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精神分析学派

合集下载

精神分析主流五大学派

精神分析主流五大学派

精神分析主流五大学派写此文的目的是用简洁的纲目做科普。

想把精神分析这个人人都知道的,神乎其神的概念简洁条理化,特别是经常用的精神分析五大学派,让大家对它有一个明晰的认知。

因为一百年来精神分析的人物众多,学界说法也多,我又是个粗线条的人,所以定会挂一漏万。

我们先把精神分析五个主要学派列出来。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classical psychoanalysis二.沙利文,埃里克森等的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三.克莱茵和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 theory四.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Self Psychology五. Stolorow和Atwood的主体间性心理治疗-The intersubjectivity psychotherapy这五个学派也被统称为心理动力学。

后四个称为现代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好像是说种庄稼的事,人就是一粒种子,自我心理学讲得是种子本身的生命本能,如发芽成长(好像人成长)的本能。

客体关系讲的是种子成长的土壤和环境问题,比如土好不好,有营养还是有害的土壤,阳光如何。

自体心理学说的是种子在土壤和环境中,被影响的成长问题。

而最新的主体间性治疗理论却全面阐述了以上的问题,它是精神分析过去四个学派的概括总结,它可能意味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大结局。

一、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犹太人,约在1897年开始创立了精神分析这个理论,1902 年发展成心理分析学。

他的学生阿德勒、荣格等发展了它,后又与他分道扬镳,现在它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

他是精神病医师,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理论贡献:1.对人类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揭示2.人格结构理论:a,本我-性欲望驱动,按照快乐原则行动。

b,自我-社会经验积累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

第五讲:精神分析心理学(1900)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 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既是一种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如自由、联想、移情、释梦、解析等;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也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名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大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构成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世称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tic school)亦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是由奥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

波林曾写到“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高觉敷译,1981,814)。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点:(1)从产生条件来看,它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o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2)从研究对象来看,它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3)从研究内容来看,它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

故通常把精神分析称深蕴心理学(或深度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

(4)从研究方法来看,它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心理治疗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经常发生派别内部的分裂与重新组合。

在精神分析运动的早期,一方面弗洛伊德本人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他的前期理论与后期理论就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弟子们由于日益不满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先后与他分道扬镳。

于是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考研笔记-精品

人格心理学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弗洛伊德人性观P86一级从整体看,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某种方式移放了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如果释放能量的某一途径受阻,它就寻找阻力最小的另一条途径释放,因此,如果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我,那么它 几乎没有剩余的能量有效地执行其机能,虽然,人类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简化到共同的能量形式, 并且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即寻求紧张的减弱或者能量的释放,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 种无紧张状态。

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的本能是指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与其有关的心理能量 统称为力比多,包括性欲,饥饿和口渴。

驱使人去追求快乐。

死的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其衍 生出最重要的本能是攻击,即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需要。

人类的科学活动,文学艺术乃至全部文化的产物,都是本能(特别是性和攻击)能量的表现,是由于性和攻击本能不能直接表现的一种结果,本能能量的释放与社会限制的冲突的另一种结果则导致人的痛苦和精神病,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进步的代价是人类的痛苦,快乐的丧失和罪恶感的增多,甚至值得放弃文明而返回到原始状态。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一级](一)人是一个能 量系统 (二)人的能量来 (三)人性是恶的第三节人格动力p93 一级(一)本能(二)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1)本能的性质及特点(2)能量投注与反投注(1)焦虑(2)自我防御机制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915华南15一、正确地对待挫折1.认知是影响挫折产生和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黑2、正确地认识挫折首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

3、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

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三、恰当地运用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2.自我防御机制的啼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性质有三层基本含义:⑴本能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而不是一种暂时的冲击;[2]这种力不断来自生物体内部,源于肉体组织,表现为一种"肉体欲求";[3]这种肉体欲求是作用于心灵时所表现的力。

关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

关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

关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关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论文关键词: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儿童健康心理论文摘要:在席卷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众多的人格理论中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脱颖而出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

本文对精神分析学派其中几位代表人物的人格理论进行梳理~并重点突出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鲜明特点。

目的在于探究其深层的教育价值~挖掘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对儿童健康心理教育的启示。

精神分析学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一经问世不仅在心理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也一直影响着文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

如此可见~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之巨大。

尽管精神分析理论自身存在缺陷~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质疑。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诞生近百年的精神分析学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不仅与弗洛伊德本人的声望有关~更重要的是弗洛伊德的后继者—新精神分析学派~并未把弗洛伊德和他的著作当作不可怀疑的偶像和一成不变的经典。

他们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既有抛弃又有继承更有发展。

其中代表人物有沙利文~霍妮等。

一、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简述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精神分析学派虽然抛弃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有些观点~但是在他们的人格理论中或多或少的看到了弗洛伊德的影子。

所以要想深刻的挖掘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的蕴含的教育价值~必须拿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这把钥匙去打开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大门。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

意识是指个人此时此刻意识到的。

‚潜意识就是一种未被觉醒的心理历程或过程~是在一定时间内被压抑、被排挤的情绪经验活动的过程?,1,。

潜意识可以被压抑~但是它们并不会被消灭~而是在不自觉的活动~以求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也是一般人格的主宰。

弗洛伊德基于潜意识系统提出了本我概念~进而提出了自我和超我的体系。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C、超我是在与环境的接触中逐步形成的,它 是按道德原则行事的。 现实生活中三者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道德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
快乐性原则
二.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道德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
二.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1.人格冲突 人格结构的不协调,就会导致人格冲突. 2.焦虑的种类 道德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家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让病人在 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在一张躺椅 或床上。病人背向分析家,在分析家鼓励 下,病人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的谈 出来。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关键是 要求病人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而不 管这些想法是无关紧要的胡思乱想,还是 可笑的使人不好意思的念头。这种方法的 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变态 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
一.弗洛依德的生平
为此,他放弃催眠,用了南锡的谈话法,使病人在 觉醒状态下自由联想。这种技术是让病人放松地躺 在床上任意地自由谈话,不管联想到什么都完全说 出来,目的是使病人把压抑在意识中引起异常行为 的原因清醒地记起来,这是他独创的,也是精神分 析演进中最重要的一步。经过实践,他发现越来越 多的病人常回忆起童年时代的经验,而那些被压抑 的记忆中有许多是和性有关的事,这就使他注意性 与精神病因的关系。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人格的结构模型 人格是由自我、本我、超我组成的。 A、本我是一种原始的力量来源,是遗传下来 的本能。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行事、满足的 是个体生物的需求。(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 本能) B、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但也只是部分意 识而已。自我遵循现实性原则行事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和冲动所驱 动的,这种心理动力学理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一理论对于理 解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主要观点
潜意识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由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动所驱动的,这些欲望 和冲动受到社会道德和规范的压抑。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学派 • 古典精神分析技术与方法 • 古典精神分析应用领域探讨 • 批判与反思:古典精神分析局限性及挑战 • 未来发展趋势:整合与创新
01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弗洛伊德创立 的一套心理学理论,旨在探究人类心 理深层的无意识和动机。
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帮助企业领导更好 地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构建健康的 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 忠诚度。
创新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化和远程技术 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 展,精神分析治疗可以通过远 程视频等方式进行,为患者提 供更加便捷的治疗途径。
量化和标准化评估 工具的开发
为了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和患 者的心理状态,未来将开发出 更加量化和标准化的评估工具 ,提高治疗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
象。
03
古典精神分析技术与方 法
自由联想技术
自由联想概念
自由联想是一种让患者在放松状态下自由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的技术,通过引导患者说出脑海中浮现的任何内容,包 括回忆、幻想、感受等,以揭示潜意识的冲突和动机。
实施步骤
首先,治疗师会要求患者放松身心,然后让患者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不加以评判或打断。治疗师会倾听并记录患者 的陈述,通过分析其中的主题、情感和象征元素,来洞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问题所在。

第七章 精神分析

第七章  精神分析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用的非理性、 自我防御机制: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用的非理性、 歪曲现实的应付焦虑、 歪曲现实的应付焦虑、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 八种自我防御机制: 八种自我防御机制: 压抑: 压抑:将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和欲望冲动排遣到潜 意识中去 反向作用: 反向作用: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 投射: 投射:把自己内心中的不为社会接受的欲望冲动和 行为归咎于他人
显意识、潜意识 显意识、
2、精神分析的方法: 精神分析的方法:
自由联想法 对过失的研究: 对过失的研究:
过失的类型( 过失的类型(1)口误、笔误、读误和听误 口误、笔误、 (2)遗忘 误放、 (3)误放、误取及失落物件
梦的解析法
梦的研究, 梦的研究,不仅能了解一般情况下的潜意识心理过程 和内容,而且能了解那些被压抑的、 和内容,而且能了解那些被压抑的、被排斥于意识之 外的、 外的、在自我防御活动时才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和内 容。 包含夜间感觉的印象 梦的隐意(三个范畴) 梦的隐意(三个范畴)梦者当日生活和思想观念相关 本我的冲动 梦的工作 梦的显意 梦的三种成分的作用:在梦的隐意中, 梦的三种成分的作用:在梦的隐意中,本我的力量促 使心理结构进行梦的工作, 使心理结构进行梦的工作,并通过满足欲望的幻想性 意象,即显梦,而得以部分地释放。 意象,即显梦,而得以部分地释放。
二、文化思想渊源: 文化思想渊源:
1、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哈特曼: 无意识哲学》 哈特曼:《无意识哲学》 享乐主义哲学的影响 就心理学的思想渊源而言, 就心理学的思想渊源而言,弗洛伊德受到了布伦 塔诺、莱布尼兹、 塔诺、莱布尼兹、赫尔巴特和费希纳的影响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ppt课件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ppt课件

对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
心理咨询方法的形成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为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 框架。
重视深层心理问题
该学派强调解决深层心理问题,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和思路。
促进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发展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对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发展起到了推 动作用,提高了心理治疗行业的专业水平。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观点 •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方法 •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贡献与影响 •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局限性与批评
01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起源于19世纪末 ,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 最初名为“精神分析”。
重要贡献。
荣格
瑞士心理学家,也是弗洛伊德的 学生和同事。他提出了“集体无 意识”和“原型”等概念,对古 基础
无意识理论
性欲理论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心理结构 由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组成, 其中无意识是心理结构的基础。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性欲是人类最 基本的本能之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 产生重要影响。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
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指在分析过程中, 患者被鼓励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受任何限制和 评价。
目的
通过自由联想,患者可以挖掘出潜意识中的欲望、冲突和 记忆,从而促进自我认知和心理成长。
应用
自由联想通常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进行,患者可以躺在 沙发上,边思考边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分析师则在一旁观 察、倾听并适时给予反馈。
详细描述

精神分析总结归纳

精神分析总结归纳

拉康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
从产生条件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 学,而是在精神病的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 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 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 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 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 容,故通常把精神分析称为深蕴心理学。
过渡阶段精神分析的理论
• 根据心理能量的指向可划分为:内倾和外倾 • 根据人们与世界联系的方式不同:感觉、直觉、 思维和情感 • 根据上诉两个分类排列组合可以得到8种人格类型。 5、人格发展理论: 童年时期 青年时期 中年时期 老年时期
(三)精神分析的新发展
理论分支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核心观念 安娜、哈 发展线;自我的自主性; 自我心理 1939年 特曼、埃 自我统一性 学 里克森 克莱因、 内部客体、心态;客体 20世纪 客体关系 菲尔贝恩、 力比多、内心结构;过 30~40年 学派 温尼科特、 渡客体;融合性客体关 代 科恩伯格 系 霍妮、沙 文化神经症;社会潜意 社会文化 20世纪40 利文、弗 识;人际关系;文化与 学派 年代初 洛姆、卡 人格的交互作用 丁纳
新旧弗洛伊德主义异同
最大差异是前者以性压抑为中心,后者以多种欲 望的压抑为中心。 最大相同是意识结构都分成意识,潜意识,前意 识。人格结构都分成自我本我超我。
(四)精神分析的内在发展逻辑
(一)简述:
精神分析由于种种原因,从开始就不是一个内在 完全统一的学派。 一方面,弗洛伊德本人在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他的弟子不满于他对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的过分强 调,从不同的理论视角纷纷对他的理论提出强有 力的挑战; 另一方 面,时代发展、环境变化导致精神分析流 行的场所发生变化,这也必然引起精神分析的

1精神分析学派

1精神分析学派

二、人格结构

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心灵(Psyche), 它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与行为,无论是 意识到的还是没意识到的。它的作用像一 个指南针,调节和控制着个体,使他适应 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精神由若干不同的 然而彼此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层次组成,它 们是: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分析心理学的三个层次示意图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
又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 基础: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 对象:主要研究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 内容:主要研究潜意识、动机、情欲、人 格等深深一层次的内容,故称深蕴心理学 (depth psychology) 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究方法
科学背景

吕克 (Brucke,18191892)认为,生物是 一个动力系统,在这 个系统中化学、物理 的定律同样适用。


长期指导过弗洛伊 德作物理主义的生 理学训练。

坚持认为一切生物现象, 包括心理现象都能被还 原为物理的东西;自称 精神分析是以力学为基 础的,强调力、能量、 能量守恒和转化。 坚持决定论,反对自由 意志论。 坚持唯能论,试图以精 神能量解释变态和常态 共同具有的心理过程。
移置
隐意
象征化 润饰
梦的四种工作方式
第三部分
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野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新精神分析的兴起 分析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 人格的社会文化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 对新精神分析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新精神分析的兴起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
弗洛伊德关于意识 和无意识转化机制 的学说,压抑的学 说受其启发。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 心理学类型:荣格1913年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 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内倾和外倾人格。1921年他 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又做了详细的阐述。心 理学类型的态度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态度类型, 功能类型分为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四种。荣 格还将两种态度和四种功能类型结合起来描述了 八种不同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 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 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
三,主要教育观点
(一)、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观 1、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潜意识能量的积极 引导,使人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2、潜意识能量的积极引导的关键是形成强有 力的自我,培养健康的人格 (1)健康的人格是智育的基础。 (2)道德教育即是人格教育。 3、健康人格的形成主要决定于 儿童的早期经验
—— 摘自[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瑞士心 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早年曾和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观点的不同, 两人的关系终于宣告破裂。 • 主要观点: 字词联想实验与情结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心理学类型 心理动力学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是在精神病 的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以潜意识的活动为研究 对象的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其创始人 是弗洛伊德。 古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 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的过渡和中介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新精神分析学派 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主要代表 人物是霍妮、沙利文、弗洛姆、埃里克森、哈特 曼、安娜· 弗洛伊德。
(二)、以人格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观
• 1、知识的教学 • 精神分析把知识的获得与人格相联系,认为 健全的人格是获得真知的基础,为此,应注重 两种心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作用。 • (1)抗拒学习 • (2)焦虑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咨询技术介绍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咨询技术介绍

人格结构理论
超我(superego) 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
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器期产生俄 狄浦斯情结,为了压抑这种本能冲动,儿童对父母产生自居作用,从而对父
母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加以内化,形成超我。
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

• •
• • • •

流派产生背景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及其思想背景
•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概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不同于冯特的生理心理学,也不同于铁钦那的构 造心理学、安吉尔的机能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韦特海默的完型心理 学。通常的心理学是关于一般人的心理、意识,内容大多涉及人的感觉、知觉、 意识、思维等认识过程。但精神分析师讨论人的病态无意识的,所写的内容大多 涉及人的梦、过失、焦虑、动机冲突、情绪紧张以及人格的病理表现。 精神分析心理学不是以纯学术为目的,而是作为一名精神病科医生,试图找 到治疗神经症的有效方法。 1.研究对象:精神病患者。另外,为了更好的探索心灵深处的问题,精神分 析治疗者也许真正理解自己,能够发现自己内心被压抑的问题。所以说。治疗者 也是精神分析的对象。 2.研究主题 (1)潜意识:觉察不到的,不在意识之中,在心理的基础和底层,包括个人 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和出生后的欲望和冲动。它通常不见容与社会规范而被排 斥在意识之外,进入无意识领域。
自恋理论
弗洛伊德的自恋理论 狭义自身心理学的自恋理论
弗洛伊德自恋理论
力比多 根据力比多投注的对象,弗洛伊德将力比多分为自我力比多和对象力
比多。前者是指贯注于自我的力比多,后者是指贯注于对象的力比多。这两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

古典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指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他的早期的理论是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是无意识系统;另一是前意识系统(它包括意识)。

前意识的主要作用是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使意识和无意识完全隔离。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个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弗洛伊德非常强调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无意识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意识和前意识。

后期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与二部人格说中的无意识概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

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作用。

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以性心理为主线。

以性心理发展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

他所用的研究方法有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他的研究资料来源于对病态人格的心理分析。

新精神分析是在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有阿德勒、埃里克森、霍尼、弗洛姆等人。

新精神分析不再一味强调性本能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转向自我。

研究对象从非常态转向正常人。

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该学派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方法和心理历史学分析法,发菜了投射等心理测量的方法,并引进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跨文化研究方法等。

新精神分析在作了一些不同的解释的情况下,仍保留了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潜意识动机作用,压抑和抵抗,精神决定论,移情作用,以及自由联想法等。

新精神分析学家在各自理论中提出的如基本焦虑,原始恐惧,逃出自由等概念,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在起主要作用,不过表现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而已。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异同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异同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异同【-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编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异同”,希望考生们能顺利报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都是属于精神分析学派,但是大家在接触到他俩的阶段理论都会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俩的区别。

首先,从学派角度,弗洛伊德是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后者对前者的理论有一定的继承性,所以埃里克森的理论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

其次,核心主张不同。

弗罗伊德强调无意识,埃里克森强调自我。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也就是说,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

把性本能的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

艾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可以协助自我进行监督。

然后,对于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二人有不同的主张。

在人格发展方面,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力比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如下:弗洛伊德认为,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家长如果能适度满足儿童的性需要,儿童就能健康成长;如果儿童的性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固着或倒退,成为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

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埃里克森把个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

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6
12
人格结构2
2.自我:与真实外在世界接触的部分,有组 织、较合理、无价值观,现实取向, 做实际、行得通的事。 现实原则 次级思考历程(secondary thought process) ---同时顾及本我、现实和良心。
2013-8-6 13
人格结构3
3.超我:人格中道德部分,由父母传达的 文化价值观和禁忌的内化。包括 两种主要内容: a. 良心 --- 使人自觉无价值或罪恶感。 b. 自我理想 --- 使人有荣誉感和自我 价值。 ■道德原则
7
无意识的特点
无矛盾性 无时间性 无否定、怀疑性 非现实性 能量巨大、极活跃

2013-8-6
8
无意识存在的依据
催眠状态下能够回忆 做梦 生活失误 灵感、直觉 无意识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技术的有效性

2013-8-6 9
三部人格
超我
自我(Ego)
躯体能量 能量转换 精神能量 Libido
2013-8-6
5
第二节 人格结构
两部人格 三部人格
意识
无意识
本我
自我
超我
2013-8-6
6
两部人格
意识 回忆 忽略 前意识
伪装 压抑 变形 无意识 无法有意回忆,主要为 本能、原始欲望、早期 经验及童年经历 可清楚觉察、能 清晰回忆 经努力可以觉察
前意识系统 检查作用 无意识系统
2013-8-6
2013-8-6
21
(2)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当自我不能理性或直接地控制焦虑时,自我可以在 不知不觉之中,发展出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以某 种方式,调整冲突方之间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 以接受,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 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 自我所形成的这种非现 实性的状态,亦即自我防御。 防御的功能--- 保护自我对抗焦虑的痛苦 自我防御机制往往是无意识的、与现实相脱离。
---显性的梦境不像隐藏的梦境那般广泛。 ---透过象征(symbols)的使用起作用。
2013-8-6 30
人格发展3
3.性蕾期 (四岁至五岁之间) 恋亲情结: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男孩:恋母情结、阉割恐惧、认同父亲的开始 女孩:恋父情结、阳具羡慕、沮丧、认同母亲 恋亲情结冲突的解决 --- 在父母共同爱的 照顾下,认同同性别的亲人,并内化父 母的价值与正向特质到儿童的ego之中。 行为轻率、果断、自信、富于攻 最终形成第二自我---超我 击性和挑衅性 固着现象 性蕾性格
2013-8-6 29
赖、好猜忌、苛刻、易怒、悲观
人格发展2
2.肛门期 (两岁至三岁左右) 前肛门期 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 后肛门期 保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入厕训练与自主性需求 自我得以巩固发展 固着现象 肛门特征
保持型:秩序、整洁、吝啬、固执或强迫性 排泄型:慷慨、大度、肮脏、放肆、浪费
2013-8-6
15
现实环境
自我
本我欲望
超我限制
2013-8-6
16
焦虑与心理防卫机制1
(1)焦虑 (Anxiety) 焦虑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能适 当的控制心理能量的一种冲突的结果。 焦虑的功能:


自我保存机制(self- preserving mechanism)。给予自我 (ego)一种信号 --- 好像有危险即将发生。除非自 我能事先衡量,并能加以压制,否则危险会升高。 对人的行为起控制和引导作用。
2013-8-6
34
理论的运用

(1)自由联想---心理决定论的体现 (2)梦的解析 ---使用和梦象征的解释 (说明) (3)日常谬误的潜意识意图分析 (4)幽默---攻击性玩笑和性玩笑
2013-8-6
35
a.隐藏的梦 (latent content): 反映潜 意识里的材料,都可追溯到童年的经 验。 b.显性的梦(manifest content): 梦的表面意义或作梦者的意识的描述。 与最近发生的经验有关。 显性的梦境几乎与前几天的意识或前意 识经验有关,而只有隐藏式的梦境才具 有心理分析的重要性。
本我(Id) 最难接近、最有力
2013-8-6
10
能量转换
早期
生存本能 后期 生本能 死本能 能量 Eros Thanatos
性本能Βιβλιοθήκη 2013-8-611
人格结构1



1.本/原我:与生俱来、属于无意识层面,存 有本能驱力(性和攻击驱力),无价值观,逻辑和 伦理,要求立即得到满足。 快乐原则 反射动作、想象实现 原始思考历程(primary thought process)
第三节 人格发展阶段
0-6岁 人格模式基本定型 人格适应问题源于其童年生活经验 人格发展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其泛性论

2013-8-6
26
一、性、Libido、动欲区
性本能冲动对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 乃至整个人类科学文化具有极端重要性。 广义的性是一切寻求快乐的潜力, Libido 动欲区---性欲最敏感的区域;随着年龄增长, 动欲区会发生转移。 非常重视个体在五、六岁以前的人格发展 情形
32
人格发展5
5.生殖期 (青春期) 自我性爱 客体性爱 男女性器官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性快乐的快感区由口腔、肛门转至性器上. 性本能的本质未变,但性活动形式改变。 固着现象 生殖型特征
富于建设性、创造性,控制力强
各种人格类型者的行为表现
2013-8-6 33
人格发展6
6 .成熟期(青春期以后) 心理结构平衡 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 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
2013-8-6
17
焦虑的型态
A:神经质焦虑Neurotic Anxiety ---对莫名危险的惧怕。这种感觉存于 ego中,但源自本我的冲动。亦即:对原始 冲动突然进入意识而产生的反应。怕自我 无法控制本能冲动,而需承受这种“冲动 的惩罚”所产生的恐惧。

2013-8-6
18

---例如:有些人面对领导或其它权威人 士时,会激发这些人在生命早期对于父 母的破坏性冲动。而这些有敌意的冲动 通常又伴随对惩罚的害怕,这种害怕会 内化成潜意识的神经质焦虑)。

2013-8-6
37
梦的制作

Freud相信梦都是以潜意识形式出现,为了 要使得这些潜意识的愿望变成意识的,即将潜 意识的欲望和冲动加工成自我或超我难以觉察 的显梦,可以运用的机制主要有: a. 浓缩或压缩 (condensation)即用隐意的个
别元素代表全体,或把几种隐意的元素合而为一, 如用胡须代替父亲,用乳房代替母亲等等。
2013-8-6 31
4 人格发展
4.潜伏期 (六岁到12岁左右) 性本能受到抑制 种族系统天赋 对于性活动的克制(内发的羞愧、罪恶和 道德感) 心性发展的表面静止(其实是潜伏中)。 个体将libido升华为社会和文化的实践 (例如专心于学校课业以及友谊的发展)。
2013-8-6
2013-8-6 36
Freud的基本假设: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实 现 (wish fulfillments)。 大部分的愿望的实现都是以隐藏的梦形式 出现,只有经由梦的解释才能解开愿望的 谜底。 基本假设的例外:曾遭受心理创伤的精神官 能症病患的梦。这些病患的梦境内容通常 是重复的创伤经验,而不是愿望的实现. --- 强迫性重复原则

2013-8-6 3
二、思想根源
(一)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莱布尼兹---单子论—意识等差(无意识、动力观) 赫尔巴特--灵魂动力论--意识阈限(无意识观、动力学说)

费希纳—
意识 无意识
意识阈限 心理能量

布伊坦诺—意动心理学 动力观
2013-8-6 4
二、思想根源
(二)自然科学与医学背景 近代物理学—能量守恒—心理能量 生物学---进化论---本能 机械论、还原论----心理决定论 精神病学—心理病因观
2013-8-6
23


转 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 出来 补 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 上的缺陷 幽 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 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退 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使用以往较幼稚 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隔 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 抵 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第二章 原欲与人格
精神分析的起源 人格动力结构 人格发展阶段 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

2013-8-6
1
第一节 精神分析之起源
一、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生平 1856—1939年 奥地利 人 17岁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生物解剖学---接触性的相关研究 生 理 学---机械还原论的生物观 哲 学---意动心理学、非理性主义 25岁 医学博士 临床医学实习 神经症与精神病 沙可:收获—心理障碍观及治疗法、性心理病因观 缺陷—疗效难持久、病人不配合 布雷尔-安娜:谈话疗法---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
2013-8-6
19
B:道德性焦虑(moral anxiety) --- 自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 道德规范而产生的反应,源自自我与超我 间的冲突,表现为良心不安、负罪感及羞 耻感等。 --- 例如:当我们有性诱惑的念头,或 当我们做错事时会有罪恶感。
2013-8-6
20
C:现实焦虑(Realistic anxiety) ---对来自真实世界的威胁所产生的反 应,源于自我与现实间的冲突,表现为 内心紧张、不安、恐惧。 ---客观的焦虑 ---避开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