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诗鉴赏和文言文重点知识强化练习0911(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诗鉴赏和文言文重点知识强化练习0911(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强化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小鸟形象。

虽未直接点破“精卫”二字,但“偿冤”一词已暗示之。

B.七、八句中“专精”二字赋予精卫鸟人格化的精神品质,“我独”二字则表达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

C.最后两句写精卫衔石填海虽未成功,但它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也足以让那些在传记中留名的刺客们感到惭愧。

D.全诗以理入诗,具有滔滔不绝的雄辩力,着力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更具积极意义。

(2)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3)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2.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①。

注①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首五言律诗,诗风质朴,生动描绘了梧桐深深扎根于大地,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的雄姿。

B.诗歌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盛夏时节的梧桐孤高自傲形象的赞美之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歌采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具有正气磅礴的气象,但字里行间却隐隐表现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孤寂落寞的心情。

D.本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孤桐的挺拔、正直、茂盛、虚心等特征,“阳骄叶更阴”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2)简要分析尾联的抒情方法和表达的情感。

3.野菊李商隐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精卫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精卫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精卫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篇1:《精卫填海》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

【甲】《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①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②。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于东海。

【解释】①枯(zhè)木:枯树,桑树一类。

②其鸣自詨(xiào):它的鸣声是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

詨,呼叫。

③堙(yīn):填。

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年且九十__________ 是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

(只画一处)常衔西山之木石3.下面划线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汝心之固/常衔西山之木石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面山而居C.其上多柘木/其如土石何?D.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什么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且:将近是:这2.常衔/西山之木石3.B4.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5.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精神。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典题示例4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宋】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 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 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 对鸟语的寂寞之情。 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 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2、同意胡曾的观点。/周瑜本来就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 的儒将,对赤壁之战的取胜他早已成竹在胸,所以, 不费大力便已打败曹操的百万雄狮。
典题示例3
子夜吴歌 · 秋歌( 李 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 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所谓“评价”, 是在分析概括之上的审视, 即是在把握诗歌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 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诗歌的观点是 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 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另外,还须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 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允许考生有自己的看法,只 要言之有理就行。
典题示例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晴[注]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睛。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李商隐自838年身陷党争后,遭到牛党的不断排挤。后来 被迫离开京城,到桂林当幕僚,获得信任,在得到一些人情的温 暖和精神的解放后,暂时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晚晴指桂林初 夏久雨后转晴的一个傍晚。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江苏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江苏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Ⅰ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 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与刺客相类,再次表达了对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 扬与欣赏。全诗以理入诗,作者着力弘扬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
言辞气势磅礴,雄浑严整,而其情哀切动人,是韩愈心志之自然
吐露。
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
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
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
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终
年”与“寸诚”的对比,突出了精卫填海的坚定决心;
“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
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
雄心壮志;“功难见”和“命已轻”的对比体现了精卫
悲惨的命运。
• 10.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分)

答案: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
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 【解析】本题考査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 题时,应抓住“独赏专精”“岂计”“尽此生”“不著 报雠名”等关键词句进行分析。诗中“人皆”与“我独” 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 “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 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只求尽力而为,不仅仅关注 结果的人生态度;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 “不著报雠名”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实干精神的精 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茫,它的愿望难以实现,它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人们
都讥笑它此举轻率可笑,只有我欣赏它的专心精诚。何
必终日计较不休?本就应该这样度过一生。在面对《刺 客传》时也不必惭愧,即使史书上不留下姓名。

2019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详细解析

2019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详细解析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2分)1.【答案】D【解析】(1)名闻遐迩:遐,远。

迩,近。

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噪,群鸣。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原题中瓦尔登湖的闻名并不止在一时,故排除“名噪一时”。

(2)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

形容行动迅速。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原题中强调的是参观的游客多,所以应该选“纷至沓来”。

(3)栖息:有止息、隐居、暂住之意,另有寄居之所的意思。

杂居:①交错配合而居;②混杂而处;③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聚居在一处。

“杂居”强调的是指若干民族在一个地区居住,故排除。

【点评】知识点:词义相近的词语的辨析。

建议: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还是要注重词语、成语的积累。

2.【答案】A【解析】题干先向我们交代了芭蕉的总体情况,①交代了芭蕉叶的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因此,可以得出③的结论——蕉阴之下最舒适。

故先①后③;②句交代古人喜欢在走廊或书房处种芭蕉,后可接周围植株的安排,故而②后为④;第⑤句是对于景色的整体描绘,属于总结句,故而应放在最后。

综上所述,答案应选A。

【点评】考察文本理解力,考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后根据行文逻辑进行判断。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练习时要注意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理解文本的逻辑。

3.【答案】C【解析】①出自范成大的七言律诗《春日田园杂兴》,此句写的是秋天收获后,打谷子的场景,就是说把稻子的米粒给它打出来;②句出自范成大的《插秧·种密移疏绿毯平》,主要讲的是插秧;③句出自苏轼的《无锡道中赋水车》,这道题在全国卷的历史试卷中出现过。

④句出自陆游的组诗《书喜》,讲的是织布的情形。

综上所述选择C选项。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考生的赏析判断能力,出题角度更加生活化,这也是鼓励考生在学习之余,也要注意关注生活。

考生容易在第二第三句出现问题,需多加留心。

4.【答案】B【解析】图中给出的是现有的VR体验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从图中可得,现有VR的精神体验相对较差,在未来仍需改进,而不是B选项中所给出的“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同理,知觉体验在未来的发展需求也不代表其自身发展较慢。

古代诗词阅读-三年(2019-202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

古代诗词阅读-三年(2019-202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三、(2020·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阅读训练及答案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阅读训练及答案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参考答案:
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考点专练(六) 古代诗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考点专练(六) 古代诗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专练(六)古代诗文阅读一、诗词鉴赏(一)(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解答时,先审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逐句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思考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本题已经明确是对比手法,只需找出诗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分析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精卫复仇的坚决;“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渺渺”与“区区”的对比,说明了填海工程的浩大和精卫生命的渺小,表现了精卫命运的悲惨。

答案:①“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②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③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解析:本题考査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诗歌后六句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凡事只求尽力,不计较最终结果的人生态度;尾联作者用反问句来表达坚持做实事,不计较功名的人生态度。

答案:①独抒己见,不随大流;②但求尽力,不计结果;③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寻洪尊师不遇刘长卿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

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

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

3.请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①选景典型(道书、玉案、仙帔、青霞、鹤、梅);②层次清晰(道书、玉案是俯视,仙帔、青霞是仰观);③虚实结合(“鹤老难知岁”是虚实结合,“梅寒未作花”是实写)。

2014-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4-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4-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9年】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宜其家人。(《诗经·桃夭》) 美好的祝愿。
词人要塑造的人物
衬 托
似一突或些出利对事所用立物要事的作表物条为现间件陪的的,衬 事近用来物。的突事出使物、陪更形衬加象。千边壁古,。大人风(苏江道轼流《东是人念去,奴物三娇,·浪。国赤壁淘故周怀尽垒郎古》,西赤)
形象是周瑜,却从“千 古风流人物”写起,由 此引出“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 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 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 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 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9渲染与10烘托
17虚写类型
18烘托类型






势均力敌 形成差异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长恨歌》(节选) 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对比
反衬
正衬
概念
诗歌颔联被北宋诗人张耒称为“奇语”,请赏析此联的表现手法。
又称“列词”,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经过选 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具有凝练美、简约美、 含蓄美、空灵美和意境美。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涉江采芙蓉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江苏卷)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江苏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 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 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精卫填海阅读题及答案

精卫填海阅读题及答案

精卫填海阅读题及答案
语文学习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各类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比例都比较大。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这篇精卫填海阅读训练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是店铺收集整理,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和收获。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文首:花脑袋。

喙(huì):鸟嘴。

自?(jiào):自己称呼自己。

堙(yín):填塞。

1.解释下列词语
状:_____赤足:_____
溺:_____为: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3.这个故事,与“夸父逐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
5.“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
①誓鸟:
②冤禽:
③志鸟:
精卫填海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形状、红、淹死、称为
2.写少女变鸟决心填海的故事。

3.个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奋斗的结束。

4.人死化鸟,只是一种幻想,但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

5.“誓鸟”表现其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精神;“冤禽”表现其死十分冤屈,令人同情;“志鸟”,是说它志向宏伟,意志坚强。

【最新2019】《精卫填海》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2019】《精卫填海》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2019】《精卫填海》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精卫填海》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xiāo)。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曰精卫。

长衔西山之木石,以(yīn)于东海。

8、写出文中所缺少的汉字--------(xiāo)---------(yīn)(2分)
9、解释下列的字词(4分)
首喙少溺
10、翻译句子(4分)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长衔西山之木石,以(yīn)于东海。

11、用原文回答精卫鸟是什么样子。

(2分)
12、我们能从精卫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2分)
参考答案:
8—10略 1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12、主要是精卫鸟的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坚强的性格。

学生可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全国及各省2019年高考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解析卷

全国及各省2019年高考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解析卷

全国及各省2019年高考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解析卷(一)(2019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高考真题江苏高考(语文 解析版)

2019年高考真题江苏高考(语文 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2019·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解析】选D。

名闻遐迩: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

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从语境来看,瓦尔登湖的名气应该是很大,不是强调某一段时间的名气大。

闻风而至: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闻风而至”重点在“快”,“纷至沓来”形容人多。

从上文“聚集”可知,应该选用“纷至沓来”。

栖居:指栖息、居住。

杂居: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在一个地区居住。

从上文语境可知选D。

2.(2019·江苏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解析】选A。

可采用分组组合法。

第③句开始有一个词“因此”,应该连接在解释“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后面,很明显①的意思是解释芭蕉的优点。

第④句开头“在旁边配上几竿竹”是指在什么旁边呢?明显是②所描写的画面,因此②④相连。

第⑤句是景色的总写,所以应该放在最后。

2019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详解附诗歌赏析

2019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详解附诗歌赏析

2019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详解附诗歌赏析四、(2019江苏,9—10,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1.答案(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赏析对比手法塑造形象的能力,体现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的学科素养,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具有积极意义。

立志报仇雪恨的精卫鸟经年累月怀着微小的赤诚之心,“终年”与“寸诚”是一对比;口衔细石却希望填平大海,“细石”与“大海”是一对比;填海之功难以实现,区区小命实在轻,“任务重”与“性命轻”是一对比。

在对比中表现了精卫的决心之坚、抱负之大与命运之悲。

2.答案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着重考查赏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体现了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的学科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诗歌后六句中“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是全诗主旨。

“专精”二字是作者赋予精卫鸟的人格化的精神品质。

“我独”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

“赏专精”是作者立论的依据,后四句围绕“赏专精”这一论点,充分展开议论。

最后两句作者将“精卫”与刺客相比,再次表达了对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

(一)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唐代)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译文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仇的,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希望把那滔滔大海填平。

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

人们都讥笑此举太荒唐可笑,只有我欣赏其精诚专一。

何必考虑这没有终止的日期?本应如此度过一生。

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中不曾留名。

注释学:仿效。

诸进士:指应进士试的举子们。

精卫:鸟名。

古神话中说,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

偿冤:报仇。

寸诚:寸心,决心。

心望:希望。

渺渺:渺茫,毫无可能。

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

见:看见。

区区:小小的。

命已轻:性命轻微。

造次:荒唐可笑。

专精:精诚专一。

计:考虑。

休无日:没有终止的日期。

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有《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

不著:没有记载。

雠(chóu):同“仇”。

创作背景公元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省试(礼部试)为进士出的诗题为《精卫衔石填海》。

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听说了试题名,有所感,仿效作了此诗。

赏析这首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不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不逾的坚毅精神。

作者特别强调精卫的复仇行为,寄托了他自己刚烈无畏的品德。

作品出于古而入于今,立意高远,感情鲜明。

前六句,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小鸟形象。

前四句,从正面破题。

虽未直接点破“精卫”二字,但“偿冤”一词已暗示之。

“山石细”、“海波平”二词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

五六两句描写了精卫填海的失败。

特别是用“抱寸诚”、“衔细石”,与“心望海波平”的宏愿进行反差极大的对比,充分显示精卫鸟的心诚志坚;用“渺渺”、“区区”等叠词,与“功难见”、“命已轻”配搭,表达出对精卫鸟命运的无限同情。

后六句,“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一句,是全诗主旨。

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0.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参考答案】9.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10. 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10题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古代诗歌赏析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5.(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简述“精卫衔石填海”的故事。

要求:26字以内。

(2)下列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的意思是鸟类中有懂得报仇的鸟,一年到头抱定决心要报仇。

B.“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的意思是看不到填海的功效,但小命虽轻依然执着的向着理想前行。

C.“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的意思是何必终日考虑这没有终止日期的工作,本来就应该为报仇而度过这一生。

D.“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的意思是为什么面对那些刺客而心生惭愧呢,因为他们都是因报仇而留下了姓名。

(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精卫的形象特点?6.(8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鹰击长空,,。

(《沁园春长沙》)(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短歌行》)(3)千岩万转路不定,。

,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游天姥吟留别》)(4)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5)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5.【解答】(1)炎帝之女溺水身亡,化作神鸟精卫,衔石欲填平东海。

(2)D.尾联的意思是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

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3)诗歌用“终年”与“寸诚”“细石与大海”“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塑造了一个具有坚定决心,远大抱负,同时又感叹自己命运之悲的精卫的形象。

译文: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冤,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

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

人们讥笑此举太轻率,只有我欣赏其专一精诚。

何必终日计较不休?本应如此度过一生。

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

赏析:全诗以理入诗,具有滔滔不绝的雄辩力,作者着力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更具积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0.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9.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10. 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10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