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2

宏观经济学2

宏观经济学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均衡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1、宏观经济各部分循环流程2、国民收入与国民财富:存量与流量的区别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一)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是对萨伊定律最常见的表达形式。

条件: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不可产生普遍性生产过剩;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

二、凯恩斯:萧条下的“有效需求”决定(一)考察对象的背景和条件:经济萧条时期(二)问题: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三)观点:有效总需求的水平(四)均衡国民收入由总需求水平决定(五)凯恩斯定律:价格具有刚性(粘性)(六)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二部门经济(七)均衡产出的概念:宏观统计恒等式I=S指的是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即实际量。

但是宏观经济运行中I=S是目标,是均衡,甚至是理想状态。

(八)投资等于储蓄:意义: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第二节短期国民收入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一)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C=c/y,APC<1,产生储蓄,APC>1,产生负储蓄,APC=1,储蓄为零。

(二)边际消费倾向MPC(三)平均与边际的区别和意义:MPC有递减趋势,APC也有递减趋势,但是APC始终大于MPC。

简单的线性函数:c=a+by(1>b>0),a是常数,自发性消费。

含义: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by,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二、储蓄与储蓄函数(一)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二)储蓄函数: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五、其他消费理论:现期收入假定下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恒久收入假定下的消费理论;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理论第三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一、投资与投资边际效率(一)投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二)二、 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一) 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二) 产品的成本(三)投资税抵免(四)风险(五)融资条件三、投资与利率四、“Q”理论:股票价格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Q=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重置成本。

第10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10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注:不过,凯恩斯在其《通论》中所提到的 理论,同样也被事实证明是一种特例,适合 用来描述短期的宏观经济行为。
市场经济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作用
在凯恩斯经济学中,考察对象的背景和条件是经济萧条时 期的情况。 在经济萧条时,主要问题在于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所以 凯恩斯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的供给是毫无问题的,关键在于
1.
2. 3. 4. 5. 6.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政府需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外需求 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
1.1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三部门的封闭经济
存在企业、家庭与政府三部门。政府通过税收与企业和家庭
S APS Y
•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S MPS Y
dS MPS dY
某家户储蓄表
结论:
A
B 收入y 消费c 储蓄s MPS APS
MPC
APC
1.01
MPS:边际储蓄倾向
9000 9110
10000 10000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础之上的,而其有效需
求不足理论则是以其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为前提的。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
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
收入分配决定于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私有制)和生产 方式。
• 1.2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AE-NI模型)-1

宏观经济学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AE-NI模型)-1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G):直接形成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转移支付:未直接形成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均衡条件:
Y C I G
C C0 aYD YD Y T TR
T T0 tY
I I ; G G; TR TR 1 Y (C0 aT0 aTR I G ) 1 a(1 t )
第三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三、四民收入决定
1. 消费和投资决定国民收入
C+I
45º
(一) 图解法
E
C+I C
y
0
y*
2. 储蓄和投资决定国民收入
S,I S
E
0
I y
y*
(二) 公式法 1.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AE AD C I Y C C0 aY I C0 aY Y
C0 I 0 Y 1 a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S Y C Y (C0 aY ) (1 a )Y C0 I I0 I S I 0 (1 a)Y C0 C0 I 0 Y 1 a
1 1 a(1 t ) m
税收乘数推导1:【固定税】
Y=C+I+G C=C0+b(Y-T+TR) Y 1 (C I G aT aTR ) 0 0 0 0 0 1 a T=T0,TR=TR0 I=I0, G=G0
a kT 1 a
Y ' kT (Y )T T
AE
Y
Y
AE

第10章西方经济学家-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IS-LM模型

第10章西方经济学家-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IS-LM模型

二.货币需求函数
• 实际货币总需求:
L=L1+L2=L1(y)+L2(r)=ky-hr (8) • 实际货币量m、名义货币量M和价格指数
P的关系:
m=M/P
(9)
• 货币需求曲线见图4。L1(y)与r无关,故是 一垂线。L2(r)与r反向变化,故向右下方倾 斜,在r较低时,L2(r)几近水平,代表流动 性陷阱。L2(r)向右平移L1(y)的距离即为L。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1.3.29 21.3.29 05:57:2 305:57: 23Mar ch 29, 2021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1年 3月29 日星期 一上午5 时57分 23秒05 :57:232 1.3.29
r L1=L1(y)
L=L1+L2
O
L1
L(m)
图4 货币需求曲线
三.货币供求均衡
• 货币供给量由国家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是外生是的,与利率无关,因而货币供 给曲线是一条垂线,见图5。L与m交于E 点,均衡利率为r0。
r m=M/P
r0
E
L
O
m
L(m)
图5 货币供求均衡
第四节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 斜率为k/h。如图8所示,当h→∞时,代 表象限(1)的凯恩斯陷阱,斜率k/h→0, 对应于象限(4)的凯恩斯区域;当h→0
时,斜率k/h→∞,对应于象限(4)的古
典区域;其余则为中间区域。
L1
(3)
L
1
(2)
y
r
r
(4)
古典区域
L2 (1)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r Y Y Y Y O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一、IS 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均衡IS 曲线是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的。

在这里,价格假定不变。

IS 曲线是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IS 曲线画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注意:IS 曲线背后对应的是一个均衡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即对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而言,存在使产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水平。

利率之所以成为影响产品与服务市场均衡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利率是计划投资融资的借贷成本。

也就是说利率的变动将影响计划投资的变动,进而造成总支出的移动,从而改变均衡产出。

二、IS 曲线的推导第一种思路是通过总支出理论中的凯恩斯交叉图开始推导出利率和均衡产出水平间的负相关关系。

凯恩斯交叉图说明了家庭、企业和政府支出计划如何决定国民收入(Y )的。

由于利率是为投资项目融资借贷的成本,所以利率上升将减少计划投资,即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也就是说I(r)是减函数。

推导逻辑:IS 曲线的推导:从产品市场均衡角度在上章关于均衡国民收入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当产品和服务市场达到均衡时,投资与储蓄必然相等。

如果把I=S 看成产品和服务市场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并且只考虑两部门简单经济。

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简单的代数推导出Y 和r 的负相关关系: ()是减函数定义)(均衡条件)沿用线性函数假设:r dr e I Y YY C Y I C Y S S I dre I Y C Y 11(&&⇒--+=-+=⇒--=-=⇒-==-=+=βαβαβαβα三、IS 曲线的斜率及其移动在两部分经济中,均衡收入的代数表达式可以写成:()()βα--+=1/dr e Y若表达成利率r 的函数,即IS 曲线(纵轴r ;横纵Y ):()()[]Yd de r /1/βα--+= 可见IS 曲线的斜率大小为:()d /1β-其中β表示消费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d 表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习题

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习题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单项选择题1.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是()。

A.总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B.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C.消费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D.总供给水平和总收入水平同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2.在两部门经济中,实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

A.总支出的企业部门的收入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

在图形中,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4.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A.它们的和等于0B.它们的和等于1C.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消费倾向D.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储蓄倾向5如果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A.递减递减B.不变不变C.递减不变D.不变递减6.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则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B.增加,且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C.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7.当实际投资大于计划投资时,()A.家庭储蓄少于公司对它们的期望B.经济将自然处于均衡状态C.相对于家庭消费计划,公司生产了太多的商品和服务D.经济中的资本折旧一定会增加8.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若消费函数为C=100+0.8y,则投资乘数为A.0.8B.5C.100D.0.29.利率和投资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是()A.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B.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大C.利率与投资量之间的关系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D.利率与投资量之间不存在关系10.以下关于投资的q理论表述正确的是()A.q理论说明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相应减少B.q小于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更便宜,社会上不会有这方面的新投资C.q大于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更便宜,社会上不会有这方面的新投资D.q理论反映了资本的前期报酬率与当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11.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是()A.国外国民的收入水平B.国外国民的消费倾向C.国内产品和服务的价格D.以上三项均是12.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是()A.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C.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D.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二、多项选择题1.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的市场包括()A.投资品市场B.货币市场C.劳动市场D.产品市场E.国际市场2.关于平均消费倾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B.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为正数C.收入很低时,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1D.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也不断增加E.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3.投资的增加意味着()A.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B.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C.储蓄的增加D.利率水平的提高E.国民收入的增加4.关于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B.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C.政府税收的减少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D.政府税收的增加使得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从而减少社会总需求E.政府对需求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制度和政策5.下列各项中,可能对乘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的是()A.经济体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B.投资与储蓄决定的相对独立程度C.自发消费的大小D.货币供给是否适应支出的需要E.经济体中部分资源“瓶颈约束”程度的大小三、问答题1.试分别解释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0章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0章
– 一般地来说,一国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就是该 国的国民财富,同时也是该国的国民收入。不过,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生产出来的绝大部分产品和服 务,都必须借助于市场交易,才能真正成为国民收入 和财富。
– 注意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含义既有一致性,也有区 别。其区别主要在于:
• 国民财富涉及存量角度,即涉及特定时点上的(已有商品和服 务价值)数量。
•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 基本原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在假定总供给曲线是 垂直的情况下研究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受到“有限供 给”的影响。
–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 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凯恩斯主义 在假设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情况下研究均衡国民收入 是如何受到“有效需求”的影响。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 在封闭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循环图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因
生产要素市
家庭收入
场 货币市场
私人储蓄
生产要素支付 企业储蓄




家庭
税收
公共产品 与服务
政府
政府购买
税收
公共产品 与服务
企业
消费 产品与服务市场
企业收入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因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因
• 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一个泛指的总量概念, 前一章所以到的GDP、GNP、NNP、NI、PI等都可以 在不同条件下降期总量看做国民收入,但通常更多情 况下是将GDP等同于国民收入。
• 所谓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相等(均衡)状 态时的国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是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 入决定理论
3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 入的决定
4
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图 I=S恒等式 (一)简单的国民收入流程图 (二)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三)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四)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5
(一)简单的国民收入流程图(微观视野) 假定居民将全部收入用于个人消费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27
某家庭的消费表 单位:美元
注意概念:MPC APC
28
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d c MPC ( 或 ) = = ⊿y dy
⊿c
平均消费倾向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居民户
购买最终产品
厂商
中 间 产 品
6
(二)两部门国民收入流程图 假定居民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储 蓄 漏出


投 资 注入
7
购买最终产品
金融机构
C+I=C+S I=S
(三)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图
漏出 税 注入

转移支付
注入

税 收
漏出

政 府 购 买
居民户
漏出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12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写 道:“经典学派的前提是只适用于一种特例 ,而不适用于通常情形……结果是理论与事 实不符,应用起来非常糟糕。”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供给过剩条件下,供给 毫无问题,关键在于有效总需求的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内由有效需求水 平决定,而长期内由供给水平决定。
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 场的均衡 (y-AE模型)
1
框架结构
产品市场 总需求曲线 短期决定 及对策 国民 收入
货币市场
国际市场
总供给 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
2
凯恩斯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 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P0
Ct1
· · C
Y1
1
o
Yt1
Y2
52
Y
[资料] 詹姆斯·S·杜森贝利
詹姆斯· S· 杜森贝利
求学于密歇根大学和哈佛 大学,先后获得了文学学 士、硕士和哲学博士。 1946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讲师,1948年起在哈佛 大学经济系任教。 主要著作: 《 收入、储 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 《货币与信用:冲击与控 制》,等等。
对相关政策效果都有影响
50
六、其他消费理论
(一)相对收入假说 (二)恒久收入假说 (三)生命周期假说
51
1 相对收入理论
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受消费习惯和周围消费 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 C 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棘轮效应:消费者易
CL = βY Cs2 Cs1
· C
2
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
消费,但不易随收入 降低而减少消费。
Y C
max(w)
E(=总需求) Y=C+I=c+i+IU Y-E=IU (非计划存货投资) 只有IU=0,此时等于E的就是均衡产出
100
IU<0
E
IU>0
AE
。 45
0 100
24 y(总产出)
均衡产出的形成过程 若产出大于支出,非意愿存货 投资就大于零,企业就要削减生产, 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产出。 反之,若产出小于支出,非意愿存 货投资就小于零,企业就要扩大生 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 产出。
( 4) 平均消费倾 向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30
G 15000
问题
MPC APC 有什么变化趋势?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1
c
非线性消费曲线
c=c(y)
可以看出: 0<MPC<1
APC > 0
。 45
APC > MPC
32
0
y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在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 随之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 入增加的比例大。在收入减少的时候, 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 的那么厉害。
35
c= + y [>0, >0]
c
线性消费曲线 c= + y
也可以看出:

。 45
0<MPC<1
APC > 0
APC > MPC
36
0
y


MPC APC都有递减趋势 0<MPC<1 APC > 0 APC > MPC
37
二、储蓄函数
s=y-c 既然消费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 是递减的,那么,储蓄随收入增加而 增加的比率递增。 储蓄函数 s=s(y)
购买最终产品

注入



金融机构


8
C+I+G=C+S+T I=S+(T-G) (T0-Tr)
(四)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图

漏出

注 入
政府购买 漏出

漏出 注入
税 注入

出 注入 口

进 漏出 口
居民户
漏出
厂 金融机构
注入
9

C+I+G+(X-M)=C+S+T+Kr I=S+(T-G)+(M-X+Kr)
15
凯恩斯定律 或者说:短期内,由于经济背景为 非充分就业,存在很多闲置资源,所 以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 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所 以,凯恩斯认为,短期内的价格不易 变动,或者说具有黏性。
96
16
三、均衡产出的概念
17
假设: 1.经济中只存在居民和企业,投资是 自发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遵循凯恩斯定律 3.折旧和未分配利润为零
s APS= y
40
( 1) ( 2) 收入 消费
A 9000 9110
( 3) 储蓄
-110
( 4) 边际储蓄 倾向MPS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 5) 平均储蓄倾 向APS -0.01 0
0.01 0.03 0.06 0.08 0.11
41
B 10000 10000
48
[案例] 贫富差距与国民消费
贫富差距与国民消费
不同主体有不同的边 际消费倾向,收入分 配结构将极大地影响 消费率和储蓄率。
我国收入分配多层面 的失衡是消费率连年 下降最基础的原因。
并且这是直接来源于 私人消费率而非政府 消费率连续走低。
49
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利率 价格水平 收入分配 预期
38
某家庭的储蓄表 单位:美元
注意概念:MPS APS
39
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d s = MPS= ⊿y dy
⊿s
平均储蓄倾向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 比率。
C 11000 10850 D 12000 11600 E 13000 12240 F 14000 12830 G 15000 1336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问题
MPS APS 有什么变化趋势?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42
s
非线性储蓄曲线 s =s(y)
可以看出 0<MPS<1 MPS > APS
0
y
43
s
线性储蓄函数
可以看出 0<MPS<1 MPS > APS
s =- + (1-) y
0
y

44


MPS APS都有递增趋势 0<MPS<1 MPS > APS APS<1
45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 之和等于收入。 APC>MPC APS<MPS APC+APS=1 MPC+MPS=1 (互为补数) 因此,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 一个确立,另一个就随之确立。
20
两个等式的区别
I=S:名义的、事后的,投资包括计 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 i=s:实际想要的、事前的、计划的、 意愿的,两者只有相等,产出才能 均衡。
21
3部门和4部门的均衡条件 3部门:y=c+i+g 4部门:y=c+i+g+nx
22
E(支出)
两部门均衡图
y=E
100

45
0
100
23 y(收入)
33
富人的MPC与穷人的MPC
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 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 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 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 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 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34
线性消费函数 自发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 ——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 引致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 ——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 若消费函数为线性, 为常数。 —自发消费(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 y—引致消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