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的团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利的团子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描写民俗的散文单元,其作品有沈从文《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萧乾《吆喝》、琦君《春酒》、冯骥才《俗世奇人》,综合性学习内容是《到民间采风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适合学生学习品鉴的单元,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笔者特意结合监利地方特色,设计了一场“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于是,针对这个词,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蒸鱼蒸肉蒸菜,热干面酒糟水汤圆子……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这些东西的确好吃,也是监利的,但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是监利所特有的呢?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还是丰富些,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也极少见到,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绝对算监利特产,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哦,大米做的,体现了“鱼米之乡”的特点。但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①描述团子,做到色香味形俱全,要让人垂涎欲滴;②说明团子的做法,要让人一听就会;③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要让人羡慕不已;④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要让人听了就想买。面对“要让人……”的要求,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果然是人人有话说,特别是吆喝语,不仅有文采,更是有特色,再加上当场“吆喝”,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的。半命题作文,要求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监利有庙会(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才让人甚为感慨,小学时学过的她写的《故乡的桂花雨》也如出一辙。可见,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写出家乡的特色,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监利的团子》《家乡的酸萝卜》《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从内容到结构,从主题到情感,从语言到手法,力求有效借鉴。同时,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又有现成的范文,知道如何去写,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综观整个活动,结合了地方文化与课本知识,既是爱家乡爱亲人爱地方文化的情感教育过程,更是集听说读写于一体并最终落实到“写”的扎实有效的语文学习过程。依托课本知识,借鉴地方资源,彰显文化特色,撒播情感种子,培养语文能力,这应该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吧。

3、加强密度。为使大多数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把握好提问的密度,平时提问不能为了速度快,把提问都集中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风气,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使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中,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英语课堂中的提问策略,也时刻需要引起英语教师们的深切关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精心设计提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之更好地学习英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