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集读书笔记
鲁迅经典的读书笔记(精品9篇)
![鲁迅经典的读书笔记(精品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c1f3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e.png)
鲁迅经典的读书笔记(精品9篇)鲁迅经典的读书笔记篇1鲁迅先生作为五四新文化的先驱和中国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他的作品虽为后世称颂,可真正继承其革命精神衣钵的人在当代却太少。
我在几近成年之时才拜读他的名作《彷徨》,说来也是惭愧。
彷徨一词意为“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反映了鲁迅此时在革命征途上的迷茫,作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时期。
里行间充斥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各类人违心的选择。
我个人尤其对《在酒楼上》和《伤逝》感触极深。
《在酒楼上》讲述了主人公与朋友的一次偶遇长谈的经过。
从朋友的言语中不难发现,他也曾是一个会为了国家前途命运,与他人争执不下,乃至拍案而起的爱国青年。
那是那个时代,甚至当代许多青年人形象的缩影。
不得不说,每每想象这样的人物,仿佛看到了样板戏的宣传画,人人右手举至胸前的画面,很理想化。
然而,就像大部分人一样,他不可免俗地沦为一个麻木为生计的人。
结尾的环境描写——“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中”,前途的不定,心中的彷徨便融于环境描写之中了。
《伤逝》描绘了涓生和子君两个虚构人物的爱情故事。
实则涓生更像是现实中的鲁迅,而子君又何尝不是许广平的化身呢?在故事中,原本与主人公同为战友的子君,最终由于长期持家,抹去了本来锋利的棱角,以致最后完全退化为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对于涓生的话越来越不能理解。
两人的感情最终破裂,子君的生命也或多或少因此而走向了灭亡。
这是鲁迅惟一一篇写爱情的小说,或许鲁迅预见了自己与许广平相似的命运,而破例为自己的爱情提前写了一篇“缅文”。
以这两篇小说为代表,再加上《孤独者》等,都在描述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革命者因为艰难的生活,忙着寻求生计而忘却了对于信仰的忠诚,变得驯化,理想与现实的天平向后者倾斜。
而当时的社会现实就是许多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看到社会有了一些进步便停滞了,全然没有马丁.路德金面对不公时“绝不满足”的呐喊。
国民性中的种.种劣根性,是鲁迅一生的敌人和口诛笔伐的对象。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篇)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c4fcf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4.png)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篇)鲁迅《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篇1披着温暖的阳光,合上书本,我沉醉了,沉醉于鲁迅童年的世界里,那一幕幕,如电影般浮现于脑海中,让我流连忘返。
那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有内涵,有意味。
细细品味,我的脑海中时时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我看到了,看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对“我”的悉心关照;我看到了,看到了当“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去五猖会时,父亲却强令“我”背书,“我”的心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看到了“我”儿时的乐园,还有那各色的植物以及可爱的小动物;看到了,当枯燥的学习生活来打扰“我”时,却并未禁锢“我”纯真活泼的心灵,而是偷偷地去玩耍、去观察。
当我读到,因背书而浇灭作者的希望时,我的内心不禁感到惋惜与同情,从一个少年的角度看,我因此倍感愤怒,这难道不是对儿童天性本质的“扼杀”吗?当我读到作者从儿时的乐园搬到了无味的课堂生活中后,作者依旧保留着纯真活泼的心灵,这难道不是对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吗?当我读到阿长对作者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时,作者的激动与兴奋,我的心情也跟着轻松起来,我多么羡慕作者能有这样的一位好保姆。
那些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一直停留在我的心中。
对封建社会现实的腐朽、虚伪和残酷,我无比的憎恨,而作者的心里却是如此的光明,使我深受感动。
那些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是遥远的,也是永恒的。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篇2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刻,它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剪影,却值得回味与珍惜。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更是一本看似轻薄、实则厚重的回忆录,它记录了鲁迅先生童年至青年时期的往事。
鲁迅先生在书中所要表达的一种深层思想——改革。
这十篇散文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鲁迅先生昔日的乐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栏杆,高大的皂莱树,紫红的桑葚,风景如画。
正当他享受这一切时,却被送到了全城最严厉的书塾,正是这书塾的先生,让读者看到了旧时代的宿儒之影。
当鲁迅去问他民间流传的一种叫“怪哉”的虫子时,他极其严厉地说:“不知道!”还脸色大变,面有怒色。
鲁迅选集读书笔记
![鲁迅选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a1817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1.png)
鲁迅选集读书笔记鲁迅选集读书笔记篇1《鲁迅选集》读书笔记这本书包含了鲁迅先生的许多著名作品,包括《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深刻、观点鲜明。
他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对人的毒害,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
他的文字犀利、深刻,让人不禁深思。
其中,《狂人日记》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它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在文中,鲁迅先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愤慨和不满。
同时,他也用了一些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让人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思想深刻之外,鲁迅先生的文字也十分优美。
他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又不失生动、形象。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让读者对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对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更加认识到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危害。
总之,《鲁迅选集》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能够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社会。
鲁迅选集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鲁迅选集读书笔记篇2鲁迅选集读书笔记在寻找鲁迅先生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转变。
在我的早期阅读中,我对这位伟大的作家充满了敬意和好奇。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且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批判。
鲁迅先生的选集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镜子。
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自由与压迫等。
通过阅读他的选集,我深深感受到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敏锐洞察。
在选集中,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他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压迫,这让我深深反思了我自己的价值观。
他对人民的苦难深感同情,他的文字犹如锋利的剑,刺破封建社会的虚假面纱。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大全
![鲁迅作品读书笔记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5bd16584868762cbaed515.png)
We cannot choose our origin, but our future is changed by ourselve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__鲁迅作品读书笔记大全鲁迅作品读书笔记1鲁迅是个完美主义者,他终生都在追求理想的完美、人格的完美、道德的完美。
他论敌的议论,总是锋芒毕露,直入对手骨髓。
在《复仇》、《复仇其二》两篇散文诗中,鲁迅复仇的矛头却直指百姓——那些他一心想唤醒、想拯救的人。
鲁迅的这种“复仇”精神,是对愚昧百姓“怒其不争”的体现,也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
《复仇》鲁迅在《野草》的英文译本的译序中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
”所谓的“旁观者”及那种看客心态,在他的几个小说中屡有描摹,但这*里面的被看者,倒是有些特别。
“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
”“裸着全身”,是指向爱,指向全身心的偎倚、接吻、拥抱;“捏着利刃”,当然是指向杀戮,是恨的体现。
他们复仇的方式非常奇特:既不拥抱也不杀戮,即实现了复仇。
看客们由失望到绝望,终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这时,干枯而立于旷野的男女则反过来赏鉴路人的干枯与死亡,而且因为生命的飞扬而大喜。
《复仇其二》这首散文诗所写的故事情节和细节,均取材于《新约全书?马可福音》,但鲁迅竭力把神之子手足被钉的痛楚,同玩味着神之子被钉杀的可悲悯可诅咒的人们的欢喜,作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这就使宗教神话故事获得了新的意蕴。
在散文诗的主体部分,一共八次出现了“神之子”的字样,反复渲染耶酥是“神之子”,到散文诗的结尾,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说出了他是“人之子”。
人们钉杀的是“人之子”,而“钉杀了‘人之子’的人们身上,比钉杀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这是*真正的意蕴所在。
《复仇》表现了他对庸众的几乎没有复仇的复仇,是鲁迅式的黑色幽默,《复仇其二》则借用宗教神话故事,表现先觉者在被他希望拯救的庸众迫-害的大痛楚中,以对庸众的悲悯和诅咒来作为复仇,他痛得“柔和”和“舒服”,都因为这玩味——复仇之故。
鲁迅摘抄读书笔记(精品7篇)
![鲁迅摘抄读书笔记(精品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8af4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5.png)
鲁迅摘抄读书笔记(精品7篇)鲁迅摘抄读书笔记篇1读书笔记:《朝花夕拾》——鲁迅《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篇目,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孩童到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
在这些篇目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首先,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中批判了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对小动物的迫害,进而引申到对人的压迫。
这种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不公的批判,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正义感和人文关怀。
其次,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揭示了旧社会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但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却指出了其中的虚伪和残忍。
这让我深刻反思了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再次,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旧教育的批判和对自由思想的追求。
这种对自由思想的追求,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独立思考和人文精神。
最后,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先生揭示了旧医界的黑暗和腐败。
这让我深刻反思了医学的本质和医生的责任。
总之,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深刻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人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批判。
这种对人文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学习和发扬的。
鲁迅摘抄读书笔记篇2前几天我买了一本鲁迅先生所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我对着这个题目沉思了好久。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
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虽然我还年轻,只有十几岁,可总喜欢回忆儿时的往事。
对现实中的一切,我往往采取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没有对理想的渴望,没有感情的迸发只有当我沉浸在对我们的童年的回忆中时,我的全部热情才会真正苏醒,火一般地燃烧起来。
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天空,房顶,或随便什么地方,长久地踱着步我的灵魂深处会突然爆发出一阵奇异的颤抖,血,涌上了我的脸,快乐,我们的童年的快乐,那样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变成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宽阔的训练场上挥拍打球;盛夏,在游泳池上泼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场上欢快起舞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我们的童年时代的回忆。
《鲁迅文集》读后感
![《鲁迅文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b10957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9.png)
《鲁迅文集》读后感
我阅读了《鲁迅经典作品选》里面写着鲁迅的很多好作品、好文章。
我读了他的作品,我知道了鲁迅是一个很爱国的人,他把对国家的担忧写进了文章中。
以前的封建社会很迷信,以为血能治病,鲁迅就写了《药》;饿得会吃人,他就写了《狂人日记》;贬低妇女,就写了《祝福》;还有《藤野先生》,表面上是写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更多的是表达了日本看不起中国,鲁迅的悲愤……鲁迅没法为中国做些什么,但他以文字的方式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祝福》里面讲了样林嫂是一户人家的女工,她很勤奋,什么都会,也都做得很好,但是主人看不起妇女,在主人眼里,她的地位连一粒米也比不比上。
在其他人眼里,她也只是一台机器,有时也会和她聊天,但也只是把她当成了故事机一般给自己找点乐子。
我和鲁迅都很同情祥林嫂,我心里很愤愤不平,凭什么女性就可以被这么对待!而且在以前,女人都要把脚指给掰断(裹脚)才行,我觉得这肯定很痛很痛的。
鲁迅是一个很正义、爱国的人,我们也应该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28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2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a2761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4.png)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28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1鲁迅的作品能够说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也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有自我的真情实感,仿佛在给我们讲故事一样,也就更能吸引我们。
在这些作品中,《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
我曾在初一时读过,却总是一知半解,心中仅有些模糊的感觉。
在这次寒假里,我又重新读了这本书,或许是因为课上学习过几部分的原因,心中突然间明了了些。
二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小引……细细品读下去……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成长过程的生活道路和经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或许并不全是真实的,但却能够从中觉察到鲁迅对于过去的情感。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
那些参杂了虚构的故事中,鲁迅或是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或是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这一切,确实是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阅读这些散文,我们能够体味到鲁迅发自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小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
在三味书屋中,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可是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好奇地向先生问“怪哉”虫的事情。
我们好像看到了小小的鲁迅,赤着脚丫子,在海边与闰土玩耍,听着闰土的“传奇”故事,眼中闪烁着对大海的美丽的向往,心中有了一个“小英雄”的形象。
虽然年幼,却已有了自我的想法。
我们似乎看到了小小的鲁迅,高兴地收下了长妈妈带给我的礼物,忘记了与长妈妈的“旧仇”。
在书房里,一个人静静地,手捧着希冀已久的《山海经》津津有味地徜徉在奇异的世界中。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
不禁怀想起自我幼时傻傻单纯的白色时期:虽毒舌却细心体贴我的青梅竹马,虽粗糙却真心关怀我的大哥哥,虽大大咧咧却一心为我的妈妈……那么那么多的完美的回忆,才促成了如今已渐懂事的我。
鲁迅800字读书笔记大全(精选10篇)
![鲁迅800字读书笔记大全(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fffc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e.png)
鲁迅800字读书笔记大全(精选10篇)鲁迅800字读书笔记大全篇1《鲁迅文集》阅读心得早在高中的语文课中,我便读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那时懵懵懂懂,只是走马观花地浅阅读,未能深刻领悟到先生文字的犀利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直到大学再次读先生的作品,我才深深被其所震撼。
鲁迅先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力,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与问题暴露无遗。
他以其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沉的批判精神,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封建思想文化的腐朽和封建道德的虚伪。
在《呐喊》中,鲁迅先生通过描绘一系列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如闰土、孔乙己、阿Q等,展现了封建社会下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鲜活,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尤其是《药》这篇小说,描绘了革命者夏瑜英勇牺牲的场景,他的牺牲却成了愚昧群众治病的“灵丹妙药”,这种荒诞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精神和思想的摧残。
鲁迅先生以深沉的感情和简练的笔触创作了这些作品,它们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深刻感受到先生文字的犀利和深刻,也能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有更深入的思考。
回顾先生的生平和创作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独立思考和忧国忧民精神。
他的一生都在为民族的文化进步和社会的文明发展而奋斗,他的作品和思想一直激励着我们。
正如先生在《自题小像》中所言:“我以我血荐轩辕”,先生将自己的热情和生命都奉献给了民族和国家,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我深感其文字的力量和深度。
他的文字犹如一把锐利的剑,刺破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同时,我也深感其文字的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学习先生的精神,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为民族的文化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奋斗,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读书笔记鲁迅摘抄(3篇)
![读书笔记鲁迅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843b7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30.png)
第1篇一、前言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鲁迅的摘抄进行读书笔记,以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二、鲁迅摘抄1. 《狂人日记》(1)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2)狂人日记:“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 《阿Q正传》(1)阿Q正传:“我要给点颜色瞧瞧!”(2)阿Q正传:“儿子打老子,这是规矩。
”3. 《呐喊》(1)呐喊:“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呐喊:“在这暗夜中,我摸索着前行,不知前方是光明还是黑暗。
”4. 《彷徨》(1)彷徨:“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2)彷徨:“黑暗中,我看到了光明,却无法触及。
”5. 《野草》(1)野草:“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
”(2)野草:“在这无尽的荒野中,我独自前行。
”6. 《华盖集》(1)华盖集:“我要唤醒沉睡的人们,让他们看到光明。
”(2)华盖集:“在这黑暗的世界里,我愿做一盏明灯。
”7. 《朝花夕拾》(1)朝花夕拾:“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朝花夕拾:“岁月如梭,时光荏苒。
”三、鲁迅思想解析1. 反封建思想鲁迅的作品中,反封建思想贯穿始终。
他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吃人”、“愚昧”、“奴性”等,呼唤人们觉醒,追求自由、平等、民主。
2. 现实主义精神鲁迅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他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3. 哲学思考鲁迅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他关注人生、命运、死亡等命题,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 人文关怀鲁迅的作品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他关注他们的生活、命运,为他们发声,呼唤社会的公平正义。
鲁迅全集400字读书笔记
![鲁迅全集400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b2347b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2.png)
鲁迅全集400字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记录下阅读时的感想和收获,并写下当时的心情和一些想法,有助于抒发情感和启发思考。
什么样的鲁迅全集400字读书笔记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鲁迅全集400字读书笔记,方便大家学习。
鲁迅全集400字读书笔记篇1“封建制度是一种落后的制度”。
是啊!封建制度就是吸血鬼,食人魔。
狂人总是以为有人要吃了他,就连他的亲人也不列外!亲兄弟本应互相帮忙,齐头并进,可狂人的大哥在封建思想的毒害下,对狂人有偏见,也要“吃”他!鲁迅写这篇文章以一个疯子的角度,从一个疯子的眼中看清这个世界的黑暗,还原了一个吃人的封建社会。
他身边所有人要“吃”他,实际指地主和官僚迫害农民、穷人。
这样就成了恶性循环,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然而,狂人也是指那些对抗封建社会的“疯子”。
文中那些人用世俗的眼光看他——疯子。
如果有革命精神的人看他——已觉醒的人。
狂人虽然神经错乱不清,但又有过人的思想。
他从“仁义道德”中见到了吃人,揭开了封建社会的面纱,对人民的残害,可却说自我“仁义道德”,可笑!狂人,不狂!在时代的推动下,他的想法已被证实!在那个年代,他以超前的胆量说出这样的话,他敢于挑战传统的权威,这个人,他狂吗?生存的意义在于打破这个局面,而不是等着被吃!可像狂人一样的人太少,去了,无疑是飞蛾扑火,也会被“吃”.“救救孩子”这句反映出鲁迅先生渴望革命,同时,那个时代也需要革命!鲁迅全集400字读书笔记篇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为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而写的回忆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是里面的一篇文章。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书塾。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这就是鲁迅的百草园。
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都为百草园增添了鸟语花香的气氛。
冬天的百草园,下了雪,小鲁迅就喜欢在雪地里捕鸟,虽说没捉到几只,但小鲁迅依旧乐此不疲,在雪地里快乐的折腾。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8篇)全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8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b347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e.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8篇)《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篇1我在本周内读完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本带回忆录的散文集,共10篇。
书中的资料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使我对鲁迅先生少年时代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朝花夕拾》这本书的资料主要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做的回忆散文集。
前7篇叙述了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浙江绍兴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事态和社会风貌。
后3篇则叙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使我看到了青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的深沉的脚印。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许多许多生动和美妙的句子:“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祖传叫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上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窜向云宵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们在那里弹琴。
”这些美句充满了诗情画意。
书中长妈妈美女蛇的故事也颇有意思,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虽然对书中揶揄嘲讽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理解不太完全明白,但是我以为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是十分深刻的。
同时,我认为鲁迅先生童年生活是十分搞笑味的,也是感人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篇2鲁迅先生在中年时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并写下了一本书《朝花夕拾》,名字正如内容,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就如一朵美丽的鲜花,自如地在清晨绽放,在夕阳西下时将这朵花摘下,夕阳照耀下地花朵早已没了清晨时的鲜艳颜色和美丽的花瓣,也没有了醉人的花香,只能带给人们一段浓浓地回忆……每个人的童年都好像是一串美丽的珍珠,每颗珠子上都沾满了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
![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8dc2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0.png)
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篇1鲁迅,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而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我最近阅读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并深深地被其所吸引。
《朝花夕拾》这部作品,如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我们看到了鲁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期的成长。
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的深情与怀念,也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他的散文风格平易近人,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却饱含力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鲁迅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
在《父亲的病》一文中,他生动地描述了医生们面对病重儿童的无能,同时也揭示了封建迷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强烈关注。
对比其他同类型作品,鲁迅的散文更具有深度和力度。
例如,相比于《城南旧事》的温情与怀旧,《朝花夕拾》则更加强调了鲁迅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同类文学中独树一帜,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笔触,揭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
阅读这部作品,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鲁迅的思想和观点,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部作品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散文经典。
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篇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收录在《呐喊》中。
这篇*以鲁迅先生幼年时的日常生活为线索,通过对他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他与周围人物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他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和感受。
*中描述了鲁迅先生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一些趣事和悲伤,如他家庭的不幸、他与周围小伙伴的交往、他对新知识的渴望等等。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他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应对这些挑战。
在阅读这篇*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童年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他通过这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童年,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鲁迅读书笔记4篇
![鲁迅读书笔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5fdc0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9.png)
鲁迅读书笔记4篇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2、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
3、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4、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6、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8、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9、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10、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12、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3、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1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15、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6、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17、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因为幼稚,当头加以件戕贼,也可以萎死的。
18、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19、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那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
要适如其分,发展各各的个性,这时候还未到来。
20、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
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1、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22、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23、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24、走上人生的路途吧。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2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6、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27、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鲁迅作品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鲁迅作品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ff6d7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7.png)
鲁迅作品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鲁迅作品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鲁迅作品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鲁迅作品集优秀读书笔记5篇
![鲁迅作品集优秀读书笔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b0251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6.png)
鲁迅作品集优秀读书笔记5篇鲁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还十分含蓄,但都揭露着一个个另人痛心的事件,夸奖着那些为中国做出贡献的人。
下面给您带来鲁迅作品集优秀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鲁迅作品集优秀读书笔记1从鲁迅的《故乡》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尘封的大院。
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
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
鲁迅的童年虽丰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
闰土还可以去做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看无边无际的海洋;而鲁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
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封建社会,离现在已经有那么漫长而浩瀚的一段历史。
可是,到了现在的社会,大人们还是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地为我们打造一个标准童年:束缚。
我觉得束缚再加上比较再加上无穷无尽的学习,与监狱相比也已经只有毫厘之差了。
作为社会未来的新动力,我们的生存状态难道没有理由受到关注吗?大人们总是以为吃饱穿暖学习好,就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可这些却恰恰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忽略的。
我们需要自由,我们要亲身经历,我们也要知道许多新鲜事,我们要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要逃离束缚!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
作者对“故乡”的感情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一般的感情,同时还是带有个人色彩的特殊感情。
在对“故乡”没有任何理性的思考之前,一个人就已经与它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精神联系。
《鲁迅》读书笔记(精选7篇)
![《鲁迅》读书笔记(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8f85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0.png)
《鲁迅》读书笔记(精选7篇)《鲁迅》读书笔记篇1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上有很多成就,其中散文也是他的创作领域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野草》和《朝花夕拾》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
我读过这两本书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也更加理解了他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首先,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他对于社会、人生、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在《野草》中,他通过对于自然、生命、爱情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人类本质的思考和对于生命的尊重。
在《朝花夕拾》中,他通过回忆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他对于社会和历史的反思和对于人性的探索。
其次,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他的文字简洁、精炼、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在散文中运用了很多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深刻。
同时,他的散文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对于读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最后,我对于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也有一些思考和感悟。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传承。
他的作品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他的作品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让我更加热爱文学,更加珍惜文学。
总之,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阅读、思考和传承。
《鲁迅》读书笔记篇2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散文作品《野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的思想内涵,引人入胜的文学风格,深深地震撼了我。
首先,我被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所吸引。
他的文字犹如刀剑般犀利,直指事物的本质,语言简洁而深沉。
在《好的故事》中,他以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一个美丽而梦幻的世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我被鲁迅先生的思想深度所打动。
他的散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他对于社会、人性、历史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f2d49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6.png)
《鲁迅全集》读书笔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作为一位读者,我有幸阅读了《鲁迅全集》,并在此分享我对其中几篇作品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一、《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许朝阳的日记形式,展现了一个疯狂、扭曲的社会。
我深感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极度的讽刺和批判意味。
鲁迅通过揭示人性的丑陋与社会的虚伪,对那些盲目追求改良却不思反省的人们进行了深刻的冷嘲热讽。
这一点在许朝阳的疯狂思想和行为中尤为明显。
读完这篇小说,我不禁对人类的沉沦和社会的愚蠢感到深深地忧虑。
二、《阿Q正传》《阿Q正传》以鲁迅的经典形象阿Q为主角,通过他的遭遇和思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软弱。
阿Q是一个懦弱的底层人物,他面对各种挫折时,总是通过自我安慰和嘲笑他人来保护自尊心。
然而,这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机制并不能改变他的现实处境。
鲁迅通过阿Q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不公,引发了对人性与社会关系的深思。
三、《呐喊》《呐喊》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这些故事以残酷现实和悲惨命运为基调,呈现了一个个受压迫、被剥削的普通人。
在这些故事中,鲁迅无情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败坏和人性的丧失。
读完《呐喊》,我对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道德伦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病榻记》作为鲁迅的最后一部作品,《病榻记》展示了作者绝望而无奈的心态。
通过描写自己的病榻经历,鲁迅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深深的绝望情绪。
在病榻上,他思考自己的文学创作和社会责任,对现实的绝望和对人性的失望贯穿于整篇文章。
读完《病榻记》,我深深地为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付出感到敬佩和心痛。
以上仅是《鲁迅全集》中部分作品的读书笔记,每一篇作品都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冲击和触动。
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对于改变和反思社会问题有了新的认知。
读书笔记摘抄鲁迅全集(3篇)
![读书笔记摘抄鲁迅全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d5ac2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f.png)
第1篇一、《狂人日记》摘抄一:狂人将“吃人”的行为视为常态,他写道:“我看见他们张牙舞爪,吃得津津有味,我不禁毛骨悚然。
”这句话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残忍,以及对人性的批判。
摘抄二:狂人在疯言疯语中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憎恶,他说:“我原以为礼教是束缚人的,没想到它竟然是束缚自己的枷锁。
”这句话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以及狂人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摘抄三:狂人在面对“吃人”的行为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他写道:“我要杀尽他们,让这世界不再有吃人的事。
”这句话展现了狂人对黑暗社会的愤怒和对光明的向往。
二、《阿Q正传》摘抄一:阿Q是一个典型的底层人物,他自卑而又自大,自欺欺人。
鲁迅通过对阿Q的刻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封建残余、民族自卑、自私自利等。
摘抄二:阿Q在遭受屈辱后,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他说:“我本来是想打他的,可是我没有打,因为我打不过他。
”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和悲哀。
摘抄三:阿Q在追求女人时,表现出自私和虚伪,他说:“她嫁给我,是因为我有钱,不是因为我有才。
”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三、《祝福》摘抄一: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她被封建礼教束缚,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
鲁迅通过对祥林嫂的描写,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
摘抄二:祥林嫂在遭受丈夫背叛后,仍然坚守道德底线,她说:“我不能丢下孩子,我不能对不起他。
”这句话展现了祥林嫂的善良和坚韧。
摘抄三:祥林嫂在遭受社会歧视后,变得麻木不仁,她说:“我算什么人,我只是个女人。
”这句话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低下和悲哀。
四、《呐喊》摘抄一:鲁迅在《呐喊》中,通过一系列短篇小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如封建残余、民族自卑、自私自利等。
摘抄二:鲁迅在《呐喊》中,通过对底层人民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苦难和挣扎,如《故乡》、《阿Q正传》等。
摘抄三:鲁迅在《呐喊》中,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对光明的向往,如《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文集读书笔记
导读:鲁迅文集读书笔记《鲁迅文集》杂文卷,当代世界出版社,孙郁做了篇序言,收集了1925年到1933年发表过的141篇杂文。
上了10多年的学,终于在2009年5月末的一天才真正能感受到这位大文豪犀利的文笔,仿佛为我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其中有欣喜,有赞叹,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思考起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和深度。
想把一些触动过我内心的句子摘抄下来,对作者对文章有了多方面的了解以后我相信一定会生出新的观点来。
《习惯于改革》现在已不是在书斋中,捧书本高谈宗教,法律,文艺,美术......等等的时候了,即使要谈论这些,也必须先知道习惯和风俗,而且有正视这些黑暗面的勇猛和毅力。
因为倘看不清,就无从改革。
仅大叫未来的光明,其实是欺骗怠慢的自己和怠慢的听众的。
《谚语》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
《世故三昧》“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所以,你最好是莫问是非曲直,一味符合大家;但更好是不开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连脸上也不显出心理的是非模样来。
”这很分明,是大家不开口;或者以为和自己不相干;或者连“以为和自己不相干”的意思也全没有。
“世故”深到不自觉其“深于世故”,这才真是“深于世故”的了。
这是
中国处世法的精义中的精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他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随感录六十一不满》因为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挣来,培植,保养的,不是别人布施,捐助的。
《娜拉走后怎样》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忽然想到(七)》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读书杂谈》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揽,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小杂感》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
大抵如此。
大抵。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所以学校是从家庭里拉出子弟来,教成社会人才的地方,而一闹到不可开交的时候,还是“交家长严加管束”云。
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
《运命》运命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的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
我们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她,也尊后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膀子;畏神明,而又烧纸钱做贿赂,佩服豪杰,却不
肯为他做牺牲。
《老调子已经唱完》我们为什么能够同化蒙古人和满洲人呢?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比我们的低得多。
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
所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危险。
《关于知识阶级》因为兵之所以勇敢,就在没有思想,要是有了思想,就会没有勇气了。
在古时野蛮民族常侵略文明很发达的民族,在历史上常见的。
最可怕的情形,就是比较新的思想运动起来时,如社会无关,作为空谈,那是不要紧的,这也是专制时代所以能容知识阶级存在的原故。
《寡妇主义》只有极和他们相宜,——说的冠冕一点吧,就是及其婉顺的,以她们为师法,使眼光呆滞,面肌固定,在学校所化成的阴森的家庭里屏息而行,这才能敷衍到毕业;拜领一张纸,以证明自己在这里被多年陶冶之余,已经失了的本来面目,成为精神上的未字先寡的人物,自此又要到社会上传布此道去了。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大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