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教化思想简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教化思想简析
自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出版以来,哲学界对教化概念日益重视。

罗蒂更是将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称之为教化哲学,用以区别认识中心主义的认知哲学。

国内学者对于教化概念的研究文章也非常多,但是多局限于伽达默尔的教化理论以及与罗蒂有关论述的比较,反而忽视了教化概念的前史研究,特别是伽达默尔极为重视的黑格尔思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教化概念受到重视是与精神科学的兴起分不开的1。

精神科学在德国也称之为道德科学,最初是翻译密尔的《逻辑学》而创造的,泛指运用经验观察研究人的科学,主要受休谟思想影响。

但随着康德思想的传播,以及德国唯心论日益强大,特别是黑格尔绝对哲学对历史研究的推进,以及德国历史学派的出现,使得精神科学的自主性显现出来。

但是,德罗伊森等局限于自身的哲学素养,始终把自然科学的归纳推理作为精神科学成立的根本方法。

即使以历史理性批判自居的狄尔泰,也摆脱不了以效仿自然科学来改造传统人文学科的时代风气。

籍由新康德主义的回到康德去,再至现代特别是诠释学的出现才看清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

虽然在18、19世纪,精神科学还没有达到方法论的自觉,但是依然保留下来的人文传统为其准备了苏醒的条件。

这主要体现在教化概念上,特别是黑格尔对教化概念的论述2。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教化(bildung)3来源于动词bilden(塑造),包含bild(图像,形象),而bild既有vorbild(范本)又有naehbild(摹本)的意思,意思就是说bildung乃是按照vorbild(范本)进行摹写(naehbilden)。

bildung 的起源可追溯到神秘主义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来塑造的,人在自己的灵魂里就带有上帝的形象,并且必须在自身中去造就这种形象,bildung也就是按照人灵魂中的上帝这个范本,对自身加以铸造。

到 18 世纪,这个词有了世俗化的含义。

德国学者赫尔德首先赋予教化世俗化的含义。

在赫尔德看来,一个有教养的人,也就是一个经过 bildung 的人,是现实中最为逼真的人类的形象,他是全部已有文化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教化是通过对自身的精神培植达到人类的完满,达到人性的崇高教化(emporbildung zur humanit t)。

大自然一步一步地抛弃低劣的东西,培植与之相反的精神事实,把美好的东西引导得更加美好,并且我们从她艺匠的手里可以希望,我们人道的幼蕾在那种未来的存在之中将成为固有的、真正的、神圣的人类形态4。

而在黑格尔那里,教化概念这种深层内容得到了发展并达到了高峰。

在黑格尔文本里,教化与自身造就(sichbilden)相联系,意指在教化中,得到教化的东西完全变成了他自己的东西,所有被吸收的东西都被同化了,同时他也成就了自身。

可以说,教化的本质在于超越个体自身的直接性、本能性,上升到普遍性。

由于人的本质具有精神的理性的方面,人按其本性就不是他应当是的东西5,而是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的东西,使自身成为一个普遍的精神存在。

谁沉湎于个别性,谁就是未受到教化的。

例如,一个人没有节制和分寸地听任自己盲目的愤怒。

黑格尔指出,这样一种人根本缺乏抽象力,不能看到某种普遍性,而他本身的特殊性恰恰由这种普遍性来规定的。

因此,教化作为向普遍性的提升,乃是人类的一项使命。

它要求为了普遍性而舍弃特殊性,从总体上维护人类理性的本质规定。

具体来看,黑格尔把教化分为实践性的教化和理论性的教化。

实践性的教化主要指劳动或职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个体的欲望受到了抑制,从而使自身超越了个别的直接性,达到了一种普遍性,为精神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条件。

在《精神现象学》里,黑格尔阐述了一个真正自为自在的自由的自我意识的发生过程,并且指出了劳动的本质不是消耗(verzehren)而是塑造(bilden)物品。

6劳动着的意识在劳动赋予物品的独立存在中发现了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意识。

劳动着的意识是受到抑制的欲望,它无自我地活动着(仅仅体现异己者的意向),在塑造对象的同时它也塑造了自身。

作为这样的意识,它就超越了自身的直接性而达到了普遍性。

在《哲学纲要》里,黑格尔又
通过对节制、谨慎、个人职业等例子论证了追求普遍性的这种实践性教化的本质,人们通过克服那种对他们作为人的特殊性来说生疏的东西,使这种东西完全成为自己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