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与设计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气固分离设备,主要用于将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它利用气体旋转和离心力的作用,将固体颗粒从气体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气固分离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1. 基本结构旋风分离器主要由进气口、旋风管、集料室和排料口组成。
进气口通常位于旋风分离器的顶部,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旋风分离器。
旋风管是旋风分离器的核心部件,它呈圆锥形,通过其内部的导流板使气体形成旋转流动。
集料室位于旋风管的底部,用于采集分离出的固体颗粒。
排料口用于排出未被分离的气体。
2. 工作原理当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旋风分离器时,由于进气口的设计,气体味形成一个旋转的气流。
这个旋转气流会在旋风管内部形成一个旋涡。
由于旋涡的存在,气体中的固体颗粒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迫向旋风管的壁面挪移。
在固体颗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下,它们会沿着旋风管壁面向下运动,并最终落入集料室中。
在集料室中,固体颗粒会被采集起来,而未被分离的气体则会通过排料口排出旋风分离器。
3. 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体流速、固体颗粒的大小和密度、旋风管的尺寸和形状等。
首先,气体流速对分离效果有较大影响。
当气体流速较低时,离心力较小,固体颗粒容易随着气流通过旋风分离器而未被分离。
而当气体流速较高时,离心力增大,固体颗粒更容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被分离出来。
其次,固体颗粒的大小和密度也会影响分离效果。
较小的固体颗粒更容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被分离出来,而较大的固体颗粒则可能会难以被分离。
此外,较轻的固体颗粒也更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而被带走。
最后,旋风管的尺寸和形状也会对分离效果产生影响。
普通来说,旋风管的内径越小,离心力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而旋风管的形状也会影响气流的旋转情况,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4. 应用领域旋风分离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气固分离过程。
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旋风分离器常用于分离炼油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中的固体颗粒。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课件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
14
五、维护保养
5.1准备工作 • 清洗维护前向调控中心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清洗维护操作。 • 准备安全警示牌、可燃气体检测仪、隔离警示带等。 • 检查分离器和排污罐区周围情况,杜绝一切火种火源。 • 检查、核实排污罐液面高度。 • 准备相关工具。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
15
五、维护保养
5.2检修维护操作 • 关闭分离器进出口球阀。 • 打开分离器放空阀将压力下降到0.2Mpa左右,打开排污阀按排污程序将
分离器内的污物排净,然后放净分离器内的压力直至压力表读数为零 • 拧松旋风分离器清扫孔盲板螺母查看是否漏气,如果不漏气则打开压盖,
进行通风。 • 检查内部的各组件是否堵塞,特别是旋风子和隔板,看是否有损坏或过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
11
三、操作方法
4.3排污时的注意事项
开启阀套式排污阀应缓慢平稳,阀的开度要适中。 关闭分离器阀套式排污阀应快速,避免天然气冲击波动。 操作排污阀带压排污时,要用耳仔细诊听排污管内流体声音,判明排
放的是水、固体或是气,一旦听到气流声,立即关闭排污阀。 设备区、排污罐附近严禁一切火种。 作好排污记录,以便分析输气管内天然气气质和确定排污周期。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
5
三、操作方法
1、使用前的检查 • 确认进口阀、出口阀在关闭状态,排污阀在打开状态时,筒
体压力为零,确保设备。 • 确认分离器上的压力表、液位计等测量仪表的值是否正确,
否则进行校正或更换。 • 检查分离器底部的阀套式排污阀、球阀及其手动机构是否完
好(如有必要可拆开检查),否则进行处理。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
12
三、操作方法
4.3排污周期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固体-气体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等行业。
它通过利用气体流体力学原理,将固体颗粒从气体流中分离出来,实现了气固两相的有效分离。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进料和旋转:气体和固体颗粒混合物通过进料口进入旋风分离器。
进料口通常位于分离器的顶部,并与分离器内部的旋转装置相连。
旋转装置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使气体和固体颗粒在分离器内部形成旋涡状流动。
2. 离心力作用:由于旋转装置的作用,气体和固体颗粒在分离器内部形成旋涡状流动。
由于固体颗粒的质量较大,受到离心力作用,会向分离器的外壁靠拢。
3. 分离效应:在旋涡状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固体颗粒会沿着分离器的壁面下沉,形成一个固体颗粒层。
而气体则在固体颗粒层的上方继续旋转,并沿着分离器的中心轴向上升。
4. 出料:当气体旋转到分离器顶部时,通过出料口排出。
而固体颗粒则会在分离器底部的出料口处被采集和排出。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气体和固体颗粒在旋转过程中的不同受力情况。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固体颗粒受到向外的力,而气体受到向内的力。
这种力的不平衡导致了气固两相的分离。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气体流速、固体颗粒的密度和大小、分离器的尺寸和形状等。
合理设计和选择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旋风分离器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石油行业,它常用于油气分离、油水分离和油气井测试等过程中。
在化工行业,它常用于颗粒物的分离和回收。
在环保行业,它常用于粉尘和污染物的去除。
此外,旋风分离器还可以与其他设备结合使用,如过滤器、除尘器等,以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总之,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基于气体流体力学原理的固体-气体分离设备。
通过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固体颗粒从气体流中分离出来。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而有效,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的气固两相分离过程。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优秀课件
五、维护保养
• 仔细检查分离器的内部构件,确保组件齐全、安装正确。 • 清理完毕后,应对分离器内部进行充分干燥。干燥结束
后盖好盖子,清除盲板及压圈接触面的污物、锈渍,涂 润滑脂,更换缠绕垫片,并关上盲板,检查盲板上沿是 否和分离器人孔上沿平齐,否则调整盲板;上好螺栓和 拧紧螺母,关闭排污阀。 • 打开分离器上游阀门对分离器进行置换,将空气置换干 净,检查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则进行紧固。 • 关闭分离器上游阀门及排污阀,作为备用,或恢复分离 器生产工艺流程。 • 整理工具、收拾现场。 • 向调控中心汇报清洗维护操作的具体时间和清洗维护情 况。
见下图:
进气口 集污室
出气口
集气室 布气室
旋风分离组件 人孔
2
一、设备结构及特点
旋风子结构示意图
3
二、工作原理
首先,气体从进料口进入分离器进料布气室, 经过旋风子支管的碰撞、折流,使气流均匀分 布,流向旋风子进气口。均布后的气流由切向 进入旋风子,气体在旋风管中形成旋风气流, 强大的离心力使得气体中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甩脱出来,并聚集到旋风管内壁上,最终落入 集污室中。干净的气流继续上升到排气室由排 气口流出旋风分离器。
体声音,判明排放的是水、固体或是气,一旦听到气 流声,立即关闭排污阀。 设备区、排污罐附近严禁一切火种。 作好排污记录,以便分析输气管内天然气气质和确定 排污周期。
11
三、操作方法
4.3排污周期
观察站场分离器液位计,根据液位计的显示 值来确定排污周期。
分离器前后压差大于0.2MPa时进行排污操作
断排放的是液体或是气,一旦听到气流声,立即关闭阀 套式排污阀,然后关闭排污球阀。 • 同时安排人观察排污罐放空立管喷出气体的颜色,以判 断是否有粉尘。 • 待排污罐液面稳定后,记录排污罐液面高度;出现大量 粉尘时,应注意控制排放速度,取少量粉尘试样,留作 分析;最后按规定作好记录。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及设计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及设计一、引言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气固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冶金等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及设计要点。
二、原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和重力分离的原理。
当气体和固体颗粒混合物通过进气口进入旋风分离器时,由于旋风分离器内部构造的特殊设计,气体和固体颗粒会在旋风分离器内部形成旋涡流动。
在旋涡流动的作用下,气体和固体颗粒会分离开来。
三、设计要点1.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外形设计应符合流体力学原理,以确保气体和固体颗粒能够充分混合并形成旋涡流动。
通常,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外形呈圆锥形,底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和固体颗粒排出口。
2.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尺寸设计应根据处理气体流量和固体颗粒粒径来确定。
一般来说,较大的分离器尺寸能够处理更大流量的气体和更大粒径的固体颗粒。
3.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位置应合理布置,以确保气体和固体颗粒能够顺利进出分离器。
进气口通常位于分离器的底部,出气口位于分离器的顶部,而固体颗粒排出口则位于分离器的底部。
4.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材质选择应根据处理介质的性质来确定。
常见的材质有不锈钢、碳钢等,具体选择应考虑介质的腐蚀性、温度等因素。
5.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运行参数包括进气速度、旋风分离器的角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和处理介质的性质来确定,以确保分离效果的最佳化。
四、优点与应用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具有以下优点:1. 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2. 分离效率高,能够有效分离气体和固体颗粒;3. 操作稳定,维护方便。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化工行业:用于气体净化、固体颗粒分离等;2. 环保行业:用于废气处理、粉尘回收等;3. 冶金行业:用于炉渣处理、矿石分离等。
五、结论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气固分离设备,基于离心力和重力分离的原理工作。
其设计要点包括外形设计、尺寸设计、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布置、材质选择以及运行参数的确定。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石油、食品等行业。
它通过利用气体与颗粒物之间的离心力差异,将混合物中的颗粒物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气固分离的目的。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主要由进料口、旋风筒、出料口和排气管组成。
进料口位于旋风筒的上部,用于将混合物导入旋风筒;旋风筒是整个设备的核心部分,其内部呈圆锥形,上部较宽,下部较窄;出料口位于旋风筒的底部,用于收集分离出的颗粒物;排气管位于旋风筒的顶部,用于排出分离后的气体。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气体与颗粒物之间的离心力差异。
当混合物通过进料口进入旋风筒时,由于旋风筒的特殊结构,使得气体在筒内形成旋转的高速气流,而颗粒物则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外壁移动。
由于颗粒物的质量较大,离心力作用于其上,使其沉降到旋风筒的底部,并通过出料口排出。
而气体则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向中心部分移动,最终通过排气管排出。
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主要取决于气体流速、旋风筒的结构、颗粒物的大小和密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当气体流速较大时,离心力也会增大,从而增强颗粒物的分离效果。
而旋风筒的结构则会影响气流的旋转和颗粒物的分离,因此设计合理的旋风筒结构对于提高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此外,颗粒物的大小和密度也会影响其在旋风分离器中的分离效果,一般来说,颗粒物越大、密度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旋风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它可以有效地将混合物中的颗粒物分离出来,净化气体,从而满足不同行业对纯净气体的需求。
此外,旋风分离器还可以与其他设备配合使用,如除尘器、脱硫装置等,进一步提高气固分离的效果。
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气固分离设备,通过利用气体与颗粒物之间的离心力差异,将混合物中的颗粒物分离出来。
其结构简单,工作原理清晰,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旋风分离器的性能和效率还将不断提高,为各个行业的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 PPT
常。 • 假如旋风分离器前后压差过高(>0、2Mpa)时或者出现其
它异常情况时,应马上切换备用分离器,停运事故分离器,按 排污程序先将设备进行放空降压,然后打开排污阀排污,注 意倾听管内流动声音,一旦有气流声,马上关闭排污阀。假 如差压仍未恢复到正常范围,那么应及时报告调控中心及 有关领导组织维修。
五、维护保养
5、1准备工作 • 清洗维护前向调控中心申请,批准后方可实
施清洗维护操作。 • 准备安全警示牌、可燃气体检测仪、隔离
警示带等。 • 检查分离器和排污罐区周围情况,杜绝一切
火种火源。 • 检查、核实排污罐液面高度。 • 准备相关工具。
五、维护保养
5、2检修维护操作 • 关闭分离器进出口球阀。 • 打开分离器放空阀将压力下降到0、2Mpa左右,打开排污
三、操作方法
4、分离器排污
4、1排污前的准备工作
• 污前先向调控中心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排污作业。 • 观察排污管地面管段的牢固情况。 • 准备安全警示牌、可燃气体检测仪、隔离警示带等。 • 检查分离器区及排污罐放空区域的周边情况,杜绝一切火
种火源。 • 在排污罐放空区周围50米内设置隔离警示带和安全警示
见下图:
进气口 集污室
出气口
集气室 布气室
旋风分离组件 人孔
一、设备结构及特点
旋风子结构示意图
二、工作原理
首先,气体从进料口进入分离器进料布气室,经 过旋风子支管的碰撞、折流,使气流均匀分布, 流向旋风子进气口。均布后的气流由切向进入 旋风子,气体在旋风管中形成旋风气流,强大的 离心力使得气体中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甩脱出 来,并聚集到旋风管内壁上,最终落入集污器。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与设计说明书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与设计l0余热锅炉2007.4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与设计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天春徐亦芳 1前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分离机构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大量高温,高浓度固体物料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送回燃烧室,以维持燃烧室一定的颗粒浓度,保持良好的流态化状态,保证燃料和脱硫剂在多次循环,反复燃烧和反应后使锅炉达到理想的燃烧效率和脱硫效率.因此, 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机构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个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总体设计,系统布置及锅炉运行性能.根据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结构类型可以分为:圆形或圆管形入口,矩形入口,"蜗壳式"入口和轴向叶片入口结构.本文重点分析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常用的"蜗壳式"入口结构.2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利用离心力把固体颗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静止机械设备.入口含尘颗粒气体沿顶部切向进入蜗壳式分离器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分离器的边壁沿轴向作贴壁旋转向下运动,这时气体中的大于切割直径的颗粒被分离出来, 从旋风分离器下部的排灰口排出.在分离器锥体段,迫使净化后的气流缓慢进入分离器内部区域,在锥体中心沿轴向逆流向上运动,由分离器顶部的排气管排出.通常将分离器的流型分为"双旋蜗",即轴向向下外旋涡和轴向向上运动的内旋涡.这种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分离效率高和压降适中等优点,常作为燃煤发电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分离部件.图l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示意图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几何尺寸皆被视为分离器的内部尺寸,指与气流接触面的尺寸.包括以下九个(见图1):a)旋风分离器本体直径(指分离器简体截面的直径),D;b)旋风分离器蜗壳偏心距离,; c)旋风分离器总高(从分离器顶板到排灰口),H;d)升气管直径,D;e)升气管插入深度(从分离器空间顶板算起),s;余热锅炉2007.4f)入口截面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a和 b;g)锥体段高度,H;h)排灰口直径,Dd;2.1旋风分离器中的气体流动图2为一种标准的切流式筒锥形逆流旋风分离器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其内部的流态状况.气体切向进入分离器后在分离器内部空间产生旋流运动.在旋流的外部(外旋升气管涡),气体向下运动,并在中心处向上运动 (内旋涡).旋风分离器外部区域气体的向下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依靠气体的向下运动,把所分离到器壁的颗粒带到旋风分离器底部.与此同时,气体还存在一个由外旋涡到内旋涡的径向流动,这个径向流动在升气管下面的分离器沿高度方向的分布并不均匀.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图2切向旋风分离器及其内部流态示意图图2的右侧给出了气流的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沿径向位置的分布图.轴向速度图表明气体在外部区域沿轴向向下运动.切向速度图表明气体在内部区域沿轴向向上运动. 轴向速度在中t2,线附近常常存在一个滞留区域,有时甚至出现气体轴向速度是向下的. 切向速度分布类似于兰金涡:外部的准自由涡(无摩擦流体的旋转运动,其涡流运动中的切向速度使得流体微元在所有径向位置上的动量矩相同)和内部的准强制涡(涡流内各点有相同的旋转角速度,就像刚体旋转一样).对于径向速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我们面面知道并不太多.一般来说,径向速度要比切向速度小得多,且很难精确测定.但升气管下口以下的径向速度通常是由外向内,但沿高度方向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升气管下口附近的向心径向速度最大,这与气体的二次流动有关.旋风分离器凹壁附近的旋流本身是不稳定的流动,因此旋流运动引起的压力梯度将造成旋风分离器内壁产生"二次流".静态压力沿旋流的外部区域是增加的.从顶板一直到下部的锥体整个壁面的边界层内部都存在压力梯度.另一方面,由于该边界层内的切向速度较低,其结果是在器壁附近区域的12余热锅炉2007.4气团存在向心的合力,于是沿旋风分离器顶板到锥体壁面出现图3所示的内流动.因此,这个向心的合力,是由器壁和气团之间的摩擦阻力来平衡.在顶板附近流动的气体沿升气管外壁向下流动.这就造成了升气管下口末端的径向速度增加,这常称为"升气管末端短路流", AiQ约占整个气团的10%.随着升气管的长度变短,比例还会提高.实验研究表明,除了以上边界层的二次流动外,在旋风分离器的涡核处还存在类似"面包卷"形状的二次流态.这种流态会使颗粒在旋风分离器内做循环运动.图3旋风分离器内气体运动三维示意图 Linden最早通过实验测量了旋风分离器内气体运动时的三维速度,即切向,径向和轴向速度.(1)切向速度切向速度对于粉尘颗粒的捕集与分离起着主导作用.含尘气体在切向速度的作用下,使尘粒由里向外离心沉降.排气管以下任一区域段上切向速度沿半径的变化规律可分为三个区域,靠近旋风分离器壁面为工区,切向速度Vow为常数,通常称为自由旋流区.图3所示分离器中,…一一一V.win:=一Ain一ab式中,Q是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流量;其余参数见图3所示.矩形入口旋风分离器的入口收缩系数 a:—一{一?+【(—{一)一—{一]/)t—)-一.一0.5D—R'c是旋风分离器入口气固两相流中的颗粒质量与气体质量的比值.在旋风分离器中心到"最大切向速度面",即排气管下部的中心区域,通常称为强制旋流区(?区).它类似刚体旋转运动, 其切向速度与旋转半径r之比为一常数, 即v0esr,=常数,此常数为角速度co.余热锅炉2007.4l3计算内旋涡半径Rcs处的气体切向速度, 其表达式为:(R/R)一式中,AR为有摩擦力存在的旋风分离器内部总面积,它包括顶板,简体和锥体表面以及升气管的外表面.AR=AD0f+Ab.1+Ac.+k :?【R2一畦+2II(H—Hc)+(R+lid)?曜+(R—lid)+2RxsJ是气体的几何平均旋转速度,它取决于近壁处的旋转速度和内旋涡的旋转速度V0cs.Muschelknautzt和Trefz定义旋风分离器雷诺数为:RiRiVp式中,p和分别表示气体的密度和绝对粘度;V0m是气体的几何平均旋转速度,=?vewv.c8,在大多数度情况下,式中 (v/v8rn)项是小于l的量,可以省略.这对于ReR值远远大于2000的工业用旋风分离器而言是可行的.在工区与?区之间气体的旋转则表现为另一种性质.通常称为半自由旋流区(II 区),其切向速度分布规律为v.rn=常数. 无损失时指数n为l,而刚体转动指数n为一l.在II区由于气体与器壁之间的摩擦产生一定的损失,在低浓度和光滑的器壁测得 n介于0.5,0.8之间,但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高浓度下并非如此.Mexander给出n的经验公式:,个,0.3n=l一(1一o.67D~?H)?{l,0, 式中,旋风分离器直径D的单位为m; 温度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T0为室内温度,283K.由于没有考虑器壁摩擦与入口浓度对旋流强度的影响,公式计算的n值偏低,影响 n值的因素是很复杂的.n与Re有关,Re 越大n值越趋近于l.最大切向速度面的位置,即强制旋流的半径主要取决于排灰管下口半径.经实验证明,与实际测定结果接近.(2)径向速度径向速度远远小于切向与轴向速度,大部分是向心的,只在中心涡核才有小部分的向外的径向速度.CS柱面是位于升气管下面,直径等于升气管的直径,长度止于分离器内表面的一个柱体.假设忽略器壁附近的径向速度,同时假设在CS柱面上的径向速度是均匀分布的,则有:llnJv(R)J;VrCS=式中,D是升气管的直径,也是CS柱面的直径;Hc.是CS柱面的高度;v(Rx) 是CS柱面的平均径向速度,绝对值为vrCs. 实际流动中,径向速度沿CS不是均匀分布的,分布十分复杂且不易测量.在升气管下口附近有一个径向向内的"短气流". 一部分气体在高度为Hc.,直径为D的假想简体上部区域短路进入升气管.这种现象是导致分级效率呈现非理想s形曲线分布的原因之一.柳绮年认为旋风分离器的径向气流速度分布是非轴对称的,尤其是锥体下部, 自然旋风长停止点处,靠近排灰口附近,有较明显的"偏流".此外,径向速度也不是均匀的,尤其在排气管下口附近,径向向心速度很大,有时甚至高达5,10m/s,出现 "短路"现象.这个气流会把颗粒拽到中心向上流动,很快进入排气管,对分离不利. (3)轴向速度轴向速度的分布也很复杂.在分离空间内,一般可将气流分为外侧下行流和内侧上行流两个区域.上下流的分界点与分离器的形状有关.在圆筒体部分,此分界面近似呈14余热锅炉2007.4圆柱形,其半径一般要稍大于排气管的半径.外侧下行流的流量沿轴向向下逐渐变小,约有15%,40%会进入排灰口.大部分气体是径向通过轴心逐渐变成向上的内旋涡流.在排灰口附近,分离出颗粒的气体还会通过中心返回旋风分离器.被分离下来的颗粒还会带回分离器,这也对分离不利.外侧向下的轴向速度一般总是大于颗粒的终端沉降速度,所以旋风分离器不是垂直放置也可以JI颐币0}jF灰.器壁表面的轴向速度Vzw::,R:,~/-R-xxR一丁亡(R—R2m)'一2.2旋风分离器中的颗粒流动循环流化床锅炉进入旋风分离器的颗粒浓度一般很高.当入口浓度co大于极限入口浓度c0L时,进入分离空间的颗粒超出极限浓度部分在进入旋风分离器时立即被甩到器壁上,以沉降的方式下行;而气体携带的那部分颗粒受到方向向内的阻力和方向向外的离心力作用,将在内旋涡流动中按照其粒径分布进行离心分离.因此,可以将旋风分离器的分离过程划分为沉降分离和离心分离两个过程的串联.coL=0.025《)?(10co)式中,X50为切割点粒径;Xmed为颗粒的质量平均粒径;当co?1时,k=0.15;当co <1时,k=一0.11,0.101nco 颗粒进入旋风分离器后,一部分被捕集,其余逃逸.进入,捕集和逃逸分别用符号M,,M和M.来表示它们的质量.旋风分离器中的颗粒质量平衡关系为:Mf=M.+M.总的分离效率可简单用旋风分离器捕集的颗粒质量与进入颗粒质量的比值来计算:M.,M.M.17瓦叫一一Mf—Me+—Me在工业过程中,总分离效率通常是一个最常用的评价指标.但是,对表征某个具体的旋风分离器本身性能而言,这个指标并不全面.因为它不仅取决于旋风分离器本身, 而且还取决于颗粒的粒径及密度.用分级效率更能全面反映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最好用所谓的分级效率曲线(GEC)来表征,它是指在给定粒径或粒径范围的分离效率.对于进入,捕集及逃逸的粉料来说,如果相应的体积或质量密度分布分别是ff(X),fc(X)和fe(X), 则颗粒之间的颗粒质量平衡如下: ff(x)dx=1fc(x)d+(1—1)fe(x)fd =崛(x)=1(x)+(1—1)dF(x)因此,对于小于给定粒径的粉料,通过对上式逐项积分便得到其质量平衡方程: Ff(x)=(x)+(1—17)Fe(x)分级效率定义为,粒径在x—1dx和x +1dx间,被旋风分离器捕集的颗粒与进入颗粒的比值:M.fc(X)dx17利用上面的方程可得:,,(x)1717=1一(1_17)_l_(1-17)如果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是一个理想化的陡降切割,则在"临界"或"切割"粒径处的分级效率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在实际中得到的是一条光滑的s形的分离效率曲线(见图4).切割粒径或x50切割点(常指"dS0 切割粒径")被认为是分离效率等于0.5时的颗粒粒径.余热锅炉2007.4'150550X图4典型的呈S形的分级效率曲线示意图 X50粒径非常类似于普通纱网或筛子的筛孔.所有粒径大于X50的来料将被捕集或都被"截留"下来,而所有粒径小于X50的颗粒都不会被捕集.实际上,筛子本身也呈现某种非理想分离现象,对颗粒粒径不是一个理想化的陡降切割.分级效率曲线在切割粒径附近的陡降度反映了旋风分离器"切割锐度".用分级效率曲线在X50的斜率来表示.颗粒的雷诺数::式中,U啪是圆柱面CS上的切割粒径颗粒的终端速度U,啪-v赢如果ReD约小于O.5,则应用斯托克斯定律计算切割粒径:xso=5.18【RJ上式是在半径为Rx处利用一个简单的, 稳定状态下颗粒阻力与离心力的平衡关系式而得到的.这种情况下,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当o.3<Rep<100oc.:当计算的颗粒粒径在斯托克斯范围内时,根据Barth(1956)模型,在圆柱面CS 上,旋转的颗粒所受到的作用力有:向外的离心力pp()和向内的斯托克斯阻力 3碌.在离心力的计算中,气体的密度与颗粒的密度相比可忽略.建立离心力和阻力的平衡方程,Barth关于旋风分离器切割粒径的着名表达式的修正式为: 厂——而一Xso一般在O.9—1.4的范围内.Muschelknautz和Trefz认为大约入口气量的 10%走旋风分离器的短环路,这部分气量沿着旋风分离器的顶板和升气管的外壁以螺旋方式进入升气管而排出.这部分气量一般占入口气量Q的4%16%,平均值是10%, 其余约90%的入口气量Q沿器壁内流动并由外旋涡进入内旋涡.确定切割粒径后,则用Dirgo和Leith (1985)函数来拟合分级效率这个曲线(参见Overcamp和Mantha,1998)有: 1(x)=—ITI常取6.4.()首先按照颗粒粒径分布划分为N个粒度级的质量组分,每个质量组分之和构成了全部颗粒质量;然后用每个质量百分数乘以该组分平均粒径下的捕集效率(分级效率), 分级效率是从分级效率曲线计算而得的.所有N个粒度级组分的总和就得到总效率. 其表达式为:=?r/i?zhMFi,式中,zhMFi是第i个组分的质量百分数.此时旋风分离器的总效率为:r/=(?一)+()i姗;式中,zhMFi是第i组分的质量百分数; r/i是第i粒度级组分的捕集效率. 2.3旋风分离器中的压降在旋风分离器中,当忽略流体摩擦时,16余热锅炉2007.4根据伯努利方程,流场中的静态压力和动态压力是可以转换的.在速度高的地方,静态压力低.反之,在速度低的地方,静态压力高.在实际流动中,由于摩擦的影响,机械能量的摩擦耗散损失将造成伯努利三项式之和沿流动方向减少.根据Muschelknautz模型,旋风分离器 "压降"指的是包括静压和动压之和的降低. 压降分为三部分:进口损失,旋风分离器本体分离空间的损失和升气管内的损失. 在旋风分离器进入通道内气固两相混合物必须从外部的低速区加速运动后,再进入旋风分离器本体中.假定在颗粒和气体之间的"滑移"速度忽略不计,则加速区的损失为::(1+c0)式中,(1+co)p是从加速区vl加速到 v2的气固混合物的密度.旋风分离器本体中的能量损失比较高, 主要是气固两相与器壁摩擦损失和旋风分离器的内部旋转损失造成的.壁面的摩擦损失越大,导致旋流强度越弱.在高含尘浓度的初级旋风分离器中,壁面摩擦阻力引起的壁面能量损失占总压力降的重要部分.气固两相与器壁摩擦损失,即旋风分离器中的损失表示为: ^DfARtO(VOwVOc8)y一2×O.9Q旋转涡核在升气管中的损失:Px:了]如因此,旋风分离器总压力损失是人口加速损失,器壁摩擦损失和旋转涡核在升气管中损失的总和:?P=?Pa+?Pbod+?PMuschelknautz基于实验给出摩擦系数f 的表达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气流的旋风分离器摩擦系数fair;另外一部分是考虑了粉料影响的摩擦系数fd.总摩擦系数的表达式变为:f=+fdt+o.(是~//t%rp项表示器壁上流动颗粒灰带的堆积密度或器壁上流动颗粒层的堆积密度,它约等于O.3一O.5pbLI1k.k是颗粒静止状态下堆积密度.在缺乏资料时,可以设定p出 =O.4p.为弗劳得数,其表达式为:=—VI,vx是升气管进口气体的表观轴向进口速度.3标准切流式蜗壳,筒锥型旋风分离器设计要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分离机构必须满足下列几个要求:?能够在高温情况下正常连续工作;?能够满足极高浓度载粒气流的分离,因为进入分离装置的固体颗粒含量可达 550kg/m3;?具有低阻性,因为分离装置的阻力增大势必要提高风机的压头,增加能耗;?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实际循环倍率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分离器的效率来保证的; ?能够与锅炉设计的流程相适应,使锅炉结构紧凑,易于设计.我们在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旋风分离器时,不但要考虑含固体烟气的温度高,流量大及浓度高的特点,而且其结构还受锅炉柱子距离的限制,不能无限制加大旋风分离器的直径.所以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目前工业应用中常选择的型式.(1)人口设计旋风分离器的切向人口结构有矩形人口和圆管人口两种.由于圆管人口要过渡到旋风分离器筒体的矩形人口,设计时需要增加一个像文丘里流量计(收缩角不超过2l.,余热锅炉2007.417扩散角不超过15.)那样的过渡段,而且长度不能太短,否则导致颗粒的结垢及旋风分离器人口局部区域的冲蚀磨损加剧.所以常选用横截面是矩形的流通人口.这种矩形人口可以与旋风分离器筒体的外壁平齐地结合成一体.如果人口面积相当大或者粉料浓度比较高时,则最好在径向方向增加人口面积.为使人口与旋风分离器本体的外壁光滑地结合在一起,需要逐渐收缩使外半径逐渐过渡到与旋风分离器本体的外径一致,这就是"蜗壳"式人口结构.这种结构又分为圆筒环绕式蜗壳和"对数"螺旋式蜗壳.圆筒环绕式蜗壳分为90~,180.,270.和360~四种,后一种结构制造相对要复杂,所以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常选用前一种结构中的180. 蜗壳人口结构.这种蜗壳式人口结构紧凑,气流从人口进入到旋风分离器本体内部是一个较平稳的气体动力学过渡过程,同时也对人口高浓度气流中的颗粒提供了一定的预分离空间.在处理大气量时,能避免人口的气流直接冲刷升气管外壁,不但能防止流体流动的湍流扰动和可能产生的冲蚀问题,而且也减小了气流中颗粒对于旋风分离器壁的碰撞,降低了颗粒的反弹和返混.蜗壳式人口结构增大旋风分离器人口半径,导致进入流体的旋转动量增加,旋涡的旋转速度增加,切割粒径减小,同时导致总压力损失的增加.由于受空间和能耗的限制,"蜗壳式" 人口结构不能无限制扩大.由于旋风分离器的磨损与气体速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工程上设计速度一般在18m/s,26m/s.当处理的颗粒具有高磨损性时,选择过高的人口速度,会急剧增加冲蚀磨损,尤其是对旋风分离器本体或锥体段下部的磨损. (2)旋风分离器长度旋风分离器不能任意长.如果太长,旋涡就会在分离器本体的某一位置结束.这一点称为"自然转折点",或称为旋涡的"端点"或"尾端",而将这一点到分离器升气管末端之间的距离称为自然旋风长(如图5 所示),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是由Alexande (1949)来提出的.如果在透明旋风分离器的内壁上存在运动的颗粒,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旋涡端部的灰环.直到现在,还不能确定旋涡端点的准确特性.有关文献和旋风分离器研究人员对这一现象解释有以下两种:一是认为旋涡的端部是轴对称的,端部代表一种回流"气泡"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旋涡的端点会附在侧壁上(即旋涡核是弯曲的), 且沿壁面高速旋转(见图5).在液体旋风分离器内,可以很容易观察到这种旋涡旋进现象,而涡核中存在气泡.尽管旋涡可能附在分离器下部壁面和旋转摆动,旋涡并不能在轴向某一点停止,准确地说,应是一个面.该主旋涡会在它的下游诱发一个二次旋涡.这种现象称为流体耦合.Ln图5自然旋风长示意图基于旋涡长度就是有限分离空间长度这一假设,有人会认为自然旋涡长度可以等同旋风分离器的实际长度,实际不全对.实验结果表明当旋涡端点位于筒锥形旋风分离器的锥体段时,有效长度减少引起的分离性能18余热锅炉2007.4下降要比预想的大得多.所以应避免旋涡端部位于锥体上.当旋涡位于分离器的底面时,这个平面的固体颗粒存在明显的返混现象,当然也影响到旋风分离器的切割直径. 除了对分离性能有不利影响外,旋涡端部在旋风分离器内也会引起结垢和堵塞现象,因为固体颗粒在旋涡端部以下位置的运动减弱.当进入旋风分离器内部时,可以确定旋涡端部的位置.如果在壁面,则会发现沿分离器的锥体或简体段出现壁面沉积物, 或抛光环或磨成环形沟槽,当然这与粉料的磨蚀性有关.磨损严重时会损坏旋风分离器的下部.旋涡端部的位置是难以通过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的.到现在为止,最着名的计算自然旋风长的公式是由Alexander提出的: Lri=2.3Dx()Btitmer(1999)认为上式主要适用于直径很小的旋风分离器.当旋风分离器的直径为几米和整个雷诺数范围内如何确定旋涡末端位置仍然没有解决.旋风分离器长度是如何确定的,现在还不能给出一个一般性的回答.各个厂家选择也不一样.旋风分离器长度的选择是在可靠性(旋涡不应该在器壁上终止)和分离性能之间的一个折衷.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增加旋风分离器长度将能逐渐提高分离性能并降低压降.Maclean等人申请的专利(1978),声称使用这个长度的优点是使分离性能更好和磨损更小.旋风分离器最优设计长度为: :一1.09_/~1.X+4.49U^|n式中,Ax和Ai分别是升气管和烟气人口的横截面积.(3)升气管设计在旋风分离器的顶部设有升气管,它是一个简单的空心圆筒体,与外面的旋风分离器简体同心,它的内插长度大约延伸至人口中部左右.其作用是将分离后的"干净"气体从旋风分离器顶部排出,然后排人尾部的竖井烟道中.由于旋风分离器的切割直径和压力损失与升气管的直径密切相关,它常常被称为旋风分离器的核心参数.一般情况下是把升气管的长度延伸到人口的中部位置.这种升气管的优点是升气管短,制造费用较少,重量轻,通过旋风分离器切向人口检查和维修比较方便;由于升气管短,对升气管与旋风分离器顶板连接的焊缝所施加的应力较小;也会使总压力损失稍微减小.但是升气管插入长度是人口高度的一半,或者更小,一部分气固流体将从人口直接进入升气管走"短路",使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下降.反之,如果把升气管延伸到人口底板,关于费用,重量,检查的容易性,应力,压力损失和"短路"等一系列问题将产生与上述刚好相反的结果.由于绕升气管的流动气体将对升气管产生冲击,并引起升气管的侧向振动.在升气管与旋风分离器顶板连接的圆周部位,这个振动能导致疲劳裂缝.裂缝将造成气体"短路",即直接从旋风分离器顶板排出.如果不及时解决, 则会导致升气管与顶板的完全开裂,并掉人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把升气管设计成下小上大的锥形结构, 可以把净化的气流的一部分旋转能量转换为静压力.基于Muschelknaum—Brunner (1967)提供的数据,采用这种结构,内旋涡压力损失减少15%,20%.(4)旋风分离器的磨损当旋风分离器分离煤,砂,飞灰,焦等磨蚀性颗粒时,磨损是造成非计划性停炉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侵蚀磨损是工厂运行和维修部门最关心的问题.。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及设计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及设计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气固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冶金等行业。
它通过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将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气固两相的分离。
本文将详细介绍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和设计。
一、原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旋风效应和离心力的作用。
当含有固体颗粒的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旋风分离器时,由于进气口的设计使气体呈螺旋状进入,形成旋风流动。
在旋风流动中,气体的速度逐渐加快,而固体颗粒由于惯性的作用而向外部壁面移动。
当气体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固体颗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沿着旋风分离器的外壁向下运动,并最终被收集在底部的集料室中,而净化后的气体则从出口排出。
二、设计1.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结构蜗壳式旋风分离器主要由进气口、蜗壳体、旋风管、出口和集料室等组成。
进气口通常位于设备的顶部,用于引导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
蜗壳体是旋风分离器的主体部分,其内部呈螺旋状,用于形成旋风流动。
旋风管是连接蜗壳体和出口的管道,用于将净化后的气体从分离器中排出。
集料室位于分离器的底部,用于收集分离出的固体颗粒。
2. 进气口的设计进气口的设计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进气口通常采用切割板或导流板等结构,用于引导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时形成螺旋状流动。
进气口的形状和尺寸应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气体特性进行设计,以确保气体能够均匀地进入旋风分离器,并形成稳定的旋风流动。
3. 蜗壳体的设计蜗壳体是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核心部分,其内部呈螺旋状结构。
蜗壳体的设计应考虑气体流动的速度和方向,以及固体颗粒的分离效果。
通常情况下,蜗壳体的螺旋角度和螺旋线的间距会影响气体流速和固体颗粒的分离效果。
较大的螺旋角度和较小的螺旋线间距可以增加气体的离心力,从而提高固体颗粒的分离效果。
4. 出口的设计出口是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排出净化后的气体。
出口的设计应考虑气体的流速和阻力,以及固体颗粒的再次带走。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
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
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基于两个基本物理现象:离心力和离心分离。
当气体通过旋风分离器时,在分离器内部形成了高速旋转的气流,产生了强大的离心力。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被迫向离心器壁内靠拢,然后从底部排出。
而密度较小的气体则在旋风分离器的中间部分通过排出口排出,从而达到固体颗粒和气体的有效分离。
进料口是固体颗粒和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的通道,通过进料口的设计可以控制进入旋风分离器的物料流速和方向,以提高分离效果。
分离器筒体是整个旋风分离器的主体部分,它是一个外形类似于圆柱体的筒体结构。
分离器筒体呈圆筒形状,内部是光滑的表面,可以减少气流运动的阻力,并且有利于固体颗粒向底部滑动和排出。
排出口是固体颗粒离心分离后的出口,通过排出口排出分离的固体颗粒。
排出口的位置和形状的设计可以影响固体颗粒的排出速度和质量。
总结起来,旋风分离器利用离心力和离心分离原理将固体颗粒和气体有效分离。
其结构包括进料口、分离器筒体、旋风分离器锥体、排出口、旋风分离器轴和驱动装置等部分。
不同部分的设计可以影响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运行性能。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与选型ppt课件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与选型
1
一、工作原理
应用
在工业上广泛用于除尘和除雾
2
工作原理
气体 流动
旋转流动(漩涡流动)
两类理想的旋流运动: 强制涡 自由涡
实际流体中的切向速度分布则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3
工作原理 旋流中流体微元4 Nhomakorabea工作原理
Rankin组合 强制涡流: V=wr 自由涡流: V=c/r
dc=
9μB
πNeρsui
7
性能参数
临界粒 径
分离效率
总分离效率 Mf=Mc+Me 总质量等于捕集的质量加上损失的质量
分离效 率
分级效率
压强降
8
性能参数
临界粒 径
压强降
稳态流动、不记摩擦时的伯努利方程
分离效 率
Eu(欧拉准数)
压强降
9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1
5
工作原理
6
性能参数
临界粒 径
分离效 率
压强降
●临界粒径:理论上能被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
粒直径。 a.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气流严格按螺旋形线路作等速
运动,其切向速度等于进口速度ui
三 个 假 b.颗粒向器壁沉降时,必须穿过厚度等于整个进气 设 口宽度B的气流才能达到壁面而被分离
c.颗粒在层流区作自由沉降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粉尘分离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和重力分离的原理。
它主要由进气口、旋风管、离心风机和排尘口等部分组成。
在工业生产中,旋风分离器被广泛应用于粉尘、颗粒物料的分离和回收工作中,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的特点。
当气体和含有颗粒物料的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时,首先经过进气口进入旋风管。
在旋风管内,气体因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旋转运动,颗粒物料则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管壁移动。
由于颗粒物料的质量较大,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比气体更为明显,因此颗粒物料会沿着旋风管壁向下运动,最终落入底部的集尘器中,而干净的气体则从离心风机中心部分的排尘口排出。
在旋风分离器中,离心力是实现颗粒物料分离的关键。
离心力是一种惯性力,它是由于气体和颗粒物料在旋风分离器内旋转运动时产生的。
当气体和颗粒物料进入旋风管后,由于旋转运动,气体和颗粒物料会产生离心力,使得颗粒物料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体,从而实现颗粒物料的分离。
另外,重力也对颗粒物料的分离起着重要作用。
在旋风分离器内,由于颗粒物料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管壁移动,最终落入集尘器中。
这是因为颗粒物料的质量大,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比气体更为明显,再加上重力的作用,使得颗粒物料最终沉积在集尘器中。
总的来说,旋风分离器利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将气体中的颗粒物料分离出来。
通过合理设计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参数,可以实现对不同颗粒物料的高效分离和回收。
同时,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也为工业生产中的粉尘处理和颗粒物料回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旋风分离器的效率和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体流速、旋风管的结构参数、离心风机的转速等。
因此,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颗粒物料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设备参数和操作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综上所述,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基于离心力和重力分离原理的粉尘分离设备,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和参数,可以实现高效的颗粒物料分离和回收。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加减阻杆的实验研究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加减阻杆的实验研究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物料分离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使得物料在旋风分离器中分离出不同的组分,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分离与精细处理。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物料本身的特性以及设备设计的缺陷等原因,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与分离质量并不稳定,因此需要结合加减阻杆的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分步骤介绍该技术的实验研究过程。
一、实验设备与试验材料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和加减阻杆两个部分的设备,并从实验室中获得适合的试验样品进行研究。
其中,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应保证设备无损坏、漏风现象,加减阻杆应具备可调节性、较高的加阻杆和减阻杆的敏感度。
二、实验设计与参数确定在设备与材料准备完成后,我们需要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与可控制的参数因素,设计一系列实验方案,并确定各实验方案的关键参数。
例如,设置不同的转速、进料浓度以及不同高度的加减阻杆对分离效率和分离质量等指标评价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按照实验方案设置好各参数,将样品放入蜗壳式旋风分离器中进行处理,并根据加减阻杆的数据记录分别获得加减阻杆对设备分离效率的影响。
同时,我们需要详细记录各实验条件下样品的分离效果,并依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所获得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与分离质量情况,并通过各实验条件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加减阻杆技术应用于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优化效果。
结论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加减阻杆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与分离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加减阻杆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得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在不同物料处理条件下具有稳定的分离效率与分离质量,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物料分离与精细处理。
【精选】旋风分离器原理和结构概要幻灯片
体声音,判明排放的是水、固体或是气,一旦听到气 流声,立即关闭排污阀。 设备区、排污罐附近严禁一切火种。 作好排污记录,以便分析输气管内天然气气质和确定 排污周期。
三、操作方法
4.3排污周期
观察站场分离器液位计,根据液位计的显示 值来确定排污周期。
分离器前后压差大于0.2MPa时进行排污操作
自学指导(二):
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 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 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
索溪峪的山 “野”
思考讨论:
齐读第二段,思考:课文是从哪 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 个特点的?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具体描述 “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是一种 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 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五、维护保养
5.1准备工作 • 清洗维护前向调控中心申请,批准后方可
实施清洗维护操作。 • 准备安全警示牌、可燃气体检测仪、隔离
警示带等。 • 检查分离器和排污罐区周围情况,杜绝一
切火种火源。 • 检查、核实排污罐液面高度。 • 准备相关工具。
五、维护保养
5.2检修维护操作 • 关闭分离器进出口球阀。 • 打开分离器放空阀将压力下降到0.2Mpa左右,打开排污
求的允许范围内,否则上报调控中心或值班领导并作记录。 • 及时记录分离器各处压力、温度及流量参数,检查是否正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设计原理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设计原理
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见的粉尘分离设备,它主要通过旋转气流来分离固体颗粒与气体的混合物。
下面我们将介绍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设计原理。
1. 结构:
旋风分离器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 进料管:用于将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物引入分离器。
- 锥形管道:连接进料管与分离室,它的作用是改变气流的流
速和流向,使之形成旋转气流。
- 分离室:在锥形管道的下方,形成一个大的圆筒状空间,用
于分离固体颗粒与气体。
- 出料管:位于分离室底部,用于排出已分离的固体颗粒。
- 排气管:位于分离室的顶部,用于排出经过分离后的气体。
2. 设计原理: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气流中固体颗粒与气体的质量差异以及旋转气流的作用。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混合物进入旋风分离器后,沿着进料管进入锥形管道。
- 锥形管道内的气流被迫缩窄,并且因为流体的连续性原理,
流速增大。
随着气流径向加速,固体颗粒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外运动。
- 在锥形管道的底部,气流经过一个小孔进入分离室,形成一
个旋转的气流场。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固体颗粒会靠近分离室的壁面,并逐渐下沉。
- 固体颗粒最终沉积在分离室的底部,通过出料管排出。
- 分离后的气体则沿着分离室顶部的排气管被排出旋风分离器。
通过这样的分离过程,旋风分离器可以实现对固体颗粒与气体的分离。
设计中,分离室的尺寸和形状以及气流的速度和旋转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分离效果。
同时,不同的应用场景也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和优化。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气固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粉尘去除、颗粒物分离等领域。
它通过利用气体流动中的离心力和重力分离固体颗粒,从而达到分离固体温和体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1. 基本结构旋风分离器主要由进气口、旋风管、排气管和底部排渣口等部份组成。
进气口通常位于分离器的顶部,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旋风管。
旋风管内部呈锥形,其上部较宽,下部较窄。
气体在旋风管内形成旋转流动,固体颗粒受到离心力作用沿着旋风管壁向下运动,最终沉积在底部排渣口处。
而清洁的气体则从旋风管的顶部通过排气管排出。
2. 工作原理当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后,首先经过进气口进入旋风管。
在旋风管内,气体因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形成旋转流动。
由于固体颗粒的质量较大,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比气体大,因此固体颗粒会沿着旋风管壁向下运动。
在旋风管的上部,气体速度较慢,固体颗粒逐渐沉积在旋风管壁上,形成固体层。
而在旋风管的下部,气体速度较快,固体颗粒则会被带到底部排渣口处。
3. 分离效果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气体流速、旋风管的尺寸和形状、固体颗粒的大小和密度等。
普通来说,当气体流速较高时,离心力也会增大,固体颗粒的分离效果较好。
而当旋风管的尺寸较大时,固体颗粒的沉积面积也会增大,从而提高分离效果。
此外,固体颗粒的大小和密度也会影响分离效果,较大和较重的颗粒沉积速度较快。
4. 应用领域旋风分离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粉尘去除和颗粒物分离等领域。
例如,在煤炭行业中,旋风分离器可用于煤粉燃烧过程中的粉尘去除,提高燃烧效率和环保性能。
在水泥生产中,旋风分离器可以用于回收煤磨系统中的煤粉,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旋风分离器还可用于化工、冶金、食品加工等行业中的颗粒物分离和粉尘去除。
总结: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利用气体流动中的离心力和重力分离固体颗粒的设备。
它通过进气口将气体引入旋风管,形成旋转流动,使固体颗粒沿着旋风管壁向下沉积,最终通过底部排渣口排出,从而实现固体温和体的分离。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气固分离设备,主要用于将气体中的固体颗粒进行分离和采集。
其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温和流的作用,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和流体力学原理,实现固体颗粒的分离。
旋风分离器由圆筒体、进气口、出气口、排灰口、旋风锥等组成。
当气体流经进气口进入旋风分离器时,由于进气速度的增加,气体中的固体颗粒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向外部运动,形成旋风状流动。
在旋风锥的作用下,气体流动的速度逐渐减小,使得固体颗粒无法继续尾随气流,而被离心力推向圆筒壁面。
固体颗粒在圆筒壁面上沉积下来,形成一层灰尘,而净化后的气体则从出气口排出。
为了保证旋风分离器的正常工作,需要定期清理圆筒壁面上的固体颗粒,这可以通过排灰口进行。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两个重要的物理现象:离心力温和流动力学。
离心力是指物体在旋转运动中受到的向外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旋转半径有关。
在旋风分离器中,通过增加气流的速度和旋转半径,可以增大离心力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固体颗粒的分离。
气流动力学是研究气体流动规律的学科,其中包括了流速、流量、压力等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在旋风分离器中,通过合理设计进气口和旋风锥等结构,可以控制气流的速度和流动方向,从而实现对固体颗粒的有效分离。
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使其具有以下优点:1. 高效分离:通过离心力温和流动力学的作用,旋风分离器可以高效地将固体颗粒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达到较高的分离效率。
2. 简单结构: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相对简单,由少数几个部件组成,易于安装和维护。
3. 无需能源:旋风分离器的工作不需要外部能源驱动,彻底依靠气流的动力,节省能源成本。
4. 可调节性好:通过调节进气口的大小和旋风锥的角度,可以实现对分离效果的调节,适应不同颗粒大小和浓度的气体分离。
然而,旋风分离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无法处理细小颗粒:由于离心力的限制,旋风分离器对于细小颗粒的分离效果较差,需要配合其他设备进行进一步处理。
2. 对气流质量要求较高:旋风分离器对气流的质量要求较高,如果气流中存在大量湿气或者油雾等杂质,会影响分离效果。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及设计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及设计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气体固体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气体净化、粉尘回收、废气处理等方面。
它通过利用离心力和惯性分离原理,将气体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气固两相的分离。
一、原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分离原理主要包括离心力分离和惯性分离两个方面。
1. 离心力分离:当气体通过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进入设备时,由于分离器内部的蜗壳形状,气体会在蜗壳内形成旋涡状流动。
由于旋涡的存在,气体中的固体颗粒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分离器的壁面移动。
由于离心力与颗粒的质量成正比,所以质量较大的颗粒会更容易被离心力分离出来。
2. 惯性分离:在旋风分离器内部,气体流动速度较快,当气体中的固体颗粒遇到气流流动方向的突然变化时,由于惯性的作用,颗粒会继续直线运动,而气流则会继续沿着旋涡的路径流动。
这样一来,固体颗粒就会与气流分离,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二、设计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蜗壳形状:蜗壳形状对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蜗壳的形状应该是尽可能光滑且对称的,这样可以减小气体流动时的阻力,提高分离效果。
此外,蜗壳的角度也需要合理设计,一般为20°-30°之间。
2. 进气口设计:进气口的设计应该考虑气体流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进气口应该位于分离器的中心位置,并且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保证气体能够充分旋转和分离。
3. 出口设计:出口的设计应该考虑固体颗粒的排出和气体的排放。
通常情况下,出口应该位于分离器的顶部,以便于固体颗粒的重力沉降和排出。
同时,出口处还需要设置相应的气体排放装置,以保证分离后的气体能够顺利排放。
4. 材料选择:蜗壳式旋风分离器通常需要承受较高的气体流速和固体颗粒的冲击,因此在材料选择上需要考虑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常用的材料包括不锈钢和耐磨陶瓷等。
5. 尺寸和容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尺寸和容积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
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第一篇: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当含尘气体由切向进气口进入旋风除尘器时,气流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除尘器内壁呈螺旋形向下、朝向锥体流动,通常称此为外旋气流。
含尘气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相对密度大于气体的粉尘粒子甩向除尘器内壁面。
粉尘粒子一旦与除尘器壁面接触,便失去径向惯性力而依靠向下的动量和重力作用沿壁面下落,进入排灰管。
旋转下降的外旋气流到达锥体时,因圆锥形的收缩而向除尘器中心靠拢。
根据旋矩不变原理,其切向速度不断提高,粉尘粒子所受离心力也不断加强。
当气流到达锥体下端某一位置时,即以同样的旋转方向从除尘器中部由下反转向上继续做螺旋形运动,构成内旋气流。
最后净化气体经排气管排出,但仍有小部分未被捕集的粉尘粒子也随之排出。
自进气管流入的另一小部分气体则向除尘器顶盖流动,然后沿排气管外侧向下流动。
当到达排气管下端时,即反转向上跟随上升的内旋气流一同从排气管排出,分散在这一部分气流中的粉尘粒子也随同被带走。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干式气固分离装置。
由于它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制造安装投资较少、操作维护简便、性能稳定、受含尘气体的浓度和温度影响较少、压损中等、动力消耗不大,所以广泛用于许多领域。
第二篇:三相分离器工作原理三相分离器工作原理一、运行参数设备规格:φ3000X14600 操作压力:0.4MPa 处理液量:≤10000m3/d 出口原油含水:≤0.5% 出口污水含油:≤1000mg/l 加热介质:蒸汽二、工作原理设备单向进料,采用蒸汽加热(可选)方式,主要用于脱水难度较大的采出液处理。
设备原理是油气水混合液经设备进口进入设备,经进口分气包预脱气后又进入水洗室,在水洗室中油水混合液发生碰撞,摩擦等降低界面腊的水洗过程,分离出了大部分的游离水,没有分离的混合液经分配器布液和波纹板整流后进入沉降室,并在沉降室进行最终的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油、水分别进入油水室,并经油出口和水出口排出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与设计l0余热锅炉2007.4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与设计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天春徐亦芳 1前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分离机构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大量高温,高浓度固体物料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送回燃烧室,以维持燃烧室一定的颗粒浓度,保持良好的流态化状态,保证燃料和脱硫剂在多次循环,反复燃烧和反应后使锅炉达到理想的燃烧效率和脱硫效率.因此, 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机构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个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总体设计,系统布置及锅炉运行性能.根据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结构类型可以分为:圆形或圆管形入口,矩形入口,"蜗壳式"入口和轴向叶片入口结构.本文重点分析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常用的"蜗壳式"入口结构.2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利用离心力把固体颗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静止机械设备.入口含尘颗粒气体沿顶部切向进入蜗壳式分离器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分离器的边壁沿轴向作贴壁旋转向下运动,这时气体中的大于切割直径的颗粒被分离出来, 从旋风分离器下部的排灰口排出.在分离器锥体段,迫使净化后的气流缓慢进入分离器内部区域,在锥体中心沿轴向逆流向上运动,由分离器顶部的排气管排出.通常将分离器的流型分为"双旋蜗",即轴向向下外旋涡和轴向向上运动的内旋涡.这种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分离效率高和压降适中等优点,常作为燃煤发电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分离部件.图l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示意图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几何尺寸皆被视为分离器的内部尺寸,指与气流接触面的尺寸.包括以下九个(见图1):a)旋风分离器本体直径(指分离器简体截面的直径),D;b)旋风分离器蜗壳偏心距离,; c)旋风分离器总高(从分离器顶板到排灰口),H;d)升气管直径,D;e)升气管插入深度(从分离器空间顶板算起),s;余热锅炉2007.4f)入口截面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a和 b;g)锥体段高度,H;h)排灰口直径,Dd;2.1旋风分离器中的气体流动图2为一种标准的切流式筒锥形逆流旋风分离器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其内部的流态状况.气体切向进入分离器后在分离器内部空间产生旋流运动.在旋流的外部(外旋升气管涡),气体向下运动,并在中心处向上运动 (内旋涡).旋风分离器外部区域气体的向下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依靠气体的向下运动,把所分离到器壁的颗粒带到旋风分离器底部.与此同时,气体还存在一个由外旋涡到内旋涡的径向流动,这个径向流动在升气管下面的分离器沿高度方向的分布并不均匀.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图2切向旋风分离器及其内部流态示意图图2的右侧给出了气流的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沿径向位置的分布图.轴向速度图表明气体在外部区域沿轴向向下运动.切向速度图表明气体在内部区域沿轴向向上运动. 轴向速度在中t2,线附近常常存在一个滞留区域,有时甚至出现气体轴向速度是向下的. 切向速度分布类似于兰金涡:外部的准自由涡(无摩擦流体的旋转运动,其涡流运动中的切向速度使得流体微元在所有径向位置上的动量矩相同)和内部的准强制涡(涡流内各点有相同的旋转角速度,就像刚体旋转一样).对于径向速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我们面面知道并不太多.一般来说,径向速度要比切向速度小得多,且很难精确测定.但升气管下口以下的径向速度通常是由外向内,但沿高度方向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升气管下口附近的向心径向速度最大,这与气体的二次流动有关.旋风分离器凹壁附近的旋流本身是不稳定的流动,因此旋流运动引起的压力梯度将造成旋风分离器内壁产生"二次流".静态压力沿旋流的外部区域是增加的.从顶板一直到下部的锥体整个壁面的边界层内部都存在压力梯度.另一方面,由于该边界层内的切向速度较低,其结果是在器壁附近区域的12余热锅炉2007.4气团存在向心的合力,于是沿旋风分离器顶板到锥体壁面出现图3所示的内流动.因此,这个向心的合力,是由器壁和气团之间的摩擦阻力来平衡.在顶板附近流动的气体沿升气管外壁向下流动.这就造成了升气管下口末端的径向速度增加,这常称为"升气管末端短路流", AiQ约占整个气团的10%.随着升气管的长度变短,比例还会提高.实验研究表明,除了以上边界层的二次流动外,在旋风分离器的涡核处还存在类似"面包卷"形状的二次流态.这种流态会使颗粒在旋风分离器内做循环运动.图3旋风分离器内气体运动三维示意图 Linden最早通过实验测量了旋风分离器内气体运动时的三维速度,即切向,径向和轴向速度.(1)切向速度切向速度对于粉尘颗粒的捕集与分离起着主导作用.含尘气体在切向速度的作用下,使尘粒由里向外离心沉降.排气管以下任一区域段上切向速度沿半径的变化规律可分为三个区域,靠近旋风分离器壁面为工区,切向速度Vow为常数,通常称为自由旋流区.图3所示分离器中,…一一一V.win:=一Ain一ab式中,Q是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流量;其余参数见图3所示.矩形入口旋风分离器的入口收缩系数 a:—一{一?+【(—{一)一—{一]/)t—)-一.一0.5D—R'c是旋风分离器入口气固两相流中的颗粒质量与气体质量的比值.在旋风分离器中心到"最大切向速度面",即排气管下部的中心区域,通常称为强制旋流区(?区).它类似刚体旋转运动, 其切向速度与旋转半径r之比为一常数, 即v0esr,=常数,此常数为角速度co.余热锅炉2007.4l3计算内旋涡半径Rcs处的气体切向速度, 其表达式为:(R/R)一式中,AR为有摩擦力存在的旋风分离器内部总面积,它包括顶板,简体和锥体表面以及升气管的外表面.AR=AD0f+Ab.1+Ac.+k :?【R2一畦+2II(H—Hc)+(R+lid)?曜+(R—lid)+2RxsJ是气体的几何平均旋转速度,它取决于近壁处的旋转速度和内旋涡的旋转速度V0cs.Muschelknautzt和Trefz定义旋风分离器雷诺数为:RiRiVp式中,p和分别表示气体的密度和绝对粘度;V0m是气体的几何平均旋转速度,=?vewv.c8,在大多数度情况下,式中 (v/v8rn)项是小于l的量,可以省略.这对于ReR值远远大于2000的工业用旋风分离器而言是可行的.在工区与?区之间气体的旋转则表现为另一种性质.通常称为半自由旋流区(II 区),其切向速度分布规律为v.rn=常数. 无损失时指数n为l,而刚体转动指数n为一l.在II区由于气体与器壁之间的摩擦产生一定的损失,在低浓度和光滑的器壁测得 n介于0.5,0.8之间,但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高浓度下并非如此.Mexander给出n的经验公式:,个,0.3n=l一(1一o.67D~?H)?{l,0, 式中,旋风分离器直径D的单位为m; 温度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T0为室内温度,283K.由于没有考虑器壁摩擦与入口浓度对旋流强度的影响,公式计算的n值偏低,影响 n值的因素是很复杂的.n与Re有关,Re 越大n值越趋近于l.最大切向速度面的位置,即强制旋流的半径主要取决于排灰管下口半径.经实验证明,与实际测定结果接近.(2)径向速度径向速度远远小于切向与轴向速度,大部分是向心的,只在中心涡核才有小部分的向外的径向速度.CS柱面是位于升气管下面,直径等于升气管的直径,长度止于分离器内表面的一个柱体.假设忽略器壁附近的径向速度,同时假设在CS柱面上的径向速度是均匀分布的,则有:llnJv(R)J;VrCS=式中,D是升气管的直径,也是CS柱面的直径;Hc.是CS柱面的高度;v(Rx) 是CS柱面的平均径向速度,绝对值为vrCs. 实际流动中,径向速度沿CS不是均匀分布的,分布十分复杂且不易测量.在升气管下口附近有一个径向向内的"短气流". 一部分气体在高度为Hc.,直径为D的假想简体上部区域短路进入升气管.这种现象是导致分级效率呈现非理想s形曲线分布的原因之一.柳绮年认为旋风分离器的径向气流速度分布是非轴对称的,尤其是锥体下部, 自然旋风长停止点处,靠近排灰口附近,有较明显的"偏流".此外,径向速度也不是均匀的,尤其在排气管下口附近,径向向心速度很大,有时甚至高达5,10m/s,出现 "短路"现象.这个气流会把颗粒拽到中心向上流动,很快进入排气管,对分离不利. (3)轴向速度轴向速度的分布也很复杂.在分离空间内,一般可将气流分为外侧下行流和内侧上行流两个区域.上下流的分界点与分离器的形状有关.在圆筒体部分,此分界面近似呈14余热锅炉2007.4圆柱形,其半径一般要稍大于排气管的半径.外侧下行流的流量沿轴向向下逐渐变小,约有15%,40%会进入排灰口.大部分气体是径向通过轴心逐渐变成向上的内旋涡流.在排灰口附近,分离出颗粒的气体还会通过中心返回旋风分离器.被分离下来的颗粒还会带回分离器,这也对分离不利.外侧向下的轴向速度一般总是大于颗粒的终端沉降速度,所以旋风分离器不是垂直放置也可以JI颐币0}jF灰.器壁表面的轴向速度Vzw::,R:,~/-R-xxR一丁亡(R—R2m)'一2.2旋风分离器中的颗粒流动循环流化床锅炉进入旋风分离器的颗粒浓度一般很高.当入口浓度co大于极限入口浓度c0L时,进入分离空间的颗粒超出极限浓度部分在进入旋风分离器时立即被甩到器壁上,以沉降的方式下行;而气体携带的那部分颗粒受到方向向内的阻力和方向向外的离心力作用,将在内旋涡流动中按照其粒径分布进行离心分离.因此,可以将旋风分离器的分离过程划分为沉降分离和离心分离两个过程的串联.coL=0.025《)?(10co)式中,X50为切割点粒径;Xmed为颗粒的质量平均粒径;当co?1时,k=0.15;当co <1时,k=一0.11,0.101nco 颗粒进入旋风分离器后,一部分被捕集,其余逃逸.进入,捕集和逃逸分别用符号M,,M和M.来表示它们的质量.旋风分离器中的颗粒质量平衡关系为:Mf=M.+M.总的分离效率可简单用旋风分离器捕集的颗粒质量与进入颗粒质量的比值来计算:M.,M.M.17瓦叫一一Mf—Me+—Me在工业过程中,总分离效率通常是一个最常用的评价指标.但是,对表征某个具体的旋风分离器本身性能而言,这个指标并不全面.因为它不仅取决于旋风分离器本身, 而且还取决于颗粒的粒径及密度.用分级效率更能全面反映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最好用所谓的分级效率曲线(GEC)来表征,它是指在给定粒径或粒径范围的分离效率.对于进入,捕集及逃逸的粉料来说,如果相应的体积或质量密度分布分别是ff(X),fc(X)和fe(X), 则颗粒之间的颗粒质量平衡如下: ff(x)dx=1fc(x)d+(1—1)fe(x)fd =崛(x)=1(x)+(1—1)dF(x)因此,对于小于给定粒径的粉料,通过对上式逐项积分便得到其质量平衡方程: Ff(x)=(x)+(1—17)Fe(x)分级效率定义为,粒径在x—1dx和x +1dx间,被旋风分离器捕集的颗粒与进入颗粒的比值:M.fc(X)dx17利用上面的方程可得:,,(x)1717=1一(1_17)_l_(1-17)如果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是一个理想化的陡降切割,则在"临界"或"切割"粒径处的分级效率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在实际中得到的是一条光滑的s形的分离效率曲线(见图4).切割粒径或x50切割点(常指"dS0 切割粒径")被认为是分离效率等于0.5时的颗粒粒径.余热锅炉2007.4'150550X图4典型的呈S形的分级效率曲线示意图 X50粒径非常类似于普通纱网或筛子的筛孔.所有粒径大于X50的来料将被捕集或都被"截留"下来,而所有粒径小于X50的颗粒都不会被捕集.实际上,筛子本身也呈现某种非理想分离现象,对颗粒粒径不是一个理想化的陡降切割.分级效率曲线在切割粒径附近的陡降度反映了旋风分离器"切割锐度".用分级效率曲线在X50的斜率来表示.颗粒的雷诺数::式中,U啪是圆柱面CS上的切割粒径颗粒的终端速度U,啪-v赢如果ReD约小于O.5,则应用斯托克斯定律计算切割粒径:xso=5.18【RJ上式是在半径为Rx处利用一个简单的, 稳定状态下颗粒阻力与离心力的平衡关系式而得到的.这种情况下,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当o.3<Rep<100oc.:当计算的颗粒粒径在斯托克斯范围内时,根据Barth(1956)模型,在圆柱面CS 上,旋转的颗粒所受到的作用力有:向外的离心力pp()和向内的斯托克斯阻力 3碌.在离心力的计算中,气体的密度与颗粒的密度相比可忽略.建立离心力和阻力的平衡方程,Barth关于旋风分离器切割粒径的着名表达式的修正式为: 厂——而一Xso一般在O.9—1.4的范围内.Muschelknautz和Trefz认为大约入口气量的 10%走旋风分离器的短环路,这部分气量沿着旋风分离器的顶板和升气管的外壁以螺旋方式进入升气管而排出.这部分气量一般占入口气量Q的4%16%,平均值是10%, 其余约90%的入口气量Q沿器壁内流动并由外旋涡进入内旋涡.确定切割粒径后,则用Dirgo和Leith (1985)函数来拟合分级效率这个曲线(参见Overcamp和Mantha,1998)有: 1(x)=—ITI常取6.4.()首先按照颗粒粒径分布划分为N个粒度级的质量组分,每个质量组分之和构成了全部颗粒质量;然后用每个质量百分数乘以该组分平均粒径下的捕集效率(分级效率), 分级效率是从分级效率曲线计算而得的.所有N个粒度级组分的总和就得到总效率. 其表达式为:=?r/i?zhMFi,式中,zhMFi是第i个组分的质量百分数.此时旋风分离器的总效率为:r/=(?一)+()i姗;式中,zhMFi是第i组分的质量百分数; r/i是第i粒度级组分的捕集效率. 2.3旋风分离器中的压降在旋风分离器中,当忽略流体摩擦时,16余热锅炉2007.4根据伯努利方程,流场中的静态压力和动态压力是可以转换的.在速度高的地方,静态压力低.反之,在速度低的地方,静态压力高.在实际流动中,由于摩擦的影响,机械能量的摩擦耗散损失将造成伯努利三项式之和沿流动方向减少.根据Muschelknautz模型,旋风分离器 "压降"指的是包括静压和动压之和的降低. 压降分为三部分:进口损失,旋风分离器本体分离空间的损失和升气管内的损失. 在旋风分离器进入通道内气固两相混合物必须从外部的低速区加速运动后,再进入旋风分离器本体中.假定在颗粒和气体之间的"滑移"速度忽略不计,则加速区的损失为::(1+c0)式中,(1+co)p是从加速区vl加速到 v2的气固混合物的密度.旋风分离器本体中的能量损失比较高, 主要是气固两相与器壁摩擦损失和旋风分离器的内部旋转损失造成的.壁面的摩擦损失越大,导致旋流强度越弱.在高含尘浓度的初级旋风分离器中,壁面摩擦阻力引起的壁面能量损失占总压力降的重要部分.气固两相与器壁摩擦损失,即旋风分离器中的损失表示为: ^DfARtO(VOwVOc8)y一2×O.9Q旋转涡核在升气管中的损失:Px:了]如因此,旋风分离器总压力损失是人口加速损失,器壁摩擦损失和旋转涡核在升气管中损失的总和:?P=?Pa+?Pbod+?PMuschelknautz基于实验给出摩擦系数f 的表达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气流的旋风分离器摩擦系数fair;另外一部分是考虑了粉料影响的摩擦系数fd.总摩擦系数的表达式变为:f=+fdt+o.(是~//t%rp项表示器壁上流动颗粒灰带的堆积密度或器壁上流动颗粒层的堆积密度,它约等于O.3一O.5pbLI1k.k是颗粒静止状态下堆积密度.在缺乏资料时,可以设定p出 =O.4p.为弗劳得数,其表达式为:=—VI,vx是升气管进口气体的表观轴向进口速度.3标准切流式蜗壳,筒锥型旋风分离器设计要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分离机构必须满足下列几个要求:?能够在高温情况下正常连续工作;?能够满足极高浓度载粒气流的分离,因为进入分离装置的固体颗粒含量可达 550kg/m3;?具有低阻性,因为分离装置的阻力增大势必要提高风机的压头,增加能耗;?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实际循环倍率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分离器的效率来保证的; ?能够与锅炉设计的流程相适应,使锅炉结构紧凑,易于设计.我们在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旋风分离器时,不但要考虑含固体烟气的温度高,流量大及浓度高的特点,而且其结构还受锅炉柱子距离的限制,不能无限制加大旋风分离器的直径.所以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目前工业应用中常选择的型式.(1)人口设计旋风分离器的切向人口结构有矩形人口和圆管人口两种.由于圆管人口要过渡到旋风分离器筒体的矩形人口,设计时需要增加一个像文丘里流量计(收缩角不超过2l.,余热锅炉2007.417扩散角不超过15.)那样的过渡段,而且长度不能太短,否则导致颗粒的结垢及旋风分离器人口局部区域的冲蚀磨损加剧.所以常选用横截面是矩形的流通人口.这种矩形人口可以与旋风分离器筒体的外壁平齐地结合成一体.如果人口面积相当大或者粉料浓度比较高时,则最好在径向方向增加人口面积.为使人口与旋风分离器本体的外壁光滑地结合在一起,需要逐渐收缩使外半径逐渐过渡到与旋风分离器本体的外径一致,这就是"蜗壳"式人口结构.这种结构又分为圆筒环绕式蜗壳和"对数"螺旋式蜗壳.圆筒环绕式蜗壳分为90~,180.,270.和360~四种,后一种结构制造相对要复杂,所以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常选用前一种结构中的180. 蜗壳人口结构.这种蜗壳式人口结构紧凑,气流从人口进入到旋风分离器本体内部是一个较平稳的气体动力学过渡过程,同时也对人口高浓度气流中的颗粒提供了一定的预分离空间.在处理大气量时,能避免人口的气流直接冲刷升气管外壁,不但能防止流体流动的湍流扰动和可能产生的冲蚀问题,而且也减小了气流中颗粒对于旋风分离器壁的碰撞,降低了颗粒的反弹和返混.蜗壳式人口结构增大旋风分离器人口半径,导致进入流体的旋转动量增加,旋涡的旋转速度增加,切割粒径减小,同时导致总压力损失的增加.由于受空间和能耗的限制,"蜗壳式" 人口结构不能无限制扩大.由于旋风分离器的磨损与气体速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工程上设计速度一般在18m/s,26m/s.当处理的颗粒具有高磨损性时,选择过高的人口速度,会急剧增加冲蚀磨损,尤其是对旋风分离器本体或锥体段下部的磨损. (2)旋风分离器长度旋风分离器不能任意长.如果太长,旋涡就会在分离器本体的某一位置结束.这一点称为"自然转折点",或称为旋涡的"端点"或"尾端",而将这一点到分离器升气管末端之间的距离称为自然旋风长(如图5 所示),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是由Alexande (1949)来提出的.如果在透明旋风分离器的内壁上存在运动的颗粒,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旋涡端部的灰环.直到现在,还不能确定旋涡端点的准确特性.有关文献和旋风分离器研究人员对这一现象解释有以下两种:一是认为旋涡的端部是轴对称的,端部代表一种回流"气泡"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旋涡的端点会附在侧壁上(即旋涡核是弯曲的), 且沿壁面高速旋转(见图5).在液体旋风分离器内,可以很容易观察到这种旋涡旋进现象,而涡核中存在气泡.尽管旋涡可能附在分离器下部壁面和旋转摆动,旋涡并不能在轴向某一点停止,准确地说,应是一个面.该主旋涡会在它的下游诱发一个二次旋涡.这种现象称为流体耦合.Ln图5自然旋风长示意图基于旋涡长度就是有限分离空间长度这一假设,有人会认为自然旋涡长度可以等同旋风分离器的实际长度,实际不全对.实验结果表明当旋涡端点位于筒锥形旋风分离器的锥体段时,有效长度减少引起的分离性能18余热锅炉2007.4下降要比预想的大得多.所以应避免旋涡端部位于锥体上.当旋涡位于分离器的底面时,这个平面的固体颗粒存在明显的返混现象,当然也影响到旋风分离器的切割直径. 除了对分离性能有不利影响外,旋涡端部在旋风分离器内也会引起结垢和堵塞现象,因为固体颗粒在旋涡端部以下位置的运动减弱.当进入旋风分离器内部时,可以确定旋涡端部的位置.如果在壁面,则会发现沿分离器的锥体或简体段出现壁面沉积物, 或抛光环或磨成环形沟槽,当然这与粉料的磨蚀性有关.磨损严重时会损坏旋风分离器的下部.旋涡端部的位置是难以通过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的.到现在为止,最着名的计算自然旋风长的公式是由Alexander提出的: Lri=2.3Dx()Btitmer(1999)认为上式主要适用于直径很小的旋风分离器.当旋风分离器的直径为几米和整个雷诺数范围内如何确定旋涡末端位置仍然没有解决.旋风分离器长度是如何确定的,现在还不能给出一个一般性的回答.各个厂家选择也不一样.旋风分离器长度的选择是在可靠性(旋涡不应该在器壁上终止)和分离性能之间的一个折衷.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增加旋风分离器长度将能逐渐提高分离性能并降低压降.Maclean等人申请的专利(1978),声称使用这个长度的优点是使分离性能更好和磨损更小.旋风分离器最优设计长度为: :一1.09_/~1.X+4.49U^|n式中,Ax和Ai分别是升气管和烟气人口的横截面积.(3)升气管设计在旋风分离器的顶部设有升气管,它是一个简单的空心圆筒体,与外面的旋风分离器简体同心,它的内插长度大约延伸至人口中部左右.其作用是将分离后的"干净"气体从旋风分离器顶部排出,然后排人尾部的竖井烟道中.由于旋风分离器的切割直径和压力损失与升气管的直径密切相关,它常常被称为旋风分离器的核心参数.一般情况下是把升气管的长度延伸到人口的中部位置.这种升气管的优点是升气管短,制造费用较少,重量轻,通过旋风分离器切向人口检查和维修比较方便;由于升气管短,对升气管与旋风分离器顶板连接的焊缝所施加的应力较小;也会使总压力损失稍微减小.但是升气管插入长度是人口高度的一半,或者更小,一部分气固流体将从人口直接进入升气管走"短路",使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下降.反之,如果把升气管延伸到人口底板,关于费用,重量,检查的容易性,应力,压力损失和"短路"等一系列问题将产生与上述刚好相反的结果.由于绕升气管的流动气体将对升气管产生冲击,并引起升气管的侧向振动.在升气管与旋风分离器顶板连接的圆周部位,这个振动能导致疲劳裂缝.裂缝将造成气体"短路",即直接从旋风分离器顶板排出.如果不及时解决, 则会导致升气管与顶板的完全开裂,并掉人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把升气管设计成下小上大的锥形结构, 可以把净化的气流的一部分旋转能量转换为静压力.基于Muschelknaum—Brunner (1967)提供的数据,采用这种结构,内旋涡压力损失减少15%,20%.(4)旋风分离器的磨损当旋风分离器分离煤,砂,飞灰,焦等磨蚀性颗粒时,磨损是造成非计划性停炉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侵蚀磨损是工厂运行和维修部门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