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完整版超详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基本概念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⑵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⑶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以此类推。
1、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数的认识:认识0-20的数,理解数的意义,如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
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能够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数的运算: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初步认识减法和退位减法,能够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图形的认识: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感知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4.位置与顺序:理解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能够用位置关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初步认识行和列,能够用行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5.时间的认识:初步认识钟表,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能够识别整时和半时。
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感知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数字0-9的认识和书写
2. 数字0-9的大小比较
3. 数字0-9的数目意义和数位意义
4. 数字的顺序排列
5. 数字的加法运算(没有进位)
6. 数字的减法运算(没有退位)
7. 数数字,将数字与物体进行对应
8. 掌握基本的数学符号:加号、减号、等于号
9. 通过观察、绘制、数点等方式进行数数活动
10. 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如推理数的大小关系
11. 认识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12. 通过观察和画图研究二维图形的特点与性质
13. 进行简单的空间位置、方位的描述
14. 认识物体的形状特点,如圆的圆心、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等
15. 进行简单的图形模仿和延伸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数字与数的认识1. 自然数概念在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开始接触数字和数的概念。
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门牌号码、手指数量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数的概念。
学生需要能够认识和书写从1到100的自然数。
2. 数的顺序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简单的数字顺序,包括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概念。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生可以培养数的概念。
3. 数的比较学生需要能够进行简单数字的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来进行比较。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字比较的练习。
二、认识和书写数字1. 数字的认读学生需要掌握从1到100的数字认读,包括认读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
2. 数字的书写一年级学生需要通过书写练习,掌握数字的正确书写方式。
老师可以教导学生注意数字的横竖撇捺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简单的加减法1. 加法学生需要学会进行10以内的简单加法运算,如3+5=8等。
老师可以通过教具、实际物品等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减法一年级学生需要学会进行10以内的简单减法运算,如7-2=5等。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减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
四、认识简单的图形1. 直线、曲线学生需要认识直线和曲线的基本概念,老师可以示范和展示不同的直线和曲线,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感知。
2. 2D图形学生需要认识一些简单的二维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物品,让学生辨认和分类不同的图形。
五、长度、重量、容积1. 长度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简单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能够用简单的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重量一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简单的重量概念,学会使用千克、克等简单的重量单位进行概念的认知。
3. 容积学生需要了解简单的容积概念,如升、毫升等,并能够用简单的容器进行容积的测量。
总结:一年级上册数学涉及了数字和数的认识、数字的书写、简单的加减法、认识简单的图形以及长度、重量、容积等基本的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认识数字:学习0-20的数字,包括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数的比较:学习比较大小,例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3. 简单的加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初步概念,例如: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方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方法。
4. 图形和空间: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5. 分类和集合:学习按照一定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将物品分成不同的集合。
6. 时间和钟表: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读出时钟上的时间。
7. 统计和概率: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例如统计喜欢的颜色、水果的数量等;了解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这些知识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三套)

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三篇)目录: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精编试卷及答案二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练习卷及答案三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我会算。
(20分)10-4=8+2=6-3=7+2-8=4+2=5-3=7-4=6-6+4=9-2=10-1=9+1=10-5-5=7+3=0+7=4-2=3+2+4=二、填空题。
(20分)1、15里面有(_____)个十,(______)个一。
2、3米-100厘米=________米6米+49米=________米3、8个小朋友排成一行唱歌,从左往右数,小红是第5个,从右往左数,小红是第________个。
4、一个长方体上面和前面的面积之和是209平方厘米,如果它的长、宽、高都是素数,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5、用做一个,数字“4”对(_____),“1”对(_____)。
6、要拼成一个大正方体,下面的图形至少还需要(____)个。
7、与最小的七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1的数是(________)。
9、1米=(_____)厘米10、18由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组成。
三、选择题。
(10分)1、比16多2的数是( )。
A.14 B.17 C.182、看图列式,算式正确的是( )。
A.3+5=8 B.3+7=10 C.3+4=73、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时,那么分针指向()。
A.3 B.6 C.124、下面的数中最小的数是()A.56 B.65 C.59 D.645、下面图中不同类的是()。
A.B.C.D.四、数一数,填一填。
(10分)(1)一共有________只小动物,从小鸭这边数,排第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PPT教学课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图中哪些事物 的数量可以用 “5”来表示?
新知探究
请这些数字你都认识了吗?
新知探究
请你拿出数量是“1”“2”“3”“4”“5”的 小棒。在数字卡片下面摆成你喜欢的样子。
新知探究
除了用小棒,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 示 1~5 各数吗?
12345 再添上1颗,是几 颗?用几表示?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5 的书写
巩固练习
1. 连一连。
(教材P16 做一做1)
巩固练习
2. 写一写。
(教材P16 做一做2)
课后练习
1.看数涂色。
(教材P18 第1题)
课堂作业
1.认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从“练习题”中选择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2.完成“长江作业”练习册一课时的内容。
学习体会 1、这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念是什么? 2、这一节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是什么? 3、这一节课的基本策略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新知探究新知探究的书写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教材p16做一做1教材p16做一做2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教材p18课后练习课后练习1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 1 课 时 1~5的认识
情境导入
看图看中还有有4只什可么爱。的小鸡!
新知探究
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图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 以用“4”来这表是示几?呢?
这些数字还可以用小圆片来表示:
新知探究
“1”像什么? “1”怎么写?
新知探究
1 的书写
新知探究
“2”像什么? “2”怎么写?
新知探究
2 的书写
新知探究
“3”像什么? “3”怎么写?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PPT课件

3. 电子表的显示屏上有个“:”,它两边的数字分别表示 不同的意义,“:”的右边显示的是“00”时,左边是几就 是几时。
24
7 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
课前导入
溜溜圆,光闪闪,两根针,会动弹, 一根长,一根短,嘀哒嘀哒转圈圈。
(打一物)
谜底:
26
探究新知
观察右图,钟面上 有什么?
左边是上课时间,应为上午, 右边是睡觉时间,应为晚上。
41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分针 时针
小学学科网 小学学科网
小学学科网 xuek小ee学du学.c科om网
表示7时或(7:00)
42
7 认识钟表
练习十九
复习旧知
认识钟面
分针 时针
44
认识钟面
有12个数。
15
典题精讲
正确解答:
9时 1时 12时
16
易错提醒
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12:00
17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本题错在没有找准时针和分针。 较短的针是时针,较长的针是分针。 表面上分针正指着12,时针指着6就 是6时。
18
易错提醒
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12:00上的时刻。
表示7时
这是电子表的一种。
32
你会用电子表示法 表示7时吗?
7 :00
在再圆点点先两的写个后7圆。面点写。 上两个0。
33
8:00
3:00
6:00
34
这是小明的一天。 刷牙
7他时看的书时的候时他候在 做是什几么时呢呢??
9:00
35
小明在做什么呢? 分别是什么时间?
根据(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看拼音写数字。

根据(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看
拼音写数字。
根据(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看拼音写数字
本文档将介绍根据(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即如何根据拼音写数字。
以下是相关信息:
一、数字的拼音及对应数字表
1. “yī”:代表数字1
2. “èr”:代表数字2
3. “sān”:代表数字3
4. “sì”:代表数字4
5. “wǔ”:代表数字5
6. “liù”:代表数字6
7. “qī”:代表数字7
8. “bā”:代表数字8
9. “jiǔ”:代表数字9
10. “shí”:代表数字10
二、应用示例
以下是一些应用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根据拼音写数字:
1. 拼音“sān”,对应数字为3。
2. 拼音“wǔ”,对应数字为5。
3. 拼音“shí”,对应数字为10。
三、练题
以下是一些练题,供学生们巩固对拼音写数字的理解:
1. 拼音“yī”对应数字________。
2. 拼音“qī”对应数字________。
3. 拼音“liù”对应数字________。
请学生们根据拼音填上相应的数字。
四、总结
通过本文档的介绍,我们学习了根据(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即如何根据拼音写数字。
学生们可以通过练习题巩固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数学

一年级全部知识点总结数学一年级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加法、减法、数字比较、形状和空间、时间和数据收集。
1. 数字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认识20以内的数字,并且能够进行数的排序和数的比较。
他们也会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数字和数量来表示物品或人数。
2. 加法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加法,他们将学习简单的加法口诀和如何用算术表达式来解决问题。
他们还将学习用物品模型、数线、数学游戏等方式进行加法练习。
3. 减法一年级学生也将学习减法,他们将学习简单的减法口诀和如何用算术表达式来解决问题。
减法的概念将通过实际情境和玩耍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4. 数字比较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用大小号来比较数字,以及如何用大小号来比较物品的数量。
他们将学习如何通过阿拉伯数字符号和物品数量的比较来形成大小概念。
5. 形状和空间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等。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区分。
6. 时间在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天、周和月等时间单位,并且学会用时间序号来表示日期的顺序。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用钟面来读时间。
7. 数据收集一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用图表、表格和图片来收集和呈现数据。
他们将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和应用数据。
总的来说,一年级数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并且利用生活实践和游戏活动来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希望学生们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能够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加与减》知识点(一)十几减9、8、7、6等的减法1、一个一个地减:这个方法一般借助图形,减一个划一个。
2、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算10减去减数,结果再加上另一个数。
例如:15-9,把15分成10和9,先用10-9=1,再用1+5=6就可以了。
3、平十法:把减数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数和十几的个位相同。
例如:15-9,把9分成5和4,15减5等于10,10再减去4得出6就可以了。
4、想加算减法:例如:15-9,想9加几得15,那么15减9就等于几。
(二)解决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1、看图列式,已知总数和去掉的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2、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求一种比另一种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3、根据图,能恰当地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三)20以内减法的规律1、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差也增加几;被减数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减少几。
3、减法算式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几,差就增加几;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几,差就增加几。
(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只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写0。
(五)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不进位退位)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整十数。
(五)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计算整十数加减,最后再加上一位数。
(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不进位退位)1、口算: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2、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相减的结果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七)解决应用题1、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问题时,弄清谁和谁比,谁是大数,谁是小数。
2、所求的数是大数就用加法计算。
3、所求的数是小数就用减法计算。
(八)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2、0的读法:0读作:零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练习题一、填空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19里面有1个()和9个().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6、15=7+(),5+8=()+5,13-()=10.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个数,从左数第6 个数是(),从右数,15排在第()个;其中比12大数有(),比18小的数有().8、将7、10、9、11、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9、12连续减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12、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二、在()里填上“〉”、“〈”、“=”或“+”、“-”.11()6=17 , 17()8=9 , 7+6()13 , 7-2()4.三、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3 6 4 8 11 18 20四、把左边的7 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五、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六、应用题;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2、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3、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4、老师做了10面小红旗,奖给同学7面,还剩几面?5、小红吃掉8个苹果后,还剩下3个,小红原来有几个苹果?6、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开走几辆后还剩下6辆,开走了几辆车?7、小华做了7面小红旗,小红做的和小华同样多,两人一共做了几面小红旗?8、有一些小鸟落在2棵树上,先飞走7只,又飞走6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只?9、8个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红花,做的黄花和红花同样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10、植树节里,三(2)班第一小组6个小朋友栽了8棵小树,第二小组7个小朋友栽了9棵小树.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几棵小树;;;。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1.认识数字:认识数字0-9,学会识别数字的形状和大小。
2.数的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数的运算1.数的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数的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数字顺序:学习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方法,会根据大小排列数字的顺序。
2.图形顺序:学习根据大小、颜色等特征排列图形的顺序。
四、认识图形1.认识平面图形: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认识立体图形: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
五、认识时间1.认识钟表:认识钟表上的小时和分钟指针,学习读取整点时间和半点时间。
2.认识星期:学习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名称和顺序。
六、认识货币1.认识人民币:认识纸币和硬币的名称和面额,学习识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七、认识长度1.认识长度:学习使用尺寸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认识一米的长度。
八、认识重量和容量1.认识重量:学习使用秤称重物体的重量,认识重量的单位。
2.认识容量:学习使用容器测量液体的容量,认识容量的单位。
九、认识几何1.认识平行和垂直:学习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认识对称:学习识别图形的对称性,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总结:以上是____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包括数字认识、数的运算、数的排序、认识图形、认识时间、认识货币、认识长度、认识重量和容量、认识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打好数学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一年级知识点数学上册

一年级知识点数学上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与计算:
2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 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 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5. 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6. 其它概念:
10以内的基本计数单位是1,10是10个一。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位的前面写数学字,个位的后面写语文字。
比较大小多少等概念。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本人的左手、右手地点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侧和右侧。
右手地点的一边为右侧,左手地点的一边为左侧。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能够表示分歧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几何,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上数学知识点

一上数学知识点
“一上”通常指的是小学一年级上的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
1. 数的基础概念:包括认识数字0-100,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加减法口诀等。
2. 图形和空间:认识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以及它们的特征。
3. 分类和模式: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识别和创造简单的模式。
4. 测量:学习使用标准测量工具测量长度,高度,重量等。
5. 解决问题:学习通过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6. 基础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位之间的转换等。
7. 时间:认识时钟,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如小时,分钟,秒等。
8. 货币:学习货币的基础知识,如硬币,纸币的面值等。
请注意,每个学校和地区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第一课时总复习(1-20的各数)教学内容:书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1、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收获多:1、读数、写数、数数、数序:①、读数。
读数是语文汉字,例如:19读作:十九 8读作:八读作:“一十五”是错误的。
②、写数。
写数时数学数字,例如:十二写作:12 二十写作:20十六写作:“106”是错误的。
③、数数。
A、能按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
例如:从7数到15。
从9数到20。
从13数到19。
B、两个两个数,例如:从2数到20。
从4数到14。
④、数序。
基数:“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序数:“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
指特定的那一个。
2、数的组成:①、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计数器: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相同。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③、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注意:“个”左边是数学数字,右边是语文汉字。
3、数的顺序、大小:例如:17前面的一个数是16,后面的一个数是18。
12和14中间的数是13。
4、加、减法的含义。
①、加法:用实线圈起来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加号②、减法:用虚线圈走或者用斜线划掉的表示去掉,用减法计算。
“-”—减号。
③、根据图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注意: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减法是用全部数量减掉虚线圈走的或斜线划掉的。
④、大括号“”表示合起来。
“”?表示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
“?”表示求其中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看拼音写数字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看拼音写
数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看拼音写数字 (完
整版)
本文档旨在介绍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拼音写数字
的内容。
数字与拼音对应表
下表列出了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常见数字与拼音的对应关系:
数字拼音写法练
下面是一些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数字拼音的写法:
1. 写出拼音“liù”的数字是:__
2. 用拼音写下数字“wǔ”:__
3. 拼音“shí”表示的数字是:__
4. 将拼音“jiǔ”写成数字:__
5. 拼音“yī”对应的数字是:__
数字拼音写合并练
接下来是一些练题,学生需要根据拼音写出完整的数字:1. 用拼音写出数字“sìwǔ”:__
2. 将拼音“liùjiǔ”写成数字:__
3. 拼音“yīshíwǔ”对应的数字是:__
4. 将拼音“liǎngbā”写成数字:__
通过以上练,学生可以巩固数字与拼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提升拼音写数字的能力。
>注意:本文档为根据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的参考文档,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材料。
以上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看拼音写数字的完整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数一数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 9-0=9 4-4=0
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
3、1
4、1
5、1
6、1
7、1
8、1
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练习题
一、填空
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9里面有1个()和9个()。
3、一个十和7个一组成()。
4、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
5、被减数是16,减数是7,差是()。
6、15=7+(),5+8=()+5,13-()=10。
7、在8、11、18、12、15、20、16中,共有()个数,从左数第6 个数是(),从右数,15排在第()个;其中比12大数有(),比18小的数有()。
8、将7、10、9、11、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9、12连续减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个十和4个一组成();10个一和1个十组成();
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
12、被减数是18,减数是5,差是()。
二、在()里填上“〉”、“〈”、“=”或“+”、“-”。
11()6=17 ,17()8=9 ,7+6()13 ,7-2()4。
三、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36****1820
四、把左边的7 个●圈起来,再从左边数,把第9个●圈起来。
●●●●●●●●●●●
五、用7、9、16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
六、应用题
1、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
2、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
3、学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4、老师做了10面小红旗,奖给同学7面,还剩几面?
5、小红吃掉8个苹果后,还剩下3个,小红原来有几个苹果?
6、停车场停了9辆汽车,开走几辆后还剩下6辆,开走了几辆车?
7、小华做了7面小红旗,小红做的和小华同样多,两人一共做了几面小红旗?
8、有一些小鸟落在2棵树上,先飞走7只,又飞走6只,两次一共飞走多少只?
9、8个小朋友做花,做了9朵红花,做的黄花和红花同样多,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10、植树节里,三(2)班第一小组6个小朋友栽了8棵小树,第二小组7个小朋友栽了9棵小树。
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几棵小树?。