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的性质及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的性质及地位

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历史知识的教学,就是常说的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的基本知识。这一任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知识是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因素。……没有历史知识,历史作为研究人类往事的一门科学,就不能实现其职能。”①然而,对这一任务的认识和理解,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本拟从历史教育学的角度,谈谈中学历史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一、中学历史知识的性质及特点什么是历史知识?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时难免被忽略或误解。比如,常有人以为历史知识就是指历史本身所发生的事,从而把历史原本与历史知识混为一谈。从认识论的角度上去考察,历史原本与历史知识的关系,是客观实在与主观认识的关系。所谓历史知识,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历史的认识。正是历史认识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的性质与特点。因此,人们在论述历史知识时,实际上是在论述对历史的认识;历史教师传授历史知识,实际上是在传授对历史的认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在学习对历史的认识。首先,我们看看“历史”这一概念。无论在中还是在西中,“历史”这一概念至少含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二是

指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了解及认识。平时我们在用“历史”这个词时,常常是从比较泛指的意义上使用的,也就是把“历史”的这两种含义混用,比如大学的“历史系”,并不是指“过去”的系,而是指对过去进行研究的“历史学”的系。“历史”这一概念的两种含义,后一种是更为主要的,这是因为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只有被人们了解和认识才有意义。马克思认为:“正像一切自然物必须产生一样,人也有自己的产生活动即历史,但历史是在人的意识中反映出的,因而它作为产生活动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产生活动。”②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是对过去的主观认识。我们再看看什么是知识。对“知识”的定义,比对“历史”的定义要更为单一。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由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③我国学者对知识的界定亦是如此,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所谓知识,就它所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④这就是说,知识于客观存在,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但知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简单重复。所以说,知识是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认识。现在,我们可以概括地说,所谓“历史知识”,是人的主观意识对人类过去的客观存在(即历史的

发展过程)的反映。它以人类的过去为认识对象,是对这一特定的认识对象的主观认识。如果说有客观的历史知识,实际上是指客观地对历史发展过程所进行认识的结果,而不是说历史知识本身是不以人们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历史知识的这种性质,正是作为人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的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指导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是史与论的科学统一,这也决定了我们所说的历史知识的性质。以上所说的历史知识,实际上还是泛指历史学科的知识。作为学校教学中的历史知识,与历史学科的知识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但又不能完全绝对地等同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因为,学校历史教学中的知识,还要从学生学习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角度认识。国外的课程学专家认为,要从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角度上研究知识是什么,可从以下几点考虑:(1)知识应包含基本的工具;(2)知识应便于学会任何学习;(3)知识应适用于现实世界;(4)知识应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认识的技能以及个人完善的观念;(5)知识应由许多形式和方法构成;(6)知识应使个人为科技世界作准备;(7)知识应使个人为政治世界作准备;(8)知识应容许个人重新获得旧的信息;(9)知识的获得应是终生的过程;(10)要在原本的价值上教知识。⑤这就是说,教学中的知识要具有使学生能够学习与发展的意义和性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某一门课程中传授

的知识,与相应的科学或学科的知识,往往是被等同看待的,“因而造成了由于知识和次要材料太多,致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过分繁重的情况”⑥,从而因知识的过于系统、严密和繁多,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就削弱了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对此,国外的教学论专家指出:“不能把学科视为‘适于儿童而剪裁的科学的概要的复写’那样的东西,它不是科学内容的简略化、淡薄化或缩约。学科内容是从科学中,遵照教学的目标、课题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选取那些可以传递各门科学、技术、艺术的基本概念的事实、知识与方法。”⑦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也要具有能使学生进行学习、认识的性质。关于历史知识的特点,我国的历史教学工作者已有很多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看法,诸如过去性、具体性、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综合性、阶段性、时序性、因果性,等等。这些都对我们认识历史知识的特点有重要的价值。虽然这些特点中有些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具有的(如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阶段性等),但基本上是属于科学的历史认识所具有的特点,或者说是历史科学的知识所具有的特点,这是符合我们以上所说的历史知识是对历史的认识这一观点的。然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既然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不仅具有历史学科的认识属性,而且要有使学生进行学习和认识的属性,那么,也就应从学习的角度上认识历史知识的特点。从这样的意义上

讲,历史知识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时空的确定性。历史知识既然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曾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发生和存在的,而现在则不存在或只留下痕迹。要对这种历史上的客观事物进行认识,不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要在一定的时空观念下进行,这是历史认识的首要条件,正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考虑具体时间、具体环境里的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⑧这就是说,脱离时间和空间的历史知识必定会是错误的。对于已经发生并过去了的人类活动,只能根据现存的历史信息(例如史料)进行间接的认识。历史知识的这种时空的确定性,同时也反映出其认识对象的特征和认识方法的特征。相对的系统性。历史认识所反映的对象是广泛的,涉及人类历史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之间内在的联系。历史知识的内容所具有的这种广泛性和综合性,在认识上必然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才能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和内在关系。同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样,每一个单独的知识必须置于整体知识的结构体系中才具有意义。但是,反映历史实际发展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其系统性又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对历史的认识是有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结构体系也不可能是绝对完整的,只能是相对的完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体系就具有这种相对的系统性特点。广泛的社会性。“人的个体的认识及其发展,是在正常社会生活中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