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8年青藏高原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1968—2016年康乐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系统
1968—2016年康乐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系统作者:罗兵常静常自祎李宛彧章法俊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1期摘要利用康乐县气象站1968—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康乐县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
结果表明,康乐县暴雨是小概率事件,一般出现在6—8月,主要在傍晚和夜间多发,属于典型的夜雨型和午后傍晚型。
近10年暴雨总体趋势是增多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加明显。
分析总结了康乐县暴雨发生的主要环流类型有3种:中高纬西风带冷槽或冷涡、青海高原低涡或切变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关键词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影响系统;甘肃康乐;1968—2016年中图分类号 P426.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10-02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夏季发生日雨量≥50 mm的暴雨较多,因其短时间内大量降雨,导致多种地质灾害发生,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影响极大,故一直是许多气象学者关注的热点[1-2]。
对该地区暴雨发生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暴雨的预报和防灾减灾打下坚实的基础。
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由于康乐县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康乐县暴雨具有雨强大、来势猛、持续时间短、破坏性大等特点,准确预报暴雨的发生还存在许多困难。
基于上述原因,通过分析1968—2016年康乐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气象资料,摸索康乐县暴雨发生的规律特征,为康乐县的暴雨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选择1968—2016年康乐县降水资料,其中2005年12月31日以前为人工记录的逐小时降水资料,2006年1月1日以后利用康乐县观测站这一区域自动站自动记录的降水资料,全部降水资料来自康乐县气象观测站的A文件。
1.2 分析方法将1 h雨量≥16.0 mm或24 h雨量为50.0~99.9 mm的降水定为暴雨;日雨量是指20:00至次日20:00的降水量;小时雨量是指相邻2个正点之间的降水量。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测试14(原卷版)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下图显示了我国一月0℃等温线、内外流域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人口地理分界线等四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A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①内外流域分界线①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①水田和早地分界线①一月0①等温线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小丽观察我国夜晚灯光分布图,发现明亮的地区多分布在()A.A线以北地区B.B线西北地区C.C线以东地区D.D线东南地区3.乙地区是()A.外流区B.季风区C.湿润区D.亚热带4.该盆地是()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读图我国四列山脉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地形区名称不正确的是()A.①为太行山脉B.①为四川盆地C.①为巫山山脉D.①为黄土高原6.下列①-①地形区描述正确的是()A.①与武夷山山脉走向一致B.①所在地为半湿润区C.①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D.①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2021年1月6日~8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风降温,部分地区出现寒潮天气。
我国参考前苏联的“全年日平均气温不高于5℃的天数多于90天的地区才集中供暖”的标准,结合我国当时国情将我国(大陆)划分为三类“供暖”地区。
读“我国(大陆)供暖类型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虚线最可能()A.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西段与青藏高原东缘大体一致B.1月0①等温线,东段与秦岭-淮河大体一致C.是温度带的分界线,其以东以南以暖温带为主D.是我国400mm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8.我国亚热带分布在同纬度其他地区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B.冬季气温南高北低C.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D.夏季南北普遍高温9.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山脉两侧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山脉南侧是青藏高原B.①山脉东侧是黄土高原C.①山脉东侧是东北平原D.①山脉南侧是四川盆地我国某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且为两个自治区的天然分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山脉是()A.祁连山脉B.天山山脉C.昆仑山脉D.秦岭11.关于该山脉北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内全部是内流河B.我国西北地区C.居民多信封喇嘛教D.土地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北京-张家口将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
分析青藏高原的气候与水文特点——地理教案
青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和水源区之一,其气候和水文特点一直备受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分析青藏高原的气候和水文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
一、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青藏高原因其高海拔和地理位置的原因,表现出独特的气候特点。
其主要的气候特点如下:1.高海拔气候:青藏高原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高海拔气候。
因为大气随着海拔升高而稀薄,高海拔地区气温下降快,气候寒冷。
高海拔气候还表现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气压低,空气干燥等方面。
2.干旱气候: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干旱气候。
由于过高的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青藏高原主要接受西北和北部干旱地区的蒸发水分补给,而由于降水量比较低,导致青藏高原成为干旱地区。
3.季风气候:南部的青藏高原受到季风影响,夏季受到南亚季风的蒸发水分补给,而使得青藏高原南部有时期的暴雨和高温。
4.雪线气候:青藏高原海拔较高,但雨水很少,因此一年四季的补给水源都来自于高海拔的冰川和融雪。
因此,青藏高原雪线气候对水的供应至关重要。
二、青藏高原的水文特点青藏高原是人类生命所依赖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它具有以下几个水文特点:1.冰川与积雪:青藏高原的积雪和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源之一,尤其是对于亚洲内陆地区和中国西北的河流起源地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这些冰川和积雪储存了数百年来的补给水源,同时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主要河流源头的主要水源。
2.高原湖泊和草甸:青藏高原上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和湿地草甸,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对气候和水循环也有明显的作用。
这些湖泊和湿地草甸是一些重要物种生态的良好家园,在这里,珍稀的动物和植物得到了良好的生长和繁衍。
3.河流和水面蒸发:青藏高原也是主要的河流源头之一。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都在青藏高原。
这些河流主要受到积雪和冰川融水的补给。
三、结论青藏高原是一个高海拔、干旱、季风和雪线气候的地区。
同时,它也是亚洲和中国内陆水源地和河流的主要源头之一。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使得青藏高原的气候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1. 气温时空分布特征青藏高原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分带特征,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
一般来说,高原地区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较大,导致大气压力和密度较低,空气稀薄,所以相同的能量辐射,温度相对较低。
除了受海拔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温还受到地形、风向等因素的影响。
在时空分布上,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气温较高,而西部和北部地区气温较低。
这是因为东部和南部地区靠近低纬度地区,阳光辐射比较强烈,加上湿润的气候环境,使得气温相对较高。
而西部和北部地区靠近高纬度地区,阳光辐射弱,加上干燥的气候,导致气温相对较低。
此外,青藏高原的气温还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这是由于夏季高原地区受到了副高的控制,大气层中的湿气较多,降水较多,而冬季受到了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2. 降水时空分布特征青藏高原的降水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带特征。
一般来说,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地区降水较少,东部和南部地区降水较多。
这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处于地球的反气旋带上,平均流向为由西向东,在降水时常常受到西风带或东风带的影响,西部和北部地区常常处于干旱带和亚洲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下,降水较少。
而靠近海洋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则更容易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多。
此外,青藏高原的降水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一般来说,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这是由于夏季副热带高压北抬,导致季风气流的北抬和增强,所以夏季降水较多;而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南下,阻挡了季风气流的北抬,所以冬季降水较少。
总结起来,青藏高原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温受海拔、地形、风向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的趋势;降水受季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降水逐渐减少的趋势。
青藏高原降水、日照、风速等特征研究
团组织与党组织要把基层团建纳入基层党建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纳入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任务之中、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考评内容,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逐项考核评定。
团组织按照要求把加强团的基础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明确考核指标,与基层党组织一道在抓党建的同时落实好团建工作。
3.4坚持党团组织同步建设围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活动,指导基层团组织在团的换届选举、团员的教育和管理、团干部培训、推优工作等方面都推行制度化的管理,对团的组织设置、干部配备做到统筹考虑。
要逐步实现对考核管理工作的细化、量化和目标化。
同时,建立基层团支部创新奖励机制,开展团支部特色工作交流活动,为基层工作创新、推动基层团支部争取党组织更大的支持,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4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建带团建工作中的各种关系,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确保党建带团建工作成效从企业改革发展全局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建带团建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要坚持统筹全局、兼顾各方,把企业基层团建工作中各领域各环节统筹好、协调好,重点解决基层团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1以整顿建立团支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部分单位团员数量因缺乏来源、得不到适当补给而逐年减少,给团建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为此,团组织要与党组织密切沟通,树立“大青年”意识,拓展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支持团的工作,也可以将团员人数较少的单位联合起来,采取集中建团的方式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立联合团支部,通过承办大型团内活动的方式调动青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以团员队伍建设和“推优”入党为重点,不断壮大青年党员队伍,增强团员意识从戴团徽、唱团歌、过团日等具体事情抓起,加强团员意识教育。
在与党组织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加大“推优”工作力度,力争使团员青年中入党积极分子比例有所提高。
4.3以稳定巩固、培训提高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团组织要在充分征求党组织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团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答案
六安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科研团队对芬兰南部某湖泊一定时段内在某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湖—气热量交换进行研究,该天气系统于某年6月8日凌晨2:00到达该地,并在此维持59小时。
测量数据如下图所示(图a表示感热通量,图b表示潜热通量,图c表示湖面风速,图d表示湖—气温度),其中,感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湖面水体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正值代表热量由湖向气传递热量,负值反之);潜热通量是指湖面通过蒸发向大气传输的热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测时段内,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2.受该天气系统影响,此次天气过程对湖—气热量交换的影响是()A.增加感热通量,减少潜热通量B.增加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C.减少感热通量,增加潜热通量D.减少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3.影响该湖面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共同主导因素是()A.湖面水温B.湖面气温C.风速大小D.空气湿度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湖泊发生明显变化。
科研人员基于青藏高原湖泊遥感数据,分析了1970~2021年青藏高原大于1km²的湖泊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湖泊面积变化趋势与整个青藏高原变化相似,西藏自治区湖泊面积变化与气温的相关性更好,青海省湖泊面积变化则与降水的相关性较高。
青藏高原以内流湖为主,内流湖一年内的面积变化剧烈,科研人员在研究内流湖年际变化时优先选用10、11月的遥感影像作为分析对象。
图为青藏高原湖泊面积与年降水、气温过程线。
完成下面小题。
4.有关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青海省湖泊面积呈现增加的态势B.西藏自治区湖泊面积呈现增加的态势C.青海省湖泊面积先减少后波动增加D.西藏自治区湖泊面积先波动增加后减少5.西藏自治区湖泊面积变化与气温的相关性更高的原因是()①降水量呈减少趋势②冰川面积更大③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更明显④多年冻土面积分布广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6.科研人员在研究内流湖年际变化时优先选用10、11月的遥感影像作为分析对象,其原因是该时段()A.晴天多,云层对遥感影像影响小B.内流湖水量收支大体平衡C.气温适宜,适合进行野外考察D.湖面开始结冰容易获取图像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显著。
2024年湖南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
2024年湖南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石牌镇地处汉江之滨,古时商贾云集,舟楫繁忙,南来北往的人们路过这里都会吃上一碗豆腐。
该镇种植的黄豆富含微量元素,豆腐的制作工艺考究,口感独特。
近年来,全镇半数以上劳动力在外从事豆制品加工及相关产业,“石牌豆腐郎”远近闻名。
据此完成1~3题。
1.古时石牌镇豆腐声名远播,主要得益于()A.历史悠久B.交通便利C.宣传有力D.物美价廉2.当前有些“石牌豆腐郎”将豆制品加工企业迁回家乡发展,看重的是该镇的()①产业基础②人才优势③劳动力数量④市场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为保障“石牌豆腐”品质,可采取的有效举措是()A.采购外地大豆B.开发新产品C.制定技术标准D.举办文化节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如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4~5题。
4.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5.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山西省新绛县西庄村附近盛产青石,自宋代以来形成了以石雕加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业。
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
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西庄村规划建设了石雕工业园。
如图示意农耕时代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序。
据此完成6~8题。
6.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A.地形地势B.河流分布C.生产流程D.宗族关系7.“精雕”选择在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中进行,主要是为了()A.石材堆放B.陈列展览C.技艺保密D.交流合作8.该村石雕生产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有利于()①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②融合生产和生活空间③限制生态空间的扩张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
近57年来青海湖流域极端气候的变化特征
引言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会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失。
众多学者对中国极端气候变化做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最高温度在95°E以西及黄河以北地区普遍呈增温趋势,而在黄河以南却呈降温趋势;最低温度在全国普遍呈增温趋势,在高纬度地区增温最明显;中国北方夜间温度极端偏低的日数显著趋于变少,白天温度偏高的日数趋于增多,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显著减少[1—2]。
丁一汇、翟盘茂[3—4]等的研究表明,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降水强度普遍趋于增加,华北地区强降水事件趋于减少,西北地区强降水事件趋于增多。
中国降水总量的变化主要是极端降水贡献的[5—6],年极端降水在东北、西北东部、华北表现为减少趋势,在西北西部、长江中下游、华南及青藏高原表现为增加趋势[7—8]。
近年针对高原极端降水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9—13],吴国雄[14—15]等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事件频次显著上升,极端低温事件频次显著减少,年降水频率显著增加。
青海省内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与频数均呈上升趋势[16—17],青海湖流域≥20mm的降水总量显著增加[18]。
虽然很多研究者在极端气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在气候变化敏感的青海湖流域,对于极端气候事件趋势变化的研究仍不多。
选取1961—2017年连续记录的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降水资料,选取国际通用的6个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基于百分位阈值的方法,对青海湖流域极端气候事件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采用青海湖流域1961—2017年刚察、祁连、门源、托勒、野牛沟、共和、贵南、天峻等8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青海湖流域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以上资料由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
近57年来青海湖流域极端气候的变化特征苏芬1,2胡德奎3(1.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813099; 2.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810003;3.青海省西宁市气象局810001)摘要:利用青海湖流域近57a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天气指数,分析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时间分布特征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土壤水分 叶绿素a 变化趋势 反馈交易 华南地区 华东地区 动态监测 分布特征 净初级生产力 光谱特征 停留时间分布 乳腺肿瘤 三江平原 鼻咽肿瘤 黔东南 黑龙江 黑碳 黏弹性有限元 黄河首曲湿地 黄河源区 黄土丘陵区 黄喉雉鹑 麦田 高黎贡山 高超声速 高空 高温高压 高温空气辐射 高温热浪 高温日数 高温初终日 高斯滤波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 高度计 高度场 高分辨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马厂箐铜钼金矿床 香沟二长花岗斑岩 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 风险度量 风速削减率 颗粒污泥 颗粒弥散 颗粒倾向性分布 频率特性 频率分布 频数 预防 预测预报 预测模型 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损失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气候变化研究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气候变化研究刘彩凤【摘要】该文基于乌兰察布市11个气象站点,近54年的气象资料对乌兰察布市1961-2014年的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大致相似,呈现出一种在波动中上升的态势;乌兰察布市降水量在1981-1990年下降,且前山地区比后山下降迅速,乌兰察布近年来整体降水量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乌兰察布市气温与降水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对乌兰察布市气候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期刊名称】《集宁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乌兰察布;气候变化;气温;降水【作者】刘彩凤【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政史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全球的气温正在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全球的极端低温事件以及霜冻日数都有显著的减少。
中国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也呈现出其独特的特征,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变暖最为明显。
降水则与气温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北方地区变暖变干,其中内蒙古地区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积极地区域之一。
研究乌兰察布市的气候变化特征,了解地区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合理安排社会生产布局,提高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自1860年以来,全球气候正在逐渐变暖。
热带地区以及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增多,而副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
世界各国学者纷纷提出了“温室效应”等观念以解释这种现象,同时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发布了三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机制、现状以及将来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的变化特征已经成了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IPCC第三次报告指出,全球的气候正在以变暖为主,其中1998年可能是自1861年的有仪器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而20世纪90年代与其他年代相比,是较暖的十年。
近48年青海干旱的时空特征分析
青海 3 4个代表站 4a 8 降水资料 ,计算各站年 、季尺
3mm,其 中西 宁一 天 峻 段 1 大 降 水 量 均 > 0 m, 0 3最 4m
现 中雨以上降水的概率为 2 . 2 %,是沿线该型气压降 5 水概率最大的站点 ;环湖路段 的海晏 、刚察 、天峻气 压连续上升 2 5 后 ,下降时未来 2h出现 中雨 以上 —d 4 降水 的概率 在 1. 1. 1 % 5 %;民和 、平 安 、西 宁 、 5 4 湟 源 、茶 卡 、乌兰 、五道 梁 气 压连 续 上 升 2~5 d后 ,
6 结 语
()青藏 铁路 青海 段 沿线 7月 份各 站月 降 水量 占 1
【】 1 黄嘉佑 . 气象统 计分析 与预报 方法[ 】北 京 :气 象 出版社 , M.
2 00. 0
全年降水量的 2. 西宁) 3 . 格尔木) 0 %( 4 一 1 %( 8 ,是一年
中降水最集 中的月份 。
800 ) 10 1
3青海 省防灾 减灾 重点 实验室 ,青海 .
摘
西宁
要 :本 文在计算青海 3 4个气象代表站点 的 16 一20 9 t 0 8年年尺度 的标准化 降水指 数 (P)的基础上 ,采用经 SI
验正交函数展开 、滑动 t检验法 、 a a o 法 、 一 Ymmt o 功率谱方法等诊 断方法 ,研究了青海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 变化规律 。
预计 未 来 2 4 h有一 次 中雨 以上 的降水 过程 ,其 拟 4 8 合率 民和站为 4%,其余各站在 5%以上。 6 4
参考文献 :
环 湖路 段 的海 晏 、刚察 、天 峻 气压 连 续上 升 3—
4 后仍在上升时 , d 未来 2h出现降水的概率在 4 4 %左 右。其余地区没有这种情况。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日数时空分布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日数时空分布发布时间:2022-10-14T05:22:46.69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6月第11期作者:张倩[导读] 利用1951-2017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8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张倩云南省麻栗坡县气象局 663600摘要:利用1951-2017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8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90~94%地区年大暴日数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
约1%地区的年大暴日数随时间减少。
5~9%地区的年大暴日数随时间增加,都通过显著性检验。
1-12月,90~99%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没通过0.05显著性检验,0~5%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减小,0~5%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增加,通过0.05、0.01显著性检验。
关键词: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时空分布1引言降水是衡量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表征从云中降落或从大气沉降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
由于各地的海陆位置和地形的不同导致其降水的时空分布有所差异。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面积较大,其中西南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占面积最大。
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西南地区的降水做了研究。
1998年,董谢晾[1]等人分析得出西南地区冬季雨量最少,夏季最多,春秋则为过渡季节,全区的年降水变率大多处于10%-20%之间,川西高原北部和滇西南以及黔西南部为全区以及全国年降水量最稳定的地区,其年降水变率最小,不到10%。
2012年,熊光洁[6]等人研究发现西南地区除四川外其他区近50年夏季降水量都存在着周期,各分区都存在着一个为期14年的变化周期。
2资料概况与研究方法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
中国降水特征及拟合参数时空分布研究
第45卷第3期人民珠江 2024年3月 PEARLRIVERhttp://www.renminzhujiang.cnDOI:10 3969/j issn 1001 9235 2024 03 006基金项目: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二标)(2201PD0001)收稿日期:2023-07-06作者简介:周雨(1998—),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气象方面等工作。
E-mail:22112283@zju.edu.cn周雨,张育嘉,苗昌盛.中国降水特征及拟合参数时空分布研究[J].人民珠江,2024,45(3):48-58.中国降水特征及拟合参数时空分布研究周 雨1,张育嘉1,苗昌盛2(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2.上海华锦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摘要:为总结全国降水特征,并探究降水历时的分布,对中国698个气象站56年连续日降水数据,从降水的季节分布、极端特征、持续时间3个方面分析降水特征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并利用伽马分布对降水历时曲线进行拟合和参数估计,分析影响拟合参数的潜在物理因素。
结果显示:①降水趋势总体呈现东南地区增加,中部下降,东部、西北、东北冬季降水量增加且分布范围较广,从中国东南地区到西北地区,降水百分位的变化趋势呈先升再减再升,99百分位降水阈值的分布更不均匀,临河站的降水百分位变化趋势下降最大,尤其是湿日降水百分位,湿期在西南和中部地区处于下降趋势,沿海和西北地区处于上升趋势,且流域旱涝持续时间分布特征在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相反状态,湿期的年际变化相较于干期小;②伽马分布对降水量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尺度参数β与降水量和降水百分位的相关性较高,且对强降水事件的极端降水阈值有更好的表现,这一发现能够为后续基于物理影响因素的降水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伽马分布;降水历时曲线(PDC);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估计参数;物理控制中图分类号:TV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235(2024)03 0048 11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ofPrecipitationCharacteristicsandFittingParametersinChinaZHOUYu1牞ZHANGYujia1牞MIAOChangsheng2牗1.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牞ZhejiangUniversity牞Hangzhou310058牞China牷2.ShanghaiHuajinConstructionCo.牞Ltd牞Shanghai200063牞China牘Abstract牶InordertosummarizetheprecipitationcharacteristicsinChinaandexplorethedistributionofprecipitationduration牞thispaperselects56yearsofcontinuousdailyprecipitationdatafrom698meteorologicalstationsinChinaandanalyzesthespatialdistributionandinter annualvariationsofprecipitationcharacteristicsintermsofseasonaldistribution牞extremecharacteristics牞andprecipitationduration.ThepaperalsousestheGammadistributiontofittheprecipitationdurationcurvesandestimatetheparametersandanalyzesthepotentialfactorsthataffectthefittingparameters.Theresultsshowthat①theprecipitationgenerallyshowsanincreaseinthesoutheastpartandadecreaseinthecentralpartofChina牞withanincreaseandawiderdistributionofwinterprecipitationintheeast牞northwest牞andnortheastparts.FromthesoutheasttothenorthwestofChina牞thetrendofprecipitationpercentilechangeshowsanincrease牞thenadecrease牞andthenanincreaseagain牞andthedistributionofthe99 percentileprecipitationthresholdsismoreuneven.ThetrendoftheprecipitationpercentileattheLinhestationshowsthegreatestdecrease牞especiallythewet dayprecipitationpercentile.Thewetperiodisinadecreasingtrendinthesouthwestandcentralpartsandinanincreasingtrendinthecoastalandnorthwesternparts.Th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droughtandfloodingdurationsinthebasinshowtheoppositestateinmostregions牞andtheinter annualvariationofthewetperiodissmallerthanthatofthedryperiod.②TheGammadistributionhasabetterfittingeffecton第3期周雨,等:中国降水特征及拟合参数时空分布研究precipitation.Thescaleparameterβhasahighercorrelationwithprecipitationamountandprecipitationpercentileandbetterperformanceonextremeprecipitationthresholdsforheavyprecipitationevents.Thesefindingscanprovidetheoreticalsupportforthesubsequentresearchonprecipitationprocessesbasedonphysicalinfluencingfactors.Keywords牶Gammadistribution牷precipitationdurationcurve牷spatialdistributionandinter-annualvariationofprecipitation牷estimationparameters牷physicalcontrol降水是水循环的重要部分,也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1]。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河谷夜雨多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河谷夜雨多
青藏高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暖湿的西南季风气流。
水汽沿雅鲁藏布江河谷而上,受
横断山脉的阻挡,自东南向北向西逐渐深入高原内部,加之青藏高原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使得青藏高原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一般是由南向北递减,东南部降水最多地区可
达4000毫米左右,到高原内部则减少到100毫米左右,最北部有的地方仅20毫米左右。
在青藏高原,由于地形的影响,也形成了许多降水中心。
迎风坡的降水量一般大于背
风坡。
由于青藏高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温暖湿润的西南季风气流,每年的雨季从高原东
南部开始,然后逐渐向西北推进,降水主要集中在暖季。
据统计,
高考
5月至9月累计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10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很少。
一年
中旱季和雨季的交替尤为明显。
青藏高原降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夜雨。
在雨季里,每到傍晚人们常可看到天空云
量渐渐多起来,云层变厚,接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随至,特别是黎明时刻,雨声
淅沥,逐渐停止,不久云消日出,中午前后,晴空万里,骄阳似火。
再到傍晚,上述降水
过程又照样重演。
青藏高原有许多夜间降雨,这是在高原特殊的地形条件下产生的。
当太阳尚未落山时,地面开始冷却。
山坡上的冷空气和较重的空气继续减少,逐渐抬升山谷中温暖潮湿的空气。
因此,云层在凝结高度以上迅速生成,缓慢上升的气流无法容纳越来越大的水滴,山谷中
的夜雨开始了。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8讲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合居住
城市:
拉萨:雅鲁藏布江谷地(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
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西宁:湟水谷地(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
交通
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 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是什么
输
①加快青藏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 滇藏公路、新藏公路
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北、东、南三 面环山、向西开敞的喇叭形谷地,可以大量接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 在山前地带形成丰富的降水,每年春、夏季湿润的西风气流进入伊犁河谷, 迎风坡可达到600~800毫米,成为新疆最湿润的地区。
河套地区
河套平原位于37°N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 长城以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
年较差小:地势高,夏季因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气温较低;冬季因 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光照和东北地区相比要充足,而且因地势高,寒冷 的西北季风以及寒潮不会对它有太大影响。
日较差大:其海拔比较高,空气稀薄,云层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 逆辐射很少,热量散失快,降温快,温度低。
共同点: ①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降水较少,不能满足农 ②干旱地区“有水就有田,无水则无地”
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
专指干旱荒漠中,水源丰富(井、泉、
采用滴灌、喷灌或河湖 干旱、半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如宁夏平原、河湖水、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的
水灌溉
河套平原,具备完善的灌溉设施
山麓地带,土壤肥沃,田野相连, 或称绿洲灌溉农业
温凉 温暖
青稞、春小麦 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
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气
商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区域特征(西北地区)》同步练习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基础题】1.(2017·内蒙古宁城县向阳中学初二期末)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条件B.光照条件C.水源条件D.技术条件2.(2018·广东初二期末)贝贝利用暑假骑自行车进行了一次终身难忘的旅行,,旅行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贝贝旅行的地区是我国的北方地区B.贝贝在出发地看到了美景——小桥流水人家C.贝贝经过的地区能看到大片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D.贝贝由东向西欣赏了荒漠——草原——荒漠草原景观3.(2015·安徽初二期末)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地区的农业属于()A.平原农业B.灌溉农业C.河谷农业D.立体农业4.(2016·湖南初二期末)下图为“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穿越祖国大江南北,拍摄介绍地方特色美食的线路。
有关摄制组的拍摄记录,错误的是()A.线路①,从南方的粤菜、湘菜到北方的鲁菜B.线路②,从滇菜、川菜到奶茶和烤全羊C.线路③,从牦牛肉、青稞酒到米粉、椰子汁D.线路④,各种香甜的瓜果和美味孜然羊肉串5.(2018·重庆初二期末)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强弱关系B.冬季分的强弱关系C.距海远近的不同D.热力性质差异的大小(2018·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初二期末)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以下问题。
6.图中有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它是A.茶马古道B.河西走廊C.梅岭古道D.九省通衢7.该要道最主要的特色农业是A.水田农业B.旱作农业C.河谷农业D.绿洲农业8.(2018·廉江市实验学校初二期末)如图为一条旅游线路,下列描述最能呈现该线路特色词句的是()A.黄河源头冰雪天,绵羊慢走在山间B.重走丝绸古道路,干旱困扰使人愁C.阴山脚下威风鼓,黄土高原信天游D.葡萄瓜果齿留香,青藏高原雪飘扬9.(2014·陕西初二期末)读下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按图中甲、乙、丙、丁排序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C.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10.(2017·内蒙古宁城县向阳中学初二期末)胡杨林、骆驼刺等耐旱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A.南方丘陵山地B.青藏高原地区C.东北平原地区D.西北荒漠地区11.(2016·河南初二期末)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基于MODIS的新疆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MODIS的新疆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提供的数据,对新疆地区的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地区,其气候变化和地表温度的动态变化对于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MODIS作为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工具,能够提供连续、高时空分辨率的地表温度数据,为我们研究新疆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通过对MODIS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新疆地区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将介绍MODIS 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为后续的分析工作打下基础;我们将利用MODIS数据对新疆地区的地表温度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我们将探讨地表温度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新疆地区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本文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遥感技术在地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本研究聚焦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73°40′至96°18′,北纬34°25′至48°10′之间。
新疆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沙漠、草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新疆的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数据源为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
MODIS是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的重要传感器,以其高时间分辨率、广覆盖范围和中等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地表温度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中。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用了MODIS的第11通道和第31/32通道数据,这些通道对地表温度的敏感性较高,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表温度信息。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
下表为相对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20年“七普”中国人口增量排前四位的省份。
截至2020年,甲省养老金累计结余金额过万亿,远超江浙等地区。
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甲省浙江江苏山东573.4增量/万人2170.91014.1608.81.甲省最可能是()A.广东B.河南C.四川D.河北2.甲省人口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D.人口迁入多3.)A.人口容量大B.老龄化率低C.经济收入高D.消费水平低【答案】1.A 2.D 3.B【解析】【分析】【1题详解】甲省“六普”至“七普”十年间人口增量约2170万人,为全国人口净增量最大的省份应考虑是人口大量迁入所致,广东省经济发达具有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特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省为广东,故人口增量大主要是由于净迁入人口多,D正确;人口基数大、人口出生率高、和死亡率低虽然对甲省净增人口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甲省养老金累计结余金额远超江浙等发达地区,是因为青壮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率低,能消费养老金的人口少,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虽然江浙等地经济发达,但人口老龄化率相对较高,B正确。
养老金结余主要是由于老龄人口比例小导致,与人口容量、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关系不大,A、C、D错误。
故选B。
【点睛】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能影响人口的数量,但是造成某地短时间内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多考虑机械增长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是我国著名的冬枣产区。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地理试题
2024—2025学年高三(上)质检联盟第一次月考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发现,1998年至今,广州市年太阳直接辐射量呈增加趋势。
图1 示意北京、昆明、广州、成都四地太阳辐射年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表示广州市太阳辐射年变化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示四城市中,丙城市太阳总辐射量最低的主要原因是A.雨雾天气最多B.大气污染最严重C.海拔最低D.纬度最高九丈崖位于烟台长山岛的西北角,其高度达69.7m,是一处绵延几百米的巨崖。
山崖险峻,壁面犬牙交错,凹槽与凸脊相互叠置。
九丈崖由大量的砂岩和泥页岩组成,这些岩层形成于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
图2示意九丈崖景观,图3 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3.组成九丈崖的岩石属于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的A.②B.③C.④D.⑤4.推测九丈崖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外力侵蚀B.沉积作用—外力侵蚀—地壳抬升C.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D.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5.九丈崖壁面犬牙交错,凹槽与凸脊相互叠置,主要是由于A.岩石成因不同B.岩石层理不同C.岩石年龄不同D.岩石硬度不同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温度明显高于城市周边温度的城市热环境现象。
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人为活动因素,导致城市与郊区之间出现显著的热量平衡差异。
表1示意上海市2000—2017年热力等级面积比例(单位:%),表中较高温区和高温区被定义为城市热岛区。
近56年来中国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异特征
近56年来中国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异特征孔锋;郭君;王一飞;吕丽莉【摘要】采用1961-2016年2 481站的雷暴日数数据,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其七大地理分区的雷暴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周期变化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中国整体及其不同区域的雷暴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年均单站雷暴日数均在2000年代普遍偏少,而2010年代开始迅速增加.全国、东北、西北东部、西北西部和西藏地区的年均单站雷暴日数在30年尺度上的振荡周期相对显著.全国、东北、北方、西北东部、西北西部、西藏、西南和东南的年均单站雷暴日数在1992、1994、1996、2000、1994、1963及2005、1989和1994年发生突变.中国年均雷暴日数超过45 d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北部、西藏中部、青海南部、四川西部及沿长江的以南地区.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则均在10 d以下.不同年代的雷暴日数距平空间差异较大.西藏大部分地区、重庆、甘肃北部、山西、河北、黑龙江西北部、浙江沿海等地区的雷暴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新疆西北部、四川西部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等均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西藏、青海、西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南北附近地区的雷暴日数年际波动较大,而内蒙古中北部和长江以南的多数地区年际波动较小.【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9页(P87-95)【关键词】雷暴日数;变化趋势;波动特征;集合经验模态分解;Mann-Kendall突变检验【作者】孔锋;郭君;王一飞;吕丽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100081北京;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100081北京;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100081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6;X43雷暴事件是一种产生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的可产生闪电及雷声的对流性天气现象[1-2],它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甚至会随暴风雪而来[3],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g. 1
▲为高原站点分布; 粗灰色曲线为雅鲁藏布江,下同
图 1 多年平均高原夏( a) 、冬( b) 半年强降水量分布( mm)
Distribution of average of 48 - year heavy precipitation during summer ( a) and winter ( b) half year over Tibetan Plateau
文中利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相似分析[27]、线性 趋势分析、Mann-Kendall 法[28]以及 Morlet 小波变 换分析[29①) 等气象常用统计方法。
2 高原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 1 可见,高原夏半年强降水量呈现出由东南 向西北递减的Hale Waihona Puke 布特征( 图 1a) ,这与夏半年降水
总量的空间分布相似。高原东南部存在两个大值 中心,一个位于东南部的波密站( 90. 12 mm) ,另一 个中心 是 位 于 雅 鲁 藏 布 江 中 游 地 区 的 日 喀 则 站 ( 57. 54 mm) 。强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位于高原西北 部,其中青海西北部的芒崖和冷湖站近 48 a 期间 从未出现过大雨。
水,其中在 7 月上旬至 8 月中旬出现强降水的几率 均在10% 以上,是高原强降水的主要集中期,且在 7 月下旬达到最高,占夏半年的 14. 16% ,其次是 8 月上旬。表现出“7 下 8 上”的分布特征,大雨量在 6 月中旬以前增加较慢,而到 8 月中旬以后则迅速 减少。
在冬半年各旬强降水量的分布上( 图 3b) ,在 11 月上旬和 3 月中下旬的比例比较高( 均超过了 10. 0% ) ,说明秋末春初是高原冬半年强降水的高 发期,尤 其 是 在 3 月 下 旬,是 大 雪 主 要 出 现 时 段[30],占到冬半年的 22. 89% ,而 11 月下旬至 2 月 中旬出现大雪的几率最低,均在 5. 0% 以下。 3. 2 高原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第31 卷第4 期 2011 年04 月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 31 No . 4 Apr. ,2 0 1 1
近 48 年青藏高原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传辉1 ,周顺武1 ,唐晓萍2 ,吴 萍1
(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 2. 重庆市沙坪坝区气象局,重庆 400030)
图 3 高原夏半年( a) 和冬半年( b) 各旬强降水量占总强降水量的比例
Fig. 3 Percentage of strong precipitation during each ten - day period in total strong precipitation during summer ( a) and winter ( b) half year over Tibetan Plateau
近年来,一些研究注意到在中国不适宜采用统 一的强降水标准,而应根据地理差异、下垫面状况 以及平均降水强度而定。许多研究采用了以日降 水强度第 95 个百分位值的多年平均值为极端降水 事件的阈值[10,24]。但利用该方法对高原降水分析 存在弊端,并不能完全适应高原特殊的降水分布特 征① 。寿绍文等[25]根据中国各地降水的地理、气候 特征以及各地抗御洪涝的自然条件给出各地暴雨 的标准,华南、东北及西北地区分别以 24 h 降水量
分析整个高原地区夏( 冬) 半年大雨( 大雪) 量 的年际变化,近 48 a 来高原达到大雨量级的年平 均降水量为 1 098. 91 mm( 图 4a) ,且表现出明显的 年际振荡,降水量最多( 少) 年份在 2007( 1983) 年, 大雨量为 1 832. 80 mm( 466. 2 mm) ; 在其长期变化 的线性趋势上,夏半年强降水量呈微弱的下降趋势
1 资料与强降水标准
1. 1 资 料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提供的自
建站以来至 2008 年青海和西藏所有台站的逐日降 水,考虑到高原西部站较少,观测年限偏短[11]等因 素,选取出自 1961 ~ 2008 年共 48 a 的 48 个台站 ( 图 1a) 作为研究对象。 1. 2 高原强降水标准的选取
4期
王传辉等: 近 48 年青藏高原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471
( R24 ) ≥80、30 和 25 mm 作为暴雨的临界值。 考虑到高原大部分地区在 4、10 月的气温在
0℃ 附近摆动[26],降水形态复杂,故未对这 2 个月 作考虑。因此选择 5 ~ 9 月作夏半年,11 月至次年 3 月作冬半年,分别以 R24 ≥25 mm 和 R24 ≥5 mm 作为高原夏、冬半年强降水的临界值① 。
( - 7. 76 mm /10 a) 。虽然近几十年高原的降水整 体上呈增加趋势[17,31],但强降水( 大雨) 量反而减 少。同时发现,高原强降水量与总降水量并无显著 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原夏半年降水的增加主要 是由于中雨及以下量级的降水增加所致。
高原冬半年强降水也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差异 ( 图 4b) ,多年平均大雪量为 134. 08 mm。强降水 出现最多( 少) 的年份为 1995 ( 2003) 年,相应的大 雪量达到 353. 30( 41. 80 mm) ; 从长期线性变化趋 势上看,近 48 a 来冬半年高原大雪呈现出明显的 增加趋势( 17. 42 mm /10 a) ,这与以往研究得出的 近几十年来高原降雪量呈增加趋势的结论是一致 的[15 ~ 17]。同时发现同期强降雪的增加趋势明显超 过弱降雪( 24 h 降水 < 5 mm) 的增加趋势,而强降 雪量与降雪总量存在较一致的年际变化,两者相关 系数达到 0. 81( 通过 0. 001 的显著性检验) 。可见 冬半年降雪总量的增加可能主要是由于大雪的增 加引起的。
Fig. 2 Percentage of heavy precipitation in total precipitation during summer ( a) and winter ( b) half year over Tibetan Plateau
M1 为 5 月第 1 旬; N1 为 11 月第 1 旬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呈现出向极端化发展 的趋势[1]。大量研究表明[2 ~ 4],近年来在全球许多 区域强降水呈现增加趋势,而弱降水则明显减少。 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弱( 强) 量级降水出现的频率 趋于下降 ( 增加) [5 ~ 7],表明强降水对总降水量的 贡献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对于中国不同地区强降 水变化趋势却存在较大差异。刘海文等[8]利用华 北地区 44 个站近 50 a( 1957 ~ 2006 年) 的地面观 测资料对华北地区各强度降水进行分析,发现华北 地区各强度降水都呈减少趋势,但暴雨以上量级的 降水减少趋势并不显著。张婷等[9]对华南地区近 46 a ( 1960 ~ 2005 年) 的汛期极端降水进 行 了 分 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呈减少趋势而 后汛期极 端 降 水 则 显 著 增 加。 此 外,张 文 等[10] 利 用西北地区 125 个台站汛期( 5 ~ 9 月) 逐日降水资 料分析得出,近 45 a( 1960 ~ 2004 年) 西北地区极 端降水发生频次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可见,在中国 大多数地区极端降水以增加趋势为主,但在不同地 区和不同季节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存在差异。
近年来,青藏高原( 以下简称高原) 越来越受 到关注[11 ~ 22]。许多研究表明,高原夏半年( 汛期) 降水整体 上 呈 现 出 弱 的 增 加 趋 势[11,18],存 在 显 著
的区域性差异[11 ; ~ 13] 高原冬季降雪整体上呈增加 趋势[15 ~ 17]。相比之下,针对高原极端降水的研究 很少[23]。据此,根据高原地区降水特点,本文选定 高原大雪和大雨作为高原冬、夏半年极端强降水事 件的临界值,讨论其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 基于青海和西藏地区 48 个气象台站近 48 a( 1961 ~ 2008 年) 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冬、夏半年强 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强降水量与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相似,夏半年为由东南向西北递 减,冬半年则由唐古拉山脉东段的高原腹地向四周递减; 夏( 冬) 半年强降水量存在准 3、准 6 a( 7 ~ 8 a) 的年际 振荡以及准 9 ~ 10 a( 15 a) 的年代际振荡; 夏半年高原北( 南) 部强降水量以增加( 减少) 趋势为主,强降水量呈现 出微弱的减少趋势,而冬半年高原大多数地区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在 1976 年发生突变现象。 关 键 词: 青藏高原; 强降水量; 时空分布; 突变分析 中图分类号: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0690( 2011) 04 - 0470 - 08
定义为: 降水的标准差 /多年平均的降水量。由高 原夏半年强降水量的变差系数分布( 图略) 可以看 出,变差系数整体上呈现出与强降水量反向分布的 特征( 两者相似系数为 - 0. 44,通过 0. 01 的显著性 检验) ,高原南部两个强降水大值区分别对应着变 差系数的两个低值区,而高原西北部的强降水低值 区则对应变差系数的高值区。冬半年情况( 图略) 与夏半年相似,变差系数也是与强降水呈现反向分 布( 两者相似系数为 - 0. 42,通过 0. 01 的显著性检 验) 。表明在高原地区强降水越多的地区越稳定, 而强降水越少的地区年际差异越显著。
由上 面 分 析 可 知,在 夏 半 年 降 水 总 量 增 加 明
在冬半年强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百分比大值 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青海北部( 图 2b) ,呈现 出由南和东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 降雪最少的 高原西北部几乎无大雪发生。一般而言,总降水量 的高( 低) 值区出现强降水的可能性也较大( 小) , 然而在高原东南部的帕里站附近降雪偏少区存在 异常,虽然降雪量都很少,但其强降水量占总降雪 量的比例却较高,说明在帕里站降雪主要以强降雪 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