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2(新人教版)全册复习教学案(强烈推荐)内容简介:包括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第五章曲线运动(一)、知识网络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

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曲线运动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x=0,vx=v0,x= v0t 。

(2)竖直方向:ay=g ,vy=gt ,y= gt2/2。

(3)合运动:a=g ,22yx t v v v +=,22y x s +=。

vt 与v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0,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t 2=,与v0无关。

水平射程s= v0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2/r=mr ω2列式求解。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投影仪、实验仪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
1. 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原理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三、实验操作
1. 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3. 总结实验结果,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应用练习
1. 练习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分组讨论,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五、课堂讨论
1. 学生提问和解答
2. 教师引导讨论,澄清问题和加深理解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复习相关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验和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册学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册学案

目录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5.1 追寻守恒量功功率 (1)§5.2 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5)§5.3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 (9)§5.4 机械能守恒定律 (12)5. 阶段测试 (17)第六章曲线运动 (24)§6.1 曲线运动 (24)§6.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7)§6.3 平抛物体的运动 (33)§6.4匀速圆周运动 (37)§6.5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46)6.阶段测试 (51)第七章万有引力 (71)§7.1 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71)§7.2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75)§7.3宇宙航行 (81)7.阶段测试 (85)第六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 追寻守恒量功功率【学习目标】⒈正确理解能量守恒的思想以及功和功率的概念。

⒉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解释有关现象和进行计算。

【自主学习】⒈.在物理学中规定叫做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等于,它的计算公式是,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2.在下列各种情况中,所做的功各是多少?(1)手用向前的力F推质量为m的小车,没有推动,手做功为.(2)手托一个重为25 N的铅球,平移3 m,手对铅球做的功为. (3)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从高为h的树上落下,重力做功为.3. 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符号是.4.举重运动员在5 s内将1500 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 m,则可知他对杠铃做的功为,功率是.5.两个体重相同的人甲和乙一起从一楼上到三楼,甲是跑步上楼,乙是慢步上楼.甲、乙两人所做的功W甲W乙,他们的功率P甲P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⒍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先做加速度越来越的加速运动,直到速度达到最大值,最后做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8.1功与功率 ................................................................................................................... - 1 - 8.2重力势能 ................................................................................................................. - 11 - 8.3动能和动能定理...................................................................................................... - 20 - 8.4机械能守恒定律...................................................................................................... - 29 - 8.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40 -8.1功与功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起重机竖直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则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重物移动距离的乘积。

更普遍的情形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例如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

这时应当怎样计算功呢?【教师引导】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计算公式和做功条件(1)表达式W=FS。

(2)做功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两者缺一不可。

讲授新课:(1)功【教师引导】当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如图,可以把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与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1F,与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2F。

2万有引力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2万有引力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2 万有引力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公式;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意义和作用;3.能够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概念和公式;2.物理意义和作用;3.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意义和作用;2.解决多种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和作用;2.示例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练习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公式1.引入:通过引发问题,引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提问:为什么地球能够吸引住我们,让我们不会飞出去呢?•学生思考后,引导其想到万有引力定律。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是一种描述万有引力作用的物理定律,它由牛顿提出,公式为:$F=G\\dfrac{m_1m_2}{r^2}$。

2.讲解公式中各个变量的含义。

•F:表示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单位是牛顿(N);•G:万有引力常量,单位是 $N\\cdot m^2/kg^2$,其值为$6.67\\times10^{-11}$;•m1和m2:分别是两个质点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r:表示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单位是米(m)。

2. 物理意义和作用1.讲解万有引力的物理意义。

•引导学生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等等。

•讲解:这些现象都是由万有引力所引起的。

•引导学生思考,解释为什么万有引力能够产生这样的现象。

2.讲解万有引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重力作用。

•讲解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区别。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1.给出问题,引导学生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

•示例问题:地球对一个物体的引力是多少?•分析问题,列出已知条件:地球的质量M,该物体的质量m,地球和该物体之间的距离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求出F。

$$F=G\\dfrac{Mm}{r^2}$$•说明如何进行计算,以及应注意哪些问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物理教案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掌握如何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3.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教学重点:
1.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牛顿第一定律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案、课件及教学实验器材;
2. 物体和摆动器材,用于示范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物体静止不动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可以保持原地不动。

二、讲解
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如何应用于解决物理问题;
3. 展示实验,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
1.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总结
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重点内容。

教学结束。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曲线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曲线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5、渗透物理学“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为简”“等效代替”等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视频和生活中常见抛体运动的图片引入到抛体运动,在对抛体运动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回忆以前学过的抛体运动;对抛体运动进行分类。

由抛体运动引入平抛运动。

(一)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1)有水平初速度,(2)只受重力作用。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问题1:平抛运动是怎样的运动?问题2:怎样分解平抛运动?探究一: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学生演示,提醒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演示实验】同时释放两个相同小球,其中一个小球从高处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小球从较低的地方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小球都会撞在一起(学生回答)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师生共同总结)探究二: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分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带有小孔的小球;b装置靠近水槽;c观察两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况)【分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后方小球被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两小球球同时落地。

(学生回答)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小结小结一、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的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2、条件: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只受重力的作用。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6章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6章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与万有引力定律之间的关系。
(3)研究其他科学家对万有引力理论的贡献。选择一位科学家,了解其研究成果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进行总结。
(4)探索万有引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选择一个应用实例,如地球上的物体受地球引力影响的情况,或航天器利用万有引力进行轨道设计的情况,并进行简要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
(5)对于故事作业,教师应检查故事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和应用。对于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描述,教师应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信息。
教师应给予每个作业及时、详细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板书设计
①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F=G(m1m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为两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间的距离。
②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扭秤实验,通过测量扭秤的扭转角度,计算出万有引力常量G。
③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牛顿和卡文迪许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万有引力理论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和卡文迪许的实验装置用图示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加入一些与万有引力定律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学设计1:7.2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学设计1:7.2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7.2 万有引力定律『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是对上两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是下一节内容学习的基础;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但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了解牛顿时代的科学智慧更为重要.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探究和展示为辅的教学方式。

讲授过程中以物理学史为主线,让学生以科学家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力争抓住这节课的有利时机,渗透“没有绝对特殊的物体”这一引起物理学几次革命性突破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万有引力是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的适用范围。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万有引力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理解科学发现、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感悟自然界的统一、和谐美;感悟科学家追求和宣传科学真理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2、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开普勒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都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2a k T行星绕太阳做的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平常生活中见到的匀速圆周运动是否一样也需要向心力?什么力提供了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种力有什么特点?一、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许多科学家都对运动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猜想。

牛顿在前人对惯性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以任何方式改变速度(包括方向)都需要力。

因此,使行星沿圆或椭圆运动,需要指向圆心或椭圆焦点的力,这个力应该是太阳对它的引力,所以,牛顿利用他的运动定律把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与太阳对它的引力联系起来了。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5.4 抛体运动的规律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5.4 抛体运动的规律

课时教案第 五 单元第1案总第 案课题: §5.4.1 抛体运动的规律2020 年月日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了解斜抛运动,知道其受力特点和运动特点 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理解平抛运动分解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相关规律科学思维: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1. 平抛运动的特点 2. 平抛运动分解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相关规律3. 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应用教学难点1. 平抛运动分解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相关规律 2. 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应用3.高考考点课型新授教 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前复习: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1.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生答:F 与 v 不共线),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规定。

演示:抛出粉笔头,学生观察,得出抛体运动的定义。

一、抛体运动1.定义: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在空气阻力可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这种运动称为抛体运动。

2.特点:①轨迹是曲线(竖直方向的抛体是特例)②只受重力作用,故为匀变速运动根据抛出时速度的方向可以分为: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二、平抛运动 1.定义:如果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方向水平,只在重力作用下运 动,这种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2.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不受力,有初速度,故作匀速直线运动。

vx v0x v0t②竖直方向:只受重力,无初速度,故做自由落体运动。

任意时刻速度: vy gt下落高度: y 1 gt2 2结论:①平抛运动可看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②只受重力作用,故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3.轨迹 对任意位置 A(x、y)有:O v0 ·BxAxθAx v0t①y 1 gt2 ② 2将②带入①可得: yg 2 v0 2x2kx2lyA•A(xA、yB)α vxvyvAy图1轨迹为抛物线。

4.速度 v、位移 s①速度:设经时间 t 速度为 v,则 v vx2 vy2 v02 g2t2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 α,则: tan vy gt①vx v0由以上两式可得:运动时间越长,物体速度越大,v 与竖直方向夹角越来越大。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静电场详细内容: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 章节二:电流与磁场详细内容: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静电场和电流与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进行问题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场强度、电势、电磁感应等概念的理解;物理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磁场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荷模型、电场线演示器、电流表、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导线、电阻、电容等)、计算器、草稿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静电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等,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静电场:电荷与电场、电场强度、电势、静电能、电容、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容器。

(2)电流与磁场:电流、电阻、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电磁场。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典型例题、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布局: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电场强度、电势的计算;电流、电阻的计算。

(2)实验题: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分析题: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注重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静电场、电流与磁场的最新研究动态。

(2)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物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

3. 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4.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和特点、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和分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示意图。

2. 实验材料: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

3. 教学素材:练习题、实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电路或者电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兴趣。

然后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电流和电路。

二、讲授(20分钟)
1. 介绍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

3. 介绍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实验一:测量电流和电压。

2. 实验二:组建串联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3. 实验三:组建并联电路,并测量电流和电压。

四、讲解与讨论(10分钟)
1. 总结实验结果,讨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 解答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1. 在实验环节中,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并能够准确测量电流和电压。

2. 要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电流和电路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秀教案: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秀教案: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

5.宇宙航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对应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

我国在70年代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相继发射了多颗不同种类的卫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1999年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人造卫星已有所了解,那么地面上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运动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

[新课教学]一、人造地球卫星1.牛顿的设想在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它们的落地点相同吗?它们的落地点不同,速度越大,落地点离山脚越远。

因为在同一座高山上抛出,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速度大的水平位移大,所以落地点也较远。

假设被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物体的运动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地面上空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它只受重力的作用,那么它就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物体在空中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初速度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垂直,那么它将做平抛运动,牛顿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1)人造地球卫星从地面抛出的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地球旋转,就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六章2向心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六章2向心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由物体与圆周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向心力由引力或弹力提供。
3.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线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即F = mv²/r,其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线速度,r表示半径。
4.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角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即F = mrω²,其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r表示半径,ω表示角速度。
(5)向心力与外力的区别:学生难以理解向心力与外力的区别,需要通过对比和分析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向心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向心力的理解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加强对向心力计算方法的应用和掌握。
3.增加更多的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向心力计算练习: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
2.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的关系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对向心力与这些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2.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由物体与圆周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3.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线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
4.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角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
5.向心力与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向心力与物体的周期或频率无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激发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善于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判定.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1、理解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2、会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分析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实验法、归纳法、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小钢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设问:物体的运动从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是哪两类?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列举实例。

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学生举例后,演示课件,增加感性认识。

点评:问题比较简单,可由C层次同学(提问)答出,增加其学习的兴趣。

[结论]直线、曲线两种.教师活动: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情况,引出课题。

直线运动已经学过,但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却是曲线运动。

所以,研究曲线运动的特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等问题将是我们更重要的任务,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研究曲线运动。

(二)进行新课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教师活动:课件演示(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2)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提出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该怎样确定物体的速度方向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3页有关内容,明确切线的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如何描述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帮助总结、强调。

8.1功与功率 教案—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8.1功与功率 教案—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8.1 功与功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功的公式W =Fl cos α及公式的适用范围.2.理解正、负功的概念,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3.会计算多个恒力的总功.4.理解功率的概念;5.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 =t W ,能够用公式P =tW 解答有关的问题。

6.知道公式P =Fv 的物理意义,能够用公式P =Fv 解答有关的问题。

7.区别理解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和最大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

2.感受正交分解法推导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3.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4.从功率概念的定义,体会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5.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功率概念建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坚持原则,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机械的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观察和测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理解功率的概念;2、用功的计算式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难点:1、公式W=Flcosα的推导方法及适用条件;2、正、负功含义的理解;3、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v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起重机竖直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则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重物移动距离的乘积。

更普遍的情形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例如马拉雪橇时拉力方向和雪橇运动方向间有一个角度。

这时应当怎样计算功呢?二、讲授新课:1、功1)定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5.1曲线运动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二、能力目标:通过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分析,提高学生能抓住要点对物理现象技术分析的能力三、德育目标:使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像带、放像机、小钢球、条形磁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曲线运动(1)放录像,展示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3)用CAI课件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放录像: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用CAI课件模拟实验: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2)观察完模拟实验后,学生做实验。

(3)分析归纳得到: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4)学生举例说明:物体为什么做曲线运动。

(5)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也在这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夹角,这时,合力就不但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三、巩固训练: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不断的变化,但速度的大小可以不变;C: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D: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同时改变。

2、物体在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外力F1,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作业布置练习一图5-2演示课件,指出蜡块的实际运动可以看成同时参与上述两个运动,是这两个运动合成的结果.结合实验指出分运动、合运动,说明分位移、分速度;合位移、合速度,强调两点:(1)合运动是实际发生的运动,是分运动的合成;(2)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所用的时间相同.2.怎样求解运动的合成、分解?(1)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是矢量,运算时矢量运算,要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或分解.(2)已知分运动求合这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分运动的分解.注意说明分力、合力和分运动、合运动的异同.从实际存在和等效替代的角度分析讨论.[例例题分析:教材1]求蜡块合速度有两种方法:求出合位移,再求合速度;求出分速度;再求合速度;提醒学生注意,后一种解法是基本解法,适合于不是匀速运动的一般情况.例题分析:教材][例2分解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说明两个分速度的实际作用:水平分速度使飞机前进;竖直分速度使飞机上升.3.两个互相垂直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怎样的运动?(1)两个互相垂直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演示课件: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用直角坐标系,采用描点法说明.结合课件分析:①定性分析:由于分速度的矢量是恒定的,故合速度的矢量也是恒定的,所以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②定量分析,在x方向运动方程是x=t,在y方向运动方程是y=t,相比约去时间t得由于,是定值,故二者比值为定值,即有y=tx,此值为直线型方程,表明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演示课件:竖直方向的匀速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是曲线运动,用直角坐标系,采用描点法说明.结合课件说明:①定性分析,由于水平分速度矢量不再是恒定的,故合速度的矢量也不是恒定的,大小、方向都在改变,所以不再是直线运动,而是曲线运动.②定量分析,在x方向有x=a,在y方向有y=t,约去时间t得故=kx.此为抛物线型方程,表明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定量分析可结合学生情况留给学生课后思考)(2)一个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既然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一个曲线运动可以用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也就是说,分别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楚分运动是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作业布置练习二(1)(2)(3)(4)课堂总结1.在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时,一定要明确合运动是物体实际的运动.分运动是假想的,这与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有区别的,如图5-3所示.通过一定滑轮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是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物体实际运动即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水平的,沿绳方向的速度是分运动的速度;如果是讨论力的合成和分解,沿绳方向的拉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沿水平方向的力是拉力的分力.图5-32.合成和分解的精髓是“等效”的思想.学习时要深刻体会,可以结合课本“思考和讨论”进一步说明.课题 5.3 平抛物体的运动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教学准备平抛运动演示仪、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枪水平地射出一颗子弹,子弹将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平抛物体的运动 1、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2、平抛运动的分解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等于g (1)、实验验证:【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结果分析: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而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

(3)、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5—17所示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

由此说明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是同时、独立进行的,竖直方向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1.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t的位置坐标a: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物体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坐标为b:运用该公式我们可以求得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坐标并找到物体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这个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2.平抛运动的速度a:水平分速度b:竖直分速度c:t秒末的合速度d:的方向(四)例题分析1、例题一架老式飞机在高出地面0.81km的高度,以2.5×102 km/h的速度水平飞行,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指定的目标上,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

2、用多媒体模拟题目所述的物理情景3、【学生看书】——思考:(1)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投下的炸弹,做什么运动?为什么?(2)炸弹的运动可分解为怎样的分运动?(3)炸弹落地前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与飞机投弹时离目标的水平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4:解答——让学生书写解题过程,并与课本比较。

由求出炸弹的飞行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炸弹通过的水平距离为代入已知数值得0.89 km即飞机应在离轰炸目标水平距离是0.89 km的地方投弹。

(五)、课堂练习1、讨论:练习三(1)(2)(3)2、从高空水平方向飞行的飞机上,每隔1分钟投一包货物,则空中下落的许多包货物和飞机的连线是A.倾斜直线 B.竖直直线 C.平滑曲线 D.抛物线【B】*3、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秒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o角。

( g取10 m/s2 )(1)求物体的初速度;(2)物体下落的高度。

( 答案:v=10m/s h=15m )作业布置)7)、(6)、(5)、(4练习三(89P课本课堂总结1、什么是平抛运动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的规律34、要在斜轨上适当高度释放小球,使它以适当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道由图板左上角到达右上角,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5、要在平抛轨道上选取距O点远些的点来计算球的初速度,这样可使结果的误差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