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我爱这土地》教案
导入
介绍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 生进入诗歌情境。
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朗读,感受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我爱这土地》教案
讲解
拓展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探讨诗歌 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首现代诗的背 景、作者、主题和艺 术特色。
掌握现代诗的朗诵技 巧,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口头表达能力。
理解现代诗的意象、 象征和语言特点,提 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的总结
内容的完整性 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内容的实用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现代诗三首》的各个方 面,包括诗歌的主题、语言、意境和风格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了诗歌的内涵,同时也引入 了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诗三首》,学生不仅了解了诗歌的 文学特点,还学会了如何欣赏和分析现代诗歌,这将对 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别康桥》教案
01
02
03
讲解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艺术 手法。
讨论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 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拓展
推荐学生阅读徐志摩的其 他诗歌,进一步了解其创 作风格和思想。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氛围。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歌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教案2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歌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热爱生命教案2粤教版必修2

热爱生命一、课标解读1、课标内容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感悟解读诗歌,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悟性及能力,练习写自由体诗。

根据这一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教材分析:《热爱生命》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的一首诗歌,也是高中阶段一首当代诗歌。

作者食指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他的诗歌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朦胧诗”的创作潮流。

因此可将本诗的学习视为新诗特别是新时期诗歌的一个“例子”。

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课本即范例,本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意象美,领悟诗人的情感美。

通过三个层次展开鉴赏:初读,整体感知。

品读,感受意象。

美读,体悟情感。

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学习诗歌已经有了小学和初中三年的学习经验,上了高中后又掌握了不少的诗歌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篇《热爱生命》短小精悍,气势充沛,读起来琅琅上口,文句明白易懂,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

但不少学生还未能有序系统地赏析现代诗歌,并形成自身读诗品诗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写自由体诗的兴趣和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通过现代诗歌鉴赏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2)学会通过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和分析体会作者的感情(二)过程与方法(1)品读法,读中品,品中读,不断加深对作品内涵的把握理解(2)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2)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感情,从而珍惜生命,美丽生命,让生命闪光四、教学重点1、品读语言,理解内涵2、学会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和分析体会作者的感情3、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感情,从而珍惜生命,美丽生命,让生命闪光五、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和分析体会作者的感情2、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感情,从而珍惜生命,美丽生命,让生命闪光六、教学设想:由贝多芬与命运抗争事例引入——预习反馈,提出问题为何以食指为笔名——通过师生三读诗歌品味诗歌音韵美——品味诗歌意象美——知人论世:展示诗人坎坷人生路和写作背景,以此更为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教师小结——聆听你的诗意:小小诗歌分享会——写一写:你认为热爱生命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作业:课外拓展七、教学方法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广大附中王振华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诗歌的一般特征
同学们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诗歌,那么诗歌有哪些特点呢?
二、学习诗歌的基本规律
你以前是怎么学习诗歌的呢?
三、简述诗歌发展的历程
主要是“五四”以后中国新诗的发展脉络及相关知识。

四、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
1、朗诵五首诗歌,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处理。

2、分别找一找五首诗里所用到的意象。

3、查阅资料,读一读五位诗人其它的作品,比如闻一多的《红烛》、徐志摩的《偶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食指的《相信未来》、舒婷的《致橡树》等。

第二、三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课题
四、体验情感
《再别康桥》表达出诗人欢喜还是哀伤?飘逸洒脱还是依依不舍?
五、总结方法
吟诵诗歌,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验情感。

六、鉴赏实践
1、分组鉴赏其他的四首诗《死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热爱生命》《双桅船》;
2、点评
七、拓展迁移
1、这些诗歌中有哪些句子引起了的你共鸣?
2、有没有你喜欢的其它的诗歌?。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下面是五首适合初一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的诗歌教案:诗歌一:《故乡的月亮》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思乡之情。

2. 学习理解和朗读诗歌的技巧。

3. 启发学生描述故乡的月亮的能力。

教学步骤:1. 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他们静心聆听。

2. 然后,向学生展示《故乡的月亮》诗歌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3. 让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调和节奏。

4.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故乡,描述自己故乡的月亮,可以通过画一副图画来表达。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们。

诗歌二:《小松鼠》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的形象和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向学生展示《小松鼠》诗歌的文字,带着调子朗读诗歌。

3. 教导学生背诵诗歌,并引导他们朗读时模仿小松鼠的动作和声音。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可以选择其他小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

诗歌三:《猜谜》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解答猜谜诗。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猜谜》诗歌的文字,读给他们听。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歌中的描述,思考诗歌在描绘什么。

3. 给学生提供一些猜谜问题,让他们用逻辑思维解答。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可以选择其他物品或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互相猜谜,分享自己的作品。

诗歌四:《床前明月光》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古诗。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古体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床前明月光》古诗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3 短诗五首【教材分析】《短诗五首》是第一单元的自读篇目,五首简短的现代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

《月夜》通过霜风、月光、树的衬托,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哀思。

《断章》是一首哲理诗,表明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依存的道理。

《风雨吟》表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统一》则表达了作者对统一的美好世界的期许。

学习这五首短诗,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结合背景品味诗句、理解感悟”等方法来进行。

【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读诗歌,感悟诗句的丰富内涵与诗歌主旨。

3.通读诗歌,归纳早期白话新诗的特点。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作者简介)(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思悟发现(1)结合时代背景,解读五首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2)这五首短诗是早期白话新诗的代表,形式和内容上与近体诗有什么不同?(3)读完五首诗歌,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浅吟低唱,导入新课师生诗歌朗诵会开场:中国是诗的国度,经典的唐诗宋词唱诵不衰,清新隽永的现代诗别具一格,让我们走进新诗水草丰美的天地,聆听情感自然流淌的声音。

(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四)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

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暖心诗句,给心灵栖息的港湾,与诗歌相伴,走进阳光明媚的春天。

这节课我们与新诗继续美好的遇见,一起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怀冷暖。

二、品读诗歌,感悟诗意(一)《月夜》1.这首小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下的所见所感,他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他”与一株顶天立地的高树并排站立着,“他”却没有倚靠大树,而是独自站立着。

简明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简明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简明教学设计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学的需求日益增多。

而在学校中,文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而《中国现代诗三首》这一教材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现代诗歌写作的机会。

本教案设计的目的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韵味及其创作的艺术特点。

同时,还能使学生从中领会到情感、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生命的热爱感。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产生、发展、特点和意义;2.掌握三首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3.理解三首现代诗歌的情感、意义和语言,欣赏诗歌的韵律、节奏、语言特点等。

能力目标:1.能以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感受;2.能理性评价自己与他人创作的现代诗歌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间,珍视感觉和体验的能力;2.激发学生的创意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关注时代变迁和人类命运的情感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眼前》的朗诵本课的导入采用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呈现。

选取《眼前》这首现代诗歌,通过领读和朗诵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感受诗歌的情感和语言。

2.语文——现代诗歌的来源和特点通过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产生背景及其历史演变、艺术形式、思想倾向和语言特点等。

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思考将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学习现代诗歌的必要前提。

3.学练——《朝花夕拾》、《咏橘》、《人生》的鉴赏通过对《朝花夕拾》、《咏橘》、《人生》三首现代诗歌的文本分析和鉴赏,让学生能够领会诗歌的情感韵味并了解其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阅读——课外阅读与作品创作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关的文学作品阅读,并进行简单的思考和透析。

之后,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进行现代诗歌的创作,可以选择学习的一首或多首现代诗歌进行仿写或变换。

教写现代诗教案设计

教写现代诗教案设计

教写现代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能力;3.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创作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现代诗的特点;2.现代诗的写作技巧;3.现代诗的欣赏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现代诗的抽象性;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的创作。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些现代诗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引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讲解现代诗的特点(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诗的特点,如自由的形式、抽象的意境、多重的解读等,让学生了解现代诗与传统诗歌的区别。

3.分析现代诗的经典作品(15分钟)。

教师选取几首现代诗的经典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现代诗的魅力,理解现代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4.现代诗的写作技巧(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诗的写作技巧,如意象的运用、语言的节奏、句式的变化等,让学生了解现代诗的创作要点。

5.现代诗的欣赏与创作(30分钟)。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现代诗的作品,引导学生从意象、语言、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然后,教师布置现代诗的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现代诗的创作。

6.展示与分享(10分钟)。

学生进行现代诗的创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分享,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创作兴趣。

7.总结与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小结,强调现代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多多尝试现代诗的创作。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现代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培养了对现代诗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但是,由于现代诗的抽象性较强,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多加引导和训练。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现代诗人到校进行讲座和指导,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现代诗的魅力和魅力。

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五首》教案

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五首》教案

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五首》教案一、教材分析《现代诗五首》是部编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文共包含五首现代诗,分别是《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

这些诗歌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欣赏这些诗歌,能够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背诵《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这五首现代诗;2. 学会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准确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3. 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4. 研究欣赏现代诗歌的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的内容和背诵;2. 运用朗读技巧,准确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集体朗读: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声音协调能力;2.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朗读一首诗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3. 音乐伴奏朗读:配合音乐,让学生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诵读诗歌;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发表对诗歌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诗歌的图片或朗读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朗读训练:进行集体朗读和分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现能力;3. 引导讨论:针对每首诗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4. 课文解读:分析诗歌的意象、表达方式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5. 诗歌欣赏:播放音乐伴奏,让学生以朗诵的方式欣赏诗歌,感受其美妙;6.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激发,进行创作,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讨论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诗歌背诵:检查学生对《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和《登幽州台歌》的背诵情况;3.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根据所学诗歌进行创作的水平和创意。

《现代诗》教案讲解

《现代诗》教案讲解

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下《现代诗》教案的讲解,这是关于现代诗的一个很好的教材,可以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风格,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现代诗歌。

这个教案的内容很丰富,首先从课程目标、知识要点和教学重点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引入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现代诗歌的风格和阅读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品味每一首现代诗歌,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领略诗歌中的意境和构思。

同时,老师还要精心选择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进行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们受到启发和启示,进一步发掘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而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通过诗歌的朗读、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的播放等,来营造出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投入和参与到课堂中来。

此外,要注意的是,在讲解现代诗歌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们了解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到现代诗歌的独特性和新颖之处,从而对现代诗歌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我们要强调一下,现代诗歌的魅力在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它的独特性和新颖之处。

因此,在教学现代诗歌的过程中,老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从中获得启示和享受,更要让学生们具备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审美和识别能力,进而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

学生喜爱的现代诗歌教案

学生喜爱的现代诗歌教案

学生喜爱的现代诗歌教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人文素养的重视也日益增加,学习诗歌也成为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而现代诗歌则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与感悟。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喜爱并能理解现代诗歌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堂活动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给出一份学生喜爱的现代诗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3.强化学生语感,并能够准确把握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

4.通过解读与创作,让学生深化对于生活与现实的思考。

二、课堂活动设计1.破冰活动:开始课堂之前,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来打破学生间的拘谨与陌生感。

比如让学生口述一首诗歌,由其他同学来猜测诗歌的名字或者作者等等。

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兴趣,并且在活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间隔。

2.现代诗歌朗读:导入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听一些现代诗歌的朗读。

让学生感受每位诗人写下的情感,对于学生的语感有很大的提升。

3.现代诗歌分析:在掌握了现代诗歌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后,让学生分组,分析不同诗歌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慢工出细活的角度,一步步探究现代诗歌中有哪些词汇、形式、结构等方面的优秀表现。

4.现代诗歌创作:在集体破案分析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想象中的现代诗歌。

在文学鉴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诗歌创作思考的参与度。

同时,通过创作,让学生深化对于生活与现实的思考,并且通过分享创作,让学生互相交流。

三、教学方法选择1.情境导入法:通过现代诗歌的朗读以及阐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情感投入。

2.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生探究现代诗歌中的语言形式为核心的问题演绎,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小组探究法:以团队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分组研究和分享,促进课堂互动和共建。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赏析诗歌
从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 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4
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围绕所选诗歌的主 题、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提出个人见解和感受,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四首诗都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相结合的方式,既有直抒胸臆的情感 表达,也有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件 等方式来间接抒发情感。
语言特点
四首诗的语言都凝练、生动、形象, 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同时,诗人们 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 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学生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指导
理解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发 现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情 感和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 理解。
创造力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 够运用所学的诗歌技巧, 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 作品。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诗歌的鉴赏方法和创作技巧,能够独 立完成诗歌分析和创作任务。
学生反馈
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表示认可,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有趣,教 学方式灵活多样。
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 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
诗歌艺术手法探讨
意象运用
抒情方式
四首诗都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来表达诗 人的情感和思想,如《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中的“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等意象,象征着祖国 的贫困和落后,而“花朵”、“飞天 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 朵”等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祖国未来 的美好期望。
当代诗歌的社会意义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具有 反映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抒发 个人情感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文化 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和理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形式;2. 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3. 掌握基本的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3. 创作简单的诗歌作品。

教学准备:1. 五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2. 电子设备或黑板;3. 学生诗歌创作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点击播放一段音频,音频中有一首古诗歌的朗诵,让学生聆听。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歌?- 你觉得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二、概念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古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出示黑板或电子设备上呈现出关于诗歌定义和特点的综合解释。

3.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这些文字内容,并进行解释和补充。

三、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25分钟)1. 教师选择五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包括民族诗歌、抒情诗歌、自然诗歌、叙事诗和现代诗等。

2. 教师逐一地向学生展示每首诗歌,并简要介绍每首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3. 学生们与老师一起朗读每首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4. 教师引导学生就每首诗歌发表个人感受,并进一步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四、创作诗歌(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创作诗歌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选择主题、运用修辞手法和注意诗歌的结构等。

2.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主题,例如“春天”,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与主题相关的诗歌。

3.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进行个人创作,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展示学生创作的一些优秀诗歌作品,并向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

2. 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继续研究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各种类型的诗歌作品,并通过诗歌写作提升自己的文学创造能力。

现代诗歌教案初中

现代诗歌教案初中

现代诗歌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现代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 能够创作简单的现代诗歌。

教学重点:1. 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欣赏和分析现代诗歌的方法。

3. 创作现代诗歌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现代诗歌的样本,包括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创作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

二、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自由诗、抒情诗、象征诗等。

2. 学生通过样本诗歌感受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

三、欣赏现代诗歌(10分钟)1. 教师选取几首现代诗歌,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创作现代诗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五、分享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给其他同学。

2.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2. 邀请诗人或作家到校进行诗歌创作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通过诗歌创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中国现代诗歌雨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雨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雨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雨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制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

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言语,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感情。

(学情分析)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课标要求)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根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想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想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组商量: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

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模糊美、感情的含蓄美。

(感情、态度、价值观)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

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案:3 短诗五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案:3 短诗五首

3 *短诗五首导入(情境导入):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一、学习《月夜》1.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2.背景资料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

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

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3.细读感悟(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交流点拨】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2)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交流点拨】 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

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注: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3)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交流点拨】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初中课文现代爱国诗歌教案

初中课文现代爱国诗歌教案

初中课文现代爱国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领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现代爱国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鉴赏。

(3)诗歌的创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诗歌表现手法的运用。

(3)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艾青及其作品《我爱这土地》。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爱国情感的?(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色,分析诗人的表现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站在诗人角度,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对诗歌的共鸣。

6. 创作练习(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如以“我爱这土地”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2)学生现场创作,互相交流、欣赏。

7.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爱国诗歌,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诗歌背诵、创作练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设计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各首诗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吟咏,品味诗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的作用,感受诗歌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

【自学引领】培养纯正的文学兴趣,就要从诗开始,诗是要读的,同学们在翻开这课书时,请放开你的喉咙,大声地读出诗人真挚的情感。

1、《死水》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

在美国,他遭受了一个中国人在外国的种种歧视,1926年,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美好愿望回到祖国,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使他深深失望,他感到痛苦、愤懑,渴望这一切都将毁灭,让祖国变成一个“美好的存在”。

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他创造了一系列丑恶的意象,以讽刺的基调贯穿全诗,这就是《死水》。

朗读时要注意这种讽刺是带有深恶痛绝的感情的,不可流于轻浮。

《死水》是新体格律诗,它的格律继承了旧体诗词的某些写法,以四行为一节,朗读时要按定型的“四步音”来读,例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论2、《再别康桥》他悄悄地来,又悄悄的去了,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奇观,他走时没有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永远的《再别康桥》,他就是徐志摩。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临别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来到剑桥大学碧波荡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桥上漫步,他流连忘返,如醉如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蛰伏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于是吟成这首《再别康桥》。

读这首诗时,你的心会与诗人一起飞翔在剑桥柔美的康河岸边,在一咏三叹中,那错落有致的诗行会在你的心中如音乐般,如流水般荡漾开来,尽情地在那徐行缓步的韵律中体会诗歌的美吧!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位诗人手中始终高擎着“火把”,为我们送来“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高歌“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他是地主的后代,但始终站“在浪尖上”,唱着“光明的赞歌”;他像一块“礁石”,向当时以及多年以后蜂拥而来的人群传达着诗歌的力量,他就是艾青,一位始终为大地和人民歌唱的赤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艾青离开杭州任教的中学,带着颗深沉热爱这土地的火热的心来到当时抗战的中心武汉,然而他看到的却是官僚的腐败,人民的困苦,黑暗的一切让诗人感受到胜利将是无比艰辛的,这种沉重、忧郁的情感化作诗行,化作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朗读时请注意体味诗人的这种情感。

4、《热爱生命》“食指,是一个圣徒,在所有人的语言都被统一在最高指示下的时候,他喊出了自己的语言。

”写于1968年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最早揭示“由狂热迷信到冷静的批判与反思的社会情绪”的作品之一。

“文革”爆发的时候他是北京56中学的一个高中学生,在那腥风血雨、人妖颠倒的动乱年代里,诗人劝告人们要《相信未来》,坚信人们对于“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

他为世界保留了良知和尊严,他为那个时代争取了被救赎的一线可能,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79年,诗人顽强地写下了《热爱生命》。

5、《双桅船》有这样一批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他们最该在书海中徜徉的时候,他们经历了一场历时十年的浩劫,他们的青春是可怕的。

然而他们以其坚韧的意志,勇敢的精神焊接了历史的断裂处,并且成了时代的脊梁,他们其中之一便是舒婷,她初中毕业即去福建杭山村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不久她开始诗歌创作,并最终成了朦胧诗创作的核心人物。

她的多数作品代表整整一代人倾吐心声。

这首《双桅船》也是如此,朗读时要注意体会。

【知识窗口】1、意象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

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

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

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

2、现代格律诗的“三美”主张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诗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主张新格律必须具有备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所谓“音乐美”,指的是章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诗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诗集《死水》就是这一创作理论的最好实践。

《死水》一诗每句诗都是四步音,节奏和谐流畅,再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声调十分动听,具有和谐的“音乐美”。

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做到节的匀称,句的整齐,具有“建筑美”。

全诗都用了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妥贴安排,缕金错彩,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3、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

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

他们强调诗人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以奇特的想像,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并在诗界引起争论。

朦胧诗,是当时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也是外来诗歌影响的结果。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有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等。

【要点探究】《死水》1、《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反讽,即用故意颠倒美丑、善恶、真假的手法进行讽刺,揭露腐朽事物的本质。

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运用“反讽”的手法的?【提示:诗人把死水说成“绿酒”,把铜绿说成“翡翠”,把铁锈说成“桃花”,把水面的油腻说成“罗绮”,把水上污浊的水气说成“云霞”,把水沫说成“珍珠”,最后总写一笔,把这条臭水沟的阴暗色调说成“鲜明”,在这些意象中,物的外象与诗人的意蕴恰恰相反--诗人早已洞悉它们丑恶的本质,却故意把它们写得很美,这是诗人对“死水”的无情嘲笑和讽刺。

】2、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探究“死水”的象征意义。

【提示: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意会诗中的意象,则取决于读者的再造想象,文学鉴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活动,对于“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

象征的是旧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当时的世界,同学们可任由联想,只要符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即可。

】《再别康桥》3、整体把握,理清思络全诗以离别康桥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一节写久违的学生作别母校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仿佛诗人的足尖如清风般来了又走了,生怕打扰康桥的静谧,至深的情丝在招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二至六节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第二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

夕阳下,柳枝镀上金色,如美艳的新娘,诗人无限欣喜、眷恋。

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

柔波中,绿油油的水草仿佛在向诗人招手。

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支水草,这正写出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拜伦潭。

诗人此时意乱情迷,物我两忘,那一潭水在诗人眼里是天上的彩虹。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快乐也达到了极点。

撑一杆长篙,泛舟至青草更青处,晚上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时,诗人不禁要放声高歌。

第六节诗人也幻想到现实。

因为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

一切归于沉默。

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最后一节呼应开头,以三个“悄悄的”与首节回环呼应,诗意也有递进,间接表达出作者深挚的感情,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神思飘逸,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描述。

4、徐志摩非常推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探究这首诗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诗中有画,七节诗展现的是七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卷,通过动作性极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将这七幅画卷变成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这首诗音律和谐,除第五节不押韵外,其余各节都严格押韵,而且频繁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词反复运用,增强了轻盈的节奏。

从诗的建筑上看,全诗七节,四行一节,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每句字数基本是6、7字(间有8字),于参差中见整齐。

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的美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从情感表达和篇章结构的角度探究一下这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提示: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是沉重、忧郁的,这是本诗的基本情绪,也是反复出现的主题。

在篇章结构上,四次出现,使诗歌自然分成四部分。

反复吟咏,更体味中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生存的艰难,胜利的道路将无限艰辛。

】6、诗歌中的形象--农夫、少妇、母亲……具有怎样的概括意义。

【提示:那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里的农夫、少妇等形象既是为自己的生活而搏斗,被命运驱赶的劳动者,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

另外“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的两臂”等句子都包含着抽象的概括,都应扩展为对中国人民和斗争情景的暗示,扩展为对一种普遍性激愤情绪的概括。

】7、这首诗的基调是忧郁而悲哀的,如何理解这种忧郁与悲哀?【提示:这种忧郁和悲哀来自于农人“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和“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绝望,来自于“暴戾的敌人”强加给人民的“死亡的恐怖”,来自“象雪夜一样广阔又漫长”的“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它超越了个人遭遇的范围而具有了深广的历史内涵。

它不是无力的呻吟和对战争的回避,而是一种力--“把弥漫在广大土地的渴望、不平、愤懑……集合起来,浓密如乌云,沉重地移行在地面上”。

】《热爱生命》8、探究《热爱生命》的形式特点及主题。

[提示:食指一直坚持新格律诗的创作。

这首《热爱生命》全诗7节,每节四行,每行基本是11、12字,全诗押相同的韵,表现一种执着与坚毅,音律和谐铿锵。

食指是朦胧诗创作的启蒙人物,但他的诗主题并不朦胧,这首《热爱生命》主题非常鲜明;无论人生是什么,无论生命中充满什么样的痛苦、磨难与艰辛,我们都应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挑战命运,热爱生命。

联想诗人的遭际,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但诗人始终顽强地坚持对现实的反思,坚持诗歌创作。

1978年后诗人迎来他创作的恢复期。

在1979年写下这首《热爱生命》,此诗与诗人1968年在人妖颠倒的年代写下的《相信未来》遥相呼应,坚定的信念与劲健挺拔的诗句让我们感慨生命的坚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