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浙江省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1 山洪灾害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等。
各省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参照附件1制定普查表。
2 危险区的划定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
要求所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必须划定。
有条件,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
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中的图件上。
3 预警指标的确定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预警指标一般分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4 监测系统4.1站网布设监测站网主要布设在流域面积为200km2以下易遭受山洪灾害的小流域。
通过山洪灾害易发程度降雨分区和区域历史洪水、社会经济调查,在充分利用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布设监测站网。
(一)雨量站布设原则(1)分区控制原则:依据山洪灾害易发程度降雨分区,原则上按照20~100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雨量监测站;在高易发降雨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山洪灾害频发区适当加密站点。
(2)流域控制原则:布设自动雨量监测站点时优先考虑山区的中小流域,站点应尽量安装在流域中心、暴雨中心等有代表性的地段。
要注意避开雷区。
(3)地形控制原则:山区降雨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布设自动雨量站时充分考虑地形因素的作用。
(4)简易雨量站原则上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布设,人员比较分散且受山洪威胁较大的自然村可适当增加。
(5)易于实施原则。
站网布设时充分考虑通信、交通等运行管理维护条件。
(6)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原则。
已有的水文、气象等部门雨量监测信息应纳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二)水位站布设原则(1)面积超过100km2的山洪灾害严重的流域,且河流沿岸为县、乡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区、重要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的,布设自动水位监测站。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预期成果
03
实现山洪灾害实时监测和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
04
提高山洪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5
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6
提升山区居民和相关部门对山洪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 力。
02
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组成要素及功能
监测站网
包括雨量站、水位站等,用于 实时监测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降
雨和水位变化。
应对措施制定和演练活动
制定应对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开展演练活动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对措 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持续改进优化
根据演练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对应对措施进行改进和优 化,提高系统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需要建立实时监测网络, 对降雨量、水位、流量等 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数据传输
监测数据需要及时、准确 地传输到预警中心,以便 进行分析和预警。
预警发布
根据监测数据和预警模型 ,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 信息,以便相关部门和居 民采取防范措施。
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
01
建设目标: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运行稳定的山洪灾 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山洪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水文模型构建与优化方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
01
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山洪灾害发生地的水文过程,提高
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模型参数优化
02
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优化方法,对水文模型参数进行
自动寻优,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和预测能力。
多源数据融合
03
省、地市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印发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一二年十月前言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总体部署,规划确定的2058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将于2013年全部建成。
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框架内,在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省级和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各级防汛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山洪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响应信息和防治情况,对于提高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山洪灾害科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指导和规范省、地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统一标准,实现各级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保证基本功能要求,提高整体建设水平,制订本技术要求。
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适用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中心编制。
目录1 总体要求 (1)2 省级网络接入及系统硬件 (2)3 地市级网络接入及系统硬件 (3)4 省、地市级山洪灾害数据共享汇集软件 (4)4.1 实时雨水情数据共享汇集 (5)4.2 基础数据共享汇集 (5)4.3 山洪预警信息共享汇集 (6)4.4 上下游相邻县数据共享 (7)4.5 气象信息共享汇集 (7)4.6 国土信息共享汇集 (7)5 省、地市级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应用软件 (8)5.1 基本要求 (8)5.2 数据资源及数据库 (8)5.3 省级应用软件功能要求 (9)5.4 地市级应用软件功能要求 (11)5.5 性能要求 (12)5.6 系统支撑软件 (12)附件1:山洪灾害基础及预警数据上报要求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总体要求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项目名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项目背景与目标近年来,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山洪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计划开发一个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该系统旨在通过科学、可靠的山洪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山洪灾害的迹象,提供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使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能够做好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山洪灾害对人民群众的伤害。
二、项目内容及技术路线1.山洪监测技术研发: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选择适合各种山洪形式监测的技术手段,包括遥感、雷达、水文测站等。
2.系统整合与平台建设:整合各种山洪监测技术,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该平台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预警信息推送等功能模块。
3.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研发: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山洪灾害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提高山洪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项目实施方案1.前期准备阶段:详细了解各地山洪灾害的特点和需求,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洽谈,确定系统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计划。
2.技术研发阶段:根据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和数据采集,建立相应的实验验证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手段。
3.系统建设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搭建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
4.测试运行阶段:在合作地区选取进行测试运行,评估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反馈进行改进和优化。
5.推广应用阶段:在测试运行成功后,将系统推广应用到更多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形成联动机制。
四、项目预期成果1.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推广,提高山洪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减少山洪灾害对人民群众的伤害和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山洪灾害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帮助其及时做出决策和采取应对措施。
4.降低山洪灾害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推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一○年八月目录1 山洪灾害普查 (1)2 危险区的划定 (1)3 预警指标的确定 (1)4 监测系统 (1)4.1站网布设 (1)4.2监测信息流程 (3)4.3监测站点管理 (3)4.4监测站环境 (4)4.5监测站设备 (5)5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11)5.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和机房及会商环境 (11)5.1.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 (11)5.1.2 机房及会商环境 (13)5.2县级平台系统及应用软件配置 (14)5.2.1 系统总体技术原则 (14)5.2.2 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15)5.2.3 平台支撑系统软件 (16)5.2.4 数据库系统 (16)5.2.5 应用系统功能要求 (17)6预警系统 (24)6.1预警方式要求 (24)6.2主要预警设备技术要求 (25)7 群测群防体系 (26)7.1责任制内容要求 (26)7.2预案内容要求 (26)7.3宣传培训演练方式和内容要求 (26)附件1:山洪灾害普查表(15张)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6张)1 山洪灾害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等。
各省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参照附件1制定普查表。
2 危险区的划定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
要求所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必须划定。
有条件,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
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中的图件上。
3 预警指标的确定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预警指标一般分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4 监测系统4.1站网布设监测站网主要布设在流域面积为200km2以下易遭受山洪灾害的小流域。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维护指引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维护指南1 总则1.1 为保证已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正常运行和长效发挥效益,制定相应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针对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运行维护,省、市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维护也可参考。
1.3 未列入本指南的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可参照本指南同类设备或其他相关标准。
2 主要内容及编制依据2.1 主要内容2.1.1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维护包括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群测群防体系的运行、维护和看管等。
2.1.2 自动监测系统包括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自动视频/图像监控站和数据接收处理等。
2.1.3 监测预警平台包括通信系统、网络互联、网络安全、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视频会议系统、软件系统、短信预警设备、通信信道租赁、基础环境等。
2.1.4 群测群防体系包括责任制体系、无线预警广播系统、简易雨量报警站、简易水位报警站、预警发布、防御预案修订、宣传、培训和演练等。
2.2 编制依据2.2.1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010年。
2.2.2 《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012年。
2.2.3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技术要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2013年。
2.2.4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4年。
2.2.5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4年。
3 自动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系统通过GPRS/GSM、超短波、卫星等方式实现自动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
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任务:委托专人看管,防止遭受人为破坏;清理积在雨量器承雨器中的杂物以及水位测井进水口的水草、淤沙;维护系统的工作环境;定期校核水位、雨量等数据准确度;定期和不定期对遥测站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发现和排除故障,更换存在问题的零部件等。
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设与应用
( )山洪 灾害 预警 系统 的建 设模 式 。建立 基 于平 2 台的 山洪灾 害 预警 系统 , 台建 在县水 利 局 防汛办 , 平 各
地 质条 件 复杂 , 以及 受人 类 活动 的影 响 , 因强 降雨 引发
的山洪地 质 灾 害频 繁 发 生 , 具 有 突 发 性 、 遍 性 、 且 普 破 坏 性 的特 点 。 由 于 山 洪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点 多 、 广 , 面 预
第 4 2卷 第 6期 201 1年 3 月 文 章 编 号 :0 1—4 7 2 1 ) 6—01 9—0 10 1 9( 0 1 0 0 5
人 民 长 江
Ya g z Ri e n te vr
Vo . 1 42. . No 6 山 洪 灾 害 预 警 平 台 建 设 与 应 用
H
U
计 算机 网络
工
分类后 , 入各类 数 据 库 中 。后 者则 是 山洪 灾 害预 警 存
系统信 息处 理和 服务 的核心 , 对在 雨情 、 水情 、 工情 、 灾
图 1 山 洪 灾 害 监 测 预 警 平 台 的 灾 害 防 御 工 作 流 程
山洪灾 害 防御 县级 监测 预警 平 台 由数据 接收 处理 软件 、 山洪 灾害 预警 系统 平 台软 件 、 息共 享 与交换 系 信
作 者 简 介 : 阳骏 , , 程 师 , 要 从 事 GS与 遥 感 技 术 在 水 文 气 象 中 的应 用 工 作 。 E— i ojn j.o c 欧 男 工 主 I ma :y @ch tm.a l u
监 测站 网信 息 以及 省 、 市 、 、 ( ) 村 等 各 方 面 地 县 乡 镇 、
的山洪灾 害防治 相关 信 息 汇 集 于 此 平 台 , 防 汛 办 根 县 据 山洪灾 害 信息 和预 测情 况 , 时发布 预报 、 报 。同 及 警 时在 县 、 ( ) 村 、 建 立 群 测 群 防 的 组 织 体 系 , 乡 镇 、 组 开 展监 测 、 预警 工作 。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防灾减灾行动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防灾减灾行动方案的通知
浙政办发〔 2011 〕 131 号
各市、 县(市、 区)人民政府, 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防灾减灾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 总第 975 期 )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测报能力。建设覆盖全省的防汛防台抗旱综合信 息共享平台, 健全水利、 气象、 水文、 海洋、 海事、 国 土资源、 环保、 建设、 卫生等部门密切协作的防洪 安全、 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2 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根据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 山 洪地质灾害防治、 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 需求, 增加监测台网密度, 优化地面自动气象监 测, 按照 5—10 公里站间距开展自动气象站建设。 强化雷达和应急移动气象监测, 建设湖州、 丽水、 杭州西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加强近海海洋气象灾 害、 农业农村气象灾害、 城市气象灾害和人居环境 气象的监测, 发展交通、 能源等专业气象灾害监 测。加强台风、 海上大风、 海雾等气象灾害的监测 预报预警, 建设东海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进一 步发挥舟山海洋气象广播电台作用。建立多部门 合作机制, 形成相关部门气象灾害监测数据汇交 共享平台。加强多源数据融合分析, 建立网格化 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分析 和风险评价, 建立及时、 准确、 权威、 畅通、 有效的 灾害立体监测预警服务体系。 3 海洋灾害综合观测预警网络建设。 充分 利用国家已建、 在建、 拟建的海洋、 气象观测设施, 以海洋产业集聚区、 海防薄弱区、 海洋灾害频发区 为重点, 通过地方新建、 共建和改(扩)建的方式, 构建优势互补、 布局合理的海洋灾害综合观测网。 形成以省、 市两级预报机构为主, 县级海洋站为辅 的海洋预报体系。开展以县(市)为基本单元的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合理布局灾害防御重 点, 完成防御特大海啸灾害的定量海啸预警数据 库建设, 成立海啸预警计算中心。加快全省海洋 灾害信息服务网建设, 统筹现代传媒资源, 建立应 急联动信息发布机制, 加强海啸、 风暴潮预警信息 快速分发系统建设, 实现海洋灾害信息服务覆盖 沿海市、 县( 市) 、 主要乡镇和社区, 包括滨海旅游 区、 港口、 海洋工程、 标准渔港和其他涉海企事业 单位。 4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按 照分类分级管理要求, 将全省已查明的 5868 处地 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 系, 确保责任明确、 隐患清楚、 巡查到位、 监测有 效、 预警及时。进一步完善以重要地质灾害专业
山洪灾害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技术要求图解(印发版)
八、其它功能
各地应结合防汛抗旱、水利管理、日常办公等工作,整合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行环境,拓展其它功能,最大程度发挥效益。
59
谢 谢!
数据上报与信息共享
生成报文
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 平台
移动查询
数据库
GIS平台
自动采集
监测系统(雨量、水位)
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
水文信息 气象信息 国土信息
5
◆总体要求—功能框架
6
◆总体要求—网络结构
水利专网
实现县级与省、地市级防汛 专线连接。
用于水雨情数据及预警信息 共享、省市县视频会议,提 供短信网关平台通道。
处理 设备管理
46
六、值班管理
值班管理:值班日志填写。
47
六、值班管理
灾情快报:灾情快报查询浏览。
48
六、值班管理
异常数据校核:对水位、雨量异常数据的拦截、修正功能。
49
六、值班管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实时查看各设备运行状态。
50
六、值班管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查看发生故障设备的具体信息。
35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预警反馈:防汛责任人以手机短信方式回复至县级平台,主要包括收到信息
时间、通知转移人口数量、是否完成预案规定工作任务等内容 (可统一格式) 。
36
三、水雨情监视预警
水情预报预警:根据各地情况,选择是否采取水文预报方式进行预警。
37
四、应急响应及快报
应急响应: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响应措施。
9
一、基础信息查询
县乡村基本情况:在山洪调查评价成果提供的行政区划、小流域和2.5 米影像等基础底图基础上,展示查询县乡村基本情况。
省、市、县三级联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研究
置的预警参数 ( 预警指标 、 预警人 员 、 响应规则等 ) 实 时分析 ,
产生预警 , 通过短信机将预警信息通 知到县 、 村 防汛责 再 乡、 任人手机或 乡 、 村广播等设备上 , 以实现预警 自动化 。
e )预警 发布服务 : 预警信 息 和状 态显示 、 内部 报警 、 外 部预警 、 预警 反馈 、 预警 记 录查 询 、 预警 指标 、 响应部 门和人
级 平 台 没 有 明确 的规 定 , 省 、 、 三 级 平 台如 何 联 动 也 没 对 市 县
图 1 省、 、 市 县三级联动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情监测查询 、 气象 国土信息 服务 、 水情预报 服务 、 预警 发布服 务、 应急 响应服务 、 系统管理等功能 , 具体包括 : a )基础 信息 查询 : 乡村 基本 情况 、 县 小流 域基本 情 况 、 监测 站基 本情 况 、 乡村预案管理 、 县 历史灾 害情 况 、 利工情 水
d i1. 99 ji n 10 — 2 5 2 1. 10 5 o:0 3 6 /.s .0 1 93 .0 20 .2 s
21 0 2年第 1 ・ E R I E 期 P A LR V R
Hale Waihona Puke 人 民珠 江 省 、 、 三 级 联 动 市 县 山洪 灾 害 监 测 预 警 台 究 平 研
王
( . 江 水 利 委 员会 , 东 广 州 1珠 广
宏 沈 ,
正 李永贵。 ,
50 1 ; 16 l 广州 503 ) 16 5
5 0 1 ;. 江 水 利 科 学 研 究 院 , 东 广 州 16 l2 珠 广
3 广 东 省 防 汛 抢 险 技 术 保 障 中心 , 东 . 广
摘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方案XX公司20XX年X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建设目标 (4)1.3 建设原则 (6)第二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8)2.1 概述 (8)2.2 需求描述 (8)2.3 需求分析 (15)第三章总体设计 (30)3.1 总体设计目标 (30)3.2 总体设计原则 (31)3.3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31)3.4 网络系统设计 (33)3.5 平台选择 (34)3.6 标准规范设计 (35)第四章详细设计 (36)4.1 技术架构设计 (36)4.2 设计安全 (40)4.3 用户界面设计 (40)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42)5.1 项目实施计划与管理 (42)第六章项目投资预算 (43)6.1 简易监测站 (43)6.2 人工监测站 (43)6.3 自动监测站 (44)6.4 平台设备配置与投资控制 (46)6.5 信息查询子系统 (47)6.6 决策子系统 (47)6.7 预警子系统 (47)第七章技术支持和服务 (49)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山洪灾害是山丘区在一定强度或持续的降雨下,因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它具有突发、破坏性大、防治困难的鲜明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和滑坡,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点多面广、破坏力大等特点,往往导致人员伤亡,房屋、田地、道路、桥梁等被毁,甚至导致水库、塘坝、堤防溃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据调查,全国21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500多个在山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
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面临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及数据上报技术要求(修订版)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14.06.17•【字号】浙财农[2014]73号•【施行日期】2014.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防汛抗旱,扶贫、救灾、慈善正文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农〔2014〕73号)各市、县(市、区)财政局、水利(水电、水务)局(宁波不发):为加强和规范山洪灾害防治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将《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水利厅2014年6月17日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财政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财农〔2014〕1号)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省和市县共同承担。
省以上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依据水利部商财政部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在《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内确定的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第三条省以上补助资金使用范围包括:(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包括前期基础工作、防治区山洪灾害调查、重点防治区山洪灾害详查、山洪灾害分析评价、调查评价数据审核汇集及成果集成、调查评价业务培训等支出;(二)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
包括监测系统补充完善、预警系统补充完善、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完善及各级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完善以及山洪灾害应急保障系统建设等支出;(三)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
包括洪水风险图规范制度制定、洪水风险图通用软件开发、洪水风险图编制、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等支出;(四)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
包括采取修建护岸、堤防等工程措施支出。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成立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成立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水利厅
•【公布日期】2010.10.29
•【字号】浙水人[2010]53号
•【施行日期】2010.10.29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成立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浙水人〔2010〕53号)
各有关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厅属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局)、总站、中心: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我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经研究,成立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陈川浙江省水利厅厅长
成员:金慧群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
潘圣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虞洁夫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
苗长明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
姚月伟浙江省防指办常务副主任
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
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主任:姚月伟浙江省防指办常务副主任
成员:王静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
王洲平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调研员
朱菊忠浙江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处长
李云进浙江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副处长
王存林浙江省水利厅财务审计处副处长
胡尧文浙江省防指办副主任
黄仕勇浙江省防指办副调研员
江海洋浙江省河道管理总站副主任
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关于加强基层防汛能力建设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关于加强基层防汛能力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07•【字号】浙防汛[2007]60号•【施行日期】2007.06.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防汛抗旱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关于加强基层防汛能力建设的意见(浙防汛〔2007〕6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省防指各成员单位:我省是洪涝台旱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特别是近年来台风、山洪灾害多发,灾害发生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防指的领导下,按照预案及时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开展抢险救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升,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对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层是防灾救灾的第一现场,基层组织的应急处置水平和抢险救灾能力,直接关系到防灾减灾的成效。
目前我省基层的防汛体系还不够完善,有的还很薄弱,缺乏专职人员,没有必要的抢险救灾设备,应急处置能力弱,灾情、险情信息不能快速收集上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等等,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的规定和近年来基层抗台救灾的实际情况,现就加强基层防汛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基层防汛能力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任务;坚持城乡统筹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把防御台风、小流域山洪和江河大洪水作为重点,强化预警信息传递、人员避险转移等非工程措施,不断提升防汛抗灾能力。
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运行维护经费测算办法(征求意见稿)
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运行维护经费测算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〇一四年九月目次1 总则 (1)2 测算内容及依据 (1)2.1测算内容 (1)2.2测算依据 (1)3 自动监测系统 (2)3.1雨量监测 (2)3.2水位监测 (3)3.3视频/图像监测 (5)3.4数据接收处理 (7)4 监测预警平台 (8)4.1有线通信 (8)4.2网络互联 (11)4.3网络安全 (12)4.4计算机类终端及附属设备 (16)4.5视频会议系统 (19)4.6软件系统 (25)4.7短信预警设备 (28)4.8通信信道租赁 (29)4.9基础环境 (30)4.10管理服务费用 (34)5 预警系统 (35)5.1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35)5.2简易雨量报警站 (36)5.3简易水位报警站 (37)6 群测群防体系 (38)6.1防御预案修订 (38)6.2培训 (38)6.3演练 (38)6.4宣传警示 (38)7 费用调整 (40)7.1异地维护 (40)7.2异地设备维护费用调整 (40)7.3电费、信道租赁、运行维护材料费用调整 (41)7.4设备运行年限维护费用调整 (41)8 附则 (42)1 总则1.1 为保证已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正常运行和长效发挥效益,指导各地合理测算项目运行维护经费,特制定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运行维护经费测算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测算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运行维护经费,省、市、乡镇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运行维护经费测算可参照执行。
1.3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遭受水毁及雷击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项目更新改造等费用,应另行申报解决。
1.4 本办法不包含设施设备重大维修费用及折旧费用计提。
1.5 未列入本办法的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经费测算参照本办法同类设备或其他已有相关标准。
1.6 本办法价格水平年为2014年,各地应根据当年当地物价水平相应调整;人工看管费用、材料费用应按地区差异调整。
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
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摘要: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初步建立了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与群测群防互补的监测预警体系,有效增强了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项目实施中,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理念,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建设了国家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有助于实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向精细化预报预警的转变,对我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洪灾害;灾害监测;灾害预警;预报预警平台引言:该平台自2015年起提供全国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服务,2018年汛期实现业务化试运行,用于国家、省级应急响应信息服务,并开展了全行业洪涝减灾预警应用。
以大规模精细化体系架构为基础,今后应继续提升平台的预报预警能力,提高新时代山洪灾害防御水平,达到与美国正在研发的国家水模型相当的技术水平,实现全国53万个小流域、368万条沟道河流的时空连续预报预警,为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等提供水文信息服务。
1我国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的特点分析该平台自2015年起提供全国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服务,2018年汛期实现业务化试运行,用于国家、省级应急响应信息服务,并开展了全行业洪涝减灾预警应用。
以大规模精细化体系架构为基础,今后应继续提升平台的预报预警能力,提高新时代山洪灾害防御水平,达到与美国正在研发的国家水模型相当的技术水平,实现全国53万个小流域、368万条沟道河流的时空连续预报预警,为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等提供水文信息服务。
(1)实现了缺资料地区洪水预报预警,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中国水文学科的发展。
(2)降雨时空分布特征检测。
认识了全国区域气候特征和设计暴雨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局地短历时、强降雨的致灾暴雨特点,融合多源异构降雨数据,为构建天气发生器中降雨模拟模型提供降雨特征信息。
(3)小流域下垫面异质性量化。
基于大规模高精度地形地貌信息,系统分析了小流域水文几何特征和霍顿地貌特征,提出不均匀系数、加权坡度等反映小流域内部异质性的参数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浙江省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二O一O年十二月目录1.建设目标 (1)2.硬件保障环境 (1)2.1.网络 (2)2.2.机房 (3)2.3.会商室 (5)2.4.硬件设备 (5)3.软件支撑环境 (6)3.1.支撑软件 (6)3.2.数据库系统 (6)4.平台数据 (7)4.1.实时数据 (7)1.实时水雨情信息 (7)2.实时视频图像信息 (7)3.台风信息 (8)4.卫星云图 (8)5.天气预报 (8)4.2.基础数据 (8)1.地图数据 (8)2.水利工程信息 (9)3.地质灾害点 (9)4.山洪灾害威胁区域基本情况 (9)5.预警措施信息 (10)4.3.数据存储和安全 (10)5.软件平台功能要求 (10)5.1.总体技术要求 (10)5.2.基本功能 (12)4.2.1.基础信息查询 (12)4.2.2.水雨情监测查询 (13)4.2.3.气象国土信息服务 (14)4.2.4.水情预报服务 (14)4.2.5.实时视频图像发布 (15)4.2.6.预警发布服务 (15)4.2.7.应急响应服务 (17)4.2.8.系统管理 (18)5.3.应用环境 (19)6.其他说明 (19)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浙江省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技术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标准和要求,更好地为我省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建设工作服务,在国家防总《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基础上,结合我省水利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现对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具体技术要求作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1.建设目标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县、乡(镇)、村从事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相关领导、责任人、具体技术人员以及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域的群众,同时,为省、市防汛水利部门提供信息支持。
按照预警工作的需要,平台需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广泛收集、汇聚和管理各类预警信息;二是按照相关预警标准为防汛工作人员分析和展示预警信息;三是为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人员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
2.硬件保障环境本平台的网络、机房建设及设备配置应按照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目标要求,与县(市)水利局(防汛办)原有的网络、机房及设施设备统筹考虑,构建完善的平台运行硬件环境。
机房环境与日常办公区域应相对隔离。
2.1.网络(1)局域网:用于构建和完善内部工作环境。
县级水利(防汛)部门内部需建立有线局域网络,网络节点覆盖防汛会商室、防汛值班调度室、中心机房及各办公室;在防汛会商室要布设无线路由设备,有条件的县(市)可构建单位无线局域网络,为笔记本电脑、无线终端等设备的接入提供便捷网络环境。
(2)互联网:是预警平台与外界的主要信息通道,用于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是乡、村及山洪灾害防治人员提供并获取预警信息的主要途径。
预警平台与互联网的联接,可采用当地运营商光缆专线接入,网络带宽要求10Mb以上,并申请固定的公网IP 地址。
有条件的县(市)可采用两个不同运营商的双线路接入,并互做备份。
(3)水利专网:专门用于视频会商系统。
其建设范围根据视频会商系统的覆盖范围确定。
本网应与互联网物理隔离。
尚未建立计算机网络或需对网络作进一步完善的县,基本设备各设备主要技术要求:(a)路由器网络协议:支持IEEE802.3X;局域网接口:10/100/1000Mbps,2个以上;内置防火墙,Qos支持,VPN支持;扩展模块:4个以上;Flash内存256MB以上;DRAM内存1024MB以上。
(b)交换机48个固定的10/100M以太网口,1个console口;2个扩展模块插槽,用于连接100M/1000M模块和堆叠模块;交换容量≥12.8Gbps,包处理能力≥6.55Mpps(所有端口实现线速路由和转发)。
(c)防火墙基于NT架构,内存≥256M,10/100BASE-TX接口≥4个,并发连接数≥40万,吞吐率≥250M,支持IP/MAC绑定等。
2.2.机房机房场地应相对独立,与日常办公区分离。
(1)场地面积:应设置独立的机房,主机房使用面积一般为电子信息设备投影面积的5-7倍,建议不小于20平方米。
(2)装修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的有关规定,顶棚、壁板(包括夹芯材料)和隔断应为不燃烧体,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作为面层。
对装饰材料的选择要达到吸音、防火、防潮、防尘、防变形、抗干扰、防静电等要求。
(3)消防要求: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有关规定。
(4)供电系统:设备供电和空调照明供电分为两个独立回路,其中设备供电由不间断电源(UPS)提供,空调照明用电由市电提供并按空调设备的要求供配。
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的配电应采用专用配电箱(柜),专用配电箱(柜)应靠近机柜安装。
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的电源连接点应与其他设备的电源连接点严格区别,并应有明显标识。
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系统要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供电时间4小时,容量要结合原有设备整体考虑,本平台容量可按3KVA计算,电池组与主机房要相互隔离。
(5)机房空调系统:按机房温度常年保持18℃-28℃选配空调,为本平台服务的空调制冷量要求不小于2匹。
有条件的县(市)可采用精密空调。
(6)防雷接地系统电源防雷:出入机房的电缆金属护套在入室处应作保护接地,电缆内芯线在配电柜内主控开关后加装浪涌保护器,电缆内的空线对相应作保护接地。
弱电防雷:主要防护交换机端口,防止感应雷电沿网络电缆传输损坏设备,防雷器选用RJ45接口的ZS-CATS。
接地系统:计算机场地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5欧姆,并且采取共用接地的方法将避雷接地、设备安全接地、交流地、直流地统一为一个接地装置。
如有特殊要求设置独立地,则应在两地网间用地极保护器连接。
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接地。
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的要求,按电子信息系统C级机房标准设计。
(7)服务器托管服务对于建设和管理专用机房有困难的县,可以采用服务器托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实施管理。
2.3.会商室会商室面积要求不小于40平方米,并根据上级视频会议系统要求配置视频会议终端等相关的会商设施。
2.4.硬件设备根据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需要,平台所需的服务器及外围设备主要设备关键技术指标要求如下:(a)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中档品牌机架式服务器,CPU主频:2000MHz以上;内存:2GB以上;硬盘:72G以上×3热插拔;支持磁盘阵列;多功能千兆网卡。
(b)移动维护计算机:Core2Duo处理器,2.0G以上主频,1G以上内存,160G以上硬盘。
(c)应用计算机:CPU:Intel双核1800MHz以上;内存:1024MB 以上;硬盘:160GB以上;液晶显示器:17"以上;显卡内存128M 以上;网卡:10/100M。
3.软件支撑环境3.1.支撑软件(1)服务端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Server2003/2008标准版(2)服务端数据库:SQL SERVER2005/2008标准版。
(3)服务端Web服务:IIS5.0以上。
(4)根据系统开发建设需要选用,推荐采用国产主流GIS平台。
3.2.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字典组成。
县级平台中数据库主要包括实时雨水情数据库、山洪灾害预警专题数据库及进行数据交换的临时数据库。
(1)实时雨水情数据库:执行水利部颁发的标准。
监测系统采集的水雨情数据需按照行业标准(《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SL323-2005))写入到实时雨水情数据库中。
(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见附件。
4.平台数据根据预警需要,平台需收集和管理的数据包括动态信息(实时数据)及静态信息(基础数据)两大类,动态信息与静态信息相结合是触发预警的条件。
4.1.实时数据1.实时水雨情信息信息包括:(a)本县级范围内已建的所有水位、雨量测站的实时水雨情信息;(b)本次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中新建的水位、雨量测站的实时水雨情信息;(c)山洪灾害防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邻县部分水位(雨量)测站实时水雨情信息。
自动监测站须由省水文局统一编码。
本县范围内水位(雨量)测站实时水雨情信息直接从县预警监测系统获得,邻县的测站实时水雨情信息从市级或省级实时水雨情信息平台提取获得。
2.实时视频图像信息县级防汛(水利)部门已建的视频监控点和本次新建的视频监控点视频图像信息。
本次新建的视频监控点建议采用电信“全球眼”系统,以满足省防汛远程图像监视平台共享。
3.台风信息包括历史台风信息和实时台风信息,通过接口服务调用方式从当地气象部门采集获得,也可从“浙江水利”网站采集获得。
4.卫星云图实时卫星云图信息,从当地水利局或气象部门获得。
5.天气预报短时、短期天气预报信息,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得。
4.2.基础数据1.地图数据地图类型包含电子地图、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或航空影像。
有条件的县(市),建议采用三维地图。
基础地图需包含以下要素:(1)基础地理要素地图的基础地理要素应该具备地名、交通、境界、居民地、地形地貌等信息。
地名应包括居民地、河流、湖泊、山峰等名称。
其中,居民地地名应包括县、乡(镇)、村等各级行政地名,村一级地名除行政村名称外,还应包含自然村的名称。
地名要完整准确,与浙江省民政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一致。
交通数据应包含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道路信息,现势性要高。
(2)水利专题要素地图中的水系要齐全,水利工程分布完整,各类水利专题要素准确,现势性要高。
水利专题要素应包含河流、湖泊、水库、堤防、山塘、水雨情监测站点等各类信息。
(3)地图使用要求地图数据要求能够在互联网上访问使用。
推荐采用脱密的水利专题地图数据和公网地图数据(如Google Map,Bing Map等)相结合的模式,并充分利用公网地图的优势。
2.水利工程信息指本县范围内部分水利工程的基本信息,包括河流、水库、堤防、小流域、水位测站、雨量测站等。
可从水利工程数据库中提取部分数据,并由人工进一步校核、收集、录入完善。
3.地质灾害点本县范围内所有地质灾害点的基本信息,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获得。
4.山洪灾害威胁区域基本情况县乡村基本情况、小流域基本情况、历史灾害情况等信息,由人工收集入库。
5.预警措施信息包括县、乡、村的防御预案、预警响应部门、预警人员等,由人工收集入库。
4.3.数据存储和安全所有数据统一存储在本地的专用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需做好硬盘冗余,保障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