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歌曲的一些心得_心得体会(精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歌曲的一些心得》

带学生2年多总会遇到问有没有天赋的问题,那么我们此刻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是天赋?

我自我打小就喜欢拆东西,但是老是分不清几号螺丝等等,比如一个常见的6号螺丝,

10多年我每次都是拿8号的扳手,但是每一个修理师,看一眼就会正确的决定用多大的扳手。这是不是我的天赋比较低呢?又比如拧螺丝,估计大家都遵守左松右紧的原则(包括我,虽然

我明白右是按顺时钟方向,左是按逆时钟方向),如果这个螺丝是从一个物体的下方往上方拧的,(一些面包车的备胎螺丝就是这样设计的),虽然明白理论知识,但每次我还是会弄反,

但是我相信每一个补胎的师傅绝对不会搞错!那这是不是他们的天赋比我们要高很多很多呢?

So,个人觉得天赋一词只是一个借口或者是一根引线,某钢琴大师说:你们都只看到我

的天赋,却没有看到我弹了多少个音阶!

我的架子鼓启蒙老师说我乐感不好,所以我弹起吉他,当我的一位吉他老师说我节奏感不

强时,我又开始学习架子鼓了,有一段时光我也在犹豫,是不是真的我没那所谓的天赋?浪费

了几年的光阴后才真正的开始去研究它们,才发现一切是那么的平淡!所以一切的一切都需要

时光去沉淀,比如技术与原创!

感性是创作的源泉,理性的技巧是服务和协助!这样的句子虽然很漂亮,但是会不太实用。

我感觉是天赋和理论都是很重要的,在创作中,灵感先于理论到达,但是不能说明灵感比

理论更有分量。好比你选取一个女朋友,长相是门槛,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性格可能才是你

最终选定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在长相贴合你的标准的状况下)

创作也是这样,灵感或者说感性的东西就是一个门槛,没有这个门槛什么也别谈,但是过

了这个门槛就要看大家的功力的深厚了,这个功力是日积月累的音乐鉴赏,听力和理论各方面

的沉淀。比如我有时会有很好的动机,很好的感情,很好的灵感,但是没有办法继续完和这个

灵感同样出色的余下部分的创作,就是因为理论沉淀还跟不上。而真正领悟透的艺术创作家总

是能够抓住一个小小的动机把它发展的十分感人和出色。

实际上大家对理论有些误解,喜欢把它书本化,其实它恰恰就是发挥听觉的艺术一把利器,把最好听的音符给挖掘了出来。而很多时候,这些音符光凭一腔热情是找不到的。所谓的音乐

大师哪个不是高深的理论大师,他们是天赋和深厚基础的完美结合。

过于强调天赋和灵感很容易让人对理论产生排斥,觉得凭自我的小聪明不需要个性用到什

么理论也能够写出不错的作品。但实际上仔细听过这些作品以后,发现艺术性还是不够,走的

路子比较野(当然有人会说比较自由),但是长此以往,很容易走入死胡同,创作生命不够长久。在国内,能谈的上创作生命长久的音乐人少之又少,为什么?都是灵感突发类型的,总有

江郎才尽的一天。而如果有个深厚的音乐沉淀状况就不一样,一个小小的灵感能够充分扩展成

一首完整的曲子,不需个性的再灵感突发把余下部分完成,否则会是相当累的。

我很欣赏国外的流行乐创作是百花齐放的,既有学院派的(比如很多电影插曲),也有很

多野路子的(比如摇滚类的)。但即使是野路子的创作者也是有着深厚音乐沉淀的,只是风格

不一样于学院派的套路而已。但是他们通通都是理论的大师,加上他们的音乐创作理念比较受

听众的认可,所以出名,而且能够水平不降低的一张接一张出专辑,这种现象跟国内是两回事。PS:汪峰在学院主修的是提琴,他的老师说他那些都是野路子,但我们此刻听到的都是老师所

谓的野路子。

总而言之,感觉国内流行乐还是比较轻理论和偏商业化的,踏踏实实学习的人少,想立刻写好歌出名的人多。跟学术界一样,浮夸。

一家之言,或许有偏颇,但这些都是我的切身感受。当然我也见过理论基础很深厚的(他扒谱而且是Jazz类作品,只听一遍就直接在白纸上写出和声和根音)但是他写的歌不太好听,确切的说,不难听,但是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你不能说他没天赋,他的吉他弹的十分有味道,配器也很牛b,录音技术很好,家里有一套价格不菲的专业设备,他本人的经历也不能不说很

坎坷。但是在创作上,确实感觉少了点什么。由此个案,我觉得创作的天赋和学习音乐演奏技巧的天赋还是有所区分的。也就是说,演奏家和创作家还是不一样的,不要认为自我演奏的东西又多又好,而创作出的东西就必须好。比如复制和新建毕竟是两个不一样的功能。

还有一点,体验生活到底是体验到了什么?

我有一些看法,实际上体验的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世界观变了。透过体验,你更加的感性,更加容易的进入感性的状态,让自我的情感更细腻,更容易抓住你需要的那种感觉。这正是能够帮忙你到达真正的艺术所需要的那种极致,完美。这样,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艺术家能够去写关于反战的作品,只要他的体会能够到达厌恶战争的程度。没经历过感情的人能够写感情,只要他的对感情的渴望能够细腻到那个程度。

音乐中感性和理性哪个占第一位的问题有点象唯心和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精神哪个第一的争论。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这是事物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一个音乐作品在必须的框架内构成,在这个框架内有着自我的思想。拿开框架谈思想或者离开思想去搭框架都是毫无好处的。去强调任何一方的重要性都是正确的观点。但是需要警告的是,不能够轻视任何一方,如果你忽略了对感性或者理性任何一方的培养,它必将成为创作当中的瓶颈。照理说,我对这两方面的发言就应是平均用力的,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个性强调理论是基于此刻某些普遍现象的思考。这些现象需要解释一下,大家就自然明白我的用意了。

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我教吉他,也教过不少学生,大家明白,初级当中学习乐理的重要性和练习弹奏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双方就应平均用力。但是如果给必须时光的练习时光让学生自我去练,绝大多数学生必须是选取练习弹奏吉他,而不是视唱练耳这样的音乐内功的练习。所以我都是前期给学生们学习一些乐理知识。学习乐理及听音的基本功显然更象是一种脑力劳动。当他们将时光用来练习弹奏时,实际上是不想动脑筋(尽管他们可能意识到学习乐理和视唱能够使他们事半功倍)。所以我都会做个性的强调,如果不强调双方的重要性,导致的结果很有可能就会到最后不懂音乐只懂弹奏。于是我每次都会把乐理和视唱提高到超过练习弹奏的高度上来,要求他们全力重视(当然我不会担心他们不练习弹奏)

实际上大家也会发现类似的现象,很多人弹吉他或打鼓,但是却总合不上拍子,弹的没有音乐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脑子跟不上手。他们对于技巧的练习并不缺乏,甚至是饶有兴趣。但是他们却厌恶乐理,即使明白这样不对,他们也不愿意花大力气来改观。这才是我所说的懒,仅仅只是脑子上的懒惰。

联系到创作音乐上来,很多人自诩为有天赋,有感觉,有经历等等一切的感性元素。强调

感性是主要的,理性是次要的或者是辅助的。我看到的却是另一层意思,是他们想避开缺乏理论基础的现实。其实天赋和感觉是摆在那里的,烙在你身上的,有多少就是多少,生活体验也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就慢慢沉淀下来的,不需要个性费力的去学习。反而是音乐内功这种东西,不静下心来,没有学习的精神和毅力就不会进步的东西是最难于突破的。那么我不强调这些动脑的,和毅力有关的东西还能强调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