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地生态研究进展剖析

合集下载

我国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研究进展

我国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研究进展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我国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研究进展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叶菲摘要:在我国的生态系统组成中,湿地生态系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并且辐射和影响到了周围的环境和生态。

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性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战略层面有着巨大的意义,所以人们要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增强对其的管理和维护。

文章根据湿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调查湿地保护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针对其中的一些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保护方案,进而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为区域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状况;生态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含义主要是其内部的各项组织结构完整,同时各项功能也比较全面,对其他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没有威胁,当出现突发或者长时间的人为或自然干扰的情况下,依旧能够维持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预警机制,主要是建立相应的湿地生态系统指标体系,实现对其健康情况的检测、评价和预警作用。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大的,保护好湿地也就是在保护人类的生存家园,湿地除了是一种环境资源,其中还蕴含着大量的水资源,人们可以直接从中获取这些资源,其相当于一个天然的水库,在抵抗各种自然灾害中能够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和作用。

与此同时,湿地生态系统还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可实现对污水的净化,提高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程度。

其次湿地具有调节气温的功能,尤其是对目前的温室效应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遏制,提高大气环境的整体质量和等级。

湿地生态系统中包含着大量的动物及绿色树木植被等生物,在不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打造成具有观赏价值的旅游景区,推动经济的发展。

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的任务目标,人们就需要做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提高湿地的生态质量。

二、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的特征首先是具有评价对象的地域性特征,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湿地生态系统自身和有关的自然环境,同时还有一些影响湿地的社会因子,人们能够将具有空间或本地特征的因子进行采集整理,用作分析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趋势和过程的关键部分。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指出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存在问题;对策21世纪是注重生态文明的新世纪,未来人类生存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也是生态和环境的竞争。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城市湿地则是城市的守护神。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湿地生物群与其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系统,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1-2]。

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通过湿地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则是人类为了处理人为的水污染问题,通过人工构建而成的仿湿地生态系统。

根据《湿地公约》的湿地分类方法和湿地的定义,将湿地分为3类42种,其中天然湿地32种,人工湿地10种。

按照湿地植被状况和利用现状,被划分为人工湿地、近裸露湿地、在建或拟建公园的湿地和近自然湿地4个类型。

研究表明,湿地系统储存着陆地上35%的碳,是固碳能手,是全球最大的碳库。

因此,保护湿地是维持现有碳储存库,防止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最可行的办法。

全面认识和了解我国湿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成为湿地保护的迫切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1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湿地是处于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物种和维持生物种群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

1.2生态系统脆弱易变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素。

每个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变化。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具有高度湿润状况的生态环境,也是具有高产生物多样性的区域。

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持全球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和威胁,并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一)湿地面积减少全球湿地面积的变化一直是环境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全球湿地面积约为1.2亿公顷,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5%。

然而,由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平均每年减少1%。

据统计,过去100年中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50%以上,约有20%的湖泊已经消失,部分河流变成了断流河,全国湿地现存面积约为530余万公顷,其中真正具有湿地性质的生态系统只占原面积的1/10。

(二)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变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由人类经济活动造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湿地面积被开发和破坏,湿地自身的水文、气候、植被和土地等因素发生了变化。

同时,由于化学品的排放和农业的污染等因素,湿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

例如,有些区域的湿地出现了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问题。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湿地保护的投资力度,提高湿地保护的标准;加强湿地修复技术的研究,提高湿地修复的效率和质量;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提高湿地保护和修复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现状的问题,研究学者提出了许多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

其中,最为常用的指标为生物多样性指标、水质指标、土壤指标、地球物理指标等。

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既有利于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也有利于制定相应的修复和保护措施。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生态环境指的是以湿地生物、水体和土壤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地球系统。

湿地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并且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减少:受到城市化、农业开发和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影响,许多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湿地的填垫和干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失调,使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2.水质污染: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湿地周边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3.物种灭绝:湿地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但因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湿地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湿地物种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4.生态功能退化:湿地具有调节水文、净化水质、保持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但由于湿地的破坏和污染,湿地生态功能逐渐退化。

这将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生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湿地水文与水质研究等方面。

湿地恢复与保护是当前湿地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探索了湿地恢复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湿地的人工补水、植被修复和水质改善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湿地的恢复和保护。

湿地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监测,深入了解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分布规律。

他们研究了湿地中的重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湿地水文与水质研究也是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水文观测和水质分析,探讨了湿地水文过程和水质变化的规律,并研究了人类活动对湿地水文和水质的影响。

湿地保护与研究进展

湿地保护与研究进展

湿地保护与研究进展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独特且珍贵的生态系统。

它们不仅是各种鸟类、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还是全球气候调节的关键所在。

然而,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土地开发,湿地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些宝贵的生态系统,湿地保护与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湿地保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承诺。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拉姆萨尔公约》等国际公约的推动下,许多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来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

例如,中国成为了拉姆萨尔公约的缔约方,并将一系列湿地纳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这些努力在促进湿地保护工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湿地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其次,湿地研究在科学界得到了日益重视。

科学家通过对湿地的生态学、水文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研究,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性质和功能。

他们发现,湿地具有重要的水质净化、防洪抗旱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作用。

湿地的水陆交错特性和丰富的生态位为大量物种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同时,湿地对减缓气候变化、环境修复和碳汇的贡献也越来越被重视。

这些研究成果为湿地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湿地保护与研究实践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在湿地保护方面,一些湿地综合管理单位的成立和湿地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机制。

湿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生态修复工作有力地维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湿地研究方面,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长期监测和实验研究,逐渐揭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和响应机制。

此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通过湿地植被的种植和湿地水质的改善,一些被破坏的湿地得以恢复,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地。

然而,湿地保护与研究的挑战依然存在。

首先,湿地的多功能性使其保护与利用之间存在着矛盾。

如何在湿地使用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湿地保护面临着一些技术和资金上的制约。

湿地的规模庞大、自然条件复杂,对于保护和恢复工作的技术要求和经费投入都很高。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生态环境。

然而,现在全球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与污染,由此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湿地生态系统的丧失与其他生态环境相比,湿地的退化是最为严重的。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湿地面积已经下降了50%。

我国也面临着这一问题,湿地面积在过去的50年里下降了50%以上。

这要归因于城市化、农业和养殖业的扩张、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

这些活动导致了湿地的水位下降或者干旱,也对湿地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

2. 湿地的污染湿地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系统,但是它也容易受到来自农田、工厂、城市和人类生活的压力。

湿地污染可能是来自农田泥沙等自然污染源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磷和氮来自农作物养分和过多化肥处理方法的问题。

工厂和城市会释放有害化学品和废水,影响周边湿地的环境和水质。

3.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保持其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

然而现代农业和城市化等事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系统。

湿地污染和开发活动会导致湿地生物的灭绝,许多湿地生物的数量正在惊人的下降,这些生物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湿地污染的控制需要对雨水和污水进行处理。

传统的方法包括收集雨水,并将经过沉淀、生物滤波和UV消毒的水注入湿地。

通过管理水质,使用适当的植物和微生物,并控制废弃物处理和管理,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塑造健康的生态恢复、以及新型蓝色经济的发展。

3.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是湿地生态管理的关键步骤。

能够为决策者和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提供湿地管理计划的基础。

各种不同的工具和技术用于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包括湿地植物动态、生态系统跟踪等。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是维护湿地稳定健康运转的重要工具。

三、结论。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本文将从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和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议。

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湿地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过渡带上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沼泽、河流、湖泊和沿海湿地。

湿地生态环境具有水文、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特点,对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营养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湿地正在遭受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据统计,近50%的湿地已经消失,而且每年还有大量的湿地正在受到破坏。

湿地退化主要表现在水体的污染、湿地生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方面。

水体污染是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湿地周边的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开始不断排放,导致湿地水体受到污染。

水体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湿地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还会影响湿地中的食物链和营养循环,甚至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崩溃。

湿地生境的破坏也是湿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建设和农业用地的扩张,大量的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威胁。

湿地生境的破坏不仅影响了湿地中的许多特有物种的生存,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湿地中的特有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一些湿地中的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着生存困境,其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受到威胁,生存环境已经遭受到了破坏。

为了阻止湿地的进一步退化和破坏,科研人员们一直致力于湿地生态环境的研究工作。

他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地调查和科学试验,不断深入探讨湿地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

他们对湿地水体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科研人员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水样,对湿地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其来源和污染程度。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我国是一个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多样化的湿地动植物物种。

湿地不仅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我国的湿地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问题也变得尤为紧迫。

本文将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的现状与挑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我国的湿地资源丰富,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滩涂等不同类型的湿地。

这些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不仅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洪护岸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我国的湿地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许多湿地面临着污染、填海、围垦等问题,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据统计,我国湿地面积在过去50年中减少了一半以上,丧失了大量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资源丰富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湿地资源可用于渔业、农业、旅游等方面,对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湿地规模的不断减少,湿地开发利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湿地开发过度、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给湿地生态系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1. 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

2. 开发利用过度。

一些地方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滥用湿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退化、物种灭绝等问题。

3. 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湿地保护和利用的规划和管理不到位,缺乏长效机制和有效措施,使得湿地保护形同虚设。

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科学合理开展湿地规划。

科学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合理规划和布局湿地开发利用项目,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我国是拥有丰富湿地资源的国家,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对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湿地的概念、我国湿地资源的特点、湿地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湿地开发利用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指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并且植被在一定时期有水覆盖的地区。

根据国际上对湿地的定义,包括沼泽、河口、湖泊、水库以及沿海和内陆湖泊的沼泽地带等不同类型,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系统特色的自然区域之一。

湿地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种类。

湿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净化、气候的调节、植被的生长、动植物的繁衍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湿地资源的特点我国湿地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根据我国国家湿地类型划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纲要》(2001年)将我国湿地划分为八大类型:高山湿地、草原湿地、温带湖泊湿地、寒带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海湾湿地、滨海盐沼湿地。

这些湿地类型各有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和生物物种,对于维护我国的生态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受到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我国湿地资源也面临诸多挑战。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湿地面临着持续的生境破坏和水质污染的威胁,湿地的持续退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湿地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各种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保障。

与湿地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指水面覆盖土地的自然或人为造成的生态系统,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并面临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面积缩减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正在不断缩减。

例如,中国近30年来,湿地面积已经减少了近50%,这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湿地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湿地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主要来源包括家庭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

湿地水质污染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致使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丧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3.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湿地面积减少和水质污染等因素,湿地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减少。

很多湿地动植物面临濒危和灭绝的危险,这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相关学科在湿地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

1.湿地生态功能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是具有生态功能的重要公共资源,其主要功能包括防洪、净化水体、调节气候、保育生物等。

目前,许多研究者对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修复技术研究湿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目前,许多学者对湿地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创造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湿地监测技术是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目前,许多学者对湿地的遥感监测、生物指示剂、水质检测等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水平。

结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湿地面积不断缩减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相关学科对湿地生态环境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

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备受关注。

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是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

目前,我国湿地面积约为5400万公顷,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是世界上拥有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这些湿地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水库等多种类型,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湿地还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能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洪护岸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相继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国家湿地公园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区域,形成了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33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2000多个湿地公园,涵盖了各种湿地类型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政府还大力推动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治理了大量的湿地退化、水体污染等问题,为湿地的永续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湿地开发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果。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充分重视。

多年来,我国在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推动湿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海水稻的种植、湿地旅游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力量。

与此我国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一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对湿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缺失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亟待解决,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相对单一,还没有形成多样化开发利用的模式,需要更多的创新与实践。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还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水源涵养、净化水质、防洪调蓄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及气候变化等原因,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水。

水的状态、质量和流动性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许多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水动力学过程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水文信息、水体质量等指标,评估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利用数学模型模拟湿地的水动力学过程,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除水之外,土地利用变化也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面积的减少和破碎化,导致湿地的生境质量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

研究人员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气候变化也是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变化等,对湿地的水文条件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和模拟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评估湿地的脆弱性,并提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成为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旨在评估湿地提供的各种生态功能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采样等方式,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经济和社会的依据。

湿地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水、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通过监测、模拟和评估等手段,研究人员能够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关注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指地表覆水长期或周期性存在的土地,包括河流洪涝区域、沿海滩涂和湖泊沼泽等。

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类的福祉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简要介绍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积减少:由于城市化和农田开垦等人类活动,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

全球湿地面积的丧失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2.水质退化:湿地是重要的水体过滤器,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随着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增加,湿地的水质逐渐恶化,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存储和繁殖地,但由于干扰和破坏,许多湿地物种正面临灭绝的风险。

针对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1.湿地保护和恢复:国内外科学家和环保组织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采取不同的措施保护湿地,包括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农田的合理化等。

2.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科学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加深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湿地具有水资源调节、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科学家通过评估这些服务的价值,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湿地保护意识不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较低,有些人甚至不了解湿地的重要性。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加强宣传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湿地规划和管理不科学:一些地区湿地的规划和管理存在问题,未充分考虑湿地生态功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加强湿地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确保湿地的持续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国际合作不足:湿地是全球资源,需要全球合作来保护。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分享湿地保护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湿地问题,制定全球性的保护政策。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使其面临严峻挑战,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水分是生命之源,湿地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球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湿地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多影响和破坏,已经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广大的湿地面积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据统计,仅在近30年的时间里,全国湿地面积由15.32亿亩减少到了7.23亿亩,且很多湿地已经无法恢复。

许多曾经美丽的湿地被填平,改成了工业区、城市居住区或者农田,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和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研究湿地生态环境的生态学、气候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一)湿地生态学的发展湿地生态学是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学科。

近年来,随着对湿地生态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湿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湿地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与管理等。

(二)气候学的贡献气候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气候学家们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制订湿地保护和恢复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地理学的进展地理学是湿地研究中的重要学科,湿地分布的空间特征和湿地气候环境等对地理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地理学家们通过对湿地的地形、地貌、地质等特征进行研究,为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四)环境科学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环境科学是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核心领域,包括湿地土壤污染、水质控制、湿地生态系统重建、湿地植被恢复等。

环境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技术和方案,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湿地生态研究进展汇总

我国湿地生态研究进展汇总

中国湿地生态研究进展摘要湿地是近年来环境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聚焦点,本文在这相关研究的背景下从湿地空间分布、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湿地生态旅游、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湿地的现状,并对今后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湿地生态空间分布安全评价退化修复Advance in Wetland Ecology Process ResearchAbstract:Wetland is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logy research focus,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from wetl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f wetland, wetland eco tourism, wetl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tland in China, and the first step prospects of wetland science research focus and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promote wetland science of multi disciplines to set quantitati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words: wetland ecology,space distribution,safety evaluation, Degeneration renovation1.湿地分类研究进展湿地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自然综合体[1]。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的研究至关重要。

研究背景内容是对过去研究的概括和分析,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监测,可以发现湿地面临着生境丧失、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价值,探讨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策略,成为当前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系统总结目前湿地生态环境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其定义、现状、功能与服务价值,以及恢复与保护措施,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可以为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价值,为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湿地生态环境,可以为人们认识和保护湿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研究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趋势,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现湿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通过对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推动湿地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1.3 研究意义湿地生态环境是地球上独特而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研究湿地生态环境的意义在于增进我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保护和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生态环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湿地的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1. 引言1.1 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水质净化、水源涵养、防洪排涝、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

湿地还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库,为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湿地植被、水生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密切,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网络。

湿地的环境特点决定了它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其独特的生态功能能够提供一系列生态服务,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加剧,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湿地的减少、退化和污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了严重威胁。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湿地生态环境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扰乱和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正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湿地被过度开发、污染和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

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逐渐退化。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也给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干旱、洪涝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意识到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策不健全、监督不到位、资金不足等问题。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虽然不容乐观,但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有望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

【文章内容至此结束】。

2. 正文2.1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水域与陆地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

探析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湿地是指水域和陆地交界处的特殊生态系统,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分为沿海湿地、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三类,总面积约为5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域总面积的5.6%。

湿地有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以保护水源、调节水文、净化水质、维持物种多样性等。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湿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原本广阔的湿地面积被填埋、围垦,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湿地植被和野生动物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成为我国湿地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湿地的保护范围、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强调湿地的生态功能、科研价值和社会效益。

我国还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湿地保护规划和政策,以强化湿地保护工作。

在湿地保护方面,我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加强了湿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

我国设立了一系列的湿地保护区,例如:潮州湾、黄河三角洲、鄱阳湖等。

这些湿地保护区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污染、禁止填海、禁止破坏湿地植被等。

我国还加强了湿地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湿地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采取了一些可持续的方式。

湿地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湿地开发利用方式。

一些湿地保护区开展湿地旅游,增加了湿地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湿地农业、湿地养殖等也是一些地方湿地开发利用的方式。

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湿地保护区的监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湿地保护区的管理不到位,导致湿地资源的破坏。

湿地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着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的现象,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

我国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管,促进可持续的湿地开发利用,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提升阶段: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湿地生态旅游的规范和管理,提 高了旅游区的品质和可持续性,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创新阶段: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湿地生态旅游将与科技 更加紧密地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智能的旅游体验。
湿地生态旅游的意义
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价值的 认识
促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添加 标题
生态保护措施:鄱阳湖湿地公园采取了一系 列生态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 生态修复工程等,以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和 生物多样性。
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旅 游市场的变化,鄱阳湖湿地公园将继续加强 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为游客提供更加 优质的生态旅游体验,同时也为保护中国的 湿地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需注重 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研究取得 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 战。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湿地生态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生
态补偿机制。
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湿地生 态旅游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加强监管与评估。
研究展望
技术应用:利用先进技术提 升湿地生态旅游的体验和保 护效果
案例三: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
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 特点:集湿地生态、自然景观、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地质景观 生态旅游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案例四:崇明岛湿地公园
简介:崇明岛湿地公园是中国最大 的河口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生态 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客容量。
研究意义:为湿 地生态旅游地规 划和管理提供科 学依据,保护湿 地生态环境,促 进生态旅游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湿地生态研究进展摘要湿地是近年来环境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聚焦点,本文在这相关研究的背景下从湿地空间分布、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湿地生态旅游、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湿地的现状,并对今后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湿地生态空间分布安全评价退化修复Advance in Wetland Ecology Process ResearchAbstract:Wetland is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logy research focus,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from wetl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f wetland, wetland eco tourism, wetl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tland in China, and the first step prospects of wetland science research focus and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promote wetland science of multi disciplines to set quantitati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words: wetland ecology,space distribution,safety evaluation, Degeneration renovation1.湿地分类研究进展湿地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自然综合体[1]。

我国对湿地分类的研究主要是对滩涂和沼泽的研究,中国地理学家就对滩涂进行过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对其类型进行了分类[2]。

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对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普查,提出了中国的海岸分类系统[3]。

1995~2001 年,国家林业局组织了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第二次调查时针对第一次调查中的湿地分类进行调整,直到2009年11月,中国《湿地分类》国家标准发布,并于2010年1月正式实施[4]。

2.湿地空间结构分析研究进展2.1国外湿地研究进展在国外湿地的空间结构研究始于1950年,当时主要是淡水湿地的研究。

通过建立生物保护的实践教育、休闲旅游、污水处理和其他功能的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网络分析城市湿地生态和环境净化功能,湿地微量元素的需求关系,并总结相关理论在规划程序中的应用,寻找有效的湿地保护和利用空间的规划模式。

2.2国内研究相关数据我国是世界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5]。

2.3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分布根据国土资料显示中国的地势地貌大致呈三级阶梯的趋势,国家湿地公园、国际湿地、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

第三阶梯的海拔低于500米,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带,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有利于湿地的形成。

在中国七大流域中,国际重要湿地、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内分布较多,在数量上占总数的70%以上;我国湿地在数量上可以看出,中部数量偏多,而东西两侧的湿地较少。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拥有的国家级湿地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数量分别为137 个、102 个和108 个,分别占总数的39.48%、29.39%和 31.13%[7]。

2.4各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类型若将重要的国家湿地抽象的认为是点状要素,根据点状要素在空间的分布类型来进行测定。

利用GIS中Aver-age Nearest Neighbor 的工具进行运算,其实际最邻近距离平均值与理论最邻近距离平均值之比为R。

计算结果显示,将国家湿地公园与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一起测算,得出R = 0.597<1;单算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R = 0.664<1;单算国家湿地公园,R = 0.654<1;单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时,R =0.907<1[8]。

由此可见,中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都属于聚集型分布。

国家湿地公园比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聚集程度更高一些[9]。

3.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生态安全研究已成为当前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前沿课题[8]。

湿地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与生态安全状况密切相关的是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因此,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受到相较于之前更为广泛的关注 [10]。

目前,有些学者从生态效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生态环境影响等相关方面对湿地评价做了很多研究,提出湿地研究要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整合及协调这一理论,并指出应该把对生态系统安全的研究引入到湿地评价的研究里。

故而,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目前已经成为湿地生态研究的新领域,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在各种风险下依然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的辨识与思考。

3.1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尺度任何自然或人为因素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因素的影响下进行的,正确理解湿地生态安全尺度,将会是对湿地生态安全评价进行有效研究进而建立湿地生态安全体系的基础[11]。

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湿地生态系统在不同阶段的结构和功能存在较大差别,其所含的各成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不断地发生变化,却又在不同的阶段保持着各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并且随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改变。

崔保山等研究人员从时间“点”和时间“段”两个尺度对湿地生态系统自身健康评价指标做过比较,发现以时间“点”为特征的研究能够快速评价湿地的现状和特征;以时间“段”为特征的研究更便于认识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而所带来的缺点是因资料收集的不全面,造成了结果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12]。

在湿地生态安全中,合适的空间尺度对于生态安全研究的宏观生态问题与微观生态问题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大尺度的湿地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更容易在总体上把握生态安全的态势;同时小尺度的研究利于对生态安全所发生的具体表现和肌理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讨[13]。

不同尺度下,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特性会因为不同的影响因素而有不同的表现特征。

3.2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湿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各国学者都曾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在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方面,针对曾出现过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度量指标体系[14]。

但是,鉴于湿地类型、功能的多样性,湿地生态安全评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近些年随着对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评价指标也由最初的单一生态安全因素逐步发展到对多因素的综合系统研究。

生态安全评价的单因子指标多数是针对因环境污染和毒理危害而产生的风险评价[15]、是能够表征系统安全水平的关键生物因子或环境因子。

湿地生态系统是受综合因素影响的,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是安全与否,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4.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从所查找的文献资料来看,近10年来我国关于湿地生态旅游的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湿地生态旅游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专业领域的重视,今后随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湿地旅游也将慢慢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

4.1湿地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目前为止,对于湿地生态旅游尚没有统一的定义,研究学者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界定的。

关于湿地生态旅游的定义,大都是以1983年世界自然同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的生态旅游(eco-tourism)定义为标尺[16]。

我国学者之后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湿地生态旅游进行了相关定义。

4.2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内容4.2.1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对形成何种生态旅游产品,如何更好地把握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进展,以及如何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7]。

在这些一方面我国的研究较少,但仍然对构建合理的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指标定位型开发模式。

(2)常规路径型开发模式。

(3)系统拓展型开发模式。

分别为:湿地自然生态旅游模式;湿地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复合型湿地生态旅游模式;人工湿地生态旅游模式。

(4)社区参与型开发模式;(5)形象导向型开发模式;(6)可持续型开发模式;(7)区块分割型开发模式[18]。

4.2.2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中的文化要素研究根据湿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聚焦与展示来扩大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提炼旅游特色。

条件优异的可制订与其地域相适应的湿地文化遗产、生态旅游产品等旅游对策。

4.2.3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我国学者运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理论来指导湿地生态旅游的规划,并提出为提升湿地生态旅游效益相应的可持续对策,构建出具有不同特征的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9]。

5.湿地退化研究现状湿地退化理论上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类的乱砍滥伐等活动所造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内部功能紊乱、生物种类数量骤降、深入发展潜力衰退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5.1区域湿地生态系统面积退化湿地退化所造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可能将会导致其物种、功能和境外旅游等功能不同程度的衰退,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整体面积的衰减[20]。

湿地是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减小速度最快的。

5.2湿地生态系统水文退化湿地水文研究包括水-陆、气-地、人-地三大作用系统所制约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各种过程[21],水文退化加速沼泽湿地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率,这将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研究资料显示中国绝大部分湿地都是因为缺水导致了生态功能的退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十五块国际重要湿地面临着被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黑名单”的巨大风险[22]。

6.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进展湿地生态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相应的修复或重建,使其恢复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 [25]。

目前,我国学者对湿地生态恢复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单项指标上,对湿地恢复效果的整体全方面评价的研究相对缺乏。

6.1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湿地恢复工程应遵循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坚持普遍性、地域性、可行性、全面性、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