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
3、在标准中,对粉尘容许浓度规定有总粉尘标准和 呼吸性粉尘标准,根据容许浓度的规定应采用总 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三)个体粉尘采样测定方法。 (四)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方法。 (五)粉尘浓度的其他测定方法。
多于10mg。
3.3 样品的处理
3.3.1 记录采样的持续时间、采样流量、采样地点、 样品编号、劳动条件及气象条件等。
3.3.2 滤膜干燥处理:一般不需干燥。湿度>90%; 应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重。再放干燥器内30分钟后 称量。如有水雾时应放干燥器内12小时称重,再 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量。相邻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0.01mg,取最小值。
19
空气动力学直径具有下面一些特征:
1、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趋向于沉降在人体呼 吸道内的相同区域。
2、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大气中具有相同的 沉降速度和悬浮时间。
3、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通过旋风器和其它 除尘装置时具有相同的机率。
4、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进入粉尘采样系统 中具有相同的机率。 目前测定空气动力学直径的仪器有空气动力学直径 测定仪(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 APS).
26
1 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原理: 分级预选器 2 器材 2.1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1)检验合格 (2)分离曲线应符合要求 (3)恒定流量 (4)防爆型 (5)采样器的气密性 2.2 采样头 预捕集器:涂硅油的圆形薄片,采集非呼吸性粉尘。 滤膜捕集器:直径40mm的圆形滤膜采集呼吸性粉尘。 2.3 流量计 20L/min 半年校正一次。 明显污染时、及时清洗并校正。
GBZ_192.1-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ICS 13.100C 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2007年06月18日发布2007年12月30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92.1-2007前言GBZ/T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XXX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748-85。
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2024年粉尘测定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粉尘测定管理制度第一条粉尘浓度测定执行《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____)规定要求。
第二条矿井均要配置足够数量并经培训合格的测尘人员,每个采区至少配备____人。
第三条煤矿使用的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必须具有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
第四条测尘员应按计划定期对井上、下作业场所的粉尘进行测定,并填写粉尘测定记录。
第五条粉尘测定基本要求(一)煤矿粉尘测定方法应按《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MT79-84)各项规定执行。
(二)井下所有测尘点半月测尘一次;地面扬尘点,每月测定一次;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至少测定一次。
(三)每半年对作业场所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和主要工序的分散度按规定采集试样,进行分析化验。
(四)建立粉尘分析室,配有____台分析天平和干燥器,每一采区不少于____台测尘仪。
(五)煤矿粉尘浓度测定结果按季度综合上报主管部门。
第六条粉尘测定点设置按照《矿井综合防尘管理标准》确定。
第七条粉尘浓度测定方法(一)滤膜采样测定步骤1、采样滤膜用合成纤维滤膜。
采样地点的粉尘浓度小于100mg/m3时,用直径40mm的平面滤膜,最大增重不得超过20mg;粉尘浓度大于100mg/m3时,用直径75mm的漏斗形滤膜。
2、测尘工作所用的天平,要按技术监督局计量部门规定,每年校验____次。
3、采样前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把滤膜放在天平上称量并记录初始重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滤膜不得有折皱,滤膜和滤膜夹之间不得有缝隙),放入带编号的滤膜盒里备用。
4、采样时,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固定在采样器上,采样器的受尘面必须迎向风流。
5、对连续性产尘作业,应在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min后进行采样;对间断性产尘作业,应在工人作业时进行采样。
6、根据采样时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预计值及滤膜上粉尘应增重的最低值确定采样持续时间,但一般应不少于10min。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ICS 13.100C 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2007年06月18日发布 2007年12月30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92.1-2007前言GBZ/T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XXX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748-85。
G 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检测
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测定是劳动卫生监测的 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粉尘浓度测定;
粉尘分散度测定;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
石棉纤维的测定采用计数法。
粉尘浓度的测定
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
尘的质量或数量,我国卫生标准中,
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有用质量浓度,以
mg/m3表示。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 2、采样
(3)采样开始的时间:连续性产尘作业点,应 有作业开始30 min后采样,非连续性产尘作 业点,应在工人工作时开始采样。 (4)采样流量:在整个采样过程中,必须保持 在20L/min,流量应稳定。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 2、采样 (5)采样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测尘点粉尘浓 度的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而定 (不应少于0.5mg,不得多于10mg),但 采样时间不应少于10 min。采样结束 后,记录滤膜编号、采样时间和采样点 生产工作情况。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呼吸性粉尘定义
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指按呼吸性粉 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 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 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样 效率为50%。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一、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原理 二、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检测 附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注意事项】
3.采样现场空气中有油雾时,可用石油醚
或航空汽油浸洗,晾干后再称量。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原理】
工作场所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规范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2: Respirable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2-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2部分,是在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A《呼吸性矽尘浓度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16225-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陈卫红、李涛、徐伯洪、闫慧芳、李济超、刘占元、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6225-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48_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ethods for airborne dust measurment in workplaceGB 5748-85【时效性】有效【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人事部【颁布日期】860127【实施日期】860501【失效日期】【内容分类】劳动【名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题注】UDC613.933:543 GB5748-85【章名】全文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1 术语1.1 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 粉尘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 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粒/cm^3)。
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1.4 游离二氧化硅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 粉尘分散度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
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 测尘点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 测尘点的选择原则2.1 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2.2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
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3.1 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
3.2 器材3.2.1 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2 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m3时,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高于50mg/m3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
gbzt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ICS XXXC 52GBZxx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2: Respirable dust concentration2007年06月18日发布2007年12月30日实施————————————————————————xx卫生部发布GBZ/T192.2-2007前言GBZ/T 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2部分,是在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A《呼吸性矽尘浓度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xx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6225-1996。
GBZ/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4: Content of free silica in dustGBZ/T 192.4-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4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的附录B《粉尘游离二氧化硅X线衍射测定法》,GB 16245-1996《作业场所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的附录B《呼吸性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红外光谱测定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部分与GB 5748-85、GB16225-1996、GB 16245-1996相比,修改了标准格式。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5748-85、GB16225-1996、GB 16245-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东风汽车公司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祁成、陈卫红、彭开良、刘家发、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GB 16225-1996——GB 16245-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3: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GBZ/T 192.3-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3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的。
本部分与GB5748-85相比,修改了标准格式。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吴维皑、易桂林、陈卫红、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各类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滤膜溶解涂片法3.1 原理将采集有粉尘的过氯乙烯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GBZT 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ICS 100C 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2: Respirable dust concentration2007年6月18日发布 2007年12月30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92.2-2007前言GBZ/T 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2部分,是在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A《呼吸性矽尘浓度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6225-1996。
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作业场所总粉尘浓度测定技术标准(探究)
作业场所总粉尘浓度测定技术标准(探究)1 范围本标准基于本人自身工作经历及行业有关标准归纳而成,规定煤矿作业场所采用称重法测定总粉尘浓度的方法、工艺、操作规范及仪器、设备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煤矿安全规程3 术语与定义3.1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2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3.3.总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全部粉尘的质量(mg/m3)3.4个体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3.5定点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3.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7采样点指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
4测定方法4.1测定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包括积尘管内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及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4.2器材4.2.1采样器:包括采样夹和采样器两部分,性能和技术指标符合规定。
a)连续运转时间应≥10h;b)必须有防爆标志。
4.2.2滤膜:采用过滤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
4.2.3天平:采用感量0.1mg或0.01mg的天平。
4.2.4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4.2.5镊子。
4.2.6除静电器。
4.3测定范围井下采煤、掘进工作面及其他粉尘作业场所。
4.4检测周期总粉尘浓度井工煤矿每月测定2次。
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4: Content of free silica in dust2007-6-18 发布2007-12-30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GBZ/T 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4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B《粉尘游离二氧化硅X线衍射测定法》,GB16245-1996《作业场所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附录B《呼吸性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红外光谱测定法》为基础修订而成的。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工业卫生技术研究所、东风汽车公司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陈卫红、刘占元、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 3.1 工作日内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比较稳定的采 样点,可在整个工作日内进行短时间采样,采样次数不少
于6次,并应均匀覆盖整个工作日。
•
检测结果按式(4)计算
•
{(c1 + c2 +…+ cn)/n}×T
•
C = —————————— ……(4)
•
8
2021/10/11
• 式中: • C - 测得的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
1998
2021/10/11
• 橡胶加工炼胶车间防尘规程GB21657-2008 •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
范DL5061-1996 • 铸造防尘技术规范GB8959-2007 •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 化工粉体工程设计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HG20532-1993 •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
设备处理不同物料时,按物料种类分别设 采样点:单台产尘设备设1个采样点。
2021/10/11
• ⑵ 移动式产尘设备按经常移动范 围的长度设采样点。
•
20m以下者设1个,
•
20m以上者在装、卸处各设1个
采样点。
• ⑶ 在集中控制室内,至少设1个采 样点,操作岗位也不得少于1个采样点
。
2021/10/11
,h。
•
8 - 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计,h。
•
•
2.2 优缺点:
•
A、容易发现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峰浓度。
•
B、多次采样、多个样品、多次测定、多个数据,操作和计算较复杂。
•
2021/10/11
3、 不连续多次采样(定点和个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 5748-8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1986-01-27 发布1986-05-01 实施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1术语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粉尘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人3)或数量(粒/cm A 3)。
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游离二氧化硅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粉尘分散度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
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测尘点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测尘点的选择原则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
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3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 A3)。
器材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m A 3时,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高于50mg/m人3时,用直径为75mml的滤膜。
当过氯乙烯纤维滤膜不适用时,改用玻璃纤维滤膜。
气体流量计常用15〜401/mi n的转子流量计,也可用涡轮式气体流量计;需要加大流量时,可提高到80l/min 的上述流量计,流量计至少每半年用钟罩式气体计量器、皂膜流量计或精度为± 1%的转子流量计校正一次。
若流量计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清洗校正。
天平用感量不低于的分析天平。
按计量部门规定,每年检定一次。
秒表或相当于秒表的计时器。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测定程序滤膜的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置于天平上称量,记录初始质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确认滤膜无褶皱或裂隙后,放入带编号的样品盒里备用。
采样器的架设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拧紧,采样时,滤膜的受尘面应迎向含尘气流。
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粒对样品的污染时,受尘面可以侧向。
采样开始的时间连续性产尘作业点,应在作业开始30min 后。
阵发性产尘作业点,应在工人工作时采样。
采样的流量常用流量为15〜401/min。
浓度较低时,可适当加大流量,但不得超过80l/min 。
在整个采样过程中,流量应稳定。
采样的持续时间根据测尘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的最低值确定采样的持续时间,但一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10mg/m3时,采气量不得小于;低于2mg/m3时,采气量为〜1m3)。
采样持续时间一般按式⑴估算;t >△ mx 1000/(C ' Q) …….(1)式中:t —采样持续时间,min;△ n—要求的粉尘增量,其质量应大于或等于1mgC'—作业场所的估计粉尘浓度,mg/m3Q—采样时的流量,1/min。
采集在滤膜上的粉尘的增量直径为40mm滤膜上的粉尘的增量,不应少于1mg但不得多于10mg直径为75mm的滤膜,应做成锥形漏斗进行采样,其粉尘增量不受此限。
采样后样品的处理采样结束后,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一般情况下,不需干燥处理,可直接放在规定的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
如果采样时现场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有水雾存在时,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内干燥2h 后称量,并记录测定结果。
称量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干燥30min,再次称量,当相邻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时,取其最小值。
粉尘浓度按式(2) 计算:C= (m2-m1)/Qt x 1000 (2)式中:C—粉尘浓度,mg/m3;ml—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m2—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t —采样时间,min;Q—采样流量,1/mi n本方法为基本方法。
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粉尘质量浓度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原理硅酸盐溶于加热的焦磷酸,而石英几乎不溶,以质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器材锥形烧瓶(50ml) 。
量筒(25ml) 。
烧杯(200-400ml)。
玻璃漏斗和漏斗架。
温度计(0 —360 C)。
电炉( 可调) 。
高温电炉(附温度控制器)。
瓷坩埚或铂坩埚(25ml ,带盖)。
坩埚坩或铂尘坩埚钳。
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分析天平(感量为。
玛瑙研钵。
定量滤纸(慢速)。
pH试纸。
试剂焦磷酸(将85%勺磷酸加热到沸腾,至250C不冒泡为止,放冷,贮存于试剂瓶中)。
氢氟酸。
结晶硝酸铵。
盐酸。
以上试剂均为化学纯。
采样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悬浮粉尘。
按滤膜直径为75mm的采样方法对最大流量采集左右勺粉尘,或用其他合适勺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当受采样条件限制时,可在其呼吸带高度采集沉降尘。
分析步骤将采集的粉尘样品放在105土3C烘箱中烘干2h,稍冷,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如粉尘粒子较大,需用玛瑙研钵研细到手捻有滑感为止。
准确称取-粉尘样品于50ml 的锥形烧瓶中。
样品中若含有煤、其他碳素及有机物的粉尘时,应放在瓷坩埚中,在800 - 900C下灼烧30min 以上,使炭及有机物完全灰化,冷却后将残渣用焦磷酸洗入锥形烧瓶中;若含有硫化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等),应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烧瓶中。
用量筒取15ml 焦磷酸,倒入锥形烧瓶中,摇动,使样品全部湿润。
将锥形烧瓶置于可调电炉上,迅速加热到245-250C,保持15min,并用带有温度计的玻璃棒不断搅拌。
取下锥形烧瓶,在室温下冷却到100- 150C,再将锥形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到40 —50C,在冷却过程中,加50 —80C的蒸馏水稀释到40—45mo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将锥形烧瓶内容物小心移入烧杯中,再用热蒸馏水冲洗温度计、玻璃棒及锥形烧瓶。
把洗液并倒入烧杯中,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50—200ml,用玻璃棒搅匀。
将烧杯放在电炉上煮沸内容物,趁热用无灰滤纸过滤(滤液中有尘粒时,须加纸浆),滤液勿倒太满,一般约在滤纸的三分之二处。
过滤后,用盐酸洗涤烧杯移入漏斗中,并将滤纸上的沉渣冲洗3—5次,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可用pH试纸检验),如用铂坩埚时,要洗至无磷酸根反应后再洗三次(检验方法见。
上述过程,应在当天完成。
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折叠数次,放于恒量的瓷坩埚中,在80C的烘箱中烘干,再放在电炉上低温炭化,炭化时要加盖并稍留一小缝隙,然后放入高温电炉(800 —900C)中灼烧30min,取出瓷坩埚,在室温下稍冷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h,称至恒量并记录。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3)计算:SiO2(F)=(m2-m1 /G x 100 • (3)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l—坩埚质量,g;m2-坩埚加沉渣质量,g; G—粉尘样品质量,g°粉尘中含有难溶物质的处理当粉尘样品中含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物质时(如碳化硅、绿柱石、电气石、黄玉等) ,则需用氢氟酸在铂坩埚中处理。
向铂坩埚内加入数滴1:1 硫酸,使沉渣全部润湿。
然后再加40%的氢氟酸5-10ml( 在通风柜内) ,稍加热,使沉渣中游离二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蒸发至不冒白烟为止( 防止沸腾)。
再于900 C温度下灼烧,称至恒量。
处理难溶物质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4) 计算:SiO2(F) = ( m2-m3 )/G X 100 (4)式中m3-经氢氟酸处理后坩埚加沉渣质量,g;其他符号表示的含义同式(3) 。
磷酸根(PO4人-3)的检验方法原理磷酸和钼酸按在时,用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
试液的配制乙酸盐缓冲液取乙酸钠溶液,乙酸溶液等体积混合。
1%抗坏血酸溶液( 保存于冰箱中) 。
钼酸铵溶液取钼酸铵溶于100ml 的硫酸中(临用时配制)。
检验方法测定时分别将和两溶液用液各稀释10倍。
取1ml 滤液加上述溶液各混匀,放置20min ,如有磷酸根离子则显蓝色。
本法为基本方法。
采用其他方法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5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滤膜溶解涂片法原理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
试剂和器材乙酸丁酯( 化学纯) 。
瓷坩埚(25ml) 或小烧杯(25ml) 。
玻璃棒。
玻璃滴管或吸管。
载物玻片(75 X 25X 1 mm。
)显微镜。
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以上器材在使用前必须擦洗干净,避免粉尘污染。
操作步骤将采有粉尘的滤膜放在瓷坩埚或小烧杯中,用吸管加入1〜2ml乙酸丁酯,再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粉尘混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滴于载物玻璃片上,用另一载物玻片成45°角推片,贴上标签、编号、注明采样地点及日期。
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尘密集而影响测定时,可再加适量乙酸丁酯稀释,重新制备标本。
制好的标本应保存在玻璃平皿中,避免外界粉尘的污染。
在400〜600倍的放大倍率下,用物镜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刻度的间距,即将物镜测微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内。
在低倍镜下(物镜4X或10X ),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将其刻度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成测定时所需倍率,在视野中心,使物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与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相重合。
然后找出两尺再次重合的刻度线,分别数出两种测微尺重合部分的刻度数,计算出目镜测微尺一个刻度的间距。
分散度的测定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用400- 600倍观察。
用目镜测微尺无选择地依次测定粉尘粒子的大小,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短径。
至少测量200个尘粒,按下表记录,算出百分数。
对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粉尘和纤维状粉尘本法不适用。
此时采用自然沉降法。
自然沉降法原理将含尘空气采集在沉降器内,使尘粒自然沉降在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测定。
器材格林沉降器。
盖玻片(18 x 18mm)载物玻片(75 x 25x 1mm)显微镜。
目镜测微尺。
物镜测微尺。
操作步骤将盖玻片用铬酸洗液浸泡,用水冲洗后,再用95%乙醇擦洗干净。
然后放在沉降器的凹槽内,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盖上圆筒盖以备采样。
采样时将滑板向凹槽方向推动,直至圆筒位于底座之外,取下筒盖,上下移动数次,使含尘空气进入圆筒内,盖上圆筒盖,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
然后将沉降器水平静置3h,使尘粒自然降落在盖玻片上。
将滑板推出底座外,取出盖玻片贴在载物玻片上,编号,注明采样日期及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