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三个策略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应关注三个方面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应关注三个方面一、关注课文表达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熏陶,还要从课文表达形式入手进行教学,以凸显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反复诵读品味,积累语言范式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不仅仅内容上具有教育性,在表达形式上也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品味的地方。
教师要抓住这些关键句段引导学生进行品读,以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为今后的表达奠定基础。
如统编本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主要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以激发中国少年奋发图强,建设少年中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这篇课文不仅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性,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点,尤其是文中的第2自然段,以四字词语成段,句式整齐,激情滚滚,一气呵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来培养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关注表达形式,积累语言范式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思想情感的同时还要关注课文独特的表达,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范式。
如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作为一篇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主要通过对五位壮士的描写来赞扬他们不畏牺牲的精神与革命英雄气概。
在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五位壮士的英勇事迹之后,教师还应从表达入手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特色。
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师可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作者在描写五位壮士与敌人斗争时是怎样进行描写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经过对课文的细读慢品,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的时候先是从“面”上写了五位壮士一边痛击敌人一边诱敌人上山与敌人周旋的情形,又从“点”上分别描写了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以及战士宋学义、胡德林与胡福才与敌人斗争的情形。
这样的描写既有整体又有部分,使学生对斗争场面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小学低年级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小学低年级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是革命文化进校园的重要载体。
该类作品的教学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往往备受大家关注。
基于语文大单元教学的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单元视域下,教师一要还原单元历史人文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沉浸式学习;二要链接当下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三要融合单元语文要素,开展结构化教学;四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开展单元实践学习;五要打破自然单元,引导学生进行“X+Y”拓展学习。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引言现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把立德树人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体现为革命传统教育类题材课文数量增加,据统计,仅小学阶段就有40余篇之多。
这些小学低年级课文大多依据真实的历史事件编写,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它们或描写革命领袖,如《难忘的泼水节》《朱德的扁担》等;或刻画英雄人物,如《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或带有浓烈的爱国色彩,如《升国旗》《神州谣》等。
文体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
那么教学此类文章会存在哪些实际问题?怎样破解?又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实施有效教学呢?笔者结合我们课题组教师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一些做法。
1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分布特点1.1循序渐进、巧妙渗透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编排,在小学三个学段中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式,逐渐由单篇向多篇过渡。
第一学段以单篇为主,篇目较少,内容侧重于趣味性,在识字与朗读中融入爱国思想,使孩子们了解人物形象。
第二学段有一定的增加,内容注重故事性,发展朗读素养,了解英雄,感悟爱国情怀。
第三学段篇目较多,内容与形式更为丰富,如出现演讲稿等,旨在使学生在应用语言中,感悟及传承民族精神。
1.2聚散有致,螺旋上升对课文编排,结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聚散彼此融合,逐渐向单元过渡,体现螺旋上升的特点,同时根据实践活动,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策略摘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革命传统文化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南。
为此,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红色经典课文。
但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原来的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紧扣红色经典课文的文体特点,背离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影响了阅读教学效果,制约了革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因此,教师在红色经典课文教学中,要精准分析学生基础,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用革命传统文化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红色经典;教学策略“红色经典”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本身包含了浓厚的道德教育意义和一定的审美特点,因而我们在推广“红色经典”时应既重育人功能,又重审美特点,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解决前述“红色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1.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的现状问题红色经典课文是革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道统一的言语实践材料。
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文本中的思想教育因子,甚至简单机械地灌输,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教学目标没有指向文道统一小学高段的统编语文教材安排了红色文化专题单元,同时设置的语文要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如果教师没有系统研究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文化价值,就容易在教学时出现一些偏差。
有的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略了红色文化的熏陶价值;有的忽视了文本内容的品读,思想教育变成了贴标签。
这种简单机械、片面割裂的教学肢解了课文,难以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探究没有聚焦文本内核由于红色经典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时代久远,学生受限于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难以深入理解革命战争年代中的英雄形象和时代背景,阅读理解不契合文本内核,难以产生共情体验。
在教学设计时,一些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盲区,机械灌输家国情怀,导致学生对红色经典课文的感悟浅显化。
(三)教学资源没有整体优化设计事实上,统编教材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编排了许多学习支架,如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等,有利于学生深入感悟革命传统文化。
苦难与抗争革命传统文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3篇
苦难与抗争革命传统文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3篇苦难与抗争革命传统文学——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在革命烽火中催生的苦难与抗争,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
这种精神深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革命传统文学,则是这种精神表现最为深刻、最为丰富的文学形态之一。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则选取了这种文学形态最为典型的作品,展开对这一文学传统的深度剖析,并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如何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呢?一、教材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本单元的作品有徐特立《黄土高原》、杨朔《龙须沟》、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萧红《凤凰池》等。
这些作品涉及领域广泛,涵盖时间跨度较大,在教学上需要根据难易程度及文本结构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分析,让学生在阅读之中不断地深入思考。
二、挖掘史诗般的时代背景本单元的作品,都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民间在不同时期中所经受的苦难。
要想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就需要挖掘史诗般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察觉到文学作品与历史进程的紧密联系。
可以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社会状况及民间革命运动发展这些角度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有所认识,提高其阅读文学作品的意识。
三、聚焦文学魅力,追寻思想主旨喜欢文学的人,就是因为文学能够给我们带来感受、启示、思考。
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文学魅力,进而去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思想主旨。
这其中,民族精神与抗争精神则是其中的重要元素。
要让学生认识到革命传统文学在反映历史及社会现实的同时,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四、破解语言难题,启发阅读思路语言是文学的基础,也往往是阅读中的瓶颈。
作为教师,应当针对每一篇作品中的语言难点进行分析,找到学生阅读难点所在,启发学生的阅读思路。
对于一些繁琐的语言结构,也要引导学生抓住其主干部分,消化掉其中的内容要点。
五、延展拓展,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不为学生所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革命文化题材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革命文化题材为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分析了革命文化教学实践的意义、方法与实施策略。
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革命文化教学实践的效果和影响。
一、引言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的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革命文化题材的教学实践,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革命文化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通过革命文化教学,使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通过革命文化教学,使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革命文化强调为人民服务,通过革命文化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革命文化教学涉及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革命文化教学实践的方法1. 实践体验法。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文化的魅力。
2.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文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革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 情景模拟法。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革命场景中体验革命文化。
4. 互动研讨法。
组织学生围绕革命文化主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革命文化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1. 优化课程设置。
将革命文化融入各学科教学,形成革命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革命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3. 创新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革命文化教学形式。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红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
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策略作者:陈漫红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03期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的重任,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媒介。
由于此类课文特殊的历史背景,第一学段学生在课文的内容理解和情感认知上存在较大障碍。
如何根据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特点有效施教,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融合、共生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第一学段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明晰教学价值,找准落脚点教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师应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相关要求,结合教材展开系统思考,厘清教材整体编排意图,明晰单元的教学价值、教学梯度,找准单元教学的落脚点。
第一学段的四册语文教材都编排了革命文化题材课文。
课文内容选编立足儿童视角,力图以短小、浅显、有趣的革命故事开启革命传统启蒙教育,不仅保留了经典篇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还开发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篇目《升国旗》;不仅有战争年代的故事《八角楼上》《刘胡兰》,还有和平时期的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文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或随机分散于各单元,或集中编排成一个主题单元,以有血有肉的领袖、英雄、模范等人物形象影响、感染、激励学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助力革命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思想性。
除选文外,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后习题、“泡泡语”等助学系统,厘清课文所指向的语文要素和革命文化内涵,精准把握教学的价值取向。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包含《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分别涉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胡兰四个人物。
单元人文主题是“革命先辈”,语文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中革命传统作品解读及教学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中革命传统作品解读及教学策略作者:王蓉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22年第08期【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中选编了许多革命传统题材作品,基于对这类作品选编方式和选编内容的分析,提出了解读这类作品应具备的时代视角、儿童视角和教学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坚持历史意义与时代意义相统一,坚持品悟语言与感受形象相统一,坚持语文要素和革命主题相融合,坚持课内阅读和生活实践相融合。
【关键词】革命传统;作品解读;教学建议小学语文除了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之外,还肩负着“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中,许多经典革命传统题材作品重新入选,并顺应时代发展,增加了一些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新篇目,旨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用革命传统文化的红色基因锤炼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双线组元”的教材编写体系中,全面把握革命传统作品编写意图,正确定位此类作品教学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一、革命传统作品选编概况2021年1月8日国家教育部专门颁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可见,革命传统教育在当下社会思潮中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导向和政治导向作用。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将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分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革命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传统”七个主题,力求在不同层次的主题学习中,逐步深化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笔者对统编版小学《语文》中革命传统题材作品进行了梳理,从中发现:教材高度贯彻了《指南》精神,各类主题的作品在教材选文中均有体现。
下面试从选编方式和选编内容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1.选编方式统编版小学《语文》中涉及革命传统作品共40篇,其比重约占整套教材课文总数的14%(不包含《语文园地》)。
一至六年级每一册教材全面覆盖,且选编数量呈现递增趋势,到六年级上册已达到10篇之多。
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革命文化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革命精神。
为了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以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将革命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通过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可以拓宽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三、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1. 教材建设(1)精选革命文化题材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文化题材教材,如《红岩》、《青春之歌》等。
(2)编写革命文化题材辅助教材。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题材辅助教材,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
2.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通过模拟革命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案例分析法。
选取革命文化题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
组织学生围绕革命文化题材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外活动(1)参观革命遗址。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文化的魅力。
(2)举办革命文化题材演讲比赛。
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文化题材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开展红色主题活动。
如红色歌曲比赛、红色电影赏析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革命文化。
4.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中的参与程度、表现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统编版高中语文红色作品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版高中语文红色作品情境教学策略研究摘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革命文化教育,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极为重要的内容。
教学实践中,语文老师在在课程资源研发方面:要立足时代发展,深挖教材育人要素,在红色精神品读与鉴赏中育人于无形;在教学设计实践方面:聚焦核心素养,践行学科思政先行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将活动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统整,在课程实施中落实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地方课程开发方面,凸显地方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丰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论述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实践性。
因此,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一个实践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学生在这些丰富的、充满挑战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文字,思考探究,不仅学到新的知识,更能学以致用,完成情境任务,从而使语文能力得到锻炼,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红色作品弘扬主旋律,思想深刻高尚,人物形象崇高伟大,有些作品写作的时代较远,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为了解决学生难以理解作品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红色作品,布置情境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革命精神,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和教育,同时又能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红色作品情境教学实践意义目前,有一些中学语文红色作品的研究,但针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红色作品教学策略的研究很少,而红色作品在统编版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入了大量的红色作品。
如何进行高中语文红色作品教学,影响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统编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研究
统编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研究篇一统编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研究一、引言革命传统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统编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大单元教学理念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从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统编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单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革命传统作品的精髓。
同时,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革命传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三、统编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单元在统编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单元。
这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革命传统作品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多篇课文整合成一个教学单元,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革命传统作品往往年代久远,与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统编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与革命传统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革命传统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统编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革命传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传统题材是我国文学中的一大特色,其中革命传统题材尤为重要。
革命传统题材是体现我国革命历史和伟大斗争的精神财富,教育青少年对革命传统的认识、理解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展示和传授革命传统题材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启发师生对革命传统的认知和传承。
一、提前准备阶段在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提前准备。
首先,教师应该熟悉所选课文的内容,并对其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命运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了解。
同时,教师还应查找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以便于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革命传统题材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动人的描写或者感人的情节,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绪共振。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革命传统题材相关的真实影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激情和现实的力量。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革命传统题材的教学需要采用一些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者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具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性或者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深入研究和理解课文内容。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革命传统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革命传统题材中既有英雄事迹和伟大成就,也有人性的弱点和历史的局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和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
五、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也是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实地参观、模拟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革命传统的力量和价值。
用好革命题材,培育时代新人——以《小英雄雨来》教学策略为例
用好革命题材,培育时代新人——以《小英雄雨来》教学策略为例摘要:红色资源是党史、国史学习教育最权威、最生动、最感人的教材,是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
用好教材中的革命题材是有重大意义的。
本文主要从开展小学语文革命题材类教学的意义、革命题材类课文教学的价值、小学语文革命题材类课文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中小学课程是研究“培育怎么样的人、如何培育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基本课题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任务。
[1]在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各年段均有相当数量的革命历史主题课文,此类课文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主题,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将一个个为崇高理想而牺牲的革命英雄表现了出来。
学习这一类课文,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不过,因为革命历史人物与现在的时代距离比较远,导致学生在历史认识方面有较大困难,对我们进行的教育实践也造成了较大困难,所以如何用好革命题材类型的课文,培育我们的时代新人,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开展小学语文革命题材类教学的意义语文教材中的革命题材类选文,往往着力描绘鲜活生动的英雄人物或模范人物形象,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事迹,表现他们的革命精神。
例如李大钊、江姐、黄继光、小英雄雨来等,他们成为了语文教材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仔细品读这些课文,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文章事例典型、情怀感人、语言质朴、情节生动。
利用好这些教材,让学生在这些题材中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以升华,那么他们的三观都会有所改变。
所以,此类文本对培育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都可以发挥一种积极的教育效果。
所以,教好革命等传统题材文章,在推广中华精神教育方面具有难以取代的教育优势。
不过根据当下的语文教育实践来看,革命题材类的教育还面临着不少困境,具体包括:第一就是当下的课文时代性较强,革命题材类文字教育让孩子们掌握起来就相对比较困难;其次,对于课本阅读的深度往往无法把握,如果挖掘得深了,又很容易把国语课上的变成思想政治教育课。
部编版教材中红色文化课文的教学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部编版教材中红色文化课文的教学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部编版教材中有多篇红色课文,小学教师需要借此落实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红色文化。
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挖掘部编教材红色课文,组织学生积极学习红色课文知识,不断参加红色历史实践活动,让红色课文教学更生动。
在我国历史发展进步的洪流中,红色革命文化占据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重要地位,是人民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中国有今天的辉煌,有今日和平安宁的生活,都要感谢革命英雄们为了新中国成立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献出的无数宝贵的生命。
红色革命对小学生思想启蒙、精神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优秀的红色文化能让小学生体会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和紧密团结的精神。
发展红色革命文化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智,意识到在当代更应该不断努力,好好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红色文化升华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但是近年来各种文化涌入中国,影响了传统革命文化的传播。
因此,为了培育小学生的红色革命情怀,发扬革命传统的精神熏陶,需要深化部编版教材中的红色课文内容,让红色革命文化得以延续传承。
针对这个现状,本文针对性地分析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爱国价值取向,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一、教材中爱国价值取向的红色文化课文在小学部编教材中,主要涉及很多重要人物,包括无产阶级重要人物、做出伟大贡献的杰出人士。
这些伟人能给小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具有深层次意义。
比如,在《王二小》中,阐述了王二小凭着自身的勇敢机智,将敌人引进埋伏圈,最后不幸牺牲,死得光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文中借助儿童诗歌形式进行歌颂,赞颂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小英雄雨来》,讲述了雨来与敌人斗智的故事,正因为有无数个像雨来一样的少年英雄,才迎来了最终胜利。
部编课本中描述人物传记的还有《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青山处处埋忠骨》《金色的鱼钩》《桥》《丰碑》《军神》《灯光》等课文,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革命英雄故事。
二、部编版教材中的红色课文教学策略(一)挖掘部编版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在语文教材中,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蕴涵大量的红色革命教育文章,所以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之前,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不断了解历史事实,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以及文献整理中,对红色革命文化以及课本中的故事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统筹整体,梳理讲解的顺序,使之串联有序,有背景、有故事、有起因、有发展、有结果,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
这些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学生们了解历史、研究文学的重要材料。
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研究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作品本身,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红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讨论,了解红岩精神的内涵,学习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和崇高品质。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其次,研究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人文关怀的培养。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往往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思想空间,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同时,这些作品也反映了人性的善恶、伟大和渺小,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的研究,学生可以培养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最后,研究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技巧,才能够将这些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通过研究作品本身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学素养和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信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赜
清新,整部作品充满着诗意的描绘。名著中的主人公 勾画和旁批。(必选项目,每天完成。)三是为喜欢的故
大多都是平凡普通的劳动人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相 事或人物画一幅插画,或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故事制作
对较近,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因 “白洋淀朋友圈”。(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周日完成。)
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陌生的故事环境和一定的政治因
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 的疑问、思考、感受直接批注在文本中,通过文字与符
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要求七年级学 号构建和文本对话的“桥梁”。另外,教师让学生通过
生能够逐渐在阅读中自主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 画插画和“制作朋友圈”的方式将情节和人物符号化、
主旨内涵,品味文本语言。七年级正处于中小学衔接的 图像化,并加入现代元素,能够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
2.再读:把握人物,领悟精神内核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8 年 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红色经典教学研究”(编号:1811)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婷婷(1994-),女,福建厦门人,硕士,二级教师,从 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再读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精读课文,把握令人难忘 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精 读经典篇章,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 精读或泛读全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的阅读任 务。再读阶段旨在引导学生打破篇章壁垒,立足整本
名著中有其特殊性。它以叙事性、故事性较强的小说 停下来思索一下,撰写故事梗概,字数为 100 字到
为主,每一个单篇篇幅较短,阅读难度较小;不同于 200 字。(必选项目,每天完成。)二是在阅读过程中对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等纪实性作品,它的语言质朴 精彩语句、关键情节、有疑问处、深有体会处进行圈点
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题目
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题目革命传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语文课堂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既符合学科特点,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引言革命传统教育旨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的策略1.通过文学作品传承革命精神。
文学作品是革命传统的载体,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内外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如《红岩》、《青春之歌》等作品,展现了革命者在严峻考验面前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
2.结合历史背景,讲述革命故事。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讲述革命故事,让他们深入了解革命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
3.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验革命情怀。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革命传统的伟大。
可以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革命情怀。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革命传统教育在语文课堂上的实效。
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革命传统教育。
三、具体实践1.课文解读:以具体课文为例,分析革命传统教育的融入方式。
如《沁园春·雪》一课,教师可以从诗歌背景、作者生平、诗句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2.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革命主题的朗读、演讲、写作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于革命传统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3.课外拓展:推荐阅读革命题材的书籍、影片,拓宽学生视野。
如《林海雪原》、《英雄儿女》等作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四、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的意义1.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
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在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情境导入法:通过情境导入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所述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共鸣。
例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课文中,教师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南京,听到枪声和呼喊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残酷和伤痛。
通过情境导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加深对革命历史的认知。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历史影片或音频,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加深他们对革命历史的记忆和理解。
三、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相互协作、互相讨论。
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研究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探讨。
这样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
四、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来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和答案,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践活动: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举办红色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革命历史。
实践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增加他们的情感投入和参与感。
此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能够真实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高中语文红色作品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红色作品情境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红色作品情境教学的策略。
通过情境创设、互动交流和拓展延伸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作品的内涵,提高思想认识和文化素养。
同时,本文也分析了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红色作品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包括如何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如何互动交流、深化认识,以及如何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理论参考,并且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
关键词:高中语文;红色作品;情境教学;策略研究一、引言高中语文课程中包含许多红色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和理解。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创设为基础,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红色作品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文化素养。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红色作品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一)增强学生对红色作品的理解和情感共鸣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红色作品相关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和思想情感。
同时,情境教学还可以通过情感调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红色作品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同时,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在探究红色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优美语言、丰富的形象和崇高的情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此外,情境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
(三)传承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红色作品是中国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传承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
革命文化题材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革命文化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光辉的篇章,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革命文化题材教学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革命文化题材教学实践,分析其意义、原则和实施策略。
二、革命文化题材教学的意义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革命文化题材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 塑造健全人格革命文化题材教学强调道德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如忠诚、勇敢、无私、奉献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具有深远影响。
3. 增强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革命文化,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4. 提高综合素质革命文化题材教学涉及历史、政治、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革命文化题材教学的原则1. 实事求是原则在革命文化题材教学中,要注重历史事实的真实性,避免夸大或歪曲历史事件,确保学生接受到准确、客观的历史知识。
2. 情感教育原则革命文化题材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3. 思想教育原则革命文化题材教学要注重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4. 互动性原则革命文化题材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革命文化题材教学实施策略1. 教材建设编写符合革命文化题材特点的教材,注重历史事实的真实性、情感教育的渗透和思想教育的引导。
2.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革命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法:创设革命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编者按"接着上一期#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继续分享&普通高中拓展创新学程'的编撰者关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写作%$汉字汉语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四册&学程'编写特点的解读及其教学建议($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袁!峰)南京大学文学院#!"##$%*摘!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学程的编写#主要依据$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参阅大量的革命文献和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指导文献,文件纲领以及关于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的阐释文件(其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式更加多样#同时关注载体形式(教学中#要从作品理念到文本理念#让学生发挥自己语文活动的主体性#与各个文本的表达主体对话#尤其是作为革命者的革命主体(学习评价方面#要关注阅读的技能以及个性化表达(关键词+$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文本理念-学习评价!!一,课程内涵与教学宗旨中国革命传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精神宝藏#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向度(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巍然屹立,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鸿篇巨制#造就了时代的不朽传奇(革命家,思想家对时势和局势的深度分析#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歌颂和礼赞#文学家对英雄和劳动者的刻画,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表达#新闻工作者们对重大事件的记录与报道#留下了一行行动人的文字(语文的美#也部分根植于中国革命传统的各种语言载体中($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精选贯穿中国革命史的不同文本#让教师引领学生阅读并研习伟大的思想和事迹#领略革命精神的伟岸和可敬#学习民族记忆表达的形式之美#从思想上领略中国革命传统的精髓#学习英雄人物和劳动者的精神意志#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树立伟大的理想-进而#通过梳理史料重返历史语境和各种文化场域#增长知识#丰富见识#体验历史#陶冶情操-在各种文字的阅读中领略百年中国革命史所蕴含的丰富之美#将它们与学习生活中的体验相融合#学习先辈,身体力行#从而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新时代公民(以上#是这一学程希望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宗旨(二,课程依据作为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本学程严格参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当然#$课标%中关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等选修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的建议#只是示例(我们在示例的基础上#参考它的示范思路#进行内容的延伸(现在能够见到的同类选修课程的教学材料#基本上都进行了延伸(此前#我们也按照$课标%编写了一套严格执行编写建议的教学材料#但是这套教学材料在征求意见和使用过程当中不太理想(根据大家的建议#我们又对原来刻板的结构形式进行了一些改造(大家现在见到的实际上是改造后的一个版本(另外一个版本#直接的参考依据是教育部在!#!"年颁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非常重要的依据(在编写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参阅了大量的革命文献和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指导文献,文件纲领以及关于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的阐释文件(首先要弄明白&中国革命传统'这一核心概念#中国革命传统到底是什么.根据$指南%的阐述可知#教育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尤其是中共中央颁发的一些文件和指示精神#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文件(&中国革命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所以#首先要有中国共产党#它是作为&传统'的结构的主体#这是一个要义(另外#它的时间范畴应该是"##年前至今(其主要的内容包括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几个范畴的事业#以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当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事业核心(在这样一些事业核心当中#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存在的姿态是不懈奋斗(所以#&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革命战斗精神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样由党作为主体#包含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围绕不同事业核心而构成的主体行动和姿态#形成的一系列的积累叫作中国革命传统(以上是核心界定(当然#在认知的时候#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中国革命传统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要知道#一些革命传统#又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更加悠久,奋斗范围和朝向世界的眼界更加开阔的空间认知当中存在的(中国革命传统#事实上存在于更为广大的时空当中(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专题研讨以此为核心#但是建议老师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必局限于基本内涵和外延#而要适当地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革命传统存在于怎样的文化和历史时空当中(比如说研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本身的来龙去脉,产生的历史时空等等#可以做一系列的解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的状貌,历史格局#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语境#所有对此的认知都需要拓宽内涵和外延#否则#就会非常局限(当然#核心还是中国革命传统(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专题研讨#$指南%中也给了非常明确的指导+要全面梳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这就需要统筹兼顾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阶段#第二个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历史阶段#第三个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三个时期事实上又有所融汇和交叉#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存在着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建设的内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有一些局部的,相似于或相近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则深植于此前的革命历程当中#它们实际上是血脉相连的(所以#统筹兼顾也意味着对于它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的认知#意味着在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一定要融会贯通(当然#最后的目标都是突出共产主义理念的力量#强调革命先烈和建设者们人格的力量#使学生走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理念和人格#事实上是我们这套学程非常注重的两个重要方面($指南%还规定了中国革命传统进入中小学各科教材的主题内容(第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第二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第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第四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第五是革命斗争精神#第六是爱国主义情怀#第七是艰苦奋斗传统(这七个方面的主题内容#我们都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当中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对应(比如#第一单元&理想信念'#对应$指南%主题内容的第一条,第二条-第二单元&百折不挠'#主题的核心指向是第五条和第七条-第三单元&人民至上'#又包含第三条和第六条的内容-第四单元&实事求是'#指向第一条和第四条(虽然有四个单元,七个方面的对应#但是大家也要意识到#各个单元和主题又包含着一些紧密的逻辑联系(以$理想信念%这一单元为例#人民中心的立场是理想和信念形成的目标和基础#人民至上又必然与革命斗争精神相对应#同时#人民至上也是家国情怀当中的重要目标(在奉行人民至上理念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艰苦奋斗和革命斗争精神#又怎么能做到呢.至于实事求是#实际上也是艰苦奋斗的一个过程(回到&实践出真知'这一原点#会发现我们势必要进行革命#要迎接挑战#要百折不挠(因此#它们都是互相交叉的(三,编写特色以上罗列的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的认知目标,各门课的公共认知目标(具体到语文学科#我们还是要强调回归人文性#回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这样两个性质的交互融通的维度上来(在$指南%当中#教育部也组织专家对革命传统进教材的形式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布置(本学程在呈现形式的特点上#强调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教材的选文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的贴近#少不了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师需要想办法#让学生理解到#我们正在阅读的材料,正在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它们和当下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宏大的历史叙事,崇高的革命行动#这种让人敬仰的革命精神#这些历史事件,现实的重大问题#它们到底和社会当中的个体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动脑筋#多做设计(而设计的基本要义#在于在深刻了解编写思路的基础上#还要填充一些情境文本(选文进入教材#事实上要经过多重把关#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使得教材呈现的方式是经典化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多找一些更加生动丰富的材料#特别是使这一专题的课文更加富有张力,所产生的问题情境更加立体的材料(这时候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确实关涉到他们作为社会,国家和民族的个体的生活(所以编者们在努力让&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在文体选择,素材选择上都比较开放自由#围绕着一个情境,主题#延展了时空(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当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形式更加多样#是第二条要求#也是本学程呈现形式的第二个特点(形式多样#实际上增加了材料的活泼感(本学程的形式已经非常多样化了#尽可能地兼顾小说,新闻,散文,政论,书信,诗歌等(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再充分利用照片,绘画,电影以及音乐等方式,手段#使形式更加丰富(做到了前两条#这一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第三个特点关乎载体形式($指南%对于教材的载体形式的建议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原始素材(原始素材实际上就是历史和社会素材#从历史学,社会学或者哲学当中找到的东西(第二类是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包括散文,日记,诗歌,小说,通讯等一些文体形式(所以#素材和作品实际上引导的也是跨文本的语文实践($指南%还罗列了语文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形式(第一种是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这类作品的书写主体就是革命主体(第二种是别人对他们的反映#这一部分包括传记,故事,文学作品等(要注意#故事侧重于口耳相传的东西(第三种是对于重大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的描述(第四种是关于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的一些新闻类的文本(第五种是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和杂文#第六种实际上是相关的实物,空间)包括革命圣地,革命旧地和文物的插图等*(空间所包含的各种文本以及文本的可能性#是要求老师们根据当地的革命传统教育的素材进行发掘和组织的#这也是以学生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形式的语文活动(具体到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载体#$指南%强调两类(第一类是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和访谈(本学程在这方面选了非常多的新闻通讯#也有一些政见发表的内容和一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访谈的内容#例如在回忆录,日记当中的访谈(此外#还包含一些宣言或演讲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复杂呈现在各种主题向度上的(优秀论文当然就包含政论#也包含一些随笔,杂文(这两类在本学程当中都有所呈现(对于高中阶段的载体形式的教学目标#规定是让学生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和亲身见闻(这实际上是强调了学习主体(从主体出发#从主体的认知的现实出发#到对于他们的培育目标的落实#都强调了主体性(所以#教师在处理教学材料,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能要问一问+学生现在形成的关于革命传统的认知是什么.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看看在主题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当中怎样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为革命传统一些关于信念,思想精神和理论的探讨#事实上是很容易滑向空洞的说教的(在进行空洞说教时#教师为了避免偏差#会选择更加刻板的宣讲(但是#编者希望教师可以更加亲切地,更加有自信地与学生进行开放性的问题探讨(在开放性的问题探讨当中#要注意肯定,引导他们非常个性化的见解(面对一些认知的偏差#不必惊慌#也不必如临大敌(可以在思维的层次上#在教学的空间设计上多发掘(四,教学建议关于教学建议#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从作品理念到文本理念(所谓作品理念#是指把语文作品仅仅作为静态的阅读材料#只能看到文法和修辞///这是扁平的语文理念(文本理念#是一种多维,多元的理念#让学生发挥自己语文活动的主体性#与各个文本的表达主体对话#尤其是与作为革命者的革命主体对话#认识到他们通常是非常伟大的,正确的#是模范和表率(其间#要注意每一个革命者又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喜怒哀乐#有崇高的灵魂#同时也会表现出复杂的人性#血肉丰满(要消除隔膜感#促成亲切教学#促成学生///教学当中的学习主体///与他们所看到的教材的编者和作者建立平等的语文关系#特别是非常勇敢地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关系#敢于提出问题(然后#沿着这个问题的思路非常自信地往前走(在行走的过程当中#学生会遇到更多的文本(所以#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把自己融入对话情境#这样#读和写在文本的范畴里就交融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这种读写界限的模糊(在文本世界里#读写实际上不是截然分开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实际上是一种类型化教学#我们的选修课实际上都有一种类型化教学,类型化课程建构的特点(类型化意味着它是对于一个主题门类,一种文类的集体和集中涉猎(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形成了类型化教学(那么#类型化教学怎样才能更生动,立体#更富有层次.首先就要打破作品意识#得到文本意识#这样一来#&革命的文本世界'实际上就不再是狭窄的#不再是局限的#而是开放的,自由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开放而自由的思考认知的世界里#也会产生阅读的乐趣#这是非常关键的(大家要意识到#革命的文本世界的建构是非常有趣的过程(它所产生的认知的张力和审美教育的张力#实际上更加丰富#不亚于纯文学或者其他纯美学的一些教学(而得其趣味关键在于教师要打破僵化的思维#不要一遇到偏政治,偏思想教育类的类型化教学#就感觉束手束脚(我们鼓励教师在每个专题,教学材料的范畴之中#在探讨的议题之下#真正领着学生建立开放和自由的文本世界(教学材料在书中形成了一些材料范例(但是我们鼓励教师做比较自由的,个性化的自我建构(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开动脑筋去想一想(在这个话题上#还有哪些更有趣的材料.依靠材料寻找#有的时候阅读就完成了(因为找一篇同类材料的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有趣的阅读过程(我们作为教材的编者#搜寻教学材料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辛苦#但是学生可以去做一下#将受益匪浅(教师带着学生再寻找一些同类的#甚至是能够作为反例的教学材料或作为他的思想的对立面的教学材料#这个时候形成的教学情境#就非常有张力#非常生动有趣(在材料的罗列形式上#每个单元专题都是带着非常自由的文体解放和文本解放的理念进行的(一定不要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好像不讲文体知识就不是在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非常僵化的语文教学理念(把文体的界限抹除以后#语文是怎样存在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尽情去尝试一下(革命传统本来就有一种跨文本性///它是从事件,历史,遗迹#从传说,国家的意识形态建构到思想的宣传和引导的(这些方面会形成不同层面,不同文类,不同思想指引形式的一些做法#不仅是各个文学门类#各种艺术门类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国家的宣传体系也非常善于使用这种跨文体,跨文本的文本结构形式(这门课程就是进行一些思想开放的教学形式和理念的前沿探索的非常好的实验地(在类型化文本教学当中#激活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主体意识不激活#学到的修辞就不是富有活性的修辞(阅读和写作#实际上都是自我修辞的过程(它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了解到一些知识#接触到一些理念#产生一些信仰#也产生一些疑问和探索的热情-但同时#也让他们成为有活力的思想者(如此一来#这门课所产生的具体的教育效应也会比较好(五,学习评价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自己的阅读理念#自由地建构教学的双重主体#即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要有平等的表达#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另一方面是作为学习主体和作者之间的自由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在学习评价时#阅读当中学生对资料搜罗,认知方式,领会能力#以及他们显示出来的对于材料的判断力,思辨能力#都可以纳入阅读评价当中(要转变那种关于字词篇章的文本细读的方式#让学生去搜罗材料,选择文本,编选文本,判断文本#可以将此作为阅读技能的提升#这在本学程的教学中可以好好尝试一下(在写作当中#中国革命传统实际上是建构的一种公共性(在公共性当中#要引导学生寻求富有感染力的个性化表达(这也极可能是未来几年内写作评价的主要风向#掌握这种表达技能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门课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契机#这是与学生以后的教育利益切实相关的(这些对于本学程阅读和写作的学习评价的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三个策略
沈坤林发表于《教学月刊》2019.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在部分省市实施的统编教材、全国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等,均有重要的体现。
从作品内容、形式和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教与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拟以小说《赵一曼女士》(节选,2018全国Ⅰ卷,作者阿成)为例,阐述相关的教学策略。
一、还原情境,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悟
涉及革命者奋斗、拼搏乃至壮烈牺牲的作品,往往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于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来说,难免有一定程度的隔膜。
教学时,教师作必要的背景交待是应该的,但是在学生接触作品前作过多的“时代背景介绍”之类的操作,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作品的兴趣。
所以,理想的状态是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让他们沉入到作品的特定情境和氛围之中,亲身体验作品的魅力,从而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和真实的人生感悟。
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赵一曼是真实存在的革命烈士,而《赵一曼女士》这篇小说本身有吸引学生的艺术魅力,学生在初读时,就能感受到这位烈士的伟大与壮烈,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敬仰之情。
比如文中的这封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封信语言朴实但情真意切,作为革命战士的坚强与作为母亲的慈爱尽在其中。
可以设置一定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
如设想当年赵一曼女士边写边念的情境,也可以设想其写完后站在灯下相信孩子时深情地读出的情境,也可以设想若干年后,其儿看到这封时含泪诵读的情境。
在这样的情境诵读中,学生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赵一曼女士就义前因不能养育女儿的遗憾和为了国家民族牺牲自我的决然态度。
在朗读节选的基础上,为加深学生的体悟,教师还可补充原文中的另一封信:
亲爱的我的可怜的孩子:
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今天这样不幸的最后,谁又能知道呢?
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养的人。
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你的父亲到东北来死在东北,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
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
母亲也没有可说的话了。
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1936年8月2日
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教师在点拨中,引导学生关注句式、语气,尽可能有一种“对象意识”。
这样,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便能更好地体验英雄牺牲前对其孩子的绵绵不舍与殷殷期望,进一步领悟其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二、沉入细节,引导学生在品析中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一般更倾向于以人物为表现对象,即通过人
物形象来表现作品主题。
学习这样的作品,可以通过细节品读,走近人物,进而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在一般教学或测评中,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主要是归纳、概括特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倘要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仅靠归纳与概括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深入细节,通过联想、想象、对比等方面,使人物在学生心目中变得鲜活,可感可亲。
如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这一句在文中有提示、概括的意味。
要具体的理解,还要结合具体的细节。
如在高考测试中,答案概括说到她情趣不俗、文雅浪漫、智慧过人、意志坚定、从容淡定、理智沉稳等,虽有细节提示,但均没有展开。
学习时可以引领学生沉入到相关细节中品味。
说到文人气质,概括的要点中有一点是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细节品读而不是如有的教师那样作简单的提示或告诉,也不要急于让学生归纳概括,而是让学生沉入文本,深切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应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最为关键的策略。
如下面这一段: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的摆在哪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段中“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这一细节,充满画面感。
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境地,而不能忘记,这是在警察看管的病房,花的美好与现实的严酷,更突出了赵一曼女士的情趣与境界。
在品读中,可以主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文人气质”,它往往体现发哪些方面,或者说丁香在古今文人诗文中有着怎样的位置。
但不应止于此,应结合本文细节品味。
也可以通过联想,结合《金岳霖先生》《平常的沈从文》等文章,在学生更好地体悟“文人气质”的同时,深入体悟赵一曼女士的“文人气质”与“军人的冷峻”的自然整合。
这样更可以感受革命者作为普通人、普通的母亲的个性气质与作为战士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不待教师“说教”,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敬仰之情。
三、深入探究,引领学生在对表现特色的研习中读出自我
作品价值的最终实现,是在读者的解读与欣赏中完成的。
从一定说,读进云,还只是欣赏的第一步,特别是对于思想已较为成熟的高中学生来说,走出来,读出自我,使自己获得情感的熏陶和理性的思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
《赵一曼女士》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历史和现实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