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路径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高层次人材培育方法〔草案〕为实行人材强校战略,培育抵达省内当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拥有创新能力、展开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异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材梯队的培育与教育部“高层次创建性人材方案〞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育工作相连接,优先做好人材储蓄,全面推动人材队伍建设,拟订本培育方案。
一、整体目标高层次人材培育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当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材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课名师〕;第二梯队为院级学科带头人〔教课名师〕;第三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系部级骨干教师。
经过选拔和培育,到2021年,力求使学校拥有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课名师〕、5-1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教课名师〕、10-20名院级骨干教师和20-30名系部级骨干教师。
二、培育周期培育期为四年。
动向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查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查核。
三、选拔条件〔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材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课名师〕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院级学科带头人〔教课名师〕选拔条件1.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品学兼优,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课科研第一线工作,拥有副教授专业技术以上职务,年纪5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正直,治学谨慎,有较强的开辟创新精神;擅长团结协作,拥有组织带着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娴熟地讲解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课工作、教课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5.拥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坚固的理论根基和较深的学术成就,能在本学.科主流和前沿领域指导和展开研究工作。
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课科研手段。
6.近两年年度查核在合格及以上。
7.近两年科研、教课成就较丰富,第一版学术专著1部或编写两部以上教材;〔三〕院级骨干教师选拔条件.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品学兼优,为人师表,有激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实践汇总
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实践摘要:人才问题至关重要。
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应当成为当今科研院所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油田技术研发和院所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采取正确的方法,制定科学的措施,是培养的关键。
文章站在实践和探索的角度,从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和留住人才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的渠道、途径和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实践。
在当前新的石油勘探开发形势下,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已经成为时代要求和发展必需。
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力量的强弱决定着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的程度,影响着油田勘257091探开发的进度和科技兴油战略的实施力度。
钻井工艺研究院作为一个主要从事石油钻井、石油机械、石油滩海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技术服务的科研单位,在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方面进行了多年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总结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为促进人才战略的实施、加快科研院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钻井工艺研究院创建于1973年,为胜利油田骨干科研单位,中石化重点研究院,主要承担中石化上游科技创新项目,担负油田钻井技术研发重任。
建院30多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和管理局科技项目600多项,取得局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407项,其中国家发明、技术进步奖2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8项,拥有国家专利152项;"十五"期间,先后承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24项,其中国家级18项,占油田承担国家项目的75%,中石化集团公司级32项;获奖科技成果122项,占建院以来成果总量的30%,其中国家级2项、集团公司级18项;获得授权专利72项,占建院以来专利总量的50%。
多个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一批研究成果在生产中作用显著,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
其数量之多、级别之高、获奖之众都是前所未有的。
2007年承担局级以上课题80多项,已有10多项取得重大突破。
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作者:王兵来源:《教育界·下旬》2016年第06期【摘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渠道。
一直以来,许多企业存在着人才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专业课学习的平台缺乏、工学矛盾突出、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对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探讨出企业高层次人员继续教育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分层次人才培训培训资源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培训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渠道。
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必须具有先进性、前沿性。
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灵活的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是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可靠保证。
我们必须对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探讨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从提升企业文化的高度进行培训所谓企业文化就是能体现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全体成员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的综合。
企业培训则主要是针对企业职工技能及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培训。
因此,企业培训是创造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好的企业培训机制就不可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它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灵魂。
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保持永恒的原动力和新鲜旺盛的发展活力。
二、建立企业内外部培训师队伍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培训资源,建立企业内外部培训师队伍。
所谓内外部培训师,指的是除人力资源部之外的其他部门(或单位)的专、兼职培训师,内外部培训师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
建立内外部培训师队伍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决定培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培训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企业高层次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对策
企业高层次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包括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培养路径等。
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人才培养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不同的高层次专业骨干人才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因此企业应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这包括根据人才的专业特长和兴趣,为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鼓励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高层次专业骨干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基地、组织创新大赛等方式来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
四、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为了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专业骨干人才,企业需要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可以通过内部晋升、岗位轮换等方式,为人才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
企业也应该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国际化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国际视野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五、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吸引和激发人才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表现和贡献,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职务晋升、股权激励等。
也要注意激励的公平性和普遍性,确保激励机制符合员工的期望和价值观。
企业高层次专业骨干人才的培养对策要以个性化培养为基础,同时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激励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吸引、培养和留住高层次专业骨干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人一策 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
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层次人才不仅在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更在管理和决策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
然而,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并非易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系统的培养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路径,为此我们列举以下几点:1. 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道路上,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校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
大学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实际能力。
学校可设置诸如学术研究组织、创新实验室等评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2. 加强产学研合作除了学校教育,产学研合作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企业是实践的摇篮,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最佳场所。
企业应主动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参与研发项目等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学校也应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进而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3. 重视综合素养的培养高层次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综合素养。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擅长技术研发,又具备出色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4.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为了激励人才的成长,更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学术成绩、实践能力、科研成果等多方面来评价学生,鼓励他们全面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项目成果、知识产权、管理业绩等方面来评价员工,以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综合素养的培养,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互联网+”逐渐兴起,它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互联网与各行业智能化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当前的经济新形态。
会计行业很早便实现了电算化,是较早触网的传统行业之一。
然而,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强势来袭,这一行业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包括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转型这一难题,而从XX省看,其会计人才市场呈现出供需不匹配、高端会计人才资源匮乏的窘境。
面对该形势,探究互联网发展下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路径,强化人才发展战略,能够为XX省会计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一、XX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主要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使会计人员所处环境发生改变,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提升到更高层次。
但从会计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传统培养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面对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型、工作形势的变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运用,XX省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选拔和供应显得力不从心,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队伍建设出现困境。
具体来看,其会计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符合时代背景要求当前社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各项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各行各业体会到科技的力量。
会计行业面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转型期,其人才队伍培养也应适应时代发展。
而从现实来看,XX省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依然拘泥于传统的会计核算,缺乏对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的关注,会计人员素质与时代需求脱轨,低端会计人员冗余,高端会计人才稀缺,制约着XX省会计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传统培养模式亟待改善多年来,XX省的会计人才培养工作遵循传统模式,缺乏创新意识。
面对“互联网+”的发展,高校、企业等会计人才培养单位没有充分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仍然在用传统的教学和继续教育等老套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在方法运用、培养内容以及培养体系的完善上都没有体现时代特征,严重影响着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阻碍着会计专业发展,因此,传统的培养模式亟待改善。
油田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路径
干部学 院专 业 技术 培 训部 教 师。 电子信 箱 :h . @s . s  ̄x妇 e i n
o e cm。 p c・ 0
・
3 8・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1 年第 3 01 期
学员们在 总结 中评价 : 课程 内容新颖 、 “ 丰富、 实
用 , 阔 了视 野 , 惑 了现 场 中 的一 些 实 际 问题 , 开 解
第3 期
第 l 卷 3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 RNAL I OU OF S NOP C ANAGEM E E M NT NS T E I TI UT
No 3 Vo . 3 . 1 1 S p. 01 e 2 1
2 1 年 9月 01
油 田企 业 高层 次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培 养 路 径
用 , 强 了培训效 果 。 增
21 “ . 头脑风暴” —创新性思维向实践的转化 “ 头脑风暴” 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 的教学方
41开班导学提升培训质量的起点42提升业务水平做好教与学的引导培训班开班之初项目负责人需对学员开展为了更好地把握授课专家的授课质量引导及时有效的导学项目负责人必须立足主导地位学员积极参与教学项目负责人需不断加强专业通过明确培训目标梳理教学要点使学员充分认领域的学习加强培训规律和成人教育学的研究识本次培训的意义所在帮助学员深入了解培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实现对整个培训项目的有40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效引导
勘探
油气
占比( %)
2 1 4 8
5 . 65
1 3
4 . 35
8
4. 78
8
2 . 17
4
3 . 04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办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大规模培培训干部的决定精神,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大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养善高层善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养法。
法第二条培养管理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工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为会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步供供人才服务。
第三条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项项目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凡符合本争办办法各项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均可人申报。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不同经本济济成份的组织。
第二章培养范围、形式第五条条培养范围为高层次专业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发项目和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人选。
选第六条压滤机滤布厂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布才才培养开发项目包括紧缺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型养与开发、专业技术养人员高级研修班、有示范作用高的的培训。
,一,紧缺实用人才的培养与开发项目用是指各级人事部是门、业务主管部门、企业依托高等主院校、高新技术项目、科院技技园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站等,采取多种形式,对经济发展经中高新技术产业、、支柱型产业、农业产业化、经济管理、国化1 / 5际商务、旅游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我区急需的实用施型型人才开展的培训项目。
,二,高级研修班是指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中对青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进行的高高层次继续教育,围绕经济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题和生产、科研的技术难点,学习新理论、高新点技术并进行研修。
术,三,有示范作用的培训项目是有指在培养理念、模式、指方向、培训方法、内容等方向面有创新和指导意义的培面训训活动。
第七条高层次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为国家级有突出为贡献的中青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府特殊津贴和自治区人民政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家自自治区“新世纪313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才自治区级重点科研项目的自主主持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干。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路径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路径高等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为人才的发掘、培养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路径,也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多元化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多元化是指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多元化包括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等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历背景和前置条件,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
在此基础上,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地设置了不同等级的学历教育,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育。
2. 多形式的教育模式在国内,高等教育除了传统的全日制学习模式,还有非全日制、函授式、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
这些教育模式之间对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要求不同,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增强了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方式高等教育机构不单只培养本科生,还包括培养优秀的教师、普及全民素质教育、为社会提供继续教育等多个方面。
同时,在培养方式中也多样化地涵盖了教育系统内部培养和社会外部培养等多种途径。
二、多元化路径的意义和价值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的意义和价值,既体现在学科教育与专业培养方面,又体现在学生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
具体来说:1. 拓展学科教育和专业培养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可以通过多学科、跨学科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跨界整合能力,并有助于发掘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拓宽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2.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跨专业及跨行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跨学科、跨行业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不同视角理解和审视问题,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模式。
整合多种资源,提供学术支持,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高校如何实现多元化培养路径多元化教育和教学方式的推广需要高校深入挖掘本身优势,积极引入知名学者、创新一流的教学手段、引进创新性思维,从而构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研究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研究引言:在当今科技进步迅猛的时代,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科技创新力量被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因此,针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培养路径以及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概念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特定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科技人才。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和专业能力,熟悉国际前沿科技动态,掌握前沿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技术。
同时,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还应具备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引领科技发展潮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化。
二、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路径1.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阶段开始。
教育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科技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各级教育机构应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
此外,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导师指导,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产学研结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与转移。
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型科研项目,开展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也要主动参与科研项目,提供实践基地和岗位,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三、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政策为了吸引国内外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府应制定相关引进政策。
首先,政府可以设立创新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其次,政府应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等支持,为他们的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再次,政府可以简化人才引进手续,提供便利的落户和签证政策,鼓励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
结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建设对于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机构为了培养和引进具有高级专业技能、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制定的一套计划。
以下是一份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可根据组织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定制:1. 培养目标与方向:•确定组织的发展战略,明确需要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职业背景和专业方向。
•制定培养目标,包括提升管理层的领导力、推动创新、提高组织竞争力等。
2. 培养对象与条件:•确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对象,可能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招聘的候选人。
•确定培养的条件,包括学历、工作经验、绩效等要求。
3. 培养计划:•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包括培训课程、学术研修、实践项目等。
•考虑到培养对象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4. 学术研修与实践:•安排高层次人才参与国内外的学术研修,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国际化视野。
•提供实际项目或岗位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5. 指导与导师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业的导师或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和交流。
•搭建导师与学员的互动平台,促进经验传承和沟通。
6. 职业规划与晋升机制:•与高层次人才共同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设立晋升机制,激励其在组织中的持续贡献。
7. 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全面评估。
•制定激励政策,包括薪酬福利、晋升机会、股权激励等。
8. 跨部门交流与合作:•鼓励高层次人才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增加其全局观和跨界经验。
•促进组织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合作与创新。
9. 持续跟踪与反馈:•建立持续跟踪机制,定期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成果进行评估。
•提供及时的反馈,根据反馈调整培养计划和方向。
10. 结业评估与成果分享:- 定期进行培养项目的结业评估,总结培养成果和经验。
- 鼓励高层次人才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推动组织学习文化的建设。
通过以上方案,组织可以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一、目标及思路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促进学科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实力,学校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通过五年的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省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二、指导思想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以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扶持和项目资助相结合为原则,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推进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师资队伍“人才高地”的形成。
三、遴选专业方向面向国家资源能源环境的重大需求,围绕低碳经济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徐州市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装备制造、食品、能源、冶金、建材、煤盐化工)、五大千亿元服务业产业(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的研究方向,向省级以上重点建设学科专业等倾斜,同时兼顾其他学科专业,做到均衡发展。
四、遴选名额第一期选拔不超过10名。
第一期中期考核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确定下期选拔名额。
五、遴选条件(一)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领导;专业基础扎实,自主创新能力强,有良好的科学道德,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受聘在教师岗,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64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授,或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9年9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
(三)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具有鲜明的研究方向,为本学科前沿或符合国家、省、市重大需求,具有创新性并在学术或产业化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四)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
(五)教风端正,治学严谨,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且无任何教学事故。
(六)2011年以来取得的科研业绩需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刊物上发表3篇本学科高水平、有创见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本学科权威性刊物上;2、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通过鉴定或已经完成准予结题,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排名前3名)。
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立项课题 生态位视角下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提升机制研究 (21YBJ28;JJ212281;湘教科规通 2021 2号);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 新文科 背景下多学科协同育人提升管理类学士学位授予质量探索 (2022JGYB232);湖南省教学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3年度课题 新文科背景下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融合模式研究 (ND232557)㊂作者简介:唐欣(1980-),女,湖南衡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质量教育㊁人才培养研究;朱奕璇(1991-),博士,讲师;邹斯婕(1998-),硕士,助教;何风铃,湖南工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2204班学生;王美觐,湖南工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2103班学生㊂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唐㊀欣㊀朱奕璇㊀邹斯婕㊀何风铃㊀王美觐(湖南工学院商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摘㊀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国家重要的教育方针政策,也是地方工科院校加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时代使命㊂生态位理论㊁资源依赖理论㊁交易费用理论可以为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框架及诠释,并能由此结合现实,从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㊁建立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㊁完善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及课程建设制度等方面为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提供路径选择㊂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生态位;资源依赖;交易费用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9.0411㊀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涵及意义研究高质量人才培养,首先得认识 高质量 的内涵㊂从经济学的含义看,所谓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㊂质量是既要符合规定的要求,又要满足用户的期望,是一种满意度㊂人才培养是社会需求对人才的反映,那么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要使人才的培养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让人民满意㊂樊明武(2005)指出 人民满不满意 最直接㊁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培养人才是否能在社会上受欢迎㊁被认可,即能为国家㊁地区的经济发展㊁科技进步㊁社会变迁等做出多少贡献㊂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高质量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解决其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尽量满足社会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人才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工科院校是指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具有明显的地方性㊁行业性㊁专业应用性等特点㊂高质量教育体系首要特征在空间上是优质共享㊁协调均衡,而 新工科 建设提倡的是通过整合㊁集成而创新的工程教育,是要培养复合型的工科人才;那么地方工科院校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则需要立足和服务于它们所处的地方产业发展㊁技术应用等社会资源,主要以当地的政府㊁企业㊁用人单位等满意为使命,开拓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㊁ 新工科 建设发展要求及自身工科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㊂2㊀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论导入2.1㊀生态位理论生态位最早由美国人J㊃格瑞尔提出,用来形容某个物种在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竞争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生物占据的地位或作用㊂杨平等(2019)指出生态位理论有 态 和 势 两个属性,其中 态 相当于表示生物的基本生存状态与现实地位;而 势 则表示它在群落中的影响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㊂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生态位中的 态 相当于高校的自身定位与资源, 势 则类似高校的影响力,而一所高校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它能产生的影响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㊂对于地方工科院校,更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以工科学科为特色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各高校竞争中合理定位,以获得良好的发展㊂2.2㊀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突出了资源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了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动性,认为组织是需要加强与环境的交流及其他组织的互动来获取资源,而非被动的依赖外部环境给予的资源;同时也认为组织不可能是独立于环境的存在,必须将自身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形成良性影响的资源网络,实现组织的转型与发展㊂这个理论实际上也提示地方工科院校必须树立开放式的办学理念,重视外界环境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解读㊁分析环境状况与变化㊂尤其在人才培养这一涉㊃421㊃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的事项上,地方工科高校更应该广泛联系外界环境的各类组织,主要针对所处地方的工业企业,主动地开展校企合作㊂通过协调环境中的各类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利益机制,与它们形成合作共赢㊁相互满意的局面㊂2.3㊀交易费用理论制度经济学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经济制度运行的费用,但除了这些日常性的费用,它还包括建立㊁维持或改变体制基本制度框架的费用㊂管理成本本身也是一种交易成本 ,因为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㊂张五常认为交易费用发生的前提是人们的利益分歧,汪丁丁认为交易费用就是协调人们在分工时发生的利益分歧所费的资源的价值㊂这一理论实质上对于地方工科院校也具有相当明确的理论指导意义,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办学经费等各项资源都比较有限的地方工科院校确实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尽量降低或节约交易费用来保障其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使人才培养的各利益相关者满意,达到高质量效果㊂3㊀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根据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生态位理论㊁资源依赖理论㊁交易费用理论的逻辑分析框架和理论推演,我们对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进行解析(见图1)㊂图3㊀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示意图3.1㊀科学地进行 生态定位 ,确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生态位理论视角出发,结合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整个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中的顶层设计㊂办学目标定位是一所学校办学的奋斗目标,对于地方工科院校而言,需要在确立办学目标定位时根据自己的办学层次㊁学科发展状况㊁师资水平等进行科学的 态势 定位,即确定错位竞争㊁合理开拓的办学定位思路㊂首先是要保持清醒的质量观㊂实质上很多地方工科院校原本是国家根据地方和区域需求而建立的,也就是它们本来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特色专业,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应该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角度,以人为本,立足㊃521㊃于地方经济和本校特色对办学定位精准描述,并努力使之成为一定的传统及文化㊂其次是要注意分析外部环境㊂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校,地方工科院校更应该突出其社会服务功能,紧密联系当地经济环境,比如考虑高校的发展定位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是否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是否能够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是否符合区域资源的现实状况等㊂另外也要考虑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影响力㊂关键是要形成错位发展的战略思维,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学科㊁独特资源,从重点院校㊁综合型院校的夹击中突围,寻找合适的 资源拼凑 机会,填补重点高校的服务空白区,争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较高的品牌效应㊂3.2㊀正确看待 资源依赖 ,建立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资源依赖理论要求地方工科院校根据自身的资源,联系所处环境的当地政府㊁企业㊁研究机构㊁用人单位等多个主体的资源进行 开放式 办学,即以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建立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对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思路的确定,将对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各项具体制度产生影响㊂组织需要依赖资源生存㊁加强资源利用㊂地方工科院校作为资源并不丰富,需要依靠当地环境资源完成服务当地经济的使命,以此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来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方式,结合政府㊁企业㊁研究机构㊁市场多方面资源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㊂明确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利用不同主体的需求和资源来培养人才,也是对地方工科院校复合型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保障㊂3.3㊀完善人才培养制度,降低人才培养体系的 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理论提示我们组织和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成本㊂对于地方工科院校来说,学科专业建设㊁师资队伍建设㊁课程建设㊁教材建设㊁实践基地建设等多个具体制度的建设将决定着高校的竞争实力㊂在地方工科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 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主体建设的思路,完善这些具体的人才培养制度,能够降低地方工科院校获取人才培养信息和资源的成本,从而使各用人单位满意,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实现㊂首先,要明确的发展特色学科专业㊂地方工科院校通常都具有 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的学科特点,在对学科专业进行定位时,一方面是不能脱离实际,需要在广泛调研当地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当地政府㊁企业㊁研究机构㊁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意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科专业发展的规律,建立一套学科专业的选择㊁培养及评价机制㊂另一方面是要体现特色,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㊁地方政府扶持与倡导的产业为基点,确定部分工科学科为重点学科㊁优势学科,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㊂其次,要多方位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制度㊂地方工科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设计 弹性 岗位流动机制,促进校内外教师双向交流,即加强校内教师的进修与培训,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目标加强学科带头教师的培养,鼓励校内教师定期到当地企业参与生产管理实践,强化教师队伍的工学实践经验;并且聘请企业工作人员担任企业教师,广泛参与课程建设㊁实践教学环节等㊂同时也要完善薪酬福利制度㊁建立沟通协助机制㊁加强评聘考核制度,促进 双师型 教师队伍多元化㊁持续化发展㊂再次,要 面向新工科 提升课程建设制度㊂要充分认识 新工科 建设的特点,在 大工程观 的视野下体现复合型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积极促进课程建设中的工学知识与理学知识㊁经贸知识㊁人文知识等多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同时,由于2016年中国已经正式加入国际工程联盟,以及考虑到 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2025 这些时代战略背景,也要适当地关注地方工科院校课程建设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努力实现课程设计的前瞻性和创新性㊂参考文献[1]金碚.关于 高质量发展 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2]石国峰,张之峰.基于项目理念的高质量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15,34(7):173-175.[3]林伟川.高质量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人才培养 基于福建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9,(9):42-46.[4]樊明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高质量人才办人民满意的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5,(Z1):17-18.[5]李成吾.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1,(Z1):21-22+32.[6]周元宽,鲁沛竺. 高质量教育体系 的逻辑理路和实践取向[J].重庆高教研究,2022,(4):2-14.[7]朱永江.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缺失与重构[J].教育探索,2010,(11):63-64.[8]陈伟,易芬云,吴世勇,等.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逻辑和过程逻辑[J].高教探索,2020,(10):42-48.[9]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D].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10]樊纲.有关交易成本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学动态, 1992,(5):49-55.㊃621㊃。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设想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设想
为了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创新性人才,可以采取以下设想:
1. 设立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设立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
意识,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和实践机会。
该计划可以包括创新竞赛、项目实践、
实习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提供创新性人才奖励和支持:为表现优秀的创新性人才提供奖励和支持,如奖学金、创业基金、科研资助等,以鼓励他们继续深耕专业技术领域并实现自身的创新目标。
3. 搭建创新平台和资源:建立创新实验室、科研中心等创新平台,提供先进的设备和
资源支持,为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
的专家学者和企业资源,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与创新。
4. 加强创新教育与实践结合:在课程设置中融入创新教育元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项目,提供真实的实践平台。
5. 建立良好的创新文化和氛围:营造鼓励创新的教育环境,倡导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创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求知欲望。
通过以上设想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性人才,促进学生的
综合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高层次人才培养措施
高层次人才培养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的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相关部门和机构不断推出一系列的培养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措施展开探讨,以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学术领域在学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措施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此,政府部门注重支持科研项目,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提供经费和设施支持。
同时,还建立了一系列评价制度,鼓励科学家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专利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等。
这些措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支持,有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学术人才。
二、产业界在产业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措施主要体现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
政府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设立创新创业平台,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此外,还鼓励人才跨界合作,培养具备跨领域能力的人才。
这些措施有助于激发创新潜能,培养具备市场洞察力和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三、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措施主要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培养优秀学生。
针对教师,政府鼓励持续学习,提供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机会。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针对学生,政府加大对高水平学校的支持,提供奖学金和资助项目。
这些措施为教育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文化艺术领域在文化艺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措施主要是提供更加开放的创作环境和奖励制度。
政府鼓励艺术家参与国际交流和展览,提供艺术品创作的场地和设备支持。
同时,还设立了一系列奖项和荣誉,鼓励优秀艺术家的创作和表演。
这些措施为艺术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
五、全球化视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措施离不开全球化视野的拓展。
政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鼓励高层次人才参与国际会议和研讨活动。
同时,还建立国际合作项目,支持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这些措施有助于培养具备全球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提升其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议
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议一、引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当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方式陈旧、培养路径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效果。
二、培养方式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纸上谈兵,缺乏实践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应该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模式,例如实验室研究、企业实习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应鼓励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实际工程,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开设交叉学科课程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我们需要开设交叉学科课程。
传统学科的界限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学生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
例如,将计算机科学与金融学相结合,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将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等。
通过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在跨领域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案。
四、建立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
导师既是学术指导者,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他们应该扮演着培养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角色。
建立导师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或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同时,国际交流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碰撞,培养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因此,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实习项目,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六、完善评价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创新成果。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草案)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相衔接,优先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二梯队为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三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系部级骨干教师。
通过选拔和培养,到2018年,力争使学校拥有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1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10-20名院级骨干教师和20-30名系部级骨干教师。
二、培养周期培养期为四年。
动态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考核。
三、选拔条件(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以上职务,年龄5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具有组织带领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熟练地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5.具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在本学科主流和前沿领域指导和开展研究工作。
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科研手段。
6.近两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7.近两年科研、教学成果较丰硕,出版学术专著1部或编写两部以上教材;(三)院级骨干教师选拔条件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医院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激励措施
医院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激励措施为促进医院学科发展,加强医院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结合医院实际,特制订本措施。
一、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采取学历提升的方式进行培养,包括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职博士研究生及引进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一)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通过全国博士研究生统一招考,取得录取通知书后,需在医院科教科、人事科提出申请,并备案登记。
(二)在职博士研究生通过在职博士研究生考试,取得录取通知书后,需在医院科教科、人事科提出申请,并备案登记。
(三)引进博士研究生通过医院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办理相关手续后,到科教科、人事科备案登记。
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待遇(一)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凡考取全日制博士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读博之前需到人事科签订法律协议;按照约定毕业后回院工作不得少于5年;读博期间申报的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奖及发表的论文须以我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同时可享受医院科研成果奖及论文发表的奖励政策。
2.签署协议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读博期间,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在院期间相同;绩效奖金按照医院平均绩效发放。
取得博士学位后,凭学位证报销博士期间学费。
3.签署协议后,顺利毕业并拿到博士毕业证及学位证的专业技术人员,回院工作即认定为科室副主任(科研);达到职称晋升标准,优先考虑。
(二)在职博士研究生1.凡考取在职博士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读博之前需到人事科签订法律协议:按照约定毕业后回院工作不得少于5年;读博期间申报的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奖及发表的论文须以我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同时可享受医院科研成果奖及发表论文的奖励政策。
2.签署协议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读博外出实验期间,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在院期间相同;绩效奖金按照医院平均绩效发放。
取得博士学位后,凭学位证报销博士期间学费。
3.签署协议后,顺利毕业并拿到博士学位证的专业技术人员,回院工作,原则上安排科室副主任(科研);达到职称晋升标准,优先考虑。
(三)引进博士研究生引进博士按医院政策规定或按协议约定执行,给予科室副主任职务。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探讨——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名博 士 ” 工程 . 截 至 目前 . 成 功 引进
博士 1 4人 学 校还 出台 了鼓 励 在职
作 为选聘 辅 导员 的首要 条 件 .吸引
高层 次优 秀 人才 .实现 辅导 员 队伍
1 . 构 建 着眼 于 学生 的 素质 培 养
和可持 续发 展 的课程 标 准体 系 学 院根 据 教 学改 革 和 人 才 培 养需 要 .
2 0 1 3 4 人才资源开发 1 3
教 师攻 读 硕 士 博 士学 位 实 施 办 法 . 努力 提 升 已有师 资 队伍 的职称 和学
建设 的 高起 点 目前 . 学 院专职 辅导
人 力资源 . 理 论探 讨 I } , l I N { A f ' 撕 A O
加 强 实践 教学 环节 提高 教师 的专 业 技 能 一 系列 有效 措施 为学 校 培养 和打造 了一大 批既 有较 高理 论教 学
水 平又 有 熟练 操作 技能 的双 师型 素 质 教师 .促 进高 端技 能 型人才 的培
养。
层 次师 资 队伍建 设作 为 “ 人 才 强校 ”
引 进双 师 型教师 或 者从企 事业 单位
委 认为 高层 次教 师 队伍不 仅体 现在
教 师学 历职称 高 、 教 学技 能好 , 更体 现 在师 德水平 高 、 奉 献精 神强 近年
来 .学 院大力 弘扬 在长期 发展 过 程 中 形成 的“ 艰 苦 创业 、 高效务实 、 团 结奋进 、 勇 争一 流 ” 的学 院 精 神 . 积 极 组织 开 展“ 学三 平精 神 做 三平 教
战 略实施 的首要 环 节 1 . 实施 “ 双 百 工程 ” 提 高 学历 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 2010-2011年,中国石化在上游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和石油工程(井筒)三大主体领域开展了三期首席专家培训。
本文以该培训项目为背景,通过培训实践,深入探索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首席专家培训实践路径
21世纪,人才竞争已走向国际市场,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刻不容缓。
首席专家培训立足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人才通道建设,旨在分别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和石油工程(井筒)领域造就高层次的专家型队伍。
首席专家培训共有学员66名,平均年龄47岁,其中,局级总师、副总师、首席专家及以上人员达38人,占到总人数的57.6%,培训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
培训起点高。
该培训项目起点高,培训项目的实施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表1 培训对象情况表
1 科学设置内容,培训注重实效
企业首席专家应具备战略性眼光,要始终紧跟国际前沿,能够主动对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因此,针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要突出前瞻性和实效性,要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发展规划和重点工程,要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为目的,注重科技创新。
学员们在总结中评价:“课程内容新颖、丰富、实用,开阔了视野,解惑了现场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训注重实效”。
1.1突出前瞻性
以本次实施的石油工程首席专家培训班为例,该班紧紧围绕“集团公司钻井提速提效”这一主题,在内容设置上,安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层领导解读勘探、开发和石油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关于石油工程领域的工作进展和发展趋势的系统讲解,有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智能钻完井等技术讲座,还邀请国外知名公司前来就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工程工艺进行技术交流,突出前瞻性,增强学员把握前沿技术的能力,提高专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1.2突出实效性
培训的实效性主要反映在培训成果的快速转化。
此次首席专家培训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培训促传播。
比如,油气开发首席专家班举办前夕,项目组获悉“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开发与工程实践”和“低渗透油藏
有效开发非线性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随即邀请核心贡献人前来授课交流,借助培训平台实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最大化传播;二是实现培训促生产。
比如石油工程首席专家培训班针对“元坝钻井提速提效”组织现场调研,全面了解元坝勘探开发过程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固井完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测试及储层改造技术进展等情况,培训班在深入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难题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例如陆相下部牙轮钻头断齿多进尺少问题,学员江汉油田钻头厂总经理带领他们的团队当晚开会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培训班还就现场调研情况向集团公司党组呈交调研报告一份,受到高度赞扬;三是培训促发展,在首席专家培训项目中,项目组结合集团公司人才发展战略、结合行业发展需求,确定不同主题,多次组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人事部和业务部门的领导前来与学员座谈,通过座谈,既解决学员们对于自身发展和定位等方面的困惑,又为集团公司人才通道建设和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促进中国石化的共同发展。
2 创新培训方式,搭建多种交流平台
首席专家培训对象均为行业学术带头人,均已站在或即将站在本专业领域的制高点上,具备极高的技术把握能力和领悟能力。
培训方式的运用上要注重引导,促进多向式信息交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使学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和开发。
三期首席专家培训班均采取21天集中式培训,采取专
家授课、高层讲座,组织头脑风暴、学员论坛、专题座谈,观看集团公司视频会议、现场调研等多种培训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室内与现场相结合,充分发挥“专家型”学员的作用,提升培训效果。
2.1引进“头脑风暴”教学法
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头脑风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 通过精选的议题或案例使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比如:在油气勘探首席专家培训班中,项目组分别针对“老区勘探新思路”和“如何加快新区突破”两个议题组织头脑风暴。
首先将学员分组,明确组长、记录员和组员的职能,学员们按照既定的小组分散到不同的研讨室进行“直接头脑风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论题展开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再集体返回到教室,在班长的带领下进行二次质疑,全班学员共同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和讨论,最终形成班级意见。
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促使全体学员共同参与思考,既鼓励发散性思维又做到集中统一,有利于形成建设性意见。
该培训班就是通过“头脑风暴”,结合上游业务发展,集体向集团公司递交了19条建议,培训成果显著。
油气勘探首席专家班学员们说“在交流、讨论甚至辩论的过程中,确实给思维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石油工程首席
专家培训班学员也评价说:“头脑风暴教学形式新颖,有利于开通思路,启迪灵感,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2.2“学员论坛”新思路
结合本次培训对象的特点,项目组在学员论坛的选题上,突破以往“只讲成功、分享经验”的做法,明确提出“在实践中所走的弯路以及对实际工作的启示”这一主题,鼓励学员大胆讲挫折、讲失败,给他人以更深刻的启示。
石油工程班的学员在班级总结中写道:“通过学员论坛,大家共同探讨了石油工程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建议,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吸取到彼此的经验和教训,相互启发,既增进了友谊,也增长了学识。
”
3 调整师资结构,优化课时比例
专业技术培训有其固有的特殊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对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针对“专家型”学员,如何实现既满足专业化需要,又充分发挥“专家型”学员自身专业优势,是项目组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首席专家培训项目中,项目组深入挖掘师资,对师资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科学优化课时比例,做到加大引进系统外师资的力度,增加系统内研讨交流的课时,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较好的满足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首席专家培训项目共邀请25名授课教师,涉及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国外知名公司和国内重点高校,其中包括院士两名,高级副总裁两名,副局级专家11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10名。
通过表2,可以看出,每个培训班都加大
了系统外师资的比例,其中勘探首席班系统外师资达到50%,授课教师均具有极高的造诣,确保了培训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前沿性,有效的引导学员对专业化发展做出前瞻性思考,做好知识储备。
通过表3,可以看到课时比例得以不断优化,研讨交流和现场教学课时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石油工程首席专家训班研讨交流和现场教学课时量达到72课时,占总课时量的58.1%,较好的发挥了“学员型”专家的作用,实现了学员内部、各油田企业内部的充分交流。
表2 培训师资情况表
表3 培训课时比例情况表
4 项目组高效引导,培训班精细化管理
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需有效分工,项目负责人是培训项目的核心,对培训项目的组织、设计、实施等负责,项目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项目组其他人员需通力合作。
通过首席专家培训项目实践,笔者认为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实施过程中,项目组需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工作,做好教学引导,努力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4.1 做好“导学”和“暖身”
“导学”的目的是使学员充分认识培训的意义所在,深入了解培训目标和内容设置,帮助其查找自身能力差距,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类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暖身”,加速班内融合,建立起强有力的班委,明确职责,建立班级文化,严肃班级纪律和请假制度,为实现班级自主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2提升专业水平,做好开课工作
为了更好的把握授课专家的授课质量,引导学员的积极参与,项目负责人需加强专业领域的学习,加强培训规律和成人教育学的研究,从而有效的引导学员参与到授课、研讨和座谈中来。
比如,项目负责人须给每位授课教师提出明确的授课内容大纲和需要重点完善的内容,授课前须通读课件以便更深入的理解,做好开课工作。
开发首席班学员评价说“每天的开课,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清楚把握今天课程的目标和自己应该思考和参与的方向,专业性极强,非常精准到位,充分体现了项目负责人的水平”。
5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的必要手段。
笔者认为要做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首要任务是做好需求调研,准确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首席专家培训项目进行了长达1年之久的调研,访谈对象多达73名,组织座谈会8次,还通过多种渠道下发调研函和调研问卷,各企业参与调研人数近百人,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要做好需求调研向培训内容的转化,要加强转化方法的研究,注重科学性,并结合行业趋势和企业发展来整合优化培训内容;第三,勇于探索,创新不止。
开拓创新之路,未来任重道远,只有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持续提升,只有在创新的过程中才能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李寿军,加强继续教育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北京继续教育协会,2010(3)
[2]陈致中,头脑风暴大锦囊,培训,2008(4)
[作者简介] 盛湘(1977—),女,江苏省丹阳市人。
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质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专业技术培训部教师。
电子信箱:shengx.gl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