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民俗文化文档

合集下载

寻家乡之美互助土族作文

寻家乡之美互助土族作文

寻家乡之美互助土族作文《寻家乡之美——互助土族》篇一律《奇妙的互助土族之旅》我的家乡在互助,那是个土族聚居的地方。

一提到互助土族,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土族的七彩袖。

可我要给你们说的可不只是这个,那是一连串超级有趣又充满独特魅力的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村里举办一个土族传统的盛会。

天还没亮透呢,整个村子就像一锅煮开了的粥,闹哄哄的。

人们都穿着各式各样的传统服饰,那场面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型的民俗服装展览。

我随着人流往前走,看到很多老奶奶站在自家门口,笑着跟每个人打招呼。

一个老奶奶拉住我的手,说我这娃娃看着就喜庆。

她那双手啊,粗糙得很,满是岁月的痕迹,但却特别温暖。

我凑上去闻了闻她衣服上的味道,有股淡淡的羊膻味混合着草香味,这大概就是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乡村气息吧。

来到活动的大广场,正中间有个大舞台。

台上的土族阿姑阿吾们开始表演节目啦。

先出来一群阿姑,她们的七彩袖美极了,甩起来就像一道道彩虹在飞舞。

尤其是她们跳起舞来的时候,那袖口的摆动就像是风中摇曳的花朵。

我眼睛都看直了,一个劲儿地拍手叫好。

旁边一个大叔笑着说我这拍手的节奏都乱得像个没头的苍蝇。

我也不在乎,光顾着看精彩的表演了。

舞台下摆着一溜长桌子,桌子上放满了各种美食。

有焜锅馍馍,那馍馍的外皮脆脆的,咬一口麦香味直接冲进鼻子里。

还有熬茶,咸咸的带着点茶叶的苦涩,不过越喝越有味道。

我正吃得满嘴都是碎馍馍渣渣的时候,一个阿舅走过来跟我打趣说我像个小馋猫。

他还告诉我,这些美食都是土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每一道都有自己的故事,像馍馍的做法就讲究得很,面要和得恰到好处,还要用专门的柴火烧制。

这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

晚上的广场中间点起了一堆大火,大家手拉手围着火堆跳舞。

这个时候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人都混在一起,笑着,跳着。

我也被拉进去,跳得那叫一个满头大汗,头发乱得像个鸡窝。

可周围的人都没笑话我,反而鼓励我接着跳。

在这种欢腾的氛围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土族人民的热情与豪迈。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原创版】
目录
一、土族的传统节日
1.春节
2.擂台会
3.重阳节
4.送灶神
5.跳神会
二、土族的风俗习惯
1.饮食
2.礼仪
3.婚姻仪式
正文
一、土族的传统节日
1.春节:春节是土族最盛大的节日。

节前十多天就开始各种准备,如杀猪宰羊、烙炸年馍、酿造青稞酒等。

除夕吃年饭,唱家曲,给将要出嫁的姑娘举行戴天头”仪式,各家各户行接神礼,同时还要敬奉灶神和门神。

大年初一,全家大小跪拜神佛,祈求一年平安。

然后给远方亲友拜年,进行娱乐活动。

2.擂台会:二月二日为擂台会,土族人在这一天主要进行赛马、摔跤、比武等体育活动,还进行唱山歌等传统娱乐活动。

3.重阳节:青海省土族每值农历九月初九凌晨便携带柴火、酒食等,成群结队,去郊外登山。

4.送灶神: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土族人将黄泥抹在厨房的墙壁上,上面点一些白点,象征灶神。

5.跳神会:跳神会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瀛姚马庄一带土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二、土族的风俗习惯
1.饮食:土族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蔬菜较少,平日爱饮奶茶。

他们十分注重饮食卫生,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碗筷。

土族喜欢饮酒,酒在土族的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土族人家几乎都能酿造一种低度青稞酒,如今酿酒已经成为土族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

2.礼仪: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他们忠实守信,尤其尊敬长者。

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

土族忌吃圆蹄牲畜,如马肉、骡肉、驴肉,忌讳让去过月房的人以及服丧的人和妇女进入土族的寺庙大殿或家庭佛堂内。

互助县土族文化

互助县土族文化

互助县土族文化结题报告班级:高二一班指导老师:王锋组长:魏琳组员:王生贞包亚楠韩生燕孙晓燕应忠敏保积成引言土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东北角,其所居住的河湟谷地是非常典型的民族杂居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带,各历史时期不断有不同民族迁徙流动,是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

土族在漫长且复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周边汉族、藏族分布地域与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土族在长期与汉、藏民族杂居的过程中,除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婚恋、仪礼等文化、习俗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汉族、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教、民俗、语言、艺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民歌在形成的过程中,除受到本民族固有文化形态的影响外,自然也受到当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以下仅从土族及其周边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使用语言、民间音乐四方面对土族民歌种类、音乐形态、唱词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及区域性特征的成因加以尝试性探析。

摘要:一、互助土族文化艺术二、土族人民生活风俗三、土族任命宗教信仰研究内容一、土族文化特点二、土族文化具有哪些风俗?三、土族艺术品四、土族服饰五、土族歌谣六、土族风土人情研究方法一、项目设计二、调查法研究过程调查阶段:首先,我们根据互助土族著名建筑物入手,采取调查方法(拍照,查资料)调查工具:相机,网络,书本资料研究结果一、土族文化特点土族服饰:土族服饰最大的特点是:以七彩袖为主的服饰,代表着七色彩虹,互助土族自治县便成了彩虹的故乡。

土族服饰风格独特。

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斜领,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脚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长袍外套,黑坎肩。

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边衣衫,两袖有五色布组成,外套黑,蓝,紫花边看见。

土族盘绣:图案讲究,花鸟兽石,美观大方,朴素耐久。

通常有“石榴花”,“云纹花”,“寒雀探海”“狮子滚绣球”……土族文艺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广为传诵。

土族的传统礼仪和饮食习惯

土族的传统礼仪和饮食习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族的传统礼仪和饮食习惯篇一:土族人热闹而独特的风俗土族人热闹而独特的风俗土族人热闹而独特的风俗土族迎亲走进土族人家做客,总会被主人的热情所感染。

2009年10月中旬,记者来到了互助县威远镇。

这是一个以传统土族民俗和节日闻名的镇子,很多关于土族的古老民俗至今依然保留着。

和所有少数民族一样,土族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民俗习惯和生活习俗。

土族人民素以勤劳、忠厚闻名于世。

史书中早就有土族“勤于耕稼”、“民俗质朴、风土壮猛,人性坚刚慷慨”的记载。

敬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等传统美德和优良风尚,在土族地区广为流行,世代相传。

服饰据威远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兼有蒙古族和藏族的特点,衣服鞋帽上的刺绣非常丰富。

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

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绣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

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

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

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妇女喜戴耳坠,喜庆节日或探亲访友时,还要在耳坠下吊一对“面古苏格”,即银耳坠,如铜钱大小,桃形,正面有刺纹图案。

戴时用数串珍珠把两只“面古苏格”连起来,挂在额带上。

土族妇女颈上所戴项圈称作“索尔”,用芨芨草扎成圆环,蒙上红布面,镶以铜钱大小的圆海螺片约20枚即成。

土族妇女服饰常带有地域性特点,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今天的土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很大的变化,有的服饰已消失,有的服饰经过推陈出新,重放光彩。

如旧时的绣花高领,如今变成直翻两用领;盖在“扭达”头饰上的长头巾“扭达尔秀巾”,变成今日少女使用的短头巾。

广大土族青年,不仅喜穿本民族服饰,而且还爱着时装,他们或使土族服饰时装化,或使时装土族服饰化,从而丰富了土族的服饰文化。

从互助土族婚礼中探视土族传统礼仪文化

从互助土族婚礼中探视土族传统礼仪文化

±^CHINA'ST\] NATIONALITY探视土族传统礼仪文化□文/白生索连山脉绵延数千里,在青海省东北部抛出一条优美的弧 线后,戛然停止东延的脚步,造就 了一方被誉为“彩虹故乡”的美丽 故土,这里就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 治县——互助县。

土族是青藏高原世居的少数 民族之一,在众多的高原民族中以 人口较少,民族特色独特、鲜明而 为世人所关注。

土族人口 7.37万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5%。

据史 料记载,互助土族自治县是中国土 族的发源地,是我国土族居住最集 中,土族人口最多,土族民俗文化 最淳朴、最厚重的地区。

作为土族 的主要聚居区,土族民族文化丰富 厚重,历史悠久,创造出了极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灿烂文化。

其中土族“花儿”、土族盘绣、土族婚礼、土族服饰、土族民间叙事长诗、土族轮子秋、土族安召、祁家延西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土族民间技艺、饮食文化、民间文学和传统舞蹈。

土族人重礼节、好宾客、尊长中固2M .2019._窖写CHINA'S T V S NATIONAL1T\敬老,礼仪文化贯穿于土族人生活 的点点滴滴。

其中土族婚礼作为一 个家族的重要活动,其仪式隆重,内容丰富,民族风情别具一格。

整 个婚礼自始至终在载歌载舞中进 行,土族婚礼是一部体现土族民俗 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的完美 歌舞剧。

—展示陪嫁仪式上新娘对 父母养育成人的感恩。

一个人一生 的恩情中,莫大于父母养育之恩。

陪嫁仪式上新娘心中怀着感恩,带 着一颗感恩的心,以“阿姑•吾拉”(哭嫁)的形式表达对父母养育之 恩、惜别之情,哭唱内容及形式足 以感动在场所有人。

陪嫁仪式上姑娘哭叙词:在今天的日子里,在我家院里聚集的,诸位父老们,请听一听我的叙述吧。

我这十几岁的闺女,父母为我准备了这么多的陪嫁,准备这么多的陪嫁干什么呢?我没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只能使父母断肠碎心。

青海文化风俗介绍

青海文化风俗介绍

语自己的独特风格。其语言、语法很有特点,有“主语+谓 语+宾语”格式,也有“主语++宾语谓语”格式。 青海方言的词汇形象生动、富有魅力,加之发音轻柔,有 类关语,形成细腻、委婉、幽默、轻快的风格。人们说话 时方言加普通话,又产生了一种青海的普通话“青普话”。 青海方言按照可以分为:循化、化隆、民和、乐都、湟中 (平安、互助)、湟源、大通(门源)、西宁等八种,其 主要区别在于发音和咬字上。
讲解:郝玉婷、董天雨 制作:董天雨
地 方 服 饰
饮 食 文 化
方 言 特 色
民 俗 文 化
地 风 貌
青 藏 铁 路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 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 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 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 围裙。 土族服饰兼有蒙古族和藏 族的特点,衣服鞋帽上刺绣非 常丰富。 土族服饰流行于青海互助。 妇女咖啡色镶边毡帽(未婚女子 不戴),身穿开衩大襟蓝、黑长 袍,外镶宽边短坎肩,称“砖包 城”。少妇穿花袖长袍,从袖根 开始分蓝(天)、白(云)、红(太 阳)、绿(树木庄稼)、黄(土地)、 黑(地下宝藏)等色。穿从膝部 有一指宽的白条相隔、上蓝下 黑的裤子(未婚女子有上蓝下红 ),穿绣花长统靴。
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它 位于青海湖西边,海拔2600-3000 米,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 第二大盆地。
青海湖位于青海 省东北部的青海 湖盆地内,既是 中国最大的内陆 湖泊,也是国内 最大的咸水湖。 它长105公里,宽 63公里,最深处 达38米,湖泊的 集水面积约29661 平方公里,湖面 海拔3196米。比 中国最大的淡水 湖鄱阳湖,要大 近450多平方公里。 湖水来源主要依 赖地表径流和湖 面降水补给。入 湖的河流有40余 条,主要有布哈 河、巴戈乌兰河、 侧淌河等,其中 以布哈河最大。

我的家乡 青海互助

我的家乡  青海互助

圣湖
•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布”, 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它是 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 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像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身背炒面绕大湖,跑垮好马累死鹿”。 青海湖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 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 烟波浩渺、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 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青海湖畔山清水秀,辽 阔起伏的草原就像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数不尽的牛、羊、马犹如五 彩斑驳的珍珠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那碧 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到 来时,青海湖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 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旅游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岛上岩石嶙峋, 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

谢谢观看 !!!
环湖赛

环湖赛从2002年开始,每年7至8月在青海 省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 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 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仅次于环法赛、环 意大利赛、环西班牙赛等职业巡回赛。每年比 赛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运动队100多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总距离1300公里,平均海 拔3000多米,赛程9天,奖金总额25万美元。 比赛线路设计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 为中心,并向周边地区延伸,沿途自然风光雄 奇壮美,旖旎迷人。

土族风俗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奇特的中国土族婚礼)

土族风俗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奇特的中国土族婚礼)

土族风俗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奇特的中国土族婚礼)未去青海之前,我对土族毫无了解,几乎都没听说过。

作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土族相对人口比较少,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总人口不足29万人。

我国的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甘肃等地,以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最为集中。

关于土族的族源,有着不同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依据他们的集体意愿,统一称为“土族”,并沿用至今。

土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在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我邂逅一场别开生面的“土族婚礼”。

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流程,其实跟传统的汉族也差不多。

但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指婚,都必须先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去向女方求婚。

待女方家长同意后,双方家长会同媒人一起商量定婚。

有趣的是,在双方议礼的时候,女方家会故意索要很多彩礼,但男方家的媒人和长辈经过频频敬酒和多说好话,最后会争取到一个合适的彩礼,令双方都满意。

定亲后,男方家要在三个月内把主要彩礼,请媒人送至女方家。

按土族传统,在未娶亲之前,新郎不得到女方家去。

土族婚嫁,大多在每年正月举行。

在结婚之前的一个月,男方家要请神择吉日,定下结婚的日子。

至于婚礼仪式,更是热闹非凡。

土族人能歌善舞,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土族举办婚礼时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婚礼是在一整套完整、欢乐的歌舞中进行的。

而且姑娘在离开家之前,一般还要哭嫁,感谢山神土主、父老乡亲、父母兄长等亲人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场面甚是感人。

新郎来接亲,先要向岳父母敬献哈达,拜神佛,礼毕上炕喝茶、吃饭。

伴娘阿姑们会边唱歌边跳"安昭"舞,一直持续到深夜,过程涉及的歌舞有20几种,难怪有人说,土族婚礼就是一场歌舞盛典。

第二天清早,新娘梳妆打扮,头戴五颜六色的纱巾,骑马返回新郎家。

新娘离开后,家人会将一把红筷子扔到院子里,新娘母亲会将新娘穿过的衣服扔到墙外,代表女儿已经出嫁。

2019年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推荐word版 (4页)

2019年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推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族的风俗,希望大家喜欢!土族的地方风俗土族在全国有192573人,他们居住在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和甘南地区、西宁市及其它州县也有少量土族散居。

相传在很早的时候,土族的先民们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单位组成村落,从事畜牧业,逐水草而居。

以后逐渐变成从事农业而定居了。

土族的村庄大都依山傍水,有十几户或几十户组成。

土族人家庄廓的大门方向依山势而定,安大门时特别注意选择照山,也就是大门必须对准正前方最高大、最雄伟、最完整的山,若没有理想之山,则立照壁,以为屏障。

土族人家的院中,住房的位置根据大门的方位和阴阳五行、八卦等确定。

家境较好的人家的主房,盖的是正脊五檩、二架七檩的大房、前后出檩的过厅。

房屋木件大都为画栋雕梁。

其它住房都是土木结构的小平房。

高寒地区的土族,除了夏天,人们大都睡热炕。

热炕有两种,炕面用泥做的叫泥炕,炕面用木板做得叫板炕。

土族人民的祖先,在青海东部定居以来,起初从事畜牧业生产,以肉食、乳品为主食,转为农业生产后,传统的游牧民习俗仍然保留着,如喝奶茶、喝酥油茶,吃酥油炒面,吃大块肉、喝大碗酒。

因青海东部海拔高,气候干旱,农作物只能种植小麦、青稞、蚕豆、豌豆、洋芋、油菜等。

土族人民特别注重礼节,人们相逢时互相问好致安。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亲友之间相互拿上自己做的食品拜节。

家里打庄廓、盖房子、安大门、生孩子出满月、姑娘出嫁、娶媳妇都要邀请亲友来贺喜。

土族人民热情好客,说是“客来了,即福来了”,对长辈及贵客尤为尊敬。

青海互助土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青海互助土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青海互助土族的风俗习惯作文Th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 the Tu people in Qinghai are unique and rich in cultural significance. 青海的土族风俗习惯独特且富含文化内涵。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customs of the Tu people is their traditional clothing. 土族人民最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之一是他们的传统服饰。

The men wear long gowns with wide sleeves and embroidered collars, while the women wear bright colored dresses with intricate designs. 男性穿着款式宽松袖子的长袍,上面有刺绣的领口,而女性穿着绚丽多彩、纹饰精美的裙装。

The clothing reflects the Tu people's connection to nature and their respect for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这些服饰反映了土族人民对自然的依赖以及对传统工艺的尊重。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Tu culture is their uniqu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土族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独特的语言和文学。

The Tu people have their own distinct language, which is part of the Mongolic language family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poetry. 土族人民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属于蒙古语系,拥有悠久的文学和诗歌传统。

土族的“波波会”是怎样的祭祀活动

土族的“波波会”是怎样的祭祀活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土族的“波波会”是怎样的祭祀活动导语:“波波会”是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互助县的许多土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时至今日,每年的“波波会”是土族传统的民俗活动,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日子,青海互助县的许多土族乡村都要举行“波波会”,时至今日,每年的“波波会”仍香火旺盛,法鼓不停。

波波为土族语,意为法师作道场。

俗称跳神。

青海省互助县土族不仅信仰藏传佛教,而且信仰从汉地直接传入的神(礻氏)。

供奉神(礻氏)的寺庙每年都要举行酬神祭祀活动,一些地方没有固定寺庙,也要搭起帐篷神庙进行祭祀,届时要请“波”来作道场。

“波波会”的主要仪式有:竖幡、跳神、招魂、放幡、卜卦等。

在神殿前竖高10米的幡杆,埋地60厘米深,寓意为三十三天界和十八层地狱。

用黄表和彩纸剪贴的云纹、水浪、万字纹、连环套等花样长幡和长线,挂在杆头,垂落于地,幡杆顶端横置两齿叉,叉尖各戳一个大馒头。

因幡绳端拴着包有五色粮食、红枣、花生、水果糖、硬币等物的“粮蛋子”。

“波波会”的高潮是最后一天,作道场时把所有供品拿到广场上,煨桑、上香、点灯、磕头祷祝。

然后由大法师领班,其余法师随其后,手举法鼓,身穿法衣,头戴法冠,齐敲鼓点,高颂祷词,左族右转,前移后挪,还做各种动作。

法师跳神一般约二三小时左右。

随后大法师还要做法招魂,把一小瓷瓶勾倒,意为勾来一童男魂酬神。

所以每到“波波会”时节,群众都给男孩佩戴一个装有蒜、五色粮、五色布的小红布袋,以免被勾掉魂。

放幡时,众人围观抢“粮蛋子”和杆头馒头,得馒头者生“状元郎”,得“粮蛋子”者可禳灾避祸。

人们还撕一点幡纸,作为孩子冲邪时用。

土族节日:青苗会(中国传统节日)

土族节日:青苗会(中国传统节日)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土族节日:青苗会(中国传统节日)
青海互助县龙王山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三月至六月,由巫师择日举行。

源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龙王显灵,庇佑土族牧民的传说。

节日早晨人们先到广福寺点灯焚香,顶礼膜拜,请出龙神轿杆、护法神箭,然后组成仪仗队前行,队伍排成单行,有的击鼓鸣金,有的吹海螺牛角,随行的众人手持柳条,直到大东岭休息,野餐,漫花儿,随后登山踏青,巡视田禾,并借用神的名义约束乡民不准在田地里放牧牲畜,不许砍树践踏青苗。

此节,实为保护农业生产的一项活动。

土族有哪些有趣的民间娱乐活动

土族有哪些有趣的民间娱乐活动

土族有哪些有趣的民间娱乐活动>土族的民间体育与文娱,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内容丰富。

主要有:轮子鞦。

又称转轮鞦、车轮鞦,土族语称“卜日热”,意为“旋转”、“转轮轮”。

土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历史悠久,流行于青海互助县农村,农闲季节或喜庆节日时举行。

过去,比赛使用的轮子鞦是大板车上的车轮与车轴。

近年来,使用钢管做轮盘,装上滚珠轴承,饰以彩旗飘带,精致美观。

今已成为运动会的表演、比赛项目。

赛马和赛牦牛。

这是土族男子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历史上土族男子以擅长骑射而屡建战功。

如今互助县的东沟、丹麻、松多、五十等地还定期举行传统的赛马会;巴扎、嘉定等地举行赛牦牛会,会期多在夏秋季节。

武术。

土族民间体育运动。

主要源自汉族武术。

习武者多在庙会集市上表演,一些地方的社火队,还把拳术、棍术、剑术、火流星等列为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打毛蛋。

这是土族妇女、儿童所喜爱的一种游戏。

毛蛋系一直径五点六公分的圆球,用自捻的毛线缠绕而成。

打法有拍、盘、转、穿裆等,以难度和多少定胜负。

台毽巴嘎。

土族语,意为“踢毽子”。

一种儿童体育游戏,由古代汉族蹴鞠运动演变而来。

有双人赛,或数人分成两组赛,比赛时以踢数、花式定胜负,负方要受罚。

丢钱。

亦称“丢尕儿”、“尕卡尔达”。

过去土族青少年玩的游戏。

母胡古瓦日。

土族语,意为“抓子儿”,土族民间儿童游戏,由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嘎拉哈”演变而来。

一般为两人或三四人玩。

合尼瓦日。

土族语,意为“抓羊”。

土族民间儿童游戏。

玩时,一人扮狼,一人扮牧羊人,其余的人均为羊,狼要吃羊,牧羊人挡住不让狼捉住羊,最后以狼捉完羊,或牧羊人保护住羊为胜。

解绷绷。

一种儿童游戏,多为土族女孩所喜爱,可能来自汉族相同的民间儿童游戏。

一般两人玩,玩时用一根细线绳,两人轮流解绷,绷构出各种几何图形,能者为胜。

【最新2018】土族的风俗习惯-word范文模板 (4页)

【最新2018】土族的风俗习惯-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土族的风俗习惯土族是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因为人口比较少而且分布比较集中,据统计有85%的土族人聚集在我们国家的青海省内。

那么属于土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些什么呢?下面就随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土族的风俗习惯简介土族的民族历史土族与蒙古族有着密切关系。

在互助土族中,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属将格日利特(格热台)率部留驻今互助县一带,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而成土族的传说。

过去土族人把格日利特当作本民族的祖先来崇拜。

汉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军曾来西宁一带的记载。

当时互助县属西宁州治,可与传说印证。

明代安定卫的蒙古人受到攻击,迁至今互助土族自治县。

至于霍尔人,原是藏族对居住在西藏北部以及西藏以北地区的游牧民的泛称。

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近代则已专指土族而言。

互助县土族地区的合尔郡、合尔屯、合尔吉、贺尔川等地,传说是因为居住着霍尔人而得名。

据研究,土族传说中的霍尔人很可能就是吐谷浑人。

这与民和县境内的土族人自称“土昆”(音吐浑)相合。

当然也有人认为霍尔是胡儿一词的同音异写法。

源于吐浑、西夏、契丹、蒙古和匈奴部落中的邀濮,即辽金时期的阻卜和蒙古是主要部分。

这就把土族的族源推溯到更早的时期了。

但是趋于统一的认识是: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在以后吸收了部分羌、党项、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形成发展而来。

土族的饮食习惯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

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

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

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

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

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

饮食卫生也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关于土族文化的介绍

关于土族文化的介绍

化中心。
土族禁忌
1.忌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
2.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
3.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礼,会被认为是下
逐客令;
3. 忌从僧侣的跪垫和其他物品上跨过;
4.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大小便。
5.忌对酥油灯打喷嚏和咳嗽;
节庆活动
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 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 戏会,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
土族历史
土族与蒙古族有着密切关系。在互助土族中,广泛流传
着祖先来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属将格日利特(格热台)率 部留驻今互助县一带,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而 成土族的传说。过去土族人把格日利特当作本民族的祖先来 崇拜。
土族语言
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土语属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 各方言间只有语音的微小差异。在蒙古语族 内,土语与东乡语、保安语更为接近。土族 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1979年创制了以拉丁 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现正在试用当中。
土族服饰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色彩 搭配和谐自然,五彩缤纷,复杂 多样,以五彩花袖衫最具代表性, 充分体现了土族妇女高超的刺绣 技艺和对美独特的感悟能力。较 为典型的服饰除花袖衫外,还有 毡帽、扭达、坎肩、腰带、鞋袜、 围肚、钱褡、烟袋、枕顶、针扎
等,品类众多,自成一个系列。
文化艺术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全为口头传统, 其中大都可以演唱的叙事诗 《土族舞蹈》 陈玉先《拉仁布与且门索》已搬上 舞台。土族高级喇嘛、僧侣也著书立说。由土族活佛所著的《宗教流派镜史》 一书,曾被译成英、德文流传国内外。代表着土、藏两族文化交流频繁。歌曲 种类繁多,有“安昭”、“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 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圆舞曲等。 土族居民举行婚礼时,常伴以歌舞等娱乐活动。婚礼舞一般以两个穿着白褐子 长衫的领亲人为主,其他人伴唱。舞蹈动作,各地不尽相同。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
土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丰富而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 "三月三"节:这是土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三月
初三举行。

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进行民族舞蹈、歌唱、竞技等活动,庆祝丰收和繁荣。

这一天,土族人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和平幸福。

2. "白皮节":这是土族的农历新年,也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进行独特的舞蹈、民族体育竞技和传统音乐表演。

在节日期间,人们还会赠送礼物、互相拜访和享用传统美食。

3. 婚礼习俗:土族的婚礼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扎达”,新娘和新郎穿上传统的服饰,通过共同品尝膳食来完成结婚的过程。

还有“十里红娘队”,婚礼当天,新郎和他的家人会穿着盛装,经过十里红娘队的队伍,向新娘家里方向前进。

4. 藏历年规:土族人会按照藏历来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晚上,在家里摆上丰盛的年夜饭,家长会给孩子们分发礼物。

除夕夜,人们会点亮篝火,跳起土族的特色舞蹈,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5. 藏戏节: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戏剧节日,一年一度的舞台上演表演各种土族传统剧目,包括历史剧、爱情故事、神话传说等。

观众们可以欣赏到土族的表演艺术和音乐。

以上是土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和风俗,展示了他们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丰富了土族人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

土族人的中秋节

土族人的中秋节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是土族居住最集中、土族人口最多的地方。

这里,是七色彩虹的家乡,是大美青海的缩影,是吐谷浑王国大营扎寨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有独特的口传艺术——土族花儿,有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

让我们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感受互助土乡的中秋节。

文/东永学 供图/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局民俗办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

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每一个传统节日我都会回家,阿爸阿妈健在的时候一定回去;如今二老不在,但老家有我的根,有大哥一家,我还是习惯回老家过节。

走进家门,喝着大茶壶熬出的茯茶,吃着刚蒸出来的新麦面做出的月饼,一种久违的感觉让人莫名地感动。

如果没有老家,没有麦草熏蒸出的这种特别的味道,我就是一个真正的浪子,节假日也就找不到一种家的感觉,一颗心也就无所归依。

中秋夜,蒸一个直径五六十厘米的大月饼,上面按自己的心愿做上不同寓意的面花,月亮出来的时候敬献在院子中间的花园墙上,还献上一些水果。

大嫂洗手漱口,在花园的煨桑炉里点燃了麦草,上面放上柏树枝,再放上青稞炒面,开始叩头祷告,祷告月神保佑一家人,保佑天下苍生平安。

之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始过节,大哥又想到了远在浙江打工的四弟,嫂子又开始牵心在北京上学的我的女儿,我和媳妇宽慰他们说:“两个人在外面过得比我们还好,不必牵心。

”说是如此劝说,媳妇的眼睛还是红了,毕竟唯一的女儿远在北京,母女连心啊。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土族人家都会煮点羊肉,或者用猪肉、粉条、萝卜、洋芋(土豆)块等熬一锅熬饭,请来左邻右舍的长辈坐在一起吃一顿饭,土族人一直尊奉一句话:“好穿的自己穿,好吃的给人吃。

”无酒不成席,没酒不叫宴。

土族人的每一个节日里一定要有酒。

铜或者铁酒壶里暖好了酒,端起酒杯给老人们敬酒,老中秋专题|Special Topic84人们就会用无名指弹指三下,之后会唱起酒歌,用歌声祝福吉祥团圆。

土族的风俗

土族的风俗

土族的风俗土族的饮食习惯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

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

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

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

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

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

饮食卫生也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土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北部青海省,土族人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尤其精于养羊。

因此形成了别具风格的饮食文化。

土族的婚俗土族举行婚礼时,前往接亲的年轻人都是能说会道、能歌善舞的,大家叫他们“纳什金”。

娶亲的前一天晚上,男方家请的两位“纳什金”就要带上礼物和给新娘的服装首饰,牵一头母羊去参加娶亲。

他们到女方家时一般要受到非常热烈欢迎,但欢迎的方法却是十分特别的。

“纳什金”到女方家后,首先要和新娘的女伴们隔门对歌,只有一一回答上了姑娘们的问题,姑娘们才会开门。

但当他们走进女家大门时,姑娘们会用一桶又一桶凉水泼他们。

这时,女方的长者则会说:“贵客到了快迎接,姑娘们不要泼水!”其实是暗示开始泼水、多多泼水。

要是“纳什金”躲起来了,他们就会喊,“纳什金到xx地方去了,年轻人不要往那泼水!”“纳什金”逃上楼,他们就会喊:“贵客上楼了,不要往楼上泼水。

”实际上是指挥大家泼水。

“纳什金”即使全身湿透,犹如“落水”,也不能生气。

姑娘戏弄够了,则会请他们更衣入席。

土族人认为,水泼娶亲客,是为他们洗尘,为了向新人祝福。

土族的宗教信仰土族居民原信奉多神教,也有一些人信奉道教。

元、明以后普遍崇信喇嘛教,但民间信仰仍然存在。

土族地区有喇嘛教寺院40余座,著名的有佑宁寺、广惠寺等。

佑宁寺出了不少名僧,如章嘉、土观、松布,颇有影响。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互助县15所寺院占有土地69200亩。

寺院是土族的文化中心。

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土族先民吐谷浑在辽东时,信奉萨满教。

土族

土族

土族女子服饰
土族的饮食
面食类主要有油果子(簿适藏);加油烙成的簿饼(托斯适得玛); “乾过日”,即将面和好搓成茶杯粗的圆条,先切成两寸长的 基子,再将基子切成四层,使一面连接,用油炸成;“盘索 日”,即将面拉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盘成四折用油炸成;“沓 乎日”,即将面和成饼状,在灶火中烤熟;“锅沓”,即将面 擀成锅底大的圆饼,切成四牙,再拼对到锅中慢火烙熟;“罕 溜”,即在锅中放少量水,上覆青稞面粉,焖熟,炝以清油, 拌匀食之,形似拌好的炒面;“笑梅”,即蒸馍类,包括各种 包子、花卷、馒头等,土族人尤喜食称为“他勒关笑梅”的油 包子,还有肉包子、糖包子、萝卜包子、菜包子等;饭食里面 有干拌面、臊子面、凉面、汤面条、棋子面、水饺(丰登);酥 油炒面(托斯滩哈);“哈力海”是土族最有持色的食品,做法 是将晒干的嫩荨麻揉碎成粉末(也有的将新采的嫩荨麻用开水烫 一烫后切碎),下到锅里煮一煮,拌上青稞面,作成较稠的拌汤, 调好各种调料,舀到摊开的薄油饼上,卷起来即可食用,既味 美可口,营养丰富,且可防治痢疾肠炎。
土族聚居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境分山区、浅山区和川水 区三种地形。除青海的民和三川、同仁,甘肃的积石山、卓尼、肃 南等地外,其余大都山水相连。土族聚居的北部山区,森林茂密, 草山牧场广阔;南部浅山区,河川交错,气候温暖,遍布良田园林。 土族最大的聚居区互助土遄灾蜗兀苊婊3376平方公里。境内山川 相间,地势北高南低,祁连山支脉达坂山气势磅礴,从西北到东南 横贯全境。山区土壤多系肥沃的暗栗钙土,适宜农作物生长。
土族的简介
地理位置
风俗习惯 目 录
土族婚嫁 土族节日
宗教信仰 土族服饰
学生:巴桑甲 学号:20112411515 班级:11级物理班 院系:民师院物理系

互助土族的民俗文化的作文600字

互助土族的民俗文化的作文600字

互助土族的民俗文化的作文600字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互助土族吗?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互助土族超级有趣的民俗文化。

互助土族的衣服可漂亮啦!他们的衣服色彩鲜艳,上面绣着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

女孩子们会戴上好看的帽子,就像花朵在头上开放。

土族还有特别的舞蹈呢。

大家手拉手围成圈,欢快地跳着,那场面热闹极了。

就像我们在学校做游戏一样开心。

他们的美食也很棒!有一种叫“萱麻饼”的,香香脆脆,咬一口满嘴都是香味。

还有“青稞酒”,大人们喝了都说好。

我还听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土族村庄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大家穿着漂亮的衣服,跳着舞,吃着美食,欢乐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一个小朋友因为太开心,跳得都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互助土族的民俗文化真是太有意思啦,让人忍不住想去了解更多。

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互助土族那些好玩的民俗文化。

互助土族住的房子很特别哟!有的房子墙上画着漂亮的画,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他们的婚礼也很有趣。

新娘子会穿着红色的衣服,戴着好多漂亮的首饰。

迎亲的队伍一路上吹吹打打,热闹非凡。

土族还有自己的节日呢,比如“纳顿节”。

在这个节日里,大家都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表演节目。

我有个小伙伴去参加过,回来跟我说,他在那里玩得可高兴了,还看到了很多从来没见过的东西。

还有啊,土族的刺绣也特别厉害。

绣出来的花朵、小鸟就跟真的一样。

我妈妈有一个土族的刺绣小钱包,可好看了。

互助土族的民俗文化真是丰富多彩,每一样都让人觉得新奇和喜欢。

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助土族民俗文化
【摘要】:正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沿,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土族民俗文化。

互助土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关键词】:民俗文化土族服饰民俗风情文化资源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互助文化事业民族文化
【正文快照】: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沿,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土族民俗文化。

互族自治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站在构建和谐互助的战略高度,以“建设彩虹家园,打造土族品牌.
●文化艺术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

民间文学全为口头传诵,其中大都可以演唱的叙事诗《拉仁布与且门索》已搬上舞台。

土族高级喇嘛、僧侣也著书立说。

由土族活佛所著的《宗教流派镜史》一书,曾被译成英、德文流传国内外。

代表着土、藏两族文化交流频繁。

歌曲种类繁多,有“安昭”、“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

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

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圆舞曲等。

土族居民举行婚礼时,常伴以歌舞等娱乐活动。

婚礼舞一般以两个穿着白褐子长衫的领亲人为主,其他人伴唱。

舞蹈动作,各地不尽相同。

另外,土族人的民间刺绣工艺很有名。

图案讲究,花鸟兽石,美观大方,朴素耐久。

通常有“五瓣梅”、“石榴花”、“云纹花”、“寒雀探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等。

精美的刺绣是土族妇女的创造,也是土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

●生活风俗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

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

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

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

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

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

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

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

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

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

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

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

饮食卫生也很讲究。

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

房子为平顶,上面可储放粮草。

房子多为三间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

卧室为炕的暖炕,连着锅灶。

住室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节庆活动
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戏会,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庆丰收会)等等。

其中擂台会、丹麻戏会和“纳顿”最具民族特色。

届时,除举行赛马、摔跤、武术和唱“花儿”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举行物资交流会。

此外,与汉民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