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临床观察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64例临床观察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64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
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门诊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血的64例患者,每晚睡前米非司酮2.5mg舌下含服,连用2个月后改为隔日一次,持续6个月—2年,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分别抽血化验性系列、肝肾功能及凝血系列,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
结果 64例患者用药期全部闭经,55例停药后安全进入绝经期(85.9%)。
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可使患者安全度过绝经前的月经紊乱期而进入绝经期,副作用少。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治疗多选用孕激素、雄激素及一般止血药,但许多病例治疗效果欠佳,甚至有的患者不得不手术切除子宫。
近年来临床上有许多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报道,但其用量均偏大,难以长期用药。
基于此作者自2001年1月开始尝试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2.5mg/日)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门诊治疗的64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年龄48—52岁,平均年龄49.1岁。
6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76.2±10.8)g/L。
1.2方法1.2.1诊断标准围绝经期妇女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不规则、经量过多和严重贫血,经诊刮报告为简单型增生过长,且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者,可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血。
1.2.2纳入米非司酮治疗标准(1)在接受该治疗前半年内未接受过其他激素治疗。
(2)无服用米非司酮的禁忌症。
(3)本治疗前常规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
(4)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病变。
(5)治疗前查肝肾功能及凝血系列正常。
(6)患者知情并同意1.2.3用药方法米非司酮2.5mg每晚睡前舌下含服,2个月后改为隔日一次,持续6个月—2年。
米非司酮治疗20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对比观察论文

米非司酮治疗20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20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后,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
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米非司酮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5.00%。
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由(0.46±0.14)mm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49±0.52)mm(p<0.01)。
治疗后患者血清激素水平fsh、lh、e2、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
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症状出现。
结论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无显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由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发子宫异常出血,而机体内外生殖器官并无器质性的病变[1]。
中年女性因卵巢功能的衰退,促性腺激素水平等降低易引起功能性子宫出血。
本文主要探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20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详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2年1月——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20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在42-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4.3岁),患者病程在1-11个月间,平均病程在(5.8±2.6)月;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近期均无激素服用史,肝肾功能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等均正常。
1.2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剂量为12.5mg/次/d,于每晚睡觉前空腹服用,口服1个月,异常出血消失药物用量可减少为5mg/次/d,连续口服3个月为1疗程,并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1.3观察指标通过b超方法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以及孕酮(p)等激素指标。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目的:分析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将其病例信息加以整理,随机均分为两组。
诊断性刮宫术后第10天,给予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10mg安宫黄体酮,睡前服用,持续14天后停止用药,患者的撤退性出血持续15天后给予每天口服10mg安宫黄体酮,持续10天,5个月后停止用药;给予观察组患者每天口服12.5mg米非司酮,睡前服用,连续半年后停止用药。
对以上两组患者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采取肝肾功能、血常规、性激素等指标检测,并密切观察所有患者的月经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用药结束后,行诊断性刮宫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知,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3例患者出现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5例患者出现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之对照组低。
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时,采取小剂量非米司酮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非米司酮;安宫黄体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为功血,是因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子宫出血异常,按排卵与否,可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有排卵性功血[1]。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持久或月经量>80ml,且病情严重,难治愈,成为困扰更年期女性的常见疾病。
本文现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50例,年龄在42~53岁,平均年龄为47岁,病程6~10个月;对照组患者50例,年龄在41~58岁,平均年龄为48岁,病程5~10个月。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88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4例。
参照组给予炔诺酮治疗,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55%(2/44),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12/4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米非司酮应用于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米非司酮;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主要是指由于患者出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通常在40~55岁较为常见[1]。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血量较多,少数患者会出现贫血或者感染等相关症状。
临床常采用激素治疗,但治疗期间阴道常伴有不规则出血,而采用刮宫、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复发率较高,如以上治疗均无效患者可采用子宫切除术,但创伤大,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米非司酮是一种拮抗孕激素,具有抗雌激素作用,通过抑制内膜生理功能促进子宫内膜萎缩。
本文选择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析米非司酮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4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44~53岁,平均年龄(48.5±4.5)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1.52±0.85)年;有分娩史42例,无分娩史2例;简单型增生过长40例,复杂型增生过长4例。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4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炔诺酮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例发生明显的呕吐、恶心症状,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实验组有2例出现轻度胃肠不适,未作任何特殊处理,不影响治疗。
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副反应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功能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炔诺酮;米非司酮在临床妇科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因卵巢功能退化所致,45~55岁的女性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多发人群[1]。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子宫内膜切除、性激素、刮宫、子宫切除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由于大部分患者都不容易接受,故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限制性较大[2]。
为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我院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了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4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3~56岁,平均(48.9±3.6)岁。
经诊刮病理检查,确诊萎缩性子宫内膜12例,腺囊型增生过长6例,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9例,子宫内膜增殖27例。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应用B超检查,测量内膜厚度及子宫大小,并行诊刮病理检查。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效果观察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治的 280 例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 140 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对 照组给予妇康片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 140 例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经过米非司 134 例( 95. 71% ) 痊愈, 6 例( 4. 29% ) 好转, 酮治疗后, 未出现治疗无效患者; 对照组 140 例绝经过渡期功血患 79 例( 56. 43% ) 痊愈, 27 例( 19. 29% ) 好转, 34 例( 24. 29% ) 患者无效。观察组患者痊愈 者经过妇康片治疗后, 率为 95. 71% , 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 56. 4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结论 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 对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良好 。由于米非司酮具有给药方便 、 胃肠副反应小、 适用于 受体的拮抗剂,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任何生殖内分泌时期的优点,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绝经过渡期; 功血 R271. 116 文献标识码: B
无效 0 ( 0. 00 ) 34 ( 24. 29 ) 治愈率 95. 71 * 56. 43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6 ( 4. 29 ) 观察组 140 134 ( 95. 71 ) 79 ( 56. 43 ) 27 ( 19. 29 ) 对照组 140
绝经过渡期功血是指卵巢功能出现衰退的妇女出现的 子宫异常出血现象。由于绝经过渡期妇女卵泡功能降低, 导 出现不规 致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性进而导致黄体功能下降, 则排卵现象, 最终导致排卵停止。临床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 。 本文对我院 调整周期、 减少月经量为目的 常以止血、 2009 年 1 月至 2011 年 10 月收治的 280 例绝经过渡期功血 患者分别给予米非司酮与妇康片治疗, 分析比较了两种药物 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1. 1 资料与方法
治疗90例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观察

治疗90例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诊治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选择妇科门诊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口服米非司酮组,口服安官黄体酮组。
治疗前均行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均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
结果米非司酮组较安宫黄体酮组能较有效地帮助患者度过出血期,两组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米非司酮用药剂量稳定,用法简单易掌握,且在用药后无撤退性出血,并使其过渡至绝经期,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比安宫黄体酮效果更佳,药物副作用小。
【关键词】绝经过渡期功血米非司酮安宫黄体酮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90 patients of menopausal transition period DUBAo Xiufeng(Children and Womens Hospital of Xingcheng,Xingcheng 125100,Liaoni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to explore the methodsand effect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at of menopausal transition period DUB. Methods:We choose 90 patients of menopausal transition period DUB, then al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oral mifepristone group, the oral progesterone group, which of them were performed laboratory tests and diagnostic curettage before treatment.Pathology results were simple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临床观察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治疗的84例绝经期功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42例口服米非司酮5.0mg者归为A组,42例口服米非司酮10.0mg者归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B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复发率则低于A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A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也优于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米非司酮10.0mg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综合疗效相对更好,且安全性也值得肯定。
[关键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血;临床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i 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in different doses of mifepristone.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July 2014 to December 2016 treatment of 84 cases of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mong which 42 cases of oral mifepristone 5.0mg as group A, 42 cases of oral mifepristone 10.0mg were classified as group B, and the treatment of two patients with total efficiency, recurrence rate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an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thickness,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B group 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s and 3 month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A group,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is lower than the A group, serum sex hormone leve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ifepristone combined 10.0mg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is relatively better, and the safety can be assured.[keyword] different dose; mifepristone; climacteric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clinical effect围绝经期功血在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生主要与患者的卵巢功能减退有关,此类患者普遍存在性激素的较大波动,对于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其中米非司酮是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受肯定的一类药物,但是对于本药的应用剂量的研究相对较少[1],不同应用剂量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其进行用药剂量方面的探讨价值较高。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卫生产业C HI NAHE A L T H I NDUS T RY绝经过渡期功血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时子宫发生异常出血症状,临床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通常是为了调整月经周期,达到止血目的。
米非司酮可起到有效的止血和促绝经作用,在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取得一定疗效,笔者以70例绝境过渡期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70例,经诊断,与绝境过渡期功血诊断标准相符[1]。
年龄40~56岁,平均年龄(46.8±3.6)岁;患者均月经紊乱、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等。
经B 超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无占位性病变,无子宫病变等;病理组织学显示:42例增生期,15例单纯性增生,13例分泌期。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5例;两组患者年龄、临床症状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排除标准及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恶心贫血患者;精神病患者;传染性疾病等患者;米非司酮禁忌症患者。
纳入标准:患者均进行妇科检查、B 超检查,证实为绝经过渡期功血;无药物禁忌症;半年内无激素治疗史;患者知情同意。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妇康片(长春人民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2025607)治疗[2]。
患者出血较少,每次口服5mg 妇康片,1次/d ;患者出血较多,每次口服5mg 妇康片,3次/d 。
患者止血后,继续服用4d 的5mg 妇康片,5d 后服用2.5mg 妇康片,连续服用3周;月经来潮5d 后继续服用2.5mg 妇康片,1次/d 。
一个疗程3个月,共2个疗程。
观察组采取米非司酮治疗。
首先服用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1),每次12.5mg ,2次/d ;患者不规则出血止住后,可每次口服10mg 米非司酮,1次/d ,患者月经来潮前停止服用;月经5d 后继续服用米非司酮,每次10mg ,2次/d ;连续服用3周。
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观察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围绝经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所至,多发生于45~55岁的妇女,过去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诊断性刮宫、性激素治疗,疗效不佳者行子宫切除。
米非司酮问世以来,用于终止妊娠及子宫肌瘤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亦有报道治疗用于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因此对其该方面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8年12年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32例、年龄45~55岁、平均50岁。
1.2 纳入米非司酮治疗的标准①在接受本治疗前1年内未接受过其他激素治疗;②无服用米非司酮禁忌证;③治疗前均做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均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单纯型或囊型)。
用药前抽血检查肝、腎功能及全血细胞分析,结果正常;④患者知情并同意。
1.3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方案服用方法:10 mg每日早晨空腹口服,半小时后进食,连续服用6个月。
患者开始治疗前及服药后2、4、6个月共4次抽血检查内分泌六项(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激素P、雄激素T)及肝、腎功能,同时做B超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
1.4 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数据资料检验采用“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完成。
2 结果2.1 临床表现治疗期间30例患者闭经,2例服用5个月开始少量阴道出血,淋漓不净再次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仍为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过长,改用中药治疗。
其余30例患者停药后随访1年,20例绝经,4例月经稀发,另6例停药后2~4个月月经恢复正常。
同时在治疗期间22例患者有潮热、多汗、心悸等。
激素水平变化见表1。
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36例患者治疗前及服用米非司酮2、4、6个月后共4次检查肝、肾功能,无一例异常。
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5±0.2)cm,(0.5±0.08)cm,(0.6±0.1)cm,(0.6±0.07)cm治疗前后内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1月~2012年9月选取诊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于米非司酮治疗并进行观察。
结果经12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全部完成3个月治疗,所有病例均在治疗期间出现药物性闭经,随诊1年后88例直接进入绝经期达73.33%;32例月经恢复,经期、经量较治疗前改善,均未再次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
结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标签: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女常见病[1],大约50%妇女在围绝经期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并且随着年龄发生率增多;本病是由于围绝经期神经内分泌紊乱导致的一种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异常子宫出血,由于其长期异常子宫出血可以造成妇女严重的贫血等,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我们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诊治的12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年龄45~58岁,病程3月~2年,平均病程9月。
所有病例均进行分段诊刮经病理检查排除子宫恶性病变,并与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辅助检查肝肾功能无异常,无血液系统疾病,无内分泌疾病,无心血管疾病,3个月无激素应用及无米非司酮禁忌证。
1.2方法1.2.1治疗方法入选病例于分段诊刮明确诊断后米非司酮12.5mg每晚服用,连用3个月。
1.2.2观察内容2结果12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全部完成3个月治疗,所有病例均在治疗期间出现药物性闭经,随诊1年后88例直接进入绝经期达73.33%;32例月经恢复,经期、经量较治疗前改善,均未再次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
本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经超声测量计算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并测定激素水平具体见表1。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观察内容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龙源期刊网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龚蔚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03期
[摘要]目的:探索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新途径。
方法:58例确诊为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d,连服3个月。
观察月经情况、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激素水平。
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随访半年,其中13例直接进入绝经期,23例月经稀发,22例月经恢复正常。
58例患者治疗后E2和P平均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有效,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55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B组27例,应用妇康片治疗。
比较两组之间的止血效果、闭经率、生活质量。
结果治疗期间A组全部病例均出现闭经,贫血得到明显改善。
停药后绝经率53.57%,复发率7.15%,生活质量满意率7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好,停药后复发率低,副作用小,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围绝经期;米非司酮;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选择一种安全、快捷且副反应相对较少的方式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1],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就应用米非司酮与应用妇康片两种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方式,在止血效果、闭经率、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3年~2006年在我院门诊、住院围绝经期功血患者。
分别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妇康片治疗。
53例病人全部行血液学及B超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生殖器器质性病变。
无心、肝、肾疾病等米非司酮及妇康片禁忌证;患者均为自愿服药,而且用药前3个月内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
1.2 方法。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诊断性刮宫并送病理检查,A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6个月;B组妇康片5mg,每8小时1次血止后减量,每次减前量的1/3,每3天减1次,至维持量每日2.5mg维持至血止后20~22天,第2个周期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妇康片每日2.5mg维持20~22天后停药,连续用药3~6个月。
用药期间2月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用药期间无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效(复发):停药后再次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无效:用药期间仍有阴道不规则出血;闭经:停药后停经半年以上。
随访时间约半年至一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每日口服米非司酮l2.5mg 口服 1次/日,连服3个月。
对照组每日口服妈富隆口服,每8小时1次,每次5mg,出血停止后再用3天,之后每3天减1/3量,直至每天2.5mg的维持量,共21天后停药,3周期为一疗程,门诊随访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米非司酮方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优于雌孕激素联合方案。
关键词:米非司酮雌孕激素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dysfunct ionuterine bleeding,DUB)是一种多发于绝经过渡期妇女人群中的疾病,其发病原因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质性病灶或者全身疾病所引起的不规则的子宫出血[1]。
通常情况下,处于44-55岁期间的绝经过渡期妇女,优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已耗尽,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反应低下,雌激素分泌量锐减,对垂体的负反馈变弱,于是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但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容易发生无排卵性子宫出血,如果不能及时医治,会使患者精神受到影响,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继发感染等症状,甚至要切除子宫,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笔者对本院收治的15O 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给予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且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患者为自愿报名参加研究,治疗组75例,年龄40-55岁,平均45.8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1.7年。
对照组75例,年龄41-54岁,平均47.2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9年。
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辛桂艳【摘要】目的对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报道.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沈阳二四五医院妇科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72例.年龄41~53岁,平均(47.6±5.3)岁,病程1个月~2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理结果符合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口服米非司酮10毫克/次,1次/天;阴道流血停止后改为5毫克/次,1次/天,持续服药3个月,定期复诊.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孕酮(P)水平进行实验室检测.患者治疗期间可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头晕、皮疹、感染等,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以观察和记录.结果本组患者显效49例,占68.1%;有效16例,占22.2%;无效7例,占9.7%;总有效率90.3%.治疗后LH、FSH、P激素水平显著下降.服药期间发生胃部不适2例,头晕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结论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使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和孕酮等激素水平下降,能够与子宫内膜孕激素的受体较好的结合,这种高亲和力发挥了竞争性拮抗作用.子宫内膜受体缺少与孕激素结合的机会,逐渐萎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0.3%;治疗后,患者LH、FSH、P水平均显著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5%,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医患双方的认可.【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08【总页数】1页(P84)【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临床观察【作者】辛桂艳【作者单位】沈阳二四五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 1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52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无全身性或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单纯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的子宫出血。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围絕经期功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情况。
结果治疗后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
标签:围绝经期;功血;米非司酮;疗效围绝经期功血是妇科常见疾病,是由于卵巢衰退,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导致子宫异常出血,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经期延长、子宫不规则出血或出血量过多[1]。
由于出血量多、出血时间长,患者极易出现贫血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急性出血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以止血、纠正贫血、调整月经周期、诱导绝经为治疗原则。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44~53岁,平均年龄48.9;病程2个月~2年;病程在1年以上患者36例,其中有28例有雌、孕激素治疗无效史。
所有患者用药前均接受常规的B超检查、血细胞分析、性激素检查、妇科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检查及病理定性分析,其中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90例,囊腺性增生内膜6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最低为65g/ L。
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疾病;纳入标准:心肝肾功能正常;无药物禁忌症;无血液系统疾病;在本次用药前至少有3个月未服用性激素类药物。
1.2方法所有患者给予止血、抗感染及改善贫血等对症治疗措施。
在诊断性刮宫后给予米非司酮12.5mg/次,1次/d,睡前口服,连续服用30d。
若患者出血停止,给予维持剂量10mg/次,1次/d,睡前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共治疗3个月。
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40例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4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40例,对比用药前后不同时期血红蛋白值、子宫内膜厚度,观察月经恢复情况及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结果40例用药期间均出现闭经,停药后26例绝经(50岁以上年龄组较50岁以下年龄组绝经作用明显),11例月经改善,1年内复发率7.5%。
治疗前后比较血红蛋白值升高,子宫内膜厚度变薄(P<0.05)。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安全可靠、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费用低,在基层医疗机构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为无排卵性功血。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衷退,只有卵泡发育,而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影响,呈过度增生状态,当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时,部分子宫内膜即发生脱落出血。
由于子宫内膜未能同步脱落,导致出血多且不易自止[1]。
其治疗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近年来,我中心将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4年1月门诊确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40例,平均年龄47.8(42~54)岁,病程3个月~2年不等,均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和周期缩短等临术表现,其中14例曾接受性激素治疗无效。
除外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病变,诊刮术病理报告为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肝肾功能正常,均有不同程度贫血。
近6个月未服用激素类药物。
无使用米非司酮禁忌证[2]。
1.2方法出血期用药前:化验血常规,彩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常规诊断性刮宫。
诊刮术后第3d始米非司酮12.5mg每日睡前顿服,血止后改为维持量10mg,连续用药3个月。
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每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不良反应。
于用药3个月停药后2d内,用药6个月彩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与术前对比。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研究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研究目的:对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中选取58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妇康片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妇康片治疗),均为29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性激素血清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
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55%、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90%、性激素血清睾酮为(2.89±1.13)pmol/L、黄体生成素为(3.91±1.05)U/L,与对照组患者的58.62%、24.14%、(3.58±1.24)pmol/L和(4.52±1.31)U/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临床上米非司酮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标签:米非司酮;绝经过渡期功血;临床效果临床上,绝经过渡期功血是指患者绝经过渡期其卵巢功能出现衰退现象,进而使性腺激素反应下降等产生的。
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1-3]。
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为进一步了解分析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效果,特从笔者所在医院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中选取58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58例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绝经过渡期功血疾病相关诊断标准。
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9例,年龄48~55岁,平均(51.53±1.16)岁;血红蛋白值70~121 g/L,平均(95.53±5.14)g/L;对照组29例,年龄49~54岁,平均(52.03±1.21)岁;血红蛋白值71~122 g/L,平均(96.02±5.23)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米非司酮;绝经过渡期功血
1临床资料
200210/200412在渭南市第二医院妇科确诊的200例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年龄45~53岁,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75g/L,经B超、诊断性刮宫内膜病理检查确诊,无药物禁忌症.将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实验组)与妇康片组(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00例.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连服3mo,第4月始米非司酮12.5mg/两日,连服3mo.对照组口服妇康片5mg,每日3次,2~3d血止后每隔3d递减1/3量,直至每日2.5mg作为维持量,至血止后20d停药,第2月始自月经周期第5日起,每日口服妇康片2.5mg,连服20d.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给予抗贫血治疗.实验组在服药过程先后出现闭经,1a后随访73例直接进入绝经期,24例月经稀少,3例失访,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中有82例用药后月经规律,经量减少,18例因服药期间经血量增多,改手术治疗,1a后随访20例直接进入绝经期,总有效率为82%.两组治疗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病例血红蛋白值由平
均75g/L上升到100g/L.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2讨论
有资料表明米非司酮对下丘脑的作用是抑制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分泌,从而影响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分泌;对垂体不仅直接抑制FSH和LH释放,而且还促进卵巢抑制素分泌[1],从而使血清FSH和LH水平进一步下降;对卵巢作用主要是抑制卵泡发育和延迟排卵,也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进其凋亡,从而增加闭锁卵泡数,加速卵巢内残存卵泡萎缩,造成闭经[2].子宫内膜对米非司酮的作用极为敏感,应用后内膜表现为增殖早中期水平,缺乏明显的周期性变化[3],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在体内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故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在拮抗孕激素的同时,还有非竞争性地抗雌激素作用,故起到了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和妇康片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是安全有效的,相比而言,米非司酮用药剂量稳定,用法简单易掌握,且在用药后无撤退性出血,贫血纠正快,并使其过渡至绝经期,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比妇康片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朱四军.RU486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的功能影响[J].生殖与避孕,1995,15(4):245.
[2]张雪莲.酪氨酸米非司酮和睾酮对大鼠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1995,4(3):142.
[3]王振国,吕秋兰.米非司酮的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
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50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