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流行条件分析
植物病害流行学(二)植病流行的系统基础.

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
生育期指数,叶龄
生长年龄
抗病行参数 密度、高度 生长量,增长率 侵染几率 显症率 病斑扩展率,产孢 面积 产孢量、传染期
第二章 植病流行的系统基础
现代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特点
(1)群体和群落水平的科学。 (2)采用了生态学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注
重从整体上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和植物病害 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和历史演变。 (3)兼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质。 (4)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流 行学研究当中
有关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
木炭、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构成。
第一节 植病流行的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1、生态系统
指在某一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动态 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
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社会经济需 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活、死
死亡率
增殖率
续表
子系统 要素
状态
流行参数
2.寄主 3.病害
发育 形态 龄期 营养 感病性 位置 生长 侵染 潜育 病斑生长
传染 再侵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互作 病情增长
休眠种子、芽、苗、成株、繁殖体 根、茎、叶、花、果实 生长期、器官形成年龄 过盛、适中、不足 免疫、抗病、中抗、感病、高度感病 与水域距离、决定空气、土壤含水量 株数、蘖数、叶数、叶片数、叶面积 侵染成功、侵染失败 潜育期 病斑大小
(4)农业生态系统离不开自然的属性,同时又是一个经济系 统,因为其不但受自然生态规律影响,还受社会经济规律 的制约。
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绪论一、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性1845年,爱尔兰因马铃薯发生晚疫病,造成100万人饥饿死亡和大量的移民(总人口800万人)。
1943年,孟加拉国因水稻发生胡麻斑病,饿死人口超过200万人。
1970年,美国玉米发生水斑病,造成10亿美元的损失。
1950年,我国水麦发生条锈病,损失水麦约120亿斤。
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植物病害不防不行,非防不可。
二、植物病害的危害性1、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
2、危险性病害的农产品不能出口,影响外贸创汇。
3、少数带病的农产品,人畜食后会造成中毒。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第一节症状诊断法1、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由于病原种类、植物发病部位及时期不同,症状表现也千差万别、主要有以下几种:(1)变色: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叶绿素受抑制或被破坏,失去正常的绿色。
(2)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形成各种各样的病斑。
(3)腐烂:植物的幼嫩和多汁组织受到病原物的分解。
(4)萎蔫:植物的茎或根部维管束受到病原物侵害,影响了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5)畸形:植物受害后,发生增生性或抑制性病变,失去正常的生长。
2、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及诊断方法真菌所致的病害,常在寄主寄生部位的表面长出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菌核等,是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标志。
3、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及诊断方法植物病原细菌导致的症状常常是组织坏死和萎蔫,少数能引起肿瘤、细菌造成的病斑,常在病斑的周围呈水渍状或油渍状,在病斑上有时出现胶粘状物(菌脓),这是诊断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4、病毒病害的症状特点及诊断方法病毒病的症状主要有两种(1)花叶类型:典型症状是深绿与浅绿相交错、主要有黄斑、黄条斑、枯斑、枯条斑,这类病毒主要分布于薄壁细胞中,由病毒汁液通过机械磨擦而传染,传毒媒介昆虫主要是蚜虫。
(2)黄化类型:典型症状是叶片黄化、丛枝、畸形等、病毒主要存在于韧皮部中,通过嫁接传染,传毒媒介昆虫主要是叶蝉和飞虱。
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2、系统模拟模型:
构建计算机程序,建立模拟模型, 用于预测。
将建立模拟模型的第一步是把从文献、实验室和田 间收集的有关信息进行逻辑汇总、形成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通过实验加以改进,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即 为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语言译为计算机程序,经 过检验和有效性、灵敏度测定后即可付诸使用。
能较小。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在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 件影响, 病原物多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 因此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 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 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
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 粒线虫病、水稻恶苗病、稻曲病、大麦 条纹病、玉米丝黑穗病、麦类全蚀病、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以及多种果树病毒 病害等都是属于此类流行病害。
2、中期预测的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多根据当时的发 病数量或者菌量数据,作物生育期的变化以及实测的或预测 的天气要素作出预测,准确性比长期预测高,预测结果主要 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作好防治准备。
3、短期预报的时限在一周之内,有的只有几天,主要根据天气 要素和菌源情况作出,预测结果用以确定防治适期。侵染预 测就是一种短期预测。
多峰型曲线: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发病高峰, 流行曲线为多峰型。例如:
稻瘟病在南方因稻株生育期和感病性的变化可能出现苗瘟、 叶瘟和穗颈瘟等三次高峰。
在小麦条锈病菌越冬地区,冬小麦苗期发病有冬前和春末两 次高峰。
华北平原玉米大斑病常在盛夏前后也有两次高峰,因盛夏高 温抑制了病菌侵染。
六、病害流行的变化
2、病害发生期预测:是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时期。 例如:果树与蔬菜病害多根据小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染 的时期,即临界期(critical period),以确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 这种预测亦称为侵染预测。
第一章植物病害流行学概述

模型类型:
• 物理模型 • 图解模型 • 数学模型 • 计算机模型
1)物理模型: 是指现实系统的放大或缩小,材料的替代等。
图解模型: • 使用图形、图表及各种符号表示模型统称图解模型,也称逻辑模型。如分子结构模型。
数学模型: 应用数学符合和各种关系式来表达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过程。
1.6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材与参考资料: ➢主要教材
➢参考书
参考书
植物病害流行学发展史中的重要著作
➢期刊杂志
专家:
思考题:
什么叫做植物流行病和病害流行? 试分析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说明一种植物病害要流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你应当如何学好植物病害流行学? 网络浏览有关植物病害流行学相关网站,并下载相关学习资源。
3.7 34.7 81.9 25.0 707.6 4.0
15.1 32.0 83.1 24.9 660.7 10.4
24.6 27.0 82.3 24.6 547.8 25.7
33.5 23.7 81.9 25.3 491.6 33.3
47.8 22.0 84.1 25.2 466.8 36.7
67.5 16.6 72.9 25.3 309.3 58.03
2)国内主要植物病害流行事例
小麦赤霉病 1973 长江中下游发生200万公顷,损失12亿kg 小麦, 另有部分小麦不能食用
玉米大斑病 1974 东北三省发生3000万亩,减产20%。 小麦赤霉病 1985 北方麦区大流行,仅河南省就减产
8.5亿kg, 另有大量小麦不能食用。 小麦黄矮病 1970 北方麦区大流行,仅陕西省就发生1000
辣椒疫病大田突然爆发流行
大区流行(pandemic) • 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病虫害发生的环境要素与因素分析

水文要素
水源
水源的质量和数量对农业生产和病虫害发生有重要影响。污染的水 源可能携带病原菌和害虫,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水位
水位的变化会影响土壤湿度和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 。
水流速度
水流速度影响病原菌和害虫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生物要素
寄主植物
不同寄主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不同。某些植物品种可能更容易 受到特定病虫害的侵害。
工业废弃物的堆积
工业废弃物可能成为某些病虫害的滋 生地,如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可能成为 害虫的繁殖场所。
城市化进程
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的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的建设可能带来新的病虫害种类,如外来入侵物种。
城市环境恶化
城市环境恶化可能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失衡,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交通与物流
农药使用
过度或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可能破坏生态平衡,使病 虫害产生抗药性,反而加剧了病虫害的危害。
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
不适当的灌溉和施肥可能创造有利于病虫害 生长的环境,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工业活动
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工业废水和废气可能含有对生物有害 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间接地 促进某些病虫害的发生。
天敌
天敌是控制病虫害的重要因素。 它们可以捕食害虫或病原菌,减 少其数量,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 的可能性。
竞争微生物
土壤和植物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 可能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空间, 从而抑制其繁殖和传播。
02
病虫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农业活动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某些病虫害的 增加或减少,如单一作物种植可能导致特定 病虫害的爆发。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实现生态 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病害锥体( pyramid) 病害锥体(disease pyramid)
由于流行离不开速度,速度又包含时间, 所以在病害流行中应增加时间要素,这就 形成了如下的病害锥体图。 易感病的 寄主、具有强致病力的病原物、有利于发 病的环境条件同时并存并持续一定时间是 侵染性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因素。以上 四因素都是病害发生流行的原因。
(二)病害季节流行曲线
1、季节流行曲线的绘制 针对任何 一种病害,在作物的单一生长季内,定期 连续调查病害发生数量(或病情),获得 若干组病情(普遍率或严重度)和时间的 数据资料,将它们标在以病情为纵坐标, 时间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上,即绘出病害 流行曲线。该曲线是病害在单一生长季节 内病害流行动态的形象表示。
二、植物病害流行的原因
(一)植物病害流行系统 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植物病害 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 系统。 植病流行系统: 植病流行系统: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 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 态系统。该系统可分为病原物、寄主和病 害3个子系统。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
当n=0时,P0=e-m,即未受侵染的概率, 那么1-e-m则为位点受侵染的概率,与实 际发病位点所占的百分率y相等。 故y=1- e-m或换为m=-ln(1-y) 应用时根据实查的发 病率y,可推算已发生的侵染次数m。 例: 1000个位点中,有500个发病,则y=0.5, 可算出m=0.693,即500个发病位点上实际 受到了693次侵染,故有693-500=193 次侵染为重叠侵染。
植物保护学通论——植物病害分析

布克氏 菌属
薄壁菌门
假单胞 菌属
土壤杆 菌属
木质部 小菌属
欧文氏 菌属
园林植物病毒
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 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
病毒粒子由核酸和蛋白质 组成。植物病毒的核酸绝 大多数为 RNA 。病毒具有 增殖、传染和遗传等特性。
病毒基本粒子形态
2018/6/17 55
1. 杆状病毒 2. 球状病毒 3. 纤维状病毒
(不良的环境条件,其他生物的侵袭) ↓
植物新陈代谢受到干扰,出现紊乱,生理生化功能 失调
(生理病变) ↓
细胞、组织结构异常
(组织病变) ↓
器官和外部形态异常
(形态病变)
病害是对人类生产和经济的观点而言的
郁金香碎色
菊花绿萼 羽衣甘蓝 病害——损伤
2018/6/17
碎色郁金香
12
郁金香杂色花
1
2
3
真菌吸器的类型 1.分支状 2.球状 3.指状
• ※真菌的繁殖体
繁殖体
无性繁殖
产生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
产生有性孢子
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厚垣孢子
真菌的无性孢子 1.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2.孢子囊和孢囊孢子 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
卵孢子 接合.接合孢子 3.子囊孢子 4.担孢子
2018/6/17 58
1.幼苗根部被害状 2.卵 3.卵内孕育的幼虫 4.性分化前的幼虫 5.成熟的雌虫 6.在幼虫包皮内成熟的雄虫 7.雄虫 8.含有卵的雌虫
2018/6/17
9.产卵的雌虫
59
根结线虫病
2018/6/17 60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预报

壳浅紫色。 株型半紧凑 , 27 株高 9 厘米。 高抗矮花 叶病 , 抗大斑病、 小斑病和丝黑穗病 , 中抗纹枯病。 田问抗 陛皎女 。1 子 . 2适宜地区: 根据“ 锦玉青贮 2 ” 8
不 同地点的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 ,该品种适应范 围较广, 适宜在北京平原地区、 天津 、 河北北部 、 山 西中部 、 辽宁东部、 中南部、 吉林 黑龙江省第一积 温带 、内 蒙古呼和浩特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 种种植。 2栽培要点。. 21整地施肥。 要加深耕层 , 改善 土壤结构 , 耕作层要求达到 6 寸以上 , 在生产 中应 逐年加深耕层。要施足底肥 、 配合施肥, 保证三叶 临界期对养分质的要求 , 保证玉米吐丝 、 灌浆期最 大效率期的肥料需求量。2 . 2种子处理 : 精选的种 子要大小均匀 , 去掉虫蛀 、 霉变、 破裂和子粒小的 种子。 播前应做好发芽试验; 要进行晒种和防虫拌 药 ,— 是播前 晒种 2 3 ,可提 高 发芽率 1%左 -天 3 右 。二是防治地下害虫。三是种子包衣或拌种 , 在
责 任编辑 : 明月 胡
植 物病害 的流行 与预测预 报
郭红岩 ’ 杨春秀 。
( 、 兰 区方 台镇 农 业 综 合服 务 中心 , 1呼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00 0 2 康金 镇农 业 综 合 服 务 中心 , 龙 江 哈 尔滨 1 00 ) 55 0 、 黑 5 50
摘 要: 植物病 害在一个时期 , 一个地 区内发生是普遍 而又严重的, 谈谈植物病害流行原 因及预 防。 关 键 词 : 物 病 害 ; 行 ; 防 植 流 预 1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1 . 1初浸染源 与感病寄主的距离。 越冬或越夏后存活的初浸 染源是病害发生的启动因子。病原从越冬 ( 地 夏) 点传播时, 其接种密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急剧降 低, 因而初浸染源离寄主作物的远近, 影响接种体 的浓度。 2感病寄主的数量分布。 1 在—个地区大 面积种植感病基因型相类似的品种或连片种植感 病品种 , 都有助于接种体的繁殖、 传播 , 而促进病 害的流行。 在这种条件下, 病原接种体的有效利用 率最高, 繁殖倍数最大、 病害循环最快。 3寄主的 l 易感性。 寄主除由基因控制的感病外 , 环境条件也 能在—定程度上影响其感病。当环境条件十分有 利于发病时 , 感病品种更为感病, 中度感病 的品种 也可能成为高度感病的品种, 病原繁殖快, 浸染效 率高。1 . 4转主寄主或它种植物寄主的存在。 对于 浸染链中必须通过转主寄主的病害,有病的转主 寄主往往是病害的初浸染源。对于没有或不必须 通过转主寄主的病害 , 在没有某种寄主作物的季 节 ,病原可在其它寄主作物或野生 寄主上越冬 ( 或繁殖, 夏) 成为“ 桥梁” 寄主 , 以便在流行季节给 该作物提供大量的浸染源。 如菌核病常发区, 向日 葵种植面积的比例与大豆菌核病的流行程度呈高 度正相关,许多病毒病的流行与其杂草寄主的存 病。 这一类型的病害最易爆发成流行病 , 其浸染 速 在密切相关。1 . 5有浸染力强的病原生理小种( 株 度最快。 . 2 2积年流行病。 —个生长季节内不能引 系) 对当地主要栽培品种具有较强的侵袭力的病 起流行, 。 而需逐年积累病原, 数年达到流行程度的 原生理小种或株系达到一定的比例或数量 ,是病 病害称为积年流行病。 这类病害没有再浸染 , 称为 害流行的重要条件。1 . 6病原具有很高的繁殖能 单循环型病害。其潜育期多数较长,或为土传病 力。能引起流行病的病原真菌都能在短时间内形 害, 传播效率很低。 成大量孢子 , 使病原在浸染率很低 , 有利发病的环 3流行的预测预报。 病害流行的预测预报, 可 境条件持续时间短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引起大量 以预测流行程度 ,以确定何时何地需要采取何种 成功的浸染。1 . 7接种体能被 陕速传播。能引起流 防治措施 , 是否需要种植产量较低、 品质较差的抗 行病的病原除繁殖率高外 ,还能适应快速传播。 病品种, 以取代产量高、 品质好 的感病品种 , 或轮 1 . 于发病 的环 境条 件。 8适 即使 以上 各种 条件均适 作年限是否可以缩短 ,也可预测抗病品种抗性保 于病害流行,而环境条件不十分有利也不能引起 持的年限或病原群体毒力的变化。预测预报的根 流行。 如露水对于孢子萌发侵人 , 相对于湿度对于 据一是根据初始菌量预测 , 对于单循环型病害, 初 孢子形成 , 温度对于病害潜育期 长 , 短 以及降雨埘 始菌量是病害流行极为重要的因素;二是根据气 候条件预测 , �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十一章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

也 称 为 损 失 估 计 (disease loss assessment),主要根据病害流行程度预 测减产量,有时还将品种、栽培条件、 气象条件等因素用作预测因子。
经济损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 和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
2.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为 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图12—l为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以叶 片为单位,将其严重度分为8级,用百分率表 示。国际水稻研究所(IRRl)则大多采用0,l,3, 5,7,9六级记载标准;
3、 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 两者的综合指标。若以叶片为单位,当严重 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为:
病情指数=
2、 多循环病害(polycyclic disease) 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 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例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麦类锈病、 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气流 和流水传播的病害。这类病害绝大多数 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 害的潜育期短。
三、病害流行的条件
预报(测)量:代表一定时限后病害流行 状况的指标,例如病害发生期、发病数 量和流行程度的级别等称为预报(测)量。
预报(测)因子:而据以估计预报量的流 行因素称为预报(测)因子。
当前病害预测的主要目的是用作防治决 策参考和确定药剂防治的时机、次数和 范围。
一、预测的种类 1.按预测内容和预报量的不同可分为: 流行程序预测 发生期预测 损失预测等.
(1)流行程度预测:
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量(发病率、 严重度、病害指数等)作定量的表达,也 可用流行级别作定性的表达,流行级别 多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中度偏低、中 等、中度偏重)、轻度流行和不流行,具 体分级标准根据发病数量或损失率确定, 因病害而异。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植物病害是指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异常或病死的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病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体:病原体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体细胞、原核生物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寄生在植物体内或外,通过直接侵染或介体传播进入植物内部,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引起病害的发生。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植物病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温、高湿和高湿度环境是许多病原体繁殖和传播的有利条件。
此外,干旱、寒冷、干燥等环境条件也会影响植物健康,使其抵抗病害的能力降低。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植物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对病原体的抗病性是由其遗传物质决定的,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抗病性。
当植物缺乏特定的抗病性基因时,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和攻击,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4.土壤因素:土壤因素也是植物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中的养分、酸碱度和含水量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中养分不足或养分过多会使植物体质虚弱,降低植物的免疫力,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5.农艺管理不当:农艺管理不当也是植物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田间灌溉不当,导致水分过湿,增加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化学肥料使用过量,导致养分过剩,使植物生长过旺,易受病害侵袭;药剂喷洒不适当,导致药效不足或过量,达不到防治效果等。
6.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植物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植物、昆虫、土壤中的微生物等生物都可能成为植物病害的传播媒介。
例如,许多昆虫是植物病原体传播的载体,它们吸食有病原体的植物汁液后,再传播到其他健康的植物上,从而引起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总之,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病害可能由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
为了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除了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外,还要注重种植健康品种、优化农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植物病害的危害。
植物病害流行特点

植物病害流行特点
植物病害流行特点是指植物病害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特征,包括发生频率、流行范围和持续时间等。
这些特征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因此不同的植物病害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点。
首先,植物病害的发生频率可以根据地区和气候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植物病害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气候条件较潮湿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会发生得较少。
在农作物种植区,植物病害也会受到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夏季植物病害发生率普遍较高,冬季发生率较低。
其次,植物病害的流行范围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果植物病害在一个地方发生,它很可能会通过飞虫、蚜虫或其他传播途径传播到相邻的地方,因此,植物病害的流行范围会随着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
此外,植物病害也可以通过人为传播,例如将植物病害种子带到一个新的地方。
最后,植物病害的持续时间也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病害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而在环境条件不太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病害的持续时间会更短。
总之,植物病害的流行特点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发生频率、流行范围和持续时间等。
一般来说,植物病害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气候条件较潮湿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会发生得较少,植物病害的流行范围会随着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植物病害的持续时间也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在自然界中,气候变化也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温度变化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温度是影响植物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某些病原体和害虫的活动能力会增强,使得其在植物上的感染率和传播率增加。
例如,一些虫害如斑缘稻纵卷蛾和玉米螟在高温条件下进展较快,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高温还可能导致植物机体免疫系统衰弱,使其更容易受到病害和害虫的侵袭。
然而,温度变化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并不完全是利于病虫害。
有些病原体和害虫的生命周期受到温度的限制,在较高温度下无法生存和繁殖。
因此,在一些地区,气候变暖可能会减少某些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情况下,温度变化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可能是复杂而多样的。
二、降水变化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降水是植物生长和病虫害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可能对植物病虫害产生负面影响。
过多的降水会造成植物根系缺氧,降低植物抵抗力,并极易引发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和赤霉病。
相反,干旱条件下,植物对病原体和害虫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到感染。
除了降水量的变化,降水模式的改变也可能对植物病虫害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断桥式”降雨模式的增加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养分流失等问题,从而削弱植物的生长势。
这种模式下,植物更容易受到病害和害虫的攻击。
三、气候变化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控策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对植物病虫害的控制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
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减轻其影响。
首先,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传播路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其次,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合理利用灌溉水资源,减少过湿和干旱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此外,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发展和应用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

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1. 哎呀,植物病害流行啊,得有致病的坏家伙才行呢!就像一群强盗闯进村子,那些病菌啊、病毒啊、真菌啥的就是这些强盗。
比如说小麦锈病,那锈菌就像个贪婪的小偷,悄悄潜入小麦的身体,偷取小麦的营养,一旦它们大量繁殖起来,病害就开始流行啦。
2. 植物病害流行,还得看植物自己的抵抗力强不强啊。
这就好比一个人身体好不好,体质弱的人就容易生病呗。
你看那些娇弱的花卉,像温室里的兰花,要是环境稍微有点不对,它就可能被病害盯上。
要是植物本身像个强壮的战士,那病害想流行也没那么容易呀。
3. 环境这个因素可不能小瞧喽!这就像人住在房子里,环境不好肯定生病。
如果植物生长的地方又湿又闷,就像住在一个又潮又暗的地下室一样。
比如说,连续的阴雨天气,让土壤一直湿乎乎的,那根部病害就容易流行起来,像根腐病就会在这种情况下大显身手。
4. 种植的密度也很关键哟。
你想啊,植物种得密密麻麻的,就像一群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连转身都困难。
就拿玉米来说吧,要是种得太密,空气不流通,病菌就容易在里面传播开来,病害流行起来就像一阵风似的,一下子就席卷了整片玉米地。
5. 有没有传播途径也是植物病害流行的一个条件。
这就跟传染病一样,没有传播途径,病怎么传开呢?比如说昆虫,它们就像小邮差,不过是送“坏消息”的。
像蚜虫,它们在吸食植物汁液的时候,就会把病菌从一棵植物带到另一棵植物上,就像传播谣言一样,让病害流行起来。
6. 肥料施得不合理也会让病害流行起来。
这就像人吃饭,吃太多垃圾食品身体肯定不好。
如果给植物施太多氮肥,植物就光长叶子,长得虚胖,抵抗力下降。
就像那些光吃甜食的小孩,牙齿容易坏掉。
这时候病害就会趁虚而入,像白粉病就特别喜欢这种“虚胖”的植物。
7. 天气变化对植物病害流行影响可大了。
有时候天气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冷一会儿热。
植物可受不了这样的折腾,就像我们人突然从热的地方到冷的地方容易感冒一样。
比如说突然降温,植物还没适应呢,一些病菌就活跃起来,病害就开始流行,像霜霉病就爱在这种天气变化的时候出来捣乱。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流行 ppt课件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流行 PPT 课件
9
流行主导因素的时空条件性很强,“主 导”是相对的概念,同一种病害,处在不同 的时间和地点,其流行主导因素可能全然不 同。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种植制度的变更、 品种的更换、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化以及抗药 性的产生往往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就一个生长季节而言,环境条件是否满 足往往是促成当年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次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次数很少,在病害流行 上作用不大。
在发生的头几年里,菌量小,发病率不高,往
往不能引起重视。但由于病原物接种体往往是休眠
体,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如人们对病害不加以控
制的话,病害能够逐年稳定地增长,几年后可以酿
成大的灾害。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流行 PPT 课件
16
小麦腥黑穗病为例,这种病害的病情年 平均增长4~10倍,如第一年的病株率为0.1%, 则大约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病株率可发展 到50%左右。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流行 PPT 课件
13
三、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
(一)单年流行病害
单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 条件适宜,就能完成菌量积累并造成流行危害的病 害。
单 年 流 行 病 害 由 此 又 称 多 循 环 病 害 ( polycyclic disease)和复利病害(compound interest disease)。
潜育期一般只有几天至十几天,一年中可有多 次再侵染,多为气传和雨水传病害,传播距离较远, 一般危害植物地上部。但是,由于其接种体对环境 往往比较敏感,接种体越冬率一般较低,病害在年 度之间波动较大。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流行 PPT 课件
14
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例。
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接触期病原物的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 被动活动:是指病原物从休眠场所依靠各 种自然动力(气流, 水流及介体) 或人 为传带, 被动地传播到植物感病部位或其 周围; ② 主动活动: 是指土壤中的某些 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受植物根部分泌物 的影响,主动向种围或根部移动积聚。
病害的侵染循环,按再侵染的有无分为2种类型: (1)单病程病害: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有初 侵染,没有再侵染,如黑穗病、桃缩叶病等。 (2)多病程病害: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以发 生多次再侵染, 在田间逐步扩展蔓延, 由少数中心 病株到点片发生, 进而普遍流行, 如霜霉病、白粉 病、锈病等。
二、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条件
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 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 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行的强度和广度。
1.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病害流行的基本 前提。寄主植物的易感期和病原物的侵染期相吻合则易 造成病害的流行。营造大面积同龄纯林易引起病害的流 行。
◆病原物在繁殖和扩展的同时,发挥了它的 致病作用,到明显症状开始出现就是潜育 期的结束。各种病害潜育期的长短不一, 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可达一年,有些果树 和树木的病害,病原物侵入后要经过几年 才发病。每一种病害潜育期的长短大致是 一定的,但可因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植 物的反应和状态,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而 改变,所以往往有一定的变化幅度。
侵染循环:是指侵染性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 节开始发病, 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 的过程。
侵染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和/或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等环节,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都能达 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流行条件分析
需要感病寄主引发病害的病原物易发病的环境(病害三角)预防可以切断这三条途径寄主方面可以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水肥加强管理增强抗病性等病原方面可以清除病原通过清园喷洒铲除剂等或者切断传播途径例如消灭蚜虫防病毒病白菜高垄栽培防腐烂病等环境方面改变程度有限一般是覆膜调节光照和温度
合理密植调节田间湿度等
植物病害流行是指侵染性病害在植物群体中的顺利侵染和大量发生。
其流行是病原物群体和寄主植物群体在环境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条件常起主导作用。
对植物病害影响较大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气候和土壤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结构、含水量、通气性等。
(2)生物环境,包括昆虫、线虫和微生物。
(3)农业措施,如耕作制度、种植密度、施肥、田间管理等。
植物传染病只有在寄主的感病性较强,且栽种面积和密度较大;病原物的致病性较强,且数量较大;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土壤和耕作栽培条件有利于病原物的侵染、繁殖、传播和越冬,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时才会流行。
一般情况下,环境为主要因素,植物易在干旱的环境内出现病害,可以引入天敌,注意使用杀虫剂。
病原是直接导致植物生病的因素,寄主是病原寄生的植物体,环境条件是指植物自身所处的外界条件,病原要发病首先要有寄主,但也必须有一定的外界条件比如植物机械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