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 综述

合集下载

综述1840-1919

综述1840-1919

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的对话
• 黄炎培问:“我生60多 年,耳闻的不说,所亲 眼看到的,真所谓‘其 兴也浡焉’,‘其亡也 忽焉’,一人,一家, 一团体,一地方,乃至 一国,都没能跳出这周 期率的支配力。”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 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 这周期率”,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 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 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 不会人亡政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本讲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二、外国入侵和近代中国 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 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 流长。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 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 统。 既没有经过外敌入侵,又没有自行断 裂,这是任何古代民族都无与伦比的。
2、罪恶的鸦片贸易 (2)鸦片贸易给中国的危害
◆造成中国社会白银大量外流; ◆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 了国家危机; ◆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 了社会生产力。
清末鸦片馆中吸食鸦片的国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正义的禁烟斗争
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犹若泄泄 视之,是使数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 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上编综述:

上编综述: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 1原有阶级的变动 地主阶级 地主 军功官僚地主 城居地主 资本家 特点:更具剥削性,与农民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农民阶级 自耕农 贫农 雇农 产业工人后备军 特点:具有强烈革命要求,是民主革命的后备 军,但存在保守散漫等局限性
2新生阶级的出现
(1) 工人阶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特点:中国最先进生产力代表,受帝国、封建、 资产阶级三重压迫,最具革命性,与农民阶级存 在天然联盟,极具组织性、纪律性 (2)资产阶级——A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特点:官商结合,内外勾结,压迫人民和民族资本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 (3)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 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 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 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 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 在与发展。” ——列宁
到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把 世界大部分地区卷入其殖民体系。接下来,处 于封建末世的中国自然成为他们进一步侵略扩 张的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文明的中国 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 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史称“鸦 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
反思
•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独立完整的 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 索、抗争的历程。 • 历史是需要回顾和总结的,聆听历史是 一种深远的智慧,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 世界的风云变幻中,我们可以探寻和领悟 到一些历史的真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综述

2、反对想当然的逻辑
• 1840年6月,高度机动的英军从广东水域出发, 打到天津海口,只用了35天
• 7月2号,英舰布朗底号再北上途中经过厦门, 试图向当地行政长官递交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 给中国宰相的信件,但中方拒绝接受,双方发 生短暂炮战。
• 7月11日,英方再次向镇海的清廷官方递交英 国大臣巴麦尊给中国宰相的信件,依然被拒。
• 8月4日,道光帝收到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的报告 提到英国方面局递交外交公文
3、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 少荃,晚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世称“李中堂”。
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 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 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 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 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 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 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 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 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
“又说人类社会一切精神的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 有物质的经济的构造,是这些表层构造的基础构造。”
“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说明社会的变革,上 层的变革,全靠经济基础的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 系上说明不可。这便是马氏唯物史观的大意。”
“唯物史观出世后,这些唯心解释的企图, 都一一失败了,不得不进取于唯物的解释,史学 的价值,才日日提高,日日昌明,全都是受马氏 的影响。所以有历史眼光的人,都说马克思是辟 新路的持刀者,是历史上最大的新纪元。由他影 响观之,马氏真不愧为纪元人!”
• 清(顺治三年1646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260 余年间产生了118个状元,包括翁同龢,孙家鼐, 陆润痒,张骞,张之万,刘春霖

上编综述

上编综述

上编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 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 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 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 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 不平衡。 • 第六,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 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上编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 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 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 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 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 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 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 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上编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鸦片战争后阶级关系的变动
• 1.农民与地主矛盾的激化; • 2.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来源:城乡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特点:人数少,革命性强,集中,组织纪律性强,与农民有天然联系
• 3.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来源:买办、商人、地主、官僚 两部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本家 特点:两面性
盛世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上编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形势:危机四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第四,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 并起了一定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 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 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 化以至破产。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自强)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自强)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求富)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求富)
中国封建社会为何由盛转衰? 中国封建社会为何由盛转衰? 中国资本主义为何没能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为何没能发展? 中国为何没有演化出现代的科 学技术? 学技术?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1840—1919年的历史线索 年的历史线索
1919五 五 四运动
1840鸦 鸦 片战争
1864年 年 太平天 国失败
1901 《辛丑 条约》 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经济和 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侵略 势力勾结,成为资本— 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 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 地所有制依然保持,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 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近代史上编综述

近代史上编综述

2-7816
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 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无穷的灾难: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无穷的灾难:
A,改变了中国外贸优势. A,改变了中国外贸优势. 改变了中国外贸优势 B,白银大量外流 1840年前40年 白银大量外流, 年前40 B,白银大量外流,1840年前40年,英国走 私鸦片43万箱,掠夺白银3 43万箱 私鸦片43万箱,掠夺白银3-4亿 C,造成中国财政 造成中国财政, C,造成中国财政,金融危机 D,银贵钱贱现象 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银贵钱贱现象, D,银贵钱贱现象,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E,统治阶级更加腐败 敲竹杠) 统治阶级更加腐败( E,统治阶级更加腐败(敲竹杠)
①土地制度的特点所带来的影响 ②沉重的封建剥削使自然经济的状况长 期不能改变 ③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④闭关自守政策 ⑤其它.(如社会心态) 其它.(如社会心态) .(如社会心态
思想文化上,清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思想文化上,
①镇压(文字狱) 镇压(文字狱) ②笼络(开科取士,考试方式和内容没 笼络(开科取士, 有变化) 有变化)
(2),近代中国两大任务的关系 ),近代中国两大任务的关系
没有前一个任务的完成,后一 个任务就不可能实现; 只完成前一个任务,不实现后一 个任务,就会前功尽弃.

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新的任务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签订,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签订,中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
①是长期以来英国蓄意侵略中国的总爆 发 A—早已经形成对中国的弧形包围 早已经形成对中国的弧形包围 B-通过外交谈判(马戛尔尼1793年来华) 通过外交谈判(马戛尔尼1793年来华) 1793年来华 C-正常贸易(1780-1790中国出口茶叶 正常贸易(1780-1790中国出口茶叶 9600万元 万元) 9600万元) D-鸦片贸易 ②中国的禁烟是英国挑起战争的导火线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了 解 一 种 新 观 点
观点:1400—1800年的全球贸易流转中,中
国成为全球白银的“终极密窖”。因此,至 少到1800年为止,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世 界经济中属于支配地位。19世纪40年代鸦片 战争后,东方才衰落,西方才上升到支配地 位
问题:
通过这种现象能不能得出亚洲尤其 是中国在1400-1800年处于世界经济的 中心?
到达地 方
非洲东 海岸
~25米
250吨 120吨
好望角
美洲大 陆 印度
130吨 完成环 球航行
思考的问题:
郑和下西洋时间比西方早近一个世纪,规 模比西方大的多,并且技术含量也比西方要 高的多。但其产生的后果却和西方大相径庭, 从中可以反思一下中西之间的诸多差异。尤 其表现在价值观,文化观以及国家观方面的 不同,对后来中国乃至世界局势的影响是不 可估量的。
二、中西之间的差距是怎样拉大的?
一般认为,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在 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迅速崛起,中国则在封 建主义的泥潭中走向衰落,崛起与衰落构 成这一时期的主题,直到十九世纪中期, 中西之间的差距在双方的接触中得到确认
《16-19世纪中西之比较》
时间
十六世纪
十七世纪 十八世纪 十九世纪
中国
参考书
郝侠君等主编:《中西五百年比 较》,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郑天挺:《清史简述》,中华书局 2005年版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中国有礼仪有传统讲文明的国家, 就算突然出现了天子一日或缺,但 是这些文化传统足以让文化不受政 治影响而存绪永远,至于那些无礼 仪无传统完全属于化外之邦的夷狄, 就算他们也有君长之序也绝赶不上 中华文化。
国际交往中居高临下的态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提纲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最长的名族。

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弱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中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18世纪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帝国主义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1845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

以后直至1911年,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福州、重庆等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

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2.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 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矛盾互相交织和 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中国以来的中国革命, 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中国以来的中国革命,是 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来吨。 有200来吨。 来吨
同样的航海,且中国在技术和规模上远远超过了 同样的航海, 西方,可是东西方的远洋航行却有着不同的内涵、 西方,可是东西方的远洋航行却有着不同的内涵、 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郑和下西洋之所以没有地理 大发现那样的深远影响, 大发现那样的深远影响,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 密切相关。 密切相关。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 但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但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 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 衡。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 导致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国,导致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近代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在各种压迫之下日益 第六, 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 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 利的生活。 利的生活。
半殖民地 + 半封建
在经典作家那里, 在经典作家那里,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是作为两个独立 概念来使用的。 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 年代, 概念来使用的。在20世纪 世纪 年代 生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讨论, 生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讨论,谈论中有人开 始将两半合并起来概括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始将两半合并起来概括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一直沿用 至今天。 至今天。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家庭失和 国家破败 中英力量对比
1、鸦片的危害 、 2、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的签订 南京条约》 3、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
鸦 片 的 危 害
英国殖民者以走私鸦片作为改变贸易 逆差的手段,强迫其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 逆差的手段,强迫其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 再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 再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然 后走私到中国贩卖,据不完全统计, 后走私到中国贩卖,据不完全统计,鸦片 战争前40年 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有40万 战争前 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有 万 从中国掠走3亿至 亿两白银。 亿至4亿两白银 箱,从中国掠走 亿至 亿两白银。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两大历史任务 、 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3、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 、 互相区别 紧密联系
争取民族独立、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 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 紧密联系的。 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 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 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 这种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种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 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 开辟道路。 开辟道路。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 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 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到了鸦 片战争前夜,它已经衰相尽显, 片战争前夜,它已经衰相尽显,与新兴的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正当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 替之时, 替之时,欧美各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 义制度。 义制度。它们为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 应地,到处争夺殖民地。 应地,到处争夺殖民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 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 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但独立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能正常发展,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与上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与上编综述)

中国纲要AN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万翔近现代史导言及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和主线•“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两大历史任务即历史的主题•如何理解?•“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一个任务是什么?•根本目的。

•实现现代化。

(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认识)(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结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政治保障,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经济结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度•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对外关系:闭关锁国土地是封建农业社会的基础,以土地为中心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的家庭、社会、国家组织,形成了相适应的思想文化。

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图土地是封建农业社会的基础(需要稳定与强权)有共同的祖先与血缘关系组建的家庭社会关系纽带是儒家文化(君臣父子)皇权专制(天子)中国的儒家思想是对农业土地制度的理性思考。

——冯友兰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过“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等。

但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由于政治腐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马可波罗行纪》(大约1300年)杭州本地的居民性格平和。

从前的君主不崇尚武功,上行下效,蔚然成风。

所以,民性恬静温文,对武器的使用一无所知,家中从不收藏兵器。

他们完全以公平和忠厚的品德,经营自己的工商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综述
中华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曾传播、辐射、影响到东亚、东南亚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也曾不断地从世界各国文明中吸取营养来丰富发展自己。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上,出现过汉代张骞、班超通西域,唐代玄奘西行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经,明代郑和下西洋等无数动人佳话。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2、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所谓“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这种局面通常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初期。当时的君主汲取历史的教训,政治较清明,能居安思危,轻徭薄赋,厉行改革。但是,随着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直至迫使农民为争取生存权利而举行起义。这些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腐朽、黑暗的统治秩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跳不出这个从初期兴起,到逐渐昌盛再到后期腐败、衰亡的“周期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需要两大前提,即一方面少数人积累大量货币财富,另一方面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此创造了条件。如英国的圈地运动;西方殖民者掠夺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财富,掠卖非洲黑人充当奴隶;欧洲国家实行国债制度、税收制度和保护制度以积累财富;等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授课时间
安排
第1周第节
教学器材与工具
多媒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南部;1626年, 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北部。
荷兰攻下基隆,结束西班 牙的台湾北部占领。
荷兰殖民者在马六甲修筑的军事要塞
41
• 163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武装船队,首 次来华,炮击虎门炮台,击沉水师船只, 还焚烧官署,劫掠商船。
42
从清王朝建立到18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武装入侵和外交讹诈,并没有能打 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但是资本主义必将使 古老中国卷入世界经济的旋涡,中国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开篇的话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 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 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是中国的现代史。
2
司马迁: “究天人 之际,通 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 言。”
3
唐 太 宗
万里长城
18
京杭运河
19
绘 画
20
绘 画
21
敦煌石窟
22
敦 煌 石 窟
23
园 林
24
园林
25
丝 绸
26
瓷 器
27
青 铜 器
28
建筑
29
建 筑
30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产 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 家和艺术家,“产生了很多的民 族英雄和革命领袖”。中华民族 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
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将指向中国的封建
政权,这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则退居次要地位。
69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中华民族始终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 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 裕。两个任务的主题、内容不一样, 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 能分离。
39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舟触风涛”,要晾晒
“水渍贡物”,用欺诈和贿赂手段,租占了澳 门。随后,西班牙(1575年)、荷兰(1601 年)、英国(1637年)、法国(1698年)、美 国(1784年)的船只,先后闯入中国东南沿海。
1635年的澳门
澳门海船岩画,刻于妈阁庙前的岩石上。传说 这是明万历年间将天后娘娘载入澳门的渔船。
• 17世纪40年代,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 发生了两件大事。
• 在东方,是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建立 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王朝清朝;
• 在西方,是1640年英国国王与国会斗争加剧, 不久爆发内战,从而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 的新时代。
38
• 18世纪后半期,又接连发生英国工业革 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 驱使西方资产阶级驾着炮舰,在全球各 地掀起殖民掠夺的狂涛恶浪。目的: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 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 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5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6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0
四大发明——造纸术
11
四大发明——印刷术
12
四大发明——指南针
13
郑和在1405~1433年,曾率领船队7次下西 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船队一般每次达 260余只,人员2.7万多。 最大的船长160米, 宽60米,可容纳1000人。
14
四大发明——火药
15
万里长城
16
万里长城
17
鸦片战争前北京地安门
43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 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44
(一)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
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 发生了重大转折,出现了历史性的 拐点。
45
19世纪初,英国已基本上完 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 义最强大的国家。在亚洲,当他 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 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后,它 的下一个侵略目标就是中国。
72
思 考 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 点? 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 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 其相互关系?
73
57
1840年到1901年的61年中, 大清帝国终于在西方强发动的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 战争”、“中法战争”、“中 日甲午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面前彻底称臣服输了, 甘愿作了西方的傀儡,成为了 “洋人的朝廷”。近代中国跌 入低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58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4
3、文化:文化思 想体系以儒家思 想为核心
35
4、社会: 是族权和政 权相结合的 封建宗法等 级制度
36
总之,中国封建制度在给中国带来 强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隐患, 潜伏着不少危机。当资本主义制度 在欧洲兴起以后,中国与西方国家 的差距日渐拉大,最终导致近代中 国的屈辱。
37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60
61
• “半封建”这一概念最早见于 恩格斯《德国的革命与反革 命》。
• 就我们中国的半封建社会来说, 指的是中国已不是完全的封建 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故称为“半封建”。
6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
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 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 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 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 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 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 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 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6
在早期的中英贸易中,中国自 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 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 品的需求很小。而英国商人却需要 用大量的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生 丝等商品,因为这些商品在英国十 分畅销。所以,英国对华贸易长期 处于入超状态。
47
美丽的罂粟花 48
49
31
公元17、18世纪,中国 的封建社会进入了末期,经 济、政治、文化、科学、技 术等迅速走向了腐朽衰败的 下坡路,与世界发展、进步 的潮流渐行渐远。
32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经济: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
固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商品 经济的发展。
33
2、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
•“半殖民地” 概念首先是列宁提出的。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指的是,由 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 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了破坏,丧失了完全 独立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 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与完全由宗主 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而被称为 半殖民地。
59
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
的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
医药学等领域,取得过许多卓越的成就。
7
名 医 华 佗 与 麻 沸 散
8
关羽
9
华佗用刀使劲刮 去骨上之毒药,刮 得悉悉有声。“帐 上帐下,见者皆掩 面失色。”
关羽关云长却 “饮酒食肉,谈笑 弈棋,全无痛苦之 色。”
道光皇帝
50
三角贸易

工业品
茶叶生丝

鸦片

51
道光皇帝
52
林则徐奏折:
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 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 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 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 饷之银。”皇上啊!皇上 ! “兴思及此,能无股栗乎?”
53
林则徐禁烟
54
虎门销烟
55
战争失败
5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清政府与 多个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63
•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 然已经产生,但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 很软弱。
• 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 化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支 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导致中 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 第六,近代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在各种 压迫之下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 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64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9世纪40、50年代,已出现了中国最早的
工人阶级。他们主要是外国轮船上的船员、 香港及沿海通商口岸的船坞工人、码头工 人以及其他少数的工厂的工人。
65
19世纪60、70年代,在通商 口岸,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于是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 出现了。
66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和历史任务
70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
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
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
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
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
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
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
中国的现代化。
71
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了中国近代社会的 两大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的深刻内涵及 其相互关系,领导中国人民以革命的方式求 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实现了中国 近代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者为之献身的 第一大历史夙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第一大历史任 务已经完成,也为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创造 了前提,开辟了道路。现在中国人民正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而 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