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主流五大学派
精神分析主流五大学派写此文的目的是用简洁的纲目做科普。
想把精神分析这个人人都知道的,神乎其神的概念简洁条理化,特别是经常用的精神分析五大学派,让大家对它有一个明晰的认知。
因为一百年来精神分析的人物众多,学界说法也多,我又是个粗线条的人,所以定会挂一漏万。
我们先把精神分析五个主要学派列出来。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classical psychoanalysis二.沙利文,埃里克森等的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三.克莱茵和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 theory四.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Self Psychology五. Stolorow和Atwood的主体间性心理治疗-The intersubjectivity psychotherapy这五个学派也被统称为心理动力学。
后四个称为现代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好像是说种庄稼的事,人就是一粒种子,自我心理学讲得是种子本身的生命本能,如发芽成长(好像人成长)的本能。
客体关系讲的是种子成长的土壤和环境问题,比如土好不好,有营养还是有害的土壤,阳光如何。
自体心理学说的是种子在土壤和环境中,被影响的成长问题。
而最新的主体间性治疗理论却全面阐述了以上的问题,它是精神分析过去四个学派的概括总结,它可能意味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大结局。
一、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犹太人,约在1897年开始创立了精神分析这个理论,1902 年发展成心理分析学。
他的学生阿德勒、荣格等发展了它,后又与他分道扬镳,现在它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
他是精神病医师,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理论贡献:1.对人类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揭示2.人格结构理论:a,本我-性欲望驱动,按照快乐原则行动。
b,自我-社会经验积累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咨询技术介绍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人格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人得发展就是建立在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得基础上得, 她得人格理论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虽然弗洛伊德总把性欲视为人类行为得真正动机和发生得原因,但就 是她所谓得性就是广义得。主要有三点,(1)从概念来看,不能把性和生殖器两 个概念等同,她除了包含许多涉及生殖器方面得活动外,还有更广泛得内涵。 (2)从范围来看,性并不仅仅开始于个体性成熟得青春期,而就是在婴儿出生后 就已开始。(3)从功能来看,性功能不仅表现为生殖器得快感,还包括从其她身 体区域获得快感障碍得病理机制
自恋得需要招收创伤性挫折,导致自恋力比多固着于原始得自恋结构—— 理想化父母表象和夸大自身,形成自恋得固着。理想化父母表象和夸大自身或被 压抑形成水平分裂,或被否认,形成垂直分裂。
2、自恋障碍包括自恋人格障碍、精神病和边缘状态
自恋人格障碍:已经形成内聚自身和内聚得理想化父母表象。 精神病和边缘状态:固着于自体性欲阶段。
自恋理论
弗洛伊德得自恋理论 狭义自身心理学得自恋理论
弗洛伊德自恋理论
力比多 根据力比多投注得对象,弗洛伊德将力比多分为自我力比多和对象力
比多。前者就是指贯注于自我得力比多,后者就是指贯注于对象得力比多。这 两种力比多得区别仅在于投注得对象不同,作为心理能量,她们得性质完全相 同而且可以相互转化。还假定,力比多总量恒定,则力比多投注于自我越多,那 么在对象身上得就越少。 自恋得发展:自体性欲——自恋——对象爱
潜意识论
弗洛依德认为,潜意识内容就就是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并且主要就是 性冲动和性欲望,她就是与生俱来得。但由于这些欲望与社会伦理道德、文化 习俗就是抵触得,于就是这种欲望就被压抑到无意识得深处,造成了她们好像 不存在似得假象。但实际上性冲动和性欲望并没有被消灭,而就是隐藏在潜意 识中,以人们意识不到得方式——在梦中潜意识得欲望以伪装得形式摆脱意识 得控制,渴求并实现满足。
精神分析流派
第三讲精神分析流派如果一个人的伟大程度可以用他对后世的影响来衡量,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美国心理学家T. H. 黧黑精神分析理论概要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为弗洛伊德,代表人物有他的学生阿费烈德 .阿德勒、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本章提要(一)意识-无意识理论意识:能够自己察觉的部分无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中可以进入意识,被我们察觉的部分☐无意识⏹包含着大量与人的本能欲望、非道德的冲突相联系的观念和体验。
⏹无意识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行为推论,了解无意识的常用的途径包括:遗忘、笔误、口误、梦,以及神经症的各种症状。
⏹对人的行为影响巨大,神经症的各种症状的行为原因要追溯到无意识,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使无意识的动机被意识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精神结构中直接与人的生物机体相联系的部分。
(1)作用: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因为本我从生物本能中吸取力量,推动机体活动。
(2)活动方式:“快乐原则”,不知道外在的行为规范,只要求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3)本我在性质上是无意识的,但是无意识与本我不是一个概念。
2.自我:在本我的基础上发展,满足欲望。
(1)作用:与现实世界协调,相当于“执行官”,支配、管理、控制着人格。
自我控制意识并充当审查机构。
(2)活动方式:“现实原则”。
一方面自我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欲望;一方面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条件和处境,寻去合适的方式满足欲望。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 能量理论:
弗洛伊德以为人旳大部分行为旳动机都来自“性本 能”,他把这种性能量称之为“里比多”。这种极端旳还 原主义使弗洛伊德旳理论饱受争议,也为后来精神分析学 派旳分裂埋下伏笔。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瑞士心理学家。1923年其于弗洛伊德合作发 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创 建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 “旳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 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 识三层。
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在世是曾任国 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 席等,创建了荣格心理学学院。他旳理论和 思想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荣格旳主要观点
• 意识:
人格构造旳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旳部分, 如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等,其功能是使个人能够适应 其周围环境。自我是意识旳中心、自觉意识和个体化旳目 旳所在。荣格以为意识是心灵中极少一部分,具有选择性 和淘汰性。正是出于自我才确保一种人人格旳统一性、连 续性和完整性。
(一)精神分析旳心理学渊源
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曾是意动心 理学家——布伦塔诺旳学生。在作为布伦塔诺门 生旳三年里,弗洛伊德吸收了有关意向性,能动 性,以及行为与动机原理旳有关观念。他将人旳 能动性旳源头归结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位于人类 本身内在世界旳某些动力能量,这一观点成为后 来精神分析旳能量理论旳理论根据。
不足之处
• 弗洛伊德学说旳悲观方面主要表目前它过分夸张了人旳自 然性而贬低了人旳社会性;他旳泛性论基本上是非科学旳, 而他旳精神分析学说因把精神提升到了物质之上,故基本 上是唯心主义旳。后来,由弗洛伊德旳某些学生又发展形 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体现为不再那么强调人旳本能作用, 而开始注重人和人之间旳关系旳社会原因。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人格结构理论
• 超我(superego)
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上层部分,对本我的 冲动具有约束作用,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由超我的约束,可使人的 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个人道德的核心。 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 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於犯错的限制。
• 1881
对生物兴趣,解剖400多条鳝鱼
发现可卡因可以止疼
听布伦塔诺的课,学习意动心理学
• 1895 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奠基之作 1900 出版《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1910 第二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 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主要著作
《癔病研究》(1895)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 《性学三论》(1905) 《图腾与禁忌》(1913) 《论无意识》(1915) 《精神分析引论》(1917)
超我的限制 吃别人的东西是犯罪 恨父亲是罪过 逃我和超我的关系
①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 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 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出来。
性质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物
心理
社会
②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 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 ③自我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 “一仆三主”。 ④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和平衡的 状态保证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 失调,就会危及人格的发展。
心理结构说
“潜意识的系统可以比作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 都像许多人相互簇拥在一起。和前房相连的有一比较小的房间,像一个 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但这两个房间的门口,有一个人站着,负责守 门,对各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那些他不赞同的兴奋,就不许 他们进入接待室。”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xuépài)精神分析学派(xuépài)1.基本(jīběn)简介精神分析学说,其实就是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xīnlǐ)分析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
创立者为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也称弗洛伊德主义。
为了有所区别,该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zhīhòu)的发展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或新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běnnéng)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2.产生(chǎnshēng)原因奥地利的弗洛伊德(Freud,S.)是位精神病医生,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bù fen):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gàiniàn),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它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精神分析学派
“谈话疗法”(“宣泄疗法”):弗洛伊德在维也 谈话疗法” 宣泄疗法” 纳与布洛伊尔(Joseph Breuer,1842.-1925)合作 纳与布洛伊尔(Joseph Breuer,1842.-1925)合作 期间 “自由联想法” :一种开放性的,不加任何指导的 自由联想法” 技术去发现导致患者心理问题的某种线索。这期间, 伴随着医生的启发和劝导。同时,医生把患者所报 告出来的意象加以分析和解释,一直到患者和医生 双方都认为找出了发病的最初原因为止。 1900年写成了《梦的解析》 1900年写成了《梦的解析》,被认为是弗洛伊德一 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并大体上构造起了精神分析的 理论框架。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
《圣母与圣婴》 圣母与圣婴》
《圣母与圣安娜》 圣母与圣安娜》
“埃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 埃勒克特拉情结” complex) 弗洛伊德认为,女孩子对自己的父亲异常深情,父 亲成了自己性爱的对象,而母亲则被视为多余,希 望自己取代她的位置。这种恋父嫉母的倾向,弗洛 伊德称之为“埃勒克特拉情结” 伊德称之为“埃勒克特拉情结”。
2、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荣格( 1875—1961) 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并创 1913年终因和弗氏见解不合而与之中断关系,并创 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他的主要理论主张包括集体无意识( 他的主要理论主张包括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所谓“集体无意识” unconsciousness,所谓“集体无意识”,用荣格的 话来说“ 话来说“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 普通性精神机能,即有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 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 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 说和迁徙就能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的动 机和意象。”换句话说,“集体无意识” 机和意象。”换句话说,“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 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 期积累,“ 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 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 ) 、原型 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 (Archetype)等方面的研究,而这方面是他文艺美 Archetype)等方面的研究,而这方面是他文艺美 学和文艺心理学的核心。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课件
PPT学习交流
15
• 个体潜意识: 人格结构的第二层,包括—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
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等,相当于弗洛伊 德的前意识,可以进入意识内我领域。荣格认为个体潜意 识的内容主要是情结,即一组组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 起的情绪性观念群,如恋父情结、性爱情结等。它决定着 我们的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理学渊源 (二)哲学渊源 (三)自然科学渊源
PPT学习交流
3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渊源
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曾是意动心 理学家——布伦塔诺的学生。在作为布伦塔诺门 生的三年里,弗洛伊德吸收了有关意向性,能动 性,以及行为与动机原理的有关观念。他将人的 能动性的源头归结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位于人类 自身内在世界的某些动力能量,这一观点成为后 来精神分析的能量理论的理论依据。
“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就会变你的「命运」。”
——卡尔·荣格
PPT学习交流
16
• 集体潜意识:
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包括世世代代 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不同于个 体潜意识,它不是个体后天习得,而是先天遗传的;它不 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集 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 本能与原型相互依存,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则是本能 内身的潜意识意象。由于人类遗传下来的原型就不需要借 助经验的帮助即可使个人的行动在类似的情境下与他的祖 先的行动相似,”艺术家的创作如有神助”’就是原始意象起 着一部分的作用。
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在世是曾任国 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 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他的理论和思想 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教育蕴含
目录
•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 精神分析学派与教育的关系 • 精神分析学派在教育中的应用 • 精神分析学派的局限与挑战 • 精神分析学派教育蕴含的启示
01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精神分析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精神分析学派的形成
精神分析学派起源于19世纪末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他通过深入研究人的潜意识,提出了精神分析理 论。
对教育方法的启示
1
重视潜意识的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对个体行为有 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潜意识 需求,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表达自 己的内心世界。
2
提倡自我反思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自我反思是个人成长 的重要途径,教育者应引导学生进行自 我反思,培养其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 能力。
3
强调师生互动
精神分析学派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
自我概念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自我概念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认 为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有重要 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中,了解和关注学生的自我概念,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需求,并提供有针 对性的教育支持。
情感教育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自我概念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认 为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有重要 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中,了解和关注学生的自我概念,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需求,并提供有针 对性的教育支持。
05
精神分析学派教育蕴含的启示
对教育观念的启示
重视个体差异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个体存在差异性,因此教育应尊重每个学生的 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关注情感教育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情感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教育应关注 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PPT
(二)精神分析的哲学渊源
• 首先,在哲学思想方面,叔本华与尼采的思想观 点功不可没。叔本华的理论对无意识这一概念产 生了深远影响;尼采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世俗拉 回人类自身。
• 其次,阿特曼在《无意识的哲学》中指出:无意 识并不是与有意识相对的概念。这个观点被弗洛 伊德作为人格理论的蓝图。
(三)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渊源
但是,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的结果却有两重性。它既 可以激励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 也会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 生“自尊情结”,使人变得缺乏社会兴趣,妄自尊大起来。
• 自卑与补偿
自卑与补偿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阿德勒坚持自卑感是人的行 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尽本动力。在他看来人 生本来并不是完整无缺的,有缺陷(包括身体缺陷)就会 产生自卑,而自卑能摧毁—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发生精 神疾病;另一方面它能够使人发愤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 上,如此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之间的矛盾。
谢谢
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在世是曾任国 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 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他的理论和 思想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荣格的主要观点
• 意识:
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的部分, 如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等,其功能是使个人能够适应 其周围环境。自我是意识的中心、自觉意识和个体化的目 的所在。荣格认为意识是心灵中很少一部分,具有选择性 和淘汰性。正是出于自我才保证一个人人格的统一性、连 续性和完整性。
• 能量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大部分行为的动机都来自“性本 能”,他把这种性能量称之为“里比多”。这种极端的还 原主义使弗洛伊德的理论饱受争议,也为日后精神分析学 派的分裂埋下伏笔。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 个体潜意识: 人格结构的第二层,包括—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
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等,相当于弗洛 伊德的前意识,可以进入意识内我领域。荣格认为个体潜 意识的内容主要是情结,即一组组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 在—起的情绪性观念群,如恋父情结、性爱情结等。它决 定着我们的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
著名的“冰山理论”:
• 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是一种不给予任何思想限制或指引的联想。 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的情况下,进 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即脑子里出现什么就说什么,不 给患者的思路提供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 报告自己所想到的一切。精神分析者对患者报告的内容进 行分析和解释,直到双方都认为找到患者发病的最初原因 为止。
现代重要的心理学流派 精神分析学派
• 一、发展 • 二、主要人物及其观点 • 三、意义与影响
一、精神分析的 渊源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派诞生于十九世纪的奥 地利,由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开创。严格意义上 来说,精神分析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社会文化 以及科技进步的综合成果。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理学渊源 (二)哲学渊源 (三)自然科学渊源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 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的主要观点
• 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是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 体行为的总目标。他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向权力意志这种 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个总目标,力图做—个没有 缺陷的、完善的人。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 等都是这种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
集体潜意识:
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 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这些新的观念统称为“新心理分析学派”,其创始人A·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 为都是处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 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曾是意动心理学家——布伦塔诺的学生。 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 追求优越是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 他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向权力意志这种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个总目标,力图做—个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人。 人格结构的第二层,包括—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等,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可以进入 意识内我领域。 在作为布伦塔诺门生的三年里,弗洛伊德吸收了有关意向性,能动性,以及行为与动机原理的有关观念。 由于人类遗传下来的原型就不需要借助经验的帮助即可使个人的行动在类似的情境下与他的祖先的行动相似,”艺术家的创作如有神 助”’就是原始意象起着一部分的作用。 它决定着我们的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 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本能与原型相互依存,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则是本能内身的潜意识意 象。 一、精神分析的 渊源 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即脑子里出现什么就说什么,不给患者的思路提供 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报告自己所想到的一切。 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卡尔·荣格 弗洛伊德学说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它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 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意义与影响
1精神分析学派
二、人格结构
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心灵(Psyche), 它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与行为,无论是 意识到的还是没意识到的。它的作用像一 个指南针,调节和控制着个体,使他适应 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精神由若干不同的 然而彼此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层次组成,它 们是: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分析心理学的三个层次示意图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
又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 基础: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 对象:主要研究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 内容:主要研究潜意识、动机、情欲、人 格等深深一层次的内容,故称深蕴心理学 (depth psychology) 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究方法
科学背景
吕克 (Brucke,18191892)认为,生物是 一个动力系统,在这 个系统中化学、物理 的定律同样适用。
长期指导过弗洛伊 德作物理主义的生 理学训练。
坚持认为一切生物现象, 包括心理现象都能被还 原为物理的东西;自称 精神分析是以力学为基 础的,强调力、能量、 能量守恒和转化。 坚持决定论,反对自由 意志论。 坚持唯能论,试图以精 神能量解释变态和常态 共同具有的心理过程。
移置
隐意
象征化 润饰
梦的四种工作方式
第三部分
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野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新精神分析的兴起 分析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 人格的社会文化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 对新精神分析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新精神分析的兴起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
弗洛伊德关于意识 和无意识转化机制 的学说,压抑的学 说受其启发。
精神分析学派PPT
争议与批评
05
精神分析学派的现代发展
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总结词: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在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派是在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派,该学派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和修正。
详细描述
性心理发展阶段
04
精神分析学派的贡献与争议
对心理治疗领域的贡献
强调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受到潜意识的影响,通过深入探索潜意识,可以理解并解决心理问题。
自由联想
精神分析治疗师鼓励患者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创伤。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反映,通过解析梦境,可以揭示患者潜意识中的欲望、恐惧和冲突。
02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总结词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详细描述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影响。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如人格结构理论、防御机制和梦的解析等,对心理学和精神治疗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安娜·弗洛伊德
详细描述
梅兰妮·克莱茵是继弗洛伊德后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她发展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在儿童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提出了关于抑郁的假说,认为抑郁是与婴儿期客体关系有关的复杂情感反应。克莱茵的理论对于理解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梅兰妮·克莱茵
03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无意识与潜意识理论
总结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和冲动的象征,通过对梦的解析可以揭示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的冲突。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Transmission)是一门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流派。
它继承了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并在精神分析学派创立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具有鲜明的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立场,分析方法强调潜意识。
在其理论中,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森塔尔、艾宾浩斯、弗洛伊德等。
在该学派的研究中,精神分析学派从一个孤立、非理性、不完整的阶段发展到一个完整而理性的阶段。
在其发展过程内,曾出现过对人格进行初步研究(1970~1989)、心理学家研究其形成机理(1989~1990)及对其发展阶段进行过一些研究(1990~1999)等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
一、罗森塔尔罗森塔尔在童年时期受到母亲影响,后进入心理学院学习,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于1927年回到了美国,并在美国创立了"罗森塔尔学派"(Lazard& Sintorium),以弗洛伊德为代表。
罗森塔尔于1927年11月15日在洛杉矶被当时美国第一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暗杀。
后来,他曾担任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并于1948年3月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48年10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60岁,死后被追认为美国独立战争英雄,并被葬于芝加哥烈士陵园里。
美国著名人物爱德华·诺顿夫人曾说:"我最敬佩的人是罗森塔尔教授。
"罗森塔尔曾写过一本回忆录《罗森塔尔传略》,但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被禁止出版。
1978年12月2日罗森塔尔逝世;美国心理学会于198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成立罗森塔尔基金会来纪念罗森塔尔先生诞辰100周年。
1、精神分析学1928年,精神分析学被美国政府正式接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美国人所承认。
精神分析学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他在解释和治疗精神病方面有自己的观点,其思想最鲜明的代表是弗洛伊德,即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第三个人格"(Mystery Life),其理论为"三段论"。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精神分析学派是一种心理学学派,它源于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
它强调了个人在意识与潜意识的互动与矛盾中的心理状况,事实上它也包括了一种治疗方法,即精神分析治疗(psychoanalysis)。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他不仅吸引了不少对他的理论的反对者,他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因为它的一些观点是有争议的。
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人类行为中存在一个“潜意识”,它是用来储存被压抑的愿望和情绪。
这种压抑可能源于个人的经历、家庭背景和记忆。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动机和冲动运作是影响个人行为和情感的主要力量。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治疗可以通过使患者意识到他们的潜在动机和冲动,进而解决它们。
治疗过程涉及到病人的谈话,而精神分析师会帮助病人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些过程,找到藏匿在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并与它们展开探讨和交流。
经过一定的治疗时间后,病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的力量和影响,并且可以放下自己长久以来的重负,达到自我理解和精神安慰的目的。
由于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世纪,其理论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水平的影响。
例如,弗洛伊德最初的理论建立在他的精神病医学治疗经验以及《梦的解析》的理论上。
尽管现代科技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些理论以及精神分析治疗在当代仍然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在当代,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
有些人认为,精神分析学派将心理疾病归结为无意识的内部冲突,并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外部因素。
他们认为,其他形式的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和解决方案短期治疗,能够更适应于现代世界所提出的治疗需求。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批评精神分析治疗是一种长时间且昂贵的疗程,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
部分人也抱怨说那些经历过精神分析治疗被要求定期谈话并且带着个人日志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
尽管如此,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方法仍然在今天吸引着众多的学者和研究者,因为它们往往能够揭示个人心理学的深层本质。
精神分析学派.docx
1•基本简介精神分析学说,其实就是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分析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
创立者为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也称弗洛伊德主义。
为了有所区别,该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或新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2. 产生原因奥地利的弗洛伊德(Freud,S.)是位精神病医生,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它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潜意识动机的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响,由于弗洛伊德的强调和重视,才为心理学界认识,对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
前意识
一、定义: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是二者的 中介环节。 二、前意识具有过渡的性质: 1、前意识接近意识,虽尚非意识,但已经具备 了转为意识的可能。 2、前意识又与潜意识相联系,是潜意识的衍生 物。 这就说明前意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有意识的知 觉,二是潜意识。
三、前意识的主要作用是审查作用,将危险 性和破坏性不大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放过关 卡,将危险性和破坏性大的内容挡在关卡 之外,并对其保持警惕。 四、前意识的发生发展:弗洛伊得认为新生 儿的前意识几乎是不存在的,到了3岁,意 识更为广泛和敏锐,前意识所包括的由世 界中大的经验绘制而来的记忆痕迹数量快 速增加,在这种意义上,前意识扩大了。 而且,还获得了来自潜意识的某些内容。
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格结构的这三个部分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都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我代表着重要的、 不容忽视的生理方面。然而,在社会中要 与他人和平共处,就必须对本我进行束缚 和压抑。同时,太强大的超我也可能阻止 基本生理需求的表达。因此,弗洛伊得认 为,自我必须足够强大,才能够应对本我 的驱策、超我的谴责以及现实的限制。
(二)代表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 (1895) 《梦的解析》(1900年) 《性学三论》(1905年) 《日常生活的病理心理学》(1905年) 《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年) 《论无意识》 (1915) 《精神分析引论》(1910年) 《超越唯乐原则》(1920年) 《自我和伊底》(1923年) 《焦虑问题》 (1926) 《文明及其缺陷》(1930) 《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
心理发展的动力状态
从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心理或人格的结构系 统是弗洛伊得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特 征。 1.人格是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这个系统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需要有能量,这个能量 是来自人格系统的内部,驱使、操纵人格 系统的能就叫做心理能。一个人的本质和 行为,取决于能量在其心理结构系统中的 分布情况 2.一切作用于人格结构的能都来自本能,本 能作为一定量的心理能是整个心理结构系 统的动力基础。
精神分析学派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
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编辑本段代表人物佛洛伊德(S.Freud 1856-1939) 奥地利人,受尼采、叔本华等人影响。
著有<<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近照[1]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早年曾和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观点的不同,两人的关系终于宣告破裂[2]。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02.07-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编辑本段主要学理1、人格动力---- 人的本能、冲动(libido)。
人的本能冲动:(1) 生之本能:食、性、爱欲=> 爱神(Eros) (2) 死之本能:冲突、攻击性、死亡=> 死神(Thanatos)2、人格结构(1) 本我(ID):本然的我,遵循快乐享受原则,受生、死本能之支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1838-1917)是意动心理学派或称奥国学派的创始人。
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
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的活动或意动。
但是意动不是离开客体和内容而独立存在的;它一定要指向一个客体,涉及一种内容。
譬如看必有所见,听必有所闻,思维必有所思及的对象。
所见、所闻和所思及之物是内容,见、闻、思维等就是意动。
布伦塔诺以为内容不是心理学的对象而是物理学的对象,意动才是心理学的对象。
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l)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2)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如我承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的意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
三类之中以表象的意动为最根本的,其他的两类是在这一类的基础上形成的。
布伦塔诺的研究方法是和冯特不同的,布伦塔诺不反对使用实验方法,但是他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即自我观察。
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相对立的思想,对后来心理学有相当大的影响。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单子论是莱布尼兹最有名的哲学论述,莱布尼茨在《论自然本性》中把实体阐述为单子,他说“实体的本原,在生物那里就是灵魂,在别的东西那里就是实体的形式。
这种本原与物质相连就构成了一个真正的'一'的实体,但凭它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个单元,也就是这种本原,我名之为单子。
”单子=实体本原=简单实体=实体形式在莱布尼茨看来单子具有其固有的本性-知觉和内在的本原-欲望:知觉:莱布尼茨的基本规定是“知觉是一个单元中的对繁多性的表达”,也就是一个单子对所有其他单子或者说由单子构成的宇宙的表达。
知觉作为一种表达,其主体是单子,其对象是宇宙中所有的单子。
知觉是单子的一种自主活动,它不是由外部事物对知觉者起作用引起的。
欲望:莱布尼茨的规定是“欲望是从一种知觉到另一种知觉的倾向,是单子内在本原的活动”,也就是说单子具有自发性。
他认为,单子是没有广延、没有部分的、单纯的不可分的实体。
“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子,不论实体或偶性都不能从外面进入一个单子”,因此,各个单子不能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而是彻底孤立的。
单子没有量上的差别,但有质的差别,“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单子本身的变化来自于内在的原则。
因此,在这里,单子虽然是实体,但却不具有传统实体的特性。
单子构成了现实的事物,它们与灵魂相似,具有不同等级的知觉。
无机物和植物只具有低级的“微知觉”——隐德来希,动物的灵魂是高一级的知觉,人的心灵是具有理性的知觉,天使则具有更高一级的知觉,而最高级别的担子就是上帝,是创造一切单子的单子,是全能,全知,全善的。
除此而外,单子之间的等级如同数字一样具有连续性,全部单子构成连续的整体,中间并无空隙。
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由德国教育家、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是指一个观念如要从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须跨过一道界限,这些界限便是意识阈。
其意思是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
他认为,由于观念具有引力和斥力的关系,人们只能意识一定的对象或注意有限的范围,不能同时注意两个观念。
故意识不是人的全部心理生活,在意识阈限以下,称为无意识活动。
就字面而言,无意识就是“无意识的意识”。
看来似乎矛盾,其实人的无意识的性质就是如此。
他还认为,意识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意识和无意识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随着时间的变迁,意识阈限上的观念可以转入阈限下面而成为无意识的。
相反,被抑制的观念可通过有关的意识观念的吸引从意识阈限下进入意识阈限之上。
观念即或被逐出意识,降至阈限之下,它们并不就此消灭,只是减弱其强度,待机而一有机会,即争取升入阈限之上,占据意识的领域。
其意识阈限转化的思想和无意识的观点对精神分析学有重要影响。
叔本华主要哲学思想: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意志和表象,他承受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思想,认为经验世界是现象界,为人类理性所制约。
然而,他认为在我内心深处的意识中,我面对我的真实的基本的自我;我意识到活动,我就认识了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是意志,那是初始的、无时间性和空间性、无因而成的活动,它在我心中表现为冲动、本能、奋进、渴望和要求。
我还知道我自己为现象、为自然中的一部分;我想象我自己为一广袤的有机体。
我从两方面认识我自己,即为意志和肉体,意志是我真实的自我,肉体是意志的表现。
同时,叔本华对自然和人类中的意志及恻隐之心的伦理学都有非常精彩的阐述。
例如,他说,人是性恶的动物,指出同情或恻隐之心是道德的基础或标准等等。
尼采主要哲学思想: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
对他来说,哲学思索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
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
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
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
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
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
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
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
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
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
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护。
在尼采看来,人类与自然的生命一样,都有强弱之分,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
历史与文化是少数强者创造的,他们理所当然的统治弱者。
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级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
尼采还提出他的超人哲学,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
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
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
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
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
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
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应当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
同时,他特别反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在他看来,人们对待妇女的方式就是“别忘了你的鞭子”。
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
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
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
他的伦理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二精神分析流派主要内容创始人弗洛伊德早期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出的理论当首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后期的精神分析学派发展最大的发展源于是两位杰出的女性分析家,那就是安娜·弗洛伊德和克兰茵。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分为以下观点:一、精神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三、性本能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四、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
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早年曾和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观点的不同,两人的关系终于宣告破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观点:、一、字词联想实验与情结理论:荣格于1904通过博格尔斯对精神病人做过字词联想实验提出了著名的情结理论。
荣格用写有100字表对被试进行测试,主试每次念一个词,要求被试用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联想词对念出的词做出反应。
通过测试和进一步分析,荣格认为,在潜意识之中一定存在着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任何触及到这些情结的词都会产生反应时延长。
至此他发现。
通过情结可以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
二、人格结构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是一种整体人格结构理论。
他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认为心灵包含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
它有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三、心理学类型:荣格1913年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内倾和外倾人格。
1921年他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又做了详细的阐述。
心理学类型的态度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态度类型,功能类型分为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四种。
荣格还将两种态度和四种功能类型结合起来描述了八种不同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