:设计相关的数学游戏,如计算接力赛、算术扑克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理解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不同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题目进行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10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六章的第一节,即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情况呢?比如,妈妈去超市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就是3×3=9元。
2. 例题讲解:老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例题,加深一下对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理解。
题目是:小明有2个橙子,每个橙子里有3个橙瓣,一共有多少个橙瓣?学生:2个橙子,每个橙子里有3个橙瓣,就是2×3=6个橙瓣。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那如果小明有3个橙子,每个橙子里有2个橙瓣,一共有多少个橙瓣呢?学生:3个橙子,每个橙子里有2个橙瓣,就是3×2=6个橙瓣。
3. 随堂练习:老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随堂练习,巩固一下刚刚学到的知识。
题目是:小华有4个香蕉,每个香蕉有2段,一共有多少段香蕉?学生:4个香蕉,每个香蕉有2段,就是4×2=8段香蕉。
4.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学生:明白了。
5. 板书设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 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 如果有括号,先计算括号里面的;3. 既有乘法又有除法,先计算乘法再计算除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课后反思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连乘:a×b×c2. 连除:a÷b÷c3. 乘除混合运算:a×b÷c 或a÷b×c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计算方法,然后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方法进行解决。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例题、计算方法、运算定律、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3. 挑战题:研究一些更复杂的运算问题,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课后反思: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对于学困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详细补充和说明:运算定律是数学中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至关重要。
然而,从课后反思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会影响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后反思(含试卷)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后反思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上网查资料.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只要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就行了.由于该课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说是纯粹的练习,花头劲不多.所以课的一开始以看算式说得数,为下面做铺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同时也出示了连加、连减,利用以前的知识导入了今天的新课,教学这节课时,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实本课的内容也不难,完全可以放手,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一句名言,他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讲解例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新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题目时总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而我只能做为引路人,带领他们往更深的地方进攻.今天这节课我也打破了枯燥乏味的沉闷的题海战术,采用了开火车比赛,品蛋糕,抢答,夺红旗等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真正投入到这节课中.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课中有比赛、游戏环节,学生特别兴奋,所以课堂纪律不是太好,这也是我最近正在考虑解决的问题.在对例题讲解的时候,应强调明确计算步骤,要求学生学会说清每一步该干什么.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照例题的书写过程写一写,刚学的时候,最好要求学生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可以提高正确率.当时我对他们高估了,要他们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中来进行抢答,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可先出示两小题,让学生说清运算顺序及计算步骤,再拿另两小题抢答,效果肯定不同.还有1、2两题有点类似,在这可放手让学生发现.要求先计算再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其实计算过程一样.在品蛋糕的活动中,先出示第一个蛋糕中的一步计算,即3×3,9×5,学生口算,并观察发现,要求把这两个一步计算合并成一个算式,引导9×5中的9从何而来?也就是由哪个算式得来?在出示时可将3×3移到9的位置上.最后出示3×3×5,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连乘算式可以由两个一步计算合并得到.再出示第二个蛋糕,可要求同桌合作完成,交流,老师并加以评析.最后一个蛋糕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比大而比小的真分数有()A.1 个 B.2个 C.3 个 D.无数个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那么面积和周长()A.面积和周长扩大2倍B.面积扩大4倍,周长扩大2倍C.周长扩大4倍,面积扩大2倍3.学校种了100棵树,死了10棵,又补种了10棵,全部成活,成活率约是()。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反思-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反思-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连乘和连除的概念,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方法。
2.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认真学习的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
2.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多个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乘法、除法的概念,并利用豆子的例子,引入连乘、连除的概念。
2. 学习连乘、连除的规律1.回顾乘法和除法的规律,引入连乘、连除的概念。
2.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一个新知识,如果我让小明买三副牙刷,每副牙刷要卖6元,请问小明需要准备多少钱?通过小明买三副牙刷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乘运算的方法,即3×6 = 18(小明一共需要准备18元)3.再次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朋友小张买两盒巧克力,每盒有6块巧克力,请问小张共有多少块巧克力?通过小张买巧克力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运算的方法,即2÷1/6 = 12(小张共有12块巧克力)4.总结连乘、连除的四则运算规律,引入乘除混合运算。
3. 学习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1.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小明有22元,每本书卖3元,请问小明可以买几本书?可以有剩余吗?通过小明买书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混合运算规律,即22÷3 = 7余1(小明可以买7本书,还剩1元)2.提出新问题:同学们现在小明买书的问题不一样了,这次问题是这样的,如果小明有27元,每本书卖3元,那么如果小明买完书,还想买一个2元的玩具,应该怎么做?通过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多种形式3.引导学生领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综合练习。
4. 巩固与拓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四、教学反思该课使用了许多实际问题教学法,并逐步引入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理解四则运算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如何理性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7《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7《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7《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运算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答案。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运算规律。
例如:(1)2 × 3 × 4 = ?(2) 25 ÷ 5 ÷ 2 = ?(3) 12 ÷ 4 × 3 =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类似的题目。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板书答案,并给予评价和讲解。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案(五篇模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85页的例题,完成“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计算情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算出第二步的计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红旗。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激趣:美丽的大森林有一片宽阔的草地,草地上聚集了一大群小动物在玩耍,特别热闹。
今天,森林王国的大象爷爷邀请小动物们去参加“夺红旗比赛”。
你们想去吗?我们先来完成学习任务,再去夺红旗比赛好吗?1)请小朋友口算并说说对应的口诀:7×5= 6×4= 49÷7 = 8×3= 48÷6 = 45÷9 = 9×3 = 40÷8 = 2)请你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5+6 = 9-3-4 = 15-7+9 = 提问:这些是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要几步计算?都是按怎样的顺序一步一步计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齐读: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引入新课。
看,图中的小花猫在干什么?小花猫说:我遇到难题了,大哥哥大姐姐能帮帮忙吗?小朋友们都很有爱心,都想帮助小花猫,那下面的知识小朋友们就要跟着老师认真学啦!?二、探究交流,掌握新知1、教学例题1。
出示:2×3×4(1)指出:这个算式中只有乘号,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称为连乘。
谁会读这个算式?你是按什么顺序读的?(2)指名读,齐读:(读作“2乘3再乘4”)(3)这题要怎样算呢?请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想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交流:你准备怎么算?指2名学生说指出:这样的题第一步计算2×3,2×3是在算式的那边?得到6,为了不忘记第一步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在2乘3的下面把6写下来,等以后熟练了也可以记在心里面,然后再用6和右边的4计算,6×4=24,也就算出2×3×4=24,把得数写在等于的后面(教师完成板书)(请2-3人说,再同桌互说)谁能再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计算2×3×4?通过学习你体会到这样的题是怎样算了吗?2、教学例题2(1)小花猫还有一道题要你们帮忙:36÷4×3 这道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乘法,是——乘除混合。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后反思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后反思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上网查资料.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只要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就行了.由于该课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说是纯粹的练习,花头劲不多.所以课的一开始以看算式说得数,为下面做铺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同时也出示了连加、连减,利用以前的知识导入了今天的新课,教学这节课时,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实本课的内容也不难,完全可以放手,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一句名言,他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讲解例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新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题目时总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而我只能做为引路人,带领他们往更深的地方进攻.今天这节课我也打破了枯燥乏味的沉闷的题海战术,采用了开火车比赛,品蛋糕,抢答,夺红旗等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真正投入到这节课中.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课中有比赛、游戏环节,学生特别兴奋,所以课堂纪律不是太好,这也是我最近正在考虑解决的问题.在对例题讲解的时候,应强调明确计算步骤,要求学生学会说清每一步该干什么.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照例题的书写过程写一写,刚学的时候,最好要求学生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可以提高正确率.当时我对他们高估了,要他们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中来进行抢答,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可先出示两小题,让学生说清运算顺序及计算步骤,再拿另两小题抢答,效果肯定不同.还有1、2两题有点类似,在这可放手让学生发现.要求先计算再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其实计算过程一样.在品蛋糕的活动中,先出示第一个蛋糕中的一步计算,即3×3,9×5,学生口算,并观察发现,要求把这两个一步计算合并成一个算式,引导9×5中的9从何而来?也就是由哪个算式得来?在出示时可将3×3移到9的位置上.最后出示3×3×5,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连乘算式可以由两个一步计算合并得到.再出示第二个蛋糕,可要求同桌合作完成,交流,老师并加以评析.最后一个蛋糕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是测量一颗玻璃球体积的过程:(1)将300mL的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mL的杯子中;(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3)再把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时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第11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吧!二、新知探索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2×3×4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1)指导读算式。
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36÷4×3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讨论。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
看看又有谁来了。
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
48÷6÷2=8×3÷6=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
3、小结。
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指名讲讲每组三道题比较后发现了什么?2、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2《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2《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2《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学生能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运算规律,并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算盘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算方法。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明确运算规律。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运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1.连乘:A × B × C = A × (B × C)2.连除:A ÷ B ÷ C = A ÷ (B × C)3.乘除混合:A × (B ÷ C) = (A × B) ÷ C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课后反思-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课后反思-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连乘和连除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2.学生能够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重难点1.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及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粘贴纸、笔;–课件;–相关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橡皮、直尺。
四、教学过程及反思1. 导入新知识(1)教师首先大声朗读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七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中的课文,目的是要在学生心中留下对本课内容的印象,在导入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我便发现有几个同学流连片刻,有些同学神情专注。
这证明该方法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教师示范一道简单的连乘、连除计算题,讲解如何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教学,我发现有几个同学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需要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进行巩固和提高。
2. 提出问题(1)教师问:“什么是连乘?”,“什么是连除?”,激活学生相关知识点的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教师将一道乘除混合运算的思维导图呈现在课件上,给出两组计算式,让学生进行判断,然后进行讨论,找出其中的计算规律,探究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基本上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但是在其中几道题目的讨论过程中,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疑惑和困惑。
3. 讲解新知识(1)教师以巧妙的课件设计,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由浅入深地讲解如何进行计算。
(2)教师讲解了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给出一些计算例题并讲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这样的讲解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能够迅速理解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4. 练习和巩固(1)教师通过黑板演示和口头讲解的方式,导入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解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
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绝大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
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
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
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
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教学给我如下启发:1、通过创设情景学生自主探讨竖式的写法,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通过交流探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计算能力。
2、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5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的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会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这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10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法,对数学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面对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运算规律。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规律的应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1.连乘:A × B × C = A × (B × C)2.连除:A ÷ B ÷ C = A ÷ (B × C)3.乘除混合:A × (B ÷ C) = (A × B) ÷ C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运算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乘、连除的概念及意义。
2. 连乘、连除的计算方法。
3. 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计算方法。
4. 运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意义及计算方法,并通过黑板演示例题,让学生跟随计算。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概念、意义、计算方法、例题、注意事项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本P67页第14题。
2. 提高题:完成课本P68页第58题。
3. 挑战题:完成课本P69页第910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对于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仍存在困惑。
2. 教学方法:采用PPT、黑板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强课后辅导,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理解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理解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1. 连乘的意义:连乘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乘法运算连续进行,不使用加号或减号连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 连乘、连除教案与反思
5 连乘、连除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翰辰学校 李道友组长项目 内 容1.算一算。
8×9= 36÷4= 16÷8= 4÷2= 8÷4= 8÷2= 6×8= 42÷6=2.连乘算式。
每行2个,有3行,求一共有多少个,列式为( );求这样的4组有多少个,列式为( )。
3.计算方法。
先乘前两个数,用它们的积乘第三个数。
4.连除算式的认识。
像36÷6÷2这样有两个除号的算式是连除算式,它的计算顺序和连乘的计算顺序一样,先算前两个数的( ),再除以第三个数。
5.有两个乘号的算式是连乘算式,有两个除号的算式是连除算式。
计算连乘或连除算式时,都是按照( )的顺序计算。
6.我还有( )不明白。
7.算一算。
3×3×2= 56÷7÷4= 2×2×6=8.每只熊猫每天吃8根竹子,它们一天需要吃多少根竹子?温馨知识准备:1~9的乘法口诀。
提示1.72 9 2 2 2 4 48 72.2×3或3×2 2×3×4或3×2×43.略4.商5.从左到右6.略7.18 2 248.3×2×8=48(根)【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摘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摘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摘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学反思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学反思今天这节课是在学习乘法口诀表的基础上学习的了,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的混合运算,通过学习试图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力求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1、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引出相关内容。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连加、加减、连减、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学生自己算一算,这样的练习学生是熟悉的,学生也能很快地完成。
然后组织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并体会运算顺序。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读法和运算顺序与加减法差不多,所以复习时安排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读法、计算方法有助于学习新知。
课始我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在比较中感受连乘、连除与乘除的运算顺序。
在学生发现连乘、连除与乘除这些算式的不同点后,又追问:你发现这些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也许学生没有领会我这一问题的意思,学生的回答都没有回答到位,于是让学生分别说说这些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经这么一点拔,立即明白也能体会到它们的运算顺序的相同点从左往右进行运算。
呈现几道算式过程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注意一个细节,3 2的连接线上没有箭头,36 4的连接线上有一个箭头。
我让学生说一说原因,学生表现很积极,我肯定了广益的回答:因为乘法中乘数交换位置积不会变,除法中却只能用被除数去除以除数,不能把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交换。
放手让学生自由发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3、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去完成第4题。
对于第4题,我们选择男女生竞赛式游戏,利用夺红旗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今天教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有前面基础知识的铺垫,学生对运算顺序基本掌握,在做这类题的速度上,口诀能灵活应用的比较快,慢的都是在那里想口诀。
所以我要坚持让学生每天多背背口诀。
反思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学反思今天教《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考虑到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又有前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经验,所以上课一开始,没让孩子用书上的例题,而是安排了如下环节:1、让大家举例,编一道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6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1.28里连续减7,可以减()次。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棋辰学校陈慧兰
4.
2.54÷6÷3= 4×9÷6= 4×3÷2= 6×6÷9=
18÷2×5= 45÷5×3= 9÷3×7= 2×3×8=
3. 菊花有36朵,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组分得几朵?每组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朵?
答案:
1.4
2.3 6 6 4
45 27 21 48 3. 36÷6=6(朵)
答:每组分得6朵。
6÷2=3(朵)
答:每个小朋友分到3朵。
【素材积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旧会有错误,有错误旧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教学反思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上网查资料.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只要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就行了.由于该课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说是纯粹的练习,花头劲不多.所以课的一开始以看算式说得数,为下面做铺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同时也出示了连加、连减,利用以前的知识导入了今天的新课,教学这节课时,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实本课的内容也不难,完全可以放手,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一句名言,他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讲解例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新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题目时总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而我只能做为引路人,带领他们往更深的地方进攻.
今天这节课我也打破了枯燥乏味的沉闷的题海
战术,采用了开火车比赛,品"蛋糕",抢答,夺红旗等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真正投入到这节课中.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课中有比赛、游戏环节,学生特别兴奋,所以课堂纪律不是太好,这也是我最近正在考虑解决的问题.在对例题讲解的时候,应强调明确计算步骤,要求学生学会说清每一步该干什么.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照例题的书写过程写一写,刚学的时候,最好要求学生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可以提高正确率.当时我对他们高估了,要他们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中来进行抢答,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可先出示两小题,让学生说清运算顺序及计算步骤,再拿另两小题抢答,效果肯定不同.还有1、2两题有点类似,在这可放手让学生发现.要求先计算再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其实计算过程一样.在品蛋糕的活动中,先出示第一个蛋糕中的一步计算,即"3×3","9×5",学生口算,并观察发现,要求把这两个一步计算合并成一个算式,引导"9×5"中的"9"从何而来?也就是由哪个算式得来?在出示时可将"3×3"移到"9"的位置上.最后出示"3×3×5",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连乘算式可以
由两个一步计算合并得到.再出示第二个蛋糕,可要求同桌合作完成,交流,老师并加以评析.最后一个蛋糕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上网查资料.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只要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就行了.由于该课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说是纯粹的练习,花头劲不多.所以课的一开始以看算式说得数,为下面做铺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同时也出示了连加、连减,利用以前的知识导入了今天的新课,教学这节课时,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实本课的内容也不难,完全可以放手,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一句名言,他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讲解例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新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题目时总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而我只能做为引路人,带领他们往更
深的地方进攻.
今天这节课我也打破了枯燥乏味的沉闷的题海战术,采用了开火车比赛,品"蛋糕",抢答,夺红旗等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真正投入到这节课中.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课中有比赛、游戏环节,学生特别兴奋,所以课堂纪律不是太好,这也是我最近正在考虑解决的问题.在对例题讲解的时候,应强调明确计算步骤,要求学生学会说清每一步该干什么.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照例题的书写过程写一写,刚学的时候,最好要求学生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可以提高正确率.当时我对他们高估了,要他们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中来进行抢答,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可先出示两小题,让学生说清运算顺序及计算步骤,再拿另两小题抢答,效果肯定不同.还有1、2两题有点类似,在这可放手让学生发现.要求先计算再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其实计算过程一样.在品蛋糕的活动中,先出示第一个蛋糕中的一步计算,即"3×3","9×5",学生口算,并观察发现,要求把这两个一步计算合并成一个算式,引导
"9×5"中的"9"从何而来?也就是由哪个算式得来?在出示时可将"3×3"移到"9"的位置上.最后出示"3×3×5",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连乘算式可以由两个一步计算合并得到.再出示第二个蛋糕,可要求同桌合作完成,交流,老师并加以评析.最后一个蛋糕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上网查资料.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只要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就行了.由于该课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说是纯粹的练习,花头劲不多.所以课的一开始以看算式说得数,为下面做铺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同时也出示了连加、连减,利用以前的知识导入了今天的新课,教学这节课时,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实本课的内容也不难,完全可以放手,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一句名言,他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讲解例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尝
试中学习新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题目时总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而我只能做为引路人,带领他们往更深的地方进攻.
今天这节课我也打破了枯燥乏味的沉闷的题海战术,采用了开火车比赛,品"蛋糕",抢答,夺红旗等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真正投入到这节课中.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课中有比赛、游戏环节,学生特别兴奋,所以课堂纪律不是太好,这也是我最近正在考虑解决的问题.在对例题讲解的时候,应强调明确计算步骤,要求学生学会说清每一步该干什么.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照例题的书写过程写一写,刚学的时候,最好要求学生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可以提高正确率.当时我对他们高估了,要他们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中来进行抢答,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可先出示两小题,让学生说清运算顺序及计算步骤,再拿另两小题抢答,效果肯定不同.还有1、2两题有点类似,在这可放手让学生发现.要求先计算再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其实计
算过程一样.在品蛋糕的活动中,先出示第一个蛋糕中的一步计算,即"3×3","9×5",学生口算,并观察发现,要求把这两个一步计算合并成一个算式,引导"9×5"中的"9"从何而来?也就是由哪个算式得来?在出示时可将"3×3"移到"9"的位置上.最后出示"3×3×5",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连乘算式可以由两个一步计算合并得到.再出示第二个蛋糕,可要求同桌合作完成,交流,老师并加以评析.最后一个蛋糕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